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测试卷(附答案)
高中语文 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包括冰雪、月亮、柳树、蝉、草木、南浦、长亭、芭蕉、梧桐、梅花、松柏、菊花、桃花、牡丹、杨花、杜鹃、乌鸦、蟋蟀、猿啼和羌笛等。
这些意象和典故被用来表达各种情感和情绪,例如忠贞、高尚、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惜别之情、盛衰兴亡的感慨、孤独忧愁、富贵、飘零之意等。
其中,冰雪被用来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
月亮常常引发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愁。
柳树则被用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蝉被用来喻示品行高洁。
草木则被用来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南浦和长亭分别是水边和陆上的送别之所。
芭蕉和___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梅花被视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而松柏则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则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则象征美人,牡丹则寄寓富贵。
杨花则有飘零之意。
杜鹃鸟则常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其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则常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则被直接唤为“促织”,常常象征着一种怀念征人的感情。
猿啼则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则发出凄切之音,常常让___怆然泪下。
1.关于典故的使用方法在古诗词中,常常会引用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根据典故在诗句中的显隐程度,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是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而暗用则是间接引用原事或诗句,把典故融化在诗句中,辞若己出。
虽然暗用在写法上更佳,但古诗词中还是以明用居多。
此外,根据在诗文中的使用目的,可以分为正用和反用。
正用是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一致的,而反用则是引用典故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相反。
2.具体例子1)“___吐哺”是历史故事,指在位者礼贤下士。
___在《短歌行》中用这典故表达其求贤若渴、礼遇人才的诚心。
2)___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有“最是一年春好处”和“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诗,而“微雨如酥”则是化用了诗中的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意象”类试题诗歌鉴赏“意象”类试题我国古典诗歌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如:柳代表送别,草代表离情,菊代表高洁、隐逸,松代表正直、顽强,竹代表正直、谦虚,梅代表高洁、刚强与孤芳自赏,落叶代表悲秋、失意,柳絮代表愁绪与飘零,月与红豆代表相思,丁香代表忧愁,杜鹃、鹧鸪代表乡愁,落花代表韶华易逝、美人迟暮……一、诗歌意象鉴赏常见题型1.根据要求找出古诗中意象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题: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找出意象并说明其含义或寓意这种题型是在第一种题型上的深入,它不仅要求考生根据要求筛选信息,还要求考生说明意象的含义或寓意。
考生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体裁惯用的意象,并熟知其文化内涵。
如望月怀人、折柳送别、长亭送别、鱼雁尺素等。
如: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3.找出意象并用简洁语言描述画面该题型要求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答题时可以从每个句子中所给的意象进行筛选,关键是不要遗漏,在描述画面时需要就全诗意象组合进行简单的概括,关键是抓住特征、抓准特点。
如: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荷花、人家、庭院等组成的。
4.找出意象并推测时令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意象意境专题)1、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 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解析】本词考查对文化底蕴的理解与表达。
像杜鹃、杨柳、阳关、红叶,鸿雁等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基本涵义要熟知并敏感地在鉴赏时领会贯通。
3.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4.04年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高中古诗鉴赏之意象和典故含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诗典故专项练习K 甫-r 与知讪花柏花花丹花鹃 "!?邸si 梅松菊桃牡杨杜 凉 .. • • • .戋 .0 1 2 3 4 5 6 5678^091111111【古诗中常用的意象和典故】1. 冰 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 月亮:对月思亲一一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 西安的渝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渝陵桥两边乂是杨柳 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渝桥折柳”作为送别和送别 之所。
4.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水边的送别之所。
:陆上的送别之所。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统竹乐《雨打芭蕉》,表: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象征高洁的品质。
:象征美人。
:寄寓富贯3:有飘零之意。
:杜鹃鸟俗称布谷,乂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柱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 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枉鹃高歌之时,正是枉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 鹃花那样寒红。
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枉鹃啼的血。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 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 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杜鹃的啼叫乂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7.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 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意象专题练习二含答案
满江红次汤碧山①清溪
(元)许有壬
木落霜清,水底见、金陵城郭。
都莫问、南朝兴废,人生哀乐。
载酒时时寻伴侣,倚阑处处皆楼阁。
对溪云、试放醉时狂,浑如昨。
沙洲外,轻鸥落。
风帘下,扁舟泊。
更寒波摇漾,绿蓑青箬。
为向九原江总②道,繁华何似今凉薄。
怕素衣、京洛染缁尘,从新濯。
【注】①汤碧山,作者的友人,做了一首写清溪的词,作者这首词是和作。
②九原江总:九原,春秋时晋卿大夫的墓地,后泛称墓地。
江总,南朝人,陈时任尚书令,受到陈后主宠幸,不持政务。
