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示儿》教学实录

《示儿》教学实录

《示儿》教学实录《《示儿》教学实录》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情境导人1.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国情怀,人们常常通过古诗来表达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十二课《古诗三首》,来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有三首,这一节课,我们首先来学第一首《示儿》。

继续板书:示儿。

二、介绍作者,理解诗题。

1.《示儿》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

(表扬同学搜集信息非常认真,如果是你熟悉的作者,你还可以介绍一点,没有就直接进入理解诗题)2.示儿,是什么意思呢?你来说,给儿子看,是谁给儿子看?哦,是陆游。

那,从这首诗的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哦是陆游写给儿子的诗。

3.过渡语:那一天,陆游病重,他把儿子叫到床边,给儿子写了一首诗,那陆游究竟想给儿子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50页。

(根据诗的题目意思来过渡)三、初读古诗1.学习生字。

这首诗里有两个生字,分别是?祭和乃,祭怎么记住它,哦,把以前的察去掉宝盖头,组什么词:祭祀。

乃是鼻音。

2.好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

3.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

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

看屏幕,像老师这样用斜线标(223)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四、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一】1.请看大屏:第一、二句诗,读:老师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在这两句诗里,你有哪些不懂的字词?哦,元,那有没有同学知道元的意思,哦,本来,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

