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湖泊_流域_系统理念及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南昌古城湖泊生态经济发展史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

南昌古城湖泊生态经济发展史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启示

泊 生态保 护 与经 济繁 荣 和谐 运 行 史 , 都 阳 潮生 态 经济 区建 设 有 重要 启 发 意义 。 议 恢 复古 南 昌湖 泊 商 业的 历 对 建
史原 貌 , 设具 有 世界 独 特 的“ 建 湖泊 商 业旅 游 区” 。
【 关键词】 昌; 阳湖生态经济区; 市湖泊生态 ; 南 鄱 城 商业旅游 圈
t h o sr cin o o a g I k sE o o ia c n my o t e C n t t f y n J e’ c l gc lE o o u o P a Au h r t o :Yu W a xa n in Ab t a t b u w o s n e r g ,a ce t N c a g ct s amo t a w t r ct .P o l et d s r c :A o t t o t u a d y a s a o n in a h n i wa l s a e i h n y y e pe s te l
进行 科 学考 察 , 要从 事 预 防医 学 与 生 态研 究 。 ( 主 江西 南 昌 3 00 ) 30 6
T砌 e , l v lp n soyo a e’n t e eain :I eDe eo me tHitr fL k 8E oo ia c n myi ce tNa c a gCi a d I R v lt 1 y s o
ao n elk 。 h r t essod i o to ero a dh ro e e idi An in n c a gct a n ru dt e w e es e t to f n f h o m n ab r idb hn . ce tNa h i h di- h a r n r t l t n y cesn l e o n aelk o T re cne, ihh db o d b s esa d d n ep p lt n Mo t mp r raigyb c migarr eC mlec e tr whc a o me u i s n e s o ua o . s o- a l n i i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Ξ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Ξ
上,占世界总数95 %以上;白枕鹤数量稳定在2 500只以上,占世界总数50 %以上;鸿雁数量达3万只,占世界
总数的60 %;东方白鹳的数量超过国际鸟类组织统计的世界总数量。白额雁数量3. 2万只,占亚太地区总数的
60 %以上。野鸭的数量也是数以万计,1996年统计到20万只。1998年由于夏季东北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水生植被从岸边向湖心随水深的变化呈不规则的带状分布可分为鄱阳湖水生植物带分布情况植物带名称分布高程面积km2主要种类湿生植物带1315519挺水植物带1215225浮叶植物带1113637沉水植物带9121366金鱼藻由于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而引起的湖滩洲地的周年水陆交替现象对湿地植物群落变化影响较大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Ξ
摘要: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北角,是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总面积22 400 hm2,栖息的鸟类有310种,数量多达数100 000只。论述了鄱阳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其功能进行了综合概述和评价,针对其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策。
饵。现已鉴定的有154个属,分隶于8门54科,藻类的分布几乎是全湖性的。鄱阳湖水体藻类分布密度年平
均47. 6万个/ L ,其中2月份最低,仅27万个/ L ;9月份最高,有时可达355万个/ L。
2. 2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鱼类和贝类的食料。鄱阳湖已鉴定的浮游动物有207种,
鄱阳湖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候鸟主要栖息期(11月至翌春3月)内降水量较小,尤其是11月至翌春1月,降水量极小。为多强风地区,湖年平均风速3. 5 m/ s以上,老爷庙水域达7 m/ s。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思考朱再昱陈美球曹建华蔡海生黄宏胜刘滨罗志军(江西农业大学,南昌330045)摘要:文章根据江西省提出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对所依托的可持续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增长极理论、创新理论、产业群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凸显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理论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Reflecti on s on the Theory to Con struct Poyang Lake πs Ecolog i ca l and Econo m i c ZoneZHU Zaiyu,CHEN Meiqiu,CAO J ianhua,CA I Haisheng,HUANG Hongsheng,L IU B in,LUO Zhijun(J 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ategic concep t of Jiangxi Pr ovince to construct “Poyang Lake πs ecological and econom ic zone ”,this paper makes an in 2dep th analysis on sustainable theory,system s engineering theory,gr owth polar theory,innovati on theory and industry cluster theory in support of constructing the region in the light of l ocation,res ources,industry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Poyang Lake πs ecol ogical and econom ic zone 1Therefore,we can highlight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p 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decisi on making to p r 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Poyang Lake πs ecological and econom ic zone 1Key words:regional economy;theoretical foundati on;Poyang Lake πs Ecol ogical and Econom ic Zo ne基金项目: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08Z D101);2008年江西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作者简介:朱再昱(1968~),男,江西瑞金人,博士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

