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故居
参观荣毅博物馆作文

参观荣毅博物馆
荣毅纪念馆位于无锡市荣巷古镇,东街锡惠名胜,西连美元横山风景区,南临梁溪河,北至惠山山麓。
明朝正统初年(1436年)被荣氏家族尊称为“始迁祖”的荣清,带着全家从湖北经南京迁居到无锡,在这一代组建形成了合称荣巷的上荣、中荣和下荣三个自然村落,到民国初年正式建镇。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荣氏家族爱民族工商界的崛起,给荣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我们走进纪念馆,认真观看了展示厅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并游览了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北京旧居等部分。
展馆集中展现了荣毅以及荣氏家族创业和生活的历史场景新行员们认真观看了展示厅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并游览了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北京旧居等部分。
展馆集中展现了荣毅以及荣氏家族创业和生活的历史场景,让我们对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始人、卓越的国家领导人荣毅先生的生平以及中信集团的发展史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荣毅先生一生都在不停地为民族事业奋斗,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担负起建立中信公司的责任。
荣氏父子俩对无锡的贡献,几乎大凡老无锡人都说得上好几条。
如今这里还保存着157幢具有时代烙钱和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与梁清路一代的新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坚定信仰,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的“强国梦”作出贡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荣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荣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荣Róng姓源出有三:1、据《姓氏考略》和《吕氏春秋》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音乐家叫荣援,受黄帝命,与伶伦共铸造了12个铜钟,以和五音。
荣援就是荣姓的始祖。
此支荣姓的望族出于上谷。
古代时的上谷,指的是今天的河北省的中部及西部等地方,《姓氏考略》上记载“荣氏望出上谷”。
因此,上谷正是荣氏的发源之地。
2、以食邑地名为氏。
据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上古距今大约3000多年之时周成王有个卿士受封于荣邑在今河南省巩县一带,称为荣伯,他的子孙便以邑为姓,相传姓荣。
周代大夫荣夷公,其先人食邑于荣,以荣为氏,望族出于乐安。
又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这一支荣氏出自周成王的卿士荣伯,最初聚居于乐安一带,古代的乐安郡就在现在的山东境内,后来逐步繁衍迁徙到全国各地。
3、出自清朝满洲旗人的改姓。
清兵入关后,有满洲旗人改姓为荣,使荣氏的家族阵容更加庞大。
在改姓为荣的满洲人中,最为有名的是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的宠臣荣禄。
还有诗人荣涟、书画家荣林等。
得姓始祖:荣援荣将。
荣姓的始祖,乃是黄帝座前的大臣荣将,或称为荣授,因此荣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至少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
根据《姓氏考略》上说,在《吕氏春秋》有记载,据说荣授曾经奉黄帝之命,与伶伦共铸十二钟,以和五音,是中华民族音乐的始祖,也是荣后人尊为荣姓的得姓始祖。
荣姓是一个在济宁汶上繁衍了2700年的古老家族。
荣氏肇基汶水,源发昙山。
荣氏祖先本与西周姬姓同宗,“周成王卿士荣伯食采于荣今河南巩县西,因以为姓氏”。
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93年,荣叔公“奉王命见鲁桓公,有功社稷,封为上谷大夫,始迁于鲁,宅居郕邑今山东汶上,古称中都,是为鲁宗之始”。
叔公后人荣启期精通音律,博学多才,思想上很有见解,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特别在老年以后,常常在郊野“鹿裘带素,鼓琴而歌”,并以此自得其乐。
一天,正在担任中都宰的孔子闲暇时到泰山游览,路过郕邑郊野,遇见荣启期正在快乐地一边鼓琴一边歌唱。
荣氏祖宅导游词

荣氏祖宅导游词
大家跟我看过来,原来这里是荣宗敬旧居,也称荣氏老宅。
建于19XX年,距今也有100多年历史了。
折衷主义风格的法式建筑,也就是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自由组合而成的一种建筑形式。
这幢豪宅是一座带花园的独立式三层西式住宅,整体占地6.26亩。
主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2182平方米,花园面积2475平方米。
这住宅原先是德国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回国,住宅由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先生买下,并居住多年。
荣宗敬先生是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是我国原副主席荣毅仁的伯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位于陕西北路上的豪宅大门,曾为新闻集团租赁的办公地,现在好像没有外租使用,作为历史文物建筑维护保护起来了。
住宅主楼的出入口,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应该是楼梯及通道出入口左右侧,完全是不同风格的建筑,体现出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的风格一、二楼和三楼,虽然窗户是一样的,但层与层之间的装饰也截然不同北侧的雕花院墙。
这种白色院墙,在上海的街头非常的明显、非常醒目,很远就可以辨识出来。
百年荣宅的前世今生

