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中医药文献研究生进行“医—患”检查练习,使学生就能够清楚眼部的体征。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除达到增强理解和加深记忆外,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3示教练习、组织有序:项目有视力检查、色觉检查、结膜囊冲洗法、滴眼药水法、涂眼药膏法、泪道冲洗法、外耳道清洁法、外耳道滴药法、鼻腔滴药法等。
采用的方法为:①课前准备:讲授适应症、禁忌证、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②示教练习:教师示教应统一操作程序、统一标准、示教设备要齐全,练习用具数量及完好程度要有保障。
根据情况组织全班同学示教练习和分组示教练习。
如远视力检查,采取全班示教—分组练习;如滴眼药水法、鼻腔滴药法,全班分4组,每组1位教师先示教,然后2位学生一组互换练习。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投入练习;在分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实践操作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不规范的操作予以及时纠正。
③课堂考核评价。
考核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约15分钟进行,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随机抽取几对同学采用“真人真做”,先由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对不足、不规范的操作给予补充和纠正;对表现好、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与促进作用。
3.4利用录像、充实教学:项目有眼科常用检查法、眼科护理管理、眼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耳鼻咽喉科常用检查法、耳鼻咽喉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口腔科常用检查及口腔保健等。
通过录像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解决了实践教学的困难。
今后还要鼓励教师制作必要的操作技能标准录像带和多媒体课件。
3.5肢体语言、生动课堂:教师适当运用肢体语言来体现所讲授的内容,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授鼻出血的简易止血方法时(指压止血法)、鼻科病人的护理正确擤鼻法时,若仅从理论上讲听起来很抽象、乏味。
中医证的动物模型

中医“证”的动物模型
中医“证”的模型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临床不同的症候,以不同的证型表现出来。
(一)阳虚模型
肌注醋酸氢化考的松,口服地巴唑,羟基脲或手术切除双侧肾上腺。
(二)阴虚模型
喂饲甲状腺片、皮下注射L-甲状腺素钠盐,人工高位小肠侧瘘手术。
(三)脾虚模型
喂饲含大黄、玄明粉、番泻叶的低蛋白饮食,或皮下注射利血平。
(四)寒证模型
三联疫苗腹腔注射,口服寒凉泻。
(五)热证模型
口服或注射温热药。
(六)里实证模型
强毒细菌注入狗阑尾肌层。
(七)血瘀模型
皮下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家兔剂量1.5g/kg;家兔静脉注射10%葡聚糖生理盐水,5ml/kg体重;大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ml/次,日2次,加水刺激5分钟处置1~2日。
(八)血虚模型
于实验第1、4、7天皮下注射2%乙酰基苯肼生理盐水溶液,每100g体重第1次注1ml,第2、3次注0.5ml。
小鼠隔日1次放血,共7次,放血量每次量为总血量的20%,以后各次均为0.5ml,限食。
(九)肝郁模型
选用大鼠,以艾叶注射液2ml (含生药2.0g),腹腔注射,每日1次,半月后改为隔日1次。
小鼠注射艾叶注射液0.6ml(含生药0.3g)腹腔内注入,每日1次。
均约注后40天左右形成模型。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分析述评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分析述评【关键词】寒凝血瘀;动物模型;综述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历代中医文献对寒凝血瘀证都有较多的论述,如《素问・调经论》说:“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
”《诸病源候论》认为:“寒则血结,温则血消。
”《医林改错》亦云:“血受寒则凝结成块。
”均说明寒是导致血瘀的重要原因。
寒为阴邪而主收引,其性凝滞,不论外寒或内寒,均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阻滞心脉。
各类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肺心病,冬季发病率高,多因寒而复发加重。
寒凝血瘀证的实验研究是血瘀证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是开展该项研究的重要平台,但目前尚无理想的寒凝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现对近10年来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1 局部冻伤法吴氏等[1]根据血瘀证与全身或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原理,采用对家兔后肢低温冷冻,造成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
方法:剪净家兔两侧后腿足的毛,用70%酒精消毒,上、下、左、右围置冰袋(3份冰+1份结晶氯化钙,粉碎混合,温度降至零下20~25 ℃)。
冷冻1.5 h,在45 ℃温水中复温5 min(室温12 ℃)。
观察指标:分别测肛温、趾间皮温、足背周径、肢体血流量,观察眼球结膜微循环,测血浆粘度(HP)、血沉(ESR)、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b)、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淋巴细胞内α-萘氨酸脂酶(ANAE),解剖大体观察,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胃、舌、两侧后足背皮肌做病理形态学观察(光镜和电镜)。
结果发现,该方法所制作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以造模后第3~5天各项病变最为明显。
倪氏等[2]观察报道了上述模型对家兔血管的影响,发现局部冷冻可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如股动脉、肺小动脉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瘀血、出血、白细胞聚集等改变。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利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对中药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等药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为新 药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用于中医临床研究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优化
01
通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中医临床诊断
的准确性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疗效评估
0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用于评估中医药对某种疾病的疗效,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分类
根据建模方法和目的的不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性模型、诱发性 模型和基因工程模型等。
建立模型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目的在于模拟人类疾病或证候,以便深入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探索疾病的发病 机制、病理过程及中药新药的开发和应用等。
意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于揭示中医证候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推 动中药新药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2023-10-29
