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文献研究生进行“医—患”检查练习,使学生就能够清楚眼部的体征。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除达到增强理解和加深记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3示教练习、组织有序:项目有视力检查、色觉检查、结膜囊冲洗法、滴眼药水法、涂眼药膏法、泪道冲洗法、外耳道清洁法、外耳道滴药法、鼻腔滴药法等。
采用的方法为:①课前准备:讲授适应症、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②示教练习:教师示教应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标准、示教设备要齐全,练习用具数量及完好程度要有保障。
根据情况组织全班同学示教练习和分组示教练习。
如远视力检查,采取全班示教—分组练习;如滴眼药水法、鼻腔滴药法,全班分4组,每组1位教师先示教,然后2位学生一组互换练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练习;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实践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及时纠正。
③课堂考核评价。
考核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约15分钟进行,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随机抽取几对同学采用“真人真做”,先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对不足、不规范的操作给予补充和纠正;对表现好、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促进作用。
3.4利用录像、充实教学:项目有眼科常用检查法、眼科护理管理、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耳鼻咽喉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口腔科常用检查及口腔保健等。
通过录像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困难。
今后还要鼓励教师制作必要的操作技能标准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
3.5肢体语言、生动课堂:教师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体现所讲授的内容,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方法时(指压止血法)、鼻科病人的护理正确擤鼻法时,若仅从理论上讲听起来很抽象、乏味。
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度, 8 共 w。造 模之 后大 鼠出现毛发 变 暗 、 黄 、 动增 枯 活
多、 易激 惹 、 出汗较 多 , 躁 不 安 , 怒 , 质 鲜红 等 典 烦 易 舌 型类似人 类肝 郁化 火之 症 ; 至造 模第 4 d 肝 郁模 型组 4 , 大 鼠出现争 斗 、 睛眯小 、 眼 胡须 下垂 , 饮食 减少 , 至造模 5 6天 时 , 鼠活 动减少 , 毛稀 疏 且枯 黄 无 泽 , 甲紫 大 背 爪 暗 、 巴棕红 且 有 鳞 片 、 态 食 少 , 体 消 瘦 , 尾 倦 形 叫声 尖 细, 反应 迟钝 , 便 增多 , 小 大便反 而转 为稀 溏 , 质暗红 舌
带有树 枝状 突起 和许多 微突 , 以粘 连 聚集者 为多 ; 并 对
胃肠运 动 的研究 : 胃残 留率 增 多 , 小肠 推 进 率 降低 , 血 浆 s s水平 升高 。唐亚 平 等 选取 雄 性 s D大 鼠, 将
每 只大 鼠的尾 巴用 塑料 夹夹住 , 让其 感觉 不适 , 使其 互
大 鼠用 细绷带 束缚 四肢 , 之行 走 困难 , 使 并装 入饲 养笼
内, 然后定 时观 察并记 录大 鼠状 态 。l W后 大 鼠出 现肝 郁 表现 。赵益业 ¨ 等 用 昆 明种 小 鼠 以 同样 的方 法 制
作 肝郁模 型 。另外 , 可采 用 双后 肢 立 式 束缚 激 怒 的 还
止 血钳尖 包裹 , 1 k 用 —2 g力度钳 夹经 6 羟多 巴胺 处理 一
1 2 C I 注射 法 陈 国桢 采 用 给 小 鼠、 鼠注射 . C 。 大
C I C 的方法 造成 了急性 与慢 性 中毒 肝郁 动物 模 型 , 它
们选 择雄性 大 鼠 , 第 14 在 、d皮 下 注 射 纯 C I 生 油 C 花 溶 液 , 次剂量 按 5 lk 每 m/ g计 算 , 照组 注 射 等 量 生 理 对
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
57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王珊珊1,范乃兵1,鞠晓云1,闫静杰2(1.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3;2.南京邮电大学210023)摘要: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动物模型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进程。
动物模型为中医药理论的发展、验证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是在模型的建立和运用上仍有一些缺陷。
因此在中医药学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既要保持中医特色又要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运用于动物模型的制备上,才能更好的为中医药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动物模型;中医药;缺陷和发展医药学发展的几千年来,当科学家发现动物的某些生理、病理特征和人类疾病有相似之处时,就开始了以动物实验为主的科学研究。
Brewer NR 等提出,早在十八世纪初,欧洲一些国家就出现了对动物生理指标的报道[1]。
近一百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动物模型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生命科学研究的进程。
目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选育已成为科研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不仅是因为动物模型的应用和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基础,更是医药产业、卫生保健产业和相关产品质量检验的支撑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开始借鉴先进的动物模型方法用于自身的理论研究,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中医动物模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
就现代中医药的发展而言,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学的学术发展;对中医临床理论的形成、发展、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更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依附条件[3]。
