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政策因素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

政策因素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河南省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
第2 0卷 第 4期
2 1年 1 01 2月
河 南教 育 学 院 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 n l fHe a n tueo d c t n( aua ce c dt n o r a n n Isi t fE u ai o t o N trl in eE io ) S i
( 南 大 学 环 境 与规 划 学 院 , 南 开封 4 5 0 ) 河 河 7 0 1
摘 要 : 出 对 河 南 省县 域 经 济发 展 具 有 显 著 影 响 作 用 的 一 些 因素 , 别 是 强 县 扩 权 这 一 政 策 因 素 , 用道 格 拉 选 特 利 斯 生产 函数 的 原 理 , 对其 进 行 定 量分 析 . 出政 策 因 素 即 强县 扩 权 的 实施 对 县 域 经 济 的发 展 有 很 大 的促 进 作 用 , 得 并
0 引 言
县 域 经 济 是 指 具 有 地 域 特 色 且 功 能 较 为 完 备 的区 域 经 济 . 以 县 级 行 政 区 划 作 为 地 理 空 间 , 县 级 政 权 作 为 调 控 主 体 , 它 以
以 市 场 为 导 向优 化 资 源 配 置 … . 国 改革 开放 以来 , 域 经 济 一 直 在 全 国经 济 布 局 中 占有 较 大 的 经 济 总量 和 人 口比 例 , 其 我 县 但
Q= K L , A
5 1
() 1
其 中 , 产 出量 , 资 本 投 人 量 , 为 劳 动 投 入 量 , 、 、 未 知 参 数. Q为 K为 A a 为 A表 示 技 术 或 管 理 等 参 数 对 经 济 增 长 的 影 响 系 数 。 和 J分 别 表 示 资本 和劳 动 对 产 出 的贡 献 程 度 , 0<O<10< B 且 l , 卢<1对 该 生 产 函数 取 对 数 得 .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原因

2.人均指标的差异。人均 GDP 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的 发展水平,本身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是提高居民 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 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这个指标增长的越快,表明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消费能力越强。正因如此, 这个指标是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均衡性也很明显。 2009- 2011 年四大经济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依次 为 : 中 原 城 市 群 分 别 为 14451.37 元 、16043.67 元 和 18499.75 元;豫北经济区分别为 14058.07 元、13853.63 元 和 17723.01 元;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分别为 13483.50 元、 15054.65 元和 17175.35 元;黄淮经济区分别为 12109.83、 元 13476.50 元和 14698.62 元。其中,2009 年郑州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7117 元,为河南省最高;周口 11362 元,为河南省最低,郑州是周口的 1.5 倍。而到 2011 年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1612 元,为河南 省最高;信阳 10452 元,为河南省最低,郑州是信阳的 2.1 倍。由此可见,地区差异在逐渐拉大。如果一个地区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越低,那么该地区的消费市场就会越不 景气,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 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我国 整体消费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收集河南各市的统计年鉴可知,中原城市群 2009 年 - 2011 年 的 人 均 GDP 分 别 为 :29349.67 元 、
[收稿日期] 2012- 11- 16 [作者简介] 田媛(1989- ),女,河南濮阳人,青海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民营经济。 - 78 -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也在积极地进行经济发展规划,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其中,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关键之一。

本文将以河南省为例,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河南省区域经济概况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该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辖20个地级行政单位,人口1.11亿。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心地带,交通便利,与中国东部、南部、北部等地相连,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路线。

此外,河南省还是中国中药材、食品、纺织、机械、建材五大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及应对1. 交通不便尽管河南省是中国的物流、交通枢纽之一,但由于内陆位置,市场地位不如直接面向海洋的东部地区。

此外,河南省南北分布,东部部分地区交通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

应对措施:加强交通建设,建设具体化、多元化的交通网。

加大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内河航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扩大交通规模,提升运输效率,提高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2. 城乡差距河南省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因此,河南省农村经济在贡献河南省GDP中的比重很小。

应对措施: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减少与城市发展的差距。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机制,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3. 绿色发展不足河南省的工业化进程比较快,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工业污染严重,土地、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应对措施: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

