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虚增、虚减、谎报或遮盖信息的行为。

财务舞弊不仅有损于企业及股东的利益,还会破坏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财务舞弊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舞弊的原因1. 贪婪与利益驱动:企业或个人贪图利益最大化,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务回报而故意进行财务舞弊。

2. 经营压力与亏损:面临经营困难或巨额亏损的企业,在不想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可能采取财务舞弊来掩盖现实情况。

3. 没有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内部缺乏科学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财务部门较容易实施财务舞弊。

二、财务舞弊的类型1. 虚增收入:故意夸大收入,使企业看上去盈利能力更强,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而获得更高的股价或融资。

2. 虚减成本:故意减少成本开支,使企业的利润率更高,以吸引更多投资者或批准更高的融资额度。

3. 操纵财务报表:以虚构交易、资产和负债为手段,改变财务报表,使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财务指标,满足特定的利益诉求。

4. 盗用资金:以个人名义或他人账户将企业资金转移到个人账户上,用于个人支出或非法活动。

三、财务舞弊的对策1. 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等,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2. 提高财务报表透明度:企业应积极披露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完整,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

3. 增强监管与惩罚力度: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加大对财务责任追究的力度,严惩财务舞弊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效果。

4. 强化内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包括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等,有效控制激励机制,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5. 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与规范培训,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意识,增强员工的财务诚信,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的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上市公司爆出令人震惊的财务舞弊事件,使投资者的信心大受影响。

2011年11月,美国安然公司会计丑闻,拉开了人们了解财务舞弊事件的大幕,安然事件尚未平息,世界通信、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莱德艾德等公司的财务舞弊,进一步的加剧了对证券市场的震动。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更为严重。

琼民源、银广夏、亿安科技、蓝田股份等一个接一个财务舞弊事件出现,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相当不利影响。

财务舞弊既有上市公司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客观因素,还有我们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缺陷。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国内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对他们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整合。

一、上市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主观动因(一)弥合融资要求资金与企业,犹如血液与人体。

企业为了达到借款或增加资本的目的,可能虚报其财务报表。

1 初次发行阶段在许多企业、许多人看来,发行股票实质上是“圈钱”,所以许多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十分强烈。

但是根据规定,发行股票和上市的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于是许多企业为了发行股票和上市,便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以确保连续三年盈利。

2 配股阶段配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再筹资工具。

中国证监会将上市公司配股的条件规定为“公司配股,在其申请配股的前3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

为了满足该项要求,以保持可能的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大都需要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测算本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10%。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l%区间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9%—10%区间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

3 增发新股阶段增资发行条件虽然比配股的条件低,但它也要在增发新股的前3年连续盈利。

上市公司为了“圈”得更多的钱,自然有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包装。

此外,为了更有利于从银行取得贷款,许多资信状况不好、偿债能力较差、经营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自然会产生操纵会计信息、实施财务舞弊,人为虚增利润,抬高收益。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舞弊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且复杂的角色,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

舞弊一旦发生,所造成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信息使用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作出错误的投资,融资等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次序。

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维护会计的发展,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

因此,对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本文献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方法,舞弊预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讨论。

用于披露和解决一定的财务舞弊上的问题。

关键字:财务舞弊,舞弊报表,不当披露前言:近十年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绿大地放心的隐瞒费用,虚增利润。

财务舞弊充斥着整个经济市场,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财务舞弊及其常用的舞弊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财务舞弊”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为我们所熟知,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规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

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对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财务报表舞弊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

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1,舞弊报表(1)虚增销售收入。

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2)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

(3)通过三角交易虚增收入(2).多计应收账款。

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实施财务活动中,通过欺诈、隐瞒、篡改财务数据等手段,以获取私利或者规避责任的行为。

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隐患,给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影响整个市场的秩序。

对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广泛开展防范和治理工作,对于维护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财务舞弊问题日益凸显,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许多企业在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严格的制度执行机制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财务舞弊问题。