看来看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

那请同学们看看注释,里面还说了那个词的意思,九州,指的是全国。

2.那还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里的“但”是什么意思?注意这里的但不是但是的意思,而是“只是”的意思,说明作者陆游的心愿未了,心中有遗憾。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教学实录(精选12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教学实录(精选12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教学实录(精选12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体会诗歌语言精练,感情丰富的特点.3丰富学生对与本课两首古诗相关知识的认识,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师:自从上学以来,老师引导大家背诵了很多的诗词,有课内的,有课外的,有小学生必背的,初中生必背的,还有高中生必背的,可谓是加重了同学们的学习负担,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一次学习到诗词时大家是不兴奋的,更有的同学简直就兴奋地按捺不住.我想,大家肯定愿意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生1: 由于我们平时读得多,积累得多,上这样的课,好把我们的才华展示给大家.师:从"展示"一词看得出你很自信,我为你自豪.生2:学习诗词不仅可以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了解作者,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师:你很了不起,现在就感受到,学好诗词对学好你们感兴趣的历史知识有帮助.生3:现在我班好多同学正在背诵《初中生必背古诗文》,我想上中学后我们一定会感到骄傲.师:听了你的发言,我似乎看到了你们在中学校园里轻松愉快地跟同学散步,聊天的身影.二,宏观把握教材整体感知课文师:既然大家这么自信,那谁知道本册语文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共有哪几首诗词生1:共4首,分别是《早发白帝城》,《饮湖上初晴后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师:回答得很完整,并且能按课文的顺序来说.那你知道书上为什么把《早发白帝城》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编为一课,而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编为一课吗生:知道,因为《早发白帝城》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的是自然风光,而《早发白帝城》和《饮湖上初晴后雨》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师:好,把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编排在一起,这是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编排单元的依据,你真了不起,能站在一个编者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三,发挥主体作用培养探究精神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这两首诗在三年级时我们早已背过,你们认为我们课上还该学习什么,即你们预习时都做了些什么.生:自从您教我们以来,根据我们记忆能力较强的特点,鼓励我们背诵了大量的优秀诗文,但由于我们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好,很多诗文并不了解其思想内容,有的即使了解也比较肤浅或片面.所以我认为我们这次学习这两首诗,应该利用各种资料通过分析重点字,词的意思,搞清楚诗词的内容,并了解作者写诗的背景,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想借机让老师多给我们讲一些我们都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该生刚一坐下马上又站起来做了补充.)师:要想正确理解诗意,读准字音非常关键.现在请打开书用心读一读这两首诗,注意把握个别字的读音.(本诗学生虽已背诵熟练,但个别字音常易出错,故应做特别强调)(学生认真读书,一遍后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略)师:谁还记得本诗中那些字容易出错生:"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卷"是多音字,在这应该读juǎn.杜甫听到收复蓟北的胜利消息,高兴得好像要发狂,连诗书也顾不上看了,胡乱一卷扔在一边.还有"即从巴峡穿巫峡"的"即"是立即,马上的意思,应读jí,以前常有同学可能是不解其义或粗心吧,误读成"既然"的"既".另外"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我们以前背诵的书上注音都是shang ,现在课本上的注音却变成了cháng ,我们不知到底哪个正确师:你不仅读书认真,还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老师在备课时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查阅了一些教学专著,请教了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衣裳"在古代有"上衣下裳"的说法,"衣"指穿在上身的服饰,"裳"指穿在下半身的服饰,类似于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所以,在本诗中应读"cháng".跟它相似的还有前一句中的"妻子"."妻子"表示"妻子"和"子女",应读"qīzǐ".师:同桌两个互相听,每人再读一遍.(略)四,基本训练,扎实有效师:看大家读得如此认真,反映出前期的预习做得很好.我相信大家对诗的内容也一定理解得不错.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若出现分歧可在老师巡视时请求帮助,也可等全班交流时解决.(因为本班学生每人手头至少有一本古诗词参考资料,且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对课文中的古诗教学大多采用了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且这一环节正是培养学生语文基本功的有效训练.)(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跟学生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当前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以保证下一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指名围绕重点字词逐句解释诗意.略)(应围绕"剑外","蓟北","初闻","却看","妻子","漫卷","青春","穿","下","向"等重点词语解释.教师可相机补充一些跟诗词相关的知识,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师:"剑外"——剑门关以外,本诗中指四川.即由于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杜甫的家乡洛阳被叛军占领,杜甫及其亲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飘泊于"剑外"也就是现在的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即安史叛军的老巢,收复此地,预示着战争的结束,祖国的统一,和平日子的开始."漫卷"——胡乱卷起.对于"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是什么事使他再无心伏案了呢"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涉及到四个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相机画图.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开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还陆路,所以用"向",可见用字高度准确.五,提升情感放飞心灵师:大家通过一起交流,朗读,不仅明白了该诗表达的意思,并且从大家此时此刻的表情和神态看得出你们也像杜甫一样饱含激情,接下来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抒发你的情感:可读,可说,可唱,可演……学生1: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2:展开联想和想象叙述诗意.学生3:用说学逗唱的形式歌唱.学生4,5:同桌合作演双簧.学生6,7:用山东快书的形式打竹板说.六,自读自悟探索新知采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示儿》.同桌合作学习.师:本诗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结合自己的理解,感悟,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用1分钟时间用手指比划这首诗.师:刚才的快速默写,谁出现了错误,错在那些字上生1:"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我误写成原来的"原";"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同,我误写成了"统一"的统.生2:"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祭"我没写上.师:《示儿》这首诗,由一个字拎起全诗的请,再用心读一读诗,想想是哪个字生:"悲".这首诗就是通过一个"悲"字,写出了诗人在临终前与普通人不同的想法,表达了诗人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七,说写实践张扬个性师:学了本课两首诗你收获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1:"学了这两首诗我仿佛看到了两位诗人当时做诗的情景,感受到了他们赤子般的爱国情怀.懂得了人爱国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妈妈一样."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对古诗的主题体会得很到位,尤其值得表扬的是能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2:学了这两首诗我想到其他一些爱国诗词,如岳飞的《满江红》我想请大家跟我一起背一段"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还想到了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做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体现了作者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爱国精神.此外还有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和《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师:你联想能力很强,文学知识储备较厚实.学生3:陆游临终前唯一遗憾的是未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杜甫乍一听到叛军失败,收复失地的喜讯后,悲喜交加,眼泪竟沾满了衣裳.这两首诗都体现了作者热切盼望国家统一的心情.它使我想到我们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妈妈怀抱里是多么幸福.师:既然大家都想发言,看得出各自的思维已经得以发散,那就请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吧!(数分钟后收上来学生的现场手写稿)学生1:国家的悲,就是自己的悲;国家的乐,就是自己的乐;国家的兴衰,就是自己的兴衰.我立志做一个能使国家强盛的好男儿.学生2:学了这两首诗我深有感触:我国历史上那么多爱国志士像陆游,文天祥,岳飞,辛弃疾,林升等他们都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反抗敌人的侵略,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3:学了这两首诗,我眼前总是浮现出这样两幅画面:杜甫听说家乡收复后放歌纵酒的狂态;陆游临终前躺在床上,面带遗憾地向儿子述说着自己一生未了的心愿.我愿这两幅画面能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激励我不断前进.学生4:学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使我想到了《春望》.那时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杜甫长期飘泊在外,有家不能归,亲人难相聚,看到花鸟曾发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叹;现如今失地已收复,杜甫又可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跟亲人团聚,自然产生"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学生5:通过陆游的《示儿》及其他宋朝时期的一些诗,词,使我感觉到我国那个时期的统治阶级可能很无能,只听奸臣的话,不去抵抗侵略者,不去雪耻,只知道贪图享受.因此我想到生活在那个时期的老百姓可真苦啊!八,丰富积累打开视野师:从收上来的稿子看,大家的收获都很大,有个还没有写完的同学完成后主动交给老师,并希望下课后同学们把本次活动中获得的相关信息,资料或感受等誊写在我们的摘抄本上.本课设计说明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都编排了一定的内容,那么在当前教改的新形式下,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在小学高年级段落实古诗词的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交际和思维的基本工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当代社会个体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逐渐领悟到要想学好语文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从师生实际出发,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才会乐此不疲地学习.例如这次课堂上同学们有的读,有的背,有的说,有的唱,有的演,还有的跳.说实话,开始备教材时我根本没有想到这种方式,但当我备学生时,有不少学生提出了要唱,要演的想法.我想:既然学生们对这些方式感兴趣,这样能调动学生们的能动性,为什么不去采用呢当然这些形式的选择,自我认为不能脱离文本,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而定.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即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我说:"每次学习诗词时,你们就兴奋得简直要发狂,能告诉老师是为什么吗"通过教师的有意引导,使学生一开始就带着一种自信进入学习状态.我认为它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对学好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会起到重要作用.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表现,我认为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某一课的特点,对这几个方面体现的有所侧重,但决不可忽视.本节课在学生的思想趋于成熟时,我设计让学生"把本次活动收获到的或想到的写下来".这一环节是我匠心设计的.它既是对学生听,说,读训练的一次提升,又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养成不断总结经验的大好机会.以上所谈都是我本人对古诗词教学的一次尝试或探索,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教学实录篇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例改进曙光杨树海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这就要靠语文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示儿》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示儿》 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示儿》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语文课是一门听觉艺术,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以情入境、情景交融。