62 小康INSIGHT CHINARECOLLECTION往事百年荣宅的前世今生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坐落于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上的荣宅已经走过100年的历史了。
如今,曾经的私人宅院变身上海文化地标,建筑文化遗产因此重获新生。
家。
1901年起,荣宗敬与弟弟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新面粉厂、申新纺织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纺织大王”。
“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 这是毛泽东对荣家的评价,其家族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荣宅的神秘,因为其主人的显赫身份,而更添传奇色彩。
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186号,荣宅就坐落于靠近南京西路的位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折衷主义风格。
1918年,荣宗敬从原德国房主手里买下这栋房子。
据资料记载,1920年荣宅扩建时增设了辅楼,辅楼呈六角形,浅红色圆形穹顶。
主楼立面两层列柱敞廊,从廊柱顶部辨别,柱子涵盖了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即多利克风格、爱奥尼风格和科林斯风格。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上海近代建筑业迅速发展的时期。
此时建造的房屋在设计和建造质量上都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荣宅的建筑形式丰富,主楼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颇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装饰精美,是一座带花园的独立式三层西式住宅。
作为荣氏早期的历史了。
“面粉大王”买下花园洋房百年老宅荣宅,是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面粉大王”荣宗敬于1918年购入的家宅,堪称上海最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
2004年,荣宅被列入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遗产。
2005年,荣宅获得“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称号。
荣宗敬,名宗锦,字宗敬,是江苏省无锡荣巷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每次来到上海,我都要来Prada 荣宅打卡,看看展览,拍拍照片,每次走进里面,仿佛都能探听到往事的声音……”随手在网络上搜索关于“荣宅”的消息,一时间出来众多惊艳的赞美。
无锡十大名人故居

无锡十大名人故居1.薛福成故居薛福成(1838--1894),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
薛福成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西侧。
始建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至1894年(光绪二十年),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故居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占地超过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自南向北分别为照壁、门厅、正厅、房厅、转盘楼和后花园;东路为花厅、戏台、仓厅及廒仓等;西路有偏厅、杂屋及藏书楼等。
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2.刘氏兄弟故居纪念馆刘氏兄弟纪念馆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而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籍故居改建的。
刘氏兄弟纪念馆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它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十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150年,与古兴国塔、文庙南北呼应,浑然一体,构成江南古城的一个游览区。
小型民居成了江阴城区积淀了深厚人文底蕴的建筑,故宅修复保护的每一步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详细3.阿炳故居阿炳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旧城区的中心,即为原雷尊殿道馆,阿炳不仅出生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创作于此。
晚年,他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
这间平房为硬山顶,约20平方米,内有小阁楼现仍保持着原状。
雷尊殿旧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状。
1994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4.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故居在江阴马镇南岐村(为纪念伟人,马镇已改名为“徐霞客镇”)。
明末遭兵燹,清顺治年间徐之侄孙徐君铨重建。
至1984年,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瓦房,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
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作者:宋路霞来源:《财富堂》2012年第07期漫步上海西区,常常会被梧桐树下的点点红屋顶所吸引——小小的、尖尖的,形态各异,神色古雅,掩映在一片绿树中。
这些房子像是欧洲的贵族家园,令人神往,又因承载了一段历史,更添了一分自尊、沉静和厚重。
老上海们会说,“那些最好的房子都是荣家的,荣家是过去最大的资本家嘛”。
盘点一下上海的顶级豪宅,起码有这样几栋是荣家留下来的。
比如,淮海中路乌鲁木齐路路口,现在美国驻沪总领事馆总领事的住宅;淮海中路上海图书馆隔壁,现在日本驻沪领事馆总领事的住宅;陕西北路靠近南京西路的荣宗敬故居;高安路靠近衡山路的徐汇区少年宫;武康路复兴西路路口那栋漂亮的花园洋房;威海路文新大厦对面的幼儿园,以及康平路、虹桥路、新华路、长乐路上的几处老洋房。
每一栋豪宅都有故事几周前在香港浅水湾乡村俱乐部,承蒙92岁的荣卓如女士宴请,我们不知不觉地又聊起了她家的老房子。
荣卓如女士是荣宗敬先生的小女儿,1921年,她就出生在陕西北路186号那栋德国式的豪宅里。
那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战败回国,她父亲斥巨资买了下来。
荣卓如在那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一直住到1947年她大学毕业后嫁给哈同的长子乔奇·哈同,搬到哈同花园(旧址是延安中路上海展览中心)为止。
她说自己很想再回去看看,那房子里留有太多的旧梦,只是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不知那舞厅的彩色玻璃天花板是否还在?那色彩是否依旧鲜艳?也难怪老人家念念不忘,那房子实在是太优秀、太精致了。
笔者几年前曾费了不少周折步入其中,的确被那些彩色玻璃所震惊,不仅是舞厅的天花板,连南部、西部大门的玻璃、中厅过道的门玻璃、客厅、餐厅的门玻璃,都是彩色玻璃拼图。
自然,最有气魄的是舞厅的天花板,百来平方米,灯光一亮,华彩四射,豪气万丈,该是当年老太爷招待中外宾客的地方。
但是这个舞厅及整个建筑的北半部,并不是德国人留下的,而是荣宗敬先生买下后在原有基础上加建的。
荣氏故居

