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对联入门(学对联三十六忌、联绵、列品)
对联入门讲解
对联入门讲解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
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六要素又可以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
从全联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
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上下联各五个字,则称五言联,等等。
但在实践中,对联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
而限于对联特殊的形式要求,亦难有上千字的长联。
在要求全联字数相等的同时,还要求各分句字数相等。
换言之,如果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
总之,如果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互相对应,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
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通俗地说,正对即上下联立意相近,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处的,均出自拙著《触闻集——佛教对联八百副》一书,下同。
)反对即上下联立意相反,如:心平积福欲重招殃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复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
如:若无前世心中毒哪有今生意外灾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彼此“风马牛不相及”,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也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
对联入门基本知识
对联⼊门基本知识【对联的定义】对联起源桃符,是⼀种对偶⽂学,⼤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对联,严格区分⼤⼩词类相对,可见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
传统的对联⼩类相对,对仗⽐所谓诗对联⼯整。
随着唐朝诗对联兴起,散⽂对联,排斥在外,称⾮主流对联。
(对联⼜称作楹联)⾮主流对联指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不失对仗的对联。
【对联之格律】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题桃符”(见《蜀梼杌》)。
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副春联。
(见《应⽤写作》1987年第1期《漫话对联》)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是我国特有的⼀种汉语⾔⽂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所喜闻乐见。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要素,⼜叫“六相”,分叙如下:⼀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有⼀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讽袁世凯⼀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的修辞⼿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致。
如明代顾宪成题⽆锡东林书院联: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个字在上下联同⼀个位置相对。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桃花流⽔之曲;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
不过,有⼀种⽐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先⽣联::⼀⼈千古;千古⼀⼈。
⼆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的禁忌
对联的禁忌写作对联除了遵循六大要素外,大致还要注意一些个禁忌。
1、忌上重下轻对联是具有对称性的文体,上下联要保持平衡,或下联略强于上联。
作联一定要忌上联气盛,下联弱,造成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毛病,就像基础不坚实的楼房就不会稳固。
如:【例一】气凌衡岳三千丈;心托离骚廿五篇。
下联感觉弱了些。
2、忌乱脚对联上联必须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
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联末平对平或仄对仄,为乱脚,是为对联大忌。
例:【例二】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此联由于句脚都为平,上下联即为乱脚。
3、忌三仄尾或三平尾指的是上联尾三字不可以都是仄声。
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
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例三】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下句现在是三平尾。
三仄尾,三平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属于硬伤。
尽管律诗中没有三仄尾的禁忌,所以联律也要求尽量避免上联末三仄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创作对联时,也要尽量避免。