目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概述 • 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常用方
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场景
目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新技术 与新发展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 问题与展望
0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一种模拟人类疾病或证候的动物模型,通过复制人类疾 病或证候的表现和特征,为研究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0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 场景
用于中医药研究
疾病机制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中医药的发病机制,帮助科学家 们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和中医药的治疗原理。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精)

四.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判断评价标准: 1、普适性。 2、可重复性。 3、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4、开放性。 5、累积性。 6、特异性或专门性。 7、易化性。
第三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研究阶段: 1、零散期:1960—1976年。 2、尝试期:1977—1984年。 3、初步总结期:1984—1988年。 4、实用期பைடு நூலகம்1988年后。
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 1、五脏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 2、气血津液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3、六淫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4、七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5、“八纲”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6、其它:温病、伤寒、舌脉等证候 动物模型。
第四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存在的 主 要 问 题: 1.制作的动物模型中医特色不强。 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进展缓慢。
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工作的 指 导 思 想: 成功动物模型的建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模型与原型之间有相似的关系。 2、模型能够替代原型。 3、对模型的研究应该能够得出原型的 信息。
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 方 法: 1、利用致病因素造模: 高分子右旋糖酐→ 微循环 障碍→血淤证模型。 大肠杆菌内毒素→ 温病动 物模型。
2、改变动物的生理状况造模: 束缚制动或夹尾方法引起大鼠愤怒, 进而郁而不发,形成中医的肝郁证。 3、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模: 建立人工风寒环境,制作中医寒邪 致病模型。 4、利用过量中药造模: 给予动物大量大黄造成脾虚证模型。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论 第一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及研 究内容 第二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建立的目的 和意义 第三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第四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中医证候模型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具体再现。
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现已建立了40多类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1]。
本文对较为常见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加以论述,以便从中把握模型的动态变化,为今后建立更合理的中医动物模型打下良好的基础[2]。
1 脏腑兼病证动物模型人体各脏腑之间,即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凡两个或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发病者称为脏腑兼病,脏腑兼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证候也较为复杂。
1.1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肝郁脾虚证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临床上又称肝脾不和证。
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室科研人员取雄性大白鼠,体重220~300g,在实验第一天及第四天腹部皮下注射纯CC14花生油溶液,每次剂量0.5ml/100mg体重。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一般表现并进行有关机能生化测定,第六日处死,取肝、肠作组织学与组化学观察。
1.2 肝肾阳虚证动物模型肝肾阳虚证是指肝肾阳气亏虚,温化失衡,表现以泄泻和水肿为主证的虚寒证候。
张永华等选择健康小白鼠620只,每只体重22~27g,日龄30~35天,随机分11批,每批又分造型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喂正常饲料,造型组喂造型饲料(即每3g正常饲料含相当于1g生大黄的煎出液)。
采取每只小鼠单独自食喂养法,每日分次定时供给饲料3g,量不足时由正常饲料补充,待虚证形成后(一般要7~9天),停用造型饲料,将造型小鼠再分成自然恢复组与药物复健组。
1.3 少阴病肾阳虚水停证动物模型心肾阳虚证是指由于心肾阳虚气虚衰,温运无力至血行淤滞,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虚寒证候。
龙新生等选择体重2.5~3.5kg新西兰兔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
造模运动先灌服寒凉药7天,剂量为7ml/mg,停灌寒凉药的次日,将兔固定于手术台,在无菌操作手术下,暴露出心脏,在冠状动脉起始部下0.5cm 处,用丝线结扎处的下方约1cm处再行结扎,然后用血管分离钳分离主动脉,用自制缩窄环套住外主动脉,使两端相连。
中医症候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②中医动物模型实际应用取得突破性 进展。1987年第一个以中医动物模型实 验为主的实用性研究(龟上下甲化学成 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成果获得部级奖励。 ③为适应中医临床辨证辩病相结合的 实际,证病结合动物模型纷纷建立。 ④出现支持学科的概念与模式:彭成 1988、1989首次提出中医实验动物学和 中医动物实验技术。 ⑤理论研究成为体系:1988年第一个 中医动物模型系列讲座问世。
6
*
完成第一个的转变,在思维 上类似现代临床医学。 完成第二个变化,则成为中 医临床实验。 完成第三个转变,则形成中 医动物实验。
7
*
在每一个具体实验中的工作均是 围绕这三个转变进行的。 例如:临床诊断标准的确立和规 范(第一转变)。进行临床研究的 设计(第二转变)。根据动物特点 确定在动物身上的诊断标准、选择 动物等(第三转变)。 这三个转变的一般和具体规律是 中医症候动物模型学的研究内容。
5
*
从传统中医临床研究到中医动物实 验研究,需要经过三个变化: 1。临床思维的科学化预处理:包括 实证化、客观化、规范化三个方面;用 于排除传统中医临床思维中的虚幻性、 主观性以及多歧性。 2。在此基础上,研究方法实验化。 例如设立对照组,实验条件控制等。 3。进一步研究对象(症候)的载体 动物化。
23
*