沿着旧居走进去,就能看见荣毅仁晚年与妻子居住在北京时的一座四合院。其中荣毅仁的北京旧居四合院被整体“搬”到无锡,再依原样复建而成。包括房内沙发、书柜、电脑、电视、桌椅等都是荣老用过的原件。红墙绿瓦,让我仿佛穿越到民国时期。
有一张荣毅仁及其夫人在家中会见美国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以及由他率领的美中协会代表团部分成员的照片,拍摄于1991年9月7日;还有1991年9月11日在家中会见英国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
荣毅仁纪念馆坐落于荣氏故居旧址,由展示厅、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仁北京旧居四部分组成。展馆集中展现了荣毅仁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爱国创业的故事,真实展现荣氏家族的创业和生活历史场景。通过参观学习,党员同志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心系家乡、回报社会、造福于民的崇高品质。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以高昂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为学校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
荣毅仁纪念馆于2012年9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坐落于荣氏故居旧址内,由江泽民梯题字。
展厅进门就能看见荣毅仁雕像,在雕像左侧有荣毅仁纪念馆参观导向图(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荣氏故居的结构分布)以及与毛泽东同志合影的照片,里面还有荣毅仁先生的好久送给他的礼物,创办中信公司的全部过程。让我震惊的是,展示厅中还有一张86年荣氏在全球亲戚回国大团圆的照片。
荣巷古镇,位于龙山南麓,梁溪河北,河埒地区西部,北以惠山山脉为屏障,南临梁溪河,往东通过梁溪路与锡惠景区相连,往西通向梅园景区。
无锡荣巷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
荣毅仁纪念馆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包含入口大厅、转盘楼、承馀堂、承德堂,大公图书馆,在无锡市郊区荣巷镇西街。系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始建于1918年底至1919年年初,续建于1933年。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荣毅仁纪念馆参观有感600字

荣毅仁纪念馆参观有感我们利用今年的暑假,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组员为吴春艳、唐雯、弓慧茹、杨菲、李彬、陆丽丽和郑丽,我们投票决定选择的地方是荣毅仁纪念馆。
我们了解了荣毅仁的背景,荣毅仁同志1916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
他早年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
在了解荣毅仁背景的同时,我们也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宋氏家族,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
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毛主席曾说过:“荣家是我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在国际上称得起财团的,我国恐怕也没有几家子。
荣家现在把全部企业都拿出来和国家合营了,在国内外起了很大影响。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毛泽东对荣家的评价有多高。
荣毅仁纪念馆是一个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无锡历史的地方,希望还有机会可以去体会无锡的文化,感受无锡这座城市带给我的喜悦。
荣毅仁纪念馆坐落于荣氏故居旧址,由展示厅、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仁北京旧居四部分组成。
走进展厅,迎面而来的是荣毅仁先生的雕像,在雕像的右边有荣毅仁纪念馆的导向图,能清楚的看到整个纪念馆的布局结构。
展馆集中展现了荣毅仁先生的生平事迹,同学们通过这个展馆看到了荣氏家族的创业和生活历史场景还原。
紧接着,同学们先后参观了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以及荣毅仁北京旧居,通过对整个纪念馆的参观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位杰出的红色资本家热爱祖国,敬业好学的崇高品质。
说起荣毅仁先生,只要是无锡人都会为他感到自豪,荣家对发展我国民族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家在上世纪50 年代前就捐资助学,周围的公益小学、公益中学以及江南大学都是他们创办的学校。
另外在无锡以及周边造了100 座桥,有名的有南长街旁的大公桥等等。
荣毅仁先生代表了一种爱国爱民、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在校的共青团员,这正是我们学习爱国敬业精神的好榜样。
荣毅仁祖宅--无锡荣氏梅园

荣毅仁祖宅--无锡荣氏梅园无锡荣氏梅园(新声韵)独在山边声鹊起,只缘家道创神奇。
勤劳致富济天下,几代经商入典籍。
(此片来自网络)梅园风光春来似海遍山花,碧水楼堂飞彩霞。
香自寒来人赞美,金秋硕果赛奇葩。
(此片来自网络)多年前,我只知无锡之名,却不知无锡之景。
怀揣美好的憧憬,2006年5月末从上海出发,报了一日游团,来到了无锡游览,如今记忆犹新的就是梅园。
梅园,全名“无锡荣氏梅园”,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山、浒山和横山,距市区7公里。
梅园,是荣毅仁的祖宅。
梅园最为醒目的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先生的铜像。
(此片为红叶先生拍摄)荣毅仁祖宅内摆设古朴,典雅,墙上两副木质镶嵌白玉山水画,两边一副对联,其中一联为: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他处另有一联为: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还有一间居室则是有办公桌椅,墙上有“诵豳(bin发一声)堂”匾,匾下悬挂梅园全景图。
“诵豳堂”俗称“楠木厅”,为“荣氏梅园”的主体建筑,1916年建成。
荣先生取《诗经豳风》种庄稼艰辛劳作之意为堂名。
面阔九间,中间三间为正厅。
堂前檐“湖山第一”匾,为两广总督岑春煊所题。
室内墙上有一块介绍荣德生的展板,两侧各有一联“万顷烟波宜水月,一生知己是梅花。
”荣德生先生一生爱国爱乡,为家乡无锡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60岁时,无锡《人报》刊文道:“邑人荣德生君,为我国实业界巨子。
”首创事业以面粉、纺织等厂遍及国内,其生平尤热爱公益事业,创学校、辟公路、建桥梁,造福地方,阖邑称颂。
不愧为“以善济世,造福桑梓”。
一个居室墙面棕色木板上有两幅画,上幅画是:邓小平同志于1986年6月会见荣毅仁副委员长的海内外亲属观光团,祝贺荣氏家族大团圆。
下幅画是荣毅仁怀念父亲荣德生的文章《先父德生公事略》,"心正思无邪,意诚言必中”,这10个字是荣毅仁对其父亲的赞美。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是荣氏商业家族的第一代掌门人。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
关于荣姓的历史和相关的故事