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点心得体会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由来与重要意义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湿地。

在国际上,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倍受关注,特别是白鹤等珍稀越冬候鸟引世人注目;在国家层面上,鄱阳湖对长江中下游的调蓄洪水功能长期受到重视,其对长江流域生态健康的维护地位凸显;在江西省,它是母亲湖,是鱼米之乡,是重要淡水渔业基地。

而湖区的农民对鄱阳湖的理解较为实在,靠山吃山,靠水吃鱼,鄱阳湖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来源。

进入21世纪以后,江西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鄱阳湖区和鄱阳湖流域的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2007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永远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要求。

同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鄱阳湖生态良好和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

并提出了把鄱阳湖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

可以说,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二、如何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协调好三种关系1.认真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

首先,我省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而鄱阳湖大部分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建设的第一要务。

其次,鄱阳湖是全国11个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鄱阳湖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保护好鄱阳湖生态资源与环境不仅是江西也是全国性战略。

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就是要以保护优化发展,在发展中搞好保护,以发展促进保护。

具体地就是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率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路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协调两者关系是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生态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其根本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生态化。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互动互促的有益探索,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共生发展。

本文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建设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对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研究,是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及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模式之优劣成败,关键看是否适合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实情,是否给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带来福祉。

生态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模式,该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主张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其根本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运行生态化。

可以说,生态经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从江西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互动互促的有益探索,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共生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理论与实现背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合理协调两者关系是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足而增长速度快、环保投资效率低而环保呼声越来越高的现状,有必要重新反思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在认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路径和模式。

(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可分为经济亚系统和生态亚系统,二者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 鄱阳湖

生态江西 绿色崛起 — 鄱阳湖

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行随着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环鄱阳湖经济区”的建立,要确立区域一体化的意识,积极促进市场一体化机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推进环鄱阳湖区域综合环境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准。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翻开了江西发展崭新的一页,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及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西人,深刻地感受到省委省政府为了改变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落后面貌,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本着综合治理、系统开发、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坚持科技支撑等原则,根据“山江湖开发治理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江西持续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山水、发展区域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建设。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山江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在江湖流域开发治理方面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良好影响,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基石。

鄱阳湖位于长江之南,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

它与赣江、抚河、信江、铙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尾闾相接的似盆状的天然凹地,受长江、“五河”水位制约,水量吞吐平衡而形成的连河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是连接南北方、沟涌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重要腹地,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青春汇•鄱湖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信息I类093班杨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一、鄱阳湖的现状与概况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长江中下游南岸,纳赣、抚、信、绕,、修五大河之水,经湖盆调蓄,通过入江水道在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性、季节性湖泊。

鄱阳湖流域面积162225km2,占长江流域面积9%以上,其中鄱阳湖湖面面积4070km2,相应容积为320亿m3(按1998年7月31日湖口水文站最高水位22.59m,吴淞基面高程计算)。

鄱阳湖形似葫芦,南北长173km,东西平均宽16.9km,是典型的“蓄水是湖,低水是河”湖泊。

鄱阳湖区植物资源丰富,尤其是水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鄱阳湖区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是驰名的鸟类栖息地。

二、鄱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1、湖区水情恶化,洪涝灾害上升鄱阳湖区地处鄱阳湖平原中部,由于江西东、西、南群山环抱,只有北部的鄱阳湖平原地势低洼,因此,构成了辐聚状的鄱阳湖水系,其集雨面积达16022万km2。

湖区属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加上汛期长江洪水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作用,造成鄱阳湖区每年的7~9月份常常洪水泛滥,水涝频繁。

据史料记载,11~19世纪,江西省共发生洪灾69次,平均13年一次,洪灾大多数发生在鄱阳湖区。

进入20世纪初到90年代共发生洪涝灾害37 次,平均2.7年一次,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率明显增加。

