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游仙诗

合集下载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

比较“三曹”诗歌异同“三曹”同为建安时期的诗人,具有共同的建安风骨特点,但由于三人的社会地位、经历不同,其风格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正因如此,“三曹”的文学形象才更加鲜明,更具魅力。

一、“三曹”诗风比较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

他笔下的题材常与军事活动相联系,这与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又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蒿里行》),《蒿里行》是借旧题写时事,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

这些构成了曹操诗慷慨悲壮,刚健雄放的总体风格。

曹丕诗多写游子思妇,男女风情,风格婉约阴柔,悱恻缠绵,细腻委婉,情感凄凉哀怨。

如《燕歌行》、《杂诗》等篇,表现的场面都不大,但笔势回环曲折,情景交融,思绪绵绵。

《燕歌行》是最能代表曹丕诗歌风格的作品之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其内容是写女子在秋夜里思念远方的丈夫。

把少妇独居的孤寂,痛苦的期待,表现得惟妙惟肖。

同时作者也对这类妇女表示深切的同情。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其诗歌风格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时期。

曹植前期的诗歌乐观开朗,昂扬豪迈,清刚健美。

后期诗歌由于他的生活背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诗歌风格也变得隐曲深沉,情绪低落。

《杂诗》、《赠白马王彪》等篇都很好地表现了曹植后期作品的风格,曹植在这些诗中发出慷慨激昂的呼声,由于受到排挤和压迫,抑郁不得志,悲怨之情,溢于言表。

但终究不能直接表达,曹植只好用比兴、寄托的手法,诉说自己怀才不遇,遭谗受害之情,内容深沉。

曹操的诗歌代表作赏析

曹操的诗歌代表作赏析

曹操的诗歌代表作赏析魏武帝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我在此整理了曹操的诗歌代表作,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曹操的诗歌代表作11龟虽寿曹操〔两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

这首诗写于北伐乌桓胜利的归途。

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在古代,这已是将近暮年的年龄。

虽然刚刚取得了北伐乌桓的胜利,踏上凯旋的归途,但诗人想到一统中国的宏愿尚未实现,想到自己已届暮年,人生短促,时不我待,怎能不为生命的有限而感慨!但是,诗人并不悲观,他仍以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建树功业。

《龟虽寿》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主题。

2蒿里行曹操〔两汉〕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被后人称为汉末的实录,是一首反映现实的史诗。

它反映了自初平二年(190年),关东各郡将领起兵讨伐董卓,直到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淮南(今安徽寿县)称帝这_年间的重大纷繁的历史事变和社会面貌。

重点写各路军阀以讨伐董卓为名而拥兵自重,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形成新的割据局面,从而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开篇由义而动到自相残杀的记叙,表现了诗人英明的政治洞察力,对上层军阀的内讧以及对下层将士、百姓痛苦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曹操的诗歌代表作2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谈曹操的游仙诗

谈曹操的游仙诗

谈曹操的游仙诗作者:郭爱荣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4期摘要:“游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体裁,始见于先秦文学作品,曹魏时期也是游仙诗发展的黄金时代期。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和诗人,也曾大力写作游仙诗,是魏晋时最先运用游仙题材抒写个人内在情怀的诗人。

他通过对汉乐府的继承与改造,感慨人生苦短进而奋发有为;关注道家养生思想,因此,曹操的游仙诗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游仙诗;曹操;道家;情怀“游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体裁,始见于先秦文学作品,曹魏时期也是游仙诗发展的黄金时代期。

“仙”与“游”是“游仙”的核心,“仙”即是“神仙”。

庄子《逍遥游》中认为神仙“不食五谷”,他们“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神仙是超越人类的特殊存在,其“不食五谷”“游乎四海”的超凡能力使凡人自然而然产生了游仙思想,这种思想就由诗人反映出来。

先秦的《楚辞·远游》篇,最早开启游仙母题;汉乐府《上陵》《天马》等篇章,展现了世人对仙界的渴望;魏晋间游仙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阮籍、嵇康等人,通过游仙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情志更上一层楼。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和诗人,也曾大力写作游仙诗,是魏晋时最先运用游仙题材抒写个人内在情怀的诗人。

