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测试题
初一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礼乎2.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3.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是在强调什么?A. 学习要不断复习B. 学习要勇于创新C. 学习要结合实践D. 学习要重视经验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谦虚B. 诚实C. 谨慎D. 勤奋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哪一条教诲?A. 仁B. 礼C. 智D. 信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述而7. 孔子认为“君子不器”的意思是?A. 君子不使用工具B. 君子不拘泥于一种职业C. 君子不使用武器D. 君子不使用器皿8.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方法?A. 启发式教学B. 讲授式教学C. 讨论式教学D. 问答式教学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中的“周”和“比”分别指什么?A. 周全和比较B. 周围和比较C. 周全和结党D. 周围和结党10.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在强调什么?A. 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B. 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C. 学习与创新的重要性D. 学习与记忆的重要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2. “________,不亦说乎?”是孔子对学习态度的描述。
(学而时习之)3. 孔子认为,君子应当“________,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4. “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价值观。
(君子喻于义)5. 孔子提倡“________,不亦君子乎?”作为待人接物的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 “________,不亦远乎?”是孔子对仁的描述。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二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二年级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A. 诚实守信B. 勇敢无畏C. 仁爱宽厚D. 聪明才智答案:C2.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礼”指的是什么?A. 礼貌B. 礼物C. 礼仪D. 礼节答案:C3.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愚乎D. 不亦小人乎答案:A4.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A. 学习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C. 复习旧知识,发现新理解D. 忘记旧知识答案:C5. 孔子主张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中立C. 激进主义D. 保守主义答案:B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哪句话?A. 君子之道B. 仁者爱人C. 礼之用D. 己欲立而立人答案:D7.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A. 学习不思考就会迷失方向B. 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困惑C. 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危险D. 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迷茫答案:B8.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下一句是什么?A. 是知也B. 是智也C. 是愚也D. 是愚昧答案:A9.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A.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B. 只有三个人一起行走C. 只有老师才能教导我们D. 只有三个人一起行走才能学习答案:A10. 孔子提倡的“礼”与“乐”的关系是什么?A. 礼是乐的基础B. 乐是礼的基础C. 礼和乐是分开的D. 礼和乐没有关系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以______为贵。
”(礼)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意思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孔子认为“知者乐水,仁者乐______。
”(山)4. “吾日三省吾身”是孔子教导弟子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这里的“三省”指的是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义乎答案:A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罕答案:C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爱人、尊重人、帮助人,以及在个人修养、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中实现道德的提升。
2.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的事情要承认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真正的智慧。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义。
答案:《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的“恕”道,即推己及人的原则。
这句话强调在对待他人时,应该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给别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2. 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礼”,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孔子的礼教思想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它教导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以礼待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翻译题1. 请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2. 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孔子提出的“修己治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旨在强调的是:A. 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C. 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D. 个人利益和世界和平答案: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解析:孔子强调个人修养是为了治理国家,只有个人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的目标。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A. 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不要让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答案: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解析:这句论语强调了对他人的待遇,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具备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3.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道德B. 财富C. 知识D. 自由答案:A. 道德解析:孔子主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追求道德的高境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二、填空题1. 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了____________。
答案:学习应该坚持不懈并经常复习解析:这句话强调说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还需要时常复习和巩固。
2. 孔子认为“人而不学,犹兽”中的“犹兽”意味着____________。
答案:与兽无异解析:这句话表明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跟兽无异,没有区别。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一段论语,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弟子问孔子:“何谓‘温故而知新’?”孔子回答道:“温故即是通过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和记忆。
而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新知。
所以,通过温故知新,我们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1. 孔子认为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一个人可以成为什么?答案:成为别人的老师2. 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做什么?答案:加深对过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解析:通过温故知新,可以巩固复习过去的知识,使其更深入地被理解和记忆。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篇一:论语练习题】、知识要点填空:1.《论语》是记录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论语》是我国古代(体裁)的典范。
答案:《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论语》是我国古代语录散文的典范。
2.孔子,名(朝代)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他是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朝代)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四书”。
