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第一篇: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想考考自己的记忆力吗?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组,女生记第一串数字,男生记第二串数字。

准备好了吗?(PPT展示两串数字,给学生3秒钟时间记忆)师:停(关闭PPT)。

师:女生先回答,你们看到的数字是什么?女生:0123456789 师:接下来男生回答,你们看到的数字是什么?男生一下子答不上来。

师:同学们为什么女生能快速记忆,而男生却不能呢?生1:因为女生的数字更好记,男生的数字不好记。

生2:因为女生的数字是连续的,有序的。

所以能快速记忆。

师:是的,女生的数字是有序有规律的,男生的数字是杂乱无序的。

所以女生能快速记忆,今天这节课就学习与规律有关的知识,数图形的学问。

出示课题并板书:数图形的学问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上的伙伴,你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鼹鼠图片)。

你们知道鼹鼠喜欢干什么吗?生:喜欢打地洞。

师:是啊,鼹鼠长得小巧玲珑,他特别喜欢打地洞。

而且要打好几个洞口呢!每当有危险的时候,他总会选择最安全的洞口逃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小鼹鼠在逃生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二、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出示教材学习内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有几个洞口?生:有4个。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图形,探索图形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和分析更加复杂的图形,找出其中的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图形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找出图形的规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的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分析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和规律。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练习法: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有趣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分析其性质和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巩固(5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图形规律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出示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图形,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通过让学生探究和发现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图形的分类、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和空间观念,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形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图形物品,如三角形、正方形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数图形的学问》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2. 数图形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数图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图形卡片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如何对它们进行分类?2.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图形的分类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各类图形的特征。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3. 数图形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数图形的方法,如点数法、线数法、面积法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以及数图形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类和数图形的练习。

七、板书设计1. 图形的分类和特征2. 数图形的方法3. 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思考空间。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面积单位换算这个难点仍然存在疑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图形的学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物体表面大小的情况?”比如,我们要给房间的地面铺上地毯,就需要知道地面的面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面积的奥秘。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图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实践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指导学生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还是比较依赖答案,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都很积极。但在分享成果时,有些学生表达得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让他们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在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以及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以及如何进行单位换算,以简化计算过程。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科交叉: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2.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做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想法,从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以一道题目或者一个生活案例为导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了解和兴趣。

通过板书或者PPT呈现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了解各种三角形的名称和性质;然后,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同样的方法,介绍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让学生了解各种四边形的名称和性质,掌握四边形的计算方法。

通过举例,讲解如何计算不同类型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和举例,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5. 综合练习(20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检测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讲授、练习和归纳总结为主要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数图形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材以“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其中,“鼹鼠钻洞”情境让学生通过数线段的方式,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菜地旅行”情境则进一步拓展到数角和数三角形的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图形中巩固有序思考的策略。

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为后续学习组合数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能正确数出线段、角、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个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掌握数图形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数图形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现数图形的规律,并能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习单。

五、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基本知识和性质。

本章节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形的分类和特征2.图形的周长和面积3.图形的变换4.利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各种图形。

2.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图形的分类和特征2.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3.利用图形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征。

2.采用讲解法,讲解图形的分类、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实物和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图形分类和周长、面积计算的练习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类,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图形的分类和特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讲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图形分类和周长、面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图形的分类和周长、面积计算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数图形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五章第一节《数图形的学问》。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分析不同图形的面积,以及利用图形的特点进行面积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图形的特点来简化计算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已经准备好了图形卡片、计算器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知识讲解: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边长乘以边长,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乘以高除以2。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我一起完成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份简洁清晰的板书,列出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七、作业设计1. 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2. 一个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的三角形;3. 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5厘米的长方形。

答案:1. 16平方厘米;2. 12平方厘米;3. 40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图形学问。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切入点。

这个环节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学好玩3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学习内容分析:《数图形的学问》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的内容。

教科书创设了“鼹鼠钻洞”和“菜地旅行”两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不重复、不遗漏数图形的过程,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学习了利用树状图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体会了有序思考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在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三、教学过程师: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可以画出示意师:怎么画呢?在练习本上尝试画一画。

学生独自思考,尝试在练习本上画图,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是怎么画图的?学生2:用字母表示洞口。

