(人力资源知识类)美国企业HR成功七法宝
咨询顾问必备宝典:麦肯锡的7S模型

麦肯锡的7S模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饱受了经济不景气、失业的苦恼,同时听够了有关日本企业成功经营的艺术等各种说法,也在努力寻找着适合于本国企业发展振兴的法宝。
Thomas J.Peters和 Robert H.Waterman,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硕士、长期服务于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者,访问了美国历史悠久、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又以获利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业中的翘楚。
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写出了《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使众多的美国企业重新找回了失落的信心。
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
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麦肯锡的7S模型提醒世界各国的经理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两位学者指出,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各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不能忽略。
一、硬件要素分析战略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企业战略这一管理理论是本世纪5O年代到6O年代由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者在社会经济、技术、产品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在总结自己的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5W2H法则!成功做事法则!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样?

5W2H法则!成功做事法则!干什么?为什么?怎么干?怎么
样?
5W2H法则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发明的做事法则,分为5W和2H,表示7个问题,所以又叫七问分析法:5W2H法则
5W分别是:
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WHO?(什么人)
WHEN?(什么时间)
WHERE?(在哪里)
2H分别是:
HOW? (怎么干)
HOW MUCH?(干得怎么样)
为什么要有5W2H法则?
做事中非常重要的两点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一件事,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就意味问题解决了一半。
而现实是多数的人非常不注重提问,一是提问多了,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遭到别人讥讽。
二是认为你这个人喜欢打扰别人,喜欢挑刺找事。
三是一旦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地位,喜欢输出自身的理论和价值观,而很难做到不耻下问。
这些都阻碍了人创造性的发展。
5W2H,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取了出来,简单方便易于使用,对于决策和执行的措施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和做事过程的疏漏。
这个方法现在广泛使用在大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活动中。
(完整版)麦肯锡7S模型

麦肯锡7S模型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编辑]麦肯锡7S模型简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人饱受了经济不景气、失业的苦恼,同时听够了有关日本企业成功经营的艺术等各种说法,也在努力寻找着适合于本国企业发展振兴的法宝。
托马斯·J·彼得斯(Thomas J.Peters)和小罗伯特·H·沃特曼(Robert H.Waterman),这两位斯坦福大学的管理硕士、长期服务于美国著名的麦肯锡管理顾问公司的学者,访问了美国历史悠久、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又以获利能力和成长的速度为准则,挑出了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业中的翘楚。
他们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与商学院的教授进行讨论,以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简称7S 模型)为研究的框架,总结了这些成功企业的一些共同特点,写出了《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一书,使众多的美国企业重新找回了失落的信心。
7-S模型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s)、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ds)。
也就是说,企业仅具有明确的战略和深思熟虑的行动计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还可能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失误。
因此,战略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
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
麦肯锡的7S模型提醒世界各国的经理们,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两位学者指出,各公司长期以来忽略的人性,如非理性、固执、直觉、喜欢非正式的组织等,其实都可以加以管理,这与各公司的成败息息相关,绝不能忽略。
[编辑]一、硬件要素分析战略(Strategy)战略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又是制定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
麦肯锡方法

麦肯锡方法麦肯锡方法,也称作麦肯锡7S模型,是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
麦肯锡公司是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成立于1926年,其管理咨询服务覆盖各个行业和领域,并秉承着高质量、高效率和卓越创新的价值观。
麦肯锡方法是麦肯锡公司在长期从事管理咨询服务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体系分为七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协同作用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麦肯锡方法依据的七个要素即为7S,分别为: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系统(System)、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技能(Skills)、员工(Staff)、风格(Style)。
首先,战略(Strategy)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如何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和实现目标。
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并制定可行的战略方向。
其次,结构(Structure)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实现高效的沟通和决策。
再次,系统(System)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系统和流程。
企业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财务管理等,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
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s)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构建组织内部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该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内部沟通和培训来传达和强化。
技能(Skills)是指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员工(Staff)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他们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关键因素。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发展和福利,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最后,风格(Style)是指企业的管理风格和领导方式。
企业应该建立开放公正的沟通机制,推行民主管理,形成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
麦肯锡方法强调七个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认为只有七个要素都在协调和配合的状态下,企业才能实现战略目标并保持持续发展。
7条黄金法则让你的职场生涯风生水起