一曲激昂雄壮的乐曲使我联想到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祖国深沉的爱,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浓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然后由“读”入手,将自己代入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揣摩、体会,从而更加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本篇古诗词选取了杜甫著名的五言律诗《示儿》,让同学们跟随着音乐,配合老师讲述的文字来回忆一位伟大诗人的生平事迹,也正好符合这节古诗词的主题——《少年强则国强》。

但仅有感性认识还不够,为了能够更深层次地感悟到诗歌表达的情感,需要通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来完成阅读任务。

《示儿》的教学对象年龄比较小,还不太能理解诗歌内涵,那么就需要找准突破口,引发他们内心共鸣,继而展开研讨式学习,使其得出最终的答案:即这首诗的前四句写作者虽已辞官回家,但仍怀念京城、留恋君王,希望再度被召回朝廷,并且忠于职守,勤恳为政。

后四句写诗人因为已经衰老,没有机会再奉皇命,只能向自己的儿子说明心意,希望儿子能效仿自己尽忠报国。

课堂伊始,出示一幅与《示儿》意蕴吻合的插图。

刚看见图片,孩子们便热闹起来,纷纷抢占领地,吵嚷喧哗,课堂顿时安静许多。

根据这样的情况,我猜测他们可能都被吸引住了,期待着今天的古诗词课能上得有趣又轻松。

于是,我趁势抛出问题:图片上都画些什么?谁知他们立马回答:“母亲,田地,庄稼……”这让我很失落,既是没有提前做好预习工作,也暴露了孩子们知识储备量的欠缺。

如果课前我给他们补充点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可能效果会更好。

紧接着,我进一步提问:如果你就是当时那位老农的话,现在想对远方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谁知,一个接一个的声音异口同声地响起:“……请允许我跟您聊聊我们家乡的故事吧!……我们有无数像周总理一样的父辈,就像那十八颗闪亮的星星,值得我永远敬仰。

