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联工艺技术

合集下载

电子装联工艺技术

电子装联工艺技术
引线成形一般应有专用工具或设备完成。SMD引线成形必 须由专用工装完成;
保持一定的弯曲半径,以消除应力影响; 保持元器件本体或熔接点到弯曲点的最小距离至少为2倍
的引线直径或厚度,但不得小于0.75mm。 引线成形后的尺寸与PCB安装孔孔距相匹配; 引线直径大于1.3mm时,一般不可弯曲成形,小于1.3mm的硬引线(回火处
3.1 元器件通孔插装(THT)
3.1.2 安装次序 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非敏感元器件后敏感元件、先
表面安装后通孔插装、先分立元器件后集成电路。
3.1 元器件通孔插装(THT)
3.1.3安装要求 安装高度要符合产品防震、绝缘、散热等要求及设计文件要求; 元器件加固要求:7g、3.5g及设计工艺文件的规定; 接线端子、铆钉不应作界面或层间连接用,导通孔(金属化孔)不能安装元器件; 一孔一线,孔径与引线直径的合理间隙(0.2~0.4mm) 空心铆钉不能用于电气连接; 元器件之间有至少为1.6mm的安全间距; 元器件安装后,引线伸出板面的长度应为1.5±0.8mm; 元器件安装后,引线端头采用弯曲连接时,引线弯曲长度为3.5 ~5.5d; 如底面无裸露的电路(印制导线);元件可贴板安装(玻璃二极管除外),如底面有裸露电路,
2.2 元器件引线搪锡工艺
锡和锡铅合金为最佳的可焊性镀层,其厚度
为5~7μm。 镀金引线的搪锡(除金):
Cu μm/s
金镀层是抗氧化性很强的镀层,与SnPb焊料
Ag Au
7
有很好的润湿性,但直接焊接金镀层时,
6
Pb
5
SnPb合金对金镀层产生强烈的溶解作用,金
4
Pt 3
与焊料中的Sn金属结合生成AuSn4合金,枝晶 2
对于表面贴装元器件,不管金层厚度为多少,在焊接前,应去除至少95% 被焊表面的金层;

电装工艺与电路可制造性设计的内容

电装工艺与电路可制造性设计的内容

电装工艺与电路可制造性设计的内容电子装联技术是电子装备制造基础支撑技术,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和核心,是电子装备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化和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随着各大跨国公司逐步把研发中心移至中国,以及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公司逐渐增多,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工作的工程师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员特别是硬件开发人员,普遍对制造工艺技术不熟悉,可制造性概念比较模糊。

为了帮助广大工程师提高可制造性设计水平和能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电子装备制造技术(包括工艺技术)和经验,我中心在上海与深圳成功举办多期班的基础上,决定继续举办“电装工艺与可制造性设计技术高级班”。

届时将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着重讲述可制造性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享经验。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标结合国际最前沿理论和技术,系统讲授电子装联知识,介绍设备、工艺、元件、材料、标准的最新动态,使学员充分掌握电子装联的关键工艺,提高设计水平,降低产品制造缺陷;同时,帮助学员树立可制造性设计的观念,掌握可制造性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内容第一部分:电子装联工艺技术1、电子装联技术的分类、等级,电子装联技术在产品研制、生产中的作用,电子装联焊接机理及技术,整机及单元装联工艺;2、整机装联中的接地技术与处理:整机接地慨念、电装中接地的分类、在整机/模块的装焊中对地线的处理、机柜装焊中的接地问题与处理;3、多芯电缆装焊工艺技术:多芯电缆装焊对导线的要求及加工,多芯电缆线束的制作,焊接型连接器电缆的装焊要求,多芯电缆连接器的热缩处理要求;4、压接对导线的要求,压接技术的工艺要求、性能要求、质量保证,装联中一些压接工程问题的处理及应对,扁平带装电缆压接工艺;5、整机装联的返修技术,电装工艺工作的主动性及如何做生产线实用的事情(用实例剖析);6、电子产品电装整修工艺控制;电子装联中若干质量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第二部分:电路可制造性设计1、电子装联用基本电路设计文件;电子装联常用基本工艺文件;应用先进电气互联技术的电路可制造性设计;2、板级电路模块电路可制造性设计;电子设备整机及单元可制造性设计;射频电缆组装件可制造性设计;低频电缆组件可制造性设计;3、电路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通用化、标准化CAPP电装装配工艺过程卡(哑卡)的设计与编制;4、电子产品装联全生命周期中的质量控制及分析,电子产品电装整修工艺控制;电子装联中若干质量问题的分析及处理,电路可制造性设计的发展前景。