他通过对汉乐府的继承与改造,将许多旧体改换面目写成了游仙诗,如《精列》、《气出倡》、《陌上桑》、《秋胡行》等。

这些题目多源于相和歌辞,属“里陌讴谣”,或清新质朴,或沉郁顿挫,写成游仙诗也是恰到好处。

因此,在曹操这里,游仙诗表现以天下为己任,惜时延年的心理态势。

一、感慨人生苦短进而奋发有为对于人生苦短的感慨,在曹操的许多诗文中都有所表现,如在《短歌行》其二中,曹操举起酒杯,拔剑四顾,慨然发出了人生苦短的呼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在《秋胡行》其二中写到:“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又如《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可见于《庄子·秋水》,楚地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螣蛇”可见于《韩非子 ·难势》:“飞龙乘云,螣蛇游雾”。

从三首游仙诗看曹氏父子对神仙的态度

从三首游仙诗看曹氏父子对神仙的态度

张业杨内容摘要:曹氏父子三人都曾写过游仙诗,但因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不同,他们在游仙诗中流露出的情感也是各不相同。

曹操只为寿命游仙,曹丕因反对游仙而写游仙诗,曹植心灵求解脱所以游仙。

关键词:曹氏父子游仙诗比较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史上称为“建安文学”的“三曹”,文学上各自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们都写过游仙诗,但各出机杼,胸次也异,各取其一作一比较,也甚有趣味。

秋胡行其二(曹操)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关。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愚,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在《秋胡行·其二》中,曹操有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飘遥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曹操希望在天地之间遨游,并且和神人交友,得到神药,延寿万载。

在这里就流露出一种别样的情怀,霸业已成,英雄迟暮,岌岌眷恋于尘世。

结合史实来看,曹操的求仙是有理性的,并没有像以往的帝王臣子一样劳民伤财的去寻仙问道。

虽然从有些文献来看,曹操好像并不完全相信人可以成仙,他集中全国道士于京城也是羁縻而已,但是从另外一些信息可以知道,曹操确实曾经向左慈等道士请教过长生之法,且有效验。

所以曹操此诗虽然表达的情感倾向与其平日的理性相异,但是他有时产生延寿之想应该是在情理之中的。

曹操游仙诗生命焦虑意识探讨

曹操游仙诗生命焦虑意识探讨

曹操游仙诗生命焦虑意识探讨概要:曹操,虽说成为三国中最有实力的诸侯,但是他身边依旧是危机四伏,充满权谋和诈术,他的内心是十分孤寂的。

这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呈现在曹操游仙诗中是一种悲凉之情。

在游仙诗中,他用“戚戚欲何念”道出了东汉末年士人阶层在乱世中面对价值选择和光阴流逝、暮年已至的焦虑与叹息。

诗中在对神仙世界中美好场景描写的背后,交织着失意,孤独,焦虑,死亡等旋律,细细品读,可谓是“跌宕悲凉”,印证了钟嵘《诗品》评曹操的“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一点评。

据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载,曹操的游仙诗有七首:《秋胡行》二首、《精列》、《气出唱》三首及《陌上桑》。

1在这些游仙诗中,体现出曹操处于乱世的焦虑意识。

一、价值的焦虑所谓价值焦虑,包括因人生追求受阻或人的价值观念受到威胁而产生的紧张不安、无所适从的焦虑心理。

曹操的价值焦虑,主要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前,曹操为无法实现功名而伤感和焦虑,这可在他的诗歌《善哉行》找到依据。

后来,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在军事上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建立起当时最具有实力的集团。

可以说,在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面对现实价值的选择,曹操并没像当时的士人那样感到焦虑和迷惘。

但建安十三年的赤壁战败,给原本还沉浸在北破乌桓、统一北方胜利中的曹操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使他再次陷入焦虑当中。

而这主要体现在他的游仙诗中。

且看《秋胡行》其一: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磐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旁。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沈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概述:游仙诗是一种充满幻想和超脱尘世的诗歌形式,早在唐代就已经流行。

而曹操、曹植和朝鲜的李春英都是以游仙诗为代表作品的诗人。

他们的游仙诗不仅多姿多彩,而且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

本文从曹操、曹植和李春英三位诗人的生平背景、诗歌特点和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他们的游仙诗。