……”看来,今天想再抽身走开似乎不太可能了,唯有暂停学习,聆听各种声音的碰撞了。

至此,孩子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没有一个老态龙钟的垂暮老人,每一个人都是鲜活跳动的年轻生命”,感受到那份坚定执着的爱国之情,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示儿课堂实录

示儿课堂实录

示儿陆游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定奠定悲壮的基调..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分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课件出示资料 ;学生轻声阅读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之前的灭亡的宋朝史称北宋..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出示地图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这就是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课件出示陆游简介..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1、理解诗句含义出示诗文;哪个词语告诉我们是遗嘱祭是什么意思2、出示指点迷津;让学生读读;借助注释;了解诗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3、交流;知诗意;前两句;后两句分别两个学生说说诗意4、有感情朗读;出示诗;生齐读;注意节奏;指名读;范读;生读三感悟诗情出示图、乐从哪儿看出了悲伤诗人因什么而悲伤板书:悲还能等得到吗有感情朗读这就是壮士未酬身先死..再读补充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来体会其悲读了这首诗;你认为那些遗民过得是怎样的日子生:生:师: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金兵横行;国破家亡;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你能理解这种悲痛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前两句..此时;军队干什么去了引入出示题临安邸生读;统治阶级都干什么去了游人是谁他们干什么去了从哪儿看出来他们歌舞升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把中原抛到了脑后;把国恨家仇抛到了脑后;此时陆游的心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悲愤带着悲愤的感情再来读最后两句诗人因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悲;因百姓的悲惨生活悲;为国家不能统一悲;为统治者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愤..读后两句;读出什么感受除了悲伤、悲愤;我们再来读读后两句;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盼望祖国统一;对祖国统一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师: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你来读再指一名读师: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份急切我们一起来——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让我们连起来这首诗;读出他的遗憾与悲痛;读出他坚定的信心..吟唱古诗..四、背诵默写;指导写字..1、你认为容易写错的是哪个字2、出示州观察字形讲字理范写州;祭练习五、课外拓展..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哪些千古传诵的爱国名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示儿》课堂教学实录

《示儿》师: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

(课件出示)P陆游卧病在床图师: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给儿子题了一首诗作为遗嘱。

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古诗(P课件出示课题)(B板书课题)一齐读(齐读)师:通过预习,你知道《示儿》在题目中的意思吗?(告知儿子)你还知道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是谁吗?(陆游)师:对于陆游情况,课外你还了解了哪些?(生答,师随评)师:(课件出示)P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

12岁即能诗文。

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曾是一位驰骋沙场、威震敌胆的抗金将领。

但生不逢时,命运多舛。

他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但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免官职。

师:为了更好地学习《示儿》这首诗,我们不仅要了解这首诗的作者,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搜集本诗的背景,谁来分享下?(生答,师随评)(课件出示)P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

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留下绝笔《示儿》。

师:同学们,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临终之时,还有什么事令他放心不下,需要写下遗嘱交代给孩子。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的这份特殊的遗嘱(课件出示)P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读诗,就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陆游的示儿课堂实录

陆游的示儿课堂实录

陆游的示儿课堂实录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临终前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呢?是一首《示儿》?陆游的示儿课堂实录1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师: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

(出示图)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给儿子题了一首诗作为遗嘱。

这首诗,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板书)一齐读——生:(齐)《示儿》。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示儿》在题目中的意思,就是——生:写给儿子看。

生:告知儿子。

师:你还知道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是谁吗?生:是诗人陆游。

【点评】揭题、解题营造了的“创作情境”,揭示了诗歌的作者及其创作意图,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起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师:对于陆游情况,课外你还了解了哪些?生:陆游生于1125年,去世于1210年。

师:陆游活了85岁,是个高寿的老人。

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

师: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是位高产的诗人。

生:陆游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但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最终被罢免官职。

师:陆游,还曾是一位驰骋沙场、威震敌胆的抗金将领。

但生不逢时,命运多舛。

同学们,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临终之时,还有什么事令他放心不下,需要写下遗嘱交代给孩子。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的这份特殊的遗嘱——出示: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点评】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提出“知人论世”的评价观。

