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德行,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仁”的表现?A. 爱人B. 礼仪C. 忠诚D. 勇敢2.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意思是:A.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高兴吗?B.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高兴吗?C.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D. 学习之后经常练习,不是很快乐吗?3. 孔子提倡的“礼”是指:A. 礼貌B. 礼仪C. 礼节D. 礼法4. 孔子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含义是:A.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道。
B.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智慧。
C.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知识。
D.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真正的理解。
5.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A. 勇敢B. 智慧C. 仁爱D. 以上都是6.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B.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C.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D. 任何三个人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7. 孔子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含义是:A.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给别人。
B. 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给别人。
C.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给别人。
D. 自己不期望的,不要给别人。
8.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做事要极端B. 做事要适中C. 做事要极端保守D. 做事要极端开放9. 孔子认为“温故而知新”的含义是:A. 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发现新知识C. 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创造新知识10. 孔子提倡的“礼”和“乐”的关系是:A. 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B. 礼是内在的,乐是外在的C. 礼和乐是相互独立的D. 礼和乐是相互补充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 孔子认为:“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 孔子提倡:“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5.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仁”学思想。
小学生论语试题及答案

小学生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知之乎答案:A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路答案:C3.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重视实践B. 重视创新C. 重视学习D. 重视道德答案:C4.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表明了什么?A. 孔子谦虚好学B. 孔子喜欢旅行C. 孔子重视朋友D. 孔子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答案:A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诚实B. 要勤奋C. 要谦虚D. 要勇敢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说:“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温故而知新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上要_________。
答案:适中4.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答案:君子喻于义5.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_________”,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答案:吾日三省吾身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仁爱”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生命,关心他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孔子如何理解“礼”?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础,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礼仪,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手段。
孔子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礼”,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理念?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体现了孔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对教育的热爱。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以身作则,同时耐心教导学生,不厌其烦。
《论语》试题答案

《论语》试题答案《论语》试题一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孔子所做的贡献是:( B )A、创立私学B、统一文字C、创立儒学D、删订六经2、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___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 D )A、子贡B、子路C、冉有D、颜回3、___B___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A、孟府档案B、孔府家谱C、颜府档案D、老子家谱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A)。
”A、戚戚B、凄凄C、泣泣D、齐齐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C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
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C )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 D )。
A、文天祥B、孔子C、老子D、屈原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C )①《诗经》②《尚书》③《春秋》④《论语》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9、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0、孔子的思想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对儒学很重视,他说: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理,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__B_之书。
A、《大学》B、《论语》C、《孟子》D、《中庸》11、下列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忠诚B. 礼仪C. 爱人D. 智慧答案:C#### 二、填空题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答案:谦虚好学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孔子提出的______原则。
答案:待人以宽####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思想。
答案:孔子的“中庸”思想主张在处理事物时,应避免走向极端,寻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它强调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和政治治理中,都应遵循适度的原则,既不过分也不不足。
7.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 四、论述题8. 结合《论语》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着深刻的阐述。
君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代表,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等。
君子追求道德修养,注重内在的自我完善,同时在社会中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他人。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能够以礼待人,以德服人。
君子还应具备宽广的胸怀,能够容纳不同意见,不断自我反省和进步。
#### 五、案例分析题9. 阅读以下《论语》中的一段对话,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诚实和自知之明。
孔子认为,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对事物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清晰认识。
他鼓励学生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知识边界,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复礼C. 以德报怨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3.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子路B. 泰伯C. 卫灵公D. 雍也答案:D4.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态度的描述,请问这句话出自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述而D. 子罕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10分,共2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多选)A. 好学B. 知礼C. 好勇D. 知耻答案:ABD6. 下列哪些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多选)A. 因材施教B. 教学相长C. 学以致用D. 有教无类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分)7. 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答案:正确8.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9.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而是恰到好处。
这种思想强调在各种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10. 解释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对知识的诚实态度。
知道的事情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孔子倡导人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仁乎D. 不亦义乎答案:A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里仁D. 子罕答案:C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
