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小常识
防震的十个小常识
防震的十个小常识一、在室内时,多在坚固家具下面。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二、赶紧熄灭火,关闭火源三、不要慌张的向户外跑,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品四、将门打开,留下出口五、户外场合要保护好头部六、在人多的场所时保持镇静七、避难时要步行,尽量少携带东西,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八、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九、注意山崩和地裂十、不要害怕余震,不要听信谣言,应当用携带的收音机把握正确的信息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跨度小,较安全。
主震后,瞅时机,下楼梯,快转移。
居平房,不宜跑,靠床边,先卧倒。
家具下,墙角躲,梁檩落,砸不着。
往外跑,不安全,墙倒塌,最危险。
卧倒时,要得法,讲科学,免遭祸。
双臂交,枕额下,闭嘴眼,呛不着。
嘴鼻前,留空隙,呼吸畅,防窒息。
震过后,勿迟疑,快脱身,速撤离。
防余震,再袭击,争分秒,必胜利。
离家走,别忘记,手电筒,收音机。
急救箱,不可离,吃与喝,备应急。
撤离时,需警惕,断电源,关煤气。
防火灾,勿大意,高压线,应远离。
窄巷中,莫躲避,高墙下,勿站立。
在山区,需注意,防滑坡,避滚石。
靠水库,应警惕,防塌方,避溃堤。
灾害中,急救护,你我他,同舟济小学生安全知识——骑车安全(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
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1、步行安全常识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内,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
横过马路时须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没有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地方应走人行通道;在没划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斜穿、猛跑;在通过十字路口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并遵守交通信号;在设有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过马路。
防震的十个小常识
防震的十个小常识一、在室内时,多在稳固家具下面。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品保护好头部二、急忙熄灭火,关闭火源三、不要慌张的向户外跑,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品四、将门翻开,留下出口五、户外场合要保护好头部六、在人多的园地时保持冷静七、避难时要步行,尽量少携带东西,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八、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九、注意山崩和地裂十、不要畏惧余震,不要听信谣言,应当用携带的收音机把握正确的信息遇地震,莫惊慌,保冷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假设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跨度小,较平安。
主震后,瞅时机,下楼梯,快转移。
居平房,不宜跑,靠床边,先卧倒。
家具下,墙角躲,梁檩落,砸不着。
往外跑,不平安,墙倒塌,最危险。
卧倒时,要得法,讲科学,免遭祸。
双臂交,枕额下,闭嘴眼,呛不着。
嘴鼻前,留空隙,呼吸畅,防窒息。
震过后,勿迟疑,快脱身,速撤退。
防余震,再突击,争分秒,必胜利。
离家走,别忘记,手电筒,收音机。
急救箱,不可离,吃与喝,备应急。
撤退时,需警惕,断电源,关煤气。
防火灾,勿大意,高压线,应远离。
窄巷中,莫躲避,高墙下,勿站立。
在山区,需注意,防滑坡,避滚石。
靠水库,应警惕,防塌方,避溃堤。
灾害中,急救护,你我他,同舟济小学生平安知识——骑车平安〔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
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1、步行平安常识步行外出时要注意行走在人行道内,在没有人行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
横过马路时须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没有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地方应走人行通道;在没划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斜穿、猛跑;在通过十字路口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并遵守交通信号;在设有护栏或隔离墩的道路上不得横过马路。
防震小常识
防震小常识1、室内怎样避震地震发生后,如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千万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避震有利部位,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一定要选择安全的地方,比如坚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小房间、墙角,这些地方空间小,容易形成三角支架,万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梯、电梯及附近停留。
同时用被子、枕头等保护头等比较重要的部位。
绝对不能盲目乱跑、跳楼等。
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到宽敞的户外。
2、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3、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4、野外怎样避震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向两侧方向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若不能逃离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5、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燃气泄漏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毒气泄漏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防震小常识10条简短
防震小常识10条简短
以下是10条简短的防震小常识:
1. 地震时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2. 就近躲避,不要乱跑乱窜。
3. 选择结实的桌子、柱子等物体附近避震。
4. 保护头部,用枕头、书包等物品护住头部。
5.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
6. 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受伤。
7. 不要靠近窗户、玻璃等易破裂的地方。
8. 不要乘坐电梯,选择安全通道逃生。
9. 在户外时,远离高大建筑物、树木等危险物。
10. 了解地震预警信号和应急逃生路线,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这些简短的防震小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抗震防灾的小常识
抗震防灾的小常识随着地震频繁发生,对于抗震防灾的知识了解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抗震防灾的小常识,帮助大家提高自救能力和灾害应对能力。
一、地震前的准备工作1.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a. 家中固定重要家具,如书柜、电视柜等,避免在地震时倒塌造成伤害。
b. 安装好防震门窗,并确保门窗的密封性能良好。
c. 家庭成员要定期参加防震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反应能力。
2. 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a. 食品和水:储备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保证家庭成员在灾害期间的基本生存需求。
b. 应急药品:储备一些常用的急救药品,如创可贴、绷带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伤害。
c. 照明工具:备有手电筒、蜡烛等照明工具,以应对地震时可能出现的停电情况。
