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八年级1课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北师
大版
第11 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讲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的改变等基本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了解对社会的影响。
对古今旗袍进行对比,培养对比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力。
通过思考“为什幺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老照片、旧服饰等,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认识。
阅读《老照片》《百年中国》等书籍和资料,加深认识。
以服装表演和服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服装的内涵。
以新旧照片对比、中外男装对比、古今旗袍对比等,培养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
展现老电影《定军山》剧照,加深对中国早期电影事业发展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北师大版
等级森 严
谁可以 穿中山装?
自由平等
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考试
五权分立
❖ 进步 ❖ 文明 ❖ 近代 ❖ 崛起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题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诞生
百年文明路 一脉中华魂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中山装的特点及原因 二、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变迁
旧
新
称呼 习俗 (发式) 生活娱乐
老爷、大人等 男子发辫 画像
先生、君、职务相称 男子短发
照相
听戏文看电影Fra bibliotek社会生活的变迁
重、难点
1. 本课重点: 中山装的特点及意蕴
2. 本课难点: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反映出的是近代
化的起步和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袖口 宽松 窄小
下装 袍装 裤装 人文精神
宽松 简洁 整体风格 肥大 适体
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 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
八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doc
学习过程杨集中学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的史实;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木史实,并分析其原因。
2.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的史实;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的基本史实,并分析其原因。
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旗袍的基木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复习检测】说出清末民初文化与教育的主要表现。
【自主探究】一、阅读54—55页“照相与电影”的出现,A、B、C三组同学回答1一3题:1.简单说一说照相技术的产生以及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2.照相摄影技术的传入与运用,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3.列举中国近代电影的两个“第一二、阅读教材55—56页“剪发辫,该称呼” 一目,A、B、C三组同学回答4-54.图中事件发生于什么时间以后?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成为革命的标志?被剪辫的人有的高兴很好理解,为什么有许多人不愿意剪辫子?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
5.民国政府为什么要更改前清官场称呼?体现了什么愿望?三、阅读56页最后一目,A、B、C三组同学回答第66.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了哪些具有新意的服饰?【共同探究】1、列举清末民初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
2、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清末民初人们的服饰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惹情太后照片矫正反馈3、中国加入WTO以来与世界的科技、文化、经济交流更频繁,引进了许多新技术,提高了综合国力丰富了人民生活。
在清末民初时,中国也开始逐渐融入世界文明的发展中,接受西方先进的技术,照相技术的引进便是一例,请你说说照相术的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4、历史探谜中国古代人们笃信儒家关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的教训,但民国初年却兴起了剪辫的浪潮,请你试分析剪辫令颁布的目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北师大
服饰变迁 2、女士:高领服装
满族旗袍
经过改良的旗袍
现代旗袍
宽大的传统旗袍收小,袖子缩短,领子做高……
紧身合体的旗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社会生活变迁史留给我们的思考:
1、从东学西渐之风到西洋风东来, 说明东西方文明在近代地位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2、我们怎样看待西方文明与西方 的侵略?
经济
思想文化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政治
东西方文明相 互碰撞的过程
社会风尚
为什么近代中国社会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探索)
内容
❖
项目 时间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1895-1898
阶级 属性
封建地主阶级 (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口号 (旗帜)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它们对西方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近代以来西式新鲜事物屡见不鲜,丰 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
从东学西渐之风到西洋风东来,“历史的 气候似乎是发生了变化”,你感受到了吗?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西洋风带来的新科技
这股西洋风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吹进了宫庭,你 知道西方的来朝者们给皇帝带来了些什么吗?
二、民主共和后的新变化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令:
封 1、剪辫令
建 君
2、改称呼
主 专
3、禁缠足
制
民 主 共 和 制
……
一 、 剪 辫 令
近代男子发型
为什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的标志?
二、改称呼:
革除“大人”、“老爷 ”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 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 律改成职务,民间普通称呼 改为“先生”或“君” 。
八年级历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演 变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传统 旗袍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56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3
D 唐装
11
根据课文说一说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表现
以前
现在(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照相、电影的传入和流行
发式
清入关后男子留有 长辫
人际称谓 老爷、大人
剪辫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旗装 西服、中山装、高领服装 (现代旗袍)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
A《定军山》
B 《渔光曲》
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
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B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变迁》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服
的
西 服 的
演 变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传统 旗袍
清末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ppt
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学生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地思考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人们怎样留下 记录?
