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状况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状况介绍
2011年3月份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节能环保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是在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并明确提出要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此外,作为“十二五”首个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也已获国务院批复,将于近日出台。有业内人士将此解读为国内土壤修复产业兴起的契机“这是土壤修复首次在国家战略级规划中‘正名’,并将作为环保产业的分支独立发展,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兴起指日可待。”
对于刚刚起步的土壤污染修复产业来说,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因政策、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困扰,目前其处境十分尴尬。
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土壤修复产业的背后是我国日渐严重的土壤污染状况。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2006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视频会议中表示,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严重的土壤污染造成巨大危害。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在2008年出台的《国家环保部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在重污染企业或工业密集区、工矿开采区及周边地区、城市和城郊地区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出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
对于目前国内土壤污染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明确的官方数据。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开始至2010年,我国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目前还没有公布调查结果。中科院一位专门研究重金属土壤污染的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不管是从污染程度还是从污染范围来看均是如此。”
土壤修复产业链逐步形成
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状况,已引起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工作。今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博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增值也刺激了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具体到国内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这个市场肯定不小。”王世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环境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占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30%至50%。
事实上,国内土壤修复市场正被国内外看好。
环保产业正在热起来。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C V C R I)的调查显示,2009年V C对能源环保领域的投资额达35亿元,仅次于狭义的IT行业;而在V C投资的项目中,每10元钱中就有1 .1元投向了能源环保领域。
国内土壤修复的产业链也正在逐步完善发展。据悉,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等纷纷开始研究土壤修复项目。国外的一些土壤修复咨询机构,如荷兰D H V
集团等也纷纷进入国内,带动了国内修复产业的意识、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经济相对发达且污染场地较多的区域,也迅速涌现了一批土壤修复工程类企业。王世汶介绍说,土壤修复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从土壤污染项目的检测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工程的实施,进而还有相应的修复设备商等等“土壤修复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实现有序化和细分化。”
刚刚起步的产业发展障碍重重
“从总体上说,国内的土壤修复产业才刚刚起步。”王世汶说。但是这个才起步的产业却面临着种种障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保冬博士分析说,土壤修复与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不同,耗时长、耗资大、处置过程更复杂,而且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再加上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很复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修复工作就显得更为严重和复杂。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还缺乏比较全面系统的数据。更重要的是,我国还没有一部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标准体系也不完善。目前我国惟一一个1995年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只包含了八种重金属、两种农药,并且只针对农用地土壤保护,已经相当滞后。
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土壤修复的代价较高,且目前大量污染土壤急迫需要修复。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主要由政府买单,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王世汶分析说,目前国内的土壤修复多是以工程的形式体现。但因为没有相应的标准和市场准入制度,一些实力雄厚的国有大企业进入市场后,凭借着深厚的背景取得了很多项目,但一些小企业因为没有实力也没有相应的资质证明,就揽不到什么项目。此外,目前的土壤修复多是场地的修复,耕地的修复因为难以找到买单人,修复的很少。
从技术上来说,目前我国也需要进一步储备土壤修复技术。陈保冬告诉记者,目前土壤修复大概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几种技术途径,但各种技术都有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尤其是物理、化学的方法,容易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养分流失和生物活性下降。生物修复尤其是植物修复目前是环境友好的修复方法,但土壤污染多是复合型污染,植物修复也面临技术难题。此外,我国土壤修复的设备等大部分依赖进口,缺乏自主技术。
当务之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一只手。”王世汶表示,接下来在土壤污染修复乃至整个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政府的任务就是制定好规则、维护好秩序“不需要参与太多。”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土壤污染修复的黄益宗博士则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防治体系、污染举报制度,对土壤污染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从污染源头控制出发,减少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从源头上控制矿产开发及冶炼过程对土壤和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此外,还要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特点、过程和规律,研发和建立有效的防治土壤污染技术体系,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建立土壤污染安全保障专项资金,用于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发和综合防治工程示范;最后,还要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李静,经济参考报,标题编者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