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

电子系统电子系统综合综合综合设计设计一、 实验目的验目的::本次电子设计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脉宽调制法电容/电压(C/V)转换器电路设计和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电路设计,并运用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 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分析、测试,直至测试结果符合设计要为止,使学生了解、掌握电子仿真软件multisim 的应用,并通过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脉宽调制法电容/电压(C/V)转换器和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的电路设计思路、电路结构、元器件参数的选取及计算过程,最后根据电路原理图进行电路板焊接和调试,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验证,从而为学生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电脑一套,multisim 仿真软件一套。

三、 实验进度安排实验进度安排::(1) 根据所给题目要求,自行设计电路原理图,并对电路设计原理进行分析。

(2) 运用multisim 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用虚拟示波器观察各点波形,根据波各点波形对器件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改,直道测试结果满意为止,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电路设计原理的进一步掌握。

(3) 按照电路原理图焊接电路、调试电路,用示波器观察各点波形,分析测得波形与虚拟示波器观察各点波形是否一样。

四、 实验内容内容::实验一、方波-三角波发生器仿真分析实验二、脉宽调制法电容/电压(C/V)转换器仿真分析 五、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实验内容一实验内容一、、方波-三角波发生器仿真分析三角波发生器仿真分析:: 设计要求:设计振荡频率为500Hz 的方波-三角波发生器,要求方波输出电压为±12V ,三角波输出电压为±6V 。

要求写出设计思路、电路结构、元器件参数的计算过程,运用multisim 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分析、测试;若测试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调整电路结构或改变电路元器件参数,直至测试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思路:设计波形发生器电路通常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选择什么样的输出波形电路,其次是确定该电路的振荡频率。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含课程思政元素)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702039B中文名称: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英文名称:Electrical System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总学分:2适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原理.单片机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二、课程性质及目标课程性质:《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学习本门课程前,学生应熟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PLD/FPGA应用系统电路.单片机硬件电路及其应用等课程,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上述课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能利用Quartus 软件将其结合并设计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系统。

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系统理解电子系统的组成,为理解复杂电路组成及程序组成垫定基础,理解FPGA原理,能简单进行配置使用。

2.通过课程学习,借助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应用电路及系统设计过程的影响因素,得到有效结论。

三、课程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讲解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让学生通过知识对比迁移,课堂模拟,掌握电子电路的原理。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运算放大器.滤波器.FPGA等有一定的认知;通过与C语言的对比学习,让学生掌握VHDL语言;通过软件仿真模拟,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

4.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开展答疑.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专业的认同。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基于集成运放的放大电路设计(6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1.掌握集成运放的基本放大电路原理,熟悉理论计算过程。

2.理解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了解集成运放的分类。

3.掌握正确使用集成运放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集成运放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原理。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电子技术综合设计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与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项目为例,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展示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项目背景:小区的电梯系统需要一个智能门禁系统,能够实现对电梯乘坐人员的身份验证、门禁控制和数据记录等功能。

该智能门禁系统需要包括一个门禁读卡设备、一个控制终端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

设计方案:根据项目需求,我们将设计一个基于FPGA的智能门禁系统。

该系统通过读卡设备读取用户的卡号信息,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用户身份。

只有经过验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电梯。

同时,用户的刷卡记录将被记录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查询和管理。

系统架构: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FPGA主控芯片、门禁读卡器、电梯控制器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运行在FPGA上的读卡验证程序和管理界面。

硬件设计: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门禁读卡器和电梯控制器。

门禁读卡器与FPGA主控芯片进行通信,将读取到的卡号信息传递给主控芯片。

电梯控制器负责控制电梯的上升和下降,并与主控芯片进行通信,以获取刷卡验证结果。

软件设计: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刷卡记录。

在FPGA上运行的读卡验证程序负责读取门禁读卡器传递的卡号信息,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以验证用户身份。

验证结果将通过界面显示,并控制电梯的开闭。

综合设计过程:首先,我们需要进行系统需求分析,明确设计目标和功能需求。

然后,进行电路图设计,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接着,进行电路和程序编码,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然后,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最后,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试,确保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综合设计方法:在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首先,从整体上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系统设计和模块划分。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的构成讲解学习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系统的构成讲解学习
2020/7/27
电子系统的构成
程序
存储器