7条黄金法则让你的职场生涯风生水起在职场中,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来自于一系列的正确行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以下是七条黄金法则,能够帮助你的职业生涯风生水起。
1.积极进取:积极进取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和投入。
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能够让你成为团队中的关键人物,并且给予你更多的机会。
2.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职场成功至关重要。
无论是与同事、上司还是下属,都要善于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清晰、有条理的沟通能够减少误会和冲突,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3.学习能力:持续学习是职业成功的关键。
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跟上行业的最新变化和趋势。
通过学习,你可以给予自己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并且在工作中展现出色的表现。
4.团队合作:在职场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要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们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并且展现出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够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5.诚实守信:诚实和守信是职场成功的基石。
在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保持诚实,遵守承诺。
诚实和守信让你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并且构建长久的职业关系。
6.坚持专业道德:在职场中,要坚持专业道德。
遵守公司和行业的规章制度,遵循职业道德准则。
专业道德是一个职业人士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人对你的评价和信任的重要依据。
7.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要良好地管理时间、目标和压力。
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同时,要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且找到有效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这七条黄金法则是帮助你在职场生涯中取得成功和风生水起的关键。
通过积极进取、良好的沟通、持续学习、团队合作、诚实守信、坚持专业道德和自我管理,你将能够建立良好的职业声誉,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功。
记住这些法则,并且不断付诸行动,你的职场生涯将会蓬勃发展。
美世人力资源培训讲义--jerrison

Driving major change initiatives 主动推动主要的变革
Managing & working with consultants 管理顾问并与顾问合作
Mercer
14
Direction of Change – HR 变革的方向—人力资源
2
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如何成为业务伙伴之 观念篇(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人力资源现状
人力资源正在被关注,这是好事情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人力资源正在经历变革而且一定会继续变革 处在变革中的人力资源需要新的技能和能力 如果人力资源不能应对变革带来的挑战,它将不能成为战略层面的业
Strategic partners 战略伙伴
0 10 20 30
Very Successful 非常成功
Somewhat Successful 还算成功
HR’s View 人力资源观点
40 50 60 70 80 90 100
Neutral
Somewhat Unsuccessful
既不成功也不失败 有些失败
业务成果
11
Business Issues Arise in all Components of the Human Capital Framework业务问题对人力资本框架中所有部分都有影响
Rewards报酬 Monetary/non-monetary货币/非货币形式 The work itself工作本身 Long/short term长/短期激励 Career progression职业晋升
Short-term 短期
Short, medium, long (as necessary)短、 中、长期(如需要)
美国企业成功七法宝

美国企业成功七法宝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杰弗瑞·普费福在大量案例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美国企业的成功之道,研究结果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人力资源方程式》。
书中总结了美国企业成功的七大法宝,每一条都与人的管理有关。
在这里我们全面讨论这些法宝的特点与其成功背后的文化环境,以说明管理方法是否有效与其后的文化背景息息有关。
1、就业保障普费福将就业保障写在第一条,而且举了通用汽车公司土星工厂(Saturn)与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例子作为佐证。
就业保障(Job Security)的意思是公司对员工口头承诺,不可能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规模裁员。
索尼公司前董事长出井伸之曾经嘲笑美国的管理人员,说他们“将员工看成赚钱的工具,经济景气时就大量招人,不景气时就大量裁人,而经济不景气又不是员工造成的。
”显然,美国大多数公司在裁员这一点上口碑都不算好,因此不裁员的公司就成了万众瞩目的公司,就成了许多人向往的公司。
就业保障因此成了激励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像西南航空公司这样一个自成立之日起从来没有裁过员的公司每有一个岗位招聘,就有上千人应聘,这与其就业保障有一定的关系。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就业保障指的是不裁员,但并不是不开除人。
批量裁员与开除员工是两个概念,由于前者由大经济环境引起,而后者是与个体员工的表现恶劣有关。
但是,这一法宝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其他文化环境呢?从“大锅饭铁饭碗”走过来的中国企业估计都不愿意对员工做这样的承诺,由于在充分的就业保障前提下,人们已经目睹了太多的懒散懈怠,太多的出工不出力。
就像日本韩国这些一直推行“终身雇佣”的国家,也开始改变管理理念,尝试采取没有就业保障的管理方式。
就业保障在美国企业中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原因可能部分来自文化中的“反差”效应,由于只有少量的公司做如此的承诺。
而在几乎所有公司都实行“终身雇佣制”的日本,就业保障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可能反而会起反激励的作用。
2、选择性聘用根据普费福的研究,选择性聘用(Selective Hiring)是美国企业成功的第二条法宝。
解放HR的七把金钥匙HRP系统应用实践案例