本文就动物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1动物模型中医药领域中的分类动物模型根据分类依据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根据动物模型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和诱发性动物模型;根据疾病发生的系统范围可分为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根据模型种类的分类可分为整体动物、离体器官和组织细胞模型等;将动物模型应用到中医药的研究领域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4]:疾病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利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对中药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等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为新 药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用于中医临床研究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优化
01
通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医临床诊断
的准确性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疗效评估
0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用于评估中医药对某种疾病的疗效,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根据建模方法和目的的不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模型、诱发性 模型和基因工程模型等。
建立模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目的在于模拟人类疾病或证候,以便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探索疾病的发病 机制、病理过程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和应用等。
意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推 动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2023-10-29
目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概述 •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常用方
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场景
目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新技术 与新发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与展望
0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一种模拟人类疾病或证候的动物模型,通过复制人类疾 病或证候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0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 场景
用于中医药研究
疾病机制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中医药的发病机制,帮助科学家 们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和中医药的治疗原理。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中医证候模型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具体再现。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立了40多类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1]。
本文对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加以论述,以便从中把握模型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建立更合理的中医动物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2]。
1 脏腑兼病证动物模型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称为脏腑兼病,脏腑兼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证候也较为复杂。
1.1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肝郁脾虚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上又称肝脾不和证。
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科研人员取雄性大白鼠,体重220~300g,在实验第一天及第四天腹部皮下注射纯CC14花生油溶液,每次剂量0.5ml/100mg体重。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并进行有关机能生化测定,第六日处死,取肝、肠作组织学与组化学观察。
1.2 肝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肝肾阳虚证是指肝肾阳气亏虚,温化失衡,表现以泄泻和水肿为主证的虚寒证候。
张永华等选择健康小白鼠620只,每只体重22~27g,日龄30~35天,随机分11批,每批又分造型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喂正常饲料,造型组喂造型饲料(即每3g正常饲料含相当于1g生大黄的煎出液)。
采取每只小鼠单独自食喂养法,每日分次定时供给饲料3g,量不足时由正常饲料补充,待虚证形成后(一般要7~9天),停用造型饲料,将造型小鼠再分成自然恢复组与药物复健组。
1.3 少阴病肾阳虚水停证动物模型心肾阳虚证是指由于心肾阳虚气虚衰,温运无力至血行淤滞,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龙新生等选择体重2.5~3.5kg新西兰兔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
造模运动先灌服寒凉药7天,剂量为7ml/mg,停灌寒凉药的次日,将兔固定于手术台,在无菌操作手术下,暴露出心脏,在冠状动脉起始部下0.5cm 处,用丝线结扎处的下方约1cm处再行结扎,然后用血管分离钳分离主动脉,用自制缩窄环套住外主动脉,使两端相连。
中医症候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②中医动物模型实际应用取得突破性 进展。1987年第一个以中医动物模型实 验为主的实用性研究(龟上下甲化学成 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成果获得部级奖励。 ③为适应中医临床辨证辩病相结合的 实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纷纷建立。 ④出现支持学科的概念与模式:彭成 1988、1989首次提出中医实验动物学和 中医动物实验技术。 ⑤理论研究成为体系:1988年第一个 中医动物模型系列讲座问世。
6
*
完成第一个的转变,在思维 上类似现代临床医学。 完成第二个变化,则成为中 医临床实验。 完成第三个转变,则形成中 医动物实验。
7
*
在每一个具体实验中的工作均是 围绕这三个转变进行的。 例如:临床诊断标准的确立和规 范(第一转变)。进行临床研究的 设计(第二转变)。根据动物特点 确定在动物身上的诊断标准、选择 动物等(第三转变)。 这三个转变的一般和具体规律是 中医症候动物模型学的研究内容。
5
*
从传统中医临床研究到中医动物实 验研究,需要经过三个变化: 1。临床思维的科学化预处理:包括 实证化、客观化、规范化三个方面;用 于排除传统中医临床思维中的虚幻性、 主观性以及多歧性。 2。在此基础上,研究方法实验化。 例如设立对照组,实验条件控制等。 3。进一步研究对象(症候)的载体 动物化。
23
*
⑥动物模型研究技术化:反映在对 某动物模型技术细节研究探讨的文献比 较多的发表。 ⑦政策支持:多个以中医动物模型 研究为主的课题被列为国家或者省部级 研究项目。 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药新药 审批办法鼓励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 用。