如:“依法修行可入道”就是三仄尾,若将“可”改为“能”这样就避免了三仄尾,治疗了上联的硬伤。
下联容易出现三平尾,是必须要避免的。
4、忌孤平和孤仄以前讲过这个问题,这里再强调一下。
一般来讲,在六言、七言的句子中,如果按照“一三五不论”的说法去写联,往往容易犯“孤平或孤仄”。
孤平和孤仄的权威解释: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犯孤平句。
若上联中除句脚外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
孤平和孤仄虽然《联律通则》中没有禁忌,但在实践中都应该避免。
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
在五言以下的句中,不应该有孤平孤仄的禁忌。
因为五言正格中有一句为:平平平仄仄。
此句不以孤平孤仄论。
但六言和七言句就一定要论孤平孤仄了。
5、忌四连平和四连仄按“马蹄韵”对联是“两平两仄”交替的规则,四言以上句,不论在哪个位置都不允许出现四字以上连续的平声字或四字以上连续的仄声字。
学对歌诀-对联入门必背
《学对歌诀》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虚对实,实对虚。
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寻义理,辨声音。
呼吸务调匀。
宫商角徵羽,牙齿舌喉唇。
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词尽属清。
须熟习,莫闲嬉。
讲解更思微。
磨穿桑氏砚,坚下董生帷。
一旦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涧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宫室】楼对阁,院对宫。
栋宇对垣墉。
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
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姓名】韩对赵,吕对申。
张耳对李膺。
贾山对潘岳,魏绛对陈平。
萧曹汉代称良相,李郭唐朝是伟人。
【身体】心对口,面对身。
皓齿对朱唇。
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
赤面丹心诚烈士,朱颜绿鬓是佳人。
【衣巾】襦对袜,帛对巾。
束带对垂绅。
罗帏对绣被,纱帐对锦茵。
礼乐衣冠成上国,文章黼黻美吾身。
【文史】经对史,赋对诗。
传记对歌辞。
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
萤窗励志穷经日,凤陛成名射策时。
【珍宝】犀对象,玉对金。
宝瑟对银筝。
珠璫对象简,玉笛对瑶琴。
玻璃可作床书枕,玳瑁常为食客簪。
【器皿】书对画,碗对觥。
砚匣对棋枰。
藤床对竹几,晓角对寒砧。
光射斗牛知剑气,志存山水辨琴音。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
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果品】柑对桔,榧对菱。
圆眼对榄仁。
荔枝对松子,都李对林檎。
交梨火枣仙家品,银杏朱樱御苑珍。
【蔬菜】荠对菽,藻对萍。
捋笋对采芹。
春来堪剪韭,秋至便思莼。
羊肚鸡跖蔬味美,猴头凤尾菜名新。
对联入门基础知识
对联入门基础知识对联入门1对联又叫楹联,是在我国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独立文体。
由于对联相对其他格律文学而言,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所以在网络上非常流行。
学好对联,对于以后写五律和七律诗非常管用。
楹联是传统的格律文学,具有格律性、典型性。
凡不符合联律基本要求的作品就不应称其为楹联。
其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每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
上下联从形式到内容均为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联的基本要求:字句对等。
上下联句的字数及其句数要相等。
词性一致。
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相同。
结构对应。
联文用词的构成、词义的配合、修辞的运用,上下联要对应平衡。
节律对拍。
联文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
平仄对立。
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
语意相关。
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
关于平仄声调:现在通用两种:文水韵(古韵),中华新韵(今韵)。
可以通用,但在同一副联中不能混用。
新韵的须注明。
不注明的默认古韵。
语句的平仄结构。
一般是马蹄韵。
即以两字(两个音节)或一字(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在每个节奏的第二字(一字节奏,节奏点即为该字,诵读时隔占一节奏),以此安排平仄重复两两交替。
什么是平仄?平仄就是格律,就是平声、仄声安排布局的规律。
平仄韵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今韵,即中华新韵,一种是古韵,即文水韵。
古韵适用地区的方言。
包含入声字。
古今韵通用,但在一副联中不能混用。
所谓混用,就是上下联或者本句中古韵今韵都用,这是不允许的,一副联中,要统一用一种韵。
一般用今韵须注明。
不注明的默认古韵。
如何区分平仄:先简单的说,按普通话去区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以后会讲到入声。
如妈[mā]一声为平声;马[mǎ]三声为仄声。
对联入门(一、二)
对联入门(一、二)现代汉语的平仄前辈文友吩咐潘某人勿再在此专栏侈谈政治,宁可多为年轻朋友推介传统文化云云。
于是深刻「自我检讨」,长者所言甚是。
反正此地舆论已日渐回归正轨,也不劳潘某人多费唇舌了。
此下浅谈对联。
近年因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社交媒体深深介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苏东坡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的中国人,则可以说是不可无「网络」了!有了网络就生出了网络媒体,不似传统纸媒受到社会严格监督。