尤其是近50年,湖区大小洪涝灾害几乎连年不断。

湖口水位超过高水位的年份,前25年共4次,平均6.3年一次;后25年11次,平均1.3年一次。

从年最高水位看,1954年、1983年、1995年、1998年湖口水位分别为21.68m、21.71m、21.80m、22.58m,逞逐渐上什趋势,湖区多年平均洪灾面积达5.6万km2,有效地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血吸虫病流行,治理难度加大鄱阳湖洲滩多、水淹时间不同、植物生长不一样、钉螺密度也有所差别,年平均水淹8个月以上或年平均水淹不到2个月的洲滩一般无螺,所以鄱阳湖的水位变化状况严重影响着钉螺的生存环境。

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

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

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是走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来,全省上下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进一步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要求,围绕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努力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全国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二、功能分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38个县(市、区),划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

湖体核心保护区,范围为鄱阳湖水体和湿地,以1998 年7月30日鄱阳湖最高水位线(吴淞高程湖口水位22.48米)为界线,面积5181平方公里,功能是强化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滨湖控制开发带,范围为沿湖岸线邻水区域,以最高水位线为界线,向陆地延伸3公里,面积3746平方公里,功能是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

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文化产业、物流商贸业、新能源产业和船舶制造业等。

高效集约发展区,范围为区域其他地区,面积4。

22万平方公里,功能是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开发。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鄱阳湖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以上,鄱阳湖天然湿地面积稳定在3100平方公里,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优良标准;率先在全国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逐步居于主导地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0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鄱阳湖生态建设论文

鄱阳湖生态建设论文

鄱阳湖生态建设论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于江西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一、探索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着眼于保护好“一湖清水”,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要求,在湖体核心保护区强化生态功能,在滨湖控制开发带构建生态屏障,加强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建设,保护好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水,使江西的生态环境更优美,为江西增添更强的经济发展后劲、拓展更大的崛起空间。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保障有力的生态安全体系,使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使环境质量稳步提高。

这就决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不能照搬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模式,而必须突出生态特色,努力探索一种符合江西实际的生态经济模式,走高效、集约、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特色,并不排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探索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效性相统一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尝试。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即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将生态、生态系统等自然科学概念引入以一定行政区域为界的社会科学领域,运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对生态经济区这一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研究,探索使这一复合系统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根据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经济与生态发展路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径。

中部崛起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多纬取向

中部崛起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多纬取向

中部崛起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多纬取向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崛起。

作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的鄱阳湖,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与区位条件,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备受政府和各界关注。

本篇论文将以多维取向,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意义、道路、机遇与挑战,并通过案例分析,论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施路径与推进。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背景1.湖区地理位置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至九江市之间,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面积359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1160余千米,是一个生长岸线最长的淡水湖泊之一。

2.湖区自然资源鄱阳湖周围拥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草原等自然资源,其中尤以黄鳝、鱼为湖区的特色资源。

3.发展历程鄱阳湖经过几千年的誊写、改变,现在已成为一个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生态繁荣区。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意义1.生态环境保护鄱阳湖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建设生态经济区是为了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捕捞等破坏性行为,保证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得以长期保护与维持。

2.促进经济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有效利用湖区的自然资源和条件,发展农业、渔业、旅游业等经济产业,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就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打破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加深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道路1.生态优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第一要义是生态优先,前提是保障鄱阳湖的生态环境稳定,保住湖区自生自繁的原生态环境,使鄱阳湖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

2.产业结构优化优化鄱阳湖区产业结构,发挥湖区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以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

3.文化传承与创新发挥区域文化、乡土特色、民俗传统以及历史遗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沿江城市空间品质与形态体系,弘扬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越的区域文化特征。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对策与建议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对策与建议

鄱阳湖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对策与建议发布:鄱阳湖研究中心2011-5-21【内容提要: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对于维系长江水量平衡和水域生态平衡、维护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虽然目前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尚好,但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作用下,鄱阳湖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逐渐发生变化,存在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体污染等问题。