24
实用期的特点
在方法论争论逐渐减少的同时, 造模为研究实用的目标得到确立, 造模方法和相关技术也趋于实用、 细致,这表明中医症候动物模型新 学科已经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肾脏疾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的经 典方 药 。 当前 。 中医理论 指导 下 运用 现代 的实 在
验方 法建 立相 应 的 中医证候 动物 模 型 , 已成 为研 究 中医药治疗 肾脏疾 病机 理 的主要 途径 。本 文 仅 就 当 前常 用 的证 候 动物模 型 的造 模方 法做 一综 述 。
E 中 医药 2 0 京 0 9年 3月 第 2 8卷 第 3期
B in un l f rdt nlC ieeMeiie Mac 。0 9 Vo. 8N ei aJ ra o Ta ioa hns dcn . rh 2 o . 12 . i o i
・
文
献
综
述
・
肾脏疾病 中医证候 动物模 型 的研究进 展 木
肾 阳为 人之 元 阳 ,人 体各 器 官 的生命 活 动均 有
赖 于 肾阳 的温煦 与推 动 , 肾阳虚 即意 味着 人体 生命
活动 机 能 的衰 退 与减 弱 。肾 阳虚动 物模 型是 目前研 究最 早 、 最广 泛 的证 候 模型 , 其造 模 方法很 多 。 2 O世 纪 6 O年 代 ,邝 广垄 教 授 等就 已经 建立 了
通 过影 响下丘 脑 一 体一 垂 肾上 腺皮 质 轴 功 能 , 致 动 导 物对 外界 环境 变化 的应 激 、 适应 能力 下 降 . 出现一 而
m / k ・ 、 剂 量 组 1 / (g W) 连 续 灌 喂 S s ( g w) 低 0ms k ・ , D 大鼠 1 5天 , 察 模 型 的 体 温 、 重 变 化 及 血 清 皮 质 观 体
统 中医 理论对 肾脏 疾病 已形成 了一 套完 整 的辨 证论 治体 系 ,留下许 多宝 贵 的治疗 经验 和具 有独 特 疗效
中医动物模型研制方法研究进展
如根据“ 怒伤肝” 的七情病因病机理论 , 用激怒
大 鼠的方法复制 的“ 怒伤肝 ” 鼠模 型臼根据 “ 大 ; 恐伤 肾”“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 …精 时 自下 ” 理论 , 用 采
情况下, 选用单因素更能体现疾病与致病因素的关 系, j 便于J床控制髑 缶 , 而复合因素造摸法, 方法稳定、 可 靠、 重复性好、 且符合中医理论与临床实际的 嘲 想的动物模型日 。 模拟传统病因建立的动物模型的好处是完全按 照中医理论病因来考虑,实验结果较易与中医理I 论 吻合, 有利于探讨中医中药的疗效和机理, 并使中医 中药的理论和治疗手段可能出现新的突破,但中医 以“ 为复制对象 , 证” 具有模糊性和不稳定性, 且存在 模型的 自然恢复问肠B q 。
四川动物 2 0 ,6 115 0 72 ()9
报 ,0 1 () 7 20, 2: 。 4 9
文
得安等复合因素建立昆明种小鼠“ 心气虚” 证动物模 型阳; 将家兔在禁 水禁食 1 小时后 , 8 予速尿=度利尿
脱水 , 造成的 “ 亏虚 ” 阴津 状态 , 然后注射大肠杆 菌内 毒素以至 “ 热盛 ”制 作的温病 阴虚热盛模 型 , , 均属
【 q申冬珠 , 马健 中西医结合动物实验模型研制问题探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94 1()15 19 , 2 :1 4 [孙福立等嗣用 睡眠剥夺方法建立心虚证的动物模型 7 ]
中西医结合杂志 ,9 83 ()1O 19 ,92: 1 [ 8 弦 , 彭成, 秦路平等- 关于复制中医动物模型的思考
血症的模型的可行 ; 体外直肠半结:法, 扎 复制“ 肺 与大肠相表里 ” 的动物模型 , 选用 大承气 汤治疗效果
良好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此类模型的优点是 ,造模 因素的选择主要根据 中医学的 发病学原理来考虑 , 型的病 因 、 模 症状 、 客观指标 和药物反证
比较一致 , 故其实验结果与 中医理论较易吻合 , 有利于探讨 中医 中药的疗效 和机理 , 并使 中医
种临床常见 的 Ⅱ型糖尿病动 物模 型 , 过考察不 同的行为体 通
征变化和相应 的客 观指标 , 并进行药物 干预验证模型 的合理 性。孙广仁等 『 l应用烟熏 、 s 气管 内注入脂 多糖( P ) L S 配合 寒
冷刺激建立 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 O D 寒饮蕴肺 证大 鼠病 证 CP )
炎证。倪亮 等 ] 手术结扎大 鼠腹 主动脉 , 制作血瘀气虚 型心
肌肥厚动物模型 , 并运用 中西医结合虚证 和血瘀 证 的全 国统
一
诊 断标 准 , 将其定性 的问诊 内容代 以定 量 的同等 意义 的指
标 测试 , 对动 物模 型进行 中医证候 的评 价 , 验结果证 明模 实 型具有心气虚证 的特点 , 随着病变 的发展 进一步加重 。富 并
离于疾病之外 , 疾病发展过程本身就存在着 中医证候的变化 , 并不是 因为施加了 中医病因之后才出现中医证候 。对西 医疾 病模型进行辨证建立的病证结合动 物模 型是指在西 医疾病模 型的基础上 , 不施加人为干预 因素 , 观察疾病在形成过程 中证 的演变过程及疾病模 型成立后表现 的中医证型 ,进而确定某
理论和治疗 手段有可能 出现新 的突破 ] 。
研 制了首例 中医阳虚证动物模 型以后 , 国内学者开 始致 力于 证候动物模 型的研究 , 各类“ ” 证 的动物模型应运而生 , 中肾 其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已有50多年。
但其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尚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就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与评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为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标签: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不管是在临床研究、基础科研、中药药理药效的研究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是科研实验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证候是一组互有联系的症状或体征的集合,是对疾病发展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
辨证则是对临床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判别为某一证候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研究和处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更是在中医药研究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1 中医病因模型中医病因模型是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基础下,把中医学病因施加于动物身上,来达到模拟出符合中医学特征的动物模型。
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多因素造模两种。
如利用苦寒泻下的原则,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玄明粉等苦寒泻下药物,以水浸煎剂灌胃实验动物以制造脾虚型模型。
曲长江[1]等利用100%大黄煎剂、100%番泻叶煎剂、游泳2-5分钟分别和叠加于昆明小鼠,从IgM、IgM含量,IL-2、NK细胞活性,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率,T细胞亚群比例,淋巴细胞转化率等项指标上评价不同的复制脾虚模型的方法的优劣。
2 西医病理模型根据西药产生的副作用类似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建立动物模型。
方法有化学因素刺激、生物因素刺激、物理机械因素刺激。
