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消毒隔离

合集下载

护生在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生在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生在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生儿科是医院中特殊的一个重要科室,这里的患者群体特殊,免疫力低下,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缺乏有效的抵抗能力。

因此,新生儿科的消毒隔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护生作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主力军,他们在消毒隔离工作中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文旨在分析护生在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消毒隔离知识不足护生在新生儿科实习期间,可能由于课程设置、实习时间安排等原因,对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充分。

部分护生对消毒隔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熟练,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操作不规范护生在新生儿科实习期间,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可能不够熟练。

在消毒隔离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不规范、步骤不严谨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 缺乏慎独精神护生在新生儿科实习期间,可能由于心理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等原因,容易出现疲劳、焦虑等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护生可能缺乏慎独精神,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4. 教育培训不足部分医院对护生的教育培训不足,可能导致护生在消毒隔离工作中出现种种问题。

例如,医院对护生的培训内容不全面,或者培训方式不够生动有趣,难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他们对消毒隔离知识的掌握。

二、对策1. 加强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医院应加强对护生的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确保他们在实习期间充分掌握消毒隔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括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消毒隔离基本原则、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无菌操作技术等。

此外,培训方式应多样化,如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以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2. 严格操作规范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操作规范,并要求护生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为指导护生正确操作,医院可以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图或操作手册,供护生参考。

医院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1.患儿住院期间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根据情况予以隔离(住隔离室或床边隔离),并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2.病房内保持整洁、干净.整齐、安全,患儿人住后及时行卫生处置、更衣、换被服。

3.被体液污染的敷料、器械、用品等,应按WS 310.2执行。

4.患儿每天更换被服,用后消毒处理,必要时随时换洗,以保持清洁卫生。

5.终末消毒被、褥、枕芯等应经日光曝晒、紫外线照射消毒后使用,隔离单位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6.浴室内浴池、浴盆等用物每日刷洗、消毒1次。

7.室内器械、物品均应专用,预防交叉感染。

8.奶瓶、奶嘴- -婴- -用一消毒。

9.拖把、抹布标记分明,分室使用,拖把.抹布应消毒、清洁、晾干后再使用。

采取湿式打扫的方法。

10.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存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分别放置、运送、焚烧处理。

11.医护人员给患儿查体、治疗、护理、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并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医源性感染。

儿科新生儿科相关制度

儿科新生儿科相关制度
❖ 5.新生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时间 换洗,发现明显污渍时应及时更换。污染衣、被等 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高压灭菌。
❖ 6.有医学指征喂养的婴儿,其用具做到一婴一用一 消毒,用具应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新生儿病室的工作制度(续)
❖ 7.母婴同室的婴儿实施按需哺乳,鼓励母亲亲自来 院哺乳或提供母乳。指导家属正确采集母乳,收集 母乳后标明床号、姓名、采集时间,储存于冰箱内 。
❖ 5.每天下班前完成交班日志。 ❖ 6.儿科医生完成进产房轮转后,应认真将工
作制度、岗位职责、产科工作程序、医疗常 规、抢救设备等交与下一轮儿科医生。

会诊制度
❖ 1.儿科内会诊:遇有疑难或危重新生儿,进产房 儿科医生应及时请儿科上级医生会诊,协助诊断 治疗。
❖ 2.科间会诊:新生儿病情超出儿科范畴,需其他 科室协助诊断治疗者,应进行科间会诊,由儿科 医生写出会诊申请单,提出会诊目的和要求送往 会诊科室。会诊科室接到申请后24小时内前往会 诊;紧急、危重病人应立即前往会诊,不得以任 何理由拖延。
❖ 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 噪音,做到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 轻。

儿科病室工作制度(续)
❖ 4.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 扫2次,每周大清扫1次。垃圾及时处理,厕所随 时清扫。
❖ 5.医护人员要穿戴工作服、帽子,着装整洁,必 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
❖ 6.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 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 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办好 交接手续。
儿科、新生儿科相关制 度
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
目录
❖ 儿科病室工作制度 ❖ 新生儿病室的工作制度 ❖ 儿科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 交接班制度 ❖ 会诊制度 ❖ 转诊制度 ❖ 新生儿首诊负责制度 ❖ 新生儿抢救制度