⑥动物模型研究技术化:反映在对 某动物模型技术细节研究探讨的文献比 较多的发表。 ⑦政策支持:多个以中医动物模型 研究为主的课题被列为国家或者省部级 研究项目。 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药新药 审批办法鼓励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与应 用。
24
实用期的特点
在方法论争论逐渐减少的同时, 造模为研究实用的目标得到确立, 造模方法和相关技术也趋于实用、 细致,这表明中医症候动物模型新 学科已经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近10年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近10年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述评标签:动物模型;脾肾阳虚证;综述中医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依据中医传统病因制备的动物模型和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制备的动物模型。
近年来,随着中医研究的具体化和规范化,研究人员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证”本质研究大多停留于临床而未能进一步深入,制约了中医研究的发展。
为此,中医“证”本质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热点,而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制备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目前,“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有较明确的方法、验证模型的制备是否成功也有特异的理化指标。
而中医证候是指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病性、病势的概括,是机体内因和环境外因综合作用的机体反应状态。
证候的存在并非固定,会随着病情发生变化;而实验动物与人类在生理结构、组织功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所以,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制备迄今尚无明确的方法,也没有特异性理化指标和明确的判定标准。
为此,笔者以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为例,将近10年来相关制备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迪。
1 造模方法1.1 药物诱导造模法1.1.1 中药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据此,造模过程中长期给予实验动物苦寒泻下中药,使之日久伤阳,最终出现脾肾阳虚证的症状。
孙氏等[1]予大鼠15%大黄粉悬液灌胃,给药量8.9 g/(kg·d),连服9 d。
结果大鼠出现精神萎靡、倦卧、畏寒、活动频度下降、皮毛枯槁、纳呆、消瘦、便溏、脱肛及肛门红肿等脾肾阳虚证的表现。
1.1.2 中西药混合本法主要利用苦寒泻下中药和对机体(主要是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西药,分别制备脾阳虚模型和肾阳虚模型,二者合而为一,共同完成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制备。
黄氏等[2]给予雄性大鼠腺嘌呤350 mg/(kg·d)、苦寒中药(龙胆、番泻叶、栀子)煎剂4 mL/(kg·d)混合灌胃,连续2周。
结果大鼠出现精神不振、蜷缩、摄食减少、身体消瘦、尿量减少、体毛无光泽、大便稀烂等脾肾阳虚证候。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医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已有50多年。
但其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尚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就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与评价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为动物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标签:动物模型;证候动物模型不管是在临床研究、基础科研、中药药理药效的研究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是科研实验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证候是一组互有联系的症状或体征的集合,是对疾病发展阶段或类型的病理概括,反映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
辨证则是对临床望、闻、问、切四诊收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判别为某一证候的过程。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研究和处理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更是在中医药研究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中医证候模型的分类1 中医病因模型中医病因模型是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基础下,把中医学病因施加于动物身上,来达到模拟出符合中医学特征的动物模型。
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多因素造模两种。
如利用苦寒泻下的原则,用大黄、芒硝、番泻叶、玄明粉等苦寒泻下药物,以水浸煎剂灌胃实验动物以制造脾虚型模型。
曲长江[1]等利用100%大黄煎剂、100%番泻叶煎剂、游泳2-5分钟分别和叠加于昆明小鼠,从IgM、IgM含量,IL-2、NK细胞活性,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率,T细胞亚群比例,淋巴细胞转化率等项指标上评价不同的复制脾虚模型的方法的优劣。
2 西医病理模型根据西药产生的副作用类似中医证候临床表现,建立动物模型。
方法有化学因素刺激、生物因素刺激、物理机械因素刺激。
化学因素刺激:金莉[2]等采用利血平股四头肌注射法,每日1次、连续14日后小鼠模型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等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同时小鼠出现畏寒、肢冷、发抖、蜷缩不动、食欲下降、大便稀等临床表现,并辨证认为是脾虚血瘀模型。
本法实质上是使动物慢性利血平化,动物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与中医脾气虚证有相似之处。
张子怡[3]等制造肾阳虚证大鼠模型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mg/100g)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精)

第三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研究阶段: 1、零散期:1960—1976年。 2、尝试期:1977—1984年。 3、初步总结期:1984—1988年。 4、实用期:1988年后。
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 1、五脏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概况: 2、气血津液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3、六淫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4、七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5、“八纲”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6、其它:温病、伤寒、舌脉等证候 动物模型。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论 第一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及研 究内容 第二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建立的目的 和意义 第三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第四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
