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1、松梅⽵菊寓⾼洁 松梅⽵菊是品⾏⾼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古⼈常⽤这四种形象表现⾼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则⾔:岁寒别有⾮常操,不⽐寻常草⽊同。
元稹《菊花》⼀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
2、借⽉托雁寄乡思 皓⽉当空常常引起游⼦的思乡之情,唤起诗⼈的怀远之念。
如李⽩《静夜思》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杜甫《⽉夜忆舍弟》露从今夜⽩,⽉是故乡明,再如苏轼⼈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的思乡之情。
雁是⼀种候鸟,古诗词常⽤⼤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的思乡之情。
王湾《次北固⼭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中的诗⼈⾃⼰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雁为⾃⼰传书了,归雁这⼀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名⼦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后隐居⼭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如李⽩的《越中览古》:宫⼥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叶落⽽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常⽤的⼿法。
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意象:夜久⽆眠秋⽓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诗经》中的《采薇》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
长亭为古⼈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象,它们是诗歌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
在此,我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进行总结与归纳,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魅力。
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通过描写自然界的事物和景观来抒发情感或表达思想。
例如,描绘四季变换的景色、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象、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等都是常见的自然意象。
通过自然意象,诗人可以借用大自然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使诗歌更富感染力和艺术性。
2. 动物意象动物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某种特定的品质、情感或社会现象。
例如,老虎象征勇猛,孔雀象征美丽,狼象征狡猾等。
通过借用动物的特征来表达人物的性格或描述社会现象,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与联想。
3. 花草意象花草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美丽、纯洁或者某种情感。
例如,蔷薇花常常被用来象征爱情,百合花象征纯洁,菊花象征坚强等。
通过借用花草的形象,诗人可以用简洁的描写表达出某种情感的深度和力量,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星空意象星空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浩渺、辽阔、神秘或者梦想。
星星、月亮、银河等天体常常被诗人运用,通过对星空的描绘,营造出宏大的氛围和广阔的空间感。
星空意象常常与思考人生意义、追寻梦想等主题有关,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思索。
5. 色彩意象色彩意象在诗歌中经常被用来描绘景物或者表达情感。
不同颜色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红色象征激情、力量,蓝色象征冷静、宁静等。
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诗人可以给诗歌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张力。
6. 城市意象城市意象在现代诗歌中较为常见,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描绘,表达思考现代化发展、生活压力等主题。
例如,高楼大厦、拥挤的街道、霓虹灯等都是常见的城市意象。
通过对城市的生动描绘,诗人可以展示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心理状态。
7. 季节意象季节意象是描写时间变迁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手段。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歌鉴赏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意象解读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观点。
在诗歌中,意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本文将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读和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自然意象自然意象在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它们是诗人借由自然界的景观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例如诗人常用的太阳、月亮、山水等自然元素都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比如,太阳往往象征着光明、热情和勇气,而月亮则多被视为寂静、温柔的象征。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通过描绘夜晚中明亮的月光和地上像霜一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这一意象的鉴赏不仅限于其形象表达,还需结合上下文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渗透。
二、感官意象感官意象是指通过描述事物的声、色、香、味、触等感官体验来营造情感和氛围。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能够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绘的情境或情感。
比如,晓霞的红、秋叶的黄、花朵的香等都是感官意象的常见表现。
在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一句,通过描述明亮的银烛和冷清的秋夜,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而寒冷的秋夜情境中。
这种感官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具有生动感,使读者更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想要传达的情感。
三、人物意象人物意象是指诗歌中出现的具体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人物意象可以是现实中的具体人物,也可以是作者自己的心灵投射。
诗人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向读者传达着他们对人性、生活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里的“浓睡不消残酒”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游走于梦与醒之间的迷茫女子,诗人通过这一形象传达出对爱情的无奈和苦闷。
通过人物意象的刻画,诗人能够更加立体地表达情感,使读者更易于共情。
四、抽象意象抽象意象是指那些难以具象化的概念和情感的意象,它们通过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精确的语言表达,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八、其他