他认为,和作家本人的思想及其生活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观念。

孙庆博老师深谙此道,他通过引导学生对陆游的“多角度”了解,使学生对作者不但知“其人”,而且明“其世”,这对深入领悟诗歌思想内涵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走进,读通读顺师:读诗,就要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争取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生练读)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学习实录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学习实录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学习实录引言
此文档记录了姚薇老师在《示儿》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实录。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并提供
相应的教育指导。

课堂研究实录
本次课堂的主题是儿童情绪管理。

姚薇老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案
例和互动讨论,向学生们介绍了以下内容:
1. 情绪的基本概念:姚薇老师首先解释了情绪的定义和分类,
包括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

她强调了理解儿童情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儿童的情绪表达。

2. 情绪管理的策略:姚薇老师介绍了几种帮助儿童管理情绪的
有效策略,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

她强调了家庭
和学校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并提供了一些实践建议。

3. 典型案例分析:姚薇老师分享了一些典型的儿童情绪管理案例,并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的技巧。

总结
通过本次课堂研究实录,我们了解到姚薇老师在《示儿》课堂中着重关注儿童情绪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她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们加深了对儿童情绪管理的理解,并提出了实际操作的策略和建议。

这将对学生们的教育实践和儿童关怀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 无。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教学实录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教学实录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教学实录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师:(出示图)同学们,请你仔细看这幅图,图上画的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她把儿子叫到了床前,用微弱的语气交代了最后的遗嘱。

这份遗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诵,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古诗,(板书)一齐读——师:床榻上这位老人就是作者——陆游(板书陆游)师:谁能来读读课题?(2个同学读)师:同学们,示儿是陆游留给儿子最后的一些话,来一起读课题《示儿》师:关于陆游你知道多少?(出示课件)课外你还了解了哪些?(多个学生回答)师:老师在课前也查阅了关于陆游的一些资料,请大家看,请大家在心里默读这些资料。

师:好了么?同学们看,从老师标出的红色字体可以知道:(师生配合读)师:陆游的作品数以千计——(出示陆游爱国诗句):这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陆游的大家风采。

早在陆游年轻的时候就立下这样的豪言壮语:中年时期,朝廷的昏庸无能,让陆游几近绝望,写下这样的无奈:陆游有心报国,却遭朝廷排斥,一腔御敌热血只能行诸梦境。

一生渴望报国的陆游82岁时还把自己喻为一批老马,等待祖国的征召。

师:同学们,读完陆游的诗句,你能感受出陆游是个怎样的人吗?(生回答)师:读着陆游的爱国名句,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热血沸腾。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历史的脚步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遗言究竟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请你自由的将古诗朗读两遍,做到老师的朗读要求。

师:读好了吗?那么现在老师想请3位同学来试一下你的朗读成果。

师:同学们的朗读可真好,那能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全班一起朗读吗?师: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陆游在古诗的第一句中这样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请问这个空作何解释?(生回答)那么万事空的解释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了”。

那么老师不禁想问了,人死了之后,什么会没有呢?什么会随着人死后会没有呢?(4个生回答)师:同学们,你们刚刚说的金钱,地位,权势都是身外之物,那么请问陆游他在乎吗?(生回答)不在乎,那么从哪一个词你可以知道,陆游不在乎呢?(生回答)元知,那么请问元知怎么解释呢?(生回答)本来就不知道,陆游本来就知道这些身外之物会没有,他在乎吗?那么他究竟在乎什么呢?他最在乎的是什么呢?请你用诗句来告诉我。

示儿名师课堂实录

示儿名师课堂实录

示儿名师课堂实录示儿这首诗是陆游写的,那么作者到底有什么话要告诉儿子呢?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示儿名师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示儿名师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走近诗人,释题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了很多古诗,也熟悉许多诗人,对陆游你了解多少?1生汇报交流课前积累2课件出示陆游生平:(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身簪缨世家,少有才名。

(2)孝宗即位,特赐进士出身。

(3)乾道二年(1166),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4)四十六岁入蜀,先后入王炎、范成大幕府,襄助军务。

(5)六十六岁后遭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6)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000多首,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临终前的写下一首诗,也是他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

