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区域农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区为例第一课时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布局特点教材第62页活动分析几个地区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向,目的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

在诸多因素中,主导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邻近港澳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的地理条件:(1)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棉花品级及产量高。

棉花是喜光作物,光照条件好对棉花开花结铃、纤维积淀以及吐絮十分有利,棉花蕾铃脱落少、烂铃少,纤维洁白有光泽,品级高且含水量低。

(2)气温日较差大,棉花经济系数高。

棉花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棉花干物质的形成及经济产量的形成,棉花容易获得高产。

(3)病虫害少,降低了成本。

(4)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棉花经济效益高。

(5)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

另外,新疆棉花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棉花生产有了气象服务方面的可靠保证。

●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水分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的需求,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粤海铁路的开通进一步拓展了海南岛热带经济作物的市场。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种植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外城市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教材第64页活动1.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生长,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2020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20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练习: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对应学生用书P51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地区农业基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 )A.土地资源优势B.草场资源优势C.矿产资源优势D.地理区位优势答案 A解析 从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可知,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面积广阔。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劣势主要是( )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地形起伏大D.降水稀少答案 A解析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土壤以黑土、黑钙土为主,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大,地形起伏小;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

3.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全球变暖B.雨热同季C.市场需求D.交通改善答案 C解析 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考点2 农业布局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组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区—广大林区和农区答案 D解析 东北地区的舍饲养畜业主要分布在广大农区。

2.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A.玉米B.小麦和大豆C.水稻D.甜菜答案 A解析 玉米对热量需求较高,故玉米的分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3.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A.松嫩平原西部B.呼伦贝尔草原C.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答案 C解析 三江平原开垦后主要属于农区,以种植业为主,可发展舍饲养畜业。

考点3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农业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练习卷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练习卷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练习卷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练习卷选择题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D.松辽平原【小题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小题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迁移农业D.混合农业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的正确说法为( )A.完全分布在平原地区B.冬小麦分布非常普遍C.东北地区北部无水稻种植D.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增关于东北地区林业和特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樟树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C.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盛产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畜牧业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较差D.应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加工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22年)表”,回答问题。

黑龙江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谷物产量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

材料二我国四地农业生产情况表基地类型②④19.91 28.5 耕地面积(%) 6.82 29.58 35.2 19.6 【小题1】有关①②③④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代表黄淮平原区B.②代表东北低产区C.③代表西北干旱区D.④代表南方高产区【小题2】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和沙尘天气影响最明显的分别是( )A.①④B.③②C.④③D.①②读区域图,完成问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练习册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域为例[基础自测]据报导,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灌区,能发展水田87万公顷,其中新增水田万公顷,改善水田近43万公顷。

据此回答1~3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A.这里夏日日照时间长B.纬度低,生长期长C.可耕荒地多D.浇灌水源充沛2.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 )A.以水稻种植为主B.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3.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主如果因为本地( )A.地势平坦,地广人稀B.机械化程度高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黑土地的土壤肥沃按照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不同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域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关于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散布及组合,不正确的是( )A.耕耘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B.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C.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份林区草地D.舍饲养畜业—广大林区和农区5.东北地域的农作物散布和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是( )A.玉米B.小麦和大豆C.春小麦D.甜菜6.下列不属于放牧畜牧业区的是( )A.松嫩平原西部B.呼伦贝尔草原C.三江平原D.林区草地7.据新华社报导,图L4­1­1中甲地大片湿地被偷偷开垦为耕地,转租暴利惊人。

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粮食价钱的上涨使土地收益增加。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L4­1­1(1)分析甲处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较,乙处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条件?(3)甲处湿地开垦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请提出对湿地合理开发的可行性建议。

[能力提升]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七虎林”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习题(人教版)

2020年高中地理 必修3 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 习题(人教版)

04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提升练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B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为湿地(水分充足),表明其海拔偏低,A项错误;丁地一直为林地,表明其海拔较高,耕地开发条件较甲地差,C、D两项错误;乙地、丙地在20世纪50年代为湿地,说明两地地势均较低平,要想开发为耕地必须排除水分,丙地地处河流上游,故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第2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可提高人均耕地面积,有利于大规模经营,①正确;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已从湿地转为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必然导致三江平原湿地、林地的进一步减少,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③正确;农业的耕作制度主要受地形、热量、光照等多种因素影响,是难以改变的,④错误。