解放HR的七把金钥匙HRP系统应用实践案例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之一就在于提高传统人事管理效率,将HR从纷杂低效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提高工作的质量与准确度。
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与规模扩张,员工数量不断增加,面对海量的员工信息、成堆的报表、繁琐的数据,HR的人事管理任务越来越重,苦不堪言,面对如此情形,HR应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这一难题呢?相信B企业的宏景世纪HRP系统应用实践能够带来一些启发与帮助。
B企业是某市一家报业集团下属的新闻性网站,是该市目前最大的网上新闻发布中心、网上公众信息服务中心。
随着网站内容的不断丰富、国内宽带上网环境的不断改善,B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业务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大,员工数量从开始的20人迅速增加到现在的近100人,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员工队伍,如何在动态中准确掌握员工信息,如何搭建一个员工与管理层共享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如何更快、更好地为公司的决策层提供科学、详尽的人事信息支持,如何有针对性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归属感,留住人才,这一切都已成为决定公司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B企业迫切需要一套适用、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为此,企业HR 专门组织人员对市场上的多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调研工作,最终宏景世纪软件有限公司提供的H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凭借其六大特点,获得HR人员的青睐,被及时引进并投入使用。
以其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突出效用来看,HRP系统的六大特点可誉为解放HR的七把金钥匙。
金钥匙之一:数据导入导出的畅行无阻和大多数公司一样,在引进宏景世纪的H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前,B企业也自行研发了一定数量的人事管理软件,且保存了将近2000人的信息资料。
由此,在采用新系统时,就面临着原有资料录入的繁重工作。
如何完成数据导入工作,顺利实现新旧系统的平稳过渡是B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这正是宏景世纪H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大优势所在,其方便全面的数据接口,能够满足不同格式数据的导入导出,很好的解决与其它软件接口的融合性问题,将原有系统中的人员信息资料,包括以前软件里保存的一些工作成果通过数据导入功能,全部准确无误地导入到HRP软件数据库中,充分利用原有的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哈佛模式,也称哈佛八要素模式,是指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Beer,John Paul Kotter和James Walton在1984年提出的一个综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它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管理组织中人的工作、能力、动机和行为的一整套关系的系统” ,并将人力资源管理分解为八个后续领域。
1.情境环境哈佛模式中的第一个要素是情境环境,这意味着管理者必须了解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
其中包括了组织的战略目标、文化和价值观、组织的类型、产业和市场环境等。
管理者必须不断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和趋势,以及评估如何在这个环境下使组织更加成功。
2.组织结构哈佛模式的第二要素是组织结构,涵盖了组织架构、授权和责任、工作流程、决策层次、工作职责、团队的关系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对组织内部的结构和流程进行优化,促进沟通和决策流程,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3.人力资源流程哈佛模式中的第三要素是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即招聘、聘用、培训、评估和激励员工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确保组织的人力资源流程符合组织目标的需求,同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4.任务设计哈佛模式的第四要素是任务设计,即组织如何将工作分配给员工。
管理者应该确保工作分配合理,工作内容和员工技能匹配,以最大化工作效益和员工满意度。
5.绩效管理哈佛模式中的第五要素是绩效管理,涵盖了绩效评估、反馈和奖励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建立绩效评估标准和过程,向员工提供精准、有效的反馈,并给予奖励以促进员工的绩效和表现。
6.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哈佛模式的第六要素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它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管理者应该通过使用适当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7.员工参与哈佛模式中的第七要素是员工参与,即组织如何将员工从普通员工转化为能够为组织做出贡献的成员。
管理者应该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发展和决策,以提高工作和组织的價值。
5W2H分析法(七何分析法)介绍

5W2H分析法(七何分析法)介绍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
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1、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2、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3、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5、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1、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2、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法。
提出疑问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
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
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
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多少(How much)。
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框架。
如果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在发明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
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
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
如果提问得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被发展得复杂无比,除了传统的职能和模块,各类让人眼花缭乱的新兴人力资源实践(HR Practice,HRP)也被加载到体系中。
这似乎让咨询师和HR们有了大块的“自留地”,但也让他们忘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其实,抛开这些繁琐,我们可以简单地讲一个小管理预言(fable)。
1、组织模式假设有一个企业创始人,看好了一个项目(目标),同时他拥有几个小伙伴(人)能够参与进来,他就会将小伙伴组合成为一个“组织”去实现目标。
人不同,目标不同,组织模式(organization pattern)就不同,即需要不同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机构和岗位系统来明确每个人应该在什么地方发挥什么作用。
这个阶段,因为企业人少,业务从无到有,所以,是企业创始人而非HR决定组织模式(创始人根本没有想过要HR介入)。
2、三大支持机制(系统)一开始,大家都凭借和创始人的友谊和对公司前景的预期投入工作,倒也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但是,随着业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这种组织模式就出现了问题。
于是,组织模式开始膨胀,管理幅度变大,管理层级变多,创始人老板不再能够监控每一个岗位上员工的工作状态。
有的岗位上不一定有最合适的人,这就需要调配机制,来招聘、晋升、降职、横向调配、淘汰,把最合适的人配置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有机会干”;有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岗位工作,这就需要培训、开发,让他们“有能力干”;有的人没有足够的意愿完成岗位工作,这就需要设计绩效和薪酬来做激励,让他们“有意愿干”。
这三大支持机制确保人在组织模式中能按照组织模式预设的方式运行。
这个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提供的职能越来越多,越来越需要专业HR介入,“技术刚性”初步建立。
3、三大管理基础(评估系统)调配、培养和激励都必须有一定的标准,企业开始对人(输入)、组织(过程)和目标(输出)进行界定,分别产生了胜任力评估、岗位评估(HR很难干预到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和绩效评估三大管理基础(评估系统)。
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