新生儿隔离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隔离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隔离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隔离病房是为了保护新生儿免受外界细菌感染而设置的特殊病房。

在这个病房中,消毒隔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隔离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1.1 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在新生儿隔离病房中,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对外界细菌的反抗力较弱,因此消毒隔离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感染,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1.2 预防交叉感染在医院环境中,交叉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新生儿隔离病房中的新生儿由于生理特点容易感染,因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提高医疗质量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不仅可以保护新生儿的健康,还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二、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要求2.1 定期消毒新生儿隔离病房中的物品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消毒,包括床铺、玩具、护士站等,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2.2 严格隔离在新生儿隔离病房中,应严格执行隔离措施,确保感染源的隔离和防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3 培训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新生儿隔离病房中工作时,应接受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消毒隔离制度的监督检查3.1 定期检查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新生儿隔离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符合相关要求。

3.2 随机抽查除定期检查外,还应进行随机抽查,对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3.3 催促改进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催促相关部门进行改进,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的有效执行。

四、消毒隔离制度的更新改进4.1 及时更新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生儿保健知识的更新,消毒隔离制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和需求。

4.2 借鉴经验医院可以借鉴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和做法,对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改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1、新生儿室必须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小扫除,每周大扫
除。

2、正常新生儿室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2O分钟,保持
空气新鲜,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为55%-66%之间。

3、每日用空气净化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培养
及物体表面细菌监测,空气细菌总数不超过200 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不超过5 cfu/cm2。

4、新生儿被服、包单等每日更换一次,随脏随换,病儿出院
后所使用的暖箱,婴儿床及全部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5、新生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6、新生儿室的医疗垃圾要严格合理分类。

7、新生儿暖箱每日用清洁消毒,并每日更换水箱中湿化液,
蓝光箱每日擦拭灯管表面一次。

8、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认真执行手卫生消毒,新
生儿无交叉感染,不应有眼炎、口腔炎、脐炎、臀炎、脓疮等。

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科护生消毒隔离意识培养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科护生消毒隔离意识培养中的应用

1 2 3 2 带教 老师的选择 与考核 在 全 科护 士 中选择 优 秀的 带 . . . 教老 师 , 护士 长定 时对教 师消毒隔离 制度执 行情 况进 行考核 , 优 择 带教 。因为护 生在临床 实习 过程 中 , 会不 断 的观 察 和学 习 带教 老 师 或其他 临床 工作者 的各项 护理 工作 , 观察 中他们 会 受 到潜 移 在 默 化的影 响。因此带 教老 师要 明确的告诉并 监 督他 们执 行规 范的 护 理操作 , 注重对 他 们 消毒 隔离 意 识和 慎 独 精 神 的培 养 , 言传 身
16 3
《 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Se dcl n s h di n 2 1 年第 9 ekMei dA k e aA T Me c e 0 1 i 卷 第 7期
护理程序在新 生儿科 护生消毒 隔离意识培养 中的应用
杨丽莎
( 重庆医科大学 附属儿童 医院 重庆 40 1) 0 04
被 动 学 习为 主 动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景教学 : 1情 ]我们 组 织护 生参 与 情景 教 学 和角 色扮 演 , 首
先 带教老师精 心编排 一段与 新生儿科 消毒 隔离或 基 本护理 操作 有 关 的情景 , 并随机抽 出几名护生参 与该情节 的 表演 , 表演 完毕后 让 表 演者 阐述 表演感 受 , 带教 老 师对 学生 进行 正 确 引导 。使 用情 景 教学 的 目的是在激 发学生 学 习兴趣 的 同时 , 他们 学会 运 用 同理 让 心站在 患儿 或患儿 家属的角度 去思考 问题 , 增强其 消毒 隔离意识 。 () 2 批评性事 件的讲述[ : 评性事 件主要 包 括以前 不 良事件 z批 ] 的 回顾 或危险 因素的分 析 , 以 以疑问 的方 式 提 出 , 可 比如“ 如果 这 是一个 感染超 级细菌 的患儿 , 你接 触他 之后 不 洗手 再 去接 触 其他 小孩 , 造成什 么样 的后果 ” 会 。在I 床 带教过 程再 插入 批评性 事件 临 的讲 述 , 以加 强护生对 消毒隔离意识 的认识 和思考 。 可 ( ) 重慎独精神 的培养 : 护生 l 实 习 期 间 , 分带 教 老 3注 在 临床 部

