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术后巩固期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55 5. 6%) 气 虚 证 、 虚证 、 任 失 调 证 三证 相 兼 , 阴 冲 3 4例 ( 1 8%) 3. 4 。年龄 、 病程 、 孕激素受 体 表达 、 雌 腋
下 淋 巴结 转 移 、服用 三苯 氧胺 等均对 辨 证分 型无 影
响。 提示乳 腺 癌术后 患者 的临床辨 证分 型错 综复 杂 ,
型, 探讨 其 辨证 规 律 , 现患 者 出现 气 阴两 虚证 3 4 发 8
例 (43 9. 5%) 气血 两 虚证 2 , 2例 ( .1%) 冲任失 调 54 ,
证 3 1例 (85 3 8 .7%) 肝 气 犯 胃证 7 , 9例 (94 1.1%) ,
5 0%的患者最 终 治疗 失 败 , 尤其 对 于 术后 高 危人 群 多 数复发 转移 。中医药 治疗 乳腺 癌是 辨证 与辨 病相
以气 虚证 及 阴虚证 或 二证相 兼 为最 常见 :其 次为 冲
李 非 N F D) J 中 ] 【 】 刘 敏 , 佳 明 . 酒 情 性 脂 肪 肝 ( A L 辨 治 体 会 【. 1 7
国社 区 医师 , 0 5 7 1 1 : . 2 0 ,(2 ) 8 4
桑 O例[ . 川 中 J四 】 [6 凌 曼 芝 . 明 合 剂 治 疗 非 酒 精 性 脂 肪 肝 6 2】
王 健 疏 0 [ 】 杨 俊 雄 , 钦 和 . 脾 祛 湿 、 肝 活 血 法 治 疗 脂 肪 肝 8 2 2
肪 肝 临 床 观 察 [. 明 中 医 ,0 6 2 (0 : . J光 ] 2 0 ,1 1 ) 4 4
非 D. 中 【1 王 小 军 . 酒 精 性 脂 肪 性 肝 病 的 中 医 症 候 学 研 究 【】 3】
医 , o 7,5( :2 2 0 2 7) . 4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倪爱娣以解郁为主,结合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癌术后 情志异常: 1)肝郁气滞型 2)肝郁化火型 3)冲任失调型
肝郁气滞型:选用柴胡、青皮、 郁金、香附、橘叶、当归、白芍、 茯苓、白术等药。 肝郁化火型:选用丹皮、山栀、 黄芩、当归、生地、白芍、柴胡、 郁金、香附、川楝子等药。 冲任失调型:选用仙茅、仙灵脾、 鹿角霜、菟丝子、熟地、当归、 赤芍、柴胡、香附、延胡索等药。
治疗肾功能异常
治法:补肾活血,利尿解毒。 补肾气用药:如鹿角霜、炙龟板、 牧蛎。 利尿解毒活血药:茯苓、泽泻、 大黄、黄柏、丹参、失笑散、益 母草、泽兰、桃仁、三七粉等。
预防和治疗毛发脱落
紫杉醇、阿霉素常引起毛发脱落, 故使用这类药物期间,头部带冰 帽 同时在中药中酌加何首乌、女贞 子、枸杞子、黑芝麻、旱莲草等。
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
适用于ALT增高。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化湿。 常用方药:以六君子汤合茵陈蒿 汤加减(太子参、炒白术、猪茯 苓、陈皮、清半夏、茵陈、金钱 草、大黄、五味子、垂盆草等)。
预防和治疗心肌损伤
阿霉素主要的毒性就是心脏毒性。 1)在使用该药时可嘱患者低流 量吸氧。 2)可口服丹参滴丸,或静点生 脉针。
病因:正气不足、风寒内侵、七 情内伤、所愿不遂、郁结伤肝 。 病机:气滞血瘀、邪毒蕴内,痰浊 , 交凝, 结滞乳部 。 证型:肝郁气滞、脾虚痰湿、瘀 毒内蕴、气血两亏。
肝郁气滞型
主症:乳腺癌见情志不畅,精神 抑郁,胸闷胁胀,纳食不香,舌 质暗,脉弦或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养血散结。 方药:常以逍遥散加减。
气血双亏型
主症:乳腺癌见全身乏力,形体 消瘦,精神不振,纳差,舌质淡, 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温阳解毒。 方药:八珍汤加肉桂、黄芪。

4.27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研究

4.27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研究

4.27代中医对乳腺癌的研究一.乳腺癌在古文献中病名的渊源及症候表现乳腺癌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有:乳核、石痈、乳痞、乳岩、苟乳抄、乳痛坚、妒乳、乳、石榴翻花..等记载。

现一般较通称为“乳岩”。

最早描述乳腺癌的记载是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卷五-痈疽、妒乳诸毒肿方》中有: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做石痈不消,若发肿至坚如石,名曰石痈〞等描述。

具体描述了乳腺癌的体表特征。

按现代医学的分级,全都是3-4级晚期的征候。

隋朝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话·石痈侯·卷三+二》:石痈者......其肿结确实,至牢有根,核皮相亲,不甚热,微痛,热时自歇,此寒多热少,坚如石,故谓之石痈也。