关于荣姓的历史和相关的故事荣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据大量史书和家族谱记载,荣姓起源于周朝时期的公元前1100年左右,是当时的一位有名的贵族所建立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荣氏家族不断壮大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家族之一。
荣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荣姓最早出现在周朝的诸侯国,荣氏是义渠国(约公元前8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大族之一。
该家族世代在地方官府任职,并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贡献。
如南北朝时期的荣耀之,他是北魏大将军、使持节、镇南将军等职,有力援助拓宽了北魏版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荣氏家族成为一支强大的贵族家族。
荣府是荣姓家族的祠堂,建于南宋年间,是荣氏家族祖先的聚集之地。
荣府上方有楼阁,门内挂有石雕牌楼,两侧是精雕细琢的石狮,气势非凡。
荣府内还有文物陈列室、影音室等设施,为荣氏家族历代事迹留下了良好的纪念。
随着历史的发展,荣姓相继出现在多个地方,如福建泉州、江苏、浙江等省份。
在这些地方,荣氏家族也纷纷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当地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荣姓的故事与传说荣姓是一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家族,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荣国府”的故事。
荣国府是荣氏家族的祠堂,建于19世纪。
据传,荣国府原本是一座普通的庄园,由荣姓家族一位非常富有的成员所拥有。
但是,在该成员的儿子成年之后,他很快就耗尽了家族的财富,导致家族破落。
此时,该成员的女儿荣蓉来到荣国府,想帮助她的兄弟重振家族。
在她的建议下,荣国府被改造成为一个商业城市,吸引了众多商人前来贸易。
荣蓉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家族渡过了艰难的岁月,在这里,他们迎来了繁荣与发展。
这个故事也成为一个家族的符号,注重家族团结,勇气和思想上的智能。
荣国府也成为了泉州市的一处著名历史遗迹,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和历史文化。
结语荣姓是中国人口前十大姓氏之一,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
他们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留下了许多优秀传统和文化。
上海古北街景游览

上海古北街景游览攻略一、引言上海,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座城市的东北部,有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古北街。
这里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是上海旅游的一大亮点。
下面就让我们带您领略古北街的美景吧!二、古北街的历史背景古北街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里曾是上海滩的名流贵胄聚居地,见证了上海滩的沧桑岁月。
如今,古北街已经成为了一条充满怀旧情怀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三、游览路线1. 古北门从古北门开始我们的古北街之旅,这座仿古建筑是古北街的标志性入口,门楼上镶嵌着“古北街”三个大字,彰显着这条街道的厚重历史。
2. 古北老街走进古北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
这里保留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老上海风情,道路两旁的商铺售卖着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和古董文玩,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上海滩。
3. 古北新里从古北老街继续前行,就来到了古北新里。
这里是一处典型的上海新式里弄建筑,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建筑美学。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上海的多元文化魅力。
4. 古北公园穿过古北新里,就来到了宁静的古北公园。
这是一座具有中式园林风格的公园,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景观,是游客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上海传统园林的韵味。
5. 古北别墅群离开古北公园,沿着街道继续前行,您将看到一片气势磅礴的别墅群。
这些别墅兴建于上世纪初,是上海滩的名流贵胄们的府邸。
这些别墅风格各异,有欧式、英式、法式等多种建筑风格,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多元文化氛围。
6. 荣氏老宅在别墅群中,有一座格外引人注目的建筑——荣氏老宅。
这是民国时期著名企业家荣德生的故居,现已成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民国时期上海滩顶级富豪的生活气息。
四、美食推荐1. 古北汤圆在古北街的老字号餐馆里,您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上海汤圆。
上海康平路荣家三代住宅

