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随着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盛行全国,我县教研室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模式的学习研究中,大胆进行尝试,努力探寻这些教学模式与我们实际教学的碰撞点。在这个学习、模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想达到课堂高效,必须在“四环六步”上下功夫。我们称之为“四环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四环”,就是教学中的四个重要环节,即出示目标、实施目标、回扣目标、达标检测。所谓“六步”,就是课堂教学的六个步骤,即:读、议、展、评、练、思。课堂教学只要抓好这六步,一定能使课堂真正地实现高效。其实四环与六步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四环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主线,是暗线;六步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活动,是明线。正是对这六步的有用实施,才能保证四环的理想落实,这里重点谈一下六步教学的实施与注意事项。
1.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等文字障碍,感知课文大意。我们称之为课前预习。但很多学生的预习仅限于此。这里我们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文本时,不仅扫障碍通大意,还要让学生深读课文。对文章中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对文章中陌生的地方大胆质疑,写下疑问,明白自己的懂与陌生的地方,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初步理解课文,完成学案。即李镇西老师倡导的“朗读--除障--欣赏--质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动口读,动手查,动手划,还要动脑想一想,动口问一问。
2.议,学生课堂学习中思想碰撞的良机。只有通过议,才能产生共识,产生顿悟。但议也要有要求,不能一上课就放开了,随便议十分钟就展示、点评。这样学生只会乱哄哄地议,或是只听小组长的一家之言,导致议论失效,限时议不完,课堂进程拖后。那么怎样议才高效呢?我们教师要在提前检查学案完成情况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简单的识记型问题不议,开放型问题、创新型问题不议,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把握不准的大家来议。这样让学生明白哪些该议,哪些不该议。有重点、有侧重地深入地议论,而不是在组长的带领下一一对答案,简单的统一了,稍难的没时间议了,议论趋于低效化。只有有重点、有侧重地深入地讨论,才能紧扣课堂的主问题进行,紧扣学习目标进行,紧扣教学重点进行,才能在无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展,学生对问题思考归结的表现形式。当然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写能力以及学生大众下发言展示的胆气。依据形式可分为口头展示和书面展示两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要依据文本做大量分析的,可采用口头形式展示,不需要引用大量原文的,可采用书面展示。有时也可根据教学任务的多少,时间吃紧则用口头展示的形式,时间充分则用书面展示的形式,可以灵敏掌握。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恰当利用课堂上的时间空白。分配展示任务要省时,可以在学生议的过程中出示,也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学生书面展示时,要引导其他学生利用这个时间空白,深入议论本小组未涉及的问题,或整理学案,或关注学生展示的结果,为互评质疑做好准备。
4.评,课堂收束的重点。如同渔夫撒网后的收网。评要及时,评要多样化,评要有鼓励、有建议,对学生展示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口头点评,也可以书面点评。这既锻炼学生听、说能力,也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质疑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评的学生既要对展示同学的展示先给予肯定,评出优点,又要补出不够,还要对展示学生展示的狐疑质疑,这需要由展示人做解释,更要在评后接受全班其他同学的质疑。这是产生思想火花的一个环节。若能达到争辩的程度,一定会有很多新想法的生成,学生也会真正参与、思考,才会收获更丰!
5.练,当堂检测。“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讲的就是练习的重要性。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只有向学生提供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在练习中提升学习效果。它既为达标巩固,更为拓展迁移,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课堂上的练习不要求太多,要扣住目标进行,设题要少而精。
不能是预习中内容的简单重复,但又要把握拓展的范围,不能无关无度地向外拓展。有的老师就因拓展无度或课堂时间分配不当而偏离了中心,出现课堂上的“迟到”、“早退”和游离的现象。这就提醒我们老师练要节制,有针对性,要有的放矢。
6.思,课后总结反思。课后让学生反思,有利于总结知识收获,梳理学习方法,便于知识系统的建立、能力的提升。而老师及时反思也可以找出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弥补教学中的不够,实现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为下次实现高效课堂效率做好准备,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