2.数一数师:你能想办法按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学生:先数短的线段:AB,BC,CD;再数比较长的线段:AC,BD;最后数最长的线段:AD,共有3+2+1=6(条)。

师:还可以怎么数?学生:先数出从A 点出发的AB、AC、AD 三条线段,再数从B 点出发的BC、BD 两条线段,最后数从C 点出发的线段CD,共有3+2+1=6(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经历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变中不变等思想。

并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孩子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画图策略,发展几何直观。

【教学难点】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学习小伙伴,(看屏幕)认识吗?启发:你知道鼹鼠最擅长什么吗?【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情境出现,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借助生动有趣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活动一:鼹鼠钻洞(一)观察情境梳理思维创境:我们先来玩一场“鼹鼠钻洞”的游戏。

请看游戏规则。

思考:“向前走”是什么意思,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交流对话抽象问题质疑:我们如果把一个洞看成一点,那么则可以连成几条线段?也就是说只有几条路线?观察:如果你是小鼹鼠,你会怎样走?导思:可我有点儿蒙圈了,刚才有的同学一会儿指这个洞口一会指哪个洞口,表达不是很清楚,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你说的是哪个洞口?创境:看到大家玩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玩一玩,老师想从C洞口进入,B洞口出来,可以吗?为什么?探究:那么到底一共有多少条路线呢?请你们画出示意图。

完成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数法。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逐步实现数学化,引导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洞口、线段表示路线的简洁美,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几何直观能力,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结合的美妙。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2.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图形及其特点;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图形的分类和特点;2.图形的命名;3.图形的属性;4.图形的变换和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特点。

提问学生:什么是图形?图形有哪些特点?第二步:学习分类和特点1.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2.将图形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并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和分类。

第三步:学习图形的命名1.向学生展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图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2.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尝试给一些未知图形命名。

第四步:学习图形的属性1.学习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图形的边和角;2.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感受角度的大小,并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3.了解图形的对称性和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让学生观察和判断图形的对称性。

第五步:学习图形的变换和应用1.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变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不同变换对图形的影响;2.设计一些图形变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第六步:小结和巩固1.通过游戏或小测验巩固学生对图形的分类、特点、命名、属性和变换的理解;2.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图形变换的问题,并与同学分享答案。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2.检查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3.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教学时长:2-4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资源:1.图形的实物或图片;2.教学PPT或黑板;3.课堂练习题和作业。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

数图形学问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新课程加强与改善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在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转换等内容中,经常遇到一个复合图形中有多个单一图形的问题,而这就需要用到“数图形”,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数图形中的学问”一课时,一看到课题便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决心从第一个教学环节——备课入手。

为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上课一开始先向学生说明在从前我们在做与之类似的题目时,同学们极易出现错误,这节课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引用毛主席关于“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的名言,阐述了认真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体会有序思考,按一定顺序数的必要性,课堂上我滔滔不绝的按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讲解,比平时上课多说了一些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因受老师情绪的影响表现良好,满以为这堂课我讲的还行,感觉学生听得也很认真,相信收效肯定会不错,在离下课还有不到十分钟时,要求学生完成同步作业中的练习题,在批阅学生作业时,结果把我惊得目瞪口呆,全班41个同学竟有18个同学出现了错误。

看完作业,内心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急躁、痛苦,甚至气愤,恨不得对做错题的同学揍一顿。

待情绪稳定以后我进入沉思之中,忽又想起一句名言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看来问题就出现在我自己的身上,一定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入手查找根源,堵塞漏洞。

下课后,我来到主控室,打开网络查看我曾经收藏的一些优秀论文。

阅读时,文中有一段文字使我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学习不是由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就教学方式而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学生则是“容器式”的学习方式,这种被动缺少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合作学习的机会导致了我这堂课走向失败。

知错就改,深思熟虑后,我打算给11班上这节课时严格按新课标、新思路、新方法去上课:首先创设“谁才是最公正的法官”这一情境,将学生带入教学内容,并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展开比赛,看谁数得又快又准确;三是我借用多媒体设计了移动圆盘的数学游戏,教师只说明游戏规则,其他的都是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许多步骤,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数图形的学问》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 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的灵活运用。