电子装联基础知识

电子装联基础知识

电子装联基础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电子装联的定义 (3)1.2 电子装联的目的和意义 (4)1.3 电子装联的基本流程 (5)二、电子装联的材料 (6)2.1 印刷电路板(PCB) (7)2.2 电子元件 (9)2.3 连接器 (9)2.4 焊接材料 (11)三、电子装联的工艺技术 (12)3.1 焊接技术 (13)3.1.1 手工焊接 (14)3.1.2 波峰焊接 (16)3.1.3 回流焊接 (17)3.2 装配技术 (18)3.2.1 零件装配 (19)3.2.2 组件装配 (20)3.3 导线加工技术 (21)3.3.1 导线剥皮 (23)3.3.2 导线接头制作 (24)3.3.3 导线固定 (25)四、电子装联的质量控制 (26)4.1 质量管理体系 (27)4.2 质量控制流程 (28)4.3 质量检测方法 (30)五、电子装联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0)5.1 标准化工作 (32)5.2 规范化操作 (33)六、电子装联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34)6.1 智能化生产 (36)6.2 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 (37)6.3 绿色制造与环保要求 (38)一、基本概念电子装联基础知识是电子制造领域中的基础环节,涉及到电子元器件的组装、焊接、测试等一系列过程。

这一环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这是构成电子产品的基本单元,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这些元件通过特定的封装形式(如SMD,即表面贴装设备)被集成到电路板上。

电路板: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支撑和连接载体,电路板通常由多层印刷电路板(PCB)组成,上面布满了导电层和绝缘层,用于传输电流和信号。

焊接技术:焊接是将电子元器件与电路板牢固连接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焊接方法有手动焊接和波峰焊接等,手动焊接适用于短期建立稳定的电气连接,而波峰焊接则适合大批量生产。

装配:装配是将电子元器件按照设计要求组装到电路板上的过程。

(工艺技术)电装工艺简介

(工艺技术)电装工艺简介

电装工艺:保持创新的精神电装,是电子装联(或电子组装)的简称;电子装联(eiectronic assembiy)指的是在电子电气产品形成中采用的装配和电连接的工艺过程。

电装工艺的含义是,“现代化企业在组织大规模的科研生产,把许多人组织在一起,共同地有计划地进行电子电气产品的装配和电连接,需要设计、制定共同遵守的电子装联法规、规定,这种法规和规定就是电装工艺技术,简称电装工艺”。

对于电子产品而言,电路设计产品的功能,结构设计产品的形态,工艺设计产品的过程。

电子设备中的装联技术,过去一般通称电装和电子装联,多指在电的效应和环境介质中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近几年业内甚至有一种倾向,把涵义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的电子装联技术狭隘的概括在板级电路的“SMT”内。

谈到电子装联技术,人们往往只注意电子装备的基本部件——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的可制造性设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在印制电路板组装件中包含了太多丰富的内容。

目前,THT、SMT是其中主要研究、设计内容。

但从事工程任务的电路设计师和电装工艺师们都十分清楚,电子装联技术,绝不单纯的局限于印制电路板组装件,它包含了更多的内涵。

从某种程度上讲,常规印制电路板组装件(即板级电路的THT、SMT)相对而言还比较好办,因为,至少这类板级电路的可制造性设计还有相对先进的装联设备和设计软件作技术支撑,但对于作为构成电路设计重要组成部分的整机/单元模块,高、低频传输线,高频、超高频、微波电路印制电路板组装件,板级电路、整机/单元模块的EMC,板级电路模块及整机/单元模块的MPT设计,无论是国内或国外都是有待进一步解决。

“九、五”后期,我们对电子装联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出了“电气互联技术”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创新。

在电子装备中,电气互联技术指的是:“在电、磁、光、静电、温度等效应和环境介质中任何两点(或多点)之间的电气连通技术,即由电子、光电子器件、基板、导线、连接器等零部件,在电磁介质环境中经布局布线联合制成承制所设定的电气模型的工程实体的制造技术”。

电子装联技术

电子装联技术
1.1 电子装联技术
当前,我们正经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包含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 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但其中影响最大 、渗透性强、最具 代表性的乃是电子信息技术 。
电子装联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 和电子行业的支撑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 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电子产品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多功能化、智能 化和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1.2 THT技术—成型
电容的成型
电阻的成型
1.2 THT技术—成型
1.2 THT技术—成型
元器件引线的弯曲成型要求
⑴ 引线弯曲的最小半径不得小于引线直径的2倍,不能“打死弯”; ⑵ 引线弯曲处距离元器件本体至少在2mm以上,绝对不能从引线 的根部开始弯折。
1.2 THT技术—成型
滚轮式电阻整形差别还体现在:基板、元器件、组件形态、焊点形态和组装工艺方法各个 方面
1.5 MPT技术简介
MPT微组装技术 :Micro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MPT
综合运用微电子焊接接技术、表面贴装技术以及封装工艺,将大规模/或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裸芯片、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表面贴装元器件等高密 度地互连于多层板上并将其构成三维立体结构的高密度、高速度、高可靠性, 外形微小化,功能模块式的电子产品的一种电子装联技术。
●电子产品企业质量管理。
1.1 电子装联技术
电子装联方式:
●插装(THT) 通孔插装技术 Through Hole Technology
●表面贴装(SMT) 表面贴装技术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微组装(MPT) 微组装技术 Micro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电装工艺技术培训,电子设计工艺培训,