“核皮相亲”对乳腺癌的肿块和皮肤粘连的特征做了确切而概况的描述;而在《疽发乳候》中亦有“肿结皮强,如牛领之皮”以上描述,与现代乳腺癌橘皮样水肿体征相符合。

宋元时期对乳腺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

南宋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中首次出现〝乳岩〞之名: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博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岩崩破,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此属肝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

以后金代窦汉卿在《疮疡经验全书·乳岩》曰:捻之内如山岩,故名之。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乳痈》有:以其疮形嵌凹似岩穴的描述。

“乳岩”之名遂沿用至今。

这是中国历代医学名家对乳腺癌的描述和疾病名称的沿革。

二.古代医家对乳癌病因病机的探索《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说明邪气侵袭人体,是乘正气之虚而入的。

中医学关于乳岩的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现分述如下:外因:《内经--九针记篇》:四时八风之容于经络之中,为瘤病也。

提出了六淫外邪(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停留经络而成瘤病的病理机制。

特别乳腺肿瘤,多因肝经不畅,外邪侵袭所致。

《诸病源候论--石痈》中提到:有于下乳者,其经虚,风寒之气客之,则血涩结,......无大热,但结核如石。

乳腺癌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及辨证治疗进展

乳腺癌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及辨证治疗进展

乳腺癌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及辨证治疗进展作者:徐炜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05期[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左右,仅次于宫颈癌。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

现代医学主要以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综合治疗为主。

而中医方面深入研究乳腺癌中医证型学临床特点,在中医肿瘤的诊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近年来乳腺癌中医常见证型及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辨证[中图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162-03乳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1,2],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及安全,对其的防治是临床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中医治疗该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尤其以辨证为重。

辨证水平的高低对中药的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4]。

临床治疗时有计划的将中医药和西医联合,运用于手术、生物治疗中,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结合了最近几乳腺癌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及辨证治疗进展1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1.1 乳腺癌发病的中医学病因病机乳腺癌在祖国医学中属于“乳岩”、“乳石痈”等范畴[5]。

在祖国医学著作中有广泛的记载,例如在窦汉卿的《疮疡经验全书·乳岩》中记载“此毒阴极阳衰”。

而《景岳全书》指出脾胃不足、冲任失调是导致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外科正宗》指出忧则伤肝、思则伤脾,情志不畅可导致瘀阻脉络,从而进一步指出乳腺癌的发病病机为气滞、气郁[6,7]。

基于上述学者的理论可以看出,乳腺癌的发生与脏腑损伤、情志不畅、外邪入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乳腺癌中医证型学研究

乳腺癌中医证型学研究
现乳腺癌患者主要 涉及脾 肾肝三个脏器 , 中医辨证本虚 多见脾 肾气虚型 、 肾阳虚 、 肾阴虚 、 脾 肝 气阴亏虚 四种证型 , 其主要集 中 脾 在 肾气虚 - 9气阴亏虚 两个证型 , 本虚的基础上兼夹有血瘀 、 在 气滞、 痰湿 、 ; 热毒 肝脾 肾正气不足 是本病主 要发 病的 内在 因素。分析认 为辨证分型能够较好的反映乳腺癌 的临床特点及其演变规律 。目的 研 究乳腺癌患者 的中医辨证分 型与临床进展 的相关性 , 以此 推断病情与预后 , 导临床 治疗 。方法 回顾研 究 15 指 0 例女性 患者 , 中医辨证 分 型, 按 分为 脾 肾气虚 、 肾阳虚 、 肾阴虚 、 阴两 脾 肝 气
虚四型, 表实分为血瘀、 气滞、 痰湿、 热毒。观察以上各证型与年龄, 病程, 有无放化疗, 转移( 巴、 淋 血行、 骨转移) 有无内分泌治 , 疗, 临床进展等的关系。结果: 显示 15例女性患者中以脾肾气虚、 0 气阴亏虚最为多见, 兼以进行 内分泌治疗为最多, 脾肾气虚、 脾
肾阳虚 、 肾阴虚 、 阴亏虚 四种证型进行 比较 , 肝 气 显示 内分泌治疗 的患者 常见气 阴两虚 型, 晚期患 者气 阴两虚常合 并热毒证 。结论
乳 腺 癌 患 者 ; 者 肿 瘤 标 本 进 行 免 疫 组 化 监 测 激 素 受 患
月经 不调 , 舌红 少 苔 , 弦 细数 。④ 气 阴两 虚 型 : 脉 潮热
盗汗 , 心悸 失 眠 , 膝酸软 , 腰 肢节 疼痛 , 烦躁 易怒 , 闷 , 胸 头痛 , 志异 常 , 忆 力减 退 , 红 少 津 , 薄 黄 , 情 记 舌 苔 脉沉
实 两 大 类 , 虚 为 脾 肾气 虚 、 肾 阳 虚 、 肾 阴 虚 、 阴 正 脾 脾 气
两 虚 4型 ; 实分 为血瘀 、 表 气滞 、 痰湿 、 毒 4种 。 热