在资源利用中,过渡捕捞、滥捕乱猎、土地利用扩张等掠夺式经营,导致渔业资源退化、生物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湖泊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公共卫生健康和生态安全不容忽视。

为此,江西省生态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鄱阳湖生态现状生态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强鄱阳湖生态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的对策和建议,呈报领导及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的实施,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省生态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鄱阳湖的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

专家们认为,目前鄱阳湖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鄱阳湖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1、水文情势变化明显,水质呈显著下降趋势(1)枯水情势严峻。

2003年以来,鄱阳湖连续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且水位持续下降,枯水期不断延长,比正常年份提前约40天,水资源管理面临挑战。

2011年3月鄱阳湖星子站水位8.65米,突破2008年的同期最低水位。

水位明显偏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缓解。

(2)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据《1999-2009年江西省环境状况公报》等资料,鄱阳湖水系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上世纪80年代以I、Ⅱ类为主,平均占85%,90年代占70%,2003年以后只占50%。

目前水体平均程度属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且枯水期比丰水期更为严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解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解读

资源开发与利用
资源调查
全面调查鄱阳湖地区的资源分布 、储量和质量,为合理开发利用 提供科学依据。
资源利用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 开发利用鄱阳湖地区的资源,包 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等,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经济发展与转型
01
产业布局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限制高污染、
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02 03
绿色发展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 协调发展。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 争力。
经济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鄱阳湖地区 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优势 互补和共同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成
04

生态环境改善
01 湖泊水质提升
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措施和污水处理工程,鄱阳 湖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 好的生存环境。
02 湿地保护与恢复
加强对鄱阳湖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有效保护 了湿地生态系统,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03 森林覆盖率增加
通过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鄱阳湖区域的森林覆 盖率逐年上升,增强了区域生态屏障功能。
资源环境
01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为农 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02
生态环境优美,拥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全 球重要的候鸟越冬和繁殖地。
经济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涵盖了江西省大部分经济总量和人口。
在国家层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被列为重点发展 的生态经济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架
5.实施步骤
1)全面展开阶段(2008~2012年):夯实基础、 壮大实力、理顺体制,初步形成生态与经济协调 发展的新模式。
2)加速推进阶段(2013~2015年): 基本形成生 态良好、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格局。
3)优化完善阶段(2014~2020年):实现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奠 定基础。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架
4.功能定位与目标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保持鄱阳湖一 湖清水“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2)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加强江西作为国家商品粮 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
3)以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推进新 型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 展质量,做大做强做优二、三产业,促进江西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架
2.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 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 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要求,根据中部崛起的战略定位,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自然规律和现代经济 发展规律,将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生态良 好、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和物 质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 态经济区。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生态环境好、农业资源丰富 的优势,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 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 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 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在生态、 绿色和特色上下功夫,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和加强江西 作为国家商品粮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后感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

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量最好的湖泊,呗誉为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鄱阳湖的保护和治理,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资源、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永葆鄱阳湖“一湖清水”。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立足与江西的独特的资源优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大战略举措。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于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为了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并不排斥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性。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

既保护绿水青山,又促进经济发展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既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将生态系统等自然科学概念引入以一定行政区域为界的社会科学领域,运用生态经济的原理和系统工程进行研究,探索这一复合系统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社会和谐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有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2)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

大湖流域的开发和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困难。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探索大湖流域治理、保护、开发的新经验,有助于保护“一湖净水”,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3)有利于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助于培养长江中欧的城市群,形成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实现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关键”的战略目标;(4)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

――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

主要是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

同时,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

――加快经济发展,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主要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有序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

合理发展大、中、小城市,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继续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稳定、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

科学制定规划,指导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立法,制定和完善加强鄱阳湖保护治理、促进经济开发等方面的法规;制定新型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行业制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目录;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生态保护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第五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简称“中部博览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以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六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年举办一次。

前四届中部博览会分别在湖南长沙、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安徽合肥成功举办。

第五届中部博览会定于2010年9月26-28日在江西南昌举办。

由南昌市人民政府、江西省商务厅、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承办。

五届中部博览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放合作共赢崛起”为主题,以投资推介、项目对接、贸易展览展示、中部博览会高峰论坛等活动为主要内容,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全球经济企稳回升、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等历史机遇,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突出产业招商,突出区域合作,突出扩大对内对外贸易,突出生态、低碳经济,推动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造林 涵养水源 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区的思考及建议