新生儿科病区管理质量标准

新生儿科病区管理质量标准

新生儿科病区管理质量标准一、前言新生儿科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新生儿的救治、护理和康复任务。

病区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为确保新生儿科病区管理质量,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二、病区环境管理1. 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5%65%。

2. 病区设有新生儿专用病房,病房内设有新生儿专用床位,床头设有呼叫系统。

3. 病区设有新生儿抢救室,配备完善的抢救设备,包括新生儿暖箱、呼吸机、监护仪、吸氧设备等。

4. 病区设有新生儿沐浴间,配备婴儿专用沐浴设备,保证新生儿沐浴安全。

5. 病区配备充足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确保医疗废物得到规范处理。

6. 病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手卫生监测。

三、新生儿护理管理1. 护理人员配置:新生儿科病区护士与患者比例不低于1:2,护士长具备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护理人员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新生儿护理知识、技能及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3. 护理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安全。

4. 新生儿喂养: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喂养方案,保证新生儿营养摄入。

5. 新生儿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面色、哭声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6. 新生儿皮肤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感染。

7. 新生儿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及时为新生儿接种疫苗。

四、新生儿救治管理1. 救治设备:新生儿科病区配备完善的救治设备,包括新生儿暖箱、呼吸机、监护仪、吸氧设备等。

2. 救治队伍:建立新生儿救治队伍,包括新生儿科医师、护士、康复师等,确保救治质量。

3. 救治流程:制定新生儿救治流程,确保救治及时、有序。

4. 疑难病例讨论:定期开展新生儿疑难病例讨论,提高救治水平。

5. 救治质量分析:对新生儿救治质量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高救治效果。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一工作人员要求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非本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

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

2。

地面每日湿拖2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

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4.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6.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7.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

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

8.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9.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病人管理1.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2.对特殊感染(炭疽气性炭疽破伤风)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

四医院感染监测1.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24小时内上报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爆发流行应立即报告,并做好科室登记。

2.每月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1.儿科重症监护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监护区,一般患儿监护室区、沐浴区、医生办公室(更衣间)、配奶间等,严格分区管理。

2。

布局要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标示明确。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新生儿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因此对于其安全管理要求严格和细致。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一、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标准1.医院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科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科室人员的职责和操作流程。

2.医院定期培训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3.医院购置符合标准的器械和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

4.科室设置专门的隔离病房和感染控制措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5.医务人员须遵守严格的卫生操作规范,如手卫生、消毒、无菌操作等。

6.新生儿产房必须保持安静和清洁,保护新生儿的听觉和呼吸系统。

同时,避免交叉感染。

7.医院实行新生儿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程记录准确和完整。

8.医院必须保障新生儿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

二、新生儿科安全管理措施1.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医院要加强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高专业素质是保证新生儿安全管理的基础。

2.保障用具、器械和设备的安全和卫生医院要确保器械和设备的安全、卫生性能,保证能正常使用,并定期进行验收、检查和维护。

此外,医疗用品的采购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和标准。

3.建立科室的消毒隔离医院新生儿科建立独立的消毒隔离区,将病情变化较大的新生儿独立隔离,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4.提高新生儿科产房管理医院对新生儿科产房的管理非常重要。