数据

存储器

系统管理
系统译 码控制
键盘 触摸屏
显示器 LED、LCD
状态开关 拨码盘
开关量 输入输出
模拟量 输出通道
模拟量 输入通道
电源
外部设备
2020/7/27
外部设备
外部 控制对象
传感器 信号源
电子系统的构成
微处理器
➢类型: 单片机,DSP,通用CPU,嵌入式微处理器
2020/7/27
电子系统的构成
单片机
ADuC812/831
监视定时器(WDT) 电源监视器(PSM)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 I2C兼容串行接口 SPI串行接口 每秒200K, 8通道,高精度12位ADC,片内
40ppm/℃电压基准 DMA控制器 2个12位电压输出DAC, 片内温度传感器。
型的掉电电流为1µA。 所有口线均有LED 驱动能力(20mA)。但整个芯片有一
个最大值的限制。 4 个中断优先级。 8 个键盘中断输入,另加2 路外部中断输入。 双数据指针 施密特触发端口输入 202仿0/7/真27 支持。
2020/7/27
电子系统的构成
单片机
LPC92X
2020/7/27
电子系统的构成
嵌入式处理器(ARM7) LPC2138
2020/7/27
电子系统的构成
嵌入式处理器(ARM7) LPC2138
2020/7/27
电子系统的构成
嵌入式处理器(ARM7) LPC2138
16/32位ARM7TDMI-S核,超小LQFP封装; 16/32/64kB片内SRAM; 128/256kB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 128位宽度接口/加速器可实现高达60 MHz工作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综合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元件的功能、电路图的识别等。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电子传感器及其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3. 培养学生对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子技术基础知识1. 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电路图识别与绘制。

第二部分:常见电子传感器及应用1. 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2. 光敏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管等。

3. 其他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第三部分: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1. 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Protel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2. 电子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电子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调试。

3. 故障排查与维修:学习分析电路故障,掌握维修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章节进行合理安排,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按照教学大纲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

综合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综合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实验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功能和应用;掌握电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理解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测量和调试;具备分析和解决电子系统问题的能力;熟练使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电子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元件:介绍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功能和应用,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讲解电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整流电路、振荡电路等。

3.电子系统:介绍电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4.实验操作:进行电子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仪表,测量和调试电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设计

温度检测报警电路设计及实现第一章设计要求§1.1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任务和要求①检测温度范围为0º~100 º,采用箔电阻、精密电阻及电位器组成测量电桥作为温度传感器;②可设定报警温度上限值0º~100 º,我们选的是超过60摄氏度的时候报警;③当检测温度超过设定上限值时,发出蜂鸣器报警声,要求报警声喃喃间断发声,频率约1Hz;2、任务分配:将该温度检测系统分为五个模块,由五个人分别完成一个独立模块。

第二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2.1温度采集和放大首先,通过温度传感器(PT100,I<35MA)将温度模拟信号转化成一定的电信号,由于这个信号是一个相对较小和变化相对缓慢的信号,此时就需要一个对该信号放大的电路,考虑到有一定的干扰信号,而又要避免对干扰信号的放大,所以我们将采取差分放大电路,通过理伦计算当温度100的时候,对应的电信号最大,约等于0.15,所以我们的差分放大倍数在30-100内可调节。

§2.2 信号的过滤信号采集和放大处理好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信号的采集都会夹杂着一些干扰信号,所以这个时候要对这个信号进行过滤了,而我们需要的信号是一个变化很缓慢的信号,所以我们选择2阶低通滤波器,上限频率约为100HZ,根据fh=1/2piRC,于是我们取R=5.1k,C=0.33uF.§2.3信号的控制如图所示我们用到的是最普通的比较器,通过设定相应的阈值(0-5.6V可调),然后与采集到的信号做比较,当大于设置的信号时输出低电平,当小于设置的信号输出高电平。