电装工艺技术培训,电子设计工艺培训,

栅阵列型(以BGA为代表)的转变。
表1 电子装联发展史
电子封装技术
第一代
电子装联技术
分立组件,分立走线,金属底板,电子管,接线 柱,线扎,手工THT技术。 分立组件,单层/双面印制电路板,手工THT技术。 IC,双面印制板,初级多层印制板,初级厚/薄膜 混合集成电路,波峰焊。
电子管时代(50 年代)
在一些小型化电子装备中已大量使用BGA,以 SMT为主流的混合组装技术(MMT)是21世纪初叶 我国电子装备电路组装的主要形式,不仅DIP和 SMC/SMD混合组装(THT/SMT),而且随着DCA 组装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出现DIP、SMC/SMD和 倒装片在同一电路板上组装,以至在一些先进的电子 装备中将应用把CSP装于MCM上,再进行3D组装的 3D+MCM先进组装技术。
第二代
晶体管时代 (60年代)
集成电路时代 (70年代)
第三代
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时代 (80年代)
超大规模集成电 路时代(90年代)
LSI/VLSI/ALSI,细线多层印制板,多层厚/薄膜 混合集成电路,HDI(高密度组装技术),SMT (表面组装技术),再流焊。
BGA,CSP,SMT(表面组装技术),MCM(多芯片组 件),3D(立体组装技术),MPT(微组装技术), DCA(直接芯片组装技术),TAB(载带焊技术),无铅 焊接技术,穿孔回流焊技术,选择焊技术,乳化半水清 洗技术,激光再流焊技术,金丝焊技术,凸点制造技术, Flip Chip(倒装焊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电子装联技术由电子组装扩展 到电气互联,其定义为:
“在电、磁、光、静电、温度等效应和环境介质中
任何两点(或多点)之间的电气连通技术,即由电子、 光电子器件、基板、导线、连接器等零部件,在电磁介 质环境中经布局布线联合制成承制所设定的电气模型的 工程实体的制造技术”。

《电子产品装连工艺》PPT课件

《电子产品装连工艺》PPT课件
本课主要内容
印制电路(PCB)板的组装工艺 面板、机壳装配工艺 散热件、屏蔽装置的装配工艺: 其他连接工艺
教学目的:
1.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和要求。 2.了解面板、机壳装配、散热件、屏蔽装置的 装配工艺。 3.了解其他连接工艺。
教学重点: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和要求。 教学难点:印制电路板的组装工艺和要求。
元器件插装的技术要求(续):
7.插装玻璃壳体的二极管时,最好先将引线绕1~2圈,形成螺旋 形以增加留线长度如图所示,不宜紧靠根部弯折,以免受力破 裂损坏。
8.插装元器件要戴手套,尤其对易氧化、易生锈的金属元器件, 以防止汗渍对元器件的腐蚀作用。 9.印制电路板插装元器件后,元器件的引线穿过焊盘应保留一 定长度,一般应多于2mm。为使元器件在焊接过程中不浮起和脱 落,同时又便于拆焊,引线弯的角度最好是在45°~60°之间, 如图。
• 在面板、机壳上印刷出产品设计需要 的文字、符号及标记。
为了保证漏印质量,漏印前对面板、机壳和丝网有如下要求:面板、 机壳需要漏印的表面应无划痕损伤等缺陷;面板、机壳要经除尘处理; 网上的文字、符号和标记等图样不走形,网孔要干净,易漏油墨。
漏印流程:
漏印图
形文字 的丝网
漏印
套色
干燥
制板
1.将要漏印的文字、符号和标记等图样照相制成1∶1大 小的负片。 2.负片再次爆光制成正片。 3.正片放在涂有感光胶的丝网上,在曝光灯下曝光1~2m in。应掌握好曝光时间,曝光时间短,未感光部分不易 冲洗掉,造成丝网漏孔不干净,已感光部分的感光胶也 容易脱落,致使文图不清晰,影响漏印质量;曝光时间 过长,则使文字、符号和标记等图样的边缘产生毛刺。 4.丝网冲洗显影。
SMT安装方式:

电子装联系列-线扎制作技术

电子装联系列-线扎制作技术

线束制作工艺技术本讲义列出了线束(扎)制作工艺、检验、保管等工艺技术要求。

本讲义适用于电子产品线束线扎的制作和检验。

一、概述整机装联线束的制作使用的术语)样板布线法:将线扎图按1:1比例绘制样板,并在样板上直接布线的工 艺方法。

)按图续绑法:按照工艺规定的扎线方向、续线、甩线顺序,按图样扎线的 工艺方法。

)机上绑线法:导线(束)连接一端或两端后,在机器上进行绑扎的工艺方法。

)续线表:表示线扎分支续(加)入主干(或主分支)的导线号、留长尺寸和从 线扎主干甩(分)出的导线号表。

)扎线方向:根据扎线的形状,尺寸……,给线扎规定的扎线路径。

)布线:按导线表,将导线在绑线样板上或机器上布放的工艺过程。

)线扎整理:将布放好的导线整理平直,并将导线端部引出线按图示尺寸或 工艺要求,修剪整齐的过程。

)线扎绑定:按图示尺寸或工艺要求,线扎用绝缘线(一般用绵丝绳或扎线 带)绑扎,使至定型的工艺过程。

)主干:反映线扎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状的部分。

主分支:直接从主干上分出来的支束。

次分支:从主分支上分出来的支束。

)甩线(分线):线束在绑扎过程中,从主干(或分支)内分出的导线。

续线(加线):线束在绑扎过程中,加入主干(或分支)的导线。

二、材料、工具、设备扎线的一般常用材料:绵丝绳、尼龙扎线扣、粘胶带、棕丝套管、防波套、帆布、软革、硝基胶液(Q98-1)、聚氯乙烯套管、热缩套管等。

主要工具:钢卷尺、钢直尺、剪刀、留屑钳、剥线钳、斜嘴钳、电烙铁、扎 线枪、布线钉(圆钢钉)等。

主要设备:绞线机、锡锅、热风枪、兆欧表(500V)、印字设备、木质布线板、欧姆表等。

三、整机布线遵循的原则整机布线设计是在整件装联中各种元件、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布线设计,保 证布线位置与结构的合理,实现整机内元器件之间、各组件之间、各插箱类之间等的电连接达到可靠的电性能指标。