若有实体报馆或杂志社在营运,作者编者以至大老板都要负文责,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道德。
现在网络平台发达,许多人可以做作家发表文字、也可以做记者以视像图文说故事。
然后,再有网民不停的转录转贴,多传几遍之后,原作者的身份就无可考了。
有了网络作为屏障,许多人就有了胆子跑去散播谣言。
别的不说,乱传所谓诗词对联就甚为讨厌!香港的基础教育刚经历过「十年浩劫」,因为有主管教育的官员与权贵废除了中学会考考核学生古诗文的传统长达十年,于是有半个世代的香港年轻人就对中国传统文学所知无多!何谓半代?以二十年为一世代算,有多达十届香港中学生没有被公开考试强迫背诵古诗文,岂不是半代人受害?今天的中学教员,是昨天的中学学生。
于是有一大票的香港中学国文老师古诗文水平庸劣,这「去中国化」的果效,容或甚于台湾的台独教育!学撰写对联,共要办妥三事,曰:辨平仄、识对仗、明格律。
近代中国政府用了「洪荒之力」扫盲,并大力推广普通话,成绩斐然。
全国都用汉语拼音辅助学习普通话,大家都知道阴、阳、上、去这所谓一、二、三、四声。
可是诗词对联要用中古汉语的平仄,普通话出现所谓「入派三声」的现象,以普通话去学中国传统诗歌的格律就出问题了。
汉字的四声,本是平、上、去、入,普通话是中国北方方言的一支,旧有的入声字都转到平、上、去三声。
汉语声韵以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旧有入声字如果派入上、去二声,仍是仄声;若派入了平声,就是仄声变了平声,造成混乱。
对联入门3袁
如何写对联一、理论总结:1、写对联有三个规律:第一是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起码每联4个字,7个字的居多,12个字以上的称为长联,比较少。
第二是平仄相协,即平对仄,仄对平,这样读起来和谐,不会拗口。
但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守,这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词性相对。
总的来说,是虚词对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实词对实词。
虚词的字数很少,实词的字数最多。
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等。
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
贴对联也有规定,但较为简单。
上联贴左边,下联贴右边。
怎样区别上下联呢?这里有个秘诀。
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一定是上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的,一定是下联。
横批多属吉祥或有鼓舞意义的话,贴在门上方。
不用横批的也可以。
2、作对联,还要合于下列规律:(1)、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2)、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3)、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4)、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
(5)、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二、具体分析(一)、平仄汉语有四声,如按《佩文韵府》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但入声从元代开始,就在北方逐渐消失。
如按现代普通话,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仄相谐(“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
“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对联初学者必修课,对联基本常识略览
对联初学者必修课,对联基本常识略览对联基本常识对联,亦称“楹联”。
俗称“对子”、“门联”、“门对”,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很高的文学艺术的应用价值和欣赏价值。
一、对联的效用对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从古到今,人们在新春佳节、婚丧嫁娶、乔迁住宅、庆贺祝寿等庆典活动中,都要张贴对联,宣柒气氛。
对联,从它的应用价值来说,有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
对联像号角,催人振奋;像清洗剂,净化人的心灵;像美妙的歌舞,创造吉祥的气氛;像诗歌图画,吸引人们欣赏;像情感的黏合剂,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增进友谊,启迪智慧;像警钟、利箭,振聋发聩,驱迷指惑。
对联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喧柒气氛,传播智慧,陶冶心灵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对联规则(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
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
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
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联的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
对联常识全解,了解对联的身世和禁忌
对联常识全解,了解对联的身世和禁忌对联的上下联怎么分?这个很简单,按照传统习俗,对联讲究“仄起平落”,关于平仄的解释有点费脑筋。
作为普通人可以这样理解,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现在音调的三声或者四声,对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现在音调的一声或者二声就行了。