答案:孔子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的重视。
答案:学习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爱人、尊重人、帮助人,以及在个人修养、家庭关系和社会秩序中实现道德的提升。
2.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知道的事情要承认知道,不知道的事情要承认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真正的智慧。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意义。
答案:《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的“恕”道,即推己及人的原则。
这句话强调在对待他人时,应该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不做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给别人,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2. 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教导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礼”,强调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孔子的礼教思想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它教导我们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以礼待人,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五、翻译题1. 请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英文。
答案: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without thought is labor lost; 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2. 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孔子提出的“修己治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旨在强调的是:A. 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C. 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D. 个人利益和世界和平答案:B. 个人修养和国家治理解析:孔子强调个人修养是为了治理国家,只有个人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国家,达到天下太平的目标。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意是:A. 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B. 不要让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D. 不要对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答案:C. 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解析:这句论语强调了对他人的待遇,我们不应该对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要具备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3.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A. 道德B. 财富C. 知识D. 自由答案:A. 道德解析:孔子主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追求道德的高境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目标。
二、填空题1. 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而时习之”强调了____________。
答案:学习应该坚持不懈并经常复习解析:这句话强调说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为,还需要时常复习和巩固。
2. 孔子认为“人而不学,犹兽”中的“犹兽”意味着____________。
答案:与兽无异解析:这句话表明如果一个人不学习,就跟兽无异,没有区别。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一段论语,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弟子问孔子:“何谓‘温故而知新’?”孔子回答道:“温故即是通过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它的理解和记忆。
而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新知。
所以,通过温故知新,我们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1. 孔子认为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一个人可以成为什么?答案:成为别人的老师2. 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做什么?答案:加深对过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解析:通过温故知新,可以巩固复习过去的知识,使其更深入地被理解和记忆。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什么?A. 诚信B. 礼仪C. 智慧D. 勇敢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路篇答案:A3.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走极端B. 追求完美C. 保持平衡D. 避免冲突答案:C二、填空题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答案:谦虚好学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论语》中提出的______原则。
答案:仁爱三、简答题6. 简述孔子的“仁”思想。
答案:孔子的“仁”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要求人们在相互关系中表现出关爱、尊重和宽容。
仁的实现需要通过“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
7.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答案:孔子认为“君子”是具有高尚品德、广泛知识和良好行为的人。
君子应当以德行为本,以礼节自身,以诚信待人,以智慧处事,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四、论述题8. 论述《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含义及其对个人学习的影响。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认识自己知识局限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只有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才能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进步。
这种态度对于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鼓励我们不断探索未知,勇于提问,不满足于表面的理解,而是追求深入的知识和真正的理解。
五、案例分析题9. 阅读以下《论语》中的一段话:“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分析这句话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与学习新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教育中,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因为这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观点和理念,以促进知识的更新和个人的成长。
六、翻译题10.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试题

论语试题论语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乡愿2、中行3、允执其中4、和为贵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孔子以“器小”与“如其仁”评价管仲?2、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3、简述《论语》的思想特征。
论语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温而厉2、三戒3、“君子之道四焉”4、和同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2、简要论述孔子对财富的理解。
3、简要说明《论语》的思想方法。
论语试题(三)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三愆2、四教3、天命4、中庸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说明孔子的生命观。
2、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如何评价孔子的财富观。
论语试题(四)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三乐2、五美四恶3、乡愿4、允执其中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论述孔子对仁的诠释。
2、简要论述《论语》的思想方法。
3、说明“知”在《论语》的意思。
论语试题(五)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三友2、六言六蔽3、狂狷4、中行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要论述孔子的天命观。
2、简要说明孔子的辨证思想。
3、如何理解孔子“亲亲互隐”的观点。
论语试题(六)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三畏2、九思3、中庸4、天命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孔子如何评价管仲的?2、如何理解“刚毅木纳,近仁”?3、试说孔子对财富的看法。
大学生论语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论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指的是什么?A. 复习B. 练习C. 学习D. 习惯2. “君子不器”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3.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C. 利己D. 礼让4.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对什么的态度?A. 学习B. 工作C. 交友D. 治国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的是:A. 谦虚C. 勤奋D. 智慧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学原则?A. 启发式教学B. 因材施教C. 循序渐进D. 学以致用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中,“周”和“比”分别指的是什么?A. 周全与比较B. 周围与比较C. 周全与结党D. 周围与结党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学习B. 自省C. 交友D. 修身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中的“成人之美”是什么意思?A. 帮助别人成功B. 帮助别人做坏事C. 帮助别人成长D. 帮助别人实现愿望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哪一条道德原则?A. 仁爱C. 诚信D. 宽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在《论语》中说:“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学而》)2. “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3. “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4. “________,小人坦荡荡。