整件中涉及到的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接地线等各种导线(束)或电缆需按照导线(束)或电缆的类型、频率、功率等分类进行合理绑扎走线,这样可有效防止或减少线间偶束而产生的各种干扰,以及线间高电平线路对低电平线路直接感应。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介绍课件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介绍课件

装联技术的发展趋势
01
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人工成本
02
智能化:实现自动检测、 自动调整、自动优化
03
绿色化:减少废弃物,降 低能耗,提高环保性能
04
微型化:提高集成度, 减小体积,降低成本
05
网络化:实现远程监控、 远程诊断、远程维护
06
定制化:满足不同客户需 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的分类
电子产品维修过程中的应用
检测故障:利用装联技术检测电子 01 产品的故障部位和原因
更换部件:利用装联技术更换损坏 02 的电子部件
修复电路:利用装联技术修复电子 03 产品的电路问题
升级改造:利用装联技术对电子产 0 4 品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性能和功能
电子产品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应用
01
更换电子元件:通过更换更高性能的电
焊接技术
手工焊接:使用 电烙铁、焊锡丝 等工具进行焊接
回流焊接:利用 熔融焊料在电路 板表面流动,实 现元器件的焊接
波峰焊接:利用 熔融焊料在电路 板表面流动,实 现元器件的焊接
激光焊接:利用 激光束进行焊接, 精度高,速度快
连接器技术
1 连接器类型:插头、插座、端子等 2 连接器功能:传输信号、电源、数据等 3 连接器材料:金属、塑料、陶瓷等 4 连接器结构:线对线、线对板、板对板等 5 连接器应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 6 连接器发展趋势:小型化、高速化、智能化等
02
智能检测技术:提高产 品质量,减少不良品率
01
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谢谢
子元件,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功能。
02
优化电路设计:通过优化电路设计,提

电子装联技术工艺规范分析

电子装联技术工艺规范分析

【 关键词 】电子装联 技术工艺 工艺规 范 电 量 ,也 影 响 到 电子 企 业 发 展 。通 过 构 建 电子 装
子科技
联 工 艺规 范 ,能 够 针 对 装 联 工 艺存 在 的 问题 制
定相应 的解 决措施 ,从而有效地 规范电子装 联 工艺 ,具体分析如下: 电子装联工艺是线路 图纸无法表达 的一种 专 门技术,它把设计要求的质量有效地体现在 产品上,从而使产品获得稳定质量 的技术 。电 焊接质量是 电子装联工艺 中的关键 内容, 子装联技术工艺是反映 电子产 品制造水平 的重 焊接 工艺规范能够直接影响 电子产品质量,具 要标准,也是在多人组织 下,对产 品的装配和 体规 范如 下 : ( 1 )焊 接技术 规范。焊 点表面光 滑明亮 电连接提 出需要遵 守的规 定,从而 以统 一的标 准要求 电子装联工 艺的实施过程 。本文主要 结
3总结
电子 装 联 工 艺 规 范 性 直 接 影 响 电子 产 品 的 质 量 ,对 于 电子 企 业 的 发展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
术提 出新 的要求 ,促使 电子装 联工艺不断地做
出新 变 化 。然 而 ,电子 装 联 工 艺仍 然 存 在 问题 ,
主要体现在:
他工艺有着密切 的关系 ,在工艺参数设计 中必 通 过 设 定 电子 装 联 工 艺 规 范 能够 从 实 际 制 造 情 须 以焊接工艺为核 心,优化其他参 数。在焊接 况 出发 ,提 出改善生 产工艺的措施, 以提升产 中所需要应用 的材料必 须符合 规范,在应用质 2
存 在 严 重 的漏 洞 ,部 分 企 业 不 重 视 工 艺 管理 ,
面 向装联的可制造性工序规范能够提升产
品 的 可制 造 性 , 同 时 ,可 制 造 性 工 艺 设 计 也 越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浅析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浅析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浅析摘要: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另外,此技术也是相关电子行业的重要部分,并影响着相关行业的经济成本以及长久发展。

而如今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正是此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定的挫折。

本文对于现阶段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的意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也探究了当下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微组装引言:现在大多数的电子设备内在构造都是非常精巧的,而且由于其需要实现众多复杂的功能,因此也需要较为先进且相关的技术进行封装。