化学因素刺激:金莉[2]等采用利血平股四头肌注射法,每日1次、连续14日后小鼠模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同时小鼠出现畏寒、肢冷、发抖、蜷缩不动、食欲下降、大便稀等临床表现,并辨证认为是脾虚血瘀模型。
本法实质上是使动物慢性利血平化,动物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与中医脾气虚证有相似之处。
张子怡[3]等制造肾阳虚证大鼠模型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mg/100g)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和评价
● 一些病、证结合模型的重点探讨
焦虑抑郁相关证候模型:
营养过剩相关证候模型:
湿(热)相关证候模型:
惊恐相关证候模型:
寒、热证候模型:
张六通——外邪模型:
● “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病、证结合模 型
● 建立新的证候模型
“极端气候”相关证候模型:
“瘀热”证候模型:
肝郁化火证候模型:
■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创新性研究之一: 真正的局部辨证 ■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创新性研究之二: 真正的微观辨证
(二)扩展到气虚证和阳虚证
(1)胃粘膜肠化;
(9)心肌肥厚;
(2)恶性肿瘤;
(10)高血压动脉改变;
(3)中枢神经系统;
(11)动脉粥样硬化;
(4)植物神经系统;
(12)造血系统;
(5)自身免疫;
(13)粘液腺化生;
(6)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14)病位;
(7)男性性激素;
(15)疼痛;
(8)环核苷酸;
○ 模型辨证。 ○ 体质筛选。 ○ 全时段辨证。 ○ 多角度治疗反证。 ○ 以病带证。
体质筛选:
以病带证:
二、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 创新性研究之一:真正的局部辨证
(一)局部证候病理与整体证候病理 在性质和程度上往往不一致
再看例子:
糖尿病 前列腺癌 甲状腺癌
(二)所以,必须有真正的局部辨证: 尊重局部
肝脏证候 肝病(肝有病,病在肝) 伤魂 邪热伤肝 邪热伤肝、可治 邪热伤肝、不可治 肝病、虚 春、肝病 春、肝秋病 春、肝今病 春、肺之乘肝 春、心之乘肝 春、肾之乘肝 春、脾之乘肝 春、肝死
心脏证候 心病(心有病,病在心) 伤神 实热伤心 实热伤心、可治 实热伤心、不可治 心病、虚 夏、心病 夏、心冬病 夏、心今病 夏、肾乘心 夏、肝之乘心 夏、脾乘心 夏、肺之乘心 夏、心死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
维普资讯
・
6 ・ 8
C n Co v lse t hi J n ae c n Me , b. O0 V0 . 6. d Fe 2 7, 1 1 No. 2
上清对 F B有 促 增 殖 的 作 用 ,而 T F G —B。 体 可 以 抑 抗 制 这 种作 用 ,说 明 T F G —p。 A 培 养 上 清 中 促 F 是 M B
5 P n S , nk l L. n c t k n p o u t n n l o c n ha H Ku e S Lu g y o i e r d c i i B e my i — o
清培 养 的 F B的 T F G -B。 白 表 达 增 多 , 两 组 的 表 达 蛋
i A n Mmai J x Me ,9 9,7 3 : 2 — 3 l f tn. Ep d 18 10( ) 7 7 7 7 o
7 Ho t y DG, L z J ao S. Eal ices i p l n r mRNA e c r y n ra e n u mo ay n— o i po o a e s n d dng rclg n a TGF-B i mie e st e o re e — n c s n iv t p o e C i d
cn clg n n d G —B i eeoig l m c —n ue a s,ol e a T F n a d vl n be yi i c p o n d
参 考 文 献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
CHD 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展转归及评价药物作用疗效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针对于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疾病的某些特征,制备出与人类疾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或相同的动物模型。
目前,建立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从痰瘀互结、心脾阳虚、寒凝血瘀、痰浊血瘀、心气虚、气虚血瘀方面综述了这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综述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根据CHD临床致病特点,可归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
在CHD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近年许多研究者在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与中医基本思想不协调的问题。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5-2015年文献,对有关CHD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文献做一梳理,现总结如下。
1 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林氏等[1]以高脂饲料(每100 kg饲料含胆固醇2 kg,胆盐0.5 kg,猪油10 kg)每日每只900 g喂养小型猪2周,并以介入法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进行损伤,术后继续以高脂饲料每日每只900 g喂养8周。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小型猪高脂2、6、10周的体质指数、舌象、心电图,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左心做功。
在实验动物中,因小型猪的生理解剖、血脂指标和人类非常相近[2]。
生理生化方面,猪的血液学、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已被证实与人类相似,而且品种纯正、体质量较小、生长缓慢,近年来,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应用越来越突出[3-4]。
中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及思路
关 键词 : 中 医动 物模 型 ; 研 究进 展 ; 研 究思路 ; 模 型分 类 中图分 类 号 : R 2 8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2 4 0 6 ( 2 0 1 4 ) 0 4— 0 0 8 0— 0 5
Re s e a r c h Pr o g r e s s a n d Re s e ar c h Tho ug ht s o f Es t a bl i s h i n g
中 医 动 物 模 型 建 立 的研 究进 展 及 思 路
旺建伟 , 叶虹 玉 , 胥 风 华 , 赵 雪 莹
( 1 . 黑龙江 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 摘 哈尔滨 1 5 0 0 4 0 ; 2 . 黑 龙江省 中医药基础重 点实验室 , 黑 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4 0 )
g r a d u a l l y ma t u r e, p r o g r e s s i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c o n s t a n t i mp r o v e me n t ;b u t t h e r e a r e s t i l l s o me c o n c e p t u a l c o n —