1.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上下阕诗人情感的变化。
(5分)
答案:上阙用“都莫问”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人生哀乐的感慨,想放下却又无法释怀的无奈(1分),然后用“时时寻伴侣”表达知音难觅、无人倾诉的痛苦(1分),只得“对溪云”,希望借酒消愁,但心情依旧如故(1分)。
下阕转而用意象“轻鸥”“扁舟”“绿蓑青箬”寓归隐之意(1分),再用典故表达繁华不能长久(1分),最后用“怕素衣”“染缁尘”寄托自己要坚守节操,不被世俗所染,表达自己归隐之志(1分)。
(6点答对其中5点得5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
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
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题(形象意象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首先用“如花”写女性的貌美,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平命运的愤感和对自我的指责C.女子虽遭命运播弄,却对爱人一往情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衬女子的形单影只的孤苦。
【答案】B【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辦析。
题中ABC 三个选项考核诗歌的内容,D 项考核诗歌的手法,其中 B 项,没有“自我的指责”之意。
所以本题选 B 项。
(2)这首词通过具体的形象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这首词以“叶”、“浮萍”、“杨柳”、“云”、“月”、“鸳鸯只影”等具体形象把“薄命”写得有形有色,十分感人。
①用薄“叶”形容命薄,具体可感。
②以“浮萍”作比,写其身如飘萍无根蒂,生活无定。
③以“杨柳”作比,写其迎来送往,暗示其卑微的身世。
④以“云”聚散无定、“月”盈亏变化,喻指生活的变化不定。
⑤以“鸳鸯只影”写其不能与情侣欢聚,形单影只,孤独伶傳。
这些形象从不同角度展现红颜女子的悲惨命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要求分析如何把薄命写得十分可感;通过诗歌中的内容“颜色如花”“命如叶薄”“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云聚散,月亏盈”“鸳盎只影”枯荷等形景的写出红频女子命薄”生活无定“卑徴”形单影只”孤独伶们的思修命运。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阅读测试题及分析一、测试题1. 下面哪一句诗中使用了意象?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春风吹又生,桃花满天下。
C.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2. 请判断以下诗句中是否使用了象征手法。
春日绿丝帐,障日朱帘卷。
A. 使用了象征手法B. 没有使用象征手法3. 以下哪一句诗句使用了意象,并通过意象传达了某种情感?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老子在《道德经》中使用了什么象征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A. 儒家的礼教B. 佛家的慈悲C. 道家的无为D. 士人的文雅二、分析1. 第一题的答案是C。
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使用了黄河的水流入海,通过意象描绘了壮丽的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无穷的活力。
2. 第二题的答案是A。
诗句中的绿丝帐和朱帘卷使用了象征手法,分别象征着春天和太阳。
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诗人描绘了春天阳光明媚的景象,传递了生机勃勃的情感。
3. 第三题的答案是B。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句中的夕阳和近黄昏使用了意象,通过意象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并通过这种意象传达了哀思和离别的情感。
4. 第四题的答案是C。
老子在《道德经》中使用了无为的象征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无为即不主动干预,顺其自然,追求事物的自然状态。
通过无为的象征,老子传达了去除人为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主张。
通过以上测试题及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与象征的运用。
意象和象征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元素,它们能够通过形象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传达出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在阅读古代诗歌时,我们需要善于理解和解读其中使用的意象和象征,以更好地欣赏和体会诗歌的美。
初中诗歌意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意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歌中,使用了“月”作为意象的是()。
A. 李白《静夜思》B. 杜甫《春望》C. 王维《山居秋暝》D. 苏轼《赤壁赋》答案:A2.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的意象是()。
A. 春江B. 鸭C. 水D. 暖答案:B3. 在《悯农》一诗中,诗人通过“锄禾日当午”的意象表达了()。
A. 农民的辛勤B. 农作物的生长C. 太阳的炽热D. 土地的肥沃答案:A二、填空题4.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山河”和“草木”分别象征着()和()。
答案:国家和自然5.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中的“白日”和“黄河”分别象征着()和()。
答案: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三、简答题6. 请简述《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床前明月光”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
7. 分析《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所描绘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雨后空山的清新和秋天傍晚的宁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平和。
四、论述题8. 论述《赤壁赋》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象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这句诗通过“大江东去”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而“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暗示了无论多么显赫的人物,最终都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在文中,这一意象强化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
鉴赏诗歌意象练习题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南宋•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5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秋海棠袁枚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注:袁枚,三十多岁以后不再出仕,过了几十年悠游林泉山野的闲适生活。
诗人笔下的秋海棠具有哪些特征?请概括回答。
(4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泊歙浦[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如何理解诗中蜡烛的形象及其作用?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听流人水调子①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分析首句中三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4分)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从对山园小梅的吟咏中,可以读出诗人怎样的品格情趣?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初中诗歌意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歌意象试题及答案
