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培养方案2013版本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aster of Public Health, MPH)学位旨在培养学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
针对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这一专业方向,培养方案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1. 核心课程:- 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生物统计学- 卫生数据分析- 公共卫生研究方法- 卫生政策与管理- 环境卫生- 社会行为与健康- 全球卫生2. 专业选修课程:- 高级流行病学- 高级生物统计学- 群体健康干预与评估- 疾病预防与控制- 健康指标与监测- 健康信息系统- 卫生经济学- 职业与环境健康3. 实践/实习机会:- 公共卫生机构实习- 数据分析项目- 社区健康促进活动- 流行病学调查实践- 健康监测系统参与4. 硕士论文或综合考核:- 硕士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基于原创研究的硕士论文。
- 综合考核:学生可能需要参加一系列的考试或项目报告,以证明其掌握了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跨学科学习:- 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领域的课程,如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以拓宽视野并加深对公共卫生问题的理解。
6. 讲座与研讨会:- 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举办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公共卫生趋势和研究成果。
7. 职业发展支持:- 提供职业咨询和求职技巧培训,帮助学生规划职业道路并成功就业。
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学校和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在申请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时,建议查看具体院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以便了解详细信息。
武汉大学2013-2014年各专业招生分数线
611.10413
597.11512
601.78
3
2013
湖北省
理工类
印刷与包装类
599.12912
596.10613
596.38
19
2013
湖北省
理工类
资源与环境类
624.12813
596.10713
604.47
51
2013
湖北省
理工类
自动化类
627.11613
597.10213
602.24
口腔医学(八年)
635.11912
620.11714
627.12
4
2013
湖北省
理工类
口腔医学(五年)
616.10913
611.11513
613.26
7
2013
湖北省
理工类
临床医学(八年)
619.11314
601.09513
608.31
31
2013
湖北省
理工类
临床医学(五年)
621.11413
596.10713
湖北省
理工类
印刷与包装类
619
613
613.94
18
2014
湖北省
理工类
哲学基地班
625
616
620.67
3
2014
湖北省
理工类
资源与环境类
634
613
618.77
47
2014
湖北省
理工类
自动化
632
615
619.91
22
2013
湖北省
文史类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第一部分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卫生医师方向)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宽广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公共卫生工作。
3.掌握公共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课程学习采取面授与网络授课相结合,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共需修满16.0学分。
公共必修课、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1.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英语:3.0学分2.必修课9.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2.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现场调查技术:1.0学分3.选修课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从研究生课程开设一览表中选择五、实践培养与考核1.参照《北京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培训科目。
2.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照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要求进行。
六、学术培养与考核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现场调查、医学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
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公共卫生现象和规律。
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研究能力,并完成一篇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水平的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以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为主的学位论文。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第一条培养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国家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
二、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学术道德的基本伦理和规范,坚持学术诚信,能维护学术尊严和优良的学术氛围。
三、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四、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第二条学习年限全日制培养,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三条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合作制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即实行学院导师与合作导师(专业实践基地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完成“理论学习、专业实践、课题研究”三个阶段培养内容。
原则上第一阶段是理论知识学习,第二阶段是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不少于6个月),第三阶段是科研能力培养。
第四条课程学习与考核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必修、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及学术活动,总学分不少于22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4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
学位课70分合格,选修课60分合格。
一、公共必修课(7学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0学分2、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0学分3、英语综合与听说 90学时 4.0学分二、专业基础课(4学分)1、现代流行病学 40学时 2.0学分2、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应用 40学时 2.0学分三、专业必修课(5学分)1、专业进展 60学时 3.0学分2、专业英语 30学时 2.0学分四、选修课(4学分)1、医学科研方法学 20学时 1.0学分2、循证医学 20学时 1.0学分3、现代职业医学 20学时 1.0学分4、卫生监督与管理 20学时 1.0学分5、毒理学实验技术 20学时 1.0学分6、妇幼保健学 20学时 1.0学分7、社会医学 20学时 1.0学分8、卫生经济学 20学时 1.0学分课程教学可采取集中授课、网络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相结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引言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的需求。
本文旨在介绍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培养目标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扎实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公共卫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公共卫生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2.具备公共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公共卫生研究;3.具备公共卫生管理和政策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管理和政策工作;4.具备跨学科合作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合作开展公共卫生研究和实践;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伦理意识,能够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秉持公正、负责和热忱的态度。
三、课程设置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公共卫生基础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政策与经济学等;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例如流行病学方法学、卫生风险评估等。
四、实践环节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实习、论文、学术交流等。
学生可以选择在公共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实习,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学生还需完成一篇硕士论文,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与考核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课程考试、实践报告、论文评阅等。