上海康平路荣家三代住宅上海康平路荣家三代住宅原⽂地址:上海康平路荣家三代住宅作者:上海历史建筑前世今⽣徐汇康平路71号荣家财团(荣德⽣荣毅仁荣智健三代)的住宅建于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康平路71号荣家的住宅,康平路沿街⽴⾯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这⼀时期的现代派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住房和花园⾯积最⼤的,就要属康平路71号荣家的住宅。
这是荣家(荣德⽣,荣毅仁,荣智健三代)的住宅。
荣家三代⼈声名显赫,可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个商业传奇,上世纪50年代,⽑泽东评价说:“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只有荣家⼀家。
” 荣德⽣,荣毅仁,荣智健三代商⼈中的。
当然,最出名是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资本家”的荣毅仁。
↑康平路71号在⽂⾰后,荣家把它推平了,进⾏了⼤规模改建,现在的康平路71号,除了外形上和原建筑⼀模⼀样,结构已经改成了钢筋混凝⼟的。
↑荣家第⼀代:荣德⽣(1875年8⽉4⽇-1952年7⽉29⽇)荣德⽣,江苏⽆锡⼈,原中国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民族⼯业巨擘荣宗敬之胞弟,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慈善家、民族实业家,著《乐农⽒纪事》。
荣德⽣从事于纺织、⾯粉、机器等⼯业垂60年,享有“⾯粉⼤王、棉纱⼤王”的美誉。
曾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商部参议等职。
点击:荣德⽣⽣平请点击我的博⽂:荣德⽣在上海的最后⼀个寓所:上海⾼安路18弄20号荣德⽣故居↑荣家(荣德⽣,荣毅仁,荣智健三代)的住宅49年后,荣⽒家族⼤多数⼈移居海外,荣德⽣⽼先⽣也从⾼安路其寓所播出,住在⽆锡⽼家。
1952年7⽉29⽇病逝于⽆锡。
49年后,荣毅仁⼀直住在北京东城⼀座四合院⾥,在北京这座四合院⾥,荣毅仁和杨鉴清度过了结婚50周年的⾦婚、60周年的钻⽯婚。
综上所述,49年后,康平路71号主要是荣家第三代及其家⼈在居住。
↑1936年,荣毅仁(1916年—2005)和杨鉴清(1917-2014)结为夫妻,⽩头偕⽼↑荣家第⼆代和第三代⼈合影荣家第⼆、三代。
荣氏故居参观心得

荣氏故居参观心得走进荣氏故居,参观的人不多,简单登记后入内。
正堂里有荣毅仁汉白玉雕像,雕像背面是他的简介,两边是展厅。
看介绍,知道荣氏故居地处无锡市郊区荣巷镇西街,系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始建于1918年底至1919年,续建于1933年。
占地约三千多平方米,由四大部分组成,一进门的现代建筑“瞻义堂”;民国风格的荣氏老宅“转盘楼”、“大公图书馆”;还有一处是从北京搬来的“荣毅仁北京故居”。
故居曾一度为部队所用,修复时增加花园池塘回廊和陈列展示东西,看上去宽大豪气。
一圈转下来,荣氏故居不是地盘大小、房屋豪简的问题,而是其隐含着的精神、气度、才情。
正如走在无锡街头,只要说起荣家,无锡人都说好。
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曾经号称“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荣氏,是如何做到令世人称赞的?有何诀窍?大致从荣氏的家世可以看出一些脉络。
荣家祖上也曾是望族,家世显赫。
到荣毅仁曾祖这辈,家道中落,祖父荣熙泰很小入铁匠铺当学徒,后给人当账房先生、师爷,勉强养家糊口,其长子荣宗敬14岁到上海一家铁锚厂当学徒。
1886年,次子荣德生15岁进入上海通顺钱庄做学徒,哥哥荣宗敬也到另一钱庄做学徒。
几年后,荣煦泰与两子在上海鸿升码头开广生钱庄,掘得第一桶金。
随后,荣德生到广东一年,接受活跃思维和经营理念,他发现国内面粉需求量大,销路好,即将商机告之荣宗敬,哥俩一拍即合,在无锡西门外的太保墩,破土兴建占地17亩的保兴面粉厂。
其后8年间,荣家面粉产业迅猛发展,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29%,至抗战前,面粉厂飙升达14家,还建起9家纺织厂,工厂开办到几个省市。
在展区,有荣家工厂被日本人炮火轰炸得一片狼藉的图片。
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推行币值改革和限价,出现通货膨胀,上海经济瘫痪,荣氏家族内部出现大震荡,走向低谷。
上海产业界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出路。
关键时刻,家有去国外发展的,但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再三斟酌,决议留在大陆。
解放后,政府针对荣氏企业资金不足和原料供应紧张困难,予以大力扶持,企业复苏。
无锡历史景点