中医动物模型的构建策略以及研究现状
中医动物模型的构建策略以及研究现状
中医动物模型是指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药物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既可用于中药的药效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安全性和毒性的评价,还可用于中医治疗方法及其机理的研究。
中医动物模型的构建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适当的动物种类和模型,根据中药材或中医治疗方法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动物种类和模型,如小鼠、大鼠、兔、猪等。
2.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制定完整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方法、实验时机和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等。
3. 合理控制实验条件,包括环境条件、饮食和水源、药物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等。
4. 细致记录实验结果,详细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加强数据的验证和可靠性。
目前,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如中药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调控免疫系统、抗炎作用等。
2. 中药成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3. 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如针灸、推拿、艾灸等的有效性及其机制研究。
4. 传统用药方式的验证和现代化研究,如煎药方式的优化、中药组方的构建等。
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一步,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更加注重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具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肾脏疾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jE塞生匡荭至堂生3旦墓28鲞墓≥翅瑙j逝扛型蓝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March,2009.V01.28,No.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500687);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 学科(第五期,J50301) 作者单位: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 ’通讯作者:张悦。Tel:021-5132239l,EmaiL'yuezhang_shanghai@yahoo.comen
前列腺、肾上腺组织形态变化:放免法检测大鼠睾 酮、雌二醇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腺嘌呤制作的SD 大鼠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睾丸萎缩。精曲小管退化变 性,精囊萎缩,前列腺体明显萎缩甚至消失,肾上腺 皮质变薄,以束状带萎缩明显,睾酮水平偏低,这些 变化较氢化可的松诱导组明显。认为腺嘌呤诱导的 肾阳虚证SD大鼠模型在形态学与性腺指标方面更 符合中医肾阳虚形态学表现。
王培源等【l研选用体重250~350 g的白色红目健 康豚鼠,每日肌注醋酸强的松龙注射液50 mg/kg, 共10天。建立肾阴虚模型。动物在9一11天相继出现 躁动、易惊、怕人、食量减少、饮水增多、体重增长缓 慢、大便干结等表现。模型组cAMP、cAMP/cGMP升 高(P<O.05,P<0.01),认为本研究建立的豚鼠肾阴 虚模型是成功的。
模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2):56—58. 【4】 邵命海,肖静,王毅兴,等.从“肾主生殖”角度评价腺嘌呤
与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肾阳虚模型叨.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42(2):57-59. 【51 董兴刚,徐建国,安增梅,等.肾切除加阿霉索诱导“肾阳 虚”动物模型的研制叨.中国医药学报,2002,17(2):84—
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01 摘要
03 研究现状
目录
02 引言 04 参考内容
摘要
中医湿证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涉及到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次演示综 述了中医湿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湿证的定义、病因病机、动物模型的 制作方法及应用领域等。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归纳总结,本次演示旨在为中医湿 证的临床治疗提供
,为探讨中医“湿热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提供了有益工具。本次演示将 就中医“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方法及成果进行综述。
研究现状
近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制备主要涉及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 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通常以外感湿邪和热邪作为主要刺激因素,通过对动物 进行特定环境控制、饲料调整等手段,模拟人体湿热环境,进而观察湿热邪气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
响。同时,针对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 的改变,采用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评估,如血清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此外,针对湿热证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药理学方法对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价, 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
在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制备过程中,选用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大鼠、小鼠、豚鼠 等。建模方法则主要采用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等方法模拟人体湿邪和热邪刺激。 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中水分含量、环境湿度等手段模拟湿邪环境;通过饲料添 加辣椒等刺激性