第一节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 概 念 及 内 容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的概念——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在动物身上复制中医病理证候 并加以研究,最终为中医临床 辨证和治疗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的一门学科。
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 方 法: 1、利用致病因素造模: 高分子右旋糖酐→ 微循环 障碍→血淤证模型。 大肠杆菌内毒素→ 温病动 物模型。
2、改变动物的生理状况造模: 束缚制动或夹尾方法引起大鼠愤怒, 进而郁而不发,形成中医的肝郁证。 3、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模: 建立人工风寒环境,制作中医寒邪 致病模型。 4、利用过量中药造模: 给予动物大量大黄造成脾虚证模型。
第四节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探讨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存在的 主 要 问 题: 1.制作的动物模型中医特色不强。 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进展缓慢。
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工作的 指 导 思 想: 成功动物模型的建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模型与原型之间有相似的关系。 2、模型能够替代原型。 3、对模型的研究应该能够得出原型的 信息。
中医“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首先,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指标尚未完全统一,可能影响实验 结果的可靠性;其次,针对湿热证的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内在作用机理;最后,针对湿热证的治疗方法尚缺乏特异性药物筛选和评价体 系,需要加强相关研究。
结论
中医“湿热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在揭示湿热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前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未来研究应重视动物模型制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深入探讨湿热证的发病机制,并加强特异性药物筛选和评价体系的研究,以期为 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感谢观看
参考内容
一、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患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更好地理解 这种疾病,并开发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人员使用动物模型进行了一系列 的研究。这些模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也可以用于 评估新药物和治疗策略的效果。本次演示将探讨2型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近年来,湿热证动物模型制备主要涉及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等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通常以外感湿邪和热邪作为主要刺激因素,通过对动物 进行特定环境控制、饲料调整等手段,模拟人体湿热环境,进而观察湿热邪气对 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同时,针对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 改变,采用相应的检测指标进行评估,如血清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此 外,针对湿热证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药理学方法对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价,为临 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五、结论
动物模型在2型糖尿病的研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通过使用基因工程模型 和饮食诱导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评估新药 物和治疗策略的效果。此外,通过使用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中医证候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并为开发新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支持。未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性研究使用动物模型来深入探讨 2型糖尿病的奥秘。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和评价

● 一些病、证结合模型的重点探讨
焦虑抑郁相关证候模型:
营养过剩相关证候模型:
湿(热)相关证候模型:
惊恐相关证候模型:
寒、热证候模型:
张六通——外邪模型:
● “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病、证结合模 型
● 建立新的证候模型
“极端气候”相关证候模型:
“瘀热”证候模型:
肝郁化火证候模型:
■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创新性研究之一: 真正的局部辨证 ■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创新性研究之二: 真正的微观辨证
(二)扩展到气虚证和阳虚证
(1)胃粘膜肠化;
(9)心肌肥厚;
(2)恶性肿瘤;
(10)高血压动脉改变;
(3)中枢神经系统;
(11)动脉粥样硬化;
(4)植物神经系统;
(12)造血系统;
(5)自身免疫;
(13)粘液腺化生;
(6)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14)病位;
(7)男性性激素;
(15)疼痛;
(8)环核苷酸;
○ 模型辨证。 ○ 体质筛选。 ○ 全时段辨证。 ○ 多角度治疗反证。 ○ 以病带证。
体质筛选:
以病带证:
二、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 创新性研究之一:真正的局部辨证
(一)局部证候病理与整体证候病理 在性质和程度上往往不一致
再看例子:
糖尿病 前列腺癌 甲状腺癌
(二)所以,必须有真正的局部辨证: 尊重局部
肝脏证候 肝病(肝有病,病在肝) 伤魂 邪热伤肝 邪热伤肝、可治 邪热伤肝、不可治 肝病、虚 春、肝病 春、肝秋病 春、肝今病 春、肺之乘肝 春、心之乘肝 春、肾之乘肝 春、脾之乘肝 春、肝死
心脏证候 心病(心有病,病在心) 伤神 实热伤心 实热伤心、可治 实热伤心、不可治 心病、虚 夏、心病 夏、心冬病 夏、心今病 夏、肾乘心 夏、肝之乘心 夏、脾乘心 夏、肺之乘心 夏、心死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针灸治疗学研究
针灸对寒证的疗效
通过针灸治疗寒证模型,观察针 灸对寒证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如针灸大椎、风池等穴位对感
冒、咳嗽等症状的改善作用。
针灸对热证的疗效
通过针灸治疗热证模型,观察针灸 对热证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如 针灸曲池、合谷等穴位对发热、咽 痛等症状的改善作用。
针灸对虚证的疗效
通过针灸治疗虚证模型,观察针灸 对虚证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如 针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对乏力、 气短等症状的改善作用。
年龄
常用3-6月龄豚鼠,以模拟人类更年 期时期的生理状态。
造模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中医证候,采用不同 的造模方法,如药物诱导、手术操作 等。
家兔模型
品种
多采用新西兰白兔。
性别
多选用雌性家兔,以满足中医“血瘀”等证候的研究需求。
年龄
常用6-12月龄家兔,以模拟人类老年时期的生理状态。
造模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中医证候,采用不同的造模方法,如手术操作、药物诱导等。
稳定性和可靠性。