有必要深入研究财务舞弊问题的根源和特点,找出防范控制的有效策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财务舞弊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探讨财务舞弊的定义、种类、影响以及常见手段,进一步总结防范财务舞弊的策略,为企业有效应对财务舞弊风险提供有效建议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秩序稳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财务舞弊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为各类企业提供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的定义、种类、影响以及常见手段,可以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措施,减少财务损失和信誉风险。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推动财务舞弊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及其对策,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稳定。

1.3 研究意义财务舞弊是企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可能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声誉。

深入研究财务舞弊,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财务舞弊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财务舞弊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问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报告舞弊问题日益严重,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本文从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类型、成因、现状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防范财务报告舞弊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近年来,财务报告舞弊事件频发,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现状,探讨其成因和防范措施,对于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财务报告舞弊的定义与类型1. 定义财务报告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非法目的,通过虚构、隐瞒、歪曲等手段,使财务报告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2. 类型根据舞弊手段的不同,财务报告舞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虚构交易:企业虚构交易,夸大收入、利润,降低负债,以美化财务报告。

(2)隐瞒交易:企业隐瞒实际交易,故意少计收入、利润,高估负债,以掩盖财务问题。

(3)歪曲事实:企业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故意夸大或缩小某些财务指标,误导利益相关者。

(4)滥用会计政策:企业滥用会计政策,故意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操纵财务报告。

三、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1. 监管环境因素(1)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财务报告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为企业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2. 企业内部因素(1)管理层利益驱动:企业管理层为了实现业绩目标,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2)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现和防范舞弊。

(3)员工职业道德缺失:部分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为舞弊行为提供便利。

3. 社会环境因素(1)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脱颖而出,不惜采取舞弊手段。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财务舞弊是一个严重影响企业经营和社会稳定的问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财务舞弊的风险与日俱增。

为了有效应对财务舞弊的挑战,需要加强对财务舞弊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防范和打击这一现象。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和特点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故意进行虚假陈述、隐瞒或误导,以及以非法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故意欺骗:财务舞弊是企业故意违法规定进行的欺骗行为,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个人或集团利益。

2. 隐蔽性强:财务舞弊一般是在内部进行,很难被外部人员发现,而且舞弊者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掩盖其行为。

3. 造成巨大损失:财务舞弊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信誉受损、经济利益受损,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4. 波及面广:财务舞弊不仅仅影响企业内部的经营,还可能波及投资者、供应商、消费者等各个利益相关者。

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财务舞弊的发生通常与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管理制度漏洞、员工道德缺失等因素息息相关。

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驱动: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故意操纵财务数据,虚报盈利或隐瞒负债,以获得丰厚的奖金和股票期权。

2. 管理漏洞:企业管理制度缺陷、岗位职责不明确、审计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3. 员工道德失范:一些员工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感,对企业利益不够认识,为个人私利而从事财务舞弊。

4. 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到位,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企业“趁虚而入”,从而进行财务舞弊。

三、财务舞弊的预防和对策针对财务舞弊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应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来预防和打击财务舞弊的现象。

1.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明确责任、规范流程,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监管和审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定期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通过非法手段,在财务报表等相关会计信息中进行虚增或虚减,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

财务舞弊对企业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财务舞弊导致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可靠,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无法正确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和合作意愿;财务舞弊也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破坏了社会信任关系,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

加强对财务舞弊的研究和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财务舞弊,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控,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财务规范,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财务舞弊风险。

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企业透明度。

企业应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护。

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提高公司的透明度,方便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和监督。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大对财务舞弊的监管力度,建立与企业金融信息系统相互连接的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财务舞弊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

第四,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防范意识。

加强对财务舞弊的宣传,提高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财务舞弊行为的误导。

财务舞弊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必须加强对财务舞弊的研究和防范措施。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加强公司治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教育和宣传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确保经济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财务舞弊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1.1概述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财务舞弊的概念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

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

其中Beasley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ISA)(AI240)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200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