注重模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作,以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 步探讨湿证的病因和病机等问题,为中医湿证的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实验依据。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湿热证”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多由湿邪和热邪侵犯人 体引发。湿热邪气痹阻于中焦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内停,进而 引发多种病症。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动物模型在中医基础研究 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及思路
中医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及思路旺建伟;叶虹玉;胥风华;赵雪莹【摘要】Research on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has lasted for more than fifty years , which has become gradually mature ,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and constant improvement;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conceptual con-fusions , fuzzy classifications , unclear researching ideas and modeling methods and unimproved evaluative sys-tems .To identify the origin of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and clarify the distinction among Chinese med -icine theoretical models , Chinese medicine physical models and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Meanwhile , physical models and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 which have been subdivided into animal disease models , syndrome animal models and animal models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 that also makes some complementary explanation of other models classifications .On this basis , the article makes a deep conclusion of the idea of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and modeling methods to provide a method and basis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ani -mal models .Because of their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 ’ s evaluation also has its particularity ,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general Chinese medicine evaluation and aiding western methodolo-gy evalu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tends to be standardization ,objectification and normalization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studies in Chinese medicine animal model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ore diseases and syndrome animal models, those are a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nese medicine ’ s deep study of diseases and syndromes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已有50余年,日渐成熟,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现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概念混淆、分类模糊,研究思路和造模方法不够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中医对于“病症”及“证”的认识,是直观和感性的,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缺乏定量化的指标,而这也应该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的造模过程。
换句话说,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应该尽可能多的模拟人生病的真实过程,更加与人的“病症”及“证”的生理及病理状态相似,真实反映中医学的“病症”及“证”。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或模拟动物的血液、体液等代谢产物及其它相关物质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引起“病症”及“证”的物质基础,从而找出中医药学“病症”及“证”的本质,进而更加客观地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造模过程。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应包括直观规范化和客观模型规范化两个阶段。
直观规范化阶段应尽量使动物模型与中医“病症”和“证”的诊断要点相符;而客观规范化阶段则应采用客观化的指标,以指导和评价中医的“病症”和“证”动物模型。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回顾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1960年,邝安坤发现过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白鼠表现为阳虚征象:体重下降、萎靡、耐寒力低。
1963年又发现用助阳药物(附子、肉桂、肉苁蓉、仙灵脾)能治疗这种状态。
1964年,易宁育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类似阴虚的肾性高血压大鼠。
同年,上海第二医学院舌象小组研究气虚(人工慢性贫血)和阴虚(高位小肠侧瘘)家兔的舌象病理组织变化,首次直接用中医证候作为模型名称。
此后,1974年山西医学院用腹腔血凝块作为瘀血模型研究宫外孕方药理。
1976年后,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从病向证转移,研制证候动物模型成了中医药界的要求。
1977年,孙孝洪撰文指出:“‘辨证论治’为中医临床独特的理论体系,复方和中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证’。
长期以来,中药实验研究主要沿用西医常用的病理模型,因而受一定‘外因论’、‘局部定位论’的束缚,常致造成临床疗效与实际结果间的差距,为全面阐明中药治疗原理带来一定困难”。
此文明确指出了中药研制自己的动物模型的必要性,使此项工作开始受到中医药界的关注,并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研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拉开了序幕。