适用范围有限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主要适用于研 究某些特定的中医证候,对于其 他一些复杂的证候,如气血亏虚 证等,其适用性可能有所限制。
存在误差
由于造模过程中存在误差和变异 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中医证候动
物模型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改进方向与建议
完善造模方法
01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更加稳定、可靠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造模方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现 代化进程,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 持。
为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新药的研发和筛选, 为新药的研发过程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评估方法
临床观察
观察动物的外观、行为等表现, 判断其是否符合中医证候特点。
指标检测
检测动物的生理指标,如体温、 心率、血压等,以及生化指标, 如血清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指 标等,判断其是否符合中医证候 特点。
影像学检查
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肉眼观察判断 的证候,可以采用影像学检查技 术,如B超、X线、CT等,观察 脏器形态学改变。
0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运用
药物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
药物筛选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为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 手段,通过对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 理论依据。
作用机制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通过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的疗效及作 用机制,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原理和药理作用机制。
针灸治疗与穴位研究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
选用适当的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通过操作特定的刺激因素或药物作用,模拟人类肝郁脾虚证 的表现。
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
主要用于研究肝郁脾虚证的病因、病理机制、中药治疗和药理作用等,同时也可应用于药物筛选和毒 性研究等领域。
基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中药药理研究
中药药理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未来趋势
通过比较医学的方法,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与西医疾病模型相结合,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有助于发现 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作用机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THANKS
针灸治疗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体疾病状态,为针灸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基础 ,同时有助于深入研究针灸治疗的原理和作用机制。
穴位研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反应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穴位与证 候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病种。
CHD 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展转归及评价药物作用疗效必不可少的工具,而针对于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在动物身上模拟出人类疾病的某些特征,制备出与人类疾病症状和病理变化相似或相同的动物模型。
目前,建立CHD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从痰瘀互结、心脾阳虚、寒凝血瘀、痰浊血瘀、心气虚、气虚血瘀方面综述了这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冠心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综述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根据CHD临床致病特点,可归属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
在CHD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近年许多研究者在冠心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与中医基本思想不协调的问题。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5-2015年文献,对有关CHD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文献做一梳理,现总结如下。
1 痰瘀互结证小型猪模型林氏等[1]以高脂饲料(每100 kg饲料含胆固醇2 kg,胆盐0.5 kg,猪油10 kg)每日每只900 g喂养小型猪2周,并以介入法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进行损伤,术后继续以高脂饲料每日每只900 g喂养8周。
观察测量并分别记录小型猪高脂2、6、10周的体质指数、舌象、心电图,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左心做功。
在实验动物中,因小型猪的生理解剖、血脂指标和人类非常相近[2]。
生理生化方面,猪的血液学、血流动力学、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已被证实与人类相似,而且品种纯正、体质量较小、生长缓慢,近年来,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中应用越来越突出[3-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邓娜;蔺晓源;蔡光先【摘要】Functional dyspepsia (FD)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clinical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The commonly used production method of FD animal model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ncluded the tail clamp angered stimulus,acetate orally,fasting,bondage, light and dark reversed,ultrasound stimulation, ice water orally and so on. Based on FD TCM types,author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of animal model status from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Liver stagnat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spleen deficiency type, temper weak type,empty stomach drink stop type.%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文献报道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的常用制作方法有夹尾激怒刺激,醋酸灌胃,禁食,束缚,明暗颠倒,超声刺激,冰水灌胃等.笔者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从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寒型、脾气虚弱型、胃虚饮停型阐述了符合中医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制备现状.【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3(006)002【总页数】3页(P140-142)【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动物模型;中医证候;综述【作者】邓娜;蔺晓源;蔡光先【作者单位】410007,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3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依据人类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采用相似的条件使动物患病,从而复制出与人类相类似的疾病,因此,寻找病因是复制动物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述要