2. 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征。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和计数?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计数。

三、探究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和计数?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图形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然后计数。

5.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计数。

6.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计数。

2.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3. 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计数。

4.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总结分类和计数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图形的分类和计数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运用数图形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学习策略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数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 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边长、面积、周长等基本属性。

3. 图形的分类: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的分类和特征。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模块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模块教学法,分步骤、分模块地进行教学。

2.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视觉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丰富多彩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介绍数学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图形的欲望。

2. 导入数学图形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美丽和魅力,引发学生对数学图形的探索欲望。

3. 探索图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比如圆形的特点是没有边、没有角,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4. 认知图形分类教师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图形有不同的特征,如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是四边形,但它们的特征是不同的。

5. 解决图形问题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图形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6. 总结巩固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布置小作业和组织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二维图形及其特征。

2.能够描述和比较常见的二维图形的形状。

3.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进行推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进行推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粉笔、图形拼图游戏、绘图纸、彩色画笔等。

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教师出示几个常见的二维图形,例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2.学生描述完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这些常见的二维图形的特征。

Step 2 形状比较1.教师出示两个相似的图形,例如: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

要求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观察完毕后,教师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相似的。

Step 3 图形拼图游戏1.教师准备一些图形拼图游戏,例如:用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三个圆形拼成一个大圆等。

教师将这些图形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尝试拼图。

2.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要求他们描述拼图的方法和过程。

Step 5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例如:红绿灯、停车标志等。

要求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图形的特征,解释它们的用途和意义。

2.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教师进行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拓展1.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一幅图形,然后交给其他同学观察和描绘。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平行四边形、梯形、五边形等特殊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常见的二维图形的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特征来进行推理和解决相关问题。

这节课的时间比较紧张,有些内容可能没有进行深入讲解。

下次课我会把握好时间,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发觉数学问题并引导探究,培育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2、体会到按肯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3、在活动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实力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数图形的过程中发觉肯定规律并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打算: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调皮很喜爱画卡通人物,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几个。

可他今日画的画却非常的特殊,他还说这叫数学卡通。

你肯定觉得很惊奇吧,那就一起去看看吧!二、数学卡通1、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7上图),你觉得特殊吗?请你说一说。

2、第一幅图中(小猫图)有多少个三角形呢?(1)学生单独数一数。

(2)沟通结果,并说说数图形的方法。

(3)老师归结,课件展示结果。

为了避开数错,可以按肯定的依次去数。

可以从上往下,也可以从小到大。

3、在其次幅图中(人像图)你能数出多少个正方形?(1)学生独立去数一数。

(2)班内沟通结果。

老师引导:结果不太一样,而且差别较大。

这里面有没有肯定的规律呢?(3)小组合作数正方形,老师随机指导。

(4)班内沟通数的方法和结果。

图形困难时,为了避开多数或遗漏,可以根据肯定的规律去数。

(5)课件展示结果。

4、刚才的人像中,你能数出多少个长方形?(1)学生独立去数长方形。

(2)班内沟通数的方法和结果。

(3)课件展示结果。

三、你知道吗?这里还有两幅调皮画的图,我们再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图片,见教材P38)1、你知道他画的是什么吗?有什么特殊之处?(学生说一说)2、第一幅图(教材P38第1题)(1)请你数一数,再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2)课件显示结果。

3、其次幅图(教材P38第2题)(1)数一数,这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2)课件显示结果。

四、考考你1、图中有多少个带的平行四边形?(教材P38第3题)(1)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能给大家说一说?(2)学生独立去数平行四边形。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掌握常见的几何特征:线条、角度、对称。

2.能用一些基本方法计算图形面积和周长。

3.能理解一些几何定理。

4.能通过数图形的学问,准确地描述一个图形。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亲近图形的基础1.亲近图形的环节2.认识几个早期的数学现象第二章线段和单位的掌握1.线段和单位2.尺的用法和方法3.计算线段的长度第三章平面和角度的掌握1.平面和平面几何2.角度及其表示法第四章对称和旋转的掌握1.对称2.旋转3.角度的能力和方法1.旧的定义和常见性质2.约翰·华兹·韦斯利的三角形3.比较两种三角形的面积1.多边形和四边形的定义2.计算多边形和四边形面积、周长第七章圆的掌握第八章立体与曲面的掌握1.多面体和曲面体2.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或观察课件及图片,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2.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线段长度和角度大小,提高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及应用;3.通过绘制图形、计算图形面积和周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4.让学生参观图形相关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要点:1.学生理解线段和角度等基本概念的含义,学会计算线段长度和角度大小;3.学生了解一些几何定理,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定理解决问题。