记住一个非常常见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寿,四声)春满乾坤福满门(门,二声)或者另一个常见的对联近水楼台先得月(月,四声)向阳花木易为春(春,一声)对联上下联应该分别贴在门的左右哪一侧?古代和现代的书写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这个问题也让现代人很头疼。
现在一般的做法是看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写,那么就把上联贴在门左边。
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写,那么就把上联贴在门右边。
以横批书写方向为准,这样就挑不出大毛病了。
但是严格按照古代的传统规矩来的话,横批是从右往左写的,上联应该贴在面对房门时的右手边。
对联都应用在哪些场合?春联春节是对联最常见的应用场合,我们称之为春联。
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春联中,平安、富贵、福寿、春色等寓意吉祥的词汇出现频率很高。
庆联对联还有祝寿对联、开业对联、乔迁对联等等特定喜庆日子里张贴的对联,这些可以称为庆联也叫贺联。
祝寿对联精神矍铄似东海云鹤身份老健如南山劲松开业对联善性经营多得利良心交易广生财乔迁对联吉星高照福安地盛世促成和睦家挽联挽联也是对联的一种,所以对联并不都与喜庆有关。
林则徐挽关天培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竟鞠躬尽瘁(此处“鞠”应为“教”)双忠同坎壈,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左宗棠挽林则徐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李鸿章挽左宗棠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伐,惟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宅第亭阁、寺庙观庵、名山胜景对联还记得《红楼梦》大观园里,每个亭台楼阁都会有一副精美的对联,曹雪芹先生也是辛苦了。
《红楼梦》稻香村的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红楼梦》藕香榭的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北京潭柘寺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传出自灵隐寺的一副著名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自勉联蒲松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别称很多,流传下来的传统称呼有: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等等。
对联入门
对联入门第一课在讲对联之前,发平仄工具表给大家。
请收藏:/pz/pz.asp【平仄工具表】/【在线近义词反义词查询】在学习对联之前,我先讲下学习对联的六忌。
一、对联中的术语以及有关知识【楹联】又俗称对联,对子。
就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句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仗手法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
(对联:对+联对:对音节,对语法,对平仄。
联:联句意)【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
【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
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
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又称出句。
如:消愁只有杯中物【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又称对句。
如:解语还为笔底诗【对联】按字数分类:(上下单边字数)短联1--9字内联语,中联9--20字内联语,长联20字以上联语。
【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
如: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自对】就是当句对。
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
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借对】就是甲义借乙义来相对。
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
(又称隔意)如:风翻碧柳笔写清词【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
如:满招损谦受益【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第三章:对联入门(学对联三十六忌、联绵、列品)
第三章对联入门——学对联三十六忌§3-1 动机1、忌无决心、无恒心。
对联是文学,不是“笔墨游戏”,而是“做学问”,社会功能极广极大。
三日打鱼两天晒网不行,须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并非要放弃或削弱本职工作(指在岗和寻觅生活者),意指经常妙巧地抓紧安排“读、想、练”。
想学不想学,不想学又想学的动机难以成功。
2、忌贪快。
决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举成名天下知”,世间哪有那么“便宜事”。
从小学到大学,要十多年;从懂得做对联到出佳作,绝非朝夕工夫,短得要两三载,此亦“恒”也。
别被吓住,朝夕能出精品,这就在于个人基础。
3、忌贪长厌短。
对联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认为“长联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
因为长联易犯“重字”,内部结构对应关系等复杂较难匹配。
4、忌贪奇贪异。
实用对联作法尚未过关,便去搞巧、奇、怪之类的对联,则会失去重心。
5、忌贪多。
懂得对联基础知识后,就年产对联几百甚至千余副,欲以“高产”称著,或者赶时间,急于出集子,*之过急。
正确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后多”。
6、忌骄。