2002年12月第12卷 第6期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 L OF LABORAT ORY ANIM A L SCIE NCE December ,2002V ol.12 N o.6综述与专论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述要李兴琴 徐增年1(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石家庄 050021) 【摘要】 通过分析以往中医药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造模的因素,较客观地阐述了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中草药;动物Π模型【中图分类号】Q9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485(2002)0620368203On Animal Models of Chinese H erbal DrugsLI X ingqin ,X U Z engnian(Hebei Province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 ontrol ,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Abstract 】 The methods and the control factors of making animal m odels of Chinese herbal drugs were analysed and their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were presented.【K ey w ords 】 Chinese herbal Drugs ;Animals ΠM odels[作者简介]李兴琴(1965-),女,医学硕士,副研究员,从事医学实验动物研究1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 中医药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基础医学研究及中药药理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自1960年邝安 发现过量使用皮质激素小鼠有阳虚征象;1964年,上海第二医学院首次用中医证候(气虚、阳虚)作为模型名称以来,中医药动物模型的研究如雨后春笋,模拟的证候对象从八纲辨证,逐渐发展到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至今已覆盖所有的辨证领域,模型的制作方法也经历了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中医对于“病症”及“证”的认识,是直观和感性的,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缺乏定量化的指标,而这也应该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的造模过程。
换句话说,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应该尽可能多的模拟人生病的真实过程,更加与人的“病症”及“证”的生理及病理状态相似,真实反映中医学的“病症”及“证”。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或模拟动物的血液、体液等代谢产物及其它相关物质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引起“病症”及“证”的物质基础,从而找出中医药学“病症”及“证”的本质,进而更加客观地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造模过程。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应包括直观规范化和客观模型规范化两个阶段。
直观规范化阶段应尽量使动物模型与中医“病症”和“证”的诊断要点相符;而客观规范化阶段则应采用客观化的指标,以指导和评价中医的“病症”和“证”动物模型。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回顾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1960年,邝安坤发现过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白鼠表现为阳虚征象:体重下降、萎靡、耐寒力低。
1963年又发现用助阳药物(附子、肉桂、肉苁蓉、仙灵脾)能治疗这种状态。
1964年,易宁育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类似阴虚的肾性高血压大鼠。
同年,上海第二医学院舌象小组研究气虚(人工慢性贫血)和阴虚(高位小肠侧瘘)家兔的舌象病理组织变化,首次直接用中医证候作为模型名称。
此后,1974年山西医学院用腹腔血凝块作为瘀血模型研究宫外孕方药理。
1976年后,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从病向证转移,研制证候动物模型成了中医药界的要求。
1977年,孙孝洪撰文指出:“‘辨证论治’为中医临床独特的理论体系,复方和中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证’。
长期以来,中药实验研究主要沿用西医常用的病理模型,因而受一定‘外因论’、‘局部定位论’的束缚,常致造成临床疗效与实际结果间的差距,为全面阐明中药治疗原理带来一定困难”。
此文明确指出了中药研制自己的动物模型的必要性,使此项工作开始受到中医药界的关注,并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研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拉开了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类模型的优点是 ,造模 因素的选择主要根据 中医学的 发病学原理来考虑 , 型的病 因 、 模 症状 、 客观指标 和药物反证
比较一致 , 故其实验结果与 中医理论较易吻合 , 有利于探讨 中医 中药的疗效 和机理 , 并使 中医
种临床常见 的 Ⅱ型糖尿病动 物模 型 , 过考察不 同的行为体 通
征变化和相应 的客 观指标 , 并进行药物 干预验证模型 的合理 性。孙广仁等 『 l应用烟熏 、 s 气管 内注入脂 多糖( P ) L S 配合 寒
冷刺激建立 慢性阻塞性肺疾 病( O D 寒饮蕴肺 证大 鼠病 证 CP )
炎证。倪亮 等 ] 手术结扎大 鼠腹 主动脉 , 制作血瘀气虚 型心
肌肥厚动物模型 , 并运用 中西医结合虚证 和血瘀 证 的全 国统
一
诊 断标 准 , 将其定性 的问诊 内容代 以定 量 的同等 意义 的指
标 测试 , 对动 物模 型进行 中医证候 的评 价 , 验结果证 明模 实 型具有心气虚证 的特点 , 随着病变 的发展 进一步加重 。富 并
离于疾病之外 , 疾病发展过程本身就存在着 中医证候的变化 , 并不是 因为施加了 中医病因之后才出现中医证候 。对西 医疾 病模型进行辨证建立的病证结合动 物模 型是指在西 医疾病模 型的基础上 , 不施加人为干预 因素 , 观察疾病在形成过程 中证 的演变过程及疾病模 型成立后表现 的中医证型 ,进而确定某
理论和治疗 手段有可能 出现新 的突破 ] 。
研 制了首例 中医阳虚证动物模 型以后 , 国内学者开 始致 力于 证候动物模 型的研究 , 各类“ ” 证 的动物模型应运而生 , 中肾 其
2 根 据西 医病 因病 理研 制 动物模 型
此类模型强调有 明确 、 特异 的病理表现 , 是在施加特定 的 化学 、 生物、 机械和物理 的致病 因素作用下复制 出的类 西医性 模 型 。赵 宁等 [ 用 s 1采 2 D大 鼠腹腔 注射利血平造 成脾虚模 型, 选用代表脾气虚证 和脾 阳虚证的 四君子汤和理 中丸作 为 治疗 药物 , 对利血平脾 虚大鼠的脾气虚证和脾 阳虚证 的证 候
32 对 西 医疾病模 型进行辨证 建立模 型 中医证候 并不游 .