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

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

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

表2-1就中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由以上列表可以看出,我国准则中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与国际准则相似度高,而且规定得更具体,在对财务舞弊进行判断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1.1.2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在财务舞弊理论的研究领域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文章从财务舞弊的两种大类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这两种大类的研究方法分别为规范性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首先是规范性理论研究。

国际上主要有四种规范性研究理论。

第一种规范性研究理论是二因素理论,又称作冰山理论,该理论将导致舞弊行为的因素分成两大类,并将这两大类因素形象地比喻成冰山,将导致舞弊行为的看得见的原因比作冰上在海面上的部分,而将导致舞弊行为的看不见得原因比作看不见得深深埋在海底的部分。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事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篡改、隐瞒等手段,故意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舞弊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本报告将对一起典型的财务舞弊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二、事件背景(一)企业概况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然而,在2018年,公司被爆出涉嫌财务舞弊,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事件起因据调查,公司涉嫌通过虚构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

具体表现为:在销售业务中,公司将部分销售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从而虚增收入;在工程成本核算中,公司将部分工程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从而虚减成本;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公司将部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其他业务损失,从而虚增利润。

三、事件经过(一)调查过程2018年3月,公司被监管部门发现存在财务舞弊嫌疑。

随后,监管部门启动了调查程序,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审查。

经过调查,监管部门确认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

(二)事件发酵事件曝光后,公司股价应声下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同时,监管部门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要求公司进行整改。

四、事件分析(一)舞弊手段分析1. 虚构收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手段,将部分销售款项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从而虚增收入。

2. 隐瞒费用:公司通过隐瞒工程成本、虚减成本等手段,将部分工程成本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从而虚减成本。

3. 虚增利润:公司通过虚构资产减值损失、虚增利润等手段,将部分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其他业务损失,从而虚增利润。

(二)舞弊动机分析1. 财务压力:公司上市以来,业绩一直保持稳定增长,但近年来,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融资困难等问题,财务压力较大。

2. 利益驱动:公司部分管理层和员工存在利益驱动,希望通过虚增利润,提高公司业绩,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有关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

有关企业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

一、引言(一)研究财务舞弊的目的及意义所谓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伪造、变造会计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告等.进入本世纪以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像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曾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

而国内发生的郑百文、银广厦、科龙、草原兴发等财务造假事件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据国家会计学院的调查显示,只有2.51%的总会计师认为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可信的。

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企业舞弊的防范成为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这样不仅能重拾广大投资者对投资市场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我国法律法规、单位规章制度的完善,对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和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舞弊研究现状和评析关于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董事会构成、董事会规模、股权结构、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等方面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的关系。

我国学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果:如“舞弊公司的法人股比例较高,流通股比例较低;舞弊公司的执行董事比例较高,监事会规模较大。

”(刘立国,杜莹,2003);而蔡宁、梁丽珍(2003)发现“舞弊与未舞弊公司的外部董事比例无显著差异,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控股股东性质与财务舞弊行为不显著相关,公司配股活动、公司规模与舞弊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显著正相关”;粱杰、王璇、李进中(2004)发现“内部人控制度、国有股比例、股权制衡度与舞弊正相关,流通股比例、股权集中度、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则相反,董事长与总经理变动及两职合一、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规模和开会次数对财务舞弊无影响”。

除此之外,国外的研究人员也得出不少结论:像Uzun etal(2004)发现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中外部独立董事数量增加,舞弊概率下降。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舞弊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虚构或掩盖财务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利害关系人,影响企业稳健发展。

财务舞弊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导致企业形象受损、信誉降低、市场价值下降,还会直接影响投资者收益和金融市场稳定。

因此,对于财务舞弊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探究和应对。

一、财务舞弊的种类及表现财务舞弊行为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虚构收入:企业为了掩盖业绩下滑,虚构或恶意夸大收入,从而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2. 营利润舞弊:企业为了达到股价攀升等目的,虚构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成本及费用等数据,使企业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更为优秀。