三阴乳腺癌中西医研究进展_鹿竞文

三阴乳腺癌中西医研究进展_鹿竞文
谢联斌等 [27] 对 24 例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三阴乳 腺癌患者行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化疗4个周 期,结果 CR 2 例,PR 13 例,SD 5 例,PD 4 例,总有效 率为 62.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 5.5 个月(2~14 个 月)。卡培他滨需在肿瘤组织内通过胸苷磷酸化酶 (TP)转化为抗肿瘤活性物氟尿嘧啶,而 TP 在乳腺 癌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所以卡培他滨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不表达 ER/PR 和 HER-2,所 以需寻找其它特异性治疗靶点以改善患者预后,是 近年来对 TNBC 研究的又一热点。新发现的治疗靶 点主要有 EGFR、C-kit、VEGF、Src 激酶等。
EGFR 过 度 表 达 是 三 阴 性 乳 腺 癌 特 征 之 一, EGFR 为膜酪氨酸激酶受体,介导 MAP 激酶信号通 路,在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转移,DNA 修复 以 及 新 血 管 形 成 中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目 前,有 两 类 针对 EGFR 靶点进行治疗的药物分别是,EGFR 的 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cetuximab),EGFR 的酪氨 酸 激 酶 抑 制 剂 吉 非 替 尼(gefitinib,Iressa)和 埃 罗 替 尼(erlotinib,Tarceva)。 一 项 西 妥 昔 单 抗 单 药 或 联合卡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NCT00232505)。初步数据显示,单独使用西妥昔 单抗组的有效率只有 4%,而联合使用卡铂组则有效 率达到 28%。Corkery 等 [30] 对 TNBC 细胞系的体外研 究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能够增加多西他赛和卡铂的 细胞毒作用 :多西他赛单药使用时抑制率为 25.9%, 而与吉非替尼联合使用肿瘤抑制率达 51.6% ;吉非 替尼和卡铂单药使用时的抑制率分别为 21.9% 和 17.7%,而联合使用时达 39.3%。

乳腺癌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癌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s n i e a o el lr c r i o s:i f e c f mmu o o i r f e i n h p t l a a c n ma o c u n l n eo u i n lg c p o l i
肿瘤预后无显著性影响 ( P>0 0 ) 而输 血则 被证明是重 要 .5 ,
影响预后的因素 , 具有统计学意义 。 尽管 目前还没有针对肿瘤的前瞻性研究 , 对输血 引起 免
疫抑制的机制 尚未有明确的认识 , 但研究 输血对肿瘤 患者免
疫功 能抑制的影响及 其机理 , 不是 一个纯 学术性 的 问题 。 绝 在需要进一步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及相关机 制研 究的 同时 , 严 格注意 以下几点 , 将有助 于减少或避免输血后肿瘤 复发 。
种 因素 , 无论在输血 组和未输 血组 之 间是 否存 在差异 , 对 均
【 参考文献】
[ ] T re I otprtes yasca dwt r n s fpt n 1 atrP.Ps eai t soie i po oi o aet t o v a t h g s i s wt ooet a cr J .A nSr , 96,2 :5 3 6 i cl ca cne[ ] n ug 19 2 3 3 1— 5 . h r l [ 2] He sMM, r n egrP, eae i s Fa bre D l f C,e .Mouao fi u n t 1 a dlt no i m・
gr[ ] hc , 9 7, : 0 4 8 ey J r hM,M yr 3 0gY, ap l o ae K,e a.A scao f e oea v t 1 s it no f prfe o i pi i
ta su i n t o r o t o n r s c in o a ti d n c r i o r f so s wi p o u c me i e t fg sr a e o a c n - n h e o c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治法研究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治法研究

乳腺癌中医证候与治法研究西医治疗乳腺癌以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靶向等治疗方案。

但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可能造成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近年来中医药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中医各家辨证论治的经验,发现临床多将乳腺癌分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亏虚、气血亏虚四型;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大法,再结合具体证治分型确定相应的治法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乳腺癌;中医;证候;治法乳腺癌在中医古籍中被称为“乳岩”、“石奶”、“奶岩”、“石榴翻花发”等,“乳岩”被沿用至今[1]。

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各医家认识不尽相同。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提到:“肝脾郁怒,气损血亏,名乳岩”。

李中梓《医宗必读》有言:“积之所成,正气不足,后邪气距之”。

张介宾《景岳全书》云:“肝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其多有积聚之病”。

朱丹溪《丹溪心法》[2]提到:“忧愤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渐虚,肝气横逆,逐成隐核,形如棋子大小,不痛亦不痒,名乳岩”。

《疮疡经验全书》[3]指出,乳岩发生是由于“阴极阳衰”,并提出了早期治疗的诊疗思想。

吴谦《医宗金鉴》则明确指出:“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乳癌”。

综上所述,乳腺癌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正虚外感,气血亏虚,邪毒瘀滞;肝郁气滞,肝脾两伤,痰瘀互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滞血凝。

1 乳腺癌证候分型乳腺癌病位在乳房,与肝、脾、肾、气血及冲任密切相关。

李瑞明[4]认为肝脾肾三脏与乳腺癌的发病最为密切。

肝主疏泄,调情志,畅气血,参与女子月经及乳腺功能的调节;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向全身输布气血津液,同时滋养乳腺;肾者为先天之本,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内蕴真阴真阳,通盛冲任二脉,调节胞宫和乳腺的发育及生理功能。