发表几副或一些作品,或得过一两次小奖(一指地区不广,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钻读报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论等),守株待兔无益。
“功夫到家”这个话实难结论,在甲次征联获甲等奖,乙次不一定获奖,总有间破的。
§3-2 句式7、忌句子长短不一。
古传有这种例子,如“红颜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欢。
”这不是“对联”。
有的联书收入它,贻误初学知多少?!8、忌节奏不相称(注意“假对”例外)。
如某书中:“掌握/科学/创/大业;黄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对联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属对不成。
9、忌把律诗对偶句式与非律诗对偶混谈。
律诗对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两种节奏(音步)。
非律诗句式,每个节奏的字数不能固定,以词、词组语意而定。
总之,音步必在同一“点”上,如周恩来一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于/无字句处/读书。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
对联的基本要求和禁忌对联的基本格律规则(一)对联有六大要素: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对应,节奏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一、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如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下联分句句数必须与上联相等,且对应分句句内字数也应相等。
二、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
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东、西、南、北、中等)、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红、黄、绿、紫等)、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有时候动词也可以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
三、结构对应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结构)应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等。
所谓偏正结构,前面的字往往是形容、修饰、限制后面的字的,如“春光”、“春风”、“秋雨”、“高山”等,并列结构就不同了,两个字是并列的,平等资格的,两者之间没有形容、修饰、限制的关系,如“风雨”、“江山”“日月”等,写联时常容易犯的毛病是用偏正结构与并列结构相对,如用“春风”对“日月”就不工整,“春风”对“秋雨”就可以,用“江山”对“日月”就可以。
四、节奏相同节奏是古代韵文的重要因素,借助正确的节奏,可以通过停顿和韵律变化造成和谐的音乐美,对联中的节奏也有这样的效力。
节奏对仗,即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
这个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个方面。
语意节奏是根据词语意义的停顿方式确定,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即第二个字,出现单字占一节,这个字即为节奏点。
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声律节奏是利用和谐的音韵即平声和仄声交替与对立而产生的,一般以两个字作为一个节奏,每个声律结构的第二个字为节奏点,上下联在节奏点上的平仄须严格对仗。
浅谈对联写作入门基础知识
浅谈对联写作入门基础知识陈永鹏一、什么叫对联?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领域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人们誉为“国粹'、“国宝'、“诗中之诗'等,它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箱奇珍。
二、对联的类型有哪些?对联的应用范围很广,上至皇室下至民宅,各行各业无所不及。
因此,对联的种类也较多。
一般可分为:春联、婚联、寿联、挽联、庙联、格言联、题赠联、祭祀联、名胜联、碑贴联、书画联、装饰联、写景联、咏物联、谐音联、回环联、倒装联、拆字联、镶嵌联、店坊联、戏台联、园林联、自勉联、讽谏联、灯迷联等。
因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种类多寡之说,允许见仁见智。
三、对联的用途对联应用非常广泛,作用非常之大,不仅具有文艺功力,而且具有社会功能。
具体表现在:①讴歌时势,弘扬正气。
②促进经济,倡导文明。
③写史记实,兴企促商。
④装饰点缀,调节气氛。
⑤潜移默化,感悟人生。
⑥陶冶性情,增长见识。
⑦抒怀述志,表达心声。
⑧谐谑娱乐,益智有趣。
⑨联谊结友,美化生活。
四、对联的形式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正对、反对、流水对、工对、宽对以及回文对、拆字对、悼挽对、庆贺对、嵌字对等等。
现就正对、反对、流水对、工对、宽对分别举例说明:(1)正对。
上下联必须是并列关系。
其内容必须相似、相近或相关,但不可相同,相同则显泛味;词性要相对,但不宜同义,同义则变合掌;平仄要相协,但不可相拗,相拗则令音韵失调。
例句:1、细雨肩头滴青云足下生2、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2)反对。
上下联之结构有转折关系,上下意思相反或一件事物的正反两面,遣词造句多为反义。
例句:1、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2、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3)流水对。
即一个意思分两句话来讲,上下意思有因果、递进、连贯以及条件、假设关系。
对对联《对联口诀》
对对联《对联口诀》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
请对下联?
