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式
大学课程教学OMO模式构建研究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3第1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No.1,2023大学课程教学OMO模式构建研究陈 雪,刘兴红,张 涵,徐 琦,余亚烽(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要:OMO(Online-Merge-Offline)教学模式即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
为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课堂体验不佳、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梳理教育OMO发展现状,并结合混合教学体系构建原则以及OMO教学模式设计原则,构建大学课程教学OMO模式。
该模型主要包含三个层面:课前预习、课堂探讨、课后任务。
课前预习阶段是对知识的认识,课堂探讨阶段是对知识的掌握,课后提升阶段是对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OMO教学模式;大学课堂教学;线上线下融合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2096-3149(2023)01-0108-05doi:10.3969/j.issn.2096-3149.2023.01.0170 引言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能大幅度地扩展教育和学习的空间。
然而线上学习过于依赖多媒体等设备,极大程度弱化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面对面交互,教师也无法实时监控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因而,一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OMO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OMO这一概念最早由李开复在2017《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中提出,他指出滴滴、美团主导的新商业创业潮推动线上生意占到了整体经济的30%,剩余的70%为纯线下生意,将在未来10年内完成线上线下一体化,也就是创新工场所说的“OMO”时代。
这一开始是一种商业模式,后来不少学者将OMO的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旨在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全场景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大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动机缺失、教学过程管理松散等教学质量问题频频出现,为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本研究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层面构建大学课程教学OMO模式,拟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如何改善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学习?1 研究背景1.1 OMO教学概念界定在教育行业中,祝智庭将OMO教学概念解读为,通过技术手段畅通线上线下渠道、虚拟现实等学习场景中各层级和各类型数据的生态场景全融合,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与服务新样态的过程。
构建“尚美课堂‘1+3’”模式
构建“尚美课堂‘1+3’”模式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86期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品质教育”的要求,深入推进“品质课堂”行动,在东莞市常平镇教育管理中心进一步的指导下,以我校十七年来开展“尚美教育”为坚实基础,将美育深度融合到课堂教学,打造富有特色的“品质课堂”——“尚美课堂”,构建“尚美课堂‘1+3’”模式。
“尚美课堂‘1+3’”模式:“1”是构建具象化的“思政课堂”,高扬信仰与精神。
“3”是打造人文课堂、智慧课堂、艺术课堂三大特色课堂。
创设以兴趣与特色为基础的多元体验课堂,带给学生充满快乐、富于灵性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培养其自主的审美意识、优雅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精神。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尚美课程”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的课堂逐步形成有品质的课堂——“1+3”模式的尚美课堂。
一、推进和完善“尚美课程”体系“尚美课程”包括学生课程、教师课程、家长课程三大版块,其中学生课程是主体部分,课程内容划分为求真课程、崇善课程、尚美课程三大版块,在课程维度层面,则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
我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尚美课程”体系,2020年起开始实施新的课程规划,将在实施过程中继续完善课程体系。
二、着力构建“尚美课堂‘1+3’”模式(一)构建具象化的“思政课堂”开发和实施校本思政课程《革命前辈李任之》,以讲任之故事、参观任之故居、走访当地人士为主要形式,探索以故事和体验为特征的《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的教学方式。
在全校弘扬“爱国为民,艰苦奋斗”的任之精神,高举学校的精神旗帜。
(二)构建生命化的“人文课堂”1.“旱木龙”非遗课堂。
东莞市常平镇横江厦村现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游木龙”,我校于2010年已开发这一课程,现利用这一非遗资源继续深化,开发《百年旱木龙》校本教材2.0版本,非遗课堂建设体现学科融合和体验性两大特点。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是社会进展的产物,社会的进步推动着课程的变革。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建设的主阵地,教师是课程的实践者,是课程开发和建设者,也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是实现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 课模探究初期,课程建设受到影响。
我校从2008---2010年参与了"十一五'国家课题《初中学生进展性评价讨论》,形成了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进展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共用"导学案'。
在这时期,我没有参与过各级各类培训,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刚开始认识到专业学问的缺乏,专业能力的欠缺。
2009年秋季开学,我负责制定思品学科导学案。
当时暑假央视八套钱教授解读的《三字经》热播,我对古典读物《三字经》有了全新的理解。
为了使《三字经》对思想品德教学有所帮助,我在学案上开拓"传统文化广角'一栏,用《三字经》内容促进课堂教学。
如:八年级(上)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在《三字经》中也有关于老师的内容"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在学习第四课前,我先教学生背诵这两句话,然后请同学对此发表看法,使学生明白亲近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使学生从更高层面理解老师的重要性。