1、照相技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样的 历史作用?
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 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来。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 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 女子进入的戏园。
二、剪发辫、改称呼
溥仪剪辫装
剪辫图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民国制定新礼制, 以鞠躬礼为主
清朝官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旗 女 之 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 为反抗侵略、挽救中国,从各 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 同学们回顾历史上都有过哪些 尝试和探索?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学习目标
1、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2、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和服饰
的改变等基本史实。 3、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
2、电影何时传入中国的?刚传入中国的时候 被称为什么?
3、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这 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1905年拍摄的、 由京剧大师谭鑫培 先生主演的京剧片 《定军山》。
想一想
4、中国电影是什么时候初具规模的?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 影节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剧照
清 末 民 女
20年代的旗袍
民 国 少 女
20-40年代 的旗袍
1938年的 海外旗袍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上册历史课件
3.老照片的历史作用?ຫໍສະໝຸດ 12/10/2021第五页,共二十页。
一 照相与电影(diànyǐng)的出现 —— 照相
发明:19世纪 30年代(niándài)末
法国达盖尔发明第一台照相机
旧服饰
男子 长袍马褂 12/10/2021
(nánzǐ)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女子(nǚzǐ)旧式旗袍
三 服饰(fúshì)的变化
易服饰(fúshì)
12/10/2021
第十六页,共二十页。
三 服饰(fúshì)的变化
易服饰(fúshì)
12/10/2021
第十七页,共二十页。
照相术与电影(diànyǐng)传入
传12入/10/(2c0h21uán rù):19世纪40年代传入
中国
第六页,共二十页。
想一想
2.照相最早开始(kāishǐ)出现于中国的什么地方?
清朝 宫廷 (qīnɡ cháo)
12/10/2021
第七页,共二十页。
一 照相(zhào xiàng)与电影的出现—— 照相
问题(wèntí)思 考
3.老照片的历史(lìshǐ)作用?
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片段, 保留社会发展真实证据, 为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珍贵的影像资料。
12/10/2021
第八页,共二十页。
一 照相与电影(diànyǐng)的出现—— 电影
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 ,卢米埃尔兄弟,是法国 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 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 俩改造(gǎizào)了美国发明 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 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 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 人能够同时观赏。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传统 旗袍
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以前
清末民初
日常生活
发式 人际称谓
照相、电影 的传入和流 行
清入关后男 剪辫 子留有长辫
老爷、大人 先生、君
服饰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
旗装
装、高领服
装(现代旗
袍)
清末民初在进步, 社会生活面貌变,
照相电影均出现, 首部电影《定军山》,
追求平等新国民, 改变称呼剪发辫,
三、服饰的变化 (1)西服的引进 (2)中山装的出现 (3)女士高领服饰的盛行
西
(1)西服的引进
服
的
西 服 的
演 变
演
变
西服是西方人的传统服装,最初有外国人和中国留 学生带如进来。由于西服设计科学,穿着方便,逐 渐被广大中国人接受,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 服已经在中国城市中十分流行了。
(2)中山装的出现
2、电影出现
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1896年
——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1905年,《定军山》
——揭开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胡 蝶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一)剪发辫
• 1、发辫的由来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2、剪发令的内容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 辫令 要求全国的男子在限定的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 朝的发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
(二)改称呼
•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清朝官场中人们之间 的是怎样称呼的?