电子设备由于自身特殊性,因此密闭封装是基础要求,如果电子设备封装出现问题是可能会造成事故的。

但是如今有许多的电子设备体积较重,不易携带,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既想要可以实现更多更高级的功能,又想设备可以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1.现代电子装联技术发展意义1.1电子装备外在要求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要求设备在外形上更加的小巧精细,但是在内里却又要承担着更多、更复杂的功能,想要更好的满足需求,那么组装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其中高密度元器件组装技术则是优势较为明显的。

使用高密度元器件组装技术,不仅在封装方面可以达到要求,另一方面,设备在具体工作过程当中是会产生热量的,而过于封闭或者不够密闭都有可能会导致设备出现问题,但是使用高密度元器件组装技术可以使散热性能更好,同时设备互相连接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准确也都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当中顺利进行,不会轻易出现损坏现象。

其次,立体组装技术也是较有优势的,此技术是以二维平面为基础进行建立的,同时又在三维空间上进行了多层的叠加,最终才完成的三维结构的组装。

例如,三维电路在装配的过程当中,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组件占比较多,甚至已经达到80%,而由于此技术的优势所在,不仅可以使设备在重量和体积上达到更加小型化,另外在此基础上,装配空间的使用效率反而可以得到增加,在三维空间内可以得到更加全面且更好的信号以及更快的传输速度,在传输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减少电路干扰程度,更好地进行工作。

电子装联技术在整机装配中的应用

电子装联技术在整机装配中的应用

电子装联技术在整机装配中的应用摘要: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可以有效对国家科技发展水平有所衡量,其属于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技术内容,对于国家的综合实力有重要影响,可以避免技术“卡脖子”的情况,发展关键技术,可以促进国家各领域精进。

电子产品的整机装配技术主要是将电子产品当中复杂的电子零件,各种设备组件以及硬件等依照设备的设计需求,最终装配成一套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

整机安装工作不但需要具备电气装配技术,同时还需要较高的机械装配技术,因此装配技术属于电子产品生产工作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关键词:电子装联;工艺技术;装配调试一、电子装联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法适应微型化发展,对于更高性能的追求存在乏力现象,电子安装逐渐字SMT向后SMT发展。

电子产品的进步方向是高性能,并追求轻薄,便捷的超小型电子设备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需要采取元器件复合化的形式进行安装,或者采用三维封装方式。

电子产品的更新是3D组装的驱动力,随着5G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需要在满足手机高性能的同时,保证手机的轻薄,手机厂商与消费者对于手机种类的要求也在提高,装联技术采用芯片堆叠封装(SDP)技术等,三维安装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为满足超小型元器件的定位与安装,定位的技术在不断发展,实现更加精准的定位需求,Panasonic公司设计并开发的APC系统,能够可靠的将工序造成的焊盘位置不准确操作产生的再流焊接不良进行避免,防止焊接缺陷的产生。

这种技术是SMT技术的升级与发展,对电子元器件、封装相关环节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垂直的生产机制转变发展为平行的生产机制,构建出前后制约彼此的模式,工艺路线进行适当调整,保证生产链的有序运行。

以往电子产品组装的方式为SMT技术流程,但是随着公众对于电子产品更高的要求,由于对性能与便捷的需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适应市场的变化,我国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已经提供技水准,增强自身技术提高。

电子装联基础工艺概述

电子装联基础工艺概述

电子装联基础工艺概述电子装联是电子制造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它包括了电路电气连接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在电子装联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电子元器件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板或电子产品。

电子装联工艺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印制电路板电子装联工艺、电子组件电子装联工艺、线束电子装联工艺、和表面贴装电子装联工艺。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是电子装联的基础,它是一种通过印刷能够将电子元器件连接在一起的电路板。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设计、成膜、光罩制作、光刻、蚀刻、穿孔、金属贴膜、划线、表面处理、检验等工艺。

在这些工艺中,通过蚀刻或镀铜的方式,将电路图案形成导线和连线孔,从而实现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

电子组件是电子产品中的重要部分,它们包括了各种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集成电路等。

电子组件的装联工艺主要包括元器件的选型、贴装和焊接。

在贴装工艺中,通过自动化设备将电子组件按照设计要求精确地贴到印制电路板上,然后进行焊接,确保元器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良好连接。

线束电子装联工艺是将多个电子组件之间通过线束连接在一起。

在线束装联工艺中,首先需要设计线束的走线图,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和连接头,然后通过焊接、压接、插接等方式将线束与电子元器件和电路板相连接。

表面贴装(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是一种电子装联的先进工艺,它通过将电子元器件直接贴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以提高电路板的集成度和性能。