学写对联并不难,六大要素记心间。
上下字数要相等,书写内容要相关。
词性相当应一致,上下对应不可偏。
动名形容数量词,位置对正细钻研。
主谓动宾和偏正,句式结构应一般。
声律节奏要相应,强弱长短同步换。
仄对平来平对仄,平仄相谐句脚严。
一三五字可不论,二四六字必规范。
六大要素是基础,六个禁忌莫放宽。
一忌同声来落脚,平仄对应更直观。
二忌同声来收尾,上仄下平莫弄反。
三忌三平三仄尾,写好对照念三遍。
四忌孤平或孤仄,除去尾字仔细算。
五忌联中有重字,同位异位都要看。
六忌同义词相对,合掌雷同非好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對聯入門——學對聯三十六忌§3-1 動機1、忌無決心、無恒心。
對聯是文學,不是“筆墨遊戲”,而是“做學問”,社會功能極廣極大。
三日打魚兩天曬網不行,須持之以恆。
“持之以恆”並非要放棄或削弱本職工作(指在崗和尋覓生活者),意指經常妙巧地抓緊安排“讀、想、練”。
想學不想學,不想學又想學的動機難以成功。
2、忌貪快。
決心很大,追求“快”,恨不得“一舉成名天下知”,世間哪有那麼“便宜事”。
從小學到大學,要十多年;從懂得做對聯到出佳作,絕非朝夕工夫,短得要兩三載,此亦“恒”也。
別被嚇住,朝夕能出精品,這就在於個人基礎。
3、忌貪長厭短。
對聯一般宜短而精,一味認為“長聯易得出名”,非高手反而弄巧成拙。
因為長聯易犯“重字”,內部結構對應關係等複雜較難匹配。
4、忌貪奇貪異。
實用對聯作法尚未過關,便去搞巧、奇、怪之類的對聯,則會失去重心。
5、忌貪多。
懂得對聯基礎知識後,就年產對聯幾百甚至千餘副,欲以“高產”稱著,或者趕時間,急於出集子,*之過急。
正確的方向是“少而精,精後多”。
6、忌驕。
發表幾副或一些作品,或得過一兩次小獎(一指地區不廣,二指含金量不足),便不想鑽讀報刊上的好作品(包括理論等),守株待兔無益。
“功夫到家”這個話實難結論,在甲次征聯獲甲等獎,乙次不一定獲獎,總有間破的。
§3-2 句式7、忌句子長短不一。
古傳有這種例子,如“紅顏配老翁,妙;知己成佳偶,堪歡。
”這不是“對聯”。
有的聯書收入它,貽誤初學知多少?!8、忌節奏不相稱(注意“假對”例外)。
如某書中:“掌握/科學/創/大業;黃土/育出/金和玉”,除了缺乏對聯味,上句是二二一二式,下句是二二三式,屬對不成。
9、忌把律詩對偶句式與非律詩對偶混談。
律詩對偶句式是固定的,有二二三(或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兩種節奏(音步)。
非律詩句式,每個節奏的字數不能固定,以詞、片語語意而定。
總之,音步必在同一“點”上,如周恩來一聯:與/有肝膽人/共事;於/無字句處/讀書。
§3-3 音韻10、忌音步平仄不協。
對聯基本原理——音韻(或叫聲律)方面,是要講平仄對仗的:本句之中,第一音步用平,第二音步必仄,第三音步又要回復用平……叫平仄相間(或交替)。
對句之間,第一音步必仄,第二音步必平,第三音步必須用仄聲……叫平仄相對(或相反)。
此說既適應律詩對偶句式,也適應非律詩對偶句式。
例如“祖國頌”百佳聯之:日出(●)東方(○)九萬裏(●)就無(○)哪個(●)重談(○)冷;鬥懸(○)北國(●)兩半球(○)難得(●)有人(○)不道(●)明。