一、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生平背景1.曹操的生平背景及影响2.曹植的生平背景及影响3.李春英的生平背景及影响二、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概述1. 曹操《观沧海》2. 曹植《洛神赋》3. 李春英《游仙诗》三、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特点比较1.曹操游仙诗的特点2. 曹植游仙诗的特点3. 李春英游仙诗的特点四、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创作风格比较1. 曹操游仙诗的创作风格2. 曹植游仙诗的创作风格3. 李春英游仙诗的创作风格五、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在词汇和修辞方面的比较1.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的词汇差异和相同点2.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的修辞手法差异和相同点六、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在主题和情感方面的比较1.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的主题差异和相同点2.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的情感表达差异和相同点七、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的意义和价值比较1.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对于诗歌发展的意义2.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对于文化传承的价值八、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游仙诗的艺术风格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比较1.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的艺术风格分析2.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分析九、结论1.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的异同点2.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对诗歌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3. 曹操、曹植和李春英游仙诗的价值在当今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曹操、曹植和李春英的生平背景在该部分,需要详细介绍这三位诗人的出身背景、学识、政治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曹操的诗词10首

曹操的诗词10首

曹操的诗词10首(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曹操的诗词10首曹操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古词《秋胡行-其一》(作者曹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秋胡行-其一》(作者曹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秋胡行·其一曹操[魏晋]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为清角韵。

意中迷烦,歌以言志。

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

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

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标签抒怀、人生、艰难译文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早晨,行进在散关山上,道路是多么地艰难!健牛因困顿倒下,倾刻间,车辆坠入山谷。

坐在大石头上,弹起五弦琴,心中有许多感慨。

那音调凄怨的清角古曲啊,让我感到迷乱和烦忧。

早晨,我终于登上了散关山,写下这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意。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有三位不知名的老翁,突然来到我的身旁。

他们身穿狐裘,外披罩衣,看起来不像是平常人。

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地困苦和自我怨恨呢?为什么会心神不安地来到这里?心中有什么欲求?三位不知名的老翁啊,我要用诗歌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我们住在昆仑山,就是人们所说的神仙。

虽然成仙之道深不可测,但是只要诚心追求,就一定会得到。

我们遍观名山,遨游八方极远之处,枕着石头睡觉,用流水漱洗。

喝着山泉水,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三位老翁已经飞身上天了。

用诗歌来表达我的心意,我们住在昆仑山。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仙人走了,已经很难再追回来,我真恨自己为世事牵绊,不能追随他们而去。

自从仙人走了以后,我每夜都不能安睡,惆怅哀怨啊,自我怜悯。

齐桓公德行端正,从来没有欺诈行为。

因此,有德能的宁戚通过唱歌前去依附他。

曹操《陌上桑》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曹操《陌上桑》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陌上桑曹操(两汉)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译文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专门拜见西王母和东王公。

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

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注释陌上桑: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

曹操只是沿用旧题,内容与古词无关。

虹霓: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出现的七色圆弧。

虹霓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或雌霓。

九疑:山名,又作“九嶷”,或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据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历:经过。

玉门:古关隘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玉,一作“王”。

济:渡河。

天汉:银河。

昆仑:昆仑山,西王母的居所。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

谒东君:道家说东华为男仙居住之处,东方公为男仙之首西华为女仙居住之处,西王母为女仙之首。

谒,见,拜见。

东君,东王公,西王母的配偶神。

赤松: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汉·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赤松子,帝喾师。

”羡门:羡门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

“三曹”游仙诗同中之异

“三曹”游仙诗同中之异

“三曹”游仙诗同中之异魏晋是游仙诗发展的繁荣时期,其中更是以“三曹”为文人游仙诗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曹操现存完整的诗歌二十一首,其中游仙诗共七首,包括《气出唱》三首、《精列》、《陌上桑》和《秋胡行》二首,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

其子曹植游仙诗创作的数量最多,有《仙人篇》、《游仙》、《升天行》二首、《飞龙篇》、《桂之树行》、《平陵东》、《五游咏》、《远游篇》、《苦思行》、《驱车篇》共十一首,同时曹植也是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游仙”为诗歌题目来阐述游仙这一主题的诗人。

而曹丕只留有一首游仙诗《折杨柳行》。

一、乐府传统纵观“三曹”现留存下来的游仙诗,曹操与曹丕皆为乐府游仙诗,曹植的《游仙》为非乐府游仙诗,其余也都是乐府游仙诗。

乐府诗有三个特点,分别是语言朴实自然;有演奏时的“解”;句式长短不一,回环往复。

曹操与曹植的游仙诗中都体现了乐府诗的这三个特点,而曹植的游仙诗既有汉乐府的特点,又有不同之处。

(一)语言汉乐府的语言多朴实自然,保留有民歌的特色。

曹操在这一方面尤为突出,他的游仙诗语言质朴,气势宏大。

如《气出唱》其二中的第一段: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琴瑟,何!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这首诗紧承前一首《气出唱》其一而来,诗人向东游历得到神之药之后又向西而行,来到华阴山。

