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第三章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
2.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自然辩证法》(高教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最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0.1 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P20.2 自然辩证法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怎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然辩证法P20.3 怎样理解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P21.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证的价值和意义1.4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特点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5 如何理解系统自组织的实现条件2.1 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大现实意义2.3 试论述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实践3.1 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与联系书903.2 技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3.3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必要性和现实途径3.4 如何理解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3.5 什么是科学精神,书98 如何理解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3.6 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4.1 关于科学评价标准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最合理,试说明理由4.2 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局限是什么?4.3 试评价库恩科学发展的历史主义模式4.4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有何特点,其合理之处何在?4.5 怎样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4.6 试分析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及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5.1 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有哪些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哪些?5.2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征5.3 怎样认识科研选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5.4 试阐述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6.1 如何全面认识科学的价值?试分析其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6.2 如何看待科学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6.3 如何正确认识现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困惑6.4 怎样认识西方科技批判思潮的成就和不足7.1 如何理解科学共同体与技术共同体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7.2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7.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7.4 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的运行7.5 从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意义和内容绪论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0.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版课后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版课后答案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强调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质的飞跃的观点。
1. 联系的观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这种联系不仅存在于自然界内部,也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
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2. 发展的观点:自然界的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发展是自然界事物内在规律的体现,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3. 矛盾的观点:矛盾是自然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和解决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4. 质的飞跃的观点:自然界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性变化。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揭示了自然界事物的内在矛盾和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对立面的相互斗争: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飞跃。
这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量的积累:自然界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的积累开始。
质的飞跃: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的飞跃。
质的稳定:新质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稳定性。
3.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过程。
这一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否定:事物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否定旧事物。
否定之否定: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会被更新的事物所否定。
发展的螺旋上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郭贵春课后题答案
2013《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1.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2.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3.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4.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答案
1、“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得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得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得结果,但就是在第二步与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得、出乎预料得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自然辨证法》材料反映了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得主要内容:1.人就是自然界得一部分恩格斯指出人就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得产物。
我们连同我们得肉、血与头脑都就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得。
在这里,恩格斯不仅说明了人就是自然界得产物,而且还说明自从有了人,便形成了人与自然得关系问题。
自然对于人得这种母体性无疑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得逻辑起点,也就是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得前提。
2.人与自然就是依赖性与能动性得统一首先,人本身就是自然界得一部分,自然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得外部环境。
其次,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界,这一点也就是人与其她动物得本质区别。
人类在对自然界进行能动改造得同时,使自己得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人类成为自然界得主人,人与自然得关系发生了质得变化。
人类开始在认识自然规律得基础上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与自然得关系也不断地趋向了统一。
3。
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得多元性恩格斯认为人类变革自然引起后果得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自然方面得结果,还表现在它在社会方面得后果.4。
人与自然关系得实质就是与谐共处、协调发展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象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象站在自然界以外得人一样,我们对自然界得整个统治就是在于我们比其她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与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恩格斯提醒人们:损害自然就就是损害人类自己,要防止自然界对我们得报复,就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得关系,作为自然存在物得人必须与自然与谐相处、协调一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得胜利,对于每次这样得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就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就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得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得发展就是有序得即有理性得,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得生产与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得惩罚。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整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一般特点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思想?谈谈你对这一结构模式的看法。
P11答:我们不但不应该和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而且也不应和不能把技术和工程混为一谈,它们各有其特殊的本质或本性。
应该在承认三者存在本质区别的前提下认识和把握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互动关系和转化过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三元论由李伯聪教授提出,第一,技术是进行工程活动的前提,它深刻影响工程过程和成效,没有无技术的工程;另外在工程活动中,除了技术之外,还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心理等方面的要素和内容。
第二,技术应用于工程,对工程有引导和限定作用;工程则对技术进行选择和综合。
第三,从哲学上看,技术是一个可能性的条件和可能性的空间,工程则是现实过程和现实存在。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三个不同的对象,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他将这种观点称为“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