1.对线段和角度的理解;2.如何正确地运用特定的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六、教学过程:【授课顺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活动一:观察图形利用大屏幕或者是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各种各样的图形,其中包括线条、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等。

让学生们说说对于这些图形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活动二:测试基础知识通过一些简短的测试题测试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最基础的了解,包括数学符号、计算公式等等。

活动一:认识线段介绍线段的定义、性质、用坐标或尺寸法表示线段的长度。

活动二:学习尺的方法讲解尺的用法,让学生实践测量线段长度,并精确记录下来,从而加深对长度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6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数图形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活动,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图形及其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本章内容包括:数三角形、数正方形、数长方形、数圆形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的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去观察和理解图形,培养他们的数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图形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从数的方面去观察和理解图形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图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数的方面去观察和理解图形,培养他们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图形的性质。

2.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数图形的作品,用于展示和分析。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图形,如数三角形、数正方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这些图形,发现它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数图形的作品,让学生分析和解说作品的合理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去观察和理解图形,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数图形的学问》是一本面向小学生的数学教材,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针对该教材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一份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图形的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基本属性本部分将介绍图形的分类、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对称性等内容。

2. 图形的应用本部分将介绍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工艺品、地理地貌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图形。

2.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色的图形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图形的基本属性,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讲解。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识图、分类、填空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4.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各种图形,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现图形的应用,并做相关展示。

5. 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生动地呈现图形的属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实例通过丰富的教学实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的应用,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操作性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图形的认知和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图形的学问
磨课心得
学生在三年级已学过《搭配中的学问》,本册第二单元又认识了线段,学生对有序的思考,线段图等已有初步的认知。

数线段时,部分学生能得出结果,但无法做到有序,有的会套用公式列算式,但不知其所以然。

基于此起点,本课在认知目标方面,不要求学生解决复杂的数图形问题,也不要求归纳概括出数图形的计算通用公式,而是重在引领学生经历有序数图形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落实数学思考,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积累有序思考的活动经验。

为此,我们教学设计的主线是:生活问题——画图描述——数学问题——借图分析——有序思考——总结规律——迁移应用。

课始,通过“小鼹鼠钻洞”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是横向的数学化;课中,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录数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互动,经历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体会有序思考,为了促成学生尽快建构数线段规律的最近发展区,对教材进行改动,把“小鼹鼠钻洞”的情境进行问题延伸,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思考感悟,发现数线段的规律,培养有序思考习惯和类比推理能力;课末,引导进行回顾反思,“沟通单程车票问题和路线问题的联系”,它们都可转化为“数线段条数的问题”,即: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后,又把数线段的方法类比迁移到数其他的图形,完成知识的建构,实现纵向的数学化。

上述过程重视引导学生亲历数学化活动,渗透有序思考、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类比迁移等多种思想方法,积累有序思考的活动经验,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用分类数或者根据图形的规律进行数数,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
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能按顺序数图形,并在有序数图形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线段卡纸。

学具: 图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鼹鼠钻洞情境图
理解信息: 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我可能会怎样钻呢?
2、制造冲突,触发内需
⑴讨论鼹鼠钻洞的路线
师:都有可能,老师听得有点模糊、有点乱了,怎么办?
⑵激发记录需求,画图描述
师: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地道,用什么表示洞口呢?
【设计意图:鼹鼠钻洞的有趣情境,意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制造路线冲突的情境,激发记录的需求,产生用图描述分析解决问题的策欲望。


二、操作探究,强化有序
1.画示意图,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⑴学生独立画示意图,师选取作品展示。