华阴山高大巍峨,浮云如同伞盖般遮蔽着山峰。

这个比喻想象奇特,气势恢宏,“崛起甚奇”(陈祚明《采菽堂诗集》卷五)。

接着仙人出场,与诗人一起宴饮游乐,吹箫鼓瑟仙女伴舞,一派歌舞升平。

其中的“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虽不饰以文藻,但仙人伴随风雨出场的磅礴气势却呼之欲出。

曹植与之相比则多了几分文采。

如,同样是对衣着的描写,曹操只有简单的一句“负?R被裘,似非恒人”(《秋胡行》其一),交代了仙人的身份,并没有过多描写。

曹植则是“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五游咏》),不仅有颜色,还有样式,更加直观可感。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

曹操、曹植游仙诗与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曹操、曹植的游仙诗和朝鲜李春英的游仙诗摘要:游仙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曹操、曹植和朝鲜李春英都是游仙诗的重要代表,他们的诗作互相启迪,互相影响,共同推动着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本论文主要研究曹操、曹植游仙诗和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比较,旨在探究这三位诗人的文学风格、文学主题、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并进一步认识游仙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曹操、曹植、朝鲜李春英、游仙诗、文学风格、文学主题、创作背景提纲:1. 游仙诗概述2. 曹操游仙诗风格分析3. 曹植游仙诗风格分析4. 朝鲜李春英游仙诗风格分析5. 曹操和曹植游仙诗的文学主题比较6. 曹植和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文学主题比较7. 曹操和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文学主题比较8. 曹操、曹植和朝鲜李春英的创作背景比较9. 总结正文:1. 游仙诗概述游仙诗,又称仙游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主要描写诗人通过幻想、想象、梦境等手段进入仙境,游历神仙造访佛道之地的奇妙经历。

2. 曹操游仙诗风格分析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元勋和文学巨匠,他的游仙诗以雄浑的风格和奇异的想象为标志,极富创意和想象力。

3. 曹植游仙诗风格分析曹植是曹操的次子,他的游仙诗体现了其自由奔放、豪放不羁的文学风格,情感激昂、极具诗境。

4. 朝鲜李春英游仙诗风格分析朝鲜李春英是朝鲜古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游仙诗风格独具特色,主要表现为豪放激昂、志向远大、情景生动。

5. 曹操和曹植游仙诗的文学主题比较曹操和曹植的游仙诗主要以创意和想象为主题,他们通过幻想、夸张等手段表现了内心独特的思想情感。

6. 曹植和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文学主题比较曹植和朝鲜李春英的游仙诗主要以豪放激昂的情感为主题,对人生的追求和理想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7. 曹操和朝鲜李春英游仙诗的文学主题比较曹操和朝鲜李春英的游仙诗主要以对仙境状态的描述为主题,他们通过深入的想象和美丽的表现形式表达出令人神往的仙境之美。

曹操游仙诗

曹操游仙诗

浅谈汉末大疫对曹操游仙诗的影响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是汉末三国时期最为严重灾异之一,《后汉书》载:“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当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更是瘟疫肆虐,民生多艰。

曹植在《说疫气》中曾有悲痛的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夫罹此难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此次瘟疫的流行造成的灾难几乎是毁灭性的,“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绝非是文学语言,而应该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当是时,即使是在邺城的徐幹、应玚、刘桢、陈琳等居于优越生活条件之人也都感染瘟疫死,更不用说那些没有任何保障的下层民众。

王粲于建安二十一年(216)从曹操远征吴国,“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③而死亡的原因,参之《魏书·司马朗传》“到居巢,军士大疫”的记载,“七子之冠冕”的王粲应是死于此次瘟疫。

建安七子之中五子全都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

为此,在多年之后,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仍然满怀悲痛的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促进了游仙文学的产生。

李丰楙《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绍与分析》一文曰:游仙诗是“源于原始巫俗文学,象《楚辞》中的《离骚》、《远游》等,以原始宗教升天仪礼的仪式与神话为背景,表达人类希冀超脱时间、空间的现实,超升向一绝对自由、逍遥的神仙世界。