板书课题:《示儿》3、解释课题:示指什么?(示:告诉)示儿什么意思?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他告诉儿子的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古诗三初读古诗,整体感悟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师检查朗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2、师范读,请同学评议(停顿、压韵)出示划出节奏的古诗师指导七言绝句是二二三停顿。

3提示:朗读体会,有什么发现?生读,说,师解韵律(空同翁)普通话有四个声调,一二三四声,我们把一二声称为平声,读得长一些,三四声称为仄声,读得短一些,读后马上收回来。

3、指导平仄音,读出停顿。

4、指名读。

三细读古诗,加深理解1同学们,从刚才的朗读中,你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了吗?这首诗中,有一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再读读,找一找。

2 交流:指名生说,板书悲你能把作者的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读评:悲哀之悲悲愤之悲悲壮之悲3 陆游悲的原因你知道吗?生说(但悲不见九州同)指导读第一句4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使诗人如此悲愤呢?课件出示:【当时社会现实】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示儿》教学实录

《示儿》教学实录

《示儿》教学实录《示儿》作者陆游,南宋时期的诗人,写了许多爱国的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示儿》是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陆游示儿教学实录,欢迎阅读。

一、导入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苍白、奄奄一息的老人。

他真切地赶到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语气交代遗嘱,留下了一首著名古诗《示儿》。

{板书课题}师:示是给人看,示儿意思就是给儿子看。

这位老人,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

虽然屡遭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是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那么这首不同寻常的诗到底说了什么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下面就让我们打开书,来领略这首特殊的古诗吧。

二、初读1、师、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你知道路由这位爱国诗人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吗?生:没有看见国家统一或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是呀,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临终前一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大业,怎能不令人心怀感动和敬佩呢?好,下面就让我们逐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品读。

1、谁读第一句师:元知什么意思?生:元,本来、原来。

元知的意思是原来就知道。

师:万事空呢?生:什么事都没有了师:是呀,当人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2、第二句。

理解但、悲、九州同的意思。

并让学生说一说整句诗的意思。

诗句意思: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看不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师:理解的非常好。

这两句中包蕴着沧桑,透着一种伤感。

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生读、指导朗读。

3、理解第三句。

师:剩下两句我们以小组的力量来理解有信心吗?可以借助诗下的注释理解看看哪一小组最先完整地理解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小组代表发言。

启发理解: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示儿》课堂实录

《示儿》课堂实录

《示儿》课堂实录1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在本册教材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咏梅词,谁能来背一背?生:(很流利地背诵)师:谁能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陆游?生:陆游(1125——1210),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9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生:我找到一张陆游的画像(出示人物画像)生:我还读了他的其他几首诗,我想背背其中的一首:《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大家知道得真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示儿》(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示”是什么意思?“示儿”又是什么意思?2 自读自悟,初步感知师: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自学课文吧!(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利用拼音学习生字新词;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诗歌大意;3、熟读诗歌,谈谈感受和体会;4、有感情朗读、背诵并默写。

(生读自学要求,按自学要求充分自学)3 合作探究,深化理解师: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诵读形式有:抽读、范读、自由读、挑战读、齐读……师:学习诗歌的第二步,应该是理解诗意。

那么,第一句诗是什么意思呢?生1:“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生2:诗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师:这一句诗讲陆游能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惟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之心至死不渝。

这话看来平常,但在全诗中非常重要,不但表达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更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

第二句诗你又怎样理解呢?生1:“但”:只是;“九州”:全中国;“同”:统一。

生2:全句意思是:只是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师:读了这句话诗,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生:我感到了作者的悲伤之情,爱国之意。

(板书:但悲不见统一——惟独的遗憾)师:“但”在以前学过的古诗文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生1:有,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但”。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示儿》课堂实录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示儿》课堂实录

《示儿》课堂实录(一)导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

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

(板书:示儿)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

同学们不妨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生:他可能会告诉儿子,自己快不行了,孩子一定要照顾好家人。

他也可能会告诉儿子,要好好念书,将来要有出息。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用心灵聆听名诗1自由地读诗句,读准字音、节奏,读通诗句,把握语调感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齐读诗句。

3.指名读诗句;4.配乐朗读,在低缓的音乐中师生赛读,让学生心灵震撼。

(三)用心灵诵读诗文,理解内容1.自读自悟:自读提示:①默读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