⑵展示交流学生作品:从具体形象的示意图到抽象的线段图。

⑶认识线段图
如图:
⑷生成的不同地道示意图进行对比。

师:为了便于表述,我们用线段表示路线,用点表示洞口,标上字母区分各个洞口,谁来说说图中的线段AB 表示什么意思?BD 呢?
【设计意图:展示极具的个性、形象、半抽象、抽象等多种多样地道示意图,D
C B A
让学生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实现横向的数学化,意在让学生体会线段图的简洁美,体会几何图形可以把数学问题变得简明与形象,发展学生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


2、尝试数线段,探究方法。

⑴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线段?)
⑵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师:请用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的方法记录你数的过程。

⑶学生尝试数线段,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感受有序的思考方法
⑴先选择展示无序或数不全的学生作品。

⑵再展示交流有序的方法,初步感受有序的思考方法。

(预设)
方法一: ①学生汇报想法,师记录在黑板上。

②师引导理解方法:按出发点的位置先分类,再一类一类的数,感受有序的思考方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③引导沟通算式与线段的联系。

方法二:
①学生汇报想法,师记录在黑板上。

②师引导理解方法:按含有基本线段的数量分类,认识基本线段、二合一线段和三合一线段,再一类一类的数。

③引导沟通算式与线段的联系。

D C B
D C B
D C B
D C B
D C B
C B
4、同学真棒!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5、比较方法,深入理解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适时追问:这两个算式中的3、2、1,意思一样吗?)
6、小结:看来,数线段应该按一定的规律去数,既可以按出发点的不同,有顺序地数,也可以按含有基本线段的数量不同,一类一类地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会数得准,这就是数图形中的学问呀!
7、揭示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学生的想法,感受无序的杂乱,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这样经历从无序到有序,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也从中体会到了有序的重要性;多样化的画图描述分析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几何直观能力;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序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延伸概括,建构模型
1、问题延伸(1)
小鼹鼠又打了一个洞,请问:现在它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呢?你能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帮它画画数数吗?
①生独立画图分析计算。

②指名上台汇报交流。

③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有序数线段的方法。

2、问题延伸(2)
小鼹鼠如果又再打一个洞,现在一共有6个洞口。

那么,一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呢?用你喜欢的方法来数数吧!
①汇报交流(预设)
方法一:画图,重新数。

方法二:直接算式计算5+4+3+2+1=15(种)
方法三:直接计算10+5=15(种)
②师引导分析加5的道理。

有的同学连图都不用画,就知道了有几种不同的行走路线,真是太棒了!如
果有 7个洞口呢? 10个呢?大家知道吗?(适时板书)
3、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⑴观察算式,引导比较,感悟规律
5个洞4+3+2+1=10(种)
6个洞5+4+3+2+1=15(种)
7个洞6+5+4+3+2+1=21(种)
……
10个洞9+8+7+6+5+4+3+2+1
⑵评价小结:同学们真聪明,不仅会数线段了,连规律也也找出来了。

以后学习数一定要善于去寻找规律。

【设计意图:我们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动,把“小鼹鼠钻洞”的教学情境进行问题延伸,利用生成的资源,课堂的即时评价,促成学生尽快建构数线段规律的最近发展区,并注重数与形结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感悟,进而发现数图形的规律,体会算式蕴含着的规律,感悟数学的神奇——规律美,同时完成对知识方法的建构。


四、类比迁移,解决问题
1、出示情境图2(改编教材情境)
⑴理解信息
⑵学生独立完成。

⑶汇报交流。

2、小结:沟通单程车票问题和路线问题的相通之处?
【设计意图: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素材的存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沟通同类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理解力;经历学数学到用数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拓展应用,融汇贯通
1.独立完成练习单
2.汇报交流方法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数角、三角形、长方形,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迁移过程,领会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融汇贯通地建构知识方法,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


六、回顾过程,提炼学法
(理解信息画图重现有序思考)
【设计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归纳概括、提升总结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掌握、对学习方法的领会感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执教教师简介
郑春华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 1999年8月毕业分配至永春桃城中心小学任教,本人热爱教育事业,追求简约有效的数学课堂,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2010年参加“生命与责任”教师演讲比赛荣获市三等奖。

2011年参加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荣获县一等奖。

2013年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参加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微课堂网络评选获得省二等奖。

此外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并积极撰写论文和课题研究。

所用教材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