”据此我们可为游仙诗作如下定义:一在背景上,游仙诗以我国就有的长生观念、神仙观念为文化背景。

二在内容上,或描写与列仙于仙境之游览,或描写食丹饮药以求长生之经过。

三,在创作意图上,体现作者与道神游。

游仙之诗虽然在曹魏之前已有之,但在中国诗歌史作为一种抒情的题材,则是由曹氏父子所开创。

曹操是大力写作游仙诗的第一人。

曹操诗词

曹操诗词

曹操诗词曹操诗词1、【气出唱(三首)其一】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款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2、【气出唱(三首)其二】华陰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3、【气出唱(三首)其三】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精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4、【对酒】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扛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诀德广及草木昆虫。

5、【薤露行】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绝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6、【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陽。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7、【短歌行(二首)其一】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短歌行(二首)其二】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曹操《精列》古诗词赏析《精列》译文及鉴赏

曹操《精列》古诗词赏析《精列》译文及鉴赏

曹操《精列》古诗词赏析《精列》译文及鉴赏《精列》这首诗为曹操游仙诗代表作,真实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统一大业,而又无法挽留时光的感伤。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列》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精列》两汉:曹操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精列》译文万物初生,化育万物,终始循环,难道大自然就没有终结的时候吗?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终期,即使是古代的圣贤也不能避免,那为什么还要为生命走向尽头而担忧呢?但愿那无角的螭龙能为我驾车,将我带到魂牵梦绕的昆仑山。

心里想着神仙居住的昆仑山,期望看到山上的神灵怪异。

我还有一个心愿是到海上去看一看蓬莱仙山。

我最大的心愿是到蓬莱仙山求得长生啊。

可是,品德高尚的周公和孔圣人也要死去。

会稽山上的坟茔就埋葬着大禹这样伟大的君主。

大禹这样伟大的君主也埋葬在会稽山上。

古往今来,有谁能度过漫长的岁月,永世长存呢?心胸旷达的人应该不会为死而感到担忧。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时间匆匆地过去,来日不多啊,这又有什么办法呢?《精列》注释精列:乐府旧题。

精,指精神灵气,古人认为这是生命的本原。

列,同裂,分解。

精气分解指人的衰老或死亡。

有人认为“精列”即鹡鸰,亦即精卫,也有人认为是精要之语的强调重列。

厥:其,此处指代万物。

造化:天地自然。

陶物:即造就万物。

陶,制作瓦器,引申为化育、造就、培养等。

何为:为何,为什么。

螭(chī)龙:传说中无角的龙。

昆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方神山,被称为中国山脉的“太祖山”。

有人认为此处昆仑暗指曹操寻得的风水宝地铧尖垴。

见期:期望见到。

迂怪:神灵怪异。

志意:心愿。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是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亦常泛指仙境。

另一说,西汉元光二年(前133),汉武帝东巡至蓬莱,望神山不遇,筑一座小城命名为“蓬莱”。

描写神仙的古诗

描写神仙的古诗

描写神仙的古诗红尘千年人事空,描神仙追寻仙梦游。

流光逝,岁华朝辞。

人间繁华,如梦如幻。

将笔挥洒,叙述神仙世界的壮美。

---- 酒仙子仙人修道,渡世凡尘,令人无不心驰神往。

古代文人墨客们时常将神仙铺陈于诗意之中,吟咏他们的神秘、灵动和超凡的特质。

下面,就请跟随酒仙子我,领略那些富有诗意的描写神仙的古诗,一起踏上通天仙路,徜徉于童话世界之中。

第一首:《观沧海》——曹操千古风流人物,曹操在他的《观沧海》中以雄辩之笔,娓娓道来了一个神仙般的人物形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波翻滚,穷尽无际。

彷佛置身辽阔深邃的沧海之中,曹操看到了一个神仙般的存在,他的眼睛穿越了浩瀚的大海,又呈现在高层的楼阁之上。

这是一个处于半空之中,超脱尘俗,俯瞰世界的仙人。

第二首:《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辛弃疾的词作中,有一首描绘花样年华的《青玉案·元夕》,其中的一句“抚心自问年华惰,不学少年时”,以超越凡人之态,展示了神仙般的气质。