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HRBP (Human Resource Business Partner),翻译为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也称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家。
HRBP是指在企业中具有决策权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拥有独立的管理职责与业务目标,并能够协助和推动企业战略、业务和组织文化的发展。
为了胜任这一职责,HRBP需要具备一定的胜任力。
HRBP的胜任力被分为七个方面,称为“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
1. 职业领导力HRBP需要有领导力,在人力资源领域拥有深刻的思考和见解。
职业领导力包括自我领导力和他人领导力。
自我领导力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规划,以及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有掌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他人领导力是指有能力激励、协助和激发团队成员的能力,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以及构建具有共同愿景的团队。
2. 商业敏锐度HRBP需要具备商业敏锐度,理解企业运作模式和规则,以及胜任与经营战略相关的决策和问题。
商业敏锐度包括对市场、竞争、客户和供应商的了解,对财务报表和业务模式的理解,以及对公司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了解。
3.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HRBP需要拥有扎实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理解人力资源的核心职能、标准和最佳实践。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包括招聘、员工关系、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培训与发展、组织设计和变革管理等方面。
4. 战略导向HRBP需要以战略角度思考问题,了解组织的愿景、使命和目标,将人力资源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设计并实施符合组织愿景和使命的人力资源战略,为组织保驾护航。
5. 团队合作HRBP需要在团队中密切合作,与业务团队协作,分享信息,交流想法,协调行动,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团队合作包括积极的沟通和协调、有效的决策制定、团队氛围和谐、建设性的反馈和支持、以及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特长和技能等方面。
6. 人际关系HRBP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企业管理之管理七剑

从沟通渠道的角度来提升 从编码的角度来提升
沟通能力 提升
从解码的角度来提升
1、沟通能力提升
沟通 渠道
1、主动开启沟通渠 道 2、选择合适的沟通 渠道 3、用真诚营造融洽 的沟通氛围
编码 角度
1、语言要精炼、清晰 、有条理 2、巧用语言的艺术( 劝诫、批评、说服、 汇报的艺术) 3、确保信息的充分传 达 4、重视非语言信息的 应用 5、做好情绪控制
管理七剑
人力资源部
1 沟通剑-有效沟通是管理的基础 2 动力剑-拥有目标是团队奋斗的动力 3 协作剑-团结协作是制胜的看家本领 4 决策剑-集思广益是管理决策的原则 5 事实剑-追查事实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6 激励剑-激励是发挥潜能的催化剂 7 心剑-正确的价值观是成功的秘诀
1 沟通剑-有效沟通是管理的基础
2 动力剑-拥有目标是团队奋斗的动力
• 有目标才会有实现 • 梦想、愿景、目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让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合一 • 制定完整的目标体系 • 确认资源及评估修改目标 • 分解目标化整为零
为什么有些员工觉得和你一起干没有奔头? 为什么有些员工觉得团队目标与他没有关系? 为什么有些面对你分配的任务不知道如何下手? 为什么你的员工在工作中碰到困难很快就会放弃? 为什么有些员工会觉得你给的任务太高他们无法完成?
财务维度
在创利增收、减成本方面 为公司做了什么贡献?
客户维度
客户/内部客户如何看待 我们的工作成果?
使命 愿景
内部运营维度
我们够快、够好了吗?我 们适应市场要求吗?
学习与发展维度
如何提升我们团队的素质 和能力?
2、目标制定的原则及分解方式
目标的确定要符合SMART原 则:
30种常用管理工具模型整理分享

30种常用管理工具模型整理分享分析模型▍5W2H分析法5W2H 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用于决策和全面梳理执行活动的完整性。
目前常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中,通过7个方向问题的提问,引导我们全面思考,防止考虑问题有疏漏。
5W2H 是代表着五个 W 开头和两个 H 开头的英语单词,具体代表的含义如下: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总结一下就是:何人何时在何地采用什么手段干什么事情,达到什么目的,需要什么资源和做到什么程度。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或道斯矩阵,分别包含: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s )。
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通过对自身优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作为了解企业和个人竞争能力的理论工具,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整资源和策略,以实现所制定的发展目标。
▍鱼骨图鱼骨图( Fishbone analysis method )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展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它是一种以生动具象的方式,协助我们找到事物背后“根本原因”的方法,因此也可称为“因果图”。
多用于管理中建立分析模型。
画图步骤是:1、把问题写在鱼骨头上。
2、召集大家头脑风暴,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
3、然后问题分成大类,在鱼骨上标出。
4、筛选问题,得出最有可能的原因。
5、拿出一个原因,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6、针对问题的答案再问为什么?问到得到结果无法继续进行时。
7、列出这些问题的原因,而后列出多个解决方法。
经营型hrd:人力资源总监7件事