因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甚至乳腺癌的治疗都与肝、脾、肾三脏的充盈和协调息息相关。

因此,各医家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分型,主要以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血双亏四型为主。

1.1 肝气郁结陈实功《外科正宗》明确指出:“乳岩由于忧思郁结,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阻塞,结积成核”[5]。

乳腺癌术后中医辅助治疗进展

乳腺癌术后中医辅助治疗进展

情况, 不仅 影 响术后 康复 , 重者 可延误 序贯 的其 他辅 严
助 治疗 。 中医药在 促进 乳腺 癌术 后患 者体 质恢 复及 伤
口愈 合 、 改善术 后上 肢水 肿 和皮瓣 坏死 有显 著疗 效 。
1 1 上肢 水肿 .
乳腺 癌术后 上 肢水 肿 主要 由腋 窝 淋 巴结 清 扫 、 局
1 1 1 辨证 治疗 ..
合微 波治 疗 , 果 显 示 治 愈 率 为 7 . % , 有 效 率 达 结 11 总
9 7% 。 4.
1 13 其 他疗 法 .. 李佩 文 自拟 术后 上 肢 水 肿外 洗 方 , 外洗 消肿 方
张新渝 … 认 为 , 腺癌 根 治 术 后 肢 体 肿胀 为肌 肉 乳
有效 1 0例 , 效 率 10 , 效 显 著 。古 红 莉 等 对 有 0% 疗
3 8例乳 腺癌 术 后 上 肢 水 肿 患 者 予 口服 复 方 丹 参 片 联
部组织 切 口造 成 淋 巴 回 流及 血 液 循 环 障碍 所 致 。另 外, 手术创 伤 和术后 疤痕 造成 腋静 脉狭 窄 , 上 肢静 脉 使 回流障碍 , 为上肢 水肿 发生 和发 展 的促进 因素 。 成
术后 放 化疗 的顺 利进 行 。 陈海滨 等 ¨研究 发现 , 府 逐瘀 汤 ( 血 当归 1 g 生 0,
皮、 枳实 、 朴 、 香 等行 气 通 滞 , 芎 、 仁 、 花 、 厚 木 川 桃 红 丹
参 等活 血化瘀 , 滞 甚者 用 虻 虫 、 蛭 之 类 破 血 逐瘀 , 瘀 水 大腹皮 、 己 、 苡仁 、 苓 皮祛 湿利 水 , 血藤 、 防 薏 茯 鸡 桑枝 、
21 00年第 2 7卷第 6期
Vo. 7, . 201 12 No 6, 0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何新进展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何新进展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有何新进展肿瘤,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在与肿瘤的斗争中,医学领域不断探索着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医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理论和实践经验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和传承。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肿瘤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脏腑功能,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中,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一些中药成分被发现具有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

例如,紫杉醇是从红豆杉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药物。

此外,一些中药复方制剂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发挥抗肿瘤效果。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

中药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开方,调配个性化的药物组合。

除了汤剂,还有中药丸剂、散剂、膏剂等剂型,方便患者服用。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免疫力。

此外,中药外敷、中药灌肠等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近年来,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成为肿瘤治疗的新趋势。

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中医药可以与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协同增效、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

例如,在手术后,患者往往身体虚弱,气血不足,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益气养血,促进身体的恢复,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在放化疗期间,患者常常会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中医药可以通过健脾和胃、补肾生髓等方法,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临床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有效性提供了证据。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及研究

中医药学论文范文: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及研究

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及研究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笼统到详细、由模糊到清晰的较长过程,最早将其归于“痈疽”类疾病,自宋代开始将其称为“乳岩”,并作为单独的局部疾病进行诊治。

笔者整理相关古代文献资料,并总结现代中医药对乳腺癌的治疗与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1古代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1.1乳腺癌的命名许多学者认为中医文献关于乳腺癌命名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之《肘后备急方》中,但笔者及部分学者认为,早在《内经》时代就对乳腺癌的表现有了一定的认识,如《灵枢•痈疽篇第八十一》中记载的“上之皮天以坚,状如牛领之皮”是对乳腺癌皮肤“橘皮样”特点的初期认识。

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载:“不赤不痛……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名曰乳岩”,这是“乳岩”的首次出现。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载:“经络痞涩,聚积成核……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

”不仅定义了“乳岩”的概念,还指出其预后不佳,这与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不谋而合。

另外,明•龚居中《外科百效全书》中首称“乳岩”为“乳癌”。

1.2病因病机《黄帝内经•九针论篇》中记载:“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也。

”提出正气不足,六淫外邪停留经络而成瘤病的病机。

南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载:“……名曰乳岩,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这是乳腺癌病因的最早文献记载,这一认识得到后世医家的认同并有了进一步的探索。

明•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载:“乳岩,则因七情气郁而成”,陈实功《外科正宗》载“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聚结成核”。