3. 资产负债表舞弊:企业掩盖负债、减缓资产减值、隐瞒关联方交易等手段,对外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4. 管理舞弊:企业为了掩盖不善的管理行为和错误的决策,虚构或恶意调整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5. 股票操纵:企业通过股票操纵,自行或与他人合谋,从而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二、如何防范财务舞弊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财务舞弊的有效手段,包括标准流程、作业指引、内部审计、盘点、风险评估等环节,责任单一化、任务清晰化、制度规范化、监管有效性的强化是内控体系建立的重要关键。

2. 加强独立审计:企业应选择独立的、有资格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揭示财务舞弊行为,提高审计效果。

3.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道德理念:企业需要注重道德修养,树立“诚信经营”的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主动抵制财务舞弊的合力。

4. 强化投资者信仰:投资者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力量,通过证券行业从事的专业人员、媒体、论坛、学术界,加强对新闻发布会、重大事件的通过客观渠道的追踪、核实和披露,增强投资者信仰,并及时举报。

5. 搭建信息披露平台: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平台,公开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提高透明度,防范财务舞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研究综述

16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研究综述潘 威(石河子大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摘要: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差别,以期帮助国内学者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d oi:10.3969/j.issn.1673-0968.2018.12.005一、引言上市公司舞弊行为不仅对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造成损害,更破坏了证券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差别,以期帮助国内学者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一)财务舞弊成因研究对于财务舞弊成因的研究,国外学者提出有冰山理论、GONE理论、风险因子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

在Bologna和Lindquist(1987)的冰山理论中,把舞弊形容为冰山,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

能看得见的冰山部分表现为显性,也是舞弊结构考虑的基本因素,即组织目标、效率衡量、等级制度、技术状况、等级制度以及财务资源等;隐藏在海平面下的部分表现为隐性,也是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的根本原因,包括认知道德、情绪情感、文化价值、观点态度和思想素质。

Bologna 等(1993)在GONE 理论指出舞弊四因子Greed(贪婪)、Opportunity(机会)、Need(需要)、Exposure(暴露)。

Greed(贪婪)时舞弊主体的一种心理特征因素,Need(需要)则是动机,上述四因素便是构成舞弊行为的四个条件。

Bologna和Lindquist(1995)在GONE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指出舞弊风险因子由个别和一般两种风险因子组成,舞弊动机(压力)、情绪情感、道德品质为个别风险因子;而舞弊机会、被发现的概率、舞弊后果为一般风险因子;当舞弊者判定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风险因子对自己有利时,便会实施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作者:罗瑛璇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18期一、研究背景财务舞弊所产生的错误信息会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导致资本市场各行为主体乃至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出现决策偏差。

如今,财务舞弊问题已经威胁到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安然、麦道夫、银广夏、蓝田、兴业银行、长虹等国内外资本市场出现的重大财务丑闻事件也印证了防范财务舞弊的必要性、紧迫性。

目前国内外对舞弊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涵盖财务舞弊的动机、手段、监管、环境等多方面。

但当前研究仍存在一定缺陷,未来仍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二、关于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一)对舞弊动机的研究国外学者对舞弊动机的研究主要包括冰山理论、三角理论、GONE理论和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由美国的G. Jack Bologna和加拿大的Lindquist Robert J.提出。

该理论把舞弊比作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结构部分),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行为部分)。

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

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提出舞弊的产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和合乎情理。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Albrecht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学理论,认为舞弊的动机包含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要素。

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由Bologna等人在1993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了舞弊风险程度。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

个别风险因子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

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

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会发生。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得不正当利益而通过篡改财务数据、虚构交易等手段来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税务机关的行为。

财务舞弊在各个行业和规模的企业中都存在,并且对公司的经济利益、声誉和市场信任造成巨大的损害。

财务舞弊不仅危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诱惑和压力,或许会因为贪图一时之利而采取不道德的手段。