1. 请分析《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两句诗中的
意象,并说明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是“好雨”和“春”,“好雨”意指适时的
春雨,而“春”则代表春天。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对
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 在《登鹳雀楼》中,诗人王之涣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
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意象进行分析。
答案: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山峦被夕阳余晖映
照的景象;而“黄河入海流”则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最终汇入大海
的壮阔场景。
这两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辽阔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不息的感慨。
3.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有何
象征意义?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明月光”和“地上霜”象征着清冷和孤独。
诗人通过将月光比作霜,表达了自己在异乡夜晚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
念之情。
4. 《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中的意象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表达了诗
人对孤独和寂静的深刻感受。
诗人通过描绘一幅鸟尽人绝的景象,传
达了自己在广阔天地间感受到的孤独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5. 在《望岳》中,杜甫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表达
了怎样的意象和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中的意象是“凌绝顶”和“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俯瞰众山的豪情壮志。
通过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之情。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之意象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2)本诗是描写西湖的名篇,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刺③鸣。
【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
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
拳,屈曲。
③拨刺: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
(1)这首诗通过“”“风灯”“宿鹭”“”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
(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
4. 【甲】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①。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乙】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元】周德清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①催动一天霜。
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注释】①捣衣声:用木棒捶打丝织品或衣物发出的声音。
②砧声:这里指捣衣声。
(1)【甲】【乙】在意象选择上有相同之处,都用了、、捣衣声等。
(2)【甲】【乙】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秦娥·送牛农师二首(其一)元·许有壬春山碧。
诗成马上应相忆。
应相忆。
卢沟桥畔,晚云如织。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词语表达了诗词中的意象?
A. 清风
B. 碧水
C. 明月
D. 高山
答案:A. 清风
2. 以下哪一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A. 春江潮水连海平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山无陵,江水为竭
D.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答案:C. 山无陵,江水为竭
3. 在古代诗词中,下面哪个意象代表忧伤、寂寞?
A. 春风
B. 雪花
C. 雨声
D. 秋叶
答案:B. 雪花
二、填空题
1. 下面哪个不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
答案:《乡愁》
2.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句诗出自哪个诗人的作品?
答案:苏轼
三、简答题
1. 简述诗歌鉴赏的意义及方法。
答:诗歌鉴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鉴赏诗歌时,可以从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还可以结合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信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创作背景。
2. 举例说明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在诗歌中,意象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来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使读者能够通过感觉和联想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例如,“明月”这个意象可以代表美好、光明和希望,而“寒冬”则可以代表孤寂和寂寞。
通过意象的运用,诗歌更加生动有力,读者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四、阅读题
(题目根据具体内容设计)
答案:(根据具体题目提供答案)
以上是《高一语文诗歌鉴赏测试题及答案》的完整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
2、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⑵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4、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2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意象题与答案
古代诗歌的意象二、【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
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三、【2015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答案】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诗歌前三联描写的具体内容。
前三联写了雨过天晴之后诗人前往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首联,写雨过天晴,路上尘土涤净;颔联,写逐渐散去的紫烟依然笼罩皇宫,雨过日丽;颈联,写红花沾雨、绿柳轻拂马匹。
诗歌意象意境类练习20题-附答案
【解析】(2)A.“近景”“细致而具体”分析有误,前两句是从远景入手,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故选A。
4.