这表明,乳腺癌主要因情志失调,致肝脾受损,气血亏虚而致病。

此外,“癌发,四十岁上”、“女子已嫁未嫁俱生此候”等文献记载表明了我国古代中医医家早已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病与年龄、生育有关。

1.3临床表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载:“石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做石痈不消”,“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石痈之状,微强不甚大,不赤,但结核如石”,“不痛者,其肿结确定,至牢有根,核皮相亲”,描述了乳石痈乳房肿块坚硬如岩石、与皮肤粘连的形态及症状特点。

中医药防治三阴乳腺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三阴乳腺癌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三阴乳腺癌研究进展苏菲;万冬桂;刘芳;贾立群;张艳华;王娟;娄彦妮【摘要】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不同分子分型在治疗、预后上存在差异,三阴乳腺癌为乳腺癌的一种分型,临床特点为ER、PR、HER2均为阴性,三阴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均不敏感,预后相对较差,因此探索积极有效的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预后.三阴乳腺癌中医辨证可分为肝郁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和正虚毒炽证及其他证型,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对症用药可以减缓疾病进展及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临床及试验研究均证实,对于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除放化疗外,中医药治疗是一种可选的有效方法,中医辨证论治遣药组方可以扶正抑瘤,达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11【总页数】3页(P1649-1651)【关键词】中医;三阴乳腺癌;辨证论治【作者】苏菲;万冬桂;刘芳;贾立群;张艳华;王娟;娄彦妮【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发病率在中国居高不下,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表明,乳腺癌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16.81%,并以3%~4%的速度逐年增长[1]。

三阴乳腺癌占乳腺癌12%~17%,表现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免疫组化检测时均为阴性,作为乳腺癌亚型,因其对HER2基因起作用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对ER/PR起作用的内分泌治疗均不敏感,化疗后远期生存率尚不明确,临床转移率及病死率较高,预后不佳[2]。

中医药因其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和个体化特色,为三阴乳腺癌的患者增加了选择性治疗方案和措施。

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的描述 颇为相似 。
大而癌 变 。林 毅教 授_ J 运用 中医病 因病机 所提倡 的情 志有
减 轻放 、 化疗 及 内分 泌治疗 引起 的毒 副反应 , 降低 肿瘤 复发
和转移 , 能明显提 高患者 的生活质 量 、 延 长 生 存 期 。现 将 目
前 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 的相关研究综 述如下 :
1 中医 对 乳 腺 癌 的认 识 祖 国医学 文献 对乳 腺癌 早有 记载 , 又称 “ 乳疳” 、 “ 乳 石
中国 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 0 1 3 年8 月第 1 9 卷第4 期
46 7
综 述
中医药辅 助治疗 乳腺癌 的研究进展
邵 荣江 , 路 军华 , 刘书德 摘要 : 在女性癌症患者 中乳腺癌发病率最高, 也是女性因癌而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在减少不良反应、 延
缓肿 瘤复发 与转 移 、 提 高 患者 生存 质量方 面 以其整 体观及 辨证论 治特色 发挥 了不可替代 的疗效 , 成 为乳腺癌 综合 治疗的 一
鉴》 : “ 乳 癌 由肝脾 两伤 , 气郁凝 结而成 ” ; 宋代 医家窦汉卿 的 《 疮 疡经验全 集》 : “ 乳岩 , 此 毒 阴极 阳衰” ; 朱 丹溪 的《 格致余 论》 : “ 忧怒 抑郁 , 朝夕积 累 , 脾 气消沮 , 肝气 横逆 , 遂成 隐核 , 如大棋 子 , 不 捅不痒 , 名 日乳岩 ” ; 明代《 景岳全 书》 : “ 乳岩属 肝 脾二脏郁 怒 , 气血 万损 , 故初起 小核结 于乳 内, 肉色如 故 ,
势 。乳 腺癌 的全球发病 率 占所有 各种女 性癌症 的患病率 的 2 3 %, 因乳腺 癌而死亡 占女性癌症病 死率 的 1 4 %。乳腺 癌的

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0 引言
自 2006 年 Bryan[1] 第一次提到“三阴性”乳腺癌,关于三阴性 乳腺癌的研究日益增多,这个词已发现出现在超过一万多篇文章 中。这一增加表明肿瘤学家、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以及多数患有 三重阴性乳腺癌的妇女日益认识到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性。三阴 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占乳腺癌的 15%, 其特征是缺乏雌激素受体 (ER) 和孕激素受体 (PR) 的表达,缺乏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HER-2) 的扩增或过度表达 [2]。三阴性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TNBC 具有侵略性的临床行为,有较高 的局部和远处复发风险,以内脏和(或)脑转移常见 [3]。尽管 ER、 PR 和 HER-2 都是临床治疗药物的分子靶点,化疗仍然是早期和 晚期 TNBC 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4]。但由于化疗的众多副作用, 目前 TNBC 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 TNBC 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待成为治疗 TNBC 的新手段。
基金项目 :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998602140604)。 作者简介 :谢荣丹(1993-),女,江苏如皋,在读硕士研究生,方向 : 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 ;通讯作者 * :龙凤,硕士生导师。方向 :中医药防 治肿瘤研究。
2.2 单味中药 张建国等将 [12] 槐耳颗粒加入根治术后三阴性乳腺癌病人的
84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
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谢荣丹,龙凤 *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摘要:针对乳腺癌中的特殊类型—三阴性乳腺癌(TNBC),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希望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 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中药;中医药;中医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8.036 本文引用格式:谢荣丹 , 龙凤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8):84,87.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概况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概况摘要:乳腺癌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其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中医药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避免术后复发转移、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治疗、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改善患者体质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等治疗上都取得了明显优势。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分析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祖国医学称之为“乳岩”,据资料报道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妇女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降低了生存质量。