医院应保证产房的卫生和安全,并负责消毒和隔离措施,保护新生儿的听觉和呼吸系统。

5.建立病历管理制度医院要建立新生儿科的病历管理制度,由专职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病程记录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病程记录的准确和完整性。

6.保护新生儿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医院应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培训,确保不传染感染病、以及其他疾病,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

7.实施家长引导医院应向新生儿家长传授相关新生儿护理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自己的新生儿。

在家庭护理中,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科护生消毒隔离意识培养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科护生消毒隔离意识培养中的应用
通 过带教 老 师的考核与选 择 、 通 过 岗 前 培 训 等 方 式 来 实 施
显得尤为重要, 而 这 一直 也 是 我 科 室 临 床 护 理 工 作 中 的 一 项 重 点 制 定 好 的计 划 。 实 习前 , 接受 面向全 院的岗前培训 , 包 括 儿 科 基 内容, 但 是 对 于 实 习护 士 的培 训 和 管 理 仍 然 比较 薄 弱 ] 。 作 为 以后 本 操 作 及 各 种 消 毒 隔 离 制 度 ; 接着进 行入科培训 , 该 项 培 训 有 护 临 床 护 理 的 中坚 力 量 , 实 习护 生 必 须 将 所 学 理 论 与临 床 实 际 紧 密 士 长 来 执 行 , 着 重强调消毒 意识 的培养 , 注意个人卫 生、 患 儿 卫 结合, 以增 强他 们 临 床 护理 的综 合 能 力 , 通 过 临床 护 理 教 学来 增 强 生 及 操 作 过 程 的卫 生 。 根据 对本科室带教 老师的评估 , 以 及 对 带 他 们 的 消 毒 隔离 意 识 为其 以后 的临 床 护 理 工 作 打 下 了坚 实 的基 础 教 老 师 消 毒 隔 离 制 度 的 执 行 情 况 进 行 的考 核 , 选 择 其 中较 为 优 【 1 】 。 近年来 , 我 科 室针 对 “ 实 习护士 的培 训 和 管 理 ” 这一 薄 弱 环 节 , 秀的老 师进行带 教 , 充 分 发 挥 他 们 言 传 身 教 的 作 用 ] 。 护 生 与 带
MC D D  ̄ N N u 日B 工 N 现代护理
c H工N A HE A L T IN OU ̄T自Y
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科护生 消毒 隔离意识培养 中的应用
唐 萍
湖南 省 湘 乡市妇 幼 保 健 院 , 湖南湘 乡
4 1 1 4 0 0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结合新生儿科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所有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和保洁人员。

三、消毒隔离原则1. 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进行操作。

2.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 实行全面管理,确保消毒隔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4.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消毒隔离意识和技能。

四、消毒隔离措施1. 环境消毒(1)新生儿科病房要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

(2)地面、墙壁、家具表面等定期用消毒液擦拭,每天至少1次。

(3)床单位每周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分钟。

(4)新生儿暖箱、婴儿培养箱等设备每天用75%酒精擦拭,每周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

2. 物品消毒(1)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尿布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2)医疗用品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用品要及时销毁。

(3)新生儿喂养用具要专人专用,每天进行消毒处理。

(4)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3. 手卫生(1)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2)进修生、实习生和保洁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要进行手消毒。

(3)医护人员在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时要确保密合,防止交叉感染。

4. 患者管理(1)对新入院的新生儿进行传染病筛查,确保未患有传染性疾病。

(2)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要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3)加强对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

五、监督与考核1. 新生儿科负责人负责对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消毒隔离制度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理。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2)【精选文档】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2)【精选文档】

1、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在院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本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应加强对新生儿的各项业务技术管理.2、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 ,每天查房一次 ,并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轻症不转院。

需复诊者应多次观察,需转院者由科主任确定。

3、加强检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做到检查器材专用,如听诊器、体温计、测黄疸仪等。

查房先后专业清洁洗手。

4、新生儿的工作人员 ,必须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把心放在新生儿科,认真细心观察每一位新生儿。