不過律詩對偶型,句子的平仄要求嚴謹些,仄起句子(指上聯)要避拗句,平收句子(指下聯)要避孤平。
犯了“拗、孤”要補救,因而要正確理解古傳的“一三五不論”。
如果你聽某些人“不要提拗句、孤平”的說法,那就對於律詩對偶格律型和非律詩對偶格律型混淆不清,你上當了。
例如:“金盾杯”全國征聯賽有個出句:金盾耀金輝,題詞五載千軍奮;五、七句子都是律詩句式,平仄嚴謹。
獲獎的對句中有:警威憑警德,造福一方百姓安。
(一等獎)從句腳“德對輝”來看,是古聲,因“德”在今聲中為“平”,那麼七言句的“一”古乃仄聲,便犯了孤平。
如以今聲論,不是孤平,但“德、輝”乃平對平,亦失律。
終於留下遺憾,不能忽視。
11、忌同聲(同調)落腳。
上下聯尾不能平對平、仄對仄。
應“仄起平收”。
古有個別例子,不能視為合理的平仄格式。
12、忌三平尾。
這是專指律詩對偶型而言的,三連平影響音韻鏗鏘;三仄尾在遣詞無法解決時可不避,因為仄調有上去入,(今聲有上去兩種),它們本身有高低升降之別,不可能同為去聲(或上聲)。
13、忌長聯句腳平仄亂陣。
通常是保持“馬蹄格”形式,也可同字連腳(這是押韻式的一種),如“看我非我,我看我,我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以及某些排偶自對等有規律的形式。
不宜把句腳搞得時而平對平、時而平對仄、時而仄對仄。
米湯煮芋子,糊糊呷呷乏味。
14、忌鄰音字安排不當。
並非禁止使用,安排不當念起來拗口,有些像繞口令,則欠韻味。
15、忌不突出讀音重點。
對聯雖與詩詞不同體裁,但同屬音韻文學這一範疇。
虛詞宜少用,音節上恰到好處時,選擇音節響亮的詞(開口呼的詞),配合平仄安排,一念朗朗上口,更臻協調風趣和色彩。
所以,只保持“上仄下平收尾”的寬對,而不講究以上音韻常識的作品,除少數意境出奇者外,大多過不了美學關。
只能說“大多”,因為對聯“美”是多方面的。
§3-4 字詞16、忌同位重字。
例如:“國對國,天對天”,一來同義同音,二來用楷隸書寫不美觀,三是缺“對象”。
但有少數情形,如明代高賁亨題白鹿書院聯:列嶂成垣,永護考亭之遺跡;環溪作泮,遙通泗水之真源。
沒有這個“之”,文句照樣流利,實際是仿駢體形式,最好不用。
17、忌異位重字。
如下聯:九州創空前偉業;萬馬圖無量前程。
又如郭沫若題四川風物聯,異位重“風”字,亦未能倖免。
杏花春雨楊柳輕風,酒興洶濃春色絕;沫水澄波峨嵋滴翠,仙人風物此間多。
據孫髯大觀樓長聯下幅,有兩個“盡”字,排版都有說明,因簡體關係,第二個“盡”有“亻”旁。
不要盲目接受“重字無妨”的說法。
18、忌把字詞機械分類。
字,不一定都是詞,要*字與字或字與詞結合才能成為詞,如“垃”與“圾”合成,才變為“垃圾”一詞。
能否獨立表達語意,是字與詞的分水嶺。
除了少數字,絕大多數字的含義不是孤立的,可以活用,一字多義,以造語的表達意義來定“詞類”,遣詞如果機械化,便會出現“細羽家禽磚後死”對“粗毛野獸石先生”。
19、忌“字眼”模糊。
一首詩看來平淡而其中若有“頂峰”句,則變平淡為崛奇。
一副對聯,如果講究“字眼”(聯珠),不論是虛是實,乃描繪意境思維形象的關鍵。
舍此,談不上“字眼”。
例如下“百傑”聯:最最親,惟共產黨摧三山建國治國;真真好,乃紅太陽澤萬物裕民強民。
“最惟真乃”四個字,是顯示整個境象輪廓的畫筆。
刪掉,既不真又無情,可以說“不成對聯”。
20、忌“不明語法成分的用詞”。