学生需要通过各门课程的考试,完成实践报告并经导师评审,最后须完成硕士论文,并由专家评阅,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六、培养成果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成果主要包括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影响。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是为适应当前国内外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高的医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英语专业文献阅读和科学研究能力,能胜任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的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流行病与卫生统计)。
培养目标包括:掌握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基本情况和政策法规;熟练掌握基本的流行病统计方法;具备一定的卫生统计实际工作能力和较高的医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文献阅读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三、专业课程设置1. 流行病学导论2. 卫生统计学3.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4. 流行病学统计方法5. 计量检测方法6. 流行病学专题研究7. 卫生统计学专题研究8. 传染病控制9. 慢性病流行病学10. 卫生系统评价11. 医学信息学12. 大数据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13. 卫生统计软件操作14. 流行病学实习15. 科学论文写作四、培养形式1. 课堂教学:学生将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掌握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实验实习:学生将进行流行病学实习,参与真实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加强实际操作技能。
3. 论文撰写:学生需根据科学研究要求,完成一定的科学论文撰写工作,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4. 学术交流:学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讨论,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师资力量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一批学科交叉的专家学者和在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
他们将通过系统教学、实验指导和专业指导等方式,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
口腔医学院School of Stomatology口腔医学院建于1960年,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的第一所口腔院系。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建设,现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是我国著名的口腔医学院和主要的口腔医学教育基地之一。
口腔医学院现有教师265人,其中教授( 主任医师)91人,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74人,博士生导师23人。
拥有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口腔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站单位。
设有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口腔基础医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口腔临床医学省级重点学科。
附属口腔医院是中南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在校学习的有五年制本科生、八年制本博融通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留学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
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还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学者,采用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科研设施和临床诊疗设备服务于教学。
口腔医学院近年来主持和完成“十二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及教育部、卫生部和湖北省等下达的科研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口腔菌斑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学防治;②口腔颌面部发育和遗传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③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研究;④口腔颌面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与临床治疗;⑤口腔生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每年发表SCI收录文章9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
编辑出版专业刊物《口腔医学研究》杂志,主编或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多部。
口腔医学院作为最大的牙科研究组织IADR中国分会的常设机构,与国际口腔医学界有着广泛的合作,先后向美、英、法、日、加拿大、荷兰、丹麦、俄罗斯、港、台等国家和地区派出数十名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并与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乔治亚医学院、贝勒牙学院、荷兰奈梅京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日本新泻大学、香港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学校签订有科研合作协议。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博士 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培养方案通常涉及以下方面:
1.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独立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教学和实践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2. 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门知识课程、实践课程等,涵盖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等领域。
3. 科研训练:学生需要参加科研项目,包括课题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4.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与同行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拓宽学术视野。
5. 临床实习:学生需要参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临床实习,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程,提高实践能力和应对能力。
6. 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包括选题、文献综述、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7. 培养方式:采用导师制,学生与导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并对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估和答辩。
此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培养方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学科交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需要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与研究,以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实践能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
3. 国际视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具有国际性,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挑战和需求。
医学院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双证)培养方案
医学院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双证)培养方案(暂行)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从事公共卫生及预防医学相关领域如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社区卫生、医疗保险等工作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全脱产和在职两种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原则上3年,其中在校累计学习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现场专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与公共卫生实际需要相结合,强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MPH的培养实行校内导师与校外现场导师共同指导的培养方式,由公共卫生学院的导师与现场导师及导师小组共同完成MPH研究生的培养。
四、研究方向(一)卫生事业管理(二)疾病预防与控制(三)环境医学与卫生监督(四)妇幼保健与生殖健康(五)社区卫生与健康促进(六)临床流行病学(七)医疗保险五、培养要求(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MPH专业学位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所选研究方向,完成规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详见附表(MPH专业学位课程目录)。