做到科学观察,合理医疗.5、新生儿科全体工作人员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讨论解决疑难病例。

1、新生儿病房布局合理,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2、新生儿病房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 55-65%;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每日空气循环消毒三次;每月做空气培养并做好记录。

3、新生儿病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进行换洗,发现污渍及时更换,新生儿出院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后才干使用.4、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计、浴巾等5、奶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配奶间用具专用,应用煮沸消毒或者高压蒸汽灭菌.6、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等必须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用后物品应放入专用容器,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后的一次性纸尿布放入专用污物桶加盖密封保存处理.7、对新生儿沐浴室内的沐浴用品,沐浴池及地面进行消毒。

8、新生儿病房暖箱 ,蓝光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做好终末消毒处置。

9、对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做细菌监测;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应调离新生儿室,阴转后方可回新生儿室工作。

10、新生儿病房的医务人员须更换好衣、帽、鞋、口罩 ,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鞋。

非本室工作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新生儿室,家属应在规定时间进行探视。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入新生儿科病区前应用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

2、诊治、护理前后要用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消毒或1:100爱尔施泡手(5000ml用1片)。

3、桌面、远红外辐射台、护理车等暴露的物体表面,每日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湿擦一次。

4、地面每日用 84或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消毒液湿拖两次。

5、入新生儿科必须更换专用拖鞋,拖鞋每周清洗一次。

6、远红外辐射床用后床上布类应更换,并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消毒液擦洗,重新铺单备用,体温探头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洗。

7、多功能监护仪屏幕用95%酒精擦洗每周一次,心电监护探头、血压计袖带,每一个病人用后,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洗消毒后备用。

8、每周新生儿科卫生大扫除一次,办公区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小时,每周五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一次。

9、保持病室的清洁安静,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入新生儿科参观、学习、见习一次不得超过10人。

10、探视走廊每天拖地1次。

11.病房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化验结果达不到标准的应重
新消毒后再作培养。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新生儿病室要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4、新生儿科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要进行终末消毒。

6、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7、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8、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护理常规新生儿科2014 年 10 月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目录第一节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1.专室护理,按病种隔离,室温应维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5%~60%左右,并需保持空气新鲜。

2.体温不升或体重不足者,应设法保暖或放入新生儿暖箱,保持温度恒定,并集中操作,防止经常开箱,影响保暖。

体温过高,可适当物理降温。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应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着隔离鞋。

检查患儿及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先用消毒液或流动水洗手后方可进行。

重症监护期间,严禁探视。

母亲患传染病时,应暂停直接喂奶,可吸出母乳经消毒后喂给,工作人员如有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时,不应接触患儿。

如有感冒,禁止入新生儿病室内。

4.入院前3天,测量体温4次/天;体温平稳3天后改为2次/天;暖箱中患儿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

5.按医嘱进行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

患儿应抱起喂奶。

喂奶前换尿布,喂时防止呛咳,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并使其侧卧位。

喂药时亦抬高头部,顺口角缓慢喂入,防止呛咳。

6.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沐浴一次,保持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危重者可擦浴,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并涂以10%鞣酸软膏或消毒油剂。

勤换尿布,防止臀红,臀红时用远红外线灯或白炽灯每日照射局部;没3~4小时为患儿更换体位一次。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的恍然现象。

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大类,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评估要点】1.了解孕母自身有无肝胆疾病以及产时有无窒息缺氧史,有无家族史。