乳腺癌防治方法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减轻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的毒副反应、防治术后复发转移、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治疗、治未病等诸多方面优势显著。

中医药学在侧重临床研究的同时,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1.乳腺癌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作用邪毒留滞以及正气不足是导致患者诱发乳腺癌的主要因素,中医临床采用扶正祛邪的原则,根据患者围手术期、放化疗期以及巩固期不同阶段的临床证候予以辨证施治,对患者机体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失衡进行调节,能对乳腺癌的临床症状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

1.1降低术后并发症临床对于病变局限于乳房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的乳腺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术后患者往往容易发生皮瓣感染、坏死、患侧上肢水肿以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中医药则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术后恢复。

陈海滨[1]观察43例乳腺癌术后伴有局部创面血运障碍者,采用内服血府逐瘀汤的同时外用湿润烧伤膏换药,观察局部皮瓣坏死率的研究,结果表明:3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坏死率仅为7%。

罗崇谦等[2]以治疗组五苓散加减与西药爱脉朗片对照观察其治疗本病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五苓散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而对照组爱脉朗片总有效率为57%,证明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服用中药五苓散加减效果明显。

1.2降低患者的毒副反应乳腺癌患者难免会接受放疗、化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而治疗后所造成的毒副反应也非常易见,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毒副反应发生。

中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朱梦鸽鲁凯(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00)摘要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分型,具有肿瘤体积较大、高组织学分级、高侵袭性、高死亡率等特点。

近年来,中医药在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逆转化疗耐药、调节免疫、增强疗效、减轻辅助治疗不良反应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本文从TNBC的中医认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TNBC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4)07-0059-04引用本文朱梦鸽, 鲁凯. 中医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24, 45(7): 59-62.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ZHU Mengge, LU Kai(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0, China) ABSTRAC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is the most malignant subtype of breast canc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tumor size, high histological grading, high invasiveness and high mortality.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TNBC cells, reversing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regulating immunity, enhancing efficacy, and allevi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adjuvant therap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CM understanding of TNBC,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TCM internal treatment, and TCM external treatment,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CM treatment of TNBC.KEY WORD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治疗靶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素受体2表达均为阴性。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本文将就中医药在乳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探讨。

1. 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艾灸等。

中药内服主要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途径,起到抗肿瘤和辅助化疗的作用。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中医药可以个体化地开方,结合其他辅助治疗手段,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中医药在乳腺癌预防中的作用乳腺癌的预防对于女性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药在乳腺癌预防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减少致癌物质的作用。

例如,中草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抗癌的作用,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3. 中医药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乳腺癌患者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过程,身心状态常常受到影响。

中医药在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可以缓解患者的乳腺癌相关症状,如乳房肿胀、乳房疼痛等,并且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缓情绪等途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治疗乳腺癌的前景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初步得到证实,然而,中医药与西医药结合治疗乳腺癌的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西医药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而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增强免疫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总结而言,中医药对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体现在治疗、预防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将成为乳腺癌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医药的加持下,乳腺癌的治疗进步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基于传统医学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基于传统医学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基于传统医学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的研究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种癌症。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治疗方式将传统中医的理论和现代西医的技术相结合,旨在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案。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乳腺癌是由于气滞血瘀、瘀络结节等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汤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

其中,汤药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主要形式之一。

这些汤药通常由多种中药材组成,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消除各种内外因素对身体的干扰。

西医则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治疗乳腺癌。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切除癌组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能够根治乳腺癌,还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将传统中医的理论与西医的技术相结合,旨在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综合的治疗方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气功、中西药物联合治疗、中药治疗加上放疗或化疗等。

针灸是中医的一项独特技术,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患者的体内气血运行情况,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对于乳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乳腺癌手术后的疼痛、淋巴水肿等症状,针灸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患者不适感。

另外,针灸对于乳腺癌放疗后的恢复也有很好的疗效。

在放疗后进行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患者的肌肉恢复,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推拿按摩是中医的另一项特殊技术,通过推拿患者的肌肉、筋膜和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使患者的身体得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

对于乳腺癌患者,推拿按摩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恢复。

气功也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调节患者的呼吸、运动和心理状态,调整身体的内部环境,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在乳腺癌患者中,气功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压力,提高患者肺部和心脏的功能,促进身体的恢复。

乳腺癌的中医研究概况

乳腺癌的中医研究概况

乳腺癌的中医研究概况本文主要从乳腺癌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护理等方面中医治疗乳腺癌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分析总结和综述,认为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乳腺癌;中医;中西医结合乳腺癌,属于中医“乳岩”范畴。