二、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a. 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惊慌失措。
b. 如果室内,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位置,如桌子下、墙角等,保护头部。
2. 防止受伤:a. 远离窗户、镜子等易碎物品,避免被玻璃碎片伤到。
b. 注意保护头部,可以用手、书本等物品保护头部,减少受伤风险。
c. 避免使用电梯,选择安全通道下楼。
3. 疏散逃生:a. 如果在室外,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b. 如果在室内,遵循疏散路线,尽快撤离建筑物,远离悬挂物和电线杆。
三、地震后的安全措施1. 观察周围环境:a. 在地震过后,要观察周围环境是否存在明显的破坏和危险,避免继续停留在不安全的地方。
b. 注意检查燃气、水、电等设备是否损坏,避免发生二次灾害。
2. 寻求援助:a. 如果有需要,及时向救援人员或相关部门求助,寻求帮助和救助。
b. 如果有人员受伤,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减少伤势的恶化。
3. 注意余震:a. 地震过后,常常会有余震发生,要保持警惕,防止二次灾害。
b. 如果有明显的余震,要尽快撤离危险地带,寻找安全的地方。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抗震防灾的小常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抗震防灾能力,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防震减震知识大全
防震减震知识大全
防震减震知识大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震前兆:要了解地震前的迹象,如地面的微小颤动、地下水
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动物异常行为等。
2.防震准备:在家中、办公室、学校等场所,要提前做好防震准
备,如加固家具、清除易掉落的物品等。
3.防震措施:在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防护措施,
如躲在桌子下、关闭火源、切断电源等。
4.避震要领:在地震发生后,要遵循“伏而待定,不可疾出”的
原则,避免盲目乱跑或跳楼等危险行为。
5.地震自救:在地震后,要尽快寻找安全出口,避免余震对自己
造成伤害。
如果被困,要保持呼吸畅通,耐心等待救援。
6.预防次生灾害:在地震后,要注意预防火灾、泥石流等次生灾
害,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7.急救措施:在地震后,如果发现伤员,要根据伤情采取适当的
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并及时寻求医疗救助。
8.心理疏导:在地震后,要注意心理疏导,帮助受灾人员缓解紧
张、焦虑等情绪,重建家园。
总之,防震减震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常识。
通过了解地震前兆、防震准备、防震措施、避震要领、地震自救、预防次生灾害、急救措施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地震中保
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地震应急演练和志愿者活动,提高自己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2019年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
当我们遇到地震、火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该如何正确躲避?懂得正确的防灾常识,才能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逃过一劫。
地震是地球内部部分物质运动的结果。
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是构造地震。
(6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震中区从感到地动到房屋倒塌之间的时间一般为10~20秒。
1、地震一旦发生,首先怎么做?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就地避险,千万不能在慌乱中跳楼。
其次,及时正确地采取避震措施:住在平房里的人及时跑出室外或迅速躲在桌下、床下、紧挨墙根下;随手抓住纺织品、毛巾等捂住鼻子;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2、震后自救: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人在地震中被埋在瓦砾堆中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保证有空气和水。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
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和火灾等并发灾害。
3、震后互救: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4、震后救人时间要快,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灾害风险日益增加,防震减灾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防震减灾的10条小常识,帮助人们提高自身的防灾能力和应对能力。
1. 安全环境评估在购房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房屋。
可以通过查看房屋的抗震等级和结构材料等信息,来评估房屋的抗震能力。
2. 定期检查房屋结构定期检查房屋的结构,包括墙体、梁柱、地基等部分。
发现有裂缝、变形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以保持房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灾害逃生规划制定灾害逃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家庭成员在灾难发生时的逃生路径和集合地点,设计好逃生道路,确保能够及时安全地逃生。
4. 固定家居用品家居用品,在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变成危险的物体。
我们需要将大型的家具固定在墙壁上,防止其倾倒和滚动,以减少伤害的可能性。
5. 储备应急物资在发生灾害时,应急物资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储备足够的食品、水、医疗用品、应急工具等物资,以应对突发情况。
6. 注意室内安全地震发生时,室内的玻璃、石膏板等易于破碎。
我们需要迅速寻找安全的位置,避免靠近这些易碎物品,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7.参与防震演习参与防震演习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应对地震的方法。
学习正确的防震避难姿势和逃生技巧,增强自己的应对能力,提高生存率。
8. 密切关注天气预警天气预警能够提前通知我们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了解灾害的可能发生时间和地点,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9. 学习基本急救知识灾害发生时,伤者的数量往往很多。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等常见急救技能,可以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10. 积极参与社区防灾工作积极参与社区的防灾工作,参加相关培训和活动,了解社区的灾害风险和防灾措施,与社区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以上是防震减灾的10条小常识,通过遵守这些规则和方法,我们可以在灾害中减少损失,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抗灾能力。
预防灾害始于日常,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2024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常识
2024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常识2024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常识大全地震的发生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如果遇到地震,一定要有记住逃生办法。
1、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直接冲出房屋,应躲在坚固的床或者桌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切记要远离窗户。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尽可能跑到空地上去,为避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3、在公众场所遇到地震时,大众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甚至发生踩踏事件,这时需要有序撤离,不要乱跑乱窜。