了解财务舞弊的定义、形式、危害以及常见手段,以及如何防范和监督财务舞弊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惩罚机制,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财务舞弊行为。

本研究将对财务舞弊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对策,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市场信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财务舞弊现象,分析其危害和常见手段,以及探讨有效的防范和监督机制。

通过研究财务舞弊的定义与形式,可以更好地认识财务舞弊的本质及其在企业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财务舞弊的危害,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财务舞弊对企业、员工和社会的严重影响。

了解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防和识别财务舞弊行为。

研究防范财务舞弊的对策和监督与惩罚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防止和打击财务舞弊,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和参考,为有效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财务舞弊的定义与形式财务舞弊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采取欺骗性手段,以谋取个人私利或公司利益的行为。

财务舞弊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虚假销售额、资产贬值不当、利润操纵、虚构支出等。

最常见的形式是利用会计政策漏洞或法律漏洞,编造虚假信息来误导外部投资者、股东和监管机构。

财务舞弊的定义并不仅限于涉及会计数据的欺诈行为,还包括管理层对股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隐瞒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

理论届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理论届财务舞弊分析报告(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舞弊现象日益严重,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从财务舞弊的定义、类型、原因及危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我国理论界和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数据等手段,故意歪曲财务状况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企业财务舞弊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理论界财务舞弊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财务舞弊的定义、类型及原因1. 定义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非法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数据等手段,故意歪曲财务状况的行为。

财务舞弊具有以下特点:(1)故意性:企业有意识地实施舞弊行为,以达到非法目的。

(2)隐蔽性:舞弊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3)严重性:财务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利益、投资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 类型(1)收入舞弊:虚构销售收入、隐瞒销售退回等。

(2)成本舞弊:虚列成本、隐瞒成本支出等。

(3)资产舞弊:虚构资产、隐瞒资产损失等。

(4)负债舞弊:虚构负债、隐瞒负债支出等。

(5)所有者权益舞弊:虚构所有者权益、隐瞒所有者权益变动等。

3. 原因(1)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利益输送、高管权力过大等。

(2)外部因素:市场竞争激烈、监管不力、审计质量不高、道德风险等。

三、财务舞弊的危害1. 损害企业利益:财务舞弊导致企业资产流失、负债增加,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

2. 损害投资者利益:财务舞弊使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3.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财务舞弊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降低了社会信任度。

4. 损害审计质量:财务舞弊使审计工作难度加大,降低了审计质量,影响了审计行业的公信力。

四、防范财务舞弊的措施1.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各层级职责,加强内部监督。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会计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的探析一、前言部分(一)写作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宏观经济的发展大大刺激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股市从零起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市值已经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在今天,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市场的持续低迷,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说明中国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常的预期机制。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主体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财政部2000年调查157家企业,结果利润、资产不实的竟然占到154家,失实率接近100%。

而上市公司情况亦不会太好,相继出现的银广夏事件、蓝田股份事件、中科创业事件、基金黑幕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地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规范证券市场,打击财务舞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财务舞弊的受害者绝对不仅仅是投资者而已,舞弊之风会严重影响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和市场发展赖以存在的信用基础,进而进一步削弱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乃至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舞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解决之路,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二)相关概念1.财务报表舞弊我国2001年7月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舞弊”的定义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它主要包括:(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告舞弊包括了除侵占资产以外的其他行为(挪用或侵占资产是不同于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种舞弊行为)。

2.会计信息失真、盈余管理以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关系在这三个概念中,会计信息失真所涵盖的范围最大,它包括了无意识的会计错误和有意识的盈余管理及财务报表舞弊。

财务报表舞弊与会计错误最大的区别在于导致财务报表错误的行为是故意行为还是非故意行为。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关于财务舞弊及对策研究
财务舞弊是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数据、隐瞒真相等手段来获取非法利益。

此类行为不仅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还会对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遏制财务舞弊行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管理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定详细的财务制度和规章,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