”(《论语·述而》)5. “________,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之道”。
2. 孔子如何理解“君子”与“小人”的区别?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如何理解?4. 孔子提倡的“礼”在现代社会中有何意义?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教育理念。
论语的试题及答案

论语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A2.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必要性C. 学习的乐趣D. 学习与实践的关系答案:C3.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A. 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B. 通过复习旧知识,发现新的理解C. 学习新知识,忘记旧知识D. 学习新知识,同时忘记旧知识答案:B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________。
答案:儒家经典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的________篇。
答案:述而3. 《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诚实三、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做。
它强调了一种互惠互利和尊重他人的道德原则。
2. 《论语》中“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与人交往时,能够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而小人则相反,他们往往结党营私,不能做到公正。
这里强调了君子与小人在为人处世时的不同态度和行为。
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它是一种道德品质,涵盖了对他人的爱、同情、尊重和公正。
仁者爱人,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同时,仁也包含了自我修养,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
仁的实践要求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影响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论语十二则》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论语十二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C.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9.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之.垄上B.学而不思则.罔 则.有去国怀乡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
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11.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分)2)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的下一句是什么?A. 不亦说乎B. 不亦君子乎C. 不亦君子乎D. 不亦说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B3. 下列哪句话不是孔子所说?A. 君子和而不同B. 小人同而不和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D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A. 不生气不启发B. 不努力不启发C. 不愤恨不启发D. 不着急不启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2. 孔子提倡的“仁”是指________。
答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描述了孔子的________。
答案:人生不同阶段的修养目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的“中庸之道”是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是一种平衡和谐的生活态度。
2. 《论语》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答案: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知识的理解不如对知识的热爱,而对知识的热爱又不如在知识中找到乐趣。
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礼”是什么?答案:孔子提倡的“礼”是指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包括了对长辈的尊敬、对朋友的诚信、对晚辈的慈爱等,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孔子的“仁”与“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道德品质,而“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
论语试卷测试题答案

论语试卷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仁2. 答案:C. 季氏3. 答案:A. 是非4. 答案:D. 大道5. 答案:C. 中庸二、判断题1. 答案:错误2. 答案:正确3. 答案:正确4. 答案:错误5.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仁的含义是什么?答案: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它包括爱人、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宽容待人等方面的内涵。
2.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欢乐之处。
它强调了学习不仅是一种苦差事,而且可以给人带来乐趣和满足感。
3. 什么是中庸?答案:中庸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理念,意味着保持适度和平衡。
它强调了在行为和情感上避免过分和过犹不及的极端。
中庸是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是儒家思想所追求的境界。
四、论述题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了他们对于道德、伦理、政治和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
论语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孔子的言行和他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中。
首先,论语强调了仁爱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操守是评判他是否具备仁爱的关键。
他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要求人们在待人接物上要有爱心、宽容和关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其次,论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他提倡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认为学习应该不断进行,并要求人们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勤奋。
此外,论语中还提到了中庸的理念。
中庸是指在行为和情感上保持适度和平衡,避免极端和偏激。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准则,行事稳重、恪守分寸,避免过分和过犹不及的极端态度。
只有在中庸的状态下,人才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论语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言行的智慧,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 儒家2.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的弟子?A. 孟子B. 颜回C. 仲尼D. 曾子答案:C. 仲尼3. 下列哪个不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学说?A. 仁B. 礼C. 义D. 忠答案:D. 忠4. 孔子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A. 实现个人利益B. 达成社会地位C. 增长知识D. 推动自我完善答案:D. 推动自我完善5. 孔子的学说着重强调了哪些关系?A. 父子关系B. 夫妻关系C. 君臣关系D. 师生关系答案:D. 师生关系二、简答题1. 孔子的学说中,仁的核心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仁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代表着仁爱、仁心、仁道等一系列含义。
仁的核心含义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促进他人的发展和幸福。
仁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关系中,包括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而通过这些关系的实际践行,人们可以在社会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孔子的学说中,礼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在孔子的学说中,礼是一种修养和规范行为的方式,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首先,礼可以用于建立秩序,通过明确的礼仪规范,人们可以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一种秩序和规则,从而避免冲突和混乱。
其次,礼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通过遵循礼仪的规定,人们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尊重,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礼还可以培养人的美德与品格,通过参与礼仪活动,人们可以逐渐养成高尚的个人品质和道德观念,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做出贡献。
三、问答题1. 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回答。
答案:孔子的学说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孔子提倡的仁爱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关注他人,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发展。
比如,现代社会里很多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组织,都是基于仁爱精神而存在,通过为贫困人群提供帮助和服务,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全部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由谁编纂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答案:D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什么?A. 忠诚B. 仁爱C. 礼仪D. 智慧答案:B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B. 诚实C. 知识D. 智慧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提到的“五常”?A. 仁B. 义C. 礼D. 信E. 勇答案:E二、填空题6.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核心思想是_________。
答案:仁7.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中庸”的重要性,其中“中庸”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___的重视。
答案:道德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复习和学习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孔子对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看法。