简洁的一句"亲师友',会使学生从认知到情感对老师有全方位了解。
在学习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时,传统文化广角上印的"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励'。
通过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使学生确立是非观,正确对待网络的两面性,充分运用网络的优势,趋利避害,利用网络促进学习。
通过背诵《三字经》,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现了用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这些做法使我的课堂具有人文特色,也是我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尝试。
教、学、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考一体化的 优势在于
提高教学效率:通过 一体化设计,避免教 学资源的浪费,提高 教学效率。
增强学习效果:通过 结合考试环节,引导 学生主动学习,增强 学习效果。
保证教学质量:通过 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方 法,保证教学质量和 效果。
教、学、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构建教、学、考一体化教 学模式的基础。
效果评估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同时教师也感到工作压力减轻,教 学效果更佳。
案例二:数学学科的教、学、考一体化实践
01
背景介绍
某小学数学学科为应对新课改的要求,开始采用教、学、考一体化的教
学模式。
02 03
实施细节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案 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同时,教师定期进行课堂 小测验和考试,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体现 一体化设计的思想。
教学方法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及时 发现问题并改进教学方法。
03
教、学、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构建的总体思路
统一目标设定
明确教学目标,将教学、 学习和考核三个环节紧密 结合,确保三者目标一致 。
文献3
该文献关注了教、学、考一体化教 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实验和 调查发现,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 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教、学、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构建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12
CONTENTS
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模式是指在特定领域或问题中形成的一些成功的解决方法或思路。
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是指将这些解决方法或思路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通用的模板,以便在日后类似问题出现时能够使用,实现快速高效的解决。
模式的构建:模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构建:1. 建立模式库建立模式库是指收集和整理与特定领域或问题相关的解决方法或思路,并进行分类和归纳。
模式库可以包括已有的成功案例、专家们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实践的成果等。
2. 形成通用的模板在模式库的基础上,需要对每个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确定其核心思想和关键步骤,并形成通用的模板。
模板可以包括模式的名称、描述、解决方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等信息,以方便日后的使用和参考。
3. 完善和更新模式库随着领域和问题的不断发展,模式库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
要及时收集、整理和总结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并根据实践的情况持续调整和优化已有的模式。
模式的应用:模式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将专业领域中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系统化和共享化。
通过建立模式库,人们可以更好地获取和分享领域内的最佳实践,并避免重复劳动和盲目尝试。
2. 问题解决模式的应用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特定领域或问题中的难题。
人们可以通过查找和应用已有的模式来避免重复的思考和试错,从而节省时间和精力,更快速地实现解决方案。
3. 决策支持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决策和规划。
人们可以通过研究和比较不同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选择最适合的模式,并据此制定最佳的决策和计划。
总结:模式的构建及应用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形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和思路的集合。
通过建立模式库、形成通用的模板以及完善和更新模式库等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
模式的构建及应用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实践难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知识体系构建的几种模式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作者:王国芳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
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一、概念辐射式【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
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
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 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 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政权 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 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