询问母乳喂养情况,是否为母乳性黄疸以及母婴血型情况。

了解患儿生后有无感染中毒症状及自身有无先天性胆道疾病。

2.评估患儿皮肤黄染程度、范围,有无肝脾肿大情况,有无烦躁、肌张力增高,前囟增高的表现。

3.评估家长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后的认识程度,有无认识不足或焦虑。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引言概述: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重要的医疗场所,对新生儿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消毒隔离措施、消毒剂选择、隔离措施、医护人员培训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消毒隔离制度的重要性
1.1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1.2 防止交叉感染
1.3 预防医院感染
二、消毒隔离措施
2.1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
2.2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2.3 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
三、消毒剂选择
3.1 选择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的消毒剂
3.2 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 防止消毒剂残留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四、隔离措施
4.1 隔离感染患者
4.2 严格控制访客数量和频率
4.3 对患者进行单间隔离
五、医护人员培训
5.1 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5.2 提高医护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
5.3 定期进行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考核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新生儿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到位,为新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4次空气消毒;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肛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4.患儿每日测体温6次,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5.保持床单位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酌情剪断脐带残端;8.每周称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危重患者遵医嘱每8小时记录总出入量1次;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体查,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第一节早产儿护理常规第二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护理常规第三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第四节新生儿吸入综合症护理常规第五节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第六节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常规第七节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第八节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第九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第十节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密切观察生命指征,脉搏、呼吸及尿量;禁食,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2、加强静脉输液的护理,保持输液通畅,Q4h监测血糖,维持血糖;3、冷盐水水温低于20℃以下或1.4%碳酸氢钠液洗胃;反复洗胃2-3次;根据病情情况可洗至胃内抽取液清彻为止;一般在呕血或暗棕色液体出现当日及时抽取胃内积血,进行充分有效地胃肠减压;4、止血剂应用,视病情而定,遵医嘱予VitK1、止血敏静脉滴注;5、遵医嘱管饲云南白药、肯特令或去甲肾上腺素;6、遵医嘱输新鲜全血,可采用父系或母系家族同型血源,视出血多少而定;第十一节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第十二节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第十三节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健康教育1、让家长了解破伤风宝宝恢复期的特点,告诉家长宝宝的肌肉紧张状态要持续数月,以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2、让家长掌握如何用棉签协助塞入橡胶奶头进行合理有效喂养,如何预防窒息及发生窒息时怎样紧急处理后急送医院;3、教会家长婴儿扶触法,指导家长对宝宝进行恢复期护理,注意清洁卫生,做好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等基础护理,防止感染;定期预防接种;第十四节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常规项目内容临床表现1、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患儿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随后出现腹胀;轻者仅有腹胀,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腹胀如鼓,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早产儿腹胀不典型;腹胀和肠鸣音减弱是较早出现的症状;2、呕吐:患儿常出现呕吐,呕吐物可呈咖啡样或带胆汁;部分患儿无呕吐,但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3、腹泻和血便:开始时为水样便,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黑便;4、全身症状: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拒食,严重病例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休克酸中毒、黄疸加重早产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低热,或体温不升;辅助检查1、外周血象2、X线检查3、实验室检查:粪便、血象、血培养、腹部B超检查主要护理问题1、排便异常:腹泻、便血与肠道感染、缺血、坏死有关2、腹痛、腹胀与肠道坏死、感染有关3、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禁食、胃肠减压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长期禁食有关5、潜在并发症:休克与血容量下降、微循环障碍有关第十五节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护理常规。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1.凡入室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戴口罩、帽子,换专用鞋,采用隔窗探视,其他无关人员谢绝入内。

2.严格手卫生规范,采用感应式水龙头。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4.保持室内清洁,每日定时通风3次,病房空气消毒机消毒每日3次,地面湿式拖地每日2 次,物表班班擦拭,拖把、抹布用后“84 ”浸泡消毒。

5.氧气湿化瓶、吸引瓶,每24小时更换,浸泡消毒,灭菌水冲洗晒干备用;体温表一人一用,用后消毒液浸泡,暖箱每日擦拭,每周更换并终末消毒处理,出院病人的床单元,也要终末消毒处理。

