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北方长期战乱,大批 人口南迁
西:巴蜀 东:江浙 南:两湖、江西
劳动力大增及带来 先进生产技术、生 产经验促进南方经 济发展。
南方 农业:巴蜀、江汉、 江浙三个农业经济区 经济 农业技术进步、多种 开发 经营农副结合。 概况 手工业:丝织业重心
由北往南移 商业:建康、京口、 吴郡、余杭商业城市 海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易:东——朝 鲜日本;西——印度 波斯大秦
政权分立
• 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在长 达360年的历史时段内,只有西晋短暂 统一过37年,其余时间都处在多个政权 分立、南北对峙的复杂政局之中。
六朝
• 三国——吴 • 东晋 • 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
吴、东晋、宋、齐、 梁、陈这六个政权因均 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 京,孙吴时称建业,西 晋时一度改称建邺,西 晋末年起改称建康), 历史上统称“六朝”。
六朝 东 吴 东 宋 齐 梁 陈 晋
南京
建 业
建 建 建 建 建 康 康 康 康 康
政权分立
• 从全局看,当时全国处于分裂混战时期,经历了 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 进步。相对于北方,江淮以南社会比较安定,地 区经济正是在六朝时期走出低谷,摆脱了原先落 后停滞的状态,出现逐渐上升发展的重大转折, 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永嘉 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 余广州,平且康。”——砖铭 你知道砖铭的主要意思吗?
人口大量南迁
• 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的农业还远远落后于中原经 济发达地区。→劳动力短缺、开发难度大。 • 自东汉末年起,为了逃避战乱,许多北方官民陆 续往南迁徙,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 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 主要方向: 西线进入巴蜀地区; 东线进入今江浙地区; 中线进入今两湖和江西地区。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1、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距今300万年的历史。
2、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我国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
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龙口山洞穴里,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打制石器(称旧石器时代)和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生活。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1、(北方)黄河中下游农耕的代表: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8000年前后,会制作磨制石器(称新石器时代)和陶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黍,喂养家畜,居住在半地式的房屋。
2、(南方)长江下游农耕的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饲养猪、狗等,建造干栏式房屋。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距今5000年前,炎黄部落在涿鹿之野大战蚩尤。
以黄帝为部落首领的部落联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主干。
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1、尧、舜、禹和禅让的传说;尧、舜、禹是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三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称“禅让”。
2、大禹治水:采用“疏”的方法,终于降服了洪水,被尊称为“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1、“上古三代”: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2、夏:建立——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灭亡——公元前16世纪末。
商:建立——公元前16世纪末,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特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商朝又叫殷朝或殷商。
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定都镐。
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统治。
灭亡——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西周灭亡。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称为“东周”。
第16课_两晋与南朝(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第16课两晋与南朝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的建立,以及南朝政权的更替等史实。
2、理清三国后期至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了解江南地区开发及其原因。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知识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晋与南朝政权的更替;南方的开发及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材要点解析1、司马炎建立西晋时,就效仿西周实行分封制。
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后,晋武帝司马炎渐渐不理政事,生活腐朽、贪图享乐,政治上日趋腐败。
2、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是个白痴,诸王为争夺皇位开演了一场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乘机起兵反晋,国力大减。
3、在内乱外患双重打击下的西晋,都城也由洛阳迁到长安。
公元316年,匈奴人刘渊的汉兵攻下长安,西晋灭亡,中国再次陷入分裂。
4、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
但混乱中建立起来的东晋,大权掌握在王、谢等世家大族手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此时的北方地区,处于各种势力割据、相互混战的局面。
5、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宋,东晋灭亡。
此后,南方又经历了齐、梁、陈。
宋、齐、梁、陈四朝,都城都在建康,合称“南朝”。
6、西晋灭亡前后,北方不断的战乱,大批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争,扶老携幼渡过长江,举家南逃。
永嘉年间,大批的北方人以全族、全村、甚至是全镇聚在一起,逃往今江、浙和湖南、湖北一带,史称“永嘉南渡”。
7、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促使江南的农业迅速发展。
8、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冶铁业普遍使用水力鼓风炉,还发明了灌钢法,能造出质量上乘的钢。