答案:《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答案:《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如: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举一反三。
二、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a.学而时习之(温习) b.不亦说乎(也)c.人不知而不愠(愤怒) d.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答案:( c )2.a.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b.可以为师矣(能够)c.学而不思则罔(利诱而无所得) d.思而不学则殆(肉体疲倦而无所得)谜底:( b )3.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称为) b.不耻下问(可耻)c.默而识之(记住) d.学而不厌(满足)答案:( b)4.a.诲女知之乎!(教导)c.不愤不启(启发,开导)谜底:( d )5. a.学而时习之(表顺承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c.默而识之(表修饰关系) d.学而不思则罔(表并列关系)答案:( d )6.a.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 b.是以谓之文也(因为)c.可以为师矣(凭) 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由)答案:( a )7.a.何有于我哉(对) b.学而不思则罔(就)c.不亦君子乎(吗) d.必有我师焉(啊)答案:( d )8.a.默而识之(它,进修所得的东西) b.学而时习之(助词,无实义)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他,代孔文子) d.诲汝知之乎(代孔子的训言)答案:( b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 b.是知也(此,这) 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返回)3.诲女知之乎!( ) 4.不愤不启( )5.不悱不发( )6.温故而知新( )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不亦说乎(高兴,愉快)答案:1.学而时习之(按时)3.诲女知之乎!(你) 4.不愤不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意思)5.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6.温故而知新(新的东西)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类推)四、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
(30 分) 1.子曰:兴于《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 ___________ ;人之将死, ___________3.子曰:民可使由之,。
4.子曰:不在其位,。
5.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 。
6.子曰: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勇者不惧。
7.子曰:巧言乱德。
, ___________ 。
8.子曰:非礼勿视,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9.子曰:其身正, ___________ ;其身不正, ___________ 10.孔子曰: ___________, 无以为君子也; ___________, 无以立也; ___________ ,无以知人也。
二、选择题。
(40 分)1.“恭而无礼则劳, 慎而无礼则葸,, 直而无礼则绞。
” 这句话缺少的部分是( )A.天下有道则见B. 勇而无礼则乱C. 临之以庄则敬D.人而无 礼则乱2. “能以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句 话是( ) 。
A.孔子评价颜回的B. 曾子评价颜回的C. 曾子评价子路的D.孔子 评价子路的3. 曾子说: “有知识的人不能没有广阔的胸怀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他 们责任重大而且前程远大。
”这句话的原句是( ) 。
A.不在其位,不谋其政B.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4.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中的“后生”的意思是( ) 。
A.忠厚的人B.年轻人C.学生D.后面的学生5.在论语中“过犹不及”本是孔子用来评价子张和子夏的,后来用来形容( ) 。
A.事情做得过头比做得不够强。
《论语十则》测试题及答案

8-17 《论语十则》检测题1.填空:(19分)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⑵吾日三省吾身⑶诲女知之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4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6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10.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2句?(4分)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4分)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13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A. 学习了之后要经常复习,这样不是很快乐吗?B. 学习了之后要经常实践,这样不是很快乐吗?C. 学习了之后要经常思考,这样不是很快乐吗?D. 学习了之后要经常忘记,这样不是很快乐吗?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3.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谦虚的态度C. 合作的必要性D. 竞争的激烈性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哪一条教诲?A. 仁的教诲B. 礼的教诲C. 智的教诲D. 信的教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一部书。
7.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是______。
8.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章。
9. 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______的基础。
10.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1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13. 孔子提倡的“礼”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14.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理解。
四、论述题(20分)15.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仁爱”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B4. B5. A二、填空题6. 孔子7. 谦逊8. 学而9. 社会秩序10. 实事求是三、简答题1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物时,不偏不倚,保持适度,避免极端,以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
12.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爱、诚信、宽容等,而小人则缺乏这些品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说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下列哪句话不是孔子所说?A. 君子和而不同B. 小人同而不和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A. 不生气不启发B. 不努力不启发C. 不愤恨不启发D. 不着急不启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2.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养目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
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知识的理解不如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又不如在知识中找到乐趣。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晚辈的慈爱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孔子的“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勤奋好学B. 学以致用C. 学习为乐D. 学无止境3. 《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谦虚学习B. 要与人为善C. 要广泛交友D. 要尊重他人4. 《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B. 智者和仁者各有其喜好C. 智者和仁者的性格特点D. 智者和仁者的行为准则5. 《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哪种道德观念?A. 利他主义B. 个人主义C. 道德自律D. 社会和谐6. 《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什么区别?A. 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窄B. 君子行为正直,小人行为不正C. 君子有远见,小人目光短浅D. 君子有修养,小人无教养7.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学习要不断温习旧知识B. 学习要善于发现新知识C. 学习要结合旧知识与新知识D. 学习要善于总结和反思8. 《论语》中“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君子不应局限于一种技能或职业B. 君子不应过于依赖物质C. 君子不应过于注重形式D. 君子不应过于固执己见9.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反映了哪种人际关系观?A. 君子注重团结,小人注重排他B. 君子注重个人,小人注重集体C. 君子注重包容,小人注重排斥D. 君子注重原则,小人注重利益10.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B. 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C. 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D. 要努力去了解别人11. 《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人生态度?A. 追求真理至上B. 重视生命价值C. 强调个人成就D. 强调社会贡献12. 《论语》中“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A. 礼节的运用要以和谐为最高准则B. 礼节的运用要以尊重为最高准则C. 礼节的运用要以礼貌为最高准则D. 礼节的运用要以传统为最高准则13. 《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教学原则?A. 启发式教学B. 填鸭式教学C. 应试教育D. 自主学习14. 《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说明了君子和小人的哪种区别?A. 君子注重道德,小人注重利益B. 君子注重利益,小人注重道德C. 君子注重情感,小人注重利益D. 君子注重利益,小人注重情感15. 《论语》中“以德报怨”这句话体现了哪种道德观念?A. 以怨报怨B. 以直报怨C. 以德报德D. 以怨报德答案:1. A2. C3. A4. C5. C6. A7. D8. A9. A10. D11. A12. A13. A14. A15. B。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四、重点问题: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4、应该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罔”和“殆”两词的含义?5、“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语录指出了学习有哪三个层次?孔子强调的意思是什么?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什么道理?8、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的含义。