故B项正确。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了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

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

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期。

”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

据此完成第3~4题。

3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优质稻米的优势条件是()①热量充足②生长期长,有机质丰富③光照充足④土壤肥沃,施用的化肥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促使黑龙江五常由“种稻禁区”转变为全国优质稻米产区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冷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答案:3.B 4.B解析:第3题,黑龙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所以稻谷生长时间长,有机质丰富。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过关习题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过关习题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及答案

《区域农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过关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黄淮海平原D.太湖平原【答案】【解析】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一年两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2.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 )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③肥料施用量减小④农生产投入减少A.①②B.③④.②③D.①④【答案】【解析】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小肥料的施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肥料施用量减小对农作物增产的影响不是很明显;虽然用于购买肥料的投入减少,但在农作物收获和秸秆还田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农机械和快速腐解剂,农生产投入并没有减少(2013·吉林调研)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②④⑤D.③④⑤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②③⑤D.①③⑤【答案】3D 4【解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故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下表所示为我国不同地区某年粮食生产效率读表回答5~6题5表中所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及其原因分别为( )A.东南省份精耕细作B.东北和新疆机械化水平高.东南省份技水平高D.东北和新疆劳动力廉价【答案】 B【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和新疆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机械化水平高,投入的劳动力较少,劳动生产率最高6.自然资效率最低地区与最高地区相比,其种植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水热配合好④劳动力丰富A.①②B.③④.①③D.②③【答案】 A【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自然资效率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最高的是东南地区;西北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2013·南昌模拟)下面的①图表示我国三省(区)2013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结构,②图表示我国三个区域的粮食生产、消费、流通情况(箭头代表粮食流向、粗细表示流量大小,虚线、实线分别代表2000年前和2000年后的情况)据此完成7~8题7.关于甲、乙、丙三省(区)与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Ⅰ、乙—Ⅱ、丙—ⅢB.甲—Ⅱ、乙—Ⅰ、丙—Ⅲ.甲—Ⅱ、乙—Ⅲ、丙—ⅠD.甲—Ⅲ、乙—Ⅱ、丙—Ⅰ【答案】【解析】乙省(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应为我国南方某省(区),该省(区)由于人多地少,为粮食主销区,对应Ⅲ8.有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粮食主产区Ⅰ商品率高,因为自然条件优于其他两区B.制约粮食主产区Ⅱ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粮食主销区Ⅲ粮食流入多,是因为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差D.箭头表示水运,主要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答案】 B【解析】粮食主产区I的粮食流出量大、商品率高,但其自然条件并不一定比其他两区好;粮食主产区Ⅱ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该地制约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粮食主销区Ⅲ粮食流入多,主要是因为人均耕地少,该地的水热条件并不差;粮食以水运为主,并不是因为铁路、公路运力不足,而是因为可以减少运费(2013·安徽模拟)读安徽省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回答9~10题9.甲地年总辐射量可能是( )A.3 500 B.4 600.4 500 D.3 300【答案】 D【解析】甲位于皖南山区,降水较多,太阳年辐射总量较少,从图中数据可知,3 000<甲<3 500,D项符合10.淮北平原是安徽省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其原因是( )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大②海拔最低③降水最少,晴天多④夏季昼最长A.①②B.②③.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海拔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路程长,被削弱的多,故①、②均错(2013·保定模拟)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11~12题11制约该区域农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②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③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④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①②B.①③.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结合图中的河流和经纬度的分布,可知该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土质疏松,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严重1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的突出优势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道路四通八,交通便利D.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答案】 B【解析】该区域干旱严重,说明降水少,但这样的地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2013·天津模拟)农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生产可供的水资和耕地资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匹配系数为1441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匹配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示地区水土资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东部的水土资匹配系数整体上要大于西部,主要是受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小的影响,而且东部平原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14.会使图示地区水土资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答案】 D【解析】发展节水农可提高水资的利用率,减小水资的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该地区水土资的不匹配程度二、综合题15.(2013·威海质检)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3)从水资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原因【答案】(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答出三点即可)(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答出三点即可)【解析】第(1)题,等值线的走向明显分为东西两段,要分别描述及分析;第(2)题,“井灌种稻”要用地下水灌溉,图中显示该处为沼泽地,可从地形、降水与蒸发、植被、土壤等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关键词:“水资可持续利用”“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一方面强调水稻耗水量大,另一方面要依据信息分析该地区水资的数量16.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志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2)本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_________________和其他农基地相比,本地区农生产具有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地区沼泽众多,试分析其形成原因【答案】(1)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2)春季夏季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的丰沛降水(3)商品粮基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化生产(4)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不透水层的存在,使上层积水不容易下渗【解析】此题形式新颖,认真观察并提取信息,不难发现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结合有关知识回答即可。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进展第一节区域农业进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其次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进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缘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连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应仍是一个比较紧急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进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进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进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分,加之降水丰沛,格外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进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夫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进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转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削减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爱护了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4.1区域农业发展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地理条件►自主学习(教材P60~P62)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②土壤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与周边国家相比,在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