表面贴装工艺主要包括印刷焊接膏、贴料、回流焊接等环节。

在表面贴装工艺中,通过印刷焊接膏将焊接剂精确地印刷在印制电路板上,然后将表面贴装元器件贴在焊接膏上,最后通过回流焊接的方式完成元器件与电路板的连接。

总结来说,电子装联是一项涉及多种工艺和技术的电子制造过程。

通过印制电路板、电子组件、线束和表面贴装等技术,将电子元器件连接在一起,实现电路的正常工作。

电子装联工艺技术丛书介绍

电子装联工艺技术丛书介绍
改 变 可 能 不 重 要 ,除 非 有 连 续 三个 月 以上 的 明显 改 变 的 趋
势 。探究 订单和 出货 的变化 的原 因与 了解订单 出货 比的变
化 同样 重 要 。
个 月 的销售额 除 同期 的订单额 计算 出来 的。 比率 大于 1 0 . 0 说 明 当前 需求大 于供应 ,预示 着在今后 的2 一3 个 个月 ,销
第3卷第 1 3 期
行业信息
A 7
IC P 发布2 1 年 1 月份 P 行业调查结果 0 1 1 CB
2 1年 1 月2 日, I C 国际 电子 工业联 接协会 0 2 8 1 P一
P B 占当前P B C约 C 行业 8 %的份额 。 9
发布 美印制 电路板 ( C P B)2 1年 l月份的统计调 01 1
IC P 市场研究 总监S ao tr, : “ h rnS r 1月份北美P B al  ̄ 1 C 销 售 额与上 月相 比有 所增加 ,这 属于 季节性需求 变化 。今 年 的销售额 落后 于去年 同期 。柔 性 电路板 的订单有 所上升 , 但是 刚性P B C 没有想象 中好 。” 订单 出货 比是 以I C P 调查 的公 司作 为样 本 ,用 过去 三
刚挠性结 合板订 单出货 比和增长率 主要受 到刚性P B C 的影 响 。根据 I C P 全球 P B C 生产 报告 统计 :在 北美 ,刚性
电子装联 工艺技术丛 书介 绍
《 电子装联工 艺技术 丛书 》从基础 知识 、电子装 联工艺技 术 的规范化 、标准化 和实用性人 手 ,针对性 强 ,简 明实用 。非 常适 合 电装工艺 技术人 员 、电路设 计师及操作 人员 阅读 ,同时也 可 以 作为相关技 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使用 。 《 整机装联工艺与技术 》 定价 :6 . 元 80 0 本 书 就电子装 联所用 焊料 、助焊剂 、线材 、绝缘 材料 的特性 及使 用 和选 型 ,针 对工艺技术 的要求做 了较为详 细的介绍 。尤其 对 通常 困扰 电路设计 和工艺人 员的射频 同轴 电缆 导线的使用 更有 全 面的分析。 《 电子装联常用元器件及其选用 》定价 :5 . 元 50 0 本 书对 电子装 联技术 中所涉 及的有 代表性 的常用元 器件进 行 了选 编 。尽 量从设计 、工艺 和操作者 的实际需要来 描述元器 件的 外 形 、封装 形式 、规格 型号和命 名特点 ,并且对 一些在实 际装配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研究发展趋势

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研究发展趋势摘要:在一定程度上,电子装联技术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而现在世界正处于电子信息迅速发展的阶段,电子装联技术更是该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但随着人们对电子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装联工艺在某些方面的技术难以满足需求.故本文将从电子装联工艺的现状以及研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子装联;工艺技术;发展趋势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由单纯地追求高性能,逐渐向追求更高性能、微型化、轻量化、以及更高的可靠性转变。

相应地对电子装联的工艺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对现代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电子装联目前的发展水平传统采用基板和电子元器件分别制作,再利用SMT技术将其组装在一起的安装方式,在实现更高性能,微型化、薄型化等方面。

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电子安装正从SMT向后SMT(post-SMT)转变。

通讯终端产品是加速开发3D封装及组装的主动力,例如手机己从低端(通话和收发短消息)向高端(可拍照、电视、广播、MP3、彩屏、和弦振声、蓝牙和游戏等)发展,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多。

现在手机用存储器超过PC用存储器。

芯片堆叠封装(SDP),多芯片封装((MCP)和堆叠芯片尺寸封装(SCSP)等,大量应用,装联工艺必须加快自身的技术进步,以适用其发展。

为适应微型元器件组装定位的要求,新的精准定位工艺方法不断推出,例如日本松下公司针对0201的安装推出的"APC(AdvancedProcessControl)”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工序中由于焊盘位置偏差和焊膏印刷位置偏差而引起的再流焊接的不良,作为继SMT技术之后(post-SMT)的下一代安装技术,将促使电子元器件、封装、安装等产业发生重大变革。

驱使原来由芯片~封装~安装~再到整机的由前决定后的垂直生产链体系,转变为前后彼此制约的平行生产链体系,工艺技术路线也必将作出重大调整,以适应生产链的变革,PCB基板加工和安装相结合的技术是未来瞩目的重大发展方向。