青瓷制造业很发达,青瓷制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还出现了苏州、杭州等商业性的城市。
9、南方地区的开发,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四、同步练习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于()A.三国时期B.南北朝C.西晋末年D.东汉末年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A.东吴B.东晋C.东汉D.西晋3、江南地区的开发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息息相关,东汉末年开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B.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C.南方兴修了许多大型水利工程D.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争相对较少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方相对安定5、东晋灭亡以后的160多年间,中国南方一直处于动荡的南朝时期。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笔记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二、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1. 农业:南北方都注重兴修水利,北方出现芍陂、青龙渠等,南方出现�吴国的灌溉
工程,如永安渠等。
2. 手工业:蜀国的丝织业、吴国的造船业、魏国的制瓷业都很发达。
3. 商业:三国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限制商业发展,但官私贸易仍很活跃。
三、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
1. 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等族与中原王朝的矛盾一直存在,但与汉族的矛盾逐渐
上升。
2. 曹操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征讨”与“和亲”的策略;诸葛亮采取“和夷、抚贵”
政策;孙权派兵支援辽东半岛的公孙渊。
3. 三国时期对少数民族的征讨和“和亲”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三国时期的对外关系
1. 与东亚、东南亚:孙权派兵支援辽东半岛的公孙渊;蜀国的诸葛亮南征,与当地少
数民族首领孟获结为朋友;吴国的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台湾)。
2. 与中亚、欧洲:曹魏的张骞出使西域,与中亚各国及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进行
贸易。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的笔记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第16课的主题是“南蛮及海外贸易”。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与南蛮、东南亚国家以及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
这些贸易往来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与南蛮国家的贸易往来。
南蛮国家主要指的是中国古代称为夷狄的地区,包括现在的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地。
这些国家位于中国的南方,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与中国广大的人口市场形成了互补关系。
中国与南蛮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主要以货物交换为主,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丝织品、铜器等,而南蛮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有象牙、硕大的犀牛角、珍贵的草木香气等。
南蛮国家的产品对中国来说非常珍贵,所以南蛮贸易成为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
中东国家主要指的是中国古代称为西域的地区,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等地。
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贸易,与中东国家进行了长期的贸易往来。
中东国家以石油、香料等资源为主要出口商品,而中国则出口丝绸、瓷器等制成品。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中国的繁荣与中东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
这些对外贸易往来不仅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流通,也带来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通过与南蛮及中东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国接触到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佛教就是通过这样的贸易往来传入中国的。
佛教起源于印度,中国在汉代就开始与印度进行贸易,后来佛教也随贸易的发展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
同样,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制成品也通过贸易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化独特的标志。
总的来说,南蛮及中东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对于中国古代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贸易往来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流通,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对于推动中国的繁荣与发展,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十六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说汉语
Hale Waihona Puke ……——《 资 治 通 鉴 》
加 降 黜 。 ”
语 音 不 听 仍 旧 , 若 有 故 为 , 当
革 。 三 十 已 下 , 见 在 朝 廷 之 人
十 已 上 , 习 性 已 久 , 容 不 可 猝
断 诸 北 语 , 一 从 正 音 。 其 年 三
言 不 顺 , 则 礼 乐 不 可 兴 。 今 欲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 擅长射猎、骑兵凶猛 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北魏建立 386年,拓跋珪建立
据文献记载,拓跋北贵魏族 政权; “为肉每有篱骑”战。,驱夏人(3汉98人年),定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439年,北魏统一北 方,标志着北朝的 开始。
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 方后,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摆在北 魏统治者面前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巩 固统治,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 你该怎么办?