经调查,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成持续上涨趋势。

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早期治疗、病程发展及术后护理都有着重要作用,其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

1 病因病机乳腺癌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

现代医学着重在生育史、哺乳史、性腺激素的刺激、家族遗传史和饮食等方面阐明其病机[2-3]。

中医认为,情志内伤导致脏腑功能异常,主要由肝、脾、肾功能失调,引起气血运行紊乱,日久出现气滞、血淤、痰凝相互搏结于乳络,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4]。

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衰退,邪客于乳络是引起此病的内在原因。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外侵邪毒留于体内发病,是主要的外在发病原因[5-6]。

2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自身体质、既往治疗史和气血、阴阳、脏腑、经络方面的不同,可将乳腺癌分为肝气郁结型、冲任失调型、毒热蕴结型和气血亏虚型。

同时,许多现代医家对乳腺癌的中医辨证分型有独到的理解和分类。

如孙桂芝教授[7]临证辨治乳腺癌时,将其分为肝郁脾虚证、痰瘀毒结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亏虚证4个证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

司徒红林[8]等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聚类分析,认为术前主要为肝郁痰凝兼肾虚证、肝郁血瘀证和冲任失调兼肝郁气滞证,术后为脾胃虚弱证、气阴两虚证、湿困脾胃证。

3 治疗3.1 治疗原则扶正祛邪是治疗乳腺癌的总则,强调辨证论治,在扶正的同时,随证祛邪治之。

同时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病始终不离开肝、脾、肾三脏,具体为疏肝解郁、调补冲任、清热解毒、益气养血,及疏肝清热、解郁健脾、滋补肝肾、活血养血等多种具体治疗[9-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的中医研究进展【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妇女健康。

目前治疗强调以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中医药等为一体的综合治疗!中医在乳腺癌的辨证论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药的治疗可以贯穿于综合治疗的任何一个环节,近年来在乳腺癌的治则治法、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治疗及外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

本文在此就这些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乳腺癌综述中医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目前治疗强调以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中医药等为一体的综合治疗!中医药的治疗可以贯穿于综合治疗的任何一个环节,且近年来在乳腺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分型治疗、专方验方治疗及外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弥补了西医治疗的不足。

1 病因病机总体来说,乳腺癌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脾、肾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热毒为多。

唐汉钧[1]认为本病正虚邪实,正虚包括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抗病能力的降低等内环境失调;邪实包括各种致病因素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互相交结,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金静愉[2]认为病因有情志、饮食、体质、外因等因素,病机以痰瘀阻络、化热成毒为主。

王桂绵[3]认为乳腺癌多由于忧思郁怒、邪毒内蕴而生。

气滞、毒邪是发病之因,进而正气受损。

瘀血阻滞,为病之渐,痰浊内停为病之成。

郁在气分、毒在血分,郁毒互结,而成乳岩。

宁全福等[4]认为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热毒瘀结。

总体来说乳腺癌的发生及其机理离不开一个“郁”字,在病因上为情志抑郁,忧思恼怒;在病变机理上则为肝气郁结,气火内盛。

王银山等[5]认为乳腺癌其发病是由正虚所致;忧思郁怒,情感内伤是其成因;其形成是由于毒邪蕴热煎熬气血津液而致血凝痰结所致。

2 治则治法目前治疗乳岩的大法概括起来有疏肝清热、清肝解郁、养血调肝、益气养荣、清气化痰、大补气血、健脾和胃、滋阴补肾、活血养血、清热解毒。

王居祥[6]指出乳腺癌的治疗重点在于“调肝清热、益肾助阳”,疏肝之中勿忘清火,即清郁热、清痰热、清瘀热。

卞卫和[7]提出术后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大法。

以益气扶正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通过中药扶助正气,调整机体趋于平衡,使正气恢复,达到正胜邪消的目的,使机体对癌细胞的耐受性增强,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活动,从而提高生存期。

宁全福等[4]认为治疗乳腺癌应强调从肝郁出发,以疏肝解郁法为主,在坚持疏肝解郁的基础上,配合消肿散结、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法,随证变通,取得良好效果。

王桂绵[3]认为治疗乳腺癌重点是健脾化痰,同时应针对病因予以疏肝解郁、清热解毒为治。

3 辨证论治目前对乳腺癌的辨证分型,各地尚不统一。

但总的依据阴阳盛衰、气血的虚实、脏腑病机以及邪毒性质进行归类分型。

这些证型基本能反映乳腺癌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的规律。

卢雯平等[8]将乳腺癌分为4型:肝郁气滞型、脾虚痰湿型、淤毒热结型、气血双亏型,同时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以某些具有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的中药。

出现肺转移,常投以沙参、麦冬、鱼腥草、贝母、百部等药酌加1、2味;如出现肝转移,常投以茵陈、龙葵、八月扎、凌霄花等;如出现骨转移,常投以川断、牛膝、透骨草、木瓜、威灵仙等。