选修课不限于附表所列课程, 可选择贵阳医学院开设的所有研究生课程。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0学分(含学位课20分),社会实践10学分。
学生必须通过我校组织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相应的学分。
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把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年在教学基地及有关机构进行公共卫生现场实践。
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体制改革、工作范畴、任务职责、管理形式和方法、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实际问题,完成5000字以上的现场实践报告并通过导师评分,达到规定要求者,给予相应的学分(10学分)。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实施细则(非全日制)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实施细则(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安排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学位(1999)5号]文件的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细则,具体如下:总则一、为确保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成立由主管校长、研究生处负责人、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及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组成的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以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为贯彻有关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文件精神,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由研究生处和公共卫生学院共同负责制定公共卫生硕士培养方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实施细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以确保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质量。
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办法一、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对象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二、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年限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3-5年三、授予学位的名称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Master of Public Health (简称MPH)四、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职业/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营养与健康/食品安全、妇幼卫生与人口健康、环境化学物检测与评价、卫生事业管理五、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公共卫生事业服务;2.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现代公共卫生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3.掌握公共卫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公共卫生实际,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4.熟练掌握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知识及本学科的技能和技术,能独立处理本学科的问题,具有现代公共卫生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初步写作的能力;6.在学期间,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论著,研究生导师必须是第一通讯作者,且导师的第一署名单位应是。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应对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以及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实践要求。
目标: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卫生管理、卫生政策、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公共卫生问题分析、规划和实施的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中进行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课程设置: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卫生基础理论、流行病学、健康统计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政策与规划等,旨在提供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提供深入研究和实践的机会,包括环境卫生学、健康教育与促进、卫生经济学等。
实践要求: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实践活动,以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实习、科研项目和社区服务等。
实习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公共卫生机构或相关组织中实践,了解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科研项目要求学生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提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社区服务要求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了解公共卫生工作对社区居民的影响和需求。
评估和证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评估主要通过学术成绩和实践表现来进行。
学术成绩包括课程考核、论文评审等,实践表现包括实习报告、科研成果和社区服务记录等。
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后,将获得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总结: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公共卫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以解决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实践要求,学生将获得公共卫生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发展。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实施将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卓越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既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又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和交叉领域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二、培养要求
1. 具有丰富的公共卫生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具备系统和综合的医学、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2.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公共卫生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问题;
3. 具备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能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承担管理和领导工作;
4.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有较强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内容
1. 公共卫生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健康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等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
2. 专业课程: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教育与促进、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公共卫生专业课程的学习;
3. 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临床实习、社区卫生服务、实践调研等实践教学环节;
4. 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
范和要求的学位论文。
四、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采取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学制为2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第二年为学位论文工作和实践训练。
五、评价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按学术表现、实践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采用考试、论文、实践任务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毕业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后,须通过答辩并取得硕士学位证书。
毕业后,可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
公共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公共卫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公共卫生预防、控制、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公共卫生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等。