②小组合作交流: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补充,可纠正。

2.组织交流,适时点拨纠正:师:同学们,这首诗是紧紧围绕着一个字来写的,请大家静静地读书,想一想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生:我觉得是围绕着“悲”这个字来写的。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呢?生:他悲的是临终前看不到统一。

师:同学们,谁来读读前两句?(指名读)师:同学们,你怎么理解“万事空”?生:“万事空”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了。

生: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

师:是啊,但是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唯一心痛的是什么?谁来读?生: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作者不能万事空的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对于陆游的一生,你了解哪些?生:(简介陆游)师: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江山支离破碎,百姓受苦深重。

他一生以诗文为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发愤图强,可惜一直遭受当权者的诅抑和谗毁,报国无门,有诗为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歌《示儿》教学实录

诗歌《示儿》教学实录

诗歌《示儿》教学实录诗歌《示儿》教学实录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诗歌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示儿》教学实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一首宋诗,板书:宋诗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他一生写诗近万首,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生:叫遗书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生:写财产的分配等师;那陆游写了什么?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师:你听出了大概是什么意思?生:师: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自由朗读,指名三生读(都能较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齐读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

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大屏幕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同统一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生:财产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生:国家被别人侵略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师激情补充:当时国土分裂靖康之变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随即板书:山河破碎痛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2男生齐读。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生:悲痛、痛心、痛恨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生;农民很悲伤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生: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生:翘首盼望王师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指名说随即板书:遗民眼尽哀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讲座实录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讲座实录

姚薇老师《示儿》课堂讲座实录
第一部分:介绍
姚薇老师的《示儿》课堂讲座于[date]在某地举行。

这堂讲座旨在分享姚薇老师对于《示儿》一书的研究和理解,以及相关的思考和见解。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姚薇老师首先介绍了《示儿》一书的背景和作者。

她指出该书是作者在研究儿童与言语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接着,姚薇老师讨论了《示儿》中的一些关键主题和观点。

第三部分:关键主题和观点
1. 儿童的语言得过程
姚薇老师讲述了《示儿》中有关儿童语言得过程的论述。

她指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社交互动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她还提到了儿童语言得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

2. 学校教育与言语发展
姚薇老师强调了书中对学校教育与儿童言语发展之间关系的分析。

她认为,学校教育在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提出了一些对学校教育的改进建议,以更好地支持儿童的言语发展。

3. 儿童与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在讲座的最后,姚薇老师讲解了书中对儿童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挑战的研究。

她提到了社交媒体、智能设备等新兴科技对儿童言语和交流能力的影响。

她呼吁家长和教育者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供了一些建议以帮助儿童有效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第四部分:结语
姚薇老师的《示儿》课堂讲座内容丰富、思考深刻,引起了参与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她的讲解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儿童与言语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有效的思考和行动方向。

第五部分:参考资料
[书籍标题和作者信息,如适用]
以上为姚薇老师《示儿》课堂讲座实录的大致内容,供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板块一:读懂诗题,把握背景1.(教师板书诗题:示儿题临安邸)指名朗读诗题。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并借助注释,理解诗题(1)“示儿”是什么意思?(2)结合四年级上册所学的《题西林壁》,理解“题临安邸”的“题”。

(3)结合预习,说说自己了解的“南宋”与“临安”。

(4)“示儿”是“给儿子看”,那么,“题临安邸”是给谁看?3.说说自己了解的诗人陆游、林升。

结合南宋历史,了解创作背景。

板块二:读通诗句,读懂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分别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古诗,检查是否正确、通顺,相机正音、指导。

3.借助课文注释,结合课前所查阅的资料,与同桌尝试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4.指名学生交流汇报诗句意思。

教师相机提问:(1)“九州”指的是什么?“中原”指哪里?“九州”与“中原”是什么关系?(2)“临安”“杭州”“西湖”分别指的是什么?“汴州”指哪里?“汴州”与《示儿》这首诗中的“中原”是什么关系(3)“乃翁”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指的是谁?赵惠:(4)“王师”是指什么?与《题临安邸》中的“游人”有什么关系?5.全班齐读这两首古诗,强调读出节奏与韵律。