经营型hrd:人力资源总监7件事黄渊明著第一件事:促进企业经营目标达成HR高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促进公司经营目标的达成,这是压倒一切的目标。
所以,HR高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以及检验的标准,始终都是有达成经营目标这一点。
要实现这个目标,得从“人”入手,包括干部与员工,提供充足的、胜任的“人”。
同时,HR高管也要懂业务,成为“综合业务专家”,能从业务的差距分析人的差距,以及组织能力的差距,从而知道解决方案,弥补这个差距。
而设立HR战略专题,能够帮助HR团队从中长期的角度去支撑公司战略成功与经营持续增长的目标。
第二件事:为组织构建面对未来的能力企业经营的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HR高管要能从组织能力的维度考虑企业经营发展,适时调整作战队形,推动组织“人”的资源的优化组合与配置,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提升组织的战斗力。
HR高管要勇于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构建生态型组织,使组织更具“韧性”,协同能力更强。
同时,HR高管要持续建设、优化机制与流程,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用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
第三件事:帮助CEO做好组织内部治理HR高管要帮助CEO做好公司治理工作,平衡与掌控好利益相关方,发展合伙人机制,管理与发展好创业项目,持续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护城河”,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内部理性治理的精神,使组织血液能够畅通流转,在战略上形成战略定力。
第四件事:有效赋能企业管理者干部强则企业强,没有干部队伍的支撑,企业的组织能力就无法形成,更无法推动公司业务的发展。
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有着足够的干部“厚度”。
HR高管要解决干部不能胜任的问题,提升干部的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使干部队伍起到文化传承、带兵打仗、发展团队的作用。
第五件事:持续激活团队与个体HR高管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万物生长,各自高贵”的氛围,激发每一个团队与个体的活力,打造出赋能的平台,同时需要在激励机制上进行个性化设计。
常用企业管理工具介绍

常用企业管理工具介绍一、人力资源管理工具部分(一)能力素质相关工具1、冰山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招聘人才时,不能仅局限于对技能和知识的考察,而应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个人品质、价值观、自我认知和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没有良好的求职动机、品质、价值观等相关素质的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会越大。
根据冰山模型,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层级:2、胜任(能力)素质模型胜任素质(Competency method)又称能力素质,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实际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操作流程。
著名的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 (McClelland) 博士是国际上公认的胜任素质方法的创始人。
该模型是根据冰山模型提出并建立。
胜任素质的应用起源于21世纪50年代初。
当时,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
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麦克利兰 (McClelland) 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
在项目过程中,麦克利兰博士应用了奠定胜任素质方法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
例如:抛弃对人才条件的预设前提,从第一手材料出发,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征的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
HRBP七大胜任力模型知识讲解

分别为:聚焦客户、理解业务、澄清问题、建立关系、结果导向、有效创新、专业能力,从这七方面来谈谈对HRBP胜任力的看法。
胜任力之一:聚焦客户现在人人谈互联网思维,我认为就是用户思维、体验思维,归根结底都是客户思维。
原来人力资源的组织架构,都是职能式的,以自我为中心,从来没有考虑过: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应该服务的客户是谁?有的说是员工。
有的HR认为自己是管理部门,是帮助企业去监督和管理所有业务人员的,这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在追逐组织人本效益最大化的今天,恐怕人力资源部并非仅仅是管理部门,而是同时具备服务职能。
事实上,人力资源的客户,不仅是员工,还有业务经理、公司高管、甚至总裁、老板等。
当然,能够把员工当成客户已经不错了,但有几个人是真正站在员工角度考虑问题的?与其经常抱怨员工难管,要我说是你没本事针对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员工制定有效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不能影响和激励大家,还谈什么员工的问题?目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都试图成为一个经营部门,因为只有需要你自负盈亏时,摊派制的行为习惯才能转化为客户思维。
这时不得不考虑:你设计的产品是业务部门所需的吗?如果无人埋单,你将毫无价值!这也是人力资源部经常说的,“组织、机制改变人的行为”吧。
当然,聚焦客户不是简单的迎合,而是让客户满意,也许组织模式的改变能够帮助人力资源从业者扭转自身角色,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个时候你不会设计一个绩效考核的表就直接发给业务部门,而是认真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明确绩效考核到底能够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哪些问题,让业务部门会用、爱用、抢着用。
这样,你就和客户间建立了信任和粘性,这才是真正的聚焦客户!胜任力之二:理解业务我给企业做咨询时发现一个现象,一位企业老板想培养人力资源负责人,于是打算让其轮岗,以便全面了解公司业务。
老板的想法是如果轮到销售体系,最好直接去一线做销售和跟单,这样对于快速了解业务非常有好处。
而这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也觉得只要在销售部门帮助负责人做一做人员管理,就对人和业务都会了解。
成为优秀的HRD的十四条法则