其中跟随器是输出电压稳定,增加带负载的能力。

§2.4蜂鸣器的驱动根据设计要求当超过一定的温度时蜂鸣器要以1HZ的频率响,因此我们选了一个周期为1秒的方波振荡器,根据公式我们选R3=1.39M,C=0.33uF.当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有方波产生,蜂鸣器响,反之不响。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方案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方案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方案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1)教学总括要求“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对高校专业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其目的在于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避免教师的闭门造车,也避免学生闭眼看世界。

从专业课程角度让学生看到社会真实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2)思政专业化要求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

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

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

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

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

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

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设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设

2022年12月第49期Dec. 2022No.49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设计研究郜东瑞,汪曼青(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计算机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摘 要] 围绕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计算机学院配合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开发综合类的电子系统,聚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筹工程开发的综合素养。

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实际,开展面向注意力在线监测系统的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带领学生完成任务规划、电路设计、嵌入式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并进行注意力监测的实验验证。

总结了教学体会并拓展改革思路,对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实现OBE的课程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OBE;注意力监测系统;综合设计实践[作者简介] 郜东瑞(1987—),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研究;汪曼青(1989—),女,重庆人,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9-0119-04 [收稿日期] 2022-04-12引言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目标—措施—评价的闭环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到了什么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所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相比于传统教育模式,OBE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专业设置、毕业要求和职业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学习效果的持续改进,已成为工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3-4]。

因此,笔者结合所在院校的培养目标,以“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为例,构建综合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技巧和教学考核,达到串联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所选课题:±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06月摘要本次设计本来是要做±15V直流双路可调电源的,但由于买不到规格为±18V 的变压器,只有±15V大小的变压器,所以最后输出结果会较原本预期要小。

本设计主要采用三端稳压电路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来达到双路可调的要求。

最后实物模型的输出电压在±13左右波动。

1、任务需求⑴有+15V和-15V两路输出,误差不超过上下1.5V。

(但在本次设计中,没有所需变压器,所以只能到±12.5V)⑵在保证正常稳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功效。

⑶做出实物并且可调满足需求2、提出方案直流可变稳压电源一般由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器和稳压环节组成如下图a所示。

⑴单相桥式整流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⑵电容滤波作用之后的输出波形图如下:⑶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是指输出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稳压器,有输出正电压的LM317三端稳压器;有输出负电压的LM337三端稳压器。

在可调式三端集成稳压器中,稳压器的三个端是指输入端、输出端和调节端。

LM317的引脚图如下图所示:(LM337的2和3引脚作用与317相反)3、详细电路图:因为大容量电解电容C1,C2有一定的绕制电感分布电感,易引起自激振荡,形成高频干扰,所以稳压器的输入、输出端常 并入瓷介质小容量电容C5,C6,C7,C8用来抵消电感效应,抑制高频干扰。

参数计算: 滤波电容计算: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电压为15V ,当输出电流为0.5A 时,我们可以求得电路的负载为I =U /R=34Ω时,我们可以根据滤波电容的计算公式: C=т/R,来求滤波电容的取值范围,其中在电路频率为50HZ 的情况下,T 为20ms 则电容的取值范围大于600uF ,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取标准值为2200uF 额定电压为50V的点解电容。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_系统设计概述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_系统设计概述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_系统设计概述综合电子系统设计是一项综合运用电子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设计出可以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系统的过程。

这些电子系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设备和系统,如智能手机、电视机、无人机、自动化生产线等。

在综合电子系统设计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系统的性能需求、功耗要求、成本预算、可靠性要求等。

设计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需求分析:在这一步骤中,设计师需要明确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这包括对系统功能、性能要求、用户界面、外部接口等的分析和定义。

2.架构设计:在架构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件、选择合适的处理器架构、选取适当的通信接口和传感器等。

3.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电子元器件、编写软件代码、设计电路板布局等。

4.验证和测试:在完成系统设计后,设计师需要对系统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保系统符合需求和规格要求。

这包括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5.生产和维护:在系统设计验证和测试通过后,设计师需要进行系统的生产和维护。