臣 。 帝 曰 : “ 夫 名 不 正 ,
魏 主 欲 变 北 俗 , 引 见 群
,
动脑筋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 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 ’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
为什么?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 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 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 用“孝”字。
用汉姓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孝文帝下令,无 论何人一律禁穿 胡服,改穿汉服。
男子服饰
穿汉服
女子服饰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 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 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个弟弟聘 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 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认识江南经济的繁荣与兴盛
人教版初中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认识江南经济的繁荣与兴盛江南经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经济地区。
自隋唐以来,中央政治作风的南移以及经济中心的南移对于江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让江南经济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经济地区之一。
一、南朝的经济繁荣南朝时期,由于南方气候适宜,物产丰富,以及南北交通的便利,使得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南宋时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北方移民的入住,江南经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成为了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
南宋江南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大大提高,尤其是稻米的产量显著上升;手工业以丝织业最为发达,生产的丝绸产品远销海外;商业也十分发达,并产生了一批以钱庄和票号为主的资本家阶级。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兴盛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全面发展。
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结构中,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协调,互相促进,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明朝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同时不断扩大市场,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手工业仍然是江南经济的支柱产业,大量的生产工具、生产资源、劳动力以及物资的源源不断地供给给了南方的工业。
同时,商业以江南的绍兴、苏州、杭州等城市为中心,逐渐成为了明朝中国的商品交流中心。
清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南方经济呈现出极其发展的态势,江南的纺织业、造纸业、手工艺都大大地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江南还崛起了一批地方性的政治专家和经济学家,如张澍和王夫之等人,他们的思想对于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江南经济的代表性产品江南经济的代表性产品是丝绸和茶叶。
丝绸的生产逐渐成为了江南经济的支柱,江浙、安徽一带成为中国的丝绸生产中心。
茶叶的生产则是贯穿于明清两朝,产地包括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和四川等地。
江南地区的茶叶以及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导产品。
四、江南经济的衰退自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中国经济遭遇了外部压迫和西方荒淫无度的贸易侵略,从南方经济的快速崛起到逐渐的衰退,主要原因是欧美列强的入侵,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依赖过度。
部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16-20课知识点总结(1)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征概括如下:政治方面: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主要特点。
(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经济方面:北人南迁,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融合特征显著。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传承发展,科技成就璀璨突出。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示意图:东汉(25-220年)第16课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特点:以少胜多(5)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4、说一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胜: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②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术得当袁绍失败:不善用人,骄傲轻敌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比较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高中试卷-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含答案)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解析版)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一、单选题1.战国各国实行的授田制,实际上是一次大规模地对国有土地再分配的运动,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
到战国末,国家对土地只有行政管理权,农民上交国家的产品只具有赋税性质而不再具有地租性质。
这说明授田制()A.允许土地使用权自由转移B.助推了租税开始分离C.租税同源租高税低的特点D.重租赋而轻役的特征【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土地一经授予,可以子孙传袭,以为世业。
到战国末,国家对土地只有行政管理权,农民上交国家的产品只具有赋税性质而不再具有地租性质”可知,授田制的推行,加速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助推了租税开始分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租高税低等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国家重租赋而轻役,排除D项。
故选B项。
2.据汉代文献记载,“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
由此可知,汉代()A.土地兼并得到遏制B.民众负担依然较重C.地方豪强干预司法D.税制改革有名无实【答案】B【详解】材料反映了汉代农民遭受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剥削,这表明汉代农民负担的沉重,B项正确;汉代豪强地主是建立在土地兼并基础之上的,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地方豪强干预司法和税制改革,排除C、D两项。
故选B项。
3.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陆贽认为,两税法选取各州科率钱谷数最多一年的额数,作为两税定额,加重了人民的负担,D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简化了税收名目,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扩大收税对象,排除B项;材料中看不出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排除C项。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两晋与南朝习题精选第一篇
2019年精选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两晋与南朝习题精选第一篇第1题【单选题】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下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
除制瓷业以外,南方还有哪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①缫丝②冶铸③造纸④制盐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
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A、建业B、长安C、洛阳D、建康【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它的积极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C、北方人口急剧减少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
下列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A、西周与东周B、西晋与东晋C、南朝与北朝D、西汉与东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海外贸易特别发达D、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D、西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是某七年级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到江南地区B、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良田C、传人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②自然条件优越③战乱少,社会稳定④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第16课《三国鼎立》知识点复习归纳及巩固训练知识点复习归纳一、官渡之战(一)背景1、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局混乱,州郡割据,战乱不已,东汉王朝形同虚设。
2、曹操势力的崛起原因:(1)政治上:把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政治上的主动,并招揽各种人才;(2)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有利于社会稳定,又筹集了军粮。
3、袁绍集团占据黄河以北,兵多粮足,实力强大;4、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5、时间:200年6、地点:官渡进行决战7、交战双方: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8、曹操采取的战术: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绍军粮。
9、特点:以少胜多10、结果:曹操迅速歼灭袁军主力。
11、影响: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二、赤壁之战1、目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时间:208年3、地点:赤壁4、战术:孙刘联合抗曹,火烧曹营5、大体经过:约5万人的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
周瑜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6、结果:曹操大败7、特点:以少胜多8、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1、割据状况(1)赤壁之战后,曹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2)刘备占领了湖南、湖北的大部分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3)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至福建、广东,一边又抢夺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2、最终形成:(1)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3)222年,孙权称吴王,吴国建立。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三国各自的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造船业,大力兴修水利。
(2)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第16课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容
孝文帝改革为中国社 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3、改革的影响
②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③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① 推动了北方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
课堂训练
1.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 C.司马炎 (C ) B.司马昭 D.司马睿
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B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5.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 B A.南方B.北方C.福建广东D.西部
4.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B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 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 济发展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是怎样建立的? (建国者、时间、都城、) 时间: 317年 建立者: 司马睿 都城: 建康
2、北方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这些少数民族建立 的政权称什么?