尽快出台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企业加强环保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展望在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下,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健康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成为河南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河南省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在区域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一、引言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2. 产业结构的差异3. 城乡差距4. 发展模式的差异5. 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三、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 调整产业结构2.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3.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5. 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案例分析1. 河南省郑州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比分析2. 河南省新乡市与南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3. 河南省信阳市与商丘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4. 河南省南昌县与开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5. 河南省洛阳市与安阳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五、结论一、引言河南省经济总量大,但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我将从河南省的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城乡差距、发展模式和政策的实施与执行这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如何解决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提出建议。

接着,我会根据实际的案例分析河南省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

二、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表现1. 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河南位于华夏中部,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地理局限,其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

大河南的河南省中部地区,自北向南横跨南北山地,地势起伏落差较大,水网密集,交通不便,影响了中部经济带的发展。

因此,河南省区域经济呈现出南北分化的现象。

2. 产业结构的差异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主要以轻工业、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和化学工业为主。

由于各地地理环境和基础条件的不同,以及政策的不同支持度,它们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河南省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

3. 城乡差距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城乡差距比较大,大城市(如郑州市、开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占据了河南省总人口的70%以上,却只贡献了40%左右的GDP。

这种城乡差距的存在,也是导致河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

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

河南经济发展定位与战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之一,也在近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河南经济需要明确其发展定位和战略,以确保可持续的繁荣。

一、河南经济发展定位1.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河南位于中国中部,东临山东,南邻湖北和安徽,西接陕西和山西,北靠河北。

地理位置使得河南具有连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的优势。

同时,河南还拥有丰富的农业、矿产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2.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几十年,河南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工业也发展较慢。

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河南正朝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努力。

加大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智能农业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业升级转型。

3.区域协同发展河南同时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临近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京珠高速等重要交通干线,交通便利。

利用这一优势,河南应积极推动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协同、资源共享的局面,推动河南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提升。

二、河南经济发展战略1.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河南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吸引人才和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河南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升级。

2.农业现代化战略农业是河南的支柱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河南应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宽农产品市场渠道。

同时,注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3.开放型经济战略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河南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强与东部地区和世界各地的经贸合作。

发挥河南自贸区的作用,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和资本进驻河南,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8-010-02摘要在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着手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层次以及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一、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从经济总量的变动情况看,“十五”以来,河南经济总量呈迅速扩大之势。

gdp由2000年的5052.97亿元迅速增加到2008年的18407.78亿元。

gdp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0年的5.1%提高到2004年的5.4%。

据2009年的最新数据分析可知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5位,河南的gdp含金量(人均gdp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排到28位,河南经济发展的含金量较低,即河南人均gdp中,收入占的比重较小。

从中部地区来看,河南经济总量的优势地位依然明显,多年来保持中部六省第一的位置。

从人均水平看,2004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为9145元,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但与全国人均生产总值12336元相比,仍然有3000多元的差距,仅占全国的74.1%。

而到了2007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为16012元,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9524元,占全国的82.0%。

作为我国一个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

二、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河南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总量快速扩张的阶段和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由二三产业拉动,其中又主要以第二产业中的工业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

受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制约和制度约束相对缺失的影响,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等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