成为优秀的HRD的十四条法则一、获取老板的信任具备规模的民营企业都迫切需要HRD,但很多HRD走马上任却干得很吃力、很辛苦、很委屈、效果很差,往往成为效益下降和各种问题的替罪羊。
因为企业所有的问题都与人相关,所以HRD难免代人受过,最后悲壮地离开。
总结起来,这些失意的HRD大概有以下环节没有处理好。
一是专业能力不够精深;二是没有为自己发挥专业能力创造好的环境;三是把自己置于矛盾的纠葛之中,本来自己是判官,结果成了被告;四是没有把职业原则和企业实际环境有效结合起来;五是认为老板请我来,就得完全听我的;六是不能在老板和员工利益之间找到平衡。
最终结果,是失去老板对自己的信任。
二、弄清自己的角色有不少外企的HRD到了民企,认为原来怎么做就怎么做。
其实,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
就像前面分析的,你是一综合性角色,当然就需要更综合的专业能力。
仅靠原来的工具型人力资源已经远远不够。
如果自认为HRD会六大模块,或者会几个测评工具,就可以去和老板对话,那就书生气了,很有可能碰一鼻子灰。
这在于你只记住了自己角色的一方面工具型的HR,而没有搞清楚民营企业HRD角色的其他方面决策型HR和资本型HR。
这与外企HRD迥异,外企HRD很少面对真正的决策层,甚至自己上司的上司,都是执行层,或者说决策的成分少。
而民企则不然,民企HRD是高层面的综合性角色,大多情况下要参与企业决策,要直接和老板对话。
所以民企HRD,仅有过往工具型HR的专业经验还不够,还必须练就决策层面的HR和资本层面的HR。
只有这两个更高层面的人力资源专业都具备了,才能做好决策和决策层和谐相处,才能和老板对话,和老板相融。
有不少HR问什么是决策型人力资源?什么是资本型人力资源?举例回答说:比如老板说公司的成本太高了,资本回报率低了,其中可能举出应该降低人工成本,这就是资本层面的人力资源。
至于人工成本该如何降,降多少,则是决策层面的人力资源最后制定出人工成本降低8%,其中通过裁员降5%,调整工资和福利降3%,这就完成了人力资源决策。
高绩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好聚好散 (Win/Win or No Deal)
2024年8月29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双赢思维五要领
2024年8月29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五:知彼知己
移情沟通的原则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人际关系学中的重要原则, 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 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 人际交流的关键。
移情(Empathy)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聆听, 要求听着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 式和感受。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 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要耳到、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 体会。
2024年8月29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五:知彼知己
心理空气 先诊断,后开方 注意四种自以为是的回应
信件、报告
◇轻视目标与计划
◇有趣的活动
重 ◇某些会议
◇缺乏自制力,怪罪他
◇必要而不
人
要 重要的问题
◇人际关系浮泛,甚至
◇受欢迎的活动 破裂
结果: ◇全无责任感 ◇工作不保
◇依赖他人或社会机 构维生
2024年8月29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个人管理六标准、四步骤
HR的七种影响力