娥眉(蛾眉):美女。
后庭花:亡国。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问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七、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淳朴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的胸襟
城市(兰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沙鸥:飘零、伤感。
鸟:自由。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代指远方书信。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五、物品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丝竹:音乐。
汗青:史册。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橹借代大船、战船。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垠的思绪。
诗歌鉴赏的八大意境
诗歌鉴赏的八大意境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语言和意象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中,常常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意境,这些意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深度。
下面将介绍八种常见的诗歌意境。
1. 自然意境:许多诗歌作品将自然界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气氛和生命力,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这种意境给人以宁静、舒适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
2. 历史意境:有些诗歌作品通过描绘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背景,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这种意境给人以厚重、庄重和沉思的情绪。
3. 爱情意境:爱情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主题,诗人通过表达自己的爱情感受和情感体验,传达出深情、温暖和甜蜜的情感。
这种意境给人以浪漫、柔情和幸福的感觉。
4. 孤独意境:有些诗歌作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痛苦,通过寂静的画面和冷寂的气氛传达出一种无助和失落的情感。
这种意境给人以凄凉、忧伤和思考的感觉。
5. 哲理意境: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经常通过抒发哲理、思辨人生的方式,传达出作者对人生、命运和道德的思考。
这种意境给人以智慧、深沉和启迪的感觉。
6. 幻想意境:有些诗歌作品通过幻想的情节、神秘的气氛和奇特的意象,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虚幻世界。
这种意境给人以神秘、奇幻和梦幻的感觉。
7. 社会意境:一些诗歌作品通过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描绘和反思,表达出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意境给人以思辨、愤慨和责任感的感觉。
8. 心灵意境:心灵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主题之一,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思想和感悟,传达出一种灵魂的追求和超越。
这种意境给人以抽象、深邃和沉思的感觉。
这八种意境只是诗歌创作中的一部分,不同的诗歌可能同时包含多种意境,或者突出某一种意境。
通过鉴赏这些意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的意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的意象1.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9.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0.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2.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诗歌鉴赏中诗歌意象的分类
诗歌鉴赏中诗歌意象的分类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下面列举了诗歌中常用诗歌意向,一些出自典故的意象要特别关注,因为涉及到表现手法里的用典。
(一)树木类1.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代表品性高洁。
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3.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
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7.怀桔:指孝顺双亲。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
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
’术大奇之。
”(这种词要特别注意,一出现就要想到手法,这是用典)(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3.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也是典故)4.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5.芳草: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7.菊花:傲霜之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
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也是高洁、坚贞品格的象征。
9.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0.咏絮:谓女子咏雪。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近⼏年语⽂中⾼考都新增了⼀种新题型——诗歌鉴赏。
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初中学⽣⽽⾔,难度不⼩。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进古典诗歌?⾸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的意象纷繁复杂,⼀下⼦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频意象”,帮助学⽣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拟就⼏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解读。
⼀、“柳”的意象1、“柳”、“留”⼆字谐⾳,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
”⼏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燕”的意象1、燕⼦因结伴飞⾏⽽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独⽴,微⾬燕双飞。
”展⽰了词⼈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既暗⽰了乌⾐巷往⽇的繁华,⼜袒露了诗⼈⾯对今昔变化的⽆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的感慨和忧伤。
三、“⽔”的意象1、因⽔的柔和清冷,常⽤⽔⽐喻⽉⾊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凉如⽔,坐看牵⽜织⼥星。
”,从侧⾯反映了封建时代妇⼥的悲惨命运。
2、因⽔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喻愁。
如李⽩的“抽⼑断⽔⽔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盾不可调和⽽产⽣的烦忧和愁苦。
四、“⽉”的意象1、明⽉蕴涵边⼈的悲愁。
中小学诗词鉴赏之常见的意象