在此 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 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 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 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 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 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
如何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
如何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构建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并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一、了解市场需求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市场需求。
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偏好和行为习惯。
只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企业才能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企业需要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独特价值和解决方案。
企业需要思考如何通过产品或服务解决客户的痛点,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价值。
通过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企业可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客户。
三、建立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市场定位、渠道选择、收入来源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同时,企业还需要考虑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四、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过程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伙伴可以为企业提供资源、技术、市场渠道等支持,帮助企业实现商业模式的有效运作。
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商业目标。
五、持续创新和改进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创新和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商业模式。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以保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六、注重数据分析和反馈数据分析和反馈是构建有效商业模式的重要手段。
企业需要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市场表现、客户反馈和竞争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收集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构建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
构建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构建近年来,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教研模式注重教师个体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而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则着重于学校的整体教研能力和团队协作。
构建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环境。
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学校的教研领导团队,明确教研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
教研领导团队要具备一定的教研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带领教师团队进行教研活动。
其次,学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教研体系和机制,明确各个教研组的职责和任务。
教研组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包括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材建设等,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起教研成果的评价机制,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估与总结,以提高教研的效果。
建立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还需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各类研修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会。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教师教研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在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中,学生也是重要的参与者。
学校应建立学生参与教研活动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教研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学教研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教研机制与体系,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论如何构建社区经济模式
论如何构建社区经济模式近年来,社区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了全球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社区经济模式强调社群粘合力、社会责任感,建立在本地、小规模、人性化基础上,通过协同合作、共同经营等方式,促进社区互助和共同进步。
然而,社区经济模式的构建并不容易,如何更好地落地实现社区经济模式的理念和目的,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构建社区经济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构建社区经济模式,需要在社区内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交通设施、公共场所、科技信息网络等,这样可以为社区经济提供更好的运营环境。
同时,也需要建设一些符合社区经济特点的公共设施,例如托儿所、老年服务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满足社区居民和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二、培育社区经济主体社区经济的落地实现需要有一批行者来做推动。
作为社区经济的主体,需要培育一批社区居民和社区企业家以及组织者,让他们走在前面,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社区经济中来。