这包括批量生产、质量控制、售后服务等。

综合电子系统设计需要设计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师需要熟悉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各种通信和控制技术,懂得编写各种软件代码。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及时处理和解决遇到的各种技术和工程问题。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3.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系统的搭建和调试;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Protel等)进行电路仿真和PCB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电子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电子技术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包括电子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系统概述2. 常见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讲解其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和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3.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讲解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步骤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4. 电子系统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搭建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系统实践5. 相关软件应用:介绍Multisim、Protel等软件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电路仿真和PCB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探讨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学时,分配如下:- 第1-2学时:电子系统概述- 第3-4学时:常用电子元器件- 第5-6学时: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第7-10学时:电子系统实践- 第11-14学时:相关软件应用- 第15-16学时: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能够运用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子线路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系统,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使用各种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调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线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创新设计和实际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的电子线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线路基础知识,对电子科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器件认知:回顾常用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并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讲解。

2. 电子线路设计原理:介绍基本的电子线路设计原理,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子线路的设计方法。

3.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子线路搭建、调试和测试,包括以下内容:- 简单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滤波电路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振荡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电子线路设计,如设计一个实用的电子装置或对现有电路进行优化改进。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件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件

电子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基础知识
介绍了硬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包 括零部件选型、原理图绘制和电 路板设计。
PCB设计流程
详细解释了PCB设计的流程,包 括布线规划、元件布局和信号完 整性设计。
PCB实例分析
分享了几个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设计实例的分析, 包括电源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
电子系统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基础知识
2 学习体会
与学生分享了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包括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 展望未来
展望了电子系统综合设计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学习的深入方向。
参考资料
电子系统设计相关书籍 电子系统设计相关网站 电子产品设计案例分享
介绍了嵌入式软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的选择。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
详细解释了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算法设计和代码实现。
嵌入式软件实例分析
分享了几个嵌入式软件开发实例的分析,包括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案例
1
详细设计过程介绍
2
详细解释了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案例的设
计过程,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
3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案例概述
介绍了一个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案例的概 述,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
系统实现与测试结果
展示了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案例的最终实 现和测试结果,包括功能验证和性能评 估。
总结
1 课程回顾
回顾了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重点,总结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获。
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
建模方法
• 介绍了常用的电子系统 建模方法,包括层次化 模型和状态图模型。
• 详细讲解了如何进行电 子系统建模,包括需求 分析和系统功能划分。

综合电子系统顶层设计与验证解决方案

综合电子系统顶层设计与验证解决方案

综合电子系统顶层设计与验证解决方案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综合电子系统(如航空电子系统)已经成为武器装备或交通工具上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对提高整体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起到关键的作用。

与此同时,对其性能及总线设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开发流程各个阶段的信息传递主要是基于文档的,很难适应功能越来越强大,系统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设计的需要。

• 尽管工程师可以比较好完成开发流程中某一阶段的具体开发任务,但是各个开发任务之间信息的传递由于主要采用文档的方式,很容易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发生理解错误,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不但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很难保证设计的一致性;• 另外,在开发早期引入的错误由于缺乏良好的验证手段通常很难发现,不能保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从而导致后期大量的返工和维护成本。

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MBD)思想,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的开发流程面临的问题。

MBD思想具有如下的特点:• 层次化:模型可以采用分层的表示,或采用多个视图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系统。

随着开发阶段的深入,不断地对模型进行细化和充实,最大限度地保证模型的复用。

从简单的模型过渡到复杂的模型,符合开发流程所需的从系统转移到功能单元,从需求转移到具体实现的特点;• 可验证:模型本身是设计的形式化描述,具有无二义的特点。

通过运行模型,能够在开发的各个阶段对系统进行评价。

特别是,对于开发的不同阶段,对测试也有不同的要求。

比如基于需求的测试,侧重于从需求的角度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测试,一般发生在系统的集成测试和系统验收的阶段。

而通过基于模型的设计环境,我们可以在V模式的需求开发和顶层设计阶段展开此项测试工作,为后期系统集成和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在系统的详细设计阶段,再对模型进行全面的测试;• 支持实现:通过自动转化模型为代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手工转换导致的错误。