大力造林  涵养水源  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区的思考及建议
林 业 发 展 一 系 列 政 策 措 施 ,现 已
县 ,全 国绿色小康 县 ,全省林 业重 点 县和全 省森 林 资源 保护 十 佳县 , 为 鄱 阳湖 的清 洁 生态 作 出了 应 有
发放林 权 使用 证达 9. 86 %,制定 了
5 0年 不变 的林 改政 策 ,林 农 已 山
老科 协之 窗
老科协之窝
在 林业工作 的重 中之重来抓 ,确 保
鄱 阳湖 生态 经 济 区 上 升 为 国 家级经济建 设区 已有一年余 ,作 为
贡献 。
全县 7 o万 亩生 态公 益林 ,3 亩 o万
速 生 丰 产 林 ,5 O万 亩 毛 竹林 高效
为确保 鄱 阳湖 上游 的土地 ,
鄱 阳湖上游 5 个水 源河有二 ( 河 、 抚 信江 ) 上游的 资溪县 是个 山区林业
把造林 绿化 “ 大四小 ”工程建设 一
江西茶叶 生产十强 县。“ 资溪 白茶 ” 已被 国家认 定为有机 产品 ,获 上海 博览 会 茶叶 “ 奖 ” 金 ,县委 、县政 府 因 势利 导 成 立 全 县 毛 竹 产 业协 会 。建 立毛 竹示范 基地 3 6个计 1 5
万余亩 , 中笋 竹两用林基地 6个 。 其
搞好 ,建议 县委 、县政 府组 织各部
门 有 关科 技 工作 者和 我 们 县 老 科
协技术 专家立足长 远 ,对资 溪县 的 造林绿化 工程进行 全面规划 ,全 面 模 底调查 ,作出全面 设计蓝 图 ,打 造 资 溪林 业强 县 有特 色 的长 效 规
亿户家庭每 年都 栽种一棵树 ,那么 每年可吸收 二氧化碳 7 4万吨。 因 3 此 ,保护生 态环 境必 须大力倡 导植 树 造林 。为此 ,笔者 建议 ,为了鄱 阳湖生态经 济区建设 ,一是在 每年 的植 树节 ,号召全民植 树 ,人人 参

创新市场机制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创新市场机制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创新市场机制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来自:办公室更新时间:2010-06-02 点击:74【打印】【关闭】龚建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国家对江西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等自然禀赋优势的高度重视,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对江西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重新定位,其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也为江西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实施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动力,通过先行先试,努力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途径,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一、以市场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构建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中,地方经济可分为“行政区经济”和“区域经济”两种。

前者以某一特定行政区为限,目光仅局限于本行政区内,易引发各行政区之间的市场封锁、产业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边界利益纷争等诸多弊端;后者则打破了地方保护主义及狭隘的行政地域观念,突破行政壁垒,能使市场主体及其诸要素自由无障碍地博弈于各地方行政区之间,进而实现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最大化。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实行后一种模式,即要打破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铲除经济区内区域合作的各种障碍,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为此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区内的优化整合;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考虑经济区的产业布局,依托比较优势、专业效率及要素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与布局,防止搞“一平二调”、防止单靠行政手段搞“拉郎配”。

二是坚持以各类企业为主体。

充分调动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以及各类中介组织参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发挥企业在区域合作中的市场主体作用。

三是坚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遵循“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功能、提高效率”和“合理布局、联合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联动发展为目标,开展经济与技术合作,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分享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