对于河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劳动力素质的制约全省劳动力数量巨大然而质量与数量却形成了强烈反差,难以适应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需要。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建议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建议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及 建议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 对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河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传统上以农业经济为主导, 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渐向工业和服务业转型。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 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壮大主导产业 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培育发展新经济
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 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开放、重的同时,也在积极发展新兴产 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分析
01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在地区生产 总值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02
工业主导地位突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河南的工业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主导 地位日益突出。
03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人才 高地。
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提高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和创新创业热情。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差 异 是 影 响 河南 省 县 域经 济 差 异 的 主要 原 因 。雒 海 潮 (0 6 运 用 GS技 术 , 出河南省 县域经 济发发展 战略 、 资源 条件 、 区位 优势 、 市场 化程
化的推进 , 这一背景为本文的三个理论命题提供了思路。 命题 1 人 口密度是 影响河南 省县域经 济发展水 平的 : 重要 因素 。 口密度越大 , 人 县域经济 发展 水平愈高 , 反之则
■田
维普资讯
得 出研究结论 和相应的政策含 义 。 二、 县域 经济发展 水平影响 因素 的三个理论命矗 17 年 以来 , 98 河南省 县域经济 飞速发展 的背景是市 场 的形 成和完善 、 域经 济 和市 域经济 的分工 与协 作 、 业 县 工
后 , 是从 2 世 纪 8 年代末期 开始 , 省县域经 济在 特别 0 0 河南 快速 发展 的同时 , 差异也 在迅速拉大 。 9 8 , 18 年 河南省 县域 经济人均 G P的标 准差仅为 2 3元 ,按 18 D 8 9 8年可 比价格 计算 , 2 0 到 0 6年 , 这一指标 已经增长到 了 2 4 。 5 0元 在经 济发展 的同 时 , 域经济 发展水 平拉 大是普 遍现 县 象 。不少 学者对 长三角 地 区、 苏省和河 南省 县域经 济差 江 异研 究得 较 多。樊新 生 等( 0) 析了河 南 省 2 世 纪 8 2 5 0 分 0 0 年代 以来经济 空间结构 的演 化过程 , 出工业 发展 的水平 得
度 。这些文献 为分析河南省 县域经济发展水 平的影 响因素 提供 了有 益思路 。不 过 , 些文 献多采 用 GS 术或单 一 这 I技 截面时序分析 办法。而 近几十年来反 映县域经济发展 水平 的数据是 典型的 面板数 据 , 使用单一 截面 时序分 析方 法会 丢掉许 多有用 的信息 , 对影 响县域经 济发展 水平 的 因 无法 素进行 准确的分析 。面板数据模型 除考虑单截面 时序数据 的信 息外 , 还综合 了截 面 间信 息 , 够改 进计 量 分析 的有 能 效性 。本文将 运用 面板数 据模 型方法 , 收集 18 年~ 06 98 20 年河南 省各县域 经济 发展 的指标 , 该问题 展开分 析 。本 对 文 的研究逻辑 是 : 出河 南省 县域经 济发展 水平影 响 因素 提 的三 个理论命题 ,然 后用面 板数 据模型检 验这 些命题 , 并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河南省是我国的中部省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将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河南省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如冶金、煤炭、化工等。

这些产业面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挑战,长期来看发展空间有限。

河南省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河南省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河南省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

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河南省应加强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河南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河南省在过去几年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但仍存在一些方面不足,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城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落后等。

河南省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重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的推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河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河南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整个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应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移和向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

为解决上述问题,河南省可以采取以下战略对策:一是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企业投资,加速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河南省应加大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但也有可行的战略对策。

只有通过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河南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南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也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人才流失严重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对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战略对策进行系统研究,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河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发现并解决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关乎全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研究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战略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经济发展中的瓶颈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通过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以为河南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对于其他省份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研究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与对策,可以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均衡。

研究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在于为制定更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河南省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 正文2.1 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全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茅。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产业结构仍然过于单一,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河南省区域发展的差异因素与协调机制研究

河南省区域发展的差异因素与协调机制研究
1 . % 和 8 6 。地 方 财 政 预算 收 入 、 社 会 投 21 .% 全
巨大 活力 的同时 , 必 然 带 来 一 些 区域 发 展 的不 也
同步 和不 协调 问题 。
本 文针 对 河 南 省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现状 、 在 问 存
题 及 成 因进行 分析 和实 证 研 究 , 以在 理 论 和实 践 上研 究和 探索 区域 经济 发展 的规 律 和模 式 。
1 . % 、3 2 和 1 . % 。地 方 财 政 预 算 收 入 、 6 8 1. % 1O
全 社会 投 资完成 额 、 融机 构 存 贷 款 余 额 分 别 占 金
全 省 的 9 3 、 3 5 和 9 1 。从 产 业 结 构 来 .% 1.% .%
算 收入 、 全社 会投 资 完成 额 、 融 机构存 贷 款余 额 金
关 键 词 :区域 发展 ; 差异分 析 ; 协调机 制 ; 南省 河
D I 0 3 6 / . s .6 2— 3 2 2 1 . 2 0 0 O :1 . 9 9 ji n 1 7 0 4 . 0 0 0 . 1 s
. 文章 编号 :17 0 4 (0 0 0 0 3 — 5 6 2— 3 2 2 1 )2— 0 1 0 ( ) 北 经 济 区 : 北 经 济 区 由 安 阳、 壁 、 2豫 豫 鹤
共 四个 经济 区域 。 ¨ () 1 中原 城 市 群 : 中原 城 市 群 是 以 郑 州 为 中 心, 包括 开 封 、 阳、 顶 山 、 乡 、 洛 平 新 焦作 、 昌 、 许 漯 河 、 源 9个 市在 内 的城 市 密 集 区。 中原 城 市 群 济 在 河 南省经 济 发展 中处 于 “ 头 ” 位 ,0 5年 完 龙 地 20 成 G P占全 省经 济 总 量 的 5 . % 。地 方 财 政 预 D 61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简介]阮彩灵(1985-),女,汉族,河南人,经济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布局。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报告中明确指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的河南,更是要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7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始年,对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一、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的成绩1 初步形成区域竞相发展格局随着对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不断增强,四大经济区发展逐渐趋于协调。