同时,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防止其心存侥幸和逾越底线。

在日常业务中,应加强审计和稽核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二、加强监督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和法律体系,以保护举报人的权益,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在监督中,政府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实施专业监督与评估,提高监督效力。

三、加强信息披露
企业应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及时公布财务报表和企业经营状况。

此举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公众应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和监督,积极参与企业治理。

此外,公众应了解有关财务知识,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

总之,财务舞弊行为对企业和社会的损害是极大的。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加强管理、加强监督、加强信息披露和加强公众监督,以营造公正、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

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的成果及其丰富,要将如此丰富的的理论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困难极大,特别是在进行归纳分析时,需要专业的文献归纳能力。

本文仅仅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将与本文最相关的理论进行主要综述,而略微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择尽可能科学的概述。

具体而言,本章节文献综述分为三个小节。

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的概述。

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分别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以及小结三个层次展开。

1.1 概述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 财务舞弊的概念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

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

其中Beasley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ISA)(AI240)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200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

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

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

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

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

表2-1就中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 区域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了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同时列举舞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舞弊的问题分析报告(3篇)

财务舞弊的问题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舞弊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不正当目的,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违法行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财务舞弊事件频发,给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打击财务舞弊,本文将从财务舞弊的定义、类型、成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财务舞弊的定义与类型(一)财务舞弊的定义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隐瞒事实、篡改财务报表等手段,故意误导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种违法行为。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二)财务舞弊的类型1. 虚假交易:企业虚构交易,以增加收入、利润或资产。

2. 隐瞒事实:企业故意隐瞒实际经营状况,以误导利益相关者。

3. 篡改财务报表:企业通过篡改财务报表,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4. 虚假披露:企业虚构或夸大信息披露,以误导投资者。

5. 内部交易: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正当交易,以谋取私利。

三、财务舞弊的成因(一)企业内部因素1. 利益驱动:企业为了提高股价、获得融资等目的,可能采取财务舞弊手段。

2. 管理层素质:管理层素质不高,缺乏诚信意识,容易导致财务舞弊。

3. 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财务舞弊行为难以被发现。

(二)外部因素1. 监管环境:监管力度不足,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舞弊成本较低。

2. 市场竞争: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可能采取财务舞弊手段。

3. 信息不对称:企业信息不透明,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难以获取真实信息,为财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一)加强企业内部管理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2. 提高管理层素质:加强管理层培训,提高其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3. 加强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财务知识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综述文档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综述文档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综述文档财务舞弊动因研究综述一、财务舞弊研究概论早在20世纪末的1999年,美国的国家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以下简称COSO委员会)发布的《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1987一1997:An Analysis of U.S. Public Companies》报告,已经充分揭示了高级管理人员广泛牵扯财务舞弊案件的实务发展趋势。

在安然丑闻、世通舞弊的压力下,为了揭露和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美国国会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希冀通过审计师财务舞弊审计能力的提升减少财务舞弊的再次发生。

同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也于2002年10月发布了SAS NO.99,引入了新的舞弊风险评价模式,试图从审计程序入手,增强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揭露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能力。

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屡次出现的诸如银广夏、蓝田股份等财务舞弊,中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08年5月22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于2010年4月26日,发布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内的18项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层面,防范企业财务舞弊风险的防范。

此后,中注协于2009年10月14日中注协公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希望审计师实现执业会员与非执业会员抵制舞弊的联动,以强化审计师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职业道德约束。

而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12月27日起草了《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将再次加大了对财务舞弊信息披露的打击力度,明确规范规范了包括财务舞弊信息的信息披露违法行政责任认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财务舞弊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且复杂的角色,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

舞弊一旦发生,所造成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信息使用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乃至相关决策机构作出错误的投资,融资等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次序。

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维护会计的发展,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

因此,对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所以本文献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方法,舞弊预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讨论。

用于披露和解决一定的财务舞弊上的问题。

关键字:财务舞弊,舞弊报表,不当披露前言:近十年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绿放心的隐瞒费用,虚增利润。