“大人”、“老爷”等与封建跪拜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 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认为如果再沿用这 些称呼就玷污了共和政治。他说,政府职员是人民的公仆, 不是特殊的阶级,不应有非分的名称。于是孙中山下令革 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大人” “老爷”等称呼,一律改称 官职,并规定民间普通的称呼为“先生” “君”这些只 表示对人的尊敬,没有等级之差,人人可用。改称呼,革 除了封建色彩,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意向。
北师大版历史八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程标准:明白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衣饰、改称号等社会习俗方面的转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照相与电影在中国的出现与进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号和衣饰的改变等大体史实,并试分析其原因,了解对社会的影响。
对古今旗袍进行对比,培育对比试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美的鉴赏力通过试探“为何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有如此大的转变”等问题,培育学生站在历史进展的角度,客观地试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式:搜集老照片、旧衣饰等,形成对百年来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直观熟悉。
以服装演出和服装图片展示的形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服装的内涵。
以新旧照片的对比、中外男装的对比、古今旗袍的对比等,培育学生掌握对比学习的方法。
阅读《老照片》、《百年中国》等书籍和资料,加深熟悉。
放映老电影片断,加深学生对中国电影事业进展状况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加倍深刻的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学习的深切和扩展,慢慢熟悉上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进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必会促令人类的生活发生重大的转变,中国必将要从闭关锁国步入世界的轨道。
中国社会同意西方传入的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号和衣饰受西方影响发生的转变等都反映了时期进展的必然性。
今天我国的旗袍活着界衣饰界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对美好的事物能够形成共识,培育学生勇于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形,即明白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社会习俗的转变。
难点:通过参与式学习,了解社会的转变与进展。
培育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能够明白这些转变是历史进展的必然。
教学进程:课前预备指导学生查找有关照相、电影、剪发辫、改称号、衣饰转变的资料。
搜集自己和家庭的新旧照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介绍预备具有鲜明特色的旗袍,由学生练习演出。
导入:利用自制课件为学生展示百年中国的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PPT课件 (1)
服饰
民国初年,服饰由过去 的拘谨保守逐渐向美观 开放、舒适方便方向发 展。当时,中山装为男 子最具特色服装,女子 服装以旗袍最为新派人士在广州成立了“不缠足 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 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 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12年,孙中山 指示内务部通令全国各省,禁止女子 缠足。从此,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放 足运动,缠足的妇女逐渐减少。不缠 足有利于提高中国妇女的地位并改变 生活。
电影
• 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 • 1905年,中国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
山》,是一部无声电影。 • 1931年,拍摄《歌女红牡丹》,是我
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 电影演变:无声——有声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社会风俗 的变迁
剪辫
服饰 不缠足 礼仪称谓
断发
• 辛亥革命 后,民国 政府发出 《剪辫通 令》,结 辫陋习至 此革除。
社会生活的变迁
思考: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和我国近代化的起步,人 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 始的呢?
•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我国 近代化的起步,人们的文化生 活和社会习俗开始发生变化。
文化生活 的变化
照相
电影
报纸
照相
• 19世纪40年代,西方照相 术传入中国,至19世纪末, 全国许多城市均有开设照相 馆,拍照留影成为人们 的一种时尚,并逐渐融入 人们的生活。
在社会风俗方面,主要有:断发、改变 服饰、禁止缠足、改旧礼仪和旧称呼。
礼仪
• 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 主共和精神,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布 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 代之以鞠躬、握手。礼 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 自由等文明精神。中外 人员交往开始采用西方 的握手礼节。
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马莲渠中学闵世英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是怎样变化的?2、学习理解近代照相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意义。
3、学习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改为“先生”“君”称呼的原因4、了解中山装的蕴含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这一课内容丰富生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从服装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通过同学即兴表演,不同时期即清朝、民国、当代,不同的服饰及见面怎样打招呼,来体现社会的变迁、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化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1、搜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的史料(图片),学会从史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通过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习导航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照相出现:19世纪年代后传入中国。
影响:拍照留影逐步融入社会生活: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