2003—2013年,中原城市群的GDP由之前的15077.2亿元增加到1896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3.2%,占全省比重由55.4%上升到58.0%。

黄淮GDP由5016.1亿元增加到6452.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5.5%;GDP所占比重仅次于中原城市群。

豫北GDP由2687.2亿元增加到3436.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4.9%。

2 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河南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出台和落实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到2013年,21个县(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0元,高出全省人均水平约50%;44个县(市)人均GDP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个县(市)的人均GDP超过30000元,将近占全省县(市)的一半。

3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近年来,河南十分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关系逐步进入了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2003!2013年,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和黄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8%、12.8%、13.1%、1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4.9%、14.5%、15.3%、14.3%。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策略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策略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与策略作者:申浩宇来源:《今日财富》2023年第29期河南省通过优化内部经济环境,出台外部资金吸引政策、人才引入政策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吸引高层次人才以及更多外部资金,为其区域经济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河南省作为中部五省之一,位于我国内陆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河南在资源、交通、人口、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突出优势,为推动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未来发展中,河南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现代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一、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一)资源优势:资源丰富,可再生资源发展基础扎实首先,资源储备规模庞大且种类丰富。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等;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比如全国第二的耕地面积,河流众多等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少林寺、老君山、龙门石窟等。

庞大的资源规模为河南经济发展夯实了重要基础,也为河南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其次,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迅猛增长。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于自身可再生能源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制定了一批可再生能源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初具规模并且日趋成熟,为“十三五”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

截至2020年年底,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51万千瓦,成为河南省第二大电源及新增装机的增量主体。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年均增速分别达到66.1%、88.0%,分列全国第七位、第十一位。

地热供暖面积突破1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末增长1.8倍。

新增农林生物质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建成兰考、长垣、新蔡三个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年提纯生物天然气2000万立方米。

最后,新能源产业基础逐步稳固。

随着安阳、许昌等多个风机光伏装备制造基地的竣工,风电产业链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储能产业加速崛起,平高、许继等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快速增长。

郑州、新乡氢能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形成了较稳固的供应链。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者:汪晓丹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6期摘要:河南省经济社会正处在大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发展中的问题也较为突出,经济社会领域仍存在着影响和谐发展的因素。

本文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对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经济社会;存在问题;对策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

河南经济正在实现由以传统农业为主向以新兴工业为主的重大转变。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河南省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引人注目,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中的问题也较突出。

一、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中原城市群城市依其优越的区位和产业基础等条件发展较快,其他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区域发展不平衡。

2010年省会郑州财政收入与商丘、周口、信阳、驻马店四市相比,相差8倍。

经济首强县巩义市财政收入与经济最低台前县财政收入相差几十倍。

另外,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政府管理及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脱节,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精力和财力集中到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抑制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河南省在科技创新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就全国范围来看,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科技进步与创新不适应经济发展。

主要表现为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未形成;发明专利数量少,数年来全省申请专利数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80%以上都属于“零”专利;河南省作为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大省,多数企业还缺乏长期的技术积累,没有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还有相当一部分重点企业没有建立研发中心,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河南省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一、引言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河南省的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潜在影响及发展机遇。