HR的七种影响力“我们该如何发挥影响力,以弥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与实际被重视程度之间的落差?如何通过提高影响力,进而影响老板和其它部门?”作为HR经理,经常遇到这样的烦恼:虽然,我们的企业已把人事部、人事处等改为人力资源部;工作也由传统的核对考勤、计算薪资等人事工作,转变为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如何为企业开发和保持优质的人力资源等。
但由于企业毕竟是以利润挂帅,HR经理在日常运作中仍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
例如:与一些业务部门的沟通并不是那么容易;当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发生意见分歧时,让步的往往是HR经理等等。
那么,HR该如何发挥影响力,以弥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与实际被重视程度之间的落差呢?如何通过提高影响力,进而影响老板和其它部门呢?争取老板的支持要发挥影响力,最重要的是要获得老板的赏识及信赖,因为借由老板的支持作后盾,对其他经理及同事的影响会更有力量。
可运用下列几种方式:1.帮老板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要取得老板的信任及重视,就要帮老板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劳动纠纷、“刺头”员工的处理等。
2.站在老板或公司的角度去思考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贡献目前还很难量化,招聘、培训等都是花钱的事,效果却不能立即看到。
因此,我们要善于站在老板或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既能完成预定的活动,又让老板满意。
3.要将功劳归功于老板不但要会做事,也要懂得做人。
要获得老板的信任,就要懂得谦让,要将一切功劳及成就归功于老板。
有效的沟通1.知己知彼有效沟通的前提是知己知彼,首先必须了解沟通的对象。
当人们感觉到你了解他们时,才会更开放地接受你的影响,以及你推广的变革。
要做到知己知彼,一是要及时掌握员工动向,了解员工的想法,抓住员工的心,这样才能提出比较适当的做法,获得较多的支持。
二是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特质,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2.以数据作为沟通的基础论理在企业内是一种常用的沟通方式,而提出有力的数据作佐证则是最好的一种论理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企业HR成功七法宝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竞争能力——来自于企业如何有效管理员工的方式——它们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真正的、持续的源泉。
1、就业保障普费福将就业保障写在第一条,而且举了通用汽车公司土星工厂(Saturn)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例子作为佐证。
就业保障(Job Security)的意思是公司对员工口头承诺,不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大规模裁员。
索尼公司前董事长出井伸之曾经嘲笑美国的管理人员,说他们“将员工看成赚钱的工具,经济景气时就大量招人,不景气时就大量裁人,而经济不景气又不是员工造成的。
”显然,美国大多数公司在裁员这一点上口碑都不算好,所以不裁员的公司就成了万众瞩目的公司,就成了许多人向往的公司。
就业保障于是成了激励员工的一个重要因素。
像西南航空公司这样一个自成立之日起从来没有裁过员的公司每有一个岗位招聘,就有上千人应聘,这与其就业保障有一定的关系。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就业保障指的是不裁员,但并不是不开除人。
批量裁员与开除员工是两个概念,因为前者由大经济环境引起,而后者是与个体员工的表现恶劣有关。
但是,这一法宝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其他文化环境呢?从“大锅饭铁饭碗”走过来的中国企业恐怕都不愿意对员工做这样的承诺,因为在充分的就业保障前提下,人们已经目睹了太多的懒散懈怠,太多的出工不出力。
就像日本韩国这些一直推行“终身雇佣”的国家,也开始改变管理理念,尝试采取没有就业保障的管理方式。
就业保障在美国企业中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原因可能部分来自文化中的“反差”效应,因为只有少量的公司做如此的承诺。
而在几乎所有公司都实行“终身雇佣制”的日本,就业保障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可能反而会起反激励的作用。
2、选择性聘用根据普费福的研究,选择性聘用(Selective Hiring)是美国企业成功的第二条法宝。
选择性聘用指的是招聘员工时应该十分谨慎挑剔,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即使让位置空着也不滥招。
选择性聘用背后的基本逻辑为:招进来的员工是公司的巨大投资,是公司希望长期保留的人,必须慎之又慎。
至于什么样的人是合适的员工,基本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所谓的“人岗匹配”(Person-Job Fit),即招来的人的知识背景、技能和能力符合工作岗位的需求,该人能够胜任工作。
二是所谓的“人企匹配”(Person-Organization Fit),即应聘者个人的价值理念与公司的文化理念相一致,彼此有认同感。
西南航空注重的是人企匹配,即他们要招与自己公司的文化理念相匹配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做空乘工作呢?西南航空是一家有很强很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公司。
他们的文化总的可以用16个字来描述:热情友好,幽默诙谐,勤俭节约,互助合作。
乘务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团队,团队成员的角色相对固定。
大部分航空公司只要求员工做本职范围内的工作,比如飞行员管飞行,行李员装卸行李,空乘端茶倒水送饭等等。
但西南航空强调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要求乘务组的成员超越本职岗位的要求共同工作。
所以当行李来不及搬运的时候,飞行员、空乘都会主动帮忙,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整体运作的效率,为顾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勤俭节约的表现是西南航空不像其他航空公司那样将清扫业务外包,而由自己的乘务员承担,减少了费用不说,还缩短了飞机的周转时间。
此外,西南航空的热情服务,幽默滑稽是有口皆碑的。
飞机上没有电视,所有的娱乐节目都由空乘负责。
在一个对企业文化有如此清晰定义的公司中,招聘就是要寻找有如此个体特征的人选。
3、自我管理小组自我管理小组(Self-Management Team)是近年来美国企业中发展得最快最“流行”的管理方式之一,它指的是公司根据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特点,设置以团队为单位的组织结构,并给予团队足够的自主权去管理。
比如微软和许多高科技公司内部的项目小组,或者零售超市中的各个部门。
这些小组和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目标指数,自己筹集资源,设计生产/服务流程,实行人员调配,协调生产/服务进度,保证产品/服务准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