答案: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道德和礼仪为行为准则,追求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则只关注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
12. 解释《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这句话意味着不要把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例如,如果你不希望别人对你撒谎,那么你也不应该对别人撒谎。
四、论述题13.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礼”的理解和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答案: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礼节和仪式,更是内心对他人的尊重和对规则的遵守。
在社会治理中,“礼”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阅读试题一、填空。
1、孔子,名,字,是我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的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意思是。
5、《论语》第六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中的一个成语是,常用义是。
6、《论语十则》中学习方法的句子有:。
学习态度有:。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是:。
8、“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意思是。
读音。
9、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0、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
11、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
12、孔子提倡哪两种学习方法:。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意思是:;“悱”意思是。
17、请默写《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1)(2)。
(3)(4)。
(5)(6)。
18、“孝悌为仁之本。
”“悌”是什么意思?19、世纪之交时,75诺贝尔获奖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的智慧。
20、“君子成人之美”中成是的意思。
二、选择题。
1、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A、二千B、三千C、四千D、五千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A 、70 B、60 C、50 D、723、孔子被封为什么王?()A、文惠王B、文宣王4、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5、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6、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7、现存《论语》共多少篇?()A、19B、20C、25D、288、从何时起,《论语》被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A、宋B、元C、明D、清9、《论语》“论”字作何解?()A、说B、议论C、选择语录D、通“伦”10、《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A、每篇的主题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11、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A、四海之内皆兄弟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2、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A、朽木粪土B、杯水车薪C、祸起萧墙D、一匡天下13、《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4、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是()A、学而时习之B、巧言令色C、温故而知新D、教学相长15、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B、指增加各种知识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16、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18、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孔子在何处设教?()A、杏坛B、桃坛C、梨坛D、田园2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A、颜征在B、孔鲤C、子路D、颜回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最早出自(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2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A、仁者爱人B、忠君爱国C、有教无类23、孔子周游列国多少年?()A 、 15年B 、14年 C、16年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人?()A、朋友B 、志同道合的人C、亲戚25、孔子是我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A、春秋末期 B 、战国时期 C先秦时期26、《论语》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礼C、义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后一个“知”的意思是()A 、知道B 、明智C、智慧2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坚”字作何解释。
()A、坚硬B、坚定C、坚决D、坚深29、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A、9月28日B、9月29日C、9月30日30、“耳顺”一词出自《论语》,是()岁的代称。
A、50 B 、60 C、40三、判断题。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门人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道德行为和民族精神的形成起到过重大影响。
()2、《论语》的核心思想可用“仁、礼”概括。
()3、孔子周游列国为期15年,对还是错?()4、“孔子认为‘为仁之本’是‘忠义’”,这句话对还是错?()5、《论语》全书共22篇。
()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圣人。
()7、《论语》历来被誉为一切炎黄子孙必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8、《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10、《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11、《学而》一篇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13、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其中“悌”意思为孝敬父母。
()14、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6)以得之。
说的是先生孔子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的道德修养力量,感召别人,从而获取知识。
()15、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顺(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和智慧不是天生的,是依靠后天努力学习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发展起来的。
()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的意思是迷惑、糊涂。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很精辟地阐明学与思之间的辩证关系。
()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意思是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21、子曰:“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
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音fěi。
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22、“不愤(1)不启,不悱(2)不发。
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学习方法的。
()2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24、孔子的弟子约有5000人。
()25、《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每篇的主题来命名的。
()26、《论语》也是“四书”的内容。
()27、孔子首创了贵族教育。
()28、“杯水车薪”这个成语出自《论语》。
()29、孔子把仁、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
()30、《论语》记录的都是孔子一人的言论。
()四、简答题。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人?可以看出孔是怎样一个人?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意思是什么?3、孔子对弟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从孔子的这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4、谈谈你对“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的理解?5、在孔子看来:“学”与“思”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命题:张雨晴)答案:一、填空。
1、丘、仲尼、春秋,儒家学派2、仁者爱人3、圣人4、做学问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5、见贤思齐、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
7、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8、生气,恼怒。
yùn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三军可夺帅也)。
11、(仁)12、(学思结合温故知新)13、(不成人之恶) 14、(仁政) 15、(忠君尊王)16、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这则殆。
18、(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19、孔子。
20、成全。
二、选择题。
1、B2、D3、B4、A5、B6、C7、B8、B9、C 10、B 11、B 12、B13、B 14、B 15、A16、D 17、D 18、D 19、A 20、D21、A 22、A23、B 24、B 25、A 26、A 27、B 28、D 29、A 30、B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21、√ 22、× 23、√24、× 25、× 26、√ 27、× 28、× 29、√ 30 、×四、简答题。
1、(1)指志同道合的人。
(2)孔子把与志同道僵的人一同探讨学问当成人生的一大乐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知识,愿与人切磋学问的人。
2、强调做学问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3、只要虚心好学,到处都有可求教的老师。
4、见到比我贤德的人,我要向他学习,见到不如我的人,我要反省自己,有没有他那样的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5、学与思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只学习不思考,或只是思考不去获得知识,都不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