老是強調“漢字分類”,欠科學性。
在這個前提下,我曾提出“做對聯要以語法(句法)開路”的觀點。
明確“主謂賓定補狀”六種成分各用哪些詞,“主、謂、賓”對仗嚴一點,“定、補、狀”乃附加品,對仗可以延伸(並非說它不起決定優劣的功能)。
例如:一日/無心/出;群峰/不敢/高。
(泰山絕頂聯)定主狀謂做到“定語對定語,狀語對狀語,主語對主語……”就是詞語上的“工對”。
曾有人說“心是名詞,敢是動詞,詞類對仗不當”,謬之千裏矣。
21、忌“把詞和片語混淆”。
一個字的“詞”稱單音詞,兩個字(或多個)的詞稱複音詞(合成詞)。
在某些情形下,常有把合成詞與“片語”混淆的,例如:“繁榮、富貴、福壽、世界和平……”你說是名詞還是片語?辨別的標準是:凡詞,結構整密,無法加進別的語法成分,而片語可以拆開或加進有關成分。
如“繁榮”可以組成“繁繁榮榮”,“世界和平”可分為“世界”、“和平”。
有人說“名詞不能與片語屬對”,這種限制沒有必要。
凡具有名詞性質(即既抽象又具體的詞)的動詞、形容詞或片語,可視為“名詞”,這也是由造語意義去權衡,不可一意孤行。
§3-5 結構22、忌“不學語法”。
句子的正常結構是:定+主│狀十謂 (定+賓) 補語─────┼────────────主語部分謂語部分定語、狀語在句中有時省略,有時可以超越一個。
當然,有些句子對“主、謂、賓”也常分別使用省略方式。
但要注意:謂語後邊的連帶部分,帶了賓語就不帶補語,相反亦然,沒有“主謂賓補”的句法。
有時也可使用倒裝句,有全聯倒裝對仗的,也有半聯倒裝對仗的(這屬假對範疇)。
掌握了語法及其六種成分的用詞,創作的路子自然拓寬了。
23、忌“事物結構隨便”。
例如某水庫聯:四面山青花鳥俏;(花鳥乃一植一動)一湖水碧鴨鵝欣。
(鴨鵝乃二家禽)以匹配對仗的鏡子一亮,不成“對象”,不宜疏忽呀!然而杜甫詩有偶句: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鼓角”是平行二物,又何以對得“星河(銀河)一物?二比一也不成對象。
這是因為“鼓角”在句意中並非指兩種軍用品,而是“戰事(或烽火)”的指代詞。
事物在對聯中的變幻融通表現形式是多樣的,“紅黃姹紫”有時可以對“龍鳳山川”,前者為同一範疇的色彩,後者為“動物、地理”兩個方面的事物,雖未體現對仗的徹底性,延伸而言,上下相對同為自現物體。
不過,實難談上“工整”二字。
24、忌“主次顛倒”。
古代有如下一聯:子能登父業;臣未報君恩。
乍看,沒有弊病,實際在組句結構上,“尊卑倒置”,所以當場有人改成“君恩臣未報;父業子能登”,把“君父”擺到首位。
此例可提醒我們一下,比如有些內容,或按時間、或按程度、或按輕重遠近,要有結構次序。
近見新作:“三代恩如堯舜禹;九州景勝畫詩書”,“堯舜禹”順序不可顛倒,“畫詩書”是平行的,可以隨意佈局。
25、忌“長聯結構呆板”。
這要注意兩點:①長短句搭配要得當,通常是長句在後,短句在前,如果用三、兩字收尾,要有分量,不然“前重後輕”。
特別是雙句聯,不搭短句前後都是同樣的字數,弄不好最顯呆板(八言四四式例外)。
聯中短句較多,可增加內容拱張畫面。
②段落層次結構要有序,亦防個別意義重複。
§3-6 內容26、忌上強下弱。
例如有副獲獎的環保聯:改造環境,更須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