二、河南省行政区划的演变河南省的行政区划演变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最初的划分可追溯到秦朝时期。

自秦朝以来,河南省的行政区划在不同朝代和历史阶段出现了多次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1952年建立的河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

此后,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行政管理的要求,河南省的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于1994年成立了12个地级市。

到2020年,河南省下辖18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4个副省级市、11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

三、河南省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河南省的行政区划调整使得不同地区的资源得以更好地配置和利用。

例如,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使得物流运输更加便捷。

与此同时,南阳被赋予了优势产业发展的特权,发展了一批以农业机械为主导的企业。

这种资源配置和优势互补的关系促进了河南省整体经济的发展。

2.区域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河南省的行政区划对于推动区域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方政府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更加重视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引导和扶持不同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布局。

郑州地区发展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洛阳地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南阳地区则注重农业机械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

这种区域产业布局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同时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3.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河南省的行政区划对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影响。

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一些县市被合并为地级市,导致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然而,城市人口过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就业压力、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等。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省内经济发展区域差异也在扩大,如何缩小差异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河南省经济区域划分,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协调发展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河南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省份,也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由于区域间自然条件、区位因素、经济基础和制度环境等差异的影响、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状况客观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区域经济的差异的扩大会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因此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四大经济区的划分1、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

区域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的41%。

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各城市之间距离较近,距离中心城市大都在100公里以内。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铁矿石、铝土矿、钼矿等储量居河南省前列,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较好。

公路、铁路、交通便利、河南省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一些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院所聚集于此,区位优势显著。

中原城市群的GDP由2000年的502.3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4932.16亿元,年均增长12.2%,人均GDP由1469亿元增长到12639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5.9 :45.6 : 28.5,演变为18.7 : 51.2 : 30.1。

2、豫北经济区由安阳、鹤壁、濮阳3市组成,土地面积1.39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土地面积的8.3%。