(4)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合作探究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答案: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同步辅导[要点归纳]区域位置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

[难点解惑]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及成因(1)气候。

①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成因:③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下图)。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的需求,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要适应环境,多为喜凉品种,如甜菜。

(2)地形。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高中地理鲁教必修三小练习 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含解析

高中地理鲁教必修三小练习 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含解析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东北地区是我国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主要的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分布是()A.辽南各地有春小麦、棉花B.中部有春小麦、玉米、甜菜C.中部有春小麦、玉米、棉花D.北部有春小麦、大豆、棉花2.下列有关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B.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协调,南北没有热量差异C.有我国最大的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地和最大的天然林区D.区内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不大,含沙量很小解析:第1题,粮食作物冬小麦在辽南各地可正常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北部则以春小麦为主。

第2题,东北地区除了黑、吉、辽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由于南北纬度的差异,热量条件出现南北差异;本区拥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最肥沃的黑土和最大的天然林区;此区域河流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大。

答案:1.B 2.C“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A.冬小麦和高粱B.春小麦和玉米C.水稻和甜菜D.谷子和大豆4.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5.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析:第3题,黑龙江垦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读我国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下列关于A所在省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1.D 2.B针叶樱桃性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采摘后维生素C流失很快。

巴西彼得罗利纳是世界少有的针叶樱桃产区。

2008年,我国养生堂药业公司在彼得罗利纳建立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生产基地。

下图为彼得罗利纳的地形和降水量,读图完成3—5题。

3.彼得罗利纳适合针叶樱桃生长,对其生长环境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地势低,日照充足B.距海较近,降水量大C.晴天多,紫外线强D.纬度低,昼夜温差大4.根据材料推测,下列地区最适合引种针叶樱桃的是A.成都B.哈尔滨C.三沙市D.拉萨5.养生堂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市场需求增加,种植面积扩大B.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D.减轻环境压力,缓解人地矛盾【答案】3.C 4.C 5.D5.在彼得罗利纳建立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生产基地,由于对针叶樱桃的市场需求增加,因此会导致种植面积扩大;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但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的减压力会加大,人地矛盾会加剧。

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信息说明该区A.水资源短缺B.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7.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科技投入【答案】6.A 7.D读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示意图,回答8—9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及其农业布局特点。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生产特点。

3.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开展方向分析。

4.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策略。

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求,但易受低温季冷害影响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地形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有机质含量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高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根底好。

交通兴旺,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区的划分依据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①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②地位: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珍贵药材产区。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局部林区草地,农牧和林牧结合条件良好。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最高。

2.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四、农业开展方向1.存在问题产生原因:人口激增以及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问题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等。