【答案】(1)春季;选取了绿苔、蝴蝶、蜜蜂、山花四种景物。
(2)“蜜蜂两股大如茧”是实写,“应是前山花已开”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请自选角度,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9.(6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川。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13.(6分)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6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③乐,但欲老渔樵④。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③轩冕:指代官位爵禄。④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意象小测 参考答案
意象小测一、思考总结下列意象一般都抒写什么情感?1、送别类——杨柳、长亭、南浦、古道、芳草、酒、船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离别后的相思之情。
2、思乡类——月亮、鸿雁、双鲤鱼、捣衣声、船、桑梓、羌笛、玉门关、浮云、西楼、中秋、重阳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战士的思乡思亲之情。
3、愁苦类——落叶、梧桐、芭蕉、流水、大雨、夕阳、晚霞、猿猴、杜鹃、寒蝉、乌鸦渲染悲凉凄冷的气氛,抒写哀伤之情。
夕阳、落叶——写韶华易逝、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无奈之情。
猿猴、杜鹃——视_听_结合、以_声衬情。
4、战争类——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金戈铁马、青海、楼兰、玉门关、闺怨戍边战士的__思乡思亲_之情;(家)戍边战士的__誓扫边尘、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国)闺中女子对在外征战的丈夫的____思念_____之情。
作者对战争的____厌恶_______之情和对_____和平_____的渴望之情。
作者对______统治者____穷兵黩武的好战行径的痛斥和批判之情。
作者对能够驰骋_疆场_、杀敌报国_、建功立业__的渴望之情。
5、爱情类——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鸿雁、丝、青鸟写对意中人的___爱恋、思念_之情。
6、闲适类——终南山、东篱、采菊、五柳、三经、黄莺、青山绿水、高山流水、田园风光、狗吠鸡鸣、竹林小轩隐居前,写对___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的_喜爱和__向往_情;隐居后,写对山水田园隐居生活的____喜爱___之情和隐居后的__闲适愉悦_之情。
7、抒怀类——菊花、梅花、松柏、竹子、冰雪、草木、黍离、古人、古事、古迹【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菊,自然属性是凌寒傲霜,社会属性是坚韧脱俗,写诗人坚韧脱俗、淡泊名利的品质;梅,自然属性是凌寒傲雪,社会属性是高洁不屈,写诗人高洁不屈的品质。
草木,自然属性是有荣有枯,社会属性是_昔盛今衰,写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自然属性是春荣秋枯,社会属性是时间流逝,写诗人__韶华易逝、壮志难酬___的无奈。
意象练习题带答案
意象练习题带答案意象练习题是一种文学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对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意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意象练习题及其答案。
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诗句,找出其中的意象,并解释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答案:在这首诗中,“风雨声”和“花落”是两个主要的意象。
“风雨声”传达了夜晚的动态和大自然的力量,而“花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伤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练习题2:根据所给的意象,创作一句诗句。
意象:月亮,河流答案:```月光洒在静谧的河面,河流如镜,映照着夜空的深邃。
```练习题3:阅读下面的段落,分析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来传达情感。
段落:```秋天的落叶,像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最终归于大地的怀抱。
```答案:作者使用了“金色的蝴蝶”和“大地的怀抱”这两个意象。
“金色的蝴蝶”传达了秋天落叶的美丽和轻盈,而“大地的怀抱”则表达了落叶归于尘土的宁静和归宿感。
通过这些意象,作者传达了对秋天变化的欣赏和对生命循环的哲思。
练习题4:根据所给的意象,完成一个比喻句。
意象:太阳,希望答案:```太阳就像希望的种子,无论多么黑暗的夜晚,总会在黎明时分破土而出。
```练习题5:阅读下面的诗句,指出其中的意象,并讨论它们如何增强了诗句的表达力。
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这句诗中的意象包括“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和“又一村”。
“山重水复”传达了旅途中的艰难和迷茫,而“柳暗花明”则突然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最后,“又一村”象征着在困境中意外发现的出路或解决方案。
这些意象共同增强了诗句的表达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从绝望到希望的情感转变。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意象来丰富自己的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测试卷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柳树以折柳表。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之情,由此引发情以及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以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表现自己。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以抒发的感慨。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之所。
7、长亭是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
9、芭蕉常常与特别是相联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之音。
11、梅花一种人格的象征。
13、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之事联系在一起。
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5、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跟促人纺织,以至等联系了起来。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的感情。
17、关山。
关,;山,。
也指遥远的地方,多与有关,多写之情。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之音。