板块三:分步解读,读出诗情(一)学习《示儿》。

1.指名朗读《示儿》。

2.静心读读诗句,想一想,哪个细节最打动人。

汇报交流,预设要点:(1)“万事空”是指什么?为什么一个人已经知道“万事空”,还有所“悲”?(2)既然知道“万事空”,为什么还要嘱咐孩子“家祭无忘告乃翁”?3.学生齐读《示儿》。

4.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还在惦记着国家的事?这并非偶然!他曾这样写道:(课件呈现)(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3)砥柱河流仙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

同学生朗读,教师作相应解说。

5.其实,何止是这几句啊!在后人对陆游的评价里:(课件呈现)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赵翼《瓯北诗话》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

示儿课堂实录

示儿课堂实录

<meta charset="utf-8"/><div class="content"><p>示儿课堂实录</p><p>课前准备</p><p>出示诗句:(齐读)。

</p><p>位卑未敢忘忧国。

</p><p>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p><p>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p><p>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p><p>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p><p>你知道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吗?</p><p>生: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

</p><p>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歌。

</p><p>一.读题,介绍作者导入<br/>1.板书课题:示儿<br/>2.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谁来说一说诗题是什么意思?<br/>3.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

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

((板书),谁了解陆游,简单的说一说。

<br/>4.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那他临终那夜交待儿子的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陆游临终最后的遗嘱。

<br/>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p><p>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示儿课堂教学实录

示儿课堂教学实录

古诗教学课堂竞赛教学实录《示儿》教案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1.音乐《悲魂曲》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背景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

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二)读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示儿》,把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诗读顺口、读清爽。

2、学生个别读,老师指出节奏。

3、师生合作读,老师后三字,学生前四字。

反之亦然。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三)再读《示儿》,理解诗意。

1、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更要去体会诗句带给我们的那份情绪和那种感觉。

假如现在老师请你用一个字来形容、来表达你读完《示儿》这首诗后的感受、感觉和情绪,你会选哪个字?2、谁来用“悲”字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儿陆游
(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

课前:播放歌曲《满江红》。

定奠定悲壮的基调。

1、说岳飞,介绍时代背景
刚才你听到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说起岳飞,你可能比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飞生活在哪个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历史吗?我这里有一分关于这段历史的介绍:(课件出示资料,学生轻声阅读)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

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之前的灭亡的宋朝史称北宋。

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

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出示地图
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
这就是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

(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


(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

1、理解诗句含义
出示诗文,哪个词语告诉我们是遗嘱?
祭是什么意思?
2、出示指点迷津,让学生读读,借助注释,了解诗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3、交流,知诗意,前两句,后两句分别两个学生说说诗意
4、有感情朗读,出示诗,生齐读,注意节奏,指名读,范读,生读(三)感悟诗情
出示图、乐
从哪儿看出了悲伤?诗人因什么而悲伤?板书:悲
还能等得到吗?有感情朗读
这就是壮士未酬身先死。

再读
补充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来体会其悲
读了这首诗,你认为那些遗民过得是怎样的日子?
生:生:
师: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金兵横行,国破家亡,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你能理解这种悲痛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前两句。

此时,军队干什么去了?
引入出示《题临安邸》
生读,统治阶级都干什么去了?游人是谁?他们干什么去了?
从哪儿看出来?
他们歌舞升平、寻欢作乐,醉生梦死,把中原抛到了脑后,把国恨家仇抛到了脑后,此时陆游的心情用一个词来概括(悲愤)带着悲愤的感情再来读最后两句
诗人因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悲,因百姓的悲惨生活悲,为国家不能统一悲,为统治者不顾老百姓的死活愤。

读后两句,读出什么感受?
除了悲伤、悲愤,我们再来读读后两句,还表达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盼望祖国统一,对祖国统一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师:这是陆游最后的希望啊!他一再叮嘱儿子,一再叮嘱!你来读!再指一名读
师:读出了陆游当时的那份急切!我们一起来
——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让我们连起来这首诗,读出他的遗憾与悲痛,读出他坚定的信心。

吟唱古诗。

(四)、背诵默写,指导写字。

1、你认为容易写错的是哪个字?
2、出示州观察字形讲字理范写州,祭练习
(五)、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诗人留下了哪些千古传诵的爱国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