无锡历史景点
无锡景点有很多,有蠡湖,有灵山大佛,有荣氏家族的故居。
今天,我就来说说灵山大佛吧!
灵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弥勒佛像,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风景区。
景区面积为4.2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2.48平方公里。
灵山大佛为弥勒坐佛,高8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弥
勒佛像。
因其身高108米,在高度上直逼珠穆朗玛峰而闻名全球。
我知道的历史是这样的:灵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也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它被誉为“东方圣境”和“江南第一仙山”。
据说灵山大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为五方五佛中的南方
增长天王化身。
因其身高108米,可供上百万人同时参拜。
来到灵山大佛脚下,我就看到了两座塔。
我抬头一看,这两座塔由108根高10米、直径1.2米的黑色石柱撑起。
这些石柱就像一根根铁棒支撑着这些“大柱子”。
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不
同的佛像,有观音菩萨、弥勒佛、还有如来佛祖等等……其中最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像和他身后的莲花宝座。
—— 1 —1 —。
围观上海滩名门望族的大宅院传奇故事说不完

围观上海滩名门望族的大宅院传奇故事说不完潮人说:或欧美贵气,或江南柔情,上海滩曾经的名流们不仅自身气质非凡,还把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私人定制”,他们把一个个体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相结合。
而这些迷人的私家宅邸往往掩映于盎然绿意之中……今天小编就带你围观这些见证着上海历史的“大宅院”吧!黄浦江边的聂家花园聂家花园坐落在辽阳路51弄,为清末上海道台聂缉椝(音同“规”)家族所建,是近代中西合璧的别墅与花园洋房式建筑,已有90多年历史。
这座昔日望族名宅西至荆州路、东至辽阳路、南至惠民路、北达霍山路,包括1幢独立别墅、5幢红砖洋楼以及一些附属建筑,中间还有曲径通幽的花园、聂家子弟健身用的网球场等。
解放后,花园被拆,改建成工厂厂房;原来的别墅、洋楼也都被分配给了几十户居民。
前些年聂家有一外孙女名张心漪在海外撰文回忆这个花园说:“外婆家永远是一座美丽的迷宫,那里有曲折的小径,可跑汽车的大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石板桥,金鱼游来游去的荷花池,半藏在松林间的茅草亭,由暖气养着玫瑰、茉莉、菊花、素心兰的玻璃花房,小孩子随时可以去取葡萄面包的伙食房,放着炭熨斗和缝衣机的裁缝间。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层楼上两间堆满着箱笼的‘箱子房’……”文中还提到外曾祖母曾纪芬记性相当好,记得大家族每个孩子的生日,每当哪个人要过生日了,她就会在佣人的搀扶下,上楼打开一个个箱子,挑选合适的生日礼物。
由此可知,这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充满海派气息的大花园。
海上严家花园这座标着愚园路699号,位于镇宁路口的花园住宅,建于1920年。
二侧长长的围墙和林荫蔽日,郁郁苍苍,将这里的洋房建筑遮挡得不露真容,仔细看来,围绕高墙内有个大花园,带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俏,这就是严家花园。
这个大宅曾经的主人是中国百年商界巨子、上海大隆机器厂创始人严裕棠之长子严庆祥。
花园面积有4900平方米,园内有两棵百年大樟树。
坡屋顶、红平瓦,壁炉烟囱,鹅卵石墙,简洁而不失典雅。
迟到的“荣宗敬故居”上海优秀历史建造,陕西北路186号。
梅园荣氏故居作文

梅园荣氏故居作文在江南的繁华之地,有一处宁静而又充满故事的所在——梅园荣氏故居。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与期待,走进了这片承载着历史与传奇的地方。
还没踏入大门,仅是那古色古香的围墙和门头,就让我仿佛穿越了时光。
围墙是用那种带着岁月痕迹的青砖砌成,上面爬满了绿油油的藤蔓,有的地方还开着几朵不知名的小花,随风轻轻摇曳,像是在向每一位访客诉说着这里的过往。
走进大门,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宽敞的庭院出现在眼前,地面是用青石板铺就的,石板之间的缝隙里,钻出了几株顽强的小草,为这略显严肃的庭院增添了几分生机。
庭院的正中央有一口古井,井口的边缘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十分光滑。
我忍不住探头向井里望去,井水倒映着天空,深邃而又宁静,仿佛这口井也有着自己的记忆。
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便是荣氏故居的主屋。
屋子的建筑风格典雅古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走进屋内,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但这气息中却又夹杂着木头的清香,让人感到格外的亲切。
屋内的摆设简洁而又庄重,桌椅、床铺、橱柜,每一件物品都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主人刚刚离开不久。
我特别留意到了那张雕花的大床,床的四周刻满了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也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床上铺着的被褥虽然已经陈旧,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那份精致与舒适。
我想象着曾经有人在这张床上安然入睡,做着甜甜的梦,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温馨场景啊。
穿过主屋,来到了后花园。
这里简直就是一个花的世界,各种各样的花朵争奇斗艳。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丛中,还有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它们一会儿落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忙碌而又欢快。
花园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几条金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着。
池塘边种着几棵柳树,柳枝随风飘舞,轻轻地拂过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在花园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亭子。
亭子的顶部覆盖着茅草,柱子上还刻着几行诗句。
我走进亭子,坐了下来,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
描写梅园荣氏故居的作文