刘胜等[9]对3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建立了乳腺癌术后的分型标准,将术后患者分为气虚、阴虚、肝郁、冲任失调及脾虚痰湿型,对于提纲挈领地辨治乳腺癌术后患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余桂清[10]临床将乳腺癌分为肝郁气滞、脾虚痰湿、瘀毒蕴结、气血双亏4型,分别予以:疏肝理气,养血散结(以逍遥散加减);健脾祛湿,散结化痰(以六君子汤加减);解毒化痰,扶正祛邪(以桃红四物汤加减);益气养血,温阳解毒(以八珍汤加减)。

龙浩等[11]将34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分为热毒蕴结、气滞血瘀型,气血亏虚、冲任失调型,肝肾阴亏、痰湿内阻型3型,分别予龙胆泻肝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八珍汤合逍遥散加减、一贯煎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同时对体质尚好者,配合生物碱、内分泌以及免疫治疗。

结果:有效率达85.3%。

田劭丹等[12]将乳腺癌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不调,热毒蕴结,气血两虚五型,分别予以逍遥散加减、二陈汤合抵挡汤加减、二至丸合二仙汤加减、化岩汤加减、归脾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4 专方验方罗雪冰等[13]将123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63例)、对照组(60例),两组常规进行基础治疗(常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时对症处理),治疗组同时服用扶正抗癌汤, 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观察乳腺癌生存质量专用量表。

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陈前军[14]等临床观察发现槐耳颗粒联合CTF方案治疗乳腺癌总缓解率为90.9%,较单纯CTF方案化疗效果(68.8%)显著,提示槐耳颗粒有较好抗肿瘤活性,并有化疗增效作用。

张瑶等[15]用加味二仙汤治疗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后出现的类更年期综合症32例,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加味二仙汤加减,对照组口服谷维素20 mg/次,日2次。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 7%,对照组13.3%。

梁少华[16]自拟升血和中汤与对照组(服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6等药)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在白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改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按时完成化疗诸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体力状况改善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5 外治法及其他疗法温建余[17]自拟玉桂膏外敷治疗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72例,结果愈合70例(占97.2%),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

王天松[18]采用患肢循经揉压及艾灸配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术后上肢肿胀30例,与单纯肢体康复训练治疗30例进行对照。

结果两组20日、30日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黎汉忠[19]观察电针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2例,与口服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治疗的20例进行对照。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4%、45.0%。

王凤英[20]通过对108例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设立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各种生活质量的测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63.5 %,对照组为37.8%。

6 存在问题及展望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需要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免疫及中医药等综合治疗。

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结合内治和外治,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因人因时而异,灵活变通,辨证施治。

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减轻乳腺癌放化疗等辅助疗法所致的毒副反应也有积极意义,对增进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体质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发病率等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医治疗的总原则是:扶正祛邪,辨证施治。

扶正培本法是中医治疗乳腺癌的一大特色,可贯穿于整个乳腺肿瘤的全程防治中。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益气补血、养阴生津、滋阴填精、温阳益肾、调理冲任、健脾养胃、柔肝养肝等。

但是总体来说中医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地位不高,临床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统一的辨证及疗效标准;大样本临床观察少;实验研究少;没有研发出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的制剂等。

如何发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优势,如何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机理,探究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和确切疗效,增强中医治疗的可信性;如何引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进行大样本调查及科学统计,以得出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的结果,为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提供确实的临床基础和依据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1] 秦海洗.唐汉钧教授治疗乳腺癌辨证思路与用药经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 (4):297~298.[2] 武自力.金静愉治疗乳腺癌经验[J].四川中医,2007,25(8):5~6.[3] 闫洪飞,李攻戍.王桂绵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8(4):305~306.[4] 宁全福,李航森.从肝郁论治乳腺癌体会[J].河北中医,2007,29(10):903~904.[5] 王银山.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02(5):58~59.[6] 徐力.王居祥主任医师治疗乳腺癌经验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1(23):54~55.[7] 张卫红.卞卫和教授治疗乳腺癌经验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126~128.[8] 卢雯平,陈长怀,花宝金,等.乳腺癌的中医治疗思路及方法[J].中国肿瘤,2003,12(6):331~333.[9] 刘胜,陆德铭,唐汉钧,等.3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辨证分型标准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1):666~668.[10] 石闻光,吴心力,林红生,等.余桂清治疗乳腺癌经验[J].中医杂志,2003,4(44):253.[11] 龙浩,曾纪权,胡爱民.34例晚期乳腺癌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3):16~17.[12] 田劭丹,李忠.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5):23~24.[13] 罗雪冰,李良,刘南梅.扶正抗癌汤治疗乳腺癌术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88~1289.[14] 陈前军,赖熙雯,司徒红林.乳腺癌术前行槐耳颗粒联合化疗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2004,13(5):330~331.[15] 张瑶,沈伟生.加味二仙汤治疗乳腺癌综合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32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137~138.[16] 梁少华,李敏江,李廷冠.升血和中汤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毒副反应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2,25(4):829.[17] 温建余,李铁,鲁明,等.自拟玉桂膏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皮瓣坏死72例[J].陕西中医,2002,23(3):199~200.[18] 王天松,于铭.循经揉压及艾灸配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肿胀30例[J].河北中医,2002,24(9):667.[19] 黎汉忠,黄智芬,张作军,等.电针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2,24(4):255~2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