病理状态 。这种与 中医临床貌合神离 的模型 ,或许实际上只
是某些西药 引起 的毒性反应或机 械损伤 , 出现的病 理状态和
中医的证候生拉 硬套 , 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中医的证 候不 难 完全等 同于西医疾病 的症状 ,临床上常可以看到 同一种西医 疾病 , 中医可能诊断为 多种证候 , 而对 不同的西医疾病 , 中医 也可能诊治方法完全相 同 , 以要研 究 中医、 所 发展中医 , 不能 完全照搬西医动物模 型, 应根 据中医特点 , 复制体现 中医药特 色的动物模 型 ,但这并不排除运用 西医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 药进行 深入 细致 的研究 。尽管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在研制过程 中还存 在许 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 ,但 由于国家对证候研究的重 视 以及 现代科技 的飞速 发展 , 同时众 多的 中西 医结合科技工 作 者对证候研究倾注 了全身心 的精力 , 因此 , 我们相信, 中医
1 根据 中医病 因病机 研 制动物 模型
此类模 型主要依据中医传统理论 , 以中医“ ” 目标 , 证 为 将 “ ” 证 形成的原因 , 如寒 、 热等施 加在动物身上 , 为地制造导 人 致“ ” 证 的致病 因素 , 模拟出与证 的临床表 现基 本相似的动物 模型 。造模 方法有单 因素和复合因素二种 。
关键词 : 中医证候 ; 动物模型 ; 综述
中图分类 号: 20 文献标识码 : R -3 A
文章编号 :0 8 7 8 ( 02 O — o 8 o 10 — 4 6 2 l )1 o 7 一 3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是在 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思想 的
指导下 , 运用脏 象学说和 中医病 因、 病机理论 , 把人类疾病原 型 的某些特征在动物 身上 加以模拟复制 而成 , 且具有与人体 疾病症状和病理改变相 同或相似证候的动物 [] 1。中医证候 动
别研制 阴阳两虚型 、 阴虚 热盛 型 、 阴两 虚型 、 气 血瘀 气滞型 4
符合临床实际 , 能够造 出较为典 型的中医证型 , 至今 尚未建立 统一的造模方法 评价体 系。二是缺乏严 谨系统的中医证候动
物模型评价 体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成功后 , 应对其 正确性 、
可靠性 进行 检验 ,以便于在实验中推广应用 。但 以往证候 实 验动物模型的发展特点是 不断地寻找可行 的方 法 , 建立覆盖 面广的多种模型 , 对模 型与原型之 间、 同一证候 的多种不同模 型之间、不 同证候模型之间缺乏比较 。三是照搬西医动物模 型 。部 分中医证 候动物模型 的复制 , 在 中医理论体系 的 不是 指 导下 , 而是纯粹利用 化学药物造成 一种类 似中医某 一证 的
结合模 型。张明雪 等¨ 采用高脂饲料 喂养、 日冰柜冷 藏配 每
合皮下 注射 pt脑垂体后 叶素 )建立冠心病 ( ) i ( , 心 阳虚血瘀证 大鼠模 型 , 通过考察动物的整体表现 和体温 , 心电图、 血脂 、 心 肌酶 、 心脏彩超检查以及 温阳活血药 干预反证等多个环节 , 论 证模 型与 临床冠心病( ) 心 阳虚血瘀证表现的一致 陛。
收稿 日期 :0 1 1— 7 2 1- 2 2 基金项 目: 广西 自然科 学基金课题( 编号 :0 0 x S A 1 13 2 1G N F 0 3 9 )
下 , 当结合现代 医学理论 与实验 动物 科 学知 识 , 适 分别 ( 或 同时 ) 用传统 中 医学 病 因复制证 候 动物模 型 和采 用现 代 采 医学病 因复制 疾病 动物模 型 , 动物 模型 同时 具有疾 病 与 令
・
7 ・ 8
J u n lo a g rdt n lC i eeMe ia iest o r a f Gu nxi a io a hn s dc lUnv ri T i y
2 1 Vo.5 No 1 0 2, 1 . 1
中医证候 动物模 型研究述评
李晓红 , 杨力强