总之一定要牢记这四大常识:大地震时不要急、人多先找藏身处、远离危险区、被埋要保存体力。
地震分为几个等级?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是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等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
2、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如果震源不是很浅,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3、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山崩危险注意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
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地震户外避难建议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JC 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地震目前是我们人类尚无法避开或掌握的自然灾难,但只要把握一些技巧,是可以使损害降到最低的!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的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1.家庭避震秘籍冷静推断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糊涂的头脑。
只有冷静,才有可能运用平常学到的地震学问推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记住,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头,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
就近躲避假如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
大地震从开头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搁时间。
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平安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四周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做好自我爱护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坚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爱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爱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损害;爱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2.学校避震秘籍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躲在各自牢固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留意爱护头部;留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急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特殊提示一切行悦耳从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相互照看;大同学要照看年小体弱的同学;要关怀、照看残疾同学。
3.户外避震秘籍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当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任凭返回室内。
要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殊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防震减灾小知识十条简短
防震减灾小知识十条简短
1.针对地震,保持冷静,尽可能躲避高处、玻璃等易碎物品。
2. 在室内时应尽量躲在桌子下或者门边,逃生时保持从容,不要盲目奔跑。
3. 在震后,要注意观察楼房的结构、地基是否受损,尽快撤离。
4. 灾后救援时,遵从救援人员的指示,尽量协助他们的工作。
5. 避免在地震灾区的建筑物附近行走,以免遭受落石等危险。
6. 了解周围的灾害隐患,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在降雨季节。
7. 手机及时充电,准备应急物资,如水、食物、药品等。
8. 避免在高塔、桥梁等危险区域停留或行走,防止被落石、石块等物品砸伤。
9. 在地震灾区,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10. 经常进行地震演练,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对能力。
- 1 -。
地震安全应急防护措施小常识
地震安全应急防护措施小常识地震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其强大的致灾力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那么,你知道哪些地震常识呢?地震来临时你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关于地震小常识以及地震应急防护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地震安全小常识1.什么是地震?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2、什么是震源、震中及震源深度?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
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3、地震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地震的划分通常是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通常划分标准如下:微震: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
有感地震:3~5级称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称破坏性地震。
4、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
(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
这与一颗炸弹爆炸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的道理一样。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防震减灾小常识10条
1、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2、为防震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防震包存放的地点,以及煤气开关、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
3、在楼房里居住、工作、学习时,应熟悉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
4、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地震时要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如烟囱、断墙附近等。
5、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过重的物品。
6、大地震一般在10~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因此要抓紧时间,行动果断,紧急避险。
7、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内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8、避震时自我保护、防止伤害的措施有: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低头,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9、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10、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用手保护自己的头部。
防震小常识10条简短