肄业旧溪亭,桃李新陈。

回首从小哥的散文,花样年华,在时间的运转之中焕发着刚柔并济的光芒,是神仙们宁静而又纯净的修炼之地。

第三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写古原草送别,其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见草长”,描绘了一个与古原草融为一体的神仙形象。

羽化日历彻云霄,一叶舞风,神仙如在。

离离原上的草,与神仙根相连,相互依存。

离或不离,原上草依然生长,直至与神仙融为一体。

这是一个典型的神仙形象,展现出他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第四首:《登鹳雀楼》——王之涣王之涣叙述了自己仰视鹳雀楼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揭示出了神仙的形象。

百战河山任我闲,笑尽英雄书突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百战之地,任由我来往,战争的英雄跟着我梦游。

早晨告别云中的白帝山,我的仙上人一天之内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在这段描写神仙的古诗里,神仙的身影随处可见。

他们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身临其境的感受一切,毋庸置疑,这正是神仙魅力所在。

古诗气出唱·驾六龙乘风而行翻译赏析

古诗气出唱·驾六龙乘风而行翻译赏析

古诗气出唱·驾六龙乘风而行翻译赏析《气出唱·驾六龙乘风而行》作者为三国南北朝诗人曹操。

其诗句全文如下: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憩欲。

闭门oRG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三亚曹操神往生堂长诗

三亚曹操神往生堂长诗

三亚曹操神往生堂长诗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

雨华衣庄严,无量香普熏。

佛慧明净日,除世痴闇冥。

梵声悟深远,微妙闻十方。

正觉阿弥陀,法王善住持。

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

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

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无量大宝王,微妙净华台。

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

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生。

如须弥山王,胜妙无过者。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

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末大疫对曹操游仙诗的影响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是汉末三国时期最为严重灾异之一,《后汉书》载:“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当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更是瘟疫肆虐,民生多艰。

曹植在《说疫气》中曾有悲痛的记载: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夫罹此难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此次瘟疫的流行造成的灾难几乎是毁灭性的,“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绝非是文学语言,而应该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当是时,即使是在邺城的徐幹、应玚、刘桢、陈琳等居于优越生活条件之人也都感染瘟疫死,更不用说那些没有任何保障的下层民众。

王粲于建安二十一年(216)从曹操远征吴国,“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③而死亡的原因,参之《魏书·司马朗传》“到居巢,军士大疫”的记载,“七子之冠冕”的王粲应是死于此次瘟疫。

建安七子之中五子全都死于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

为此,在多年之后,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仍然满怀悲痛的说:“亲故多罗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促进了游仙文学的产生。

李丰楙《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绍与分析》一文曰:游仙诗是“源于原始巫俗文学,
象《楚辞》中的《离骚》、《远游》等,以原始宗教升天仪礼的仪式与神话为背景,表达人类希冀超脱时间、空间的现实,超升向一绝对自由、逍遥的神仙世界。

”据此我们可为游仙诗作如下定义:一在背景上,游仙诗以我国就有的长生观念、神仙观念为文化背景。

二在内容上,或描写与列仙于仙境之游览,或描写食丹饮药以求长生之经过。

三,在创作意图上,体现作者与道神游。

游仙之诗虽然在曹魏之前已有之,但在中国诗歌史作为一种抒情的题材,则是由曹氏父子所开创。

曹操是大力写作游仙诗的第一人。

后经过曹丕、尤其是曹植等人的创作与发扬,游仙诗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题材。

曹操自己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就明确地说:“性不信天命。

”②生死观,曹操认为有生必有死,“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③对神仙之说,不信之,“痛哉世人,见欺神仙”④从以上所引的诗文看,曹操是不信神仙长生之说的。

从现存资料来看曹操诗歌一共17 题,24 首(含残篇和阙疑),其中完整诗篇共计18 首。

曹操的游仙诗包括:《气出倡》(三首)、《秋胡行》(二首)、《精列》、《陌上桑》等7 首,所占比例为39%。

曹操、曹丕、曹植三人游仙之作的动机和目的不同,但大多都是由于对生命无常的
感叹而生发。

曹操游仙诗的创作有的是源于宴会上的劝侑,如《气出倡》其三为宾主间长寿的祝福;其二中“乐共饮食到黄昏”则显示了太平盛世的歌舞太平。

求贤纳才是曹操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尤其是晚年之后更是多次下《求贤令》,其目的也不外是“忧世不治”的
思想反映。