2. 具备开展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能力,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等。
3. 熟悉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1. 核心课程: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公共卫生学原理等。
2. 拓展课程: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估、卫生经济学等。
3. 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式,使学生深入实际,了解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培养特色1. 强化实践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学科交叉:鼓励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3. 关注公共卫生前沿:及时引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
六、毕业要求1. 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任务。
2. 通过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达到毕业要求。
3.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探索作者:吴绍棠王苏蒙毛宗福梁晓晖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30期摘要:课程体系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与关键组成部分,但传统公共卫生学科本科课程体系愈发表现出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不足、现场处置能力偏低等问题。
本文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梳理总结了该课程体系“三精简、三强化”的改革理念、改革过程与改革特色,为兄弟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提供了参照与借鉴。
关键词: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我国公共卫生本科教育基本上是沿袭“前苏联模式”培养人才,公共卫生教育拘泥于“医学教育”之中,由医学院校独立承担人才培养职能,公共卫生学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五大卫生”专业课等构成。
这种课程体系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培养大批预防医学(卫生学)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诸多国内、国际新型复杂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以及新型公共卫生岗位的需要,传统公共卫生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课程体系愈发表现出局限性与不适应性,如国际化视野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不足、现场处置能力偏低等[1-10]。
作为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与关键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直接为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服务,是解决如何将素质能力要求中的众多知识素养转化为日常系统性学习过程的问题。
武汉大学一直致力于公共卫生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既注重人才培养理念的顶天立地和与时俱进,又强调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探索与创新,特别是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介绍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为我国公共卫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提供探索性经验。
1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理念武汉大学公共卫生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贯彻了“精简简单重复、强化通识博雅、精简课堂学分、强化社会实践,精简课堂教学、强化自主学习”[4-5,10-12]的理念。
全日制攻读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053 公共卫生硕士(MPH——Master of Public Health)全日制攻读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公共卫生学院(305)一、培养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的需要,面向包括卫生行政、疾病预防和控制、卫生监督、食品和药品监督、医疗、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检验检疫等相关职业部门和机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公共卫生事业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 拥护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2. 掌握现代公共卫生相关学科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3. 掌握现代公共卫生有关的管理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的现场工作,能结合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4. 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结合公共卫生实践完成具有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可以是调查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并通过答辩;5.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有一定写作能力。
二、领域简介1. 卫生事业管理2. 循证卫生决策3. 流行病与职业健康4. 食品与药品安全5. 卫生法学与卫生监督6.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 卫生统计三、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配合以适当的公共卫生案例学习,主要学习现代公共卫生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管理能力。
(一)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辟第二课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二)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三)实行学分制。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四)适当吸收相关职业部门与政府机关中相关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实行校内与校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
公卫学院培训计划方案范文
一、方案背景随着公共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升公共卫生学院师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升师生对公共卫生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增强师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提高师生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的实践操作技能。
4. 培养师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三、培训对象1. 公共卫生学院全体教师。
2. 公共卫生学院全体研究生及本科生。
3. 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其他学院师生。
四、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培训:- 公共卫生学基础理论。
- 流行病学原理与应用。
- 卫生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
- 疾病预防控制策略。
2. 专业技能培训:- 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处理。
- 疾病监测与预警。
- 卫生政策与法规。
- 公共卫生项目设计与实施。
3. 实践操作培训:- 实验室技能操作。
- 公共卫生服务实践。
- 公共卫生现场调查与干预。
4. 国际视野与跨学科合作培训:- 国际公共卫生前沿动态。
- 跨学科合作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五、培训方式1. 课堂教学: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策略。
3. 实践操作:组织师生参与公共卫生现场调查、实验操作等。
4. 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资源共享。
5.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沙龙、研讨会等。
六、培训时间1. 培训周期:每年一次,每次为期2周。
2.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七、培训评估1.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2. 学员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培训方案。
八、经费预算1. 培训经费:主要包括师资费、场地费、资料费等。
2. 经费来源:学校拨款、社会捐赠等。
九、组织实施1. 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确保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学院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是通过监测评价、制定策略和保障实施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服务是世界各国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武汉大学于2001年成立了公共卫生学院。
在百年名校沃土上孕育的年轻学院,目前已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办学特色和活力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