防震小常识10条简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们的自救意识和防范能力,以下是关于防震的10条简短小常识,希望大家能认真阅读并加以实践。
1. 建筑物内部要注意固定重要物品。
在家中或办公室内,要注意将重要物品如电视机、书架、花瓶等固定在墙上,以防止地震时物品倾倒造成伤害。
2. 遇到地震时要迅速找到避难所。
当地震发生时,要迅速躲到桌子下或是坚固的桌椅旁边,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
3. 防止火灾发生。
地震过程中常常会造成电线短路引发火灾,因此要随时注意用火安全,保持电器设备的正常使用状态。
4. 随时保持手机的电量充足。
地震发生后通常会导致通信中断,因此要随时保持手机电量充足,以便紧急联系家人和亲友。
5. 学会紧急疏散方法。
在地震发生时,要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避免在建筑物内部或玻璃窗旁逗留,以免被玻璃划伤。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筑物。
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是否符合防震标准,及时进行维护和加固,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7. 学会使用救生工具。
在地震发生后,可能会有人员被困,因此要学会如何使用救生工具进行紧急救援,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8. 学会灾害逃生方法。
在地震过后可能会发生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火灾等,要学会灾害逃生方法,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
9. 关注地震预警信息。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要关注地震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10.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遇到地震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以上就是关于防震的10条简短小常识,希望大家都能牢记并时刻做好防震准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地震无情,但人有情,只有做好防灾准备,才能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愿大家都能平安度过每一次地震。
第二篇示例:防震小常识10条:1. 固定家具:在家中安装固定在墙壁上的家具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防震减灾安全小常识
防震减灾安全小常识
1. 家庭防震:
固定家具:使用专业的防震工具,将家具牢固地固定在墙上或地板上,以减少在地震中的滑动和翻倒风险。
安全地带:指定家中的安全地带,如桌子底下或墙角,以躲避可能掉落的物体。
应急包备:准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急救用品等,以备发生地震时的紧急需要。
2. 建筑结构安全:
建筑检查:定期检查房屋和建筑结构,确保无明显裂缝和结构问题。
使用专业建筑师:在建造或翻修房屋时,聘请专业建筑师确保符合抗震设计标准。
3. 公共场所安全:
疏散通道:确保公共场所有足够的疏散通道,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人们应对地震的应急能力。
紧急出口标志:设置清晰可见的紧急出口标志,以便在地震发生时人们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4. 在地震发生时的行为:
躲在桌子下:在地震发生时,躲在坚固的桌子下,保护头部和颈部。
远离窗户:避免站在窗户旁边,以减少被玻璃碎片伤害的风险。
不躺在床上:在地震发生时,尽量不要躺在床上,而是尽快躲到安全的地方。
5. 学校和工作场所:
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学校和工作场所的疏散演练,确保师生和员工知道如何在地震发生时迅速安全地疏散。
灾害教育:开展地震灾害教育,提高人们对地震防范和自救互救的认识。
6. 与邻里社区合作:
防震社区:组织社区的防震团队,提高社区居民对地震的警惕性,并协助应对紧急情况。
分享资源:邻里之间应建立合作机制,分享资源和信息,以便在地震后更好地互相支持。
以上小常识有助于提高地震时的自救互救能力,降低人们在地震中受伤和损失。
防震减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防震避震的小知识
防震避震的小知识
1. 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在地震发生之前,制定一个家庭应急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应急计划应该包括家人的联系方式、紧急避难所的位置、应急物资的储备等。
2. 加强房屋结构:确保你的房屋结构牢固,可以承受地震的震动。
如果你的房屋需要加固,可以咨询专业的建筑师或工程师。
3. 储备应急物资:在地震发生之前,储备一些应急物资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物资包括食物、水、医疗用品、手电筒、毛毯等。
4. 了解地震预警系统:了解你所在地区的地震预警系统,并在地震发生时及时采取行动。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有地震预警系统,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5. 学会避震技巧:在地震发生时,学会正确的避震技巧可以帮助你保护自己。
当地震发生时,你应该迅速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躲避,例如桌子下面、墙角等。
6. 注意地震后的次生灾害:地震可能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例如火灾、山体滑坡等。
在地震发生后,你应该注意这些次生灾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防震避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引起重视。
通过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加强房屋结构、储备应急物资、了解地震预警系统、学会避震技巧以及注意地震后的次生灾害等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地震灾害,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一、地震小常识
1.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
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
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
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
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三、地震来了怎么办
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
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
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
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2.采取正确的姿势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
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4.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
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5.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见义勇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同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的行为。
第二类是抢险救灾的行为。
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以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倡导见义勇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宗旨;以表彰奖励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宣传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研讨见义勇为理论问题,推动见义勇为立法等为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