建安时期灾异事件频繁,特别是因为气候与战乱等自然社会原因,这一时期瘟疫多发,给文人和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自东汉末年以来关各种灾异与自然灾害的记载频见于《后汉书》之中。

东汉桓、灵二帝时期的自然灾害尤其明显,旱灾、水灾、虫灾、地震、冰冻等更是频繁发生,几乎每年都有。

桓灵之后的汉献帝刘协时期,其灾异情况有增无减,单以建安初年至建安十年之间,以南阳郡为代表区域就发生了严重的瘟疫,根据张仲景《伤寒论自序》中的记载,其序文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②此则材料充分说明在建安年间的疫病情况非常严重,其伤亡情况三居其二,这也是造成三国时期人口骤减的重要原因。

这种瘟疫最明显的后果就是人口的大量减少,曹操诗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所描写的状况也不应该全是战争的结果,灾异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灾异下建安文人的生存状况
建安时代的灾异具体可谓饥荒、洪涝、瘟疫等诸多情况,战争的发生更是加剧了各种灾异的影响。

此时期的文人就起生存状况而言可以说
经历了三种生存状态:
第三个阶段是建安二十二年大瘟疫之后。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对建安文坛的影响是空前的。

这次瘟疫不仅改变了建安文坛的人员结构,同时对建安文学的创作亦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灾异促使了建安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东汉末年灾异的频繁发生,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和社会背景下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以及文人的思想、命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一系列灾难频繁发生下,文人生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与刺激,这种刺激和生命体验从作家本人而言是其自身生命的一系列体现,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则体现在文学创作活动的整个过程。

同时加上频仍的灾异,以及汉末的战乱,终于使他们从效忠天子和建功立业于朝廷的醉梦中惊醒,已经开始思考个体生命的价值。

汉末文人在战乱、饥荒、瘟疫、自然灾害等灾难面前更多的是感到生命的脆弱,并
在这种认识下形成了及时行乐和建功立业的思想。

及时行乐是面对生命脆弱的一种消极反应,同时也表现了个体生命在命运和灾难面前的无助与孤独。

当时社会处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状态。

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成为当时最为普遍的感受。

诗曰:“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

”:“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刘桢《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室思诗》);“良时忽一过,身体为土灰”(阮瑀《七哀诗》);“常恐时岁尽,魂魄
忽高飞”(阮瑀《诗》)。

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夺走了建安其中四子的生命。

徐幹、陈琳、刘桢、应瑒等人都难逃此劫,至于其他芸芸众生更可想而知。

此等恶劣的生存状况促使人们思考着生命的价值与社会的前途。

人生苦短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这种残酷的现实使他们思考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来弥补生命无常的缺憾,其答案就是饮酒,或服食仙丹,有的干脆走向纵欲。

以饮酒为例:饮酒俨然已经成为当时文人生命的重要部分。

曹操本人也是饮酒的,曹操《短歌行》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饮酒只是一种对时光飘忽和人生无常的感觉反应,是一种享乐和麻醉,使人暂时忘却这生的烦恼,表达对生死问题的一种超越。

其次是服食丹药以寻求生命的长生,也是一种延长生命的一种途径。

曹操《气出倡》写向神仙求取仙药:“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朝气……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面对灾异的一种积极表现方式则是更大程度的刺激了文人建功立业思想的产生。

乱世中的灾异,同时也激发了士人的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曹操了。

其作品大多表现出强烈的功业思想和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愿望。

如: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在诗中,曹操通过神龟和腾蛇两种可以长寿
的神物来表明生命的有限,从而来对比自己。

在这种对比中,他发出“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呐喊,这是不屈灵魂的叫嚣,这是对生命无常的反抗,这也是对命运由被动的接受到积极挑战的表现。

《短歌行》则把曹操对生命无常和短暂的哀叹和对壮志理想的歌颂恰当的融合在一起,我们通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叹中消极的情绪还没出现,“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壮志豪情已经充满胸膛。

这也是灾异带给诗人的另一种心灵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强大的灾异面前,在汉末这种混乱的政治环境下,文人的生命意识得到空前的觉醒。

在脆弱的生命面前,在朝不保夕的生存状况下,无论是选择饮美酒以忘忧的消极对待,还是通过建功立业来让生命绽放精彩都是对生命在深刻体悟下的一种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