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

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

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

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

审计师的信息系统审计建议

审计师的信息系统审计建议

审计师的信息系统审计建议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运营和管理平台。

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增加,信息系统审计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审计师,我们应该给予客户一些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建议,以增强企业的信息系统控制,并减少潜在的风险。

一、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首先,我们建议客户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

这意味着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性评估,以确定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在进行安全性审计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定义安全策略和目标:与企业管理层合作,确立具体的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和目标。

这些策略和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并包括技术、人员和流程方面的考量。

2. 评估安全风险:分析企业的信息系统,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

这包括对网络架构、系统配置、访问控制和密码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3. 实施安全控制:根据评估结果,建议并帮助企业实施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4. 监测和审计:定期监测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进行定期审计以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实施和合规性。

二、备份和恢复策略其次,我们建议客户制定完善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信息系统的数据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因此必须确保能够在灾难事件或数据丢失情况下进行及时恢复。

以下是备份和恢复策略的一些建议:1. 数据备份:制定数据备份计划,包括备份频率、备份介质和备份存储位置等。

同时,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并测试备份恢复过程的有效性。

2.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数据的恢复过程、恢复时间目标和灾难恢复团队的职责等。

这将有助于企业在灾难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业务。

3. 定期测试和演练:定期测试备份和恢复策略的有效性,并进行模拟演练,以保证在关键时刻能够正确执行。

三、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此外,我们强烈建议客户进行完善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这是确保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措施。

审计师如何应对信息系统审计

审计师如何应对信息系统审计

审计师如何应对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作为一名审计师,如何应对信息系统审计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时,审计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了解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是进行信息系统审计的基础。

审计师需要了解企业所采用的信息系统种类、系统之间的关系、数据的流向,以及业务流程的具体操作过程。

在了解这些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审计师才能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审计。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是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

审计师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该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审计的具体内容等。

合理的审计计划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的准确和完整。

三、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审计是为了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性,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系统漏洞、数据安全、权限管理等方面。

通过风险评估,审计师可以确定审计重点,并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和措施。

四、采用合适的技术工具进行审计信息系统审计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技术工具,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比如网络扫描工具、安全检测工具等。

同时,审计师还需要了解这些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以便进行实际的审计工作。

五、编制详细准确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成果。

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的结果,编制详细准确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应该包括审计目的、范围和方法,以及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等内容。

审计报告要具备客观、准确、可读性强的特点,便于企业的管理层理解和采纳。

六、保持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作为一名审计师,保持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计算机审计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二)2024

浅谈计算机审计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二)2024

浅谈计算机审计过程及应注意的问题(二)引言概述:计算机审计是对计算机系统、网络和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过程,旨在确保系统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效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计算机审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计算机审计的过程,并重点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正文内容:一、信息系统控制环境的审计1. 评估组织的控制目标和策略2. 检查组织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3. 评估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安全性4. 检查系统日志和事件记录,发现异常行为5. 按照审计计划,对信息系统控制环境进行有效监控二、应用系统的审计1. 了解应用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2. 考察应用系统的访问权限和用户权限分配情况3. 检查应用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完整性4. 评估应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5. 测试应用系统的容错能力和灾备恢复功能三、信息系统的逻辑安全审计1. 考察系统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2. 评估系统的加密和解密机制3. 检查系统的漏洞和安全补丁管理情况4. 分析系统的安全策略和风险管理措施5. 审计系统的日志记录和追溯能力四、网络安全的审计1. 评估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配置2. 检查网络安全设备的有效性和可用性3. 分析网络流量和网络连接情况4. 检验网络入侵检测和防火墙机制5. 考察网络安全策略和事件响应机制五、数据库安全的审计1. 评估数据库的完整性和一致性2. 检查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和用户权限分配情况3. 分析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机制4. 审计数据库的审计日志和操作记录5. 评估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总结:计算机审计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到组织的信息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性。

在进行计算机审计时,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各个审计领域的相关知识,从信息系统控制环境审计到数据库安全审计,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和细致的工作。

同时,还要注意跟踪技术发展的趋势,及时更新审计方法和工具,以更好地应对信息安全威胁的挑战。

通过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组织的信息资产和业务运营的连续性。

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一、引言信息系统的审计是保障企业数据安全、业务合规性和信息系统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针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从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和审计阶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审计目标1. 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旨在发现并修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降低潜在的风险,并制定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

2. 提高信息系统的合规性:通过审计,确保信息系统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保护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

3. 评估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审计可以评估信息系统的性能和效益,发现并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提升业务流程和用户体验。