“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

c s se o y tm.I u e mp ra tl o ia n i ao sa d t e wh l a i e s e t e t n lz h a s ea t s s i o tn mn l gc l d c tr n h oe b s p rp c i o a a y e t e c u a rl - i i n v l
ZENG a CHEN e. i , EIXio h a , To, M iqu W a — u LV in g i T a — u
( . adC no dt na dE po a o etr f inx Poic , a ca g 3 0 2 C ia 2 Istt 1 Ln o sl a o n xli t nC ne a gi r ne N nh n 0 0 , hn ;.ntue i i ti oJ v 3 i
统理念在鄱 阳湖生态” 态系统过 程动 态研 究, 生 构建 湖泊
生态系统主要 参数 与流域 变化之间的动态模 型; 开展基 于“ 湖泊一 流域” 系统理念的 流域 生态 系统评 价 , 索 探
适应 性 管 理模 式 ; 索 科 学 的 生 态补 偿 机 制 , 建 流 域 上 、 下游 不 同地 区公 平 的社 会 经 济 发展 环境 。 探 构 中、
t n hi ewe n lke n a i s hi a e rti to u e h “L k i s p b t e a s a d b sn .T s p p rf s n r d c d te a e—Ba i ’s se t o c p n t o i sn’ y tma i c n e ta d is c
文章 编号 :61 62 (000 — 04 0 17 — 5321)2 07 —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

区域治理社会治理与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戴国星南昌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6摘要: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鄱阳湖农村地区水处理工艺较为落后,整体水质较差,加上水源保护及水质监测等相关措施不到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难以保障。

为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从污染防治、宣传教育、环境治理、预警监控、政策措施等方面出发,为农村区域居民饮水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鄱阳湖;农村饮水安全;水处理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如何在保障鄱阳湖水源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是当地政府部门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实现区域水源保护,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关乎区域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用水问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保护一湖清水,同时要全面保障区域内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中纬度,其规范范围涉及景德镇、鹰潭、南昌3各市区,包括九江、宜春、新余、上饶、抚州、间等部分市区,共38个县(市、区)。

该生态经济区占全省面积的30.6%,辖区总人口为1946.31万人,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58.06%,财政收入共171.1亿元,是全省财政总收入的45.6%,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承担着调节气候、调洪蓄水、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的数量、水质等的稳定性,直接关乎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问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腹地,该区域具有促进生态经济协调的良好条件。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分析通常而言,水质出现问题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将各种因素细分,可以分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2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2 2010年6月Journal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une,2010文章编号:1671-6523(2010)02-0074-04“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曾涛1,陈美球2*,魏晓华2,3,吕添贵2(1.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江西南昌330002;2.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45;3.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Okanagan校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基隆娜市V1V1V7)摘要:“湖泊—流域”系统理念是当今世界上分析湖泊生态系统的新思路,它立足于湖泊生态环境指标,但放眼于整个流域,突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把流域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作为因果关系。

在介绍“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实践应用,提出“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开展鄱阳湖“湖泊—流域”生态系统过程动态研究,构建湖泊生态系统主要参数与流域变化之间的动态模型;开展基于“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流域生态系统评价,探索适应性管理模式;探索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公平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关键词:“湖泊—流域”系统理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用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志码:A‘Lake-Basin’Systematic Concept and Its Application inConstructing the Poyang Lake Eco-Economic RegionZENG Tao1,CHEN Mei-qiu2*,WEI Xiao-hua2,3,LV Tian-gui2(nd Consolidation and Exploitation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Nanchang330002,China;2.Institute of Poyang-Lake Basin Ecosystem,JAU,Nanchang330045,China;3.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Okana-gan,Kelowna,BC,V1V1V7,Canada)Abstract:The“Lake-Basin”systematic concept is a new perspective for assessing the world’s lake e-cosystem.It uses important limn logical indicators and the whole basin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akes and basins.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Lake-Basin”systematic concept and its key characteristics and describe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is concept.It then identified the following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e concept on the Poya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Region:studies on crucial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Poyang Lake Basin System;establishment of dynamic models among the components and among processes;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to promote fair and balanced social environment among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gion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Key words:“Lake-Basin”systematic concept;Poyang Lake Eco-Economic Region;potential appli-cations收稿日期:2009-09-08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项目“基于STELLA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评价与适应性管理”作者简介:曾涛(1973-),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zt00206@;*通讯作者:陈美球,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cmq12@。

第2期曾涛等:“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应用一、“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及其特点“湖泊—流域”系统理念是当今世界上分析湖泊生态系统的新思路[1-2],它立足于湖泊生态环境指标,但放眼于整个流域,以“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为整体,把流域和湖泊作为因果关系,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是由流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引起的,流域是湖泊的生态屏障。