9、课文中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论语十二章》复习精品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论语测试题

《论语》十则小测试一、填空1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2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按要求各举两例:(1)谈学习方法的:(2)谈学习态度的:(3)谈品德修养的:三、翻译下列句子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四,在括号内给加线的词注音。
并给黑体字框里的词注释1.子曰:“)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身:乎?”(《学而》)3.子曰:“”(《为政》)4.子曰:“),)。
”(《为政》)5.子曰:“由,)知之乎!不知为不知,)也。
”(《为政》)6.子曰:“)也。
”(《里仁》)7.子曰:“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篇》。
请问,其中的“学而”是指谁?A. 孔子B. 孟子C. 孔子的学生们D. 孔子和他的同事们答案:C. 孔子的学生们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句出自《论语·学而篇》。
请问,从孔子的角度来看,什么层次的人是最低级的?A. 知道某个知识点的人B. 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的人C. 对某个知识点产生乐趣的人D. 对某个知识点产生行动的人答案:A. 知道某个知识点的人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请问,孔子在这句话中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A. 君子对其他人不具有攀比心态,而小人则相反。
B. 君子和小人都具有对其他人的攀比心态,但表现方式不同。
C. 君子和小人都不具有攀比心态。
D. 这句话没有明确的意思。
答案:A. 君子对其他人不具有攀比心态,而小人则相反。
二、填空题1. 孔子认为,在学习时应该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诚、恕、辩。
2.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中的“生而知之者”是指什么?答案:拥有与生俱来的知识和智慧的人。
3. “巧言令色,鲜矣仁。
”中的“巧言令色”指的是什么?答案:虚伪的言辞和表情。
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学而篇》的主要内容。
答案:《论语·学而篇》是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论和教育原则。
篇中主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塑造自己的品德和人格。
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他还讲述了一些关于孝道、仁爱、辩证思维等内容的故事和理念。
2. 孔子提到了三种人的层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 儒家2.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孟子B. 颜回C. 仲尼D. 曾子答案:C. 仲尼3.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学说?A. 仁B. 礼C. 义D. 忠答案:D. 忠4. 孔子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 实现个人利益B. 达成社会地位C. 增长知识D. 推动自我完善答案:D. 推动自我完善5. 孔子的学说着重强调了哪些关系?A. 父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君臣关系D. 师生关系答案:D. 师生关系二、简答题1. 孔子的学说中,仁的核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代表着仁爱、仁心、仁道等一系列含义。
仁的核心含义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促进他人的发展和幸福。
仁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关系中,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而通过这些关系的实际践行,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孔子的学说中,礼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礼是一种修养和规范行为的方式,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首先,礼可以用于建立秩序,通过明确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秩序和规则,从而避免冲突和混乱。
其次,礼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遵循礼仪的规定,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礼还可以培养人的美德与品格,通过参与礼仪活动,人们可以逐渐养成高尚的个人品质和道德观念,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三、问答题1. 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回答。
答案: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发展。
比如,现代社会里很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都是基于仁爱精神而存在,通过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和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由谁编纂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C. 知识D. 智慧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信E. 勇答案:E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答案:仁7.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中庸”的重要性,其中“中庸”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道德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复习和学习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看法。
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道德和礼仪为行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
12. 解释《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不要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例如,如果你不希望别人对你撒谎,那么你也不应该对别人撒谎。
四、论述题13.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理解和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节和仪式,更是内心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规则的遵守。
在社会治理中,“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测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
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 学而不思则罔.()
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
14.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择其善者
..而从之()
17.子在川.上曰() 18.逝.者如斯.夫()()19.
不舍.昼夜() 20.三军
..
..可夺帅也()21.匹夫
不可夺志也() 22.博学而笃.志()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君子:古:今:
2.
可以
..为师:古:今:
3.匹夫:古: 今:
4.饭疏食饮水.今: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三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
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9.记录孔子一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
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
(可以)
(凭借)
(做,当作)
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代词,……的人)
(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
19.曲肱而枕之
(弯曲胳膊)
(承接连词)
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曰
(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提问)
(多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
(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
(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
(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
(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
(得到)
4.乐:不亦乐乎
(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