2.可持续开展目标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利用大型的 具有保鲜设备的集装箱汽车,可以将新鲜的蔬菜、 水果迅速销往全美各地及海外市场 美国农业是商品性生产为主,还是自给性生产为主? 这种生产方式对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美国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 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现在,这里谷物生产的各个 环节,都由机械作业。有的农场播种、施肥、喷洒农药等, 还使用飞机作业。 材料二:中部平原上的商品谷物农业离不开美国先进的农业 科技。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庞大 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免费向所有的农场主提供最新 的农业科技成果。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春小麦
乳畜带
畜牧和灌 溉农业带
冬小麦
玉米带
棉花带
1
2
美国“黑风暴”
阅读材料,归纳美国农业发展中曾出现的问题? 材料一:落基山脉的东侧,降水稀少,是传统的畜牧 业地带,土壤为黑色的钙质土,但随着该地区灌溉农业的 发展,土壤越来越贫瘠,导致大面积土地荒芜,大风将黑 色的土壤一直带到了美国东海岸华盛顿、纽约等地,这就 是著名的美国“黑风暴” 材料二:发达国家除农业动力直接消耗矿物燃料外, 工业提供的农机设备、化肥、农药、塑料等无一不是从矿 物能源转化而来的。这种农业耗能太多,投资太大,可称 为“能量密集型农业”或“石油农业”。同时使得土壤板 结、农产品被大量污染。 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地形 土壤 水源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市场 交通 政策
科技 无土栽培 劳动力 水稻、花卉、园艺等需要考虑劳动力成本
一、分析美国农业的自然条件
从水热条件分析,哪些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哪些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①只能种植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②只能做到一年一熟; ③作物易遭受低温冷害; ④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 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知识树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合作探究】(5分钟) 探究内容 探究1-1 展示 本 探究1-2 展示 节 探究2 讲解 课 探究3 合作探究 探究4-1 展示 下 探究4-2 展示 节 探究5-1 展示 课 探究5-2 展示 探究5-3 讲解
分工 G4 G3 G2
师生
讲评 G8 G7 G6
师生
G1 G5 G6 G7 G8
G5 G4 G3 G2 G1
要求:1、展示小组字迹工整 2、讲评小组 包括修改展示内容,并理解讲述(脱稿) 3、非展示同学 :认真倾听,做好笔记;随时补充质疑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解析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课时训练7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夯实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

读下图,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1360075)1.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B.②③C.①④D.③④1题,云贵高原(B地区)不以畜牧业为主,华北地区(C地区)为暖温带,不适合甜菜生长。

第2题,A地区缺水严重,不具备扩大灌溉面积的条件; B地区地形崎岖,大规模垦荒会引起水土流失。

2.D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虎林市总面积约9 330平方千米,人口约31万。

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生产出来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题,虎林市所在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第4题,虎林市特有的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利于优质大米的生产。

4.D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读图,完成第5~6题。

(导学号51360076)5.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地形崎岖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D.积温过高6.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2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2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单选题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

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1—2题。

1.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

耕地面积加速下降B。

粮食产量持续上升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D。

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2。

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B。

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C.耕地面积减少趋缓D。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

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重大生态问题是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

干旱缺水和低洼易涝C。

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 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4.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A。

①水库大坝. ②果林. ③耕地。

④水土保持林B。

①水土保持林。

②耕地。

③果林.④水库大坝C.①果林.②耕地。

③水库大坝.④水土保持林D.①耕地.②水土保持林。

③水库大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农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2015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农作物每年的最大可能产量。

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四省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A.江苏B.山西C.青海D.海南2、图中甲地农业生产潜力比台湾省低,主要原因是甲地()A.气候炎热,降水稀少B.纬度较高,热量不足C.沙漠广布,土壤肥力低D.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少(2019陆丰期末)宁夏南部山区年均温3.2℃,年均降水420mm,年蒸发量1500mm。

近几年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是在田地起垄,垄面覆盖地膜,沟内播种。

下图为“垄覆沟播”栽培方式示意图。

完成3~4题。

3.应用该技术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是因为()A.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提高B.太阳光照增强,昼夜温差增大C.大气降水和湿度增大D.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提高4.最适合借鉴利用该技术的地区是()A.南方丘陵B.河西走廊C.东北平原D.山东半岛(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内蒙古高原和珠江三角洲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B.市场因素的差异C.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D.民族构成的差异6.华北平原适宜发展()A.以瓜果、棉花为主的绿洲农业B.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C.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D.以饲养牦牛为主的畜牧业7.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A.土地资源不足B.化肥、农药不足C.劳动力不足D.水资源不足(2018年1月广东学考)读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9.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A.冬季寒冷漫长B.科技水平低C.原料不足D.日照不长10.下列关于秸秆利用的描述,最符合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B.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C.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能源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2017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据报道,黑龙江三江平原灌区将成为我国最大的灌区,预计发展水田约87万公顷,其中新增水田约44万公顷,改善水田约43万公顷。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3题。