另外,通过模型可以自动的生成文档,大大地降低了文档准备工作。

所生成的代码一方面可以用于建立产品的快速原型,对产品在最终实现之前采用半物理仿真的方式进行全面地功能性能测试;另一方面对应于产品中软件部分的算法模型,也可以生成产品级的代码应用于最终实际的产品中;• 可追溯性:由于整个开发流程通过模型整合起来,对于开发过程的更改控制就比较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方案设计1引言温控仪是调控一体化智能温度控制仪表,它采用了全数字化集成设计,具有温度曲线可编程或定点恒温控制、多重PID调节、输出功率限幅曲线编程、手动/自动切换、软启动、报警开关量输出、实时数据查询、与计算机通讯等功能,将数显温度仪表和ZK晶闸管电压调整器合二为一,集温度测量、调节、驱动于一体,仪表直接输出晶闸管触发信号,可驱动各类晶闸管负载。

YWK-CT温度控制器采用智能PID控制,当通过热电偶(热电阻)采集的被测温度偏离所希望的给定值时,YWK-CT温度控制器可根据测量信号与给定值的偏差进行比例(P)、积分(I)、微分(D)运算,从而控制继电器通断比率,促使测量值恢复到给定值,达到自动控制的效果;控制器还具有上、下限温度告警和继电器输出功能,性价比高,可广泛用于电力、化工、注塑、包装、食品等企业。

此次设计温控仪主要想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当前温度,在数码管上显示。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锻炼我们的单片机应用能力以及对电子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说是为最后的毕业设计做铺垫。

希望通过这次设计,能让自己对电子设计有更清晰的概念,而不是纸上谈兵。

能够让所学与实际相结合。

2 系统设计2.1总体方案设计温控仪电路原理图2.1.3总体电路图2.1.4温控仪设计文字说明温度传感器输出为电阻值,经信号调理电路得到电压值,再经AD转换电路实现数模转换。

由单片机控制显示管输出。

除此,可设置预置温度,通过单片机外部中断,用按键控制预置温度。

当实际温度高于预置温度,红灯亮,蜂鸣器响;低于时,则绿灯亮。

A/D采集电路: 启动、等待、采集数据。

单片机电路:最小系统。

键盘及显示电路:键盘数据输入和温度显示。

输出控制电路:I/O驱动、继电器、指示灯、负载。

2.2总体设计要求主要技术指标(1)温度范围为:-20 ℃~ +100℃,最小区分度为1℃,标定温度≤ 1℃;(2)温度采样时间:500ms ~1min (可调);(3)具有超温声、光报警功能;(4)实时温度显示(四位数码管);(5)实时温度控制(风扇及加热负载)功能;(6)温度参数输入功能(温度+、温度-键)。

3 单元模块设计3.1调理电路3.1.1电路功能利用桥式整流电路实现电阻值到电压值的转换,并用OP07放大电压。

电阻与温度关系如下:温度与电阻的关系:温度与电压的关系:电压 4.295 3.815 3.5 3 2.5 2.3 2 1.7 温度80 60 36.5 30.2 23.8 21.7 16.6 12.1温度分段与电压的拟合曲线:(11℃到24℃)电压 2.5 2.3 2 1.7温度23.89 21.07 16.63 12.19温度分段与电压的拟合曲线:(25℃到35℃)电压 3.5 3 2.5温度36.57 30.25 23.89温度分段与电压的拟合曲线:(65℃到80℃)电压 4.295 3.815温度80 603.1.2调理电路3.2 A/D转换电路3.2.1 电路功能单片机只能处理二进制信号,因此必须用A/D转换电路将纹理电路输出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供单片机处理。