在这样的团队结构中,成员之间的地位平等,大家共同参与决策,共同为目标的实现负责。
团队中的领导常常只是一个协调员,没有高于他人的特殊权力。
像宜家家居的部门团队,微软的项目小组,星巴克的零售咖啡小店都属于这样的团队。
自我管理小组之所以在美国发展得如此迅速与其文化背景有关。
美国社会强调平等,权力距离较低,因此平等管理这一条很适合美国文化的根本理念,很容易推行。
此外,美国人的个人主义倾向很强,大家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有“非凡独特”的能力,因此,要大家各抒己见、共同参与决策就充分体现了对每一个人独特价值的认可,也很容易被接受。
同时,自我管理强调自己的责任以及自主权,与美国人强调“人掌握命运,人主导环境”的理念相通。
然而,自我管理小组又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权力距离高的文化呢?比如星巴克的平等团队文化,能不能被强调等级秩序的韩国文化接受;微软的项目小组经理没有特殊领导权力的团队方式,能不能在强调领导作用的中国文化中达到同样的效果,就成为值得讨论的问题。
4、业绩挂钩的高报酬报酬分两个部分:工资和福利。
让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与企业整体的业绩挂钩是另一个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手段,因为这样做将员工个体与企业整体绑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家得宝公司(Home Depot)。
这家公司销售美国人美化家居需要的所有物品和工具,包括木材、地毯、地砖、浴缸、水池、榔头、螺丝钉、油漆、割草机、植物、化肥、吊灯、家具等等不一而足。
这家公司的店面很大,几乎在每一个城市都有好几家。
这家公司的股市业绩常常作为判断美国国民经济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用报酬与公司业绩挂钩的方法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取得了相当良好的效果。
家得宝公司物美价廉的优质服务与公司的高工资福利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当员工感到自己对公司的贡献能够增加公司的业绩,而公司业绩的增长又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时候,工作干劲自然就大了。
这一条不受文化价值观的直接影响,触及的是人类的共性。
5、广泛的培训家得宝公司的工作人员除了工作积极性高之外,专业知识也非常到位,这一条并不是靠高工资就能达到的,广泛的培训才是提高员工专业水平的利器。
美国公司对员工培训工作极为重视,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其主要方式有:公司内部短期培训,企业送培,在职学习,公司还会不遗余力地送有潜力的经理攻读高级经理商学班等等。
美国企业尤其较为重视高层经理人员的短期培训,并且大公司每年花费在这种培训上的费用比例相当高。
普费福书中提到的大多数成功的美国公司都设有广泛的培训项目,许多还有自己的大学。
比如摩托罗拉、迪士尼、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西南航空、通用电气等等。
6、缩小地位差别缩小地位差别(Reducing Status Difference)这条法宝与平等文化、透明管理有关。
缩小地位差别指的是公司中的员工应该人人平等,不论资排辈,不以势压人。
比如沃尔玛公司(Wal-Mart)就很强调这一点,把所有的员工叫做“合作伙伴”而不是雇员。
在沃尔玛的销售广告上,用的所有模特儿都是公司员工,而且在每个模特儿的照片边上,都标上此人的姓名、工作职务;如果是儿童用品,则用员工的子女做模特儿,并写上孩子的姓名和父母的名字。
这样的效果是大家有“一家亲”的感觉,地位差异消失。
缩小地位差别也可以通过改变管理语言实现。
比如说闻名世界的迪士尼乐园,她不把自己的乐园称为员工的“工作场所”(Working Place),而是称其为为大众“提供娱乐的大舞台”(Stage)。
她将所有的员工称为“演员” (Casting Member),而非雇员;把员工从事的职务称为“角色”(Role),而非岗位。
这样一来,每一个员工,无论你是米老鼠唐老鸭的扮演者,还是一名普通的清洁工,大家都是在迪士尼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一个角色。
此外,他们把所有前来乐园的游人称为“客人”(Guest),而非“顾客”(Cust omer),在乐园工作的人员则全都是“主人”(Host or Hostess)。
管理语言的改变反射的是管理理念的改变。
迪士尼使用的管理语言反映出来的管理理念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平等,员工是工作的主人,管理者提供指导、帮助和服务让员工能够扮演好主人的角色去赢得客人的欢心。
“开心的客人”才是迪士尼制造的终极产品,而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让员工发挥创意。
7、信息共享信息共享(Sharing Information)是七大法宝中的最后一条,也与平等文化、透明管理有关。
与员工分享信息是在行动上平等对待员工的体现,是真正将员工看成企业的主人的行为。
美国的全食超市和Springfield再制造公司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
全食超市将公司的季度报表、收支情况、经营情况和盈利情况都向员工公开,所以大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心中都一清二楚。
Springfield再制造公司实行的“开卷管理”(Open Book Management)更是令人刮目。
它不仅将重要的财务信息全部向公司员工公开,而且还专门培训员工、教他们怎么阅读财务报表,如何理解每个栏目的意思,确信员工真正了解公司的进展情况。
与员工分享信息的举动传达的是对员工信任的信息,同时让员工产生自己“拥有”企业的感觉。
拥有者才会真正关心公司的发展,想公司所想,急公司所急;才会从内心深处思考自己如何为公司做贡献的问题。
一个公司如果这样的员工占多数,发展和成功应该指日可待。
然而,这样的管理实践在不同特征的文化中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一方面,在多大程度上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认同这样的实践?另一方面,在多大程度上企业的员工认同并接受这样的实践?在权力集中、社会等级分明的国家,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可能都是否定的。
员工是最重要的资产对于目前在许多公司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畅销书作者和管理咨询专家杰弗瑞·普费福(Jeffrey Pfeffer)对此作了全面的分析考察。
普费福教授用全面综合的分析和生动具体的案例证明:对员工的有效管理与创造组织利润之间有着直接的、不容置疑的联系。
普费福教授的这一研究结果来自于对众多公司的广泛考察,这些公司包括:男士服饰公司、名家服务公司、大众汽车公司、AES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以及美国和德国的一些银行机构。
由此,Pfeffer教授给我们建构了一种无可辩驳的企业案例: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竞争能力——来自于企业如何有效管理员工的方式——它们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真正的、持续的源泉。
从《人力资源方程式》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要取得真正的、持续的成功,其实也并不困难,只要你认真对待一句名言就可以(人们经常听说,但却往往忽视),这句名言就是:“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