在培育社区经济主体的过程中,应注重聚集优势资源,建立起一个互相认可、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社群关系。
同时,要关注社区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支持居民通过学习、培训、实践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更好地适应社区经济的发展。
三、挖掘社区经济潜力社区经济潜力是社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推力。
社区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其优势在于小规模、高效率、高度自主化,使得社区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为了挖掘社区经济的潜力,需要关注社区经济的发展动向和市场机会,深入了解社区经济的发展瓶颈和制约因素,以及研究社区居民对消费、服务的需求和偏好。
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和开发社区经济的独特优势和特色产业,并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选择。
四、推动社区经济的互联网化转型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社区经济也在逐渐向互联网化转型。
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和使用社区经济服务,推动社区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与内容
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与内容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实施系统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组织管理。
教学模式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还可以使传授的知识是长久可保、有益可以延续。
一、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1.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最重要的基础,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就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才能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感。
2.实施系统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教学组织管理。
教学模式的建立,要遵循系统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原则,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成本,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时机去学习,实施灵活的教学模式。
3.重优化结果。
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注重教学过程,更应重视优化最终结果。
因此,在教学模式的建立中,要细心配置教学活动,完善考试评估,针对性进行学习指导,以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效和高效。
二、构建教学模式的内容1.立理论模型。
教学模式的建立要建立合理的理论模型,总结教学的基本原理,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结构化教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尽快取得最好的效果。
2.开展调研研究。
调研研究是就某一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诊断,综合教育资源,形成一套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调研研究包括实验教学调研、探究式教学调研、活动调研等。
3.课堂活动安排。
教学活动的安排因学科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教学活动要以活动为主,以说、读、练、演、记为载体,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
4.注重思想传授。
建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思想传授,通过熟悉先进的知识体系,建立一定的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习扎实,以及良好的思辨能力。
总之,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与内容是一门学问,要在有效的管理下,结合学情、学段、教育理念和其他因素,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未来的精英人才。
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概要:尝试,润物细无声。
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完全以学生“学”为主,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启示·情境·尝试·探知·巧练·反思,三段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
使学生能在独立思考,潜心钻研的基础上,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学生渴望获取新知的动力。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创设一些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必要的知识上的准备,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学生在情境中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愿意积极地投入到尝试学习中。
教学“精打细算”一课时,笔者在“启示·情境”中安排了这样两个环节:一是复习旧知识:用竖式计算 = = =,学生很快计算出得数,并指名说说:“计算整数除法写商时要注意什么?”就这样,为学习新知识作好了知识和方法两方面的准备。
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孩子们都说喜欢。
“同一种牛奶,在不同的商店购买,价格有可能不同,我们要学会精打细算,货比两家,一起去逛逛甲乙两家商店吧。
”(出示情境图)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有学生说:“甲商店的牛奶五盒11.50元。
”又有学生说:“乙商店的牛奶买五送一,就是六盒12.90元。
”笔者又问:“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些?”笔者表扬他:“你真是个精明的消费者!”然后问全班同学:“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会。
”就这样,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主动去学习,乐于去尝试,也为学习新知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和动力。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构建与实施农村社区是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工作、社交的基本单位,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重要载体。