AD0808有8个通道,如下是通道选择以及管脚图:A B C000IN0地址所存信号ALE 为上升沿有效,与80C51 的ALE 相反。

ENABLE(OE)为输出允许,高有效。

CLOCK 低于640KHz 。

EOC 为转换结束,高有效。

启动AD 变换是要给出通道地址。

图3 ADC0808管脚图3.3P89L51RD23.3.1功能作为设计核心,协调各功能模块,是软件载体。

管脚图:单片机I/O接口功能定义:P0: AD数据采集;P1:数码管段选信号(a,b,c,d,e,f,g);P2.7、RD: A/D数据输出容许信号OE;P2.7、WR:启动A/D;P3.4 ~P3.5:指示灯1,指示灯2 ;P2.0~P2.3 :数码管位选信号(1,2,3,4);INT0: 键+INT1: 键-3.32单片机和ADC0808的联3.4四段数码管3.4.1数码管显示实际温度和预置温度,采用动态显示引脚说明:1引脚位选1 2引脚A3引脚F 4引脚位选25引脚位选3 6引脚 B7引脚位选4 8引脚G9引脚 C 10引脚CR11引脚 D 12引脚 E3.4.2ULN2003APG驱动负载与数码管联接3.5电路功能3.5.1按键通过按键控制预置温度,并且能在数码管显示3.5.2负载当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红灯亮,蜂鸣器也会报响警。