( 广西 中 医学院 , 西 南宁 广
夺的方法 , 模拟中医理论 的“ ” 劳 ” 惊 和“ 等病 因, 制造心气虚证 是对西 医疾病模型进行辨证建立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方法制作气滞血瘀大 鼠模型 , 并通过病 因病机变化 以及血液 流变学指标 、血脂变化与血管活性分子改变等客观指标方面
的分析 , 判断气滞血瘀动物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 。
制作气 血两虚模型。 成秀梅等 将大 鼠置于 0 1 6 — ℃冰水中造 成 寒凝 血瘀 模型 , 观察温经汤的药效 。李燕舞等 『选用 雄性 7 ]
S D大 鼠以生药大黄水浸液灌 胃制作脾 虚模 型。 1 复合 因素造模 . 2 李艳彦等 [ 用慢性束缚 、 8 过度疲劳 、 饮 食失节法制造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 。 龙子江等 采用睡眠剥 9 小 鼠模型。 任建勋等I ] l采用半 高脂饲料及复合声 、 、 0 光 电刺激
熟, 造模方法稳定 , 可操作性强 , 实验结果与现代 医学研究 结
果有 可比性 , 尤其在 中医新药药理研究 中发挥了较 大的作用 。 但不 足的是 , 此类方法采用 了西医思路探讨 中医理论 和指标 , 缺乏辨证施治 的中医特色 , 所以存在较大 的争议。
1 单因素造模 岳利峰等 利用慢性束缚方法 , . 1 模拟肝郁 日久 , 木郁乘土 , 肝郁脾虚的病理演变过程 , 建立大 鼠肝郁脾
21年 第 l卷 第 1 02 5 期
广西 中医学 院学 报
・7 ・ 9
证候特征 _ 。李敬林等 [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后行空腹尾静 l 脉注射 SZ( 脲佐 菌素 ) T 链 造成 2 型糖 尿病大 鼠模型 , 同时运 用 中药 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 , 根据辛苦 、 大寒 、 大苦 温热药物 损伤机体 阳气 、 的原理 , 过灌服 大鼠不 同性味 的中药分 津液 通
或小 鼠会 自发形成证候 ,发生证候 的演变 和兼 夹 , 与人类近 似 …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的建立对揭示 中医“ ” 证 本质及 中医 方药 、药理 的研究起 到了巨大 的推进作用 。本文就 中医证候 动物模 型的研制方法及特 点加 以综述 。
属性进行反证 ,分析利血平脾虚证不同指标 与脾气虚证及脾 阳虚证的相关性 。 杨超等[ 】给大鼠腹腔注射内毒 素建立热毒 3 血瘀证模型 , 模型大 鼠符合中医热毒血瘀证证候的舌象和体
征 。卢芳等 ] 应用皮下注射 2 4 二硝基苯酚来建造热证 的 ,一 动物模型 。和岚等 [ ] 肾上腺素一 次大剂量 及多次小剂量 1用 皮下 注射 , 并模拟大怒 及焦虑状 态制造大 鼠急 、 慢性 血瘀模 型, 应用中药丹参 、 川芎反证证型。 此类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客观 f 生较强 ,模型的建立 比较成
一
特定的病证结 合模 型 [ 。屈会化等 [ 自发性高血压模 对 t
型大 鼠( H 早 期的中医证候属性进行 了宏 观表征及行 为学 S R) 研究, 认为 S R早期 阶段 的中医证候类似人类高血压肝火 上 H
证候动 物模 型建立及评价 标准体系将逐步得到 丰富和完 善 ,
中医证候模型必将为实现 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可靠的、 重现的 、 先进及科学 的实验研究结果 , 为阐明中医证候 的科学本质 , 实 现证候理论 的现代科学诠 释 , 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 。 参考文献
虚证模型 。 王米渠 …根据 中医 “ 恐伤 肾” 理论 , 采用 “ 猫吓孕鼠 法 ”研究 子代“ , 先天性 肾虚” 模型 。谢萍等 ] 据气血相依 , 根 气 为血之帅 , 血为气之母的理论 , 将小 鼠从 眼眶底血管丛放血
3 病证 结合 动物模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