构建和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实施有效的社区治理,对于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农村社区治理的背景与重要性在农村社区治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背景和认识到其重要性。
农村社区治理的背景是农村社会变革的发展,从而农村社会治理必须适应新的背景要求。
农村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
二、农村社区治理的原则与目标农村社区治理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如依法治理、民主参与、权益保障和效率优化等。
而农村社区治理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农村社区,满足农民的民主参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需求。
三、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与机制农村社区治理的主体应该是广大农民,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和农民自组织等。
而农村社区治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制度建设、权力配置和利益协调等。
四、农村社区治理的参与与协商农村社区治理的参与主要是指农民的广泛参与,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农民等。
农村社区治理的协商则是指通过各方的协商来解决农村社区问题,使治理更加民主、科学和公正。
五、农村社区治理的建设与服务农村社区治理的建设是指建立健全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完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
农村社区治理的服务则是指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改善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
六、农村社区治理的问题与挑战农村社区治理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如农民参与意识不强、社区管理水平有限和权益保障不够等。
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加强农村社区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七、农村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农村社区治理进步的关键,包括体制机制改革、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和社会养老服务创新等。
通过改革与创新,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升级和提高。
管理模式构建
管理模式构建管理模式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有助于组织实现目标并提高效率。
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组织内部的文化、团队合作、沟通以及领导力等。
下面将介绍一种基于人类视角的管理模式构建方法。
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是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
领导者应该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
这样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并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有效的沟通是管理模式构建的基础。
领导者应该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沟通渠道,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不畅通和误解的发生,提高团队协作的效果。
在沟通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注重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也是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者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互助,营造一个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强的工作氛围。
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和培训,可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团队的协作效果。
领导者应该具备一定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他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并能够激励员工为之努力。
领导者还应该善于分配资源和任务,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团队的高效运转。
管理模式构建还需要不断的反馈和改进。
领导者应该定期评估团队的绩效和工作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同时,领导者还应该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共同促进团队的进步和发展。
基于人类视角的管理模式构建方法包括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有效的沟通、团队合作、领导力和管理能力以及不断的反馈和改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
构建模式的框架
构建模式的框架
构建模式的框架由以下几个元素组成:
1. 产品(Product):由各种组件构成的一个复杂对象,是构建模式的主要产物。
2. 抽象建造者(Abstract Builder):定义了构建产品的接口,包括创建部分组件和组装这些组件成为完整的产品。
3. 具体建造者(Concrete Builder):实现了构建产品的接口,包括创建复杂组件及其组装,通常每个具体建造者对应一个特定的产品。
4. 指挥者(Director):负责控制构建过程的顺序和方式,将具体建造者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建造过程。
5. 客户端(Client):使用指挥者来构建产品。
客户端指定具体建造者,并将其交给指挥者处理,最终获得构建好的产品。
构建模式可以简化复杂对象的构建过程,使得客户端不需要了解具体组件的实现细节,仅需关注产品的总体结构。
同时,构建模式还可以支持多个具体建造者,使得同一份代码可以构建不同的产品。
构建工作模式
构建工作模式
构建工作模式是指根据特定要求和目标,创造出一种适合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在构建工作模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目标: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等。
2. 分析工作流程:彻底了解当前的工作流程和程序,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 设计新流程:根据目标和要求,设计一套全新的工作流程。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讨论和修改。