当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绿灯会亮。

4 软件设计Array 4.1采样时间以及蜂鸣器void main(){ TMOD=0x01;//定时器工作方式TL0=0xF0;TH0=0xD8;//定时器初值ET0=1;//定时器中断开放EA=1;//总允许TR0=1;//启动定时器T0EX1=1;//外部中断1开放EX0=1;//外部中断0开放PX0=1;//外部中断0优先级置高PX1=1;//外部中断1优先级置高IT0=1;//外部中断0为边沿触发方式IT1=1;//外部中断1为边沿触发方式while(1){ if(flag){flag=0; samp();}//采样标准为1时,调用采样函数进行采样DisplaySecond(s,b);}}//延时函数void delay(void){unsigned int j;for(j=0;j<100;j++);}4.2 AD转换void samp(){ unsigned int c;XBYTE[0x7FF8]=0;//进行一个写操作,启动A/D转换Keyscan.h文件delay();a=XBYTE[0x7FF8];//将A/D转换的结果保存为变量a Array result=a*5/256;//将A/D 转换结果换算成十进制数if(result>1.65&&result<2.48){T=14.8*result-12.97;}else if(result>2.50&&result<3.720){T=12.68*result-7.81; }else if(result>3.820&&result<4.92){ T=15.56*result-19.86;}//把电压转换为温度c=T;g=c/10;//显示温度的百位s=c%10;//显示温度的十位b=(int)(T*10)%10;//温度的个位m=Q*10+p;//预设温度n=g*10+s;//实际温度if(n>m){P35=1;P34=0;}else{ P35=0;P34=1;}//当实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红灯亮,反之绿灯亮}4.3按键预置温度/*外部中断0,预设温度加一*/void int0_ser() interrupt 0 using 0{delay();if(INT0==0){ p++;if(p==10){Q++;p=0;}}for(i=0;i<50;i++)DisplaySecond(Q,p);}/*外部中断1,预设温度减一*/void int1_ser() interrupt 2 using 2{ delay();if(INT1==0){ p--;if(p==0){Q--;p=9;}}for(i=0;i<50;i++)DisplaySecond(Q,p);}4.4数码管显示void DisplaySecond(unsigned char s,b){ P2=0xfe;//数码管1亮P1=Tab1[g];//显示温度的百位delay();P2=0xff;P2=0xfD;//数码管2亮P1=Tab1[s]&0x7f;//显示温度的十位delay();P2=0xff;P2=0xfb;//数码管3亮P1=Tab1[b];//显示温度的十位delay();P2=0xff;P2=0xf7;//数码管4亮P1=0xC6;//显示Cdelay();P2=0xff;}4.5主代码void main(){ TMOD=0x01;//定时器工作方式TL0=0xF0;TH0=0xD8;//定时器初值ET0=1;//定时器中断开放EA=1;//总允许TR0=1;//启动定时器T0EX1=1;//外部中断1开放EX0=1;//外部中断0开放PX0=1;//外部中断0优先级置高PX1=1;//外部中断1优先级置高IT0=1;//外部中断0为边沿触发方式IT1=1;//外部中断1为边沿触发方式while(1){ if(flag){flag=0; samp();}//采样标准为1时,调用采样函数进行采样DisplaySecond(s,b);}}//延时函数void delay(void){unsigned int j;for(j=0;j<100;j++);}//数码管动态显示函数void DisplaySecond(unsigned char s,b){P2=0xfe;//数码管1亮P1=Tab1[g];//显示温度的百位delay();P2=0xff;P2=0xfD;//数码管2亮P1=Tab1[s]&0x7f;//显示温度的十位delay();P2=0xff;P2=0xfb;//数码管3亮P1=Tab1[b];//显示温度的十位delay();P2=0xff;P2=0xf7;//数码管4亮P1=0xC6;//显示Cdelay();P2=0xff;}4.6系统总代码#include<reg51.h>#include"absacc.h"bit flag;//采样标志unsigned char countor;//定时器定时的循环标志unsigned char g,s,b,i;unsigned char Q=3,p=0;//设置预设温度unsigned char m,n;sbit P34=P3^4;sbit P35=P3^5;void DisplaySecond(unsigned char s,b);//数码管显示函数的声明void delay(void);//延时函数的声明float a,result=0,result1=0,T;/*数码管动态显示*/unsigned char Tab1[]={0xC0, //"0"0xF9, //"1"0xA4, //"2"0xB0, //"3"0x99, //"4"0x92, //"5"0x82, //"6"0xF8, //"7"0x80, //"8"0x90, //"9"0xC6, //"C"};/*定时器T0定时*/void t0_ser() interrupt 1 using 1{ TL0=0xF0;TH0=0xD8;countor++;if(countor==10) //循环10次达到定时0.1秒{countor=0;flag=1;} //定时时间到,置采样标志为1,进行采样}/*采样函数*/void samp(){unsigned int c;XBYTE[0x7FF8]=0;//进行一个写操作,启动A/D转换delay();a=XBYTE[0x7FF8];//将A/D转换的结果保存为变量aresult=a*5/256;//将A/D 转换结果换算成十进制数if(result>1.65&&result<2.48){T=14.8*result-12.97;}else if(result>2.50&&result<3.720){T=12.68*result-7.81; }else if(result>3.820&&result<4.92){ T=15.56*result-19.86;}//把电压转换为温度c=T;g=c/10;//显示温度的百位s=c%10;//显示温度的十位b=(int)(T*10)%10;//温度的个位m=Q*10+p;//预设温度n=g*10+s;//实际温度if(n>m){P35=1;P34=0;}else{ P35=0;P34=1;}//当实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红灯亮,反之绿灯亮}/*外部中断0,预设温度加一*/void int0_ser() interrupt 0 using 0{delay();if(INT0==0){ p++;if(p==10){Q++;p=0;}}for(i=0;i<50;i++)DisplaySecond(Q,p);}/*外部中断1,预设温度减一*/void int1_ser() interrupt 2 using 2{delay();if(INT1==0){ p--;if(p==0){Q--;p=9;}}for(i=0;i<50;i++)DisplaySecond(Q,p);}void main(){ TMOD=0x01;//定时器工作方式TL0=0xF0;TH0=0xD8;//定时器初值ET0=1;//定时器中断开放EA=1;//总允许TR0=1;//启动定时器T0EX1=1;//外部中断1开放EX0=1;//外部中断0开放PX0=1;//外部中断0优先级置高PX1=1;//外部中断1优先级置高IT0=1;//外部中断0为边沿触发方式IT1=1;//外部中断1为边沿触发方式while(1){ if(flag){flag=0; samp();}//采样标准为1时,调用采样函数进行采样DisplaySecond(s,b);}}//延时函数void delay(void){unsigned int j;for(j=0;j<100;j++);}//数码管动态显示函数void DisplaySecond(unsigned char s,b){P2=0xfe;//数码管1亮P1=Tab1[g];//显示温度的百位delay();P2=0xff;P2=0xfD;//数码管2亮P1=Tab1[s]&0x7f;//显示温度的十位delay();P2=0xff;P2=0xfb;//数码管3亮P1=Tab1[b];//显示温度的十位delay();P2=0xff;P2=0xf7;//数码管4亮P1=0xC6;//显示Cdelay();P2=0xff;}5 系统测试5.1系统功能通过传感器对温度的感知,测试得到电阻量,再由纹理电路转换成电压量,进过A/D转换变为单片机能够处理的二进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