“五胡十六国”
3、南朝政权的更替
宋
齐
梁
陈
都城:建康 4、北魏的建立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5、北朝政权的更替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 五个朝代,合称“北朝”。
三、北方人口南迁和南方的开发
1、北方人南迁的原因:
北பைடு நூலகம்战乱不断,南方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的积极影响:
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劳 动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南方经 济的开发。
南方地区开发的原因:
1、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的发展提供 了劳动力、先进的工具和技术、经验。 3、南方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秩序安定。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16课重要问题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简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2.简述宋初加强对地方控制所采取的措施(行政、财政、军政)。
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财政: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设“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
军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3.简述宋初为分散中央机构权力所采取的措施。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掌军政,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
三司掌财政。
设台谏官管监察。
4.简述北宋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实行的方针及采取的措施。
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5.简述北宋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积极性:有效地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
消极性: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6.简述宋辽协议的内容和宋夏和议的内容。
宋辽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
宋夏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7.简述北宋财政危机的表现。
庞大的军队,导致军费直线上升;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养兵和养官成为沉重负担。
8.概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庆历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1069年,宋神宗作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内容: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第16课江南经济的发展
进 食 图
蒸馍、烙饼
商 业 和 海 外 贸 易
原因 (1)北人南迁,增加了劳动力。(2)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南北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南方。
魏 220--265
东汉
221--263 25--220
一、政权分立
1、全国政局特点:
蜀 吴
222--280
十六国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三 政权分立、 百 南北对峙、 七 分裂混战 十 2、南方: 多 年 (1)六朝:
南方经济的开发
表现:农业
北方牛耕 南方牛耕
牛 耕
兴修水利 荆江大堤
太湖今貌
水 磨 模 型
龙骨翻车
水 碓
手 工 业
丝织业
红地云珠日天锦
锦质护膊
冶铸业
南朝时发 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 经锻打的熟铁中,然 后反复锻打,能大大 提高钢的质量。
造纸业
纸
制瓷业
南 朝 青 瓷 莲 花 尊
南 朝 青 瓷 双 柄 鸡 首 壶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政权 更替 政权 分立 南朝
东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东晋ຫໍສະໝຸດ 北朝 南朝隋吴、东晋、宋、齐、梁、陈6个政权,均建都于建康(南京),历 史上统称“六朝”。 南方社会安定,南方经济在六朝时期出现逐渐上升发展,为唐宋 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西线:进入巴蜀地区。东线:进入今浙江地区。中线:进入今 两湖和江西地区。 得到解决)。(2)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3)刺激了南 方地区的经济增长,为农工商的发展带来活泼生机。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知识点归纳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2、时间:1857年—1859年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应用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章西实现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玻利瓦尔在1816年以后的10年时间,由北向南,横扫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3、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1848年)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2、纲领:《人民宪章》3、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产生条件:①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③吸收前人的精华2、《共产党宣言》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或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②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2、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展示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1、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二、北方的胜利1、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2、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3、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 国的政权分立。 2、北方人口的南迁。 3、南方经济的开发。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一部分政权分立
1、从三国鼎立到隋朝重新统一全国,在长达 370年的历史时段内,只有 短暂统一过 37年,其余时间都处于多个政权分立、南北对 峙的复杂政局之中。 2、在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里,南方相继建立 过 、 、 、 、 、 6个 政权,因均建都于 ,历史上统称“六 朝”。 3、六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 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二部分 大量人口南迁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南迁方向有哪三条?
3、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 次人口流动高峰是在 。 5、识别北方人口南迁图,找出三条南迁的路 线。
踏踏实实学习,堂堂正正做人
第三部分 南方经济开发
1、经六朝时期的长期开发,在南方形成了 、 、 地区三个先进农业经济区。 2、江南农业的发展: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集中表现为: ① 的大量兴修;② 的推广和改进;③改火 耕水耨(nòu)为 ;④引入北方 ,实施 稻麦两熟制。还出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倾向。 3、江南手工业的发展:从六朝开始,丝织业的重心由北向 南转移。 成为上升中的南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江南商业的发展:江南地区著名的商业城市 有 、 、 、 。 和 则是新崛起的海外贸 易港口城市。 5、江南海上贸易的发展:六朝时期与高句(gōu)丽、百 济、新罗、日本、天竺、波斯、大秦的贸易十分活跃,宋 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