4. 优化资源: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
5. 制定规范:建立相关规范和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既定流程进行。
6. 培训和沟通: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新的工作模式和流程。
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让他们理解工作模式的重要性和优势。
7. 监控和改进:建立监控机制,追踪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和效果。
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构建工作模式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不断优化和改进。
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分类模式
企业标准体系构建的分类模式
企业标准体系的分类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内容、组织结构、发展阶段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根据标准内容分类:
- 质量管理体系:例如ISO9001等;
- 环境管理体系:例如ISO14001等;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例如ISO45001等;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例如ISO22000等;
-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例如ISO27001等;
-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例如SA8000等。
2. 根据组织结构分类:
- 单一标准体系:即企业只构建一个标准体系,包括上述的
某一项或多项标准;
- 综合标准体系:即将多个标准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综合
性的标准体系,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等。
3. 根据发展阶段分类:
- 初级标准体系:刚开始构建标准体系,满足基本需求,常
见于初创企业或刚开始推行标准化管理的企业;
- 中级标准体系:标准体系逐渐完善,能够较好地满足相关
方面的要求;
- 高级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
高水平,能够带来显著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模式,实际上企业标准体系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个设计良好的通用模式往往是这个工程领域技术成熟的标志。
1、管道过滤模式1)概述:每个功能模块都有一组输入和输出;功能模块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增量计算得到输出数据流。
功能模块称作过滤器filter;功能模块间的连接可看作输入、输出数据流之间的通路,称作管道。
2)特征:过滤器的相对独立性,即过滤器独立完成自身功能,相互之间无需进行状态交互。
整个管道过滤网络的最终输出和网络中各过滤器执行操作的顺序无关。
3)优点:(1)设计者可以将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简单的理解为各个过滤器功能的合成;(2)管道过滤模式支持功能模块的复用;(3)管道过滤模式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4)支持一些特定的分析,如吞吐量计算和死锁检测等;(5)管道过滤模式具有并发性。
4)不足:(1)管道过滤模式往往导致系统处理过程的成批操作;(2)设计者也许不得不花费精力协调两个相对独立但又存在某种关系的数据流;(3)根据实际设计的要求,设计者也需要对数据传输进行特定的处理,导致过滤器必须对输入、输出管道中的数据流进行解析或反解析,增加了过滤器具体实现的复杂性。
5)管道过滤模式的实例:数字通信系统2、面向对象模式1)概述:面向对象模式集数据抽象、类继承为一体,使软件工程公认的模块化、信息隐藏、抽象、重用性等原则在面向对象模式下得以充分体现。
追求问题空间和软件系统空间的一致性。
基于面向对象模式构建系统,首先要确定求解问题中有哪些对象,构造适当的类以反映各种不同的对象,通过对象间传递消息和类的继承机制,协同完成对问题的求解。
2)优点:(1)高度模块性;(2)封装功能;(3)代码共享;(4)灵活性;(5)易维护性;(6)可扩充性。
3)不足:在于如果一个对象需要调用另一个对象,它就必须知道那个对象的标识(对象名或其它标识符),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强了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
4)实例ODS开放式分布系统Open Distributed System构件:是一个封装了设计和实现的功能单元,它向外界提供接口,多个构件接口互连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构件的优点在于针对接口设计、提供标准的技术服务框架、实现语言和构件位置透明以及基于属性和事件的良好复合性。
CBA方法(Component-Based Analysis)中3个基本的建模概念:(1)协作(Collaboration):根据构件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协作定义了一组构件之间的动作:ction集合。
(2)类型(Type):通过描述一个构件的外部可视行为来定义构件在系统中所承担的功能。
(3)细化(Refinement):体现了对同一事务的不同描述之间的关系,抽象Abstraction描述为基础,实现Realization描述可以看作抽象描述的具体的形式。
ODS系统中构件、连接器和配置的模型:(1)构件(Component):是描述开放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元素:接口Interface、类型Type、语义Semantics、约束条件Constraint、进化Evolution、非功能性属性Nonfunctional Property。
(2)连接器(Connector):用来分析构件之间的交互模型、定义交互规则。
连接器不一定是开放分布式系统中的一个可编辑单元,可以表现为共享变量、表入口指针、缓冲区、动态数据结构、一系列工程调用、初始化参数、通信协议、管道等多种形式。
对连接器的描述可从5方面展开:接口、类型、语义、约束条件、进化。
(3)配置(Configuration):也称为拓扑(Topology),是构件和连接器交互组成的体系结构图。
配置可用来判断4个问题:构件连接是否合适;接口是否匹配;连接器是否正常;构件连接的语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配置有8点特征:易理解性、复合性、细化和可描绘性、异构性、可扩充性、进化性、动态性、约束条件。
5)构件的描述方法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ADLs(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Languages)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利用UML和ADLs可以对ODS系统中的构件及其相互之间的通信关系进行描述,利用,GUI体系结构框架自动生成工具,可完成下述几点功能:(1)生成构件模型,包括构件的属性、接口和实现;(2)建立连接器模型,包括协议、属性和实现;(3)体系结构的抽象和封装;(4)类型和类型检查;(5)主动规范,提供设计向导;(6)多视图模式,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显示不同的内容;(7)生成实现,如将构件对应为面向对象技术中的类;(8)将系统的修改动态映射到实现。