描写梅园荣氏故居的作文梅园荣氏故居,听名字就有种古老的感觉,像是穿越回了过去。
这儿可真是个宝地,不光有历史,还有不少趣事。
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几天,我去梅园荣氏故居参观,天气挺好,阳光洒在地上,感觉整个地方都亮堂了。
故居在一个小山坡上,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简直像个隐世的桃花源。
门口的石碑上写着“梅园荣氏故居”,我忍不住咧嘴一笑,心想,这地方听起来就像个大侠住的地方,真有趣。
走进故居,迎面而来的是个大院子,里面种满了梅花。
虽然现在不是梅花的季节,但那些梅树的枝干仍然挺有气势,想象一下,春天来临时,满院子的梅花开得那叫一个热闹。
园里的小路是青石铺成的,看着挺有年代感,一走上去,就像是回到了老电影里。
我正走得起劲儿呢,突然听见有人在院子里说话。
转过头一看,是几个正在打扫落叶的工作人员。
他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手里拿着扫帚,一个大姐边扫地边跟旁边的小伙子聊天。
大姐说:“小李,你看这梅树,春天花开的时候,简直美得不像话,那个时候游客多得像潮水一样。
”小李点点头,笑着说:“是啊,这里可是我们这儿最有名的景点了。
前几天,有个老先生还特别兴奋地问我,‘你们这儿的梅花什么时候开啊?’我都笑了,告诉他,您别急,梅花是有自己的节奏的。
”听他们这么一说,我更好奇了。
接着,我走进了故居的主房。
房子里有好多古老的家具和各种历史遗物。
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有故事,我边看边想象那些过去的日子。
旁边有个导游姐姐在给游客讲解,她用的语言特别生动,像讲故事一样。
她说:“你们看这把椅子,当年荣氏家族的老爷子常坐在这儿读书。
传说他坐在这儿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梅花的故事。
”这时候,一位大爷在一旁点头,说:“对对对,我小时候就听我爷爷讲过,那时候梅园可是热闹得很,家里人聚会,大家都在这里开玩笑、聊天。
”大家听得都很投入,有的游客还跟大爷聊起来了。
我们都感觉到,这些历史故事不仅仅是过去的回忆,更是和现在紧紧相连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像梅园的梅花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香。
无锡名人故居地址