强调水文过程是“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重要特征之一。

之所以湖泊与流域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完整生态系统,正是由于“水”是连结“湖泊”和“流域”最基本的要素,而“水”这一基本要素的变化又取决于“湖泊”和“流域”之间的水文过程:流域是“水”源,由广阔的集水面,承纳雨水,通过地表径流(地表水)或渗入地下(地下水),经由大小水系,逐渐向湖泊汇集,从而不断维持着湖泊的存在。

流域集水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湖泊的水量供应,流域的地形地貌与植被决定着集水的快慢和泥沙含量,通过各级河流,最终决定了湖泊的水量、泥沙堆积,甚至于湖盆形态特征,这些现象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就是水文过程。

“人—地—水”是“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主要脉络,是“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人”是指人类的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地”是指因人们在实施社会经济活动时,反映在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水”即水文过程,因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而对水文过程产生影响。

“湖泊—流域”系统理念之所以把“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主体,是基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是“湖泊—流域”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镇化进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都会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产生干扰,有的干扰是处于生态系统阀值范围之内,不会对整体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而有的干扰超出生态系统阀值范围,对整体生态系统生产的负面影响比较严重,甚至使系统崩溃或成为另一状态,如流域内城镇化进程大量蚕食森林、工业生产的点源污染、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都会直接对入湖水质产生影响,对湖泊水生环境产生破坏:泥沙大量淤积、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激剧下降等等。

长期以来,人们对湖泊与流域研究往往是截然分开的,湖泊与流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湖泊与流域生态环境退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局部治理,整体恶化”,将江河、湖泊分开治理的现象。

“湖泊—流域”系统理念的提出,避免了传统上把湖泊与流域分开研究、人为地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分割的种种弊端,既突出了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又兼顾了湖泊生态环境与流域整体密切的生态系统联系,是一个“点”与“面”的客观思考。

“湖泊—流域”系统理论的社会实践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强调对“湖泊—流域”地区的资源整体利用、保护与管理。

在具体实践与应用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性。

“湖泊—流域”是一个融合生态、社会、经济子系统的整体。

二是动态性和不确定性。

系统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其自身的周期性或非规律性变化上。

由于系统的动态性、使得在预测、分析和判断“湖泊—流域”生态系统变化时,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有限承载下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过程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服务类型。

但也必须认识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是有限的,在一定的社会和技术发展水平下,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均有一个最大的承载力负荷[3]。

四是自我维持与调控特征。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调整,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维持和调控功能。

五是健康和持续发展的特性。

作为生态系统管理的综合化目标,反映了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自身发展的要求。

二、“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在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在国外,“湖泊—流域”管理的理念已经应用于水源、水质、污染物的控制等方面,特别是对“湖泊—流域”水源地管理,强调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完整性的保护以及水文景观生态的应用。

在美国,1993年启动的“内哥伦比亚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计划”是较早开展的“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案例研究[3];随后蒙大拿州通过湖泊流域分析Swan湖泊流域水质保护计划和日均最大纳污承载能力,来确保Swan湖泊流域生态系统正常进行,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协调[4];北卡罗来纳州将“湖泊—流域”理念应用于水质保护储备计划,强调“湖泊—流域”水质保护管理,通过整个湖泊流域范围来进行研究[5]。

在波兰,将“湖泊—流域”水文景观生态理念被认为是实现多样性的重要表现[6]。

关于“湖泊—流·57·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域”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研究,加拿大联邦政府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组织的以Okanagan湖流域为研究对象,所作的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是一个典型代表[7],他们以“人—地—水”为主线,以水文过程、系统理论为生态经济变化为核心开展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近年来,我国也引入了“湖泊—流域”系统理念,在2002年3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组织召开的“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与优先领域”学术研讨会上,就提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建立“湖泊—流域”健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评估确定“湖泊—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和功能定位,划分不同生态功能区;提示“湖泊—流域”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和机理,研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原理与技术;发展“湖泊—流域”综合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为“湖泊—流域”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