11.三江平原成为我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主要原因是()A.夏季日照时间长B.纬度低,生长期长C.可开垦荒地多D.灌溉水源充足12.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突出的特点是()A.以水稻种植为主B.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13.三江平原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当地()A.地势平坦,地广人稀B.水稻种植历史悠久C.黑土广布,土壤肥沃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2016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红三角”经济圈示意图,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15题。

14.“红三角”地区农业发展主导方向是()A.热带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机械化水稻种植业D.立体生态农业15.与“珠三角”相比,“红三角”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的土地资源B.充足的资金来源C.丰富的水热资源D.雄厚的技术力量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扩大C.交通条件的改善D.土壤肥力的提高17.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A.土地盐渍化B.水资源短缺C.温室效应增强D.土地沙漠化18.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①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①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①荒地多,人为影响小A.①①B.①① C.①①D.①①(2016·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曾闻名全国,如今很多桑基鱼塘已成为建设用地。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

19.珠江三角洲发展“桑基鱼塘”农业的自然条件主要的原因是()A.千沟万壑,地表崎岖B.冬暖夏凉,降水稀少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D.地势低平,水网密布20.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材料:贫穷和黑土退化往往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2017年10月17日,农业部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召开东北黑土地保护推进落实会。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改善东北黑土区的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珍贵资源,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实现黑土区可持续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如图为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图。

(1)分析东北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说明贫穷和黑土退化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的理由。

(3)说出保护黑土的有效措施。

区域农业的发展【答案】1、D2、B第(1)题,据图可知,农业生产潜力自西北向东南递增,海南省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2)题,甲地位于东北平原,农业生产潜力远低于台湾省,主要是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所致。

3.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同时覆盖地表,热量损失少,增加土壤温度,从而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A项正确;垄面覆膜不能增强光照,覆盖地膜,热量损失少,不利于增大温差,B项错; 垄面覆膜不能增加大气降水,C项错。

田地起垄易造成水土流失,D项错。

4.B【解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而且日温差大,因此适合利用该技术改造该地的水分和热量,故答案选B项。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利用该技术会加重土壤湿度,从而影响农业生产,A项错误;山东半岛和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分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故C、D两项错误。

5.A【解析】内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珠江三角洲以水田农业为主,形成的原因是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差异。

6.C【解析】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适合发展以小麦、棉花为主的旱作农业。

7.D【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是水资源不足。

8.B【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①是秸秆的产品,为饲料,②为燃料,③为肥料,④为废弃物,B正确,故选择B项。

9.A【解析】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沼气,A项正确,故选择A项。

10.B【解析】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将秸秆作为燃料,容易造成污染,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B项正确。

11.C【解析】三江平原可开垦荒地多,发展潜力大。

12.B【解析】三江平原的农业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

13.D【解析】三江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可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14.D【解析】“红三角”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合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15.A【解析】“红三角”地区经济落后,土地资源价格低。

16.A【解析】市场需求是决定农民种植什么作物、种植面积大小的决定因素,A对。

耕地面积扩大,总产量增加。

交通条件改善,都不会影响粮食结构的变化,B、C错。

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因素,与粮食结构无关,D错。

17.B【解析】读图可以看出,粮食结构变化主要是水稻的产量增加,说明水稻种植面积增大。

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可能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的短缺,B对。

土地盐渍化发生在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造成,A错。

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会导致温室效应,C错。

水稻产区用水量大,土地水分含量高,不会同时出现沙漠化,D错。

18.C。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广大,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密切相关。

地势低平;冬季寒冷,形成冻土;夏季温和多雨,排水不畅,容易积水。

19.D。

珠江三角洲因为所处地势低平,降水较多,将低洼处挖地变为鱼塘,塘泥垒高来种植桑树等农作物。

20.A。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推进速度快,耕地减少,需求大量副食品。

21.(1)夏季雨热同期、光照时间长,利于植被生长;冬季较长,气候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山环水绕,有机质不易流失。

(2)经济贫困,对黑土利用强度大、保护少,导致黑土退化加剧;土地退化,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贫困加剧;农民为提高产量,不断加大黑土利用范围和强度,使黑土进一步退化。

(3)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持续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植树造林,减少土壤侵蚀;推广休耕、免耕等技术,促进土壤肥力的自然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