中小学诗词鉴赏之常见的意象文学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思,它丰富了艺术作品的内涵,使文字更加含蓄凝练、隽永优美,是古典文学的一颗“明珠”。
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着芭蕉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在诗歌和词曲中,意象和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它们能够为作品增添美感和情感共鸣,使读者或听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诗词鉴赏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介绍其作用和具体示例。
一、意象(Imagery)1. 视觉意象视觉意象通过描绘事物的外貌、色彩、形状等来刺激读者或听众的视觉感官,使其产生强烈的直观印象。
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千秋雪"描述了窗外积雪皑皑,给人一种冷峻而寒冷的感觉。
2. 听觉意象听觉意象通过描绘声音、音乐、语调等来刺激读者或听众的听觉感官,使其产生各种情绪和联想。
例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杜牧《秋夕》)中的"蝉噪"和"鸟鸣"给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感觉。
3. 嗅觉意象嗅觉意象通过描绘气味、香气等来刺激读者或听众的嗅觉感官,使其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
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桃花盛开春满园"(杜牧《秋夕》)中的"桃花盛开春满园"让人联想到芳香扑鼻的景象。
4. 味觉意象味觉意象通过描绘味道、口感等来刺激读者或听众的味觉感官,使其产生具体形象和感受。
例如:•"绿树阴浓时,红杏出墙来"(白居易《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红杏出墙来"用甜美的水果形容美女姣好动人。
二、修辞手法(Rhetorical Devices)1. 比喻比喻是用一事物来描绘另一事物,通过暗喻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长云暗雪开山鸟,孤飞直下见庐山"(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庐山"被用作禅宗的象征,表达了追求卓越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2. 比拟比拟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似之处的比较来形成对应关系和视觉效果。
例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二》)将人生比作一场梦境,并以饮酒欣赏月亮来寄托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精]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1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2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17. 蟋蟀怀念征人。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一、草木类: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
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意象在诗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表达手法来传达深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手段。
诗歌中的意象可以是实际存在的物质形象,也可以是抽象的、象征性的形象。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解读意象是理解诗歌真正内涵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介绍诗歌鉴赏中的意象解读要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注意意象的具体描写在解读诗歌意象时,首先要注意意象的具体描写。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通过形容词、名词、动词等词语来表现,这些词语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视觉和感官上的感受。
比如在宋代陆游的《示儿》中,他通过描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一景象,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壮丽的景色。
因此,在解读诗歌意象时,注意具体描写是非常必要的。
二、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除了具体描写外,意象还常常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诗人通过选择特定的意象,往往有着更深远的寓意和表达。
这些象征意义常常与诗歌所讲述的主题、情感以及诗人自身的经历和背景等息息相关。
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通过描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在解读意象时,要善于寻找象征意义,去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更深刻的意思。
三、把握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衔接诗歌作品中的多个意象之间常常存在着关联和衔接,这些关联和衔接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人通过意象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将诗歌作品中的不同意象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
在解读意象时,要仔细分析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掌握这些联系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进行解读除了单独解读意象外,还应该结合诗歌的整体语境进行深入理解。
诗歌的内容、结构、韵律等方面都会对意象的解读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将意象的解读与整体语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的意义。
诗歌是一种言语虽小却能引起强烈共鸣的艺术形式,而意象作为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达情感和思想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中的常见意象解读近几年语文中高考都新增了一种新题型——诗歌鉴赏。
对古典诗歌积累不多的高初中学生而言,难度不小。
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走进古典诗歌?首要任务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无论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采用的意象纷繁复杂,一下子把握不太容易,但是有些意象,在古人诗歌中经常出现,成为“高频意象”,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对鉴赏诗歌有很大益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
本文拟就几种最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
一、“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
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
“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
《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
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
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
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