2.如何理解科学的特征?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区分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P14答:解释: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的结晶。
(科学是一种知识,但并非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
)从六点理解科学的特征: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不仅仅是对事实的简单判断和描述,而且要解释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科学还应该能够预见目前尚未观察到的、但却能够被以后的科学实践证明的自然现象。
)2.科学的精确性: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数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相结合,数学在科学中的应用使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有了精确性的特征。
3.科学的可检验性:科学作为对事实的解释并非笼统的、一般性的陈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这些命题在可控的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科学的精确性使其具备了可检验性的特征,因而也就使其具有了可错性或可变性。
5.科学的系统性:科学活动是通过对科学问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根据自然界的有机联系,对事实的有组织的、系统的阐明与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题答案
0.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0.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1.在自然观方面第一,系统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为,客观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而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及其整体性的思想也就是系统思想。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与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就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就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 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就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您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就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后题答案自然辩证法绪论一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及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在当代,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已发展成一个学科群,包括内核学科与外核学科两大部分,内核学科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个学科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史。
自然哲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属性的哲学学说。
这种哲学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与演化,即自然界万物由什么构成?如何存在?联系方式是什么?如何演化发展?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研究对象,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一是静态的分析科学,把科学看做事有研究成果组成的知识体系,分析他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二是动态的分析科学,将科学看做是一个依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的探索的过程,考察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怎样对它进行检验与评价。
技术哲学是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对技术进行哲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主要的研究内容:1,技术的定义和技术的本体论地位;2,技术认识的程序论;3,技术知识结构论;4,常规技术与技术革命;5,技术与文化;6,技术价值论与技术伦理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国外与这个领域相对应的是STS,这是一个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科学技术史是以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他们的历史演进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以什么方式存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或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客体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一系统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答:系统较为全面的定义应该具有如下涵义:(1)一切系统均由多个元素(至少是两个元素)组成,具有多元性的特点;(2)同一个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而且联系具有某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结构,人们能够据以认识该系统,并与其他系统相区别。
研究生试题《自然辩证法》含参考答案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3、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理论及其意义答: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通过对自组织理论的认识,我们可以分析现在的各个国家甚至社会的发展。
我们在对自组织理论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将得到的实际经验应用到社会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有没有本质区别?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关系:天然自然是“第一性客体”,人工自然属“第二性客体”;天然自然中存在的是“自发性作用”的规律,在人工自然过程中,则有“应用性作用”的规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而人工自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天然自然的演化节奏是缓慢的,人工自然的演化是快节奏的。
硕士自然辩证法研究生题库仅供参考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一、辨析题(2题,每题20分)1、自然界的演化就是进化从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自然界的演化实际上由相反相成的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进化方向,另一个是退化方向。
这两个方向的辩证统一,构成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演化图景。
进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
这是一条物质系统日益复杂。
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路线。
退化一般是指物质客体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
这是一条物质层次逐步下降、物质系统愈趋简单、组织化程度下降的路线。
演化除了指事物的上升、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的不可逆过程即“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从有序到无序、从较低级有序到较低级有序的“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平衡的“混沌太”以及不同远离平衡的混沌太之间的更替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演化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
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2、系统的加和性只与系统的组成元素有关,与环境无关(P11、12仅供参考)答:系统是由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按特定关系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加和性是指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加和关系或守恒关系。
系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它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部分之间经过相互作用产生出综合性功能即任何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有的整体功能。
系统具有普遍性、动态性与整体性。
系统是由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关系基础上组成的整体,这些关系的集合不能先于或脱离其部分而存在,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但处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不是单纯的叠加或机械的堆积在一起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从而使整体具有新的属性和规律,这些新的属性和规律与它的各个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具有的属性和规律有质的区别,它们不是部分属性和规律的相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方式及其类型已完成成绩:16.0分1
【单选题】
系统思维强调系统的结构,是为了把握系统的
∙A、要素
∙B、功能
∙C、环境
∙D、变化
我的答案:B得分:3.0分
2
【单选题】
思维方式体现着思维过程的
∙A、方向性
∙B、程序性
∙C、规范性
∙D、逻辑性
我的答案:A得分:3.0分
3
【多选题】
与古代整体思维方式相联系的思维方法主要有
∙A、想像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还原法
我的答案:ABC得分:5.0分
4
【多选题】
近代分析思维方式的特点是
∙A、还原性
∙B、实证性
∙C、辩证性
∙D、数学化
我的答案:ABD
科学方法及其类型已完成成绩:14.5分1
【单选题】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如观察法、归纳法等,在层次上属于∙A、哲学方法
∙B、一般方法
∙C、特殊方法
∙D、逻辑方法
我的答案:B得分:3.0分
2
【多选题】
以下思维方法中,得出的结论具有必然性的是
∙A、演绎法
∙B、完全归纳法
∙C、科学归纳法
∙D、类比法
我的答案:A得分:2.5分这题还有一个选项,我只做对了一半。
3
【多选题】
相对于逻辑思维来说,非逻辑思维更具有
∙A、整体性
∙C、创造性
∙D、形象性
我的答案:ACD得分:5.0分
4
【判断题】
逻辑思维属于线性思维。
我的答案:√得分:2.0分
5
【判断题】
科学家用概念来思考,而艺术家则用形象来思……
我的答案:×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1
【单选题】
物理学家鲍利鉴于β衰变中有能量亏损现象,衰变放射出来的电子带走的能量小于原子核损失的能量的现象,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他在1931年作出推论,预言在β衰变中有一种尚未发现的微小中性粒子带走了亏损的能量,并将它命名为“中微子”。
这一思维过程运用的是∙A、演绎法
∙C、类比法
∙D、联想法
我的答案:A得分:3.0分
2
【单选题】
要检验某种理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
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法
∙B、类比法
∙C、演绎法
∙D、直觉法
我的答案:C
3
【多选题】
在科学研究中,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各有所长,相互结合。
其中,逻辑思维主要在以下领域起主导作用:
∙A、发现科学问题
B、获取科学事实
∙C、建立理论体系
∙D、检验科学理论
∙
我的答案:ACD
4
【判断题】
运用数学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如此的客观、可靠,所以,一般不需要再通过实践去检验。
我的答案:×得分:2.0分
5
【判断题】
科学归纳法的建立,避免了归纳推理结论的或然性,极大地推动了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