6.奶瓶蒸煮,奶嘴高压灭菌,衣着、浴巾、等专用烘干机高温(大于100 ℃)烘干、干燥保存。

7.患儿住院期间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根据情况给予隔离(首选单间隔离),并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8.每3个月进行空气、医护人员手、物表的微生物学监测,室内菌落数<200cfu/m3,医务人员手〈5cfu/cm2 〉
9.工作人员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凡有呼吸道、皮肤黏膜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均不能在新生儿病房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措施
王茜 2012年8月
精选课件
1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措施
1. 工作人员 2. 2. 新生儿病室 3. 3. 患儿自身 4. 4. 医疗器械
精选课件
2
工作人员
1.监测工作人员自身健康 2.服装、服饰要求 3.口罩的防护 4.手的消毒
5.控制院内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洗手
精选课件
3
洗手
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可见污染时,
精选课件
7
新生儿科消毒隔离措施
卫生部规定内容
1.新生儿病房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 儿病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 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2.病房入口处应设立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 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3.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 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 新生儿床位的2倍
应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可见污染,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精选课件
4
洗手指征
1.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 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 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 料等之后
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 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精选课件
15
暖箱消毒(终末消毒)
1.消毒期限
2.消毒要求
3.暖箱后面的过滤装置不 可忽视
精选课件
16
呼吸机的消毒(强调)
1. 准备呼吸机备用管 道
2. 呼吸机管道的更换
3. 正确处理管道中的 冷凝水
4. 专业人员做终末消 毒
精选课件
17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暴发常见控制措施
病人筛检/监测 手卫生/消毒 隔离/聚合 医护人员筛检 改变医护步骤/仪器 改变抗生素 无菌消毒 使用防护性隔离衣 教育和训练
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精选课件
5
医务人员洗手时间
实际:平均洗手时间为8.5—9.5S 要求:最短洗手时间应为15S(30S) 洗手时间不够,达不到除菌要求!
精选课件
6
新生儿科病室
➢ 通风与空气消毒机的使用 ➢ 地面消毒 ➢ 房间内车辆、家具等消毒 ➢ 新生儿用物消毒 ➢ 减少探视 ➢ 定期扫除与监测
精选课件
13
暖箱常见菌
物体表面: 除枯草杆菌外,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克
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多见。
暖箱湿化液: 以嗜麦芽假单胞菌、类白喉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
精选课件
14
暖箱消毒(日常消毒)
必须重视! 1. 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特别是操作窗口,有污染
随时擦拭 2. 医务人员每在一个暖箱操作前后均要手消毒 3. 减少暖箱内物品,进入暖箱内物品必须消毒 4. 暖箱内衣被必须高压灭菌 5. 储水槽每日消毒,24小时更换灭菌注射用水
精选课件
18
医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染暴发关键是
早防范 早发现 早控制
精选课件
19
控制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措施
改变认识和理念,重视院内感染
针对高危因素,落实控制措施
促进手卫生状况,减少院内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菌株产生
精选课件
20
保护病人
保护我们自己
保障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精选课件
21
精选课件
22
新生儿自身
入院时确定细菌定植 情况
生活护理
院内转运避免交叉感 染
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 开放置
合理使用抗生素
提高机体免疫力
精选课件
10
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
1. 体温计、听诊器 2. 复苏装置等急救用品 3. 吸痰用物 4. 暖箱、蓝光箱消毒(强调) 5. 呼吸机消毒(强调)
精选课件
11
暖箱消毒(强调)
精选课件
8
新生儿科病室
婴儿用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 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
保持床垫干燥,不要用针尖刺入床垫,保 持床垫罩完整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空气消毒,加强环境表 面清洁,和自然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比空气消毒更重要
含氯消毒剂和消毒物体表面,要有一定的 温度、湿度、浓度、作用时间
精选课件
9
1.暖箱污染原因 2.暖箱常见菌 3.暖箱的消毒 ① 日常消毒 ② 终末消毒
精选课件
12
暖箱污染原因
1. 通过医务人员手带入 :护士操作前洗手后 采样细菌含量少于5cfu/cm2,暖箱操作后 细菌培养严重超标,且与物体表面检出细 菌相一致。
2. 暖箱内空气的含菌量与物体表面污染程度 有关
3. 暖箱储水槽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