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
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
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西。
”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诗歌意象探微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
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本文在此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谈一谈诗歌意象的鉴赏。
一、意象包蕴的文化功能从形而上的哲学角度来说。
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这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便是意象,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
于是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平和自然,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
可见,“人心营构之象”和“天地自然之象”的合一,便成了诗歌的灵魂。
从形而下的情感角度而言。
有人称中国文化为“怨怒文化”,上起屈原下到鲁迅,可以说一脉相承,有怨而发,不平则鸣。
而“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
于是,中国古代士人便借助诗这一形式来阐发心灵,不得志时常寄情山水;政治上失意,就转向自然的怀抱以求安慰。
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不一而足。
作为诗歌中的意象便成了作者表达情志的具象载体。
所以只要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内蕴。
以上我们了解了意象的文化功能,这有助于把握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主旨,那么如何解读意象以准确地进行诗歌鉴赏呢?二、意象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第一,串联意象,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把握意境近几年高考所选的诗歌,意象单纯明朗,只要我们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串联各组意象,再从整体上解读,意境的悟得是较容易的。
1999年的考题是杜甫的《漫成一首》,由月、灯、鹭、鱼等四组意象组成了一幅恬适静谧的画面。
2000年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通过“青草池塘”、雨声、蛙声和待客不至的诗人的几组意象,融合在一起,透出的是诗人待客不至的孤寂失落的心情,而非题项中的“闲适恬淡”。
现当代诗歌较古典诗歌意象的出现更频繁,而且有着明朗的时代气息。
2000年考查的是“九叶派”诗人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其中出现了“金黄的稻束”“收获的满月”“皱了的美丽的脸”“低首沉思”“小河”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碰撞,诗人表达了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
再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着重号为笔者所加)我们把文中加点的几组意象串联起来,可以看出后面的“苍蝇”“垃圾桶”和前面的几组意象是不和谐的,再联系题目,不难体味出作者在表白心理、自我解剖的复杂的爱国情感。
第二,辨析意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和动静来鉴赏诗歌1.情感色彩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奋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金黄的稻束”给人的是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而闻一多的《死水》色彩斑斓,则充满了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
再看艾青写于1938年的《手推车》:“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本诗色彩浓重,线条沉滞,蕴含着诗人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幽愤,体现着诗人“忧郁”的创作风格。
古典诗歌如李贺的色彩秾丽,杜牧的清丽,李商隐的残冷等,无不折射着诗人的内在情绪。
2.指向和强度意象指向性的不同和强度的大小同样可以反映出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品风格。
都是写友情,李白要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则是“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前者意象选取的是“明月”,后者是“滟滪堆”;前者的指向在空中,向上的,给人以飘逸之感,后者指向在地面,重心在下,给人以沉郁之慨。
同是写别离,有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放健美,也有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缠绵。
因此,善于把握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有助于解读诗歌的情味。
3.虚实相映诗歌的艺术魅力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
这“如在目前”的便是实象,“见于言外”的便是虚象。
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的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
“境生于象外”,虚象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
分清虚实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看杜甫的《野老》: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这首诗意象较为复杂。
前四句出现了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几组意象,我们把这几个联想点串联起来,不难构筑出一幅有着鲜明的质感的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
接下来的意象有长路、剑阁、片云、琴台、东郡、城阙、画角等,从地点意象的不断变换中,我们可以读出颠沛流离、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对“长路”“片云”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表面。
它是一个虚象,是一种暗示和象征,寄寓着浮云般漂泊的抒情主人公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内涵。
我们再把全首诗的意象联系起来看,两种情象,两种境界,而聚合在一个人身上,不正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民的深沉的哀痛吗?4.动静结合诗歌常常通过意象的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来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其形式大致表现为寓动于静和寓静于动两种。
如“风静花犹落”是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
我们再看王安石的《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这首诗动中见静,通过“细数落花”这一意象,我们可以体味出清幽宁谧、闲适自在的格调和作者惜春的感情。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与其说这是破译诗歌的技巧和规律,不如说它是一种积累和悟得。
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
例如中国诗词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哀思、别情的象征意象:“长安一片月”“床前明月光”李白,“月是故乡明”“永夜月同孤”(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