财务舞弊充斥着整个经济市场,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财务舞弊及其常用的舞弊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财务舞弊”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为我们所熟知,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规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

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对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

财务报表舞弊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

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1,舞弊报表(1)虚增销售收入。

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

(1)提前确认收入;(2)扩大销售核算围虚增收入。

(3)通过三角交易虚增收入(2).多计应收账款。

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

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的。

多计应收账款和虚增销售收入是紧密相连的,一般的情况就是在虚增销售收入的同时多计应收账款。

但是这种舞弊手法很容易被审计人员通过函证发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伴随着应收账款的转移,具体的做法是将应收账款让售给专门的财务公司,伪造金融单证或者在金融机构配合下,以虚构的银行存款“收回”应收账款。

(3)隐瞒重要事项。

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是中国上市公司常用的伎俩。

但是大额的关联方交易易于被审计人员察觉,小额的关联方交易又不能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此来迷惑审计人员。

(4)其他舞弊手段。

前面几种舞弊手段都是涉及收入和费用的利润舞弊手段,任何一种舞弊行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虚增收入势必要增加资产,而虚增现金最为便利,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现金舞弊造假手法情有独钟且乐此不疲。

现金流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利润用于衡量一定会计期间企业创造的价值,现金流量用于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程度。

现金舞弊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现金舞弊;(2)受限现金舞弊;(3)现金流水舞弊。

此外,还有其他舞弊手段,如递延当期收入、漏列负债等。

2,隐瞒负债和费用隐瞒负债是其实现虚增净资产的主要方式。

例如,绿隐瞒负债,招股书披露公司2006年总负债为1.04亿元,那一年的实际负债为1.9亿元,两数据竟相差约9000万元。

由此可见,在2006年总资产的实际数据与披露容相符的情况下,当年净资产较实际数据亦出现重大出入。

2004年和2005年的总负债与招股书中披露数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不当披露在我国的会计制度当中规定的关于报表和附注信息的披露包括以下几点:(1)披露的充分性,会计信息应全面充分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只要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使用者决策判断的,反应企业经济事项及其影响的信息度应该进行充分的披露。

(2)披露的适当性,信息的披露在于其信息需求方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即,通过信息的阅读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足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过多的披露非但起不到决策有用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使用者无所适从,判断混乱,不便于理解,掌握和接受。

(3)披露的组织结构,以《企业会计制度》中的13项容为例,可以分类列示,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归为一类;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等归为“重要事项”来列示;同时,注意排列的逻辑顺序,如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合并报表的说明和控股子公司等的位置还有待调整。

(4)披露的可操作性,有些颁布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常见的“重大”二字,却未指明何谓重大,没有规定重要性的数量界限,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判断,给当前附注信息披露予操纵的空间,给避重就轻创造了条件。

(5)披露的规化,我国的会计规定可谓政出多门,关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规定,主要有两个部门来制定:财政部和证监会,前者通过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对信息披露进行规,后者主要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容与格式准则》和《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进行规,两者尽管分工较默契,但协调性不够,造成企业无所适从,难以操作。

三.财务舞弊的舞弊预警Albrecht教授认为,舞弊的预警信号可以分为6类:1.会计异常:包括原始凭证不合常规(如凭证缺失、银行调节表出现呆滞项目、过多空白或贷项、收款人或客户名称或地址太普通、应收账款拖欠增加、调节项目增多、凭证篡改等),会计分录存在瑕疵(如缺乏原始凭证支撑、收入和费用进行未加解释的调整、会计分录借贷不平衡等),日记账不准确(如日记账不平衡、客户和供应商的个别账户合计数与控制账户不相等)。