装联工艺及整机装配

装联工艺及整机装配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表面贴装技术
• 4.手工贴装 • 焊接可采用20~25 W 的电烙铁, 电烙铁头选用尖锥形, 焊接贴
片元器件的技术要求比插装元器件高, 在焊接时要掌握好焊接的时 间、电烙铁的温度, 以及适当的焊锡或焊剂量。
• 4.3.5 表面贴装波峰焊
• 表面贴装波峰焊流程如下。 • 1.制作丝网及漏印黏合剂 • 首先制作丝网, 按照各贴片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的位置, 制作一
• 4.3.1 表面贴装工艺
• 1.表面安装组件(Surface Mounting Assemb ly, SMA) 的安装
• 1) 全表面安装(Ⅰ型) • 全部采用表面安装元器件,图4.4 所示。
下一页 返回
4.3 表面贴装技术
• 2) 双面混装(Ⅱ型) • 表面安装元器件和有引线元器件混合使用, 印制电路板是双面板,
下一页 返回
4.2 无锡连接方法
• 压接有冷压接和热压接两种, 目前冷压接使用较多。压接的主要特 点如下:
• 1) 压接的优点 • (1) 操作简便。将导线端头放入压接接触脚或端头焊片, 用压接
钳或其他工具用力夹紧即可。 • ( 2) 适宜在任何场合进行操作。 • (3) 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压接与锡焊相比, 省去了浸
一块的金属器件进行压接。 • 图 4.2 所示为网线钳压接网线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 无锡连接方法
• 2.螺纹连接 • 螺纹连接是指用螺纹件(或被连接件的螺纹部分) 将被连接件连成
一体的可拆连接。常用的螺纹连接件有螺栓、螺柱、螺钉和紧定螺钉 等, 多为标准件(见标准紧固件)。 • 采用螺栓连接时, 无须在被连接件上切制螺纹, 不受被连接件材料 的限制,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 但一般情况下需要在螺栓头部和螺 母两边进行装配。螺栓连接是应用很广的连接方式, 它分为紧连接 和松连接。紧连接用于载荷变化或有冲击振动, 要求连接紧密或具 有较大刚性的场合。根据传力方式的不同, 螺栓连接分为受拉连接 和受剪连接。前者制造和装拆方便、应用广泛; 后者杆孔配合精密 , 可兼有定位作用。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第5章电子产品装联技术课件

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第5章电子产品装联技术课件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5.螺栓连接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6.螺钉连接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8.紧定螺钉连接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5.1.2 铆装技术 铆装就是用铆钉等紧固件,把各种零部 件或元器件连接起来的连接方式。目前,在 小部分零部件及产品中仍然在使用。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图5.3.8 压接的操作过程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3.绕接
绕接是直接将导线缠绕在接线柱 上,形成电气和机械连接的一种技术。 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将一金属缠绕在另 一金属表面上或互相缠绕形成的连接。
(1)绕接机理 对两个金属表面施加足够的压力, 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让两金属表面原子 层产生强力结合,达到牢固连接的目的。
1.螺钉 (1)螺钉的结构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2)螺钉的选择 用在一般仪器上的连接螺钉,可以选用 镀锌螺钉,用在仪器面板上的连接螺钉,为 增加美观和防止生锈,可以选择镀铬或镀镍 的螺钉。紧固螺钉由于埋在元件内,所以只 需选择经过防锈处理的螺钉即可。对要求导 电性能比较高的连接和紧固,可以选用黄铜 螺钉或镀银螺钉。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形成良好粘接的三要素是:选择适宜的 粘合剂、处理好粘接表面和选择正确的固化 方法。
第5章 电子产品装联技术
5.2.1 粘合机理
由于物体之间存在分子、原子间作用力,种类不同的 两种材料紧密靠在一起时,可以产生粘合(或称粘附)作 用,这种粘合作用可分为本征粘合和机械粘合两种。本征 粘合表现为粘合剂与被粘工件表面之间分子的吸引力;机 械粘合则表现为粘合剂渗入被粘工件表面孔隙内,粘合剂 固化后被机械地镶嵌在孔隙中,从而实现被粘工件的连接。 作为对粘合作用的理解,也可以认为机械粘合是扩大了本 征粘合接触面的粘合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于锡焊的作用, 具有浸润、扩散、结合三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元器件通孔插装(THT)
3.1.2 安装次序 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非敏感元器件后敏感元件、先
表面安装后通孔插装、先分立元器件后集成电路。
3.1 元器件通孔插装(THT)
3.1.3安装要求 安装高度要符合产品防震、绝缘、散热等要求及设计文件要求; 元器件加固要求:7g、3.5g及设计工艺文件的规定; 接线端子、铆钉不应作界面或层间连接用,导通孔(金属化孔)不能安装元器件; 一孔一线,孔径与引线直径的合理间隙(0.2~0.4mm) 空心铆钉不能用于电气连接; 元器件之间有至少为1.6mm的安全间距; 元器件安装后,引线伸出板面的长度应为1.5±0.8mm; 元器件安装后,引线端头采用弯曲连接时,引线弯曲长度为3.5 ~5.5d; 如底面无裸露的电路(印制导线);元件可贴板安装(玻璃二极管除外),如底面有裸露电路,
采用机械剥线工具,应采用不可调钳口的精密剥线钳,并做到钳口与导线规格 配合的唯一性。
热剥工艺造成的绝缘层变色是允许的,但不应烧焦发黑。 化学剥除绝缘层仅适用于单股实芯导线的端头处理,处理后应立即进行中和、
清洗; 屏蔽导线屏蔽层的处理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处理方法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6 PCB组装前的预处理
2.1 元器件引线的可焊性检查
可焊性是衡量元器件和PCB焊接部位是否可以顺利发生焊接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保证 焊点质量,防止焊点缺陷的重要条件。
可焊性检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焊槽法(垂直浸渍法) 焊球法(润湿时间法) 润湿称量法(GB/T2423.32-2008)
IEC60068-2-58试验Td:表面安装元器件的可焊性、金属化层耐熔蚀和耐焊接热 标准试验条件:可焊性试验温度235℃ 耐焊接热试验温度260℃
Ni
状结构,其性能变脆,机械强度下降。为防
1