该经济区位于河南省北部,与山西省、河北省和山东省相邻,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

豫北地区GDP由2000年的108.5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938.1亿元,年均增长11.9%。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分析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地区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我们从区域不均衡测量出发,对河南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距进行专题研究;我们用泰尔熵系数分解法把河南省地区差距分解为各个经济区内部及它们之间的差距,再用基尼系数阐述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变化的影响,以阐明河南省地区差距演变的结构性因素;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的经济差异,主要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等诸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里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河南省分地区差距的情况;由于GDP是一个关于区域生产规模的概念,所以用GDP包括各产业增加值作为基础数据构造某个指标来衡量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是合适的;以下采集的基础数据,均来自1995—2005年的河南统计年鉴、河南省、市地、县国内生产总值历史资料汇编以及河南五十年等相关资料;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一对组内与组间差距的泰尔熵系数分解运用泰尔熵系数Theil Entropy coefficient,可将河南省经济发展变化的总体差距进行分解,从而看出总体中的各个组如四大经济区内、四大经济区之间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值及变化趋势;计算得到1996年—2005年间河南省及四大经济区以及各经济区之间的泰尔熵系数,反映了1996年以来河南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情况;分析看,1996年—2000年间,河南省的经济差异、中原经济群的经济差异和四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差异是趋于缩小的;但在2001年以后差异是扩大的;而豫西豫西南经济区、豫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一直都是比较小的;二经济区域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表1是我们测算的1996年—2005年四大经济区内部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从中看出,河南省整体差异的三分之一左右是由于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引起的;三分之二的差异是由四大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而其他三大经济区内部的差异不明显;这也就是说,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以及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对河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较为显着;而除中原城市群以外的其他三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对于河南省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相对来说不够显着;因此,不仅要关注中原城市群内部各省辖市之间差异的存在,更要关注四大经济区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存在;详见表1:表1:各经济区之间的差异贡献率测算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各地区工业化实现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工业化实现程度最高的中原城市群区域内各省辖市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的提升幅度远高于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同时,中原城市群制造业内部领先的是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表明这个地区已形成门类众多、分工齐全的制造业体系,而这正是制造业在一个地区聚集的前提条件;因此,河南省各地区制造业已向中原城市群开始聚集;同时,也正是这一情况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差距持续扩大;三区域经济差异的部门构成1.对分项收入的基尼系数分解我们对河南省的地区差距进行按产业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各产业部门的不均衡分布与增加值份额对地区差距的贡献度情况;而基尼系数11Jini coefficient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它所具有的总收入差距在不同分项收入差距之间的可分解性;如果国内生产总值GDP 由3项收入构成,那么基尼系数也可以分解成3部分;这就使得我们可以考察不同分项收入下的收入差距以及各种收入来源对总差距的贡献份额;为此,对基尼系数进行按产业分解;其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将历年河南省GDP分为3个分项;即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并将18个省辖市历年的GDP也分为3个分项,即当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步:将历年18个省辖市的f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分别计算每项增加值来源在总的f分项收入河南省第f行业的增加值增加值中的比重;第三步:分别计算三次产业增加值的集中率;第四步:计算总基尼系数G;它是三次产业增加值集中率的加权平均数,权数是各产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根据上式,还可以计算出各产业增加值对当年河南省基尼系数的贡献百分比;各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不仅受到其自身分项基尼系数大小的影响,而且还受各产业增加值份额的影响,我们利用上述公式对河南省1996年—2005年间数据进行测算处理,结果如下表2:表2:基尼系数分解测算表从表2看虽然河南省的基尼系数比较低,但在2005年已经接近,这说明目前河南省的整体地区差距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第一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小于总基尼系数,这说明第一产业是促使总体差距缩小的因素;第二产业在1996年—1999年以及2005年的集中率水平大于总基尼系数,而在2000-2004年小于总基尼系数,说明第二产业在1996年—1999年以及2005年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增”作用,而在2000年—2004年对地区差异起着“促减”作用;第三产业集中率水平在大多数年份持续大于总基尼系数,说明它对总体不平衡起着扩大的作用;第二、三产业对基尼系数的贡献远远超过第一产业,可见河南省的地区差距主要是由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差距引起的;2.基尼系数的变化分解为了进一步探寻区域差距上的变化,可以用对基尼系数对地区差距的变化分解为三大部分;经过计算,我们得出1995年—2005年间河南省地区差距的结构性效应、集中效应和综合效应,如下表3所示:表3:河南省地区差距的结构性效应和集中效应从上表3观察分析,导致河南地区性差异变化的主要来源是结构性效应;当前,河南省的整体地区差距还处于“相对平均”的状态,这种“相对平均”的状态说明地区差距虽然明显存在,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去给予过多地关注;并且,这种差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要素的合理配置的;因此,河南省可出台改变目前结构性效应的政策,继续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这就需要紧紧抓住加快工业化这个关键,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

河南区域经济差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
( )经 济 结 构 的 效 率 差 异 三

个地 区区域 经济的发展 与该 地区的
河 区 经 差 与 南 域 济 异
可 持续发 展关系 探讨
■ 安杰 山 ( 南商业高等 专科 学校 郑 州 河
◆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8 03 文 献 标 识 码 :A
依 然 严 峻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增 长 缓 慢 ,就 业
力、技 术等要素上 与开放 地区相 比处于 劣
势 ,从 而造 成 经 济 发 展 迟 缓 。
是 先建 设 油 田 后 建 设 城 市 ,城 市 是 在 开 发 当地 资 源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从 而 成 为
河南经 济异军突起地 区 而豫西 、豫南等
地 区 由于 山 大 沟 深 ,沟 壑 纵 横 交 锚 、 土 地
些 地 区 在 开 发 利 用 自然 资 源 、资 金 、劳 动
关 键词 :经济 差 异 可持 续 发展 区域
差 异
河 南 地 处 我 国地 势 第 二 阶 梯 向第 三 阶 南 省 是 我 国 的人 口和 农 业 大 省 ,

梯 的过 渡带 ,西部 山地 绵延起伏 ,海拔高 度 千米 以上 ,中部和东部 为辽阔的黄淮海 冲积 大平原 ,海拔在百 米以下。三 门峡是
可持续 发展 问题更具 有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本 文 分 析 了河 南 省 区域 经 济 差 异 形 成 的原
区域 经 济 的 全 面 均 衡 发 展 和 区 域 问 的共 同
深 居内陆的河南凭借 当时特殊的历史 背景和 自然条件 ,即工业基础 相对落后于 东部沿海地 区、地形复杂 、战略地 位重要 及能源和矿产 资源丰富等 ,成 为我 国进行 工业化布局 和投 资建设 中优先考虑 的地区