电影出现:1896年,上海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第一部影片:《》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二、剪发辫改称呼①1912年3月,孙中山以名义发布剪辫令。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革除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改为“”或“”.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三、服饰的变化①大城市里穿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②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
③在女士服饰方面,逐渐开始流行预习检测选择题(1)最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生了如《卧虎藏龙》《英雄》等获国际大奖的优秀影片,揭开中国电影事业序幕的是A.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B.1905年拍摄了京剧艺术记录片《定军山》C.20世纪初有声电影的的出现D.阮玲玉等优秀演员的走红(2)在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有一段描述了钱老太爷的大儿子剪去辫子引起全家震动的情节,后来政府规定全国男子限期剪去辫子,颁布这一剪辩令的是A.慈禧太后B.宣统皇帝C.袁世凯D.孙中山(3)“先生”是社会交往中最常用的称谓,中华民国时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D.称呼更简洁了(4)中国领导人出席重要的会议或仪式经常穿着中山装,你知道人们开始穿着中山装是在()A.鸦片战争结束后B.中日战争期间C.辛亥革命前D.辛亥革命后(5)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男子剪辫子、女子可以不缠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合作展示问题探究1、列举清末民初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表现。
历史: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PPT课件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的出现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 1844年,法国人于勒-埃及尔来到中国参 加中法通商条约谈判时拍了不少照片。
中国第一拍照的 是“卖国贼”(图 1) 这张照片距 今已是161年, 虽然模模糊糊, 但是人像还算清 晰:脸形瘦长、 吊眼弯眉、额头 闪亮、山羊胡子, 这个人叫耆英, 是清朝道光、咸 丰年间位高权重 的人物,也是中 国历史上著名的 “卖国贼”。
中国近代电影的发展
一开始外国人放电影,内容都是外国的
风光人物等。最早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 影片是由外国人拍的,在外国放映。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电影 事业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员 和电影作品。
阮玲玉,祖籍广东省中山县, 1910年4月26日生于上海, 1935年“三八”节前夕,留下 “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 杀,年仅25岁。阮玲玉是中国 早期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 被尊称为“一代艺人”。
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社 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主要从照相电影的传入和运用,
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几个方面了解 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些生活 变迁不仅是中国社会时代发展的缩影, 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交流日 益加深的结果。因此,不管昨天、今天 还是明天,文明的发展需要交流,人类 的进步需要交往,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 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辨、改称呼的基本史
实,并分析其原因。 了解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和中山装、 旗袍的基本知识,尝试通过服饰的变化 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仔细看教材,然后思考如下问题
1、 照片与绘画相比在再现历史方面有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饰变迁
清代服饰特点: 宽腰博带、有严格等级区分
男子:长袍、马褂、瓜皮帽 妇女:长袍;上衣下裙
西式服装
西服
清朝服装 中西合璧
长袍、马褂、 瓜皮帽 中山装的流行
洋裙
满式旗袍
紧身合体高领旗 袍
旗 女 之 袍
清
末
民
女
20年代的旗袍
民 国
20-40年代 的旗袍
1938年的 海外旗袍
《申报》上的一段流行语
民国制定新礼制,以鞠躬礼, 握手礼为主
1、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A《定军山》 B 《渔光曲》
A
)
C《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
2、电影传入中国后,首先落户于哪个城市 A B C
北京 武汉 D
B
上海 广州
3、剪发辫、改称呼始于( A C 鸦片战争后 维新变法运动后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道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 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 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本课重点
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 况,即知道照相和电影的出现、社会习俗 的变化等。
本课难点 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分析 的基础上能够知道这些变化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
解 放 初 的 旗 袍
现代旗袍
小结—社会习俗的变化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 总统成,皇帝灭 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新官制成,旧官制灭 新教育兴,旧教育灭 枪炮兴,弓矢灭 新礼服兴,翎顶補服灭 剪发兴,辫子灭 爱国帽兴,瓜皮帽灭 天足兴,缠足灭 放足鞋兴,菱鞋灭 阳历兴,阴历灭 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马路兴,城垣巷栅灭 律师兴,讼师灭 枪毙兴,斩绞灭 舞台名词兴,茶园名词灭 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 定 军 山 》 剧 照
第一部获国际奖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阮 玲 玉
胡 蝶
周璇
模块二
社会习俗与服装的变化
1.为什么要剪发辫?
2.为什么要改称呼?
3.民国时期服饰有什么变化?
大人、老爷
民间普通称呼
职务 先生、君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近代男子发型
你预习了吗
1.本课讲了些什么? 2.你在哪里见过中山装? 3.检查选择题。
模块一
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术何时传入中国?有什么作用?
2.电影刚传入中国时叫什么?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什么?
3.照相术 照相馆
人们怎样留下记录?
D
B D
)
洋务运动后 辛亥革命后
4、民国初年,最具有特色的服装是( A C 西服 中山装 B D 旗袍 唐装
C
)
作业
资料做完第二单元。 明天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