19、明月、白云,,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连在一起,暗示,或的变化;暗示、和;还可以象征。
21、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
2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为“秦晋之好”。
23、彭祖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的象征.24、谢家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
(2)指之事。
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5、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
26、婵娟婵娟,,多用于;因人们常喻,故称婵娟。
27、献芹谦称、或。
也说“芹献”。
28、执牛耳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
29、作壁上观壁:。
观:。
比喻。
30、虞美人故有之说,亦有之意.31、红豆借指,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之情。
在唐时甚红。
常用以或。
32、豆蔻称为豆蔻年华。
33、精卫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也比喻,。
34、击楫中流也作“”,楫,。
后指,。
35、鸡口牛后比喻,。
36、岁寒三友指。
37、花中四君子称为“花中四君子”。
38、泰斗“”的简称。
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
39、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
40、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
41、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
今指。
42、玉成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
43、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
44、壁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或45、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后特指。
46、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
47、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
48、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
49、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多含褒义)。
50、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今比喻。
51、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52、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也有)。
53、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
54、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
55、掣肘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
56、青鸟为。
57、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的意思,或。
58、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
59、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
60、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或。
61、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后指。
62、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
63、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
64、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
65、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现一般指,也借指。
66、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
67、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或借指。
68、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梨园弟子”。
69、抱柱后以喻。
70、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之情。
71、问鼎喻。
72、辞第喻。
73、请缨喻。
74、钓鳌喻或。
李白75、三尺因古代把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的代称,也叫“”。
76、还珠喻。
77、金鸡借指。
78、烂柯喻。
79、青眼指或。
80、高山流水也作“”。
常借指或。
81、哀鸿比喻。
82、巴歌指,多作谦词。
83、白衣苍狗亦叫,比喻。
84、吴钩泛指。
85、莼羹鲈脍指。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之情。
86、双鲤代指。
87、庄周梦蝶用来借指和。
88、采薇借指。
后来也表现。
89、东篱表现和。
90、鹧鸪鸣声极容易勾和满。
借用其“行不得”的警告,抒写之情。
91、浮云指。
诗词中往往与相联系,另外,也比喻。
92、绿窗也称,表示或。
93、西楼属泛指,是象征性概念。
“”是其特点,常表。
94、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或,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
95、新亭源于“新亭对泣”的故事,表示,或表达。
96、落红指。
落红是的信号,也是的象征,又是的写照。
表现了和的感情。
97、翠微多借指,犹如。
98、楼兰汉代西域的国名。
诗文中用“”“”抒写,的壮志。
99、阑干①;②的样子。
多用来形容;③形容或的样子。
100、舟表达之情。
101、迟日即,相对冬日短而言,多用来表示“”。
102、落日一般用指103、秋风落叶常塑造,烘托。
104、长城指。
105、折腰指。
106、三径指。
107、劳歌的代称。
108、五柳的代称。
109、风骚泛指或指。
110、雕虫喻。
111、黍离之情。
112、桑榆原指,后喻。
113、梅花落曲调名,多以的方式描绘。
114、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的景象。
115、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
116、杨柳曲乐府曲调,即折杨柳。
以伤心之词写,。
117、行路难——古曲名,及之情。
142、梅子的成熟比喻,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118、鸳鸯指119 丁香指或。
120、周公吐哺:121 望帝啼鹃:122、塞上长城:123、封狼居胥:124、六月飞霜:指125、结草衔环:附参考答案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