学院现有全日制预防医学、全球健康学两个专业,其中全球健康学是在国内率先开设的特色专业。
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统计学),1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统计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全球健康学)和1个MPH(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拥有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湖北省重点学科——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湖北省特色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水环境与安全”、“人类重大疾病”2个项目被列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农村健康与保障”被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教师中博士比例100%,具有美国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纽约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夏威夷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等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者达96.3%;教授占40%、副教授占44%;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6人,校外兼职导师25人。
打造“国际化+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是学院确立的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与美国杜克大学、夏威夷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匹兹堡大学、田纳西大学、英国邓迪大学、日本兵库医科大学以及马来亚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其中,与夏威夷大学、圣路易斯大学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
双方互派教师访问讲学,每年出境学习交流学生超过40人次。
学院师生员工奋发图强,加强同国内外公共卫生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办学实力,为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的公共卫生学院而努力奋斗。
全球健康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00205S
专业名称:全球健康学(Global Health)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知识,熟悉全球范围健康问题,能够识别和评估国内外重要健康问题并提出应对方案,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进行现场应急处理、策略制定与评价、项目协调与管理等工作,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协调的复合型新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专业特色:研究全球化背景下超越单一地区、国度的人群健康问题。
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有医学课程,也涵盖有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课程,通过构建跨学科和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以便学生具有应对复杂全球健康问题的能力。
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全球健康学课程体系包括“发展基础、延伸拓展、专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提升、国际视野素质、研究与探讨”等知识模块。
具备医学基础知识、数据分析理论与应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全球健康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一定的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利用多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具有识别和评估特定地区居民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能力,能够在全球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展开工作;具有了解不同国家医疗体系的差异,在资源匮乏地区服务的能力;具有在不同文化和地区背景下制定和实施卫生政策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年
学分要求:毕业生学分必须修到15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65.5、专业课程学分75任意选修课程学分9.5
五、学位授予: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全英文)课程、特色课程
全球健康学概论、全球疾病负担及其定量方法、全球妇幼保健、老龄化与全球健康、全球精神健康、全球健康国际组织与外交实务、健康保健制度比较、全球健康重大问题案例分析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1. 实验教学包括独立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和理论教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全球健康外交实务(专题)实习、全球健康重大问题案例分析(专题)实习、全球健康研究方法课程实习、行为与心理健康实践、常用统计软件分析实践、社会人类学实践等。
2.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暑期社会实践、国内外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主要包括:
(1)根据学院与美国杜克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等大学签订的学生交流协议,到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短期实习;
(2)参与卫生部、商务部、科技部等部门的卫生援外项目和国外援助中国卫生项目;
(3)到国际健康组织驻国内分支机构和国内卫生行政机构涉外部门实习;
(4)结合全球健康热点问题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且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将准予毕业,并获得全球健康学本科毕业证;符合《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办法》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在培养方案中“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是本专业培养方案中一门专业选修实践课,计分依据:①听高质量学术报告10次以上,并在老师指导下写出书面文字材料者;②递交暑期社会实践申报书、大学生创新性实践申报书,经学院审核通过者。
全球健康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公共卫生学院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00401K
专业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公共卫生相关领域的工作,能在公共卫生有关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科研单位、行政部门信息公司等机构从事科研、教学和其他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的高级医学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如社会、心理、行为、环境等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促进人类健康、延长人群寿命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必须高瞻远瞩,面向医学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接受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相关行为干预等方面的技术训练,具有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生监督、改进环境卫生、实施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开展人群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疾病筛查的基本技能;
2.了解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3.具备与公众、媒体及其他人员进行关于健康相关信息的有效沟通的基本技能;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6.了解预防医学领域的现状和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力;
7.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5年
学分要求:毕业生学分必须修满180学分,其中通识课程学分73.5、专业课程学分90、任意选修课程学分16.5。
五、学位授予:
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全英文)课程、特色课程
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学、职业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毒理学、儿少卫生学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临床实习、预防医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且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将准予毕业,并获得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证;符合《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办法》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在培养方案中“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是本专业培养方案中一门专业选修实践课,计分依据:①听高质量学术报告10次以上,并在老师指导下写出书面文字材料者;②递交暑期社会实践申报书、大学生创新性实践申报书,经学院审核通过者。
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表
医学部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Wuhan University
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