2.部控制缺陷类:包括缺乏职责划分,缺乏实物资产保护措施,缺乏独立检查,缺乏适当的文件和记录保管,逾越部控制,会计系统薄弱。

3.分析性异常类:包括未加解释的存货短缺和调整,存货规格存在背离或废品日增,采购过度,借项或贷项通知繁多,账户余额大幅增减,资产实物数量异常,现金出现短缺或盈余,不合理的费用或报销,财务报表关系诡异(如收入增加存货减少、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收入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在产品增加的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不降反增等)。

4.奢侈生活方式类: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不相称,豪华的生活方式引人注目(如购买豪宅、名车等),生活作风绯闻不断。

5.异常行为类:失眠、酗酒、吸毒,易怒、猜忌、神经高度紧,失去生活乐趣、在朋友、同事和家人面前露出羞愧之情,防御心理增强或动辄与人争执、对审计人员的询问过于敏感或富有挑衅性,过分热衷于推卸责任或寻找替罪羊。

6.暗示和投诉类:指企业外部知情人士以匿名或明示的方式,向企业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或政府监督部门提供的有关舞弊的检举线索。

四.财务舞弊的特点本文根据对财务报表舞弊的界定,收取了20家受处罚的上市公司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得下表: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经对格林柯尔事件细致分析后,总结财务舞弊现象有如下特点:1.董事会及经理——财务舞弊的首要执行者从理论上讲,部人控制是不会发生的,但由于我国公司股权的畸形,直接导致了股东大会、董董事会、监事会在的公司治理结构相互制衡的关系扭曲。

股东大会一股独大,与其说是董事会实施了舞弊,不如说是大股东实施了舞弊。

同时由于监事会的形同虚设,对执行董事和经理层的监控职能发挥得不尽如意。

2.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的帮凶在上述列表中,注册会计师有35%的高出席率。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应本着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实施审计程序,不应受到其他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对财务报表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进而成为财务舞弊的帮凶。

注册会计师的角色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

3.手段多样化并时间较长财务舞弊的实施手法主要有错误性财务处理、隐瞒关联方交易、未充分披露信息等。

舞弊的时间跨度也较长,一般都有3~6年。

舞弊在此期间被重复地进行,绝大部分企业实施了不止一次的舞弊行为。

五.结论1,完善公司部治理机制(1)约束治理层与管理层人员身份重叠的现象。

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身份或职能的重叠,将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这必然会弱化转监督职能,使公司的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

因此,应尽量避免出现董事长兼总经理现象的出现。

(2)约束大股东权益的行使。

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即所说的“一股独大”现象较普遍。

这样,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上享有绝对的话语权,从而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直接操纵股东大会,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出台相关规定适当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即不管控股股东的出资比例是多少,其最多只能行使一定比例(如国外通常是20%)的表决权。

这样的限制既可有效防止控股股东权利的滥用,又不会影响控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切实可行的。

(3)、完善监事会制度。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监事选任制度,对监事的任命程序、任职资格、人员构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防止董事会或经理直接任命监事行为的发生,避免监事会成为董事会的“傀儡”。

另一方面,强化监事会职权,具体包括财务检查权、职务监察权、损害行为纠正请求权等等。

通过权利的强化,使监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4)、建立部审计制度。

部审计部门应隶属于董事会之下,使其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聘用专业、专职的审计人员,以胜任审计工作;董事会应授予部审计人员充分的监督权,对公司各部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并使其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监督机制,以有效遏制造假、欺诈行为的发生。

2,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1)、强化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者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者,证券监督委员会应在治理财务舞弊中发挥核心作用。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证监会的基本职能,保证资本市场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上市公司的准入资格;另一方面对严重舞弊的公司,推行有效的退出制度。

(2)、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机制。

一是改变现行的事务所聘用模式。

可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委派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由各会员交费的聘用方式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真正让管理层处于被监督的地位,而不是处于主导审计的角色。

这种聘用模式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任人唯亲”现象,提高民间审计主体的独立性。

二是加大审计违规的处罚力度。

对那些故意欺诈造成恶劣后果的注册会计师,应予以严厉的处罚,提高审计成本,以较高的成本抑制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合谋。

(3)、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