止金脆现象出现,镀金引线在焊接前必须经
0
200
300
400
500
Sn-Pb焊料中各种金属的溶解速度
过搪锡除金处理。
2.3 IPC-J-STD-001D对镀金引线除金的规定
对于具有2.5μm或更厚金层的通孔元件引线,在焊接前,应去除至少95%被 焊表面的金层;
对于表面贴装元器件,不管金层厚度为多少,在焊接前,应去除至少95% 被焊表面的金层;
针对镀金层厚度大于或等于有2.5μm的元器件,可采用二次搪锡工艺或波峰 焊接工艺去除焊接端头表面的金层。
针对采用化学浸镍金(ENIG)工艺的印制板,印制板表面镀金层可免除除 金要求。
2.4 元器件引线成型工艺要求
PCB的复验
组装前要求
3 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
3.1 元器件通孔插装(THT)
3.1.1 安装原则
元器件在PCB上安装的形式多样,但都必须符合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要求,遵守有关原则: 元器件安装应满足产品力学和气候环境条件的要求; 疏密均匀、排列整齐、不允许立体交叉和重叠; 轴向引线元器件必须平行于板面安装,非轴向引线的元器件原则上不得水平安装; 金属壳体元器件应能与相邻印制导线和导体元器件绝缘。 元器件之间要保持合理的安全间隙或套套管; 大质量元器件的加固; 大功率元器件的散热和悬空安装; 热敏元器件安装,应远离发热元件或隔热措施; 静电敏感元器件安装,采取防静电措施; 元器件安装后,不得挡住其它元器件引线,以便于拆装、清洗;
引线成形一般应有专用工具或设备完成。SMD引线成形必 须由专用工装完成;
保持一定的弯曲半径,以消除应力影响; 保持元器件本体或熔接点到弯曲点的最小距离至少为2倍
的引线直径或厚度,但不得小于0.75mm。 引线成形后的尺寸与PCB安装孔孔距相匹配; 引线直径大于1.3mm时,一般不可弯曲成形,小于1.3mm的硬引线(回火处
1.1 电子装联工艺技术的发展概况
装联工艺的发展阶段
电子管时代 晶体管时代 集成电路时代 表面安装时代 微组装时代 装联工艺技术的三次革命
通孔插装 表面安装 微组装 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
电子产品的装联工艺是建立在器件封装形式变化的基础上,即一种新型器件的出现, 必 然会创新出一种新的装联技术和工艺,从而促进装联工艺技术的进步。 QFP BGA CSP(μBGA) DCA MCM …… 小型,超小型器件的出现和推广应用,促进了高密度组装技术的发展,也模糊了一 级封 装和二级组装之间的界限。同时对电子产品的设计、组装工艺、组装设备等提出了更新 更高的要求。
产品,不允许停歇,最终使用环境异常苛刻。需要时产品必须有效,例如生 命救治和其它关键的设备系统。
1.3 电子装联工艺的组成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型元器件的不断出现,电子装联技术也在不断 变化和发展。
➢ 电子装联工艺的组成 ➢ 电子装联工艺的质量控制
电子装联工艺的组成
电子装联质量控制
2 装联前的准备工艺
目录
1、概述 2、装联前的准备工艺 3、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 4、焊接工艺 5、清洗工艺 6、压接工艺技术 7、电子产品防护与加固工艺 8、电子组装质量控制及检查 9、电缆组装件制作工艺 10、整机组装工艺 11、静电防护工艺 12、应用先进标准,指导先进制造技术
1 概述
电子产品装联工艺是指用规定的电子元器件和零、部(组)经过电子 及机械的装配和连接,使电子产品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工艺技术。 因此,没有一整套较为先进成熟的、可操作性的电子装联工艺技术, 是不可能保证电子装联的高质量和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理),也不允许弯曲成形。 引线成型后,引线不允许有裂纹或超过直径10%的变形。 扁平封装器件(如QFP等)应先搪锡后成形。 成形不当或不符合要求时,原弯曲半径在1~2倍引线直径内,可以矫直后在原处再弯曲
一次。
2.5 导线端头处理工艺要求
导线端头绝缘层剥除应使用热控型剥线工具,限制使用机械(冷)剥 线工具。
2.2 元器件引线搪锡工艺
锡和锡铅合金为最佳的可焊性镀层,其厚度
为5~7μm。 镀金引线的搪锡(除金):
Cu μm/s
金镀层是抗氧化好的润湿性,但直接焊接金镀层时,
6
Pb
5
SnPb合金对金镀层产生强烈的溶解作用,金
4
Pt 3
与焊料中的Sn金属结合生成AuSn4合金,枝晶 2
1.2 电子产品的分级
按IPC-STD-001“电子电气组装件焊接要求”标准规定,根据产品最终使用条 件进行分级。
➢ 1级(通用电子产品):指组装完整,以满足使用功能主要要求的产品。 ➢ 2级(专用服务类电子产品):该产品具有持续的性能和持久的寿命。需要不
间断的服务,但不是主要的。通常在最终使用环境下使用不会失效。 ➢ 3级(高性能电子产品):指具有持续的高性能或能严格按指令运行的设备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