中医药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马程功;马跃荣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41)1
【摘要】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之一,针对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开展已有50多年,并取得了很多成绩。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证候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包括实验动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内容,发现存在模型种类较少、动物选择不理想、造模方法差异大、评价指标不标准等问题,而制约了其应用和推广。
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候动物模型必将获得更多的认可。
【总页数】5页(P119-123)
【关键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模型评价
【作者】马程功;马跃荣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3.2;R24
【相关文献】
1.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刘金响; 史英; 刘海涛; 袁敏惠; 杜晓泉
2.便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王路; 许明敏; 曹炜; 张微; 李瑛
3.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刘金响; 史英; 刘海涛; 袁敏惠;
杜晓泉
4.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J], 杨威;郭斯印;易志勇;黄旭东;韩清民
5.泄泻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J], 王楷;侯雨君;宋玮;陈颖;蒋慧灵;谭玉;周思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文献研究生进行“医—患”检查练习,使学生就能够清楚眼部的体征。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除达到增强理解和加深记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3示教练习、组织有序:项目有视力检查、色觉检查、结膜囊冲洗法、滴眼药水法、涂眼药膏法、泪道冲洗法、外耳道清洁法、外耳道滴药法、鼻腔滴药法等。
采用的方法为:①课前准备:讲授适应症、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②示教练习:教师示教应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标准、示教设备要齐全,练习用具数量及完好程度要有保障。
根据情况组织全班同学示教练习和分组示教练习。
如远视力检查,采取全班示教—分组练习;如滴眼药水法、鼻腔滴药法,全班分4组,每组1位教师先示教,然后2位学生一组互换练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练习;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实践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及时纠正。
③课堂考核评价。
考核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约15分钟进行,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随机抽取几对同学采用“真人真做”,先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对不足、不规范的操作给予补充和纠正;对表现好、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促进作用。
3.4利用录像、充实教学:项目有眼科常用检查法、眼科护理管理、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耳鼻咽喉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口腔科常用检查及口腔保健等。
通过录像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困难。
今后还要鼓励教师制作必要的操作技能标准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
3.5肢体语言、生动课堂:教师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体现所讲授的内容,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方法时(指压止血法)、鼻科病人的护理正确擤鼻法时,若仅从理论上讲听起来很抽象、乏味。
如果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后,再演示指压止血法、正确擤鼻法,并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练习,由于鼻出血有些同学经历过,却不知道只用两个手指都能止血;擤鼻涕每个人都擤过,却不知道正确的擤鼻方法,这样做,可使学生耳目一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展现了肢体语言的独特魅力,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记忆深刻。
3.6案例讲述、有助教学:临床学科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讲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临床学科的教师把临床上典型病例带入课堂讲解就是最好的故事,教师把故事带进课堂,用讲故事的方法去讲理论,可以避免那种陈旧的说教式的讲课风格。
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在谈笑中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故事天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应该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必备的素质。
4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把一堂课上好,良好的课堂秩序是前提和保证。
在课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并放大他(她)的优点,这样既能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同时也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励和教育普通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部分学生中存在的不足则以恰当的方式给予纠正。
如:有的同学习惯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有的看书写字把书本斜着放;有的女学生喜欢留很长的刘海,甚者低头时整个脸都遮住了。