6)具有自适应稳定性的连接器模型包括:(1)连接器中的通信协议栈;连接器中的通信协议栈由一组功能各异的通信协议叠加而成,其中每个协议负责构件之间交互信息的一部分功能,这些功能的有机合成就实现了构件之间的可靠通信。
EJB,DCOM和CORBA的构件级复用框架中主要采用了Java/RMI和CORBA/IIOP等通信协议,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簇。
ODS系统中的通信协议栈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协议:构件命名和寻址协议;构件通信传输协议;构件通信传输控制协议;构件通信管理协议。
(2)连接器的自适应稳定算法。
二:章二软件体系结构的构建模式(2)三、事件驱动模式1、事件驱动模式事件驱动系统的基本观点是一个系统对外部的表现可以从它对事件的处理表征出来。
特点:(1)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或元素所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有一定的目标,各子系统在某一种消息机制的控制下,为了这个目标而协调行动;(3)在某一种消息机制的控制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环境相适应和协调;(4)在一个系统的若干子系统中,必定有一个子系统起着主导作用,而其它子系统处于从属地位;(5)任一系统和系统内的任一元素,都有一个事件收集机制和一个事件处理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与周围环境发生作用和联系。
在基于事件驱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中,系统的每个子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都要考虑其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不绝对依赖于某一子系统,系统之间的协调和管理都是通过消息传递和收集来进行的。
2、事件驱动模式系统的设计原则:(1)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描述的对象,合理分解子系统,保证各个子系统的独立性和社会性;(2)任何子系统都可按有无子系统这一性质分:管理系统和执行系统;(3)为达到系统的目标,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通过传递消息和执行消息来协同操作;(4)任何性质的子系统都必须有一个事件处理器,用以处理上级交给的事件;(5)在一个完整系统中,必须有这样一个子系统,它没有上级,必须收集系统外的事件及下级发出的事件;(6)管理类型的子系统一般不执行具体操作,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自己的只能指挥下级完成任务,功能性操作一般由执行类型的子系统完成;(7)一般情况,除最高管理子系统外,子系统一般是“有问才答”,即使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积极寻找事件时,也必须征得上级系统的许可,保证了系统的控制流不会分散。
3、事件驱动模式的优点:(1)事件驱动模式非常适合于描述系统族,在属于同一族的任何系统中,系统的高级管理子系统的描述是完全类似的,便于重用;(2)由于最高管理子系统牢牢的掌握着控制权,又因为各同级子系统一般不直接发生关系,因此容易实现并发处理和多任务操作;(3)基于事件驱动模式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设计者只需为某个对象注册一个事件处理接口就可以将该对象引入整个系统,同事并不影响其它的系统对象;(4)定义了包含执行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的类层次结构;(5)简化客户代码;(6)使整个系统的设计更具有一般化。
4、事件驱动模式的不足:(1)构件消弱了自身对系统计算的控制能力;(2)事件驱动模式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数据共享;(3)系统中各个对象的逻辑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5、事件驱动模式和面向对象之间的关系:基于事件驱动模式的系统往往都是面向对象的。
事件接口6、事件驱动模式实例事件驱动是JavaBean体系结构的核心之一,JavaBean系统通过事件驱动机制将一些组件作为事件源,发出可以被描述环境或其它组件接收的事件。
适配器类是JavaBean事件模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一些应用场合,事件从源到监听者之间的传递要通过适配类来“转发”。
适配类成为了事件监听者,事件源实际是把适配类作为监听者注册到监听者队列中,而真正的事件响应者并未在监听者队列中,事件响应者应做的动作由适配类决定。
四、分层模式1、分层模式特征一个分层系统采用层次化的组织方式构建,系统中的每一层都要承担两个角色。
首先,它要为结构中的上层提供服务;其次,它要作为结构中下面层次的客户,调用下层提供的功能函数。
最高层和最低层例外。
核心层-功能层-应用层2、分层模式的优点:(1)分层模式支持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逐级抽象;(2)分层模式的系统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3)分层模式支持软件复用。
3、分层模式的不足:并非所有的系统都适合用分层模式来描述的;对于抽象出来的功能具体应该放在哪个层次上也是设计者头疼的问题。
4、实例: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中,采用了分层模式的设计方法。
ISO/OSI的七层参考模型。
章二软件体系结构的构建模式(3)一、知识库模式1、知识库模式特征采用知识库模式构建的系统通常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功能构件:(1)中央数据单元构件:代表系统当前的各种状态;(2)一些相对独立的组件的集合:对中央数据单元进行操作。
这样,中央数据单元和外部组件集合之间的信息交互就成为基于知识库模式的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种信息交互的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信息交互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控制策略的不同。
主要的控制策略有两种。
依据这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基于知识库模式的系统被分成两个子类。
(1)如系统由输入数据流中的事务信息来驱动,则该系统可以称为基于传统数据库知识库模式的应用系统;(2)如系统由知识库的当前状态来驱动,则该系统可称为基于黑板型知识库模式的应用系统。
2、一个标准的黑板型知识库模式系统通常包括3个组成部分:(1)知识源;(2)中央数据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对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预先进行了分析和定义,总结出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将要出现的多种状态,并制定了这些状态下系统的相应对策;(3)控制单元:其驱动完全是由知识库的状态编号承担的。
3、知识库模式实例: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知识库正是专家系统的基础。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推理。
专家系统:把某一领域内专家的知识和人们长期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法输入其中,模仿人类专家的思维规律和处理模式,按照一定的推理机制和控制策略,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绎和推理,使专家的经验变成共享资源,从而可克服专家严重短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