无锡名人故居地址祝大椿故居------ 清咸丰六年(1856)------ 无锡市南长区, 伯渎港周仲卿旧宅------雪浪闸北桥周氏余庆堂(跨塘桥饭庄业主周顺茂、张梅云夫妇)------南长区金钩桥128号周氏春晖堂------南长街398号周少梅(民乐大师)------顾山镇周培源祖居------宜兴芳桥镇后村周末生旧宅------雪浪方桥村章氏旧宅------南长街560号张效程旧宅(房地产)------东大街118号张氏嘉乐堂(庆丰高级职员,股东)------鸭子滩1号张厚德旧宅------东绛周新东路49号云薖园(杨味云)------崇安区长大弄4号于文彬旧宅------周新镇于甲里74号姚桐斌故居(“两弹一星”元勋)------锡山区东湖塘镇东升村严裕昆旧宅(上海申新一厂厂长)------河埒口市民广场(今文昌轩)薛祖康旧宅(无锡永泰丝厂)------留芳声巷27号薛南溟旧宅------南长区知足桥17号薛暮桥旧居------清代晚期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礼舍村287号薛汇东住宅------前西溪2号薛福成故居------崇安区健康路西侧许叔微故居------无锡市马山桃坞岭下小墅湾许氏旧宅 ------北塘区永安街2号许氏旧宅(许记磨面作坊旧址,刀切面)------南长区新民路13号王禹卿旧宅------中山路63号梁溪饭店内王氏嘉蔚堂------南长区木栖厅41号王昆仑故居------鼋头渚公园内七十二峰山馆王朝仙旧宅(其子在上海开纱厂)------南长街244号唐文治旧居------大浮宝界桥南堍琴山南麓唐氏花厅------羊尖天台寺西街孙冶方故居------玉祁镇礼舍村老街沈瑞洲故居------滨湖区雪浪镇方桥村荣子青旧宅------荣巷中荣87号荣月泉故居(人称“电报大王”) ------荣巷东浜13-15号荣巷五间头------荣巷东浜37-41号荣叔良旧宅------荣巷中荣29号荣氏兄弟故居------荣巷镇西街荣瑞馨花厅------荣巷西浜83号荣瑞馨故居(近代实业家)------荣巷东浜66号荣梅春旧宅(转盘楼和砖雕门楼)------荣巷小学东侧荣和甫旧宅------荣巷西浜42号荣光世进士第------荣巷西浜212号荣福龄故居------荣巷西浜196号荣德生旧居------1927年---健康路健康里16号秦邦宪故居------崇宁路一百十二号钱毓鎏旧宅(佚园,任过无锡县县长)------城中福田巷17-8钱松嵒旧宅------崇安区南市桥巷58号潘汉年故居------宜兴市新街镇陆平村刘氏兄弟故居------江阴澄江镇西横街49号刘鸿铎旧宅(其父刘纪初造)------南长街238号廖公馆------新生路7号孙冶方故居 ------清代晚期------ 无锡市惠山区蒋氏旧宅------梁溪路38号内江应麟故居(著名建筑设计师)------百岁坊巷4号黄浩庆旧宅------南长街593号华蘅芳故居------荡口镇花沿街北侧胡氏务本堂(木业商人)------定胜桥沿河1号侯桐少宰第------人民路36—42号顾毓秀故居------无锡市学前街3号(原鱼腥巷1-3号)顾宪成之父端居堂------天官弄内顾宪成故居------无锡张泾镇元吉弄内冯氏旧宅(在沪工商业者)------滨湖区大箕山村前湾151号董欣宾故居------锡山区张径镇黄泥沟6号陈氏旧宅(民间商人)------德兴巷32号查氏承俭堂------南市桥巷80号蔡鸿生旧宅------锡山区荡口镇程氏德润堂 ------ 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 民居一栋具有无锡民国时期较典型特征的大型民宅,整个宅子为回楼,无锡地区俗称转盘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氏兄弟故宅,本在荣巷镇西浜头。1918年起,兄弟俩在荣巷西首新建宅第,原宅今已不存。新宅占地约三千多平方米,包括门厅三间,“承德堂”三间,“嵌欺堂”一间,“修身为本堂”三间,书房一间,花厅三间,“承裕堂”三间等。在门厅前面,还有八字照墙一座,上刻“鸿禧”两字。现除八字照墙、“修身为本堂”已拆除和西花园已全部新建了营房外,其余建筑还基本完整地保存着。这组规模宏大的民族资本家住宅建筑,具有民国风格和江南特色,无论在近现代史研究方面还是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荣巷古镇,位于龙山南麓,梁溪河北,河埒地区西部,北以惠山山脉为屏障,南临梁溪河,往东通过梁溪路与锡惠景区相连,往西通向梅园景区。
无锡荣巷已有将近600年的历史
荣毅仁纪念馆占地面积1.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包含入口大厅、转盘楼、承馀堂、承德堂,大公图书馆,和荣毅仁故居等建筑。
沿着旧居走进去,就能看见荣毅仁晚年与妻子居住在北京时的一座四合院。其中荣毅仁的北京旧居四合院被整体“搬”到无锡,再依原样复建而成。包括房内沙发、书柜、电脑、电视、桌椅等都是荣老用过的原件。红墙绿瓦,让我仿佛穿越到民国时期。
有一张荣毅仁及其夫人在家中会见美国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以及由他率领的美中协会代表团部分成员的照片,拍摄于1991年9月7日;还有1991年9月11日在家中会见英国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
荣毅仁纪念馆于2012年9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坐落于荣氏故居旧址内,由江泽民梯题字。
展厅进门就能看见荣毅仁雕像,在雕像左侧有荣毅仁纪念馆参观导向图(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荣氏故居的结构分布)以及与毛泽东同志合影的照片,里面还有荣毅仁先生的好久送给他的礼物,创办中信公司的全部过程。让我震惊的是,展示厅中还有一张86年荣氏在全球亲戚回国大团圆的照片。
荣毅仁纪念馆坐落于荣氏故居旧址,由展示厅、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仁北京旧居四部分组成。展馆集中展现了荣毅仁先生的生平事迹及爱国创业的故事,真实展现荣氏家族的创业和生活历史场景。通过参观学习,党员同志们深刻感受到了这位杰出的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心系家乡、回报社会、造福于民的崇高品质。大家纷纷表示,要立足本职岗位,以高昂的热情和饱满的精神,为学校新一轮发展贡献力量。
荣氏兄弟故居,在无锡市郊区荣巷镇西街。系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始建于191
8年底至1919年年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于1933年。
现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荣宗敬(1873-1938),名宗锦,字宗敬,无锡荣巷人;荣德生(1875-1952),名宗铨,字德生,号乐农居士,宗敬之胞弟。他俩早年随父经营钱庄业,后贩面粉北销,获得厚利,遂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经营后更名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病逝。新中国成立后,荣德生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
网展厅后面走去,走过湖面的桥,就能看见移建的荣毅仁北京旧居。名为转盘楼,一楼有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企业的全过程,少年荣毅仁诗文选,他平生拍的照片,
二楼有会客厅,卧室,办公室等。
民国初年,荣德生筹划在家乡创建一个图书馆,于1916年10月建成开馆,收藏文献典籍,免费向社会开房,故取名“大公”。荣氏赠书由无锡市图书馆接受后,经清理共有古籍8000多部,11.6万多册。在近几年国务院公布的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无锡市图书馆共有80部古籍入选,其中荣氏赠书占69部。由于大公图书馆不准许入内参观,我未能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