河南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初探

河南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初探

现代经济信息480河南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初探张又匀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摘要:我国自贸区建设经历到了由少变多、由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在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之下,自贸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我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是关于河南自贸区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的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河南自贸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127;F752.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31-0480-01自贸区的建设都是为了国家经济发展而服务的,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之下,河南自由贸易区具备了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基础性优势,同时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实现向前发展,对于当前的河南而言,应当改善条件以及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要积极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切实做好自贸区的建设工作,提高自贸区建设质量和水平。

一、河南自贸区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河南贸易建设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是,其中还是存在诸多的制约性因素,主要包括了行政体制的短板、外贸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外贸专业人才。

(一)行政体制的短板针对目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社会各个层面行政性因素比较常见。

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依然存在着很多和现行政策相互冲突规定和做法。

但是,对于自贸区的发展而言,需要要求经济和各种体制相互协调促进和发展,要求政府进一步强化体制的创新,促使自贸区建设可以更加发挥积极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减少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阻力。

(二)外贸产业结构不合理最近几年,河南地区不断对外开放,同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是,针对河南地区的FBI 进行分析,FBI 占整个GDP 比重和其他省份相比还是低。

针对河南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作为主体,严重缺乏现代化高精尖产业支持,这样直接阻碍到了河南省的贸易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三)缺乏外贸专业人才在当前的河南省自贸区建设的过程当中,为了实现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构建高素质专门化的经营队伍,要求外贸专业人才懂得现代管理、国际贸易、国际法规以及精通各方面语言和具备国际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用SWOT方法分析摘要:虽然河南省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省内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均衡性。

本文用SWOT分析方法,从区域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将河南区域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河南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区域经济 SWOT 影响因素一、引言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发展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资源、地理位置、技术条件等)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经济综合体。

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的经济大省,区域发展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较大提高,但随着河南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省内的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增大,这又进一步制约了河南经济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缩小各区域发展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SWOT分析法是综合考虑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并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进而选出最佳经营战略的一种分析方法[1]。

在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中,通过SWOT方法来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而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

二、文献综述曾国良[2]从自然条件、文化意识观念、教育以及人才因素、资本因素、政策因素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认为消除区域差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共同富裕和社会的稳定。

朴银哲,金兆怀[3]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延边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提出了延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发挥优势,利用机遇,规避风险,迎接挑战,实现延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代琳琳[4]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基础条件和社会发展是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河南省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以及利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进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三、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河南省全省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增长。

由表1可知,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较上年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继续处于合理区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工业效益也取得较高的水平;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同比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处于平稳运行状态。

由其他资料可知,2014年,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增长率分别为%、%、%,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升,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比重达到::。

总之,随着河南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省内18个地市的经济竞相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商务厅河南省的四大经济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国家政策,因地制宜,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也显着增强。

其中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在全省中处于领先地位,是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2013年,本省政府又将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5]。

由于中原城市群的这九个城市结构比较合理,功能互补,可以变个体的竞争力为整体的竞争力,辐射城市群之外的其他区域,所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河南将发挥中原城市群区域优势,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1、资源丰富且齐全河南省现有林业用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林木覆盖率达到%;全省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占全国总数的%,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0种,森林公园达94处之多;全省旅游资源丰富,有洛阳、开封、安阳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41种,已开发利用的有92种(其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1种,水气矿产2种),煤、铝、石油、天然气等储量较大(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石油居第112位,天然气居第17位);河南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

因此,要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并将这一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变成其他省难以取代的产品优势与产业优势。

2、独特的区位优势区位是指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包括位置、布局、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6]。

河南省地理区位优势独特,其位于我国中部,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地处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

随着郑徐高铁的建设,郑州将成为双十字铁路枢纽,加上正在构建的米字型高铁网络和郑汴一体化的实现,河南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一优势可进一步加强本省产品的汇集能力。