任其发展不仅是影响形象,还会影响视力,在讲授屈光不正病人护理时,通过组织同学进行近视的成因和预防讨论就可以帮助纠正这些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给她们介绍护士应有的良好职业形象,帮助她们纠正不良姿态,不断提高其自身素养。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肖芸*方肇勤**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2008年5月6日收稿摘要:建立动物模型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中医对于疾病的发病、诊断、治疗等一直多以人为观察对象。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继续进行中医证候实验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建议今后的中医动物实验研究,侧重以下方面: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非创伤性辨证论治体系、包括相应的辨证标准;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从基因、蛋白质等微观层次研究中医证本质;开展遗传性病证动物的研究等。
关键词:中医;证候;模型中图分类号:R2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08)05-0064-031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备1.1模型种类:迄今为止的证候模型,覆盖广泛,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淫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1 ̄9]。
其中,按照脏腑辨证,包括:肾虚证(肾阴虚、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脾虚证动物模型、肝脏证候(肝郁、肝阳上亢)动物模型、心脏证候动物模型(心气虚)、肺脏证候动物模型等。
按照气血津液辨证,包括:气虚证动物模型、血虚证动物模型、血瘀证动物模型等。
按照六淫辨证,包括:寒证、热证动物模型,按照卫气营血辨证,包括温病动物模型。
另外还有痹证动物模型、厥脱证动物模型等。
各种模型以脾虚、肾虚、血瘀证最多。
1.2造模方法:多可分为三种[10]。
1.2.1中医病因模型:在中医病因学说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病证模型,如冷水浴制造阳虚模型;温湿箱加高糖高脂饮食制作温病湿温之湿热中阻模型。
还有利用中药四气五味特性制成的特色模型,如青皮、枳壳、附子制作的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11]。
1.2.2西医病理模型:发现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或手术后的不良反应所致特异病理改变与中医某些证候中典型的病理改变642008年5月相一致的,于是将该种病理模型纳为中医证候模型。
典型者如利血平造模形成的脾虚证模型。
1.2.3中医病因加西医病理模型:综合上述两种模型的优势,较贴近理想的中医病证模型。
如吕爱平等以Ⅱ型胶原免疫所致关节炎动物模型为基础,以风寒湿痹证为外因、肾虚为痹证内因的学说为依据,利用中西医结合肾本质研究的成果,采用复合因子方法制作痹证动物模型[12]。
但由于中、西医的发病机制不同,具体相关性尚有待深入研究,故该种模型目前应用较少。
2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辨证依据2.1症状[13]:观察其寒热、饮食、二便、面色、活动度、神色、舌r值、爪r值、尾r值、体重、形体虚实、毛色、呼吸、眼神、耳、鼻、唇、腹、二阴、爪和尾显微拍照(颜色、胖瘦、光泽、爪舒展、爪伸展、爪老嫩、爪洁净、爪溃烂);闻气味等。
2.2体征:体温、步态、心率、舌、脉,肌力,神经功能等。
2.3病理改变:相关病变系统、器官的组织切片,观察具体病理改变。
2.4生化指标:目前实证的生化指标,主要根据具体病变系统和器官而定。
如中风血瘀证观察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虚证所涉及的指标以免疫学相关指标为主,其它指标相对较少。
具体体现在:气虚证以研究免疫学相关指标为主,血虚证以研究外周血象及骨髓造血细胞为主,阴阳虚证以研究肝脾肾组织化学及各种酶、核酸为主,如cAMP、cGMP[14]。
2.5分子生物学指标:基因芯片技术目前在中医药科研中得到广泛应用[15]。
当使用证的动物模型,或在疾病模型基础上通过辨证区分为不同的证,对主要的病变组织了解后,便可以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有关组织基因的变异,以了解证与证、证与病、证与体质之间的差异。
沈自尹关于肾本质的研究,可作为这方面代表。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的发展,这样的研究会取得更多成绩。
2.6治疗反证:将针对该证候的方药使用于证候模型动物,观察是否有效,以反证该模型的制作的成功与否。
3对现有中医证候模型的评价一般而言,成功的模型建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模型与原型之间有相似关系。
②模型能够代替原型。
③对模型的研究,应该能够得出原型的信息。
就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而言,所谓原型就是指中医证候以及具有中医特色病证结合的病理反应[16]。
田金洲等也提出证候模型应该符合中医四诊信息所表达的证候表现特征,而不是用想象的某些生物指标来替代[17]。
证候动物模型目前面临的问题包括:3.1传统致病因素和证候模型并非一一对应。
中医病因多为非特异性的因素,一种病因可致多种病证,多种病因又可致同一种证,中医传统病因并不一定是能直接引起相应中医证候的客观因素,如湿温中湿热中阻模型,单独外湿未必能造成该种证候,只有“外湿与内湿相合”才能形成其湿热中阻证。
由此导致中医证候模型的可重复性差,可信度不高。
3.2病理模型可靠性差。
诸多病理模型,伴有明显症状体征和理化指标的变化,造模成功率高、易于观察、总结,但实际上造模结果多为一些药物、手术等的继发反应或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且这种模型的制作并无临床病因学支持,与中医临床更无甚联系,而毒性反应所导致的症状和指标改变,停药后可能自愈,故该类模型在中医药研究中越来越受怀疑。
另外,利用西药副作用制作的病理模型还可能导致同一药物导致不同甚至相反证型的尴尬:如甲状腺素造模,有的定为肾阴虚、有的定为阴虚、有的定为阳虚;用糖皮质激素造模,有的出现肾阴虚、有的出现肾阳虚,这种矛盾固然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有关,但也与药物副作用广泛、不确定有关[18]。
3.3以方验证的模式推导出的证候属性,值得推敲。
由于缺乏统一的动物模型标准,在许多新药实验中曾广泛使用以方验证的模式。
但在临床新药实验中可以出现不同方药对于同一疾病模型效果一样的情况,如对同一溃疡模型,清热止血方药与温中止血方药均可显示减轻胃黏膜损伤,缩短出凝血时间等相同效果,那么该模型性质按照中医辨证观点,究竟属寒性还是热性?由此看来,由药物反证模型证候属性,不完全可靠。
3.4以简单的实验室指标,来判断证候属性,实则与中医整体观的特色相悖。
证候实质研究的传统目标是追求研究指标的高特异性,而其研究结果的特点却恰恰是其弱特异性[19]。
以脾虚证研究为例,实验指标有70余种,涉及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系统、能量代谢、免疫、内分泌、造血功能等方面,特异性相对较高的仅有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和木糖吸收率下降两个。
多年来为克服弱特异性,中医证候实质研究者作出不懈的努力,但实践结果收效甚微。
4解决现有中医证候模型面临问题的对策4.1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非创伤性辨证论治体系,现在已有方肇勤等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对动物的辨证指标,尽量采用可动态观察、非创伤性的原则。
因为对证候演变的观察是中医疾病诊断的特色之一,而任何创伤性的检测,对于动物都是一个恶性刺激,改变了原有的“证”,不利于这种动态观察。
但由于人与动物的交流障碍,将临床的四诊合参完全照搬到动物身上,不切实际,所以我们要尽量发明、创造这样一些检测仪器和方法,以收集到动态、真实、客观的动物症状。
在这方面,方肇勤课题组已经有多年探索与经验,已取得一定成果[20]。
4.2加强对临床基础的研究。
疾病的生理、病理基础研究得越彻底、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就越容易成功4.3严格临床疾病的辨证标准,尽量做到客观化、细化、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