随着国家部署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从河南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来看,中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更明显。

中原城市群城镇分布相对密集,交通指向性比较明显,城市布局也呈集聚型,其城市分布以郑州为核心向外展开,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中心城市扩散效应的发挥和各城市之间功能的分工与协调。

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该区域与外界频繁交流,接受新事物较多,易形成先进的区域文化氛围,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劣势分析1、资源禀赋的差异河南省各个地市的资源分布不均,矿产资源丰富度西高东低,由于其地势西高东低,进而农业生产潜力是东高西低。

豫西豫西南经济区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豫北经济区的油气、煤炭资源比较丰富,黄淮经济区的农业发展条件比较优越,工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与这三大经济区相比,中原城市群工业化程度最高,因为其拥有平顶山、焦作等大型能源基地;且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也较高,因为中原城市群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高等院校在河南省所占比重较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才较多。

与之相反,其他经济区的教育和科研比较落后,缺少科技人才,进而该区域经济发展较慢。

2、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化是指一个地区的农村人口转向城市,农村地区演化为城市地区,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镇用地不断增多的过程[7]。

2014年,河南省城镇化率是%,同比增长%。

从河南省各地市GDP占全省份额(如郑州市为%,洛阳为%,开封为%)可知,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显着影响。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城市化率最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最高,而其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缓慢,城镇化率较低,经济发展也较缓慢。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3、产业结构调整有待于提高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各产业之间量的相互结合与依存的关系[8]。

由表3可以看出,河南省18个地市的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别,这18个城市的第一、二、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分别在2%—27%、45%—82%、18%—43%之间(其中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均相对较小,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经济发达型城市(如郑州、洛阳、济源)中的第一、二产业所占GDP比重分别低于、高于经济欠发达型城市(如周口、开封、商丘),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则相差不大。

中原城市群和豫北经济区由于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工业迅速发展,产业优势显着,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大,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而黄淮经济区由于资源的限制,工业发展较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因此,该区域经济发展缓慢。

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三)机遇分析1、郑州航空港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郑州机场是全国八大枢纽机场之一,完全具备成为航空枢纽的条件。

随着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现已入驻的国内国际物流企业40余家、货运航空公司14家,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及东南亚主要城市、连接欧美货运枢纽的航线网络。

航空物流不仅会覆盖亚太地区,而且还会构建一条沟通欧美和连接非洲的“空中大陆桥”(例如,富士康生产的手机抵达欧美的商店仅需24小时),这将有助于郑州机场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随着航空经济的发展,郑州航空港也正在引进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发展航空制造业集群,旨在形成以航空经济为主的临空产业集聚区[9]。

2014年,航空港创造生产总值亿元,增速同比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亿元,同比增长%。

所以,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建设将会促进河南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毛汉英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河南实施东进西出的双向开放战略提供了极为有用的历史机遇,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大有希望。

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主要的通道是新亚欧大陆桥,而河南正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且河南也有快捷的交通方式(高铁以及航空),这意味着河南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

基于此,毛汉英也明确提出河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着力点: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二是2013年获批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

郑欧国际航班已在新亚欧大陆桥上运行,其客户货源地也已覆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圈基础货源地,集货半径超1500公里,辐射范围达2000公里。

河南郑州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的主线上,其地理位置独特,这一优势能够使河南形成大规模的物流,进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物贸集散地。

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河南带来了一个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契机。

(四)威胁分析1、技术创新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某一地区将科学知识转化成新产品的能力,可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而河南省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不先进,且社会信息文化程度也较低,即时信息利用不充分,严重影响创新主体获得信息的速度以及质量,进而制约技术创新活动的进行。

创新的市场环境和创业水平在河南也缺乏生机和活力,以及创新资金缺乏和融资渠道不畅,且河南省的劳动者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导致科技创新人才偏少,创新效率下降,这些也使外商对河南的投资减少,进而制约河南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

2、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区域的存在以人口的存在为前提,而劳动人口的数量以及构成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3年末河南省总人口达10601万人,2014年末河南总人口达10662万人,与2013年相比,自然变动净增人口61万人。

2013年河南常住人口中,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达6572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53万人。

伴随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多,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呈减少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