三、审计范围1. 信息系统架构与设计:审计应包含对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和设计的评审,重点关注系统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2. 信息系统运维与管理:审计应包括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情况的审查,确保系统管理符合最佳实践和安全要求。

3. 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身份验证、访问控制、防火墙等安全机制进行检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4. 数据完整性与保护:审计应对数据的完整性、备份恢复机制、灾难恢复计划等关键性数据保护措施进行审查。

5. 业务流程与合规性:审计应涵盖信息系统对业务流程的支持情况和合规性要求的落实情况。

四、审计方法1. 文件审计:审查信息系统相关的文件、记录和报告,了解系统配置、授权、访问权限等。

2. 询问与访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系统的理解和运维细节。

3. 抽样检查:从大量数据中抽取样本进行评估,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安全评估工具:使用安全漏洞扫描器、入侵检测系统等工具进行系统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性评估。

5. 模拟测试与渗透测试:对系统进行模拟攻击和实际渗透测试,发现系统漏洞和安全风险。

五、审计阶段1. 筹备阶段: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确定审计计划和时间安排,制定审计的开展准备工作。

2. 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收集和整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资料、文档和数据,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鉴定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近年来,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三位一体的审计越来越受到审计机关的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也逐步在探索和发展。

作者通过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提出当前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效益审计;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已深入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为特征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日益普及,这些系统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信息化环境下电子数据、信息系统、系统内部控制三位一体的审计越来越受到审计机关的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也逐步在探索和发展。

信息系统审计是根据公认的标准和指导规范,对信息系统从规划,实施到运行维护各个环节进行审查评价,对信息系统及其业务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等进行检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以确定预定的业务目标得以实现,并提出一系列改进建议的管理活动。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是由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所决定的,主要由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信息系统组成部分审计以及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审计所组成。

一是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审计。

一般控制审计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及运行审计,主要对系统的开发维护过程以及信息系统的环境安全和技术安全进行审查。

应用控制审计即业务流程审计,与一般控制审计相对应,主要对交易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机密性和可用性以及在应用处理中的数据的控制审计,通常分为应用程序级一般控制审计、业务流程控制审计、接口控制审计、数据管理系统控制审计等四类。

二是信息系统组成部分审计,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所组成。

这部分审计以应用软件审计为主要内容,主要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措施、合法性、正确性和效率性进行审查。

三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审计,即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设计、编码、测试等全过程。

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有目的性的检查与评估,以确认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

通过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发现系统的弱点和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和意义信息系统的审计是保证系统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包括以下几点:1. 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信息系统审计可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组织的重要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或破坏。

2. 遵守法规和合规要求:信息系统审计能够评估系统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确保组织的信息处理活动在合法和合规的框架内进行。

3. 发现弱点和问题: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可以发现系统的弱点和问题,包括技术上的漏洞、权限设置不当和管理失控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

4. 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信息系统审计不仅发现问题,还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帮助组织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和保护措施,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和威胁。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和步骤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和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审计准备:确定审计的范围和目标,了解组织的信息系统架构和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2. 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和整理组织的信息系统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系统架构图、安全策略文件、操作记录和事件日志等。

3. 环境评估:评估组织信息系统的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包括网络拓扑、硬件设备、软件配置和安全控制等,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

4. 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关键的安全风险和漏洞,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审计测试和验证:通过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包括系统的漏洞扫描、权限测试和入侵检测等,确认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结果分析和报告:对审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编制审计报告,包括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改进措施,提供给组织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参考和落实。

信息技术审计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审计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审计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着大量的技术工具、系统和数据。

为了确保信息技术的运作安全和合规性,信息技术审计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信息技术审计也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信息技术审计的关键问题1. 信息系统访问控制信息系统的访问控制是信息技术审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审计人员需要对访问控制策略和措施进行评估和审计。

2. 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企业依赖信息系统处理和存储大量的关键数据,因此,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审计需要关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数据没有被篡改或者删除。

3. 系统漏洞和安全风险信息系统中存在许多潜在的漏洞和安全风险,这些漏洞和风险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系统崩溃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

审计人员需要评估和审计系统中的漏洞和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合规性和法规要求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合规性和法规要求,企业需要确保自身的信息技术运作符合相关的合规性标准和法规要求。

信息技术审计需要关注企业是否符合这些合规性和法规要求。

二、信息技术审计的解决方案1. 强化访问控制信息技术审计可以通过强化访问控制来解决访问控制的问题。

审计人员可以对企业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此外,企业可以采用多因素认证、单一登录和权限管理等措施来加强访问控制。

2. 加强数据管控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信息技术审计可以推荐企业加强数据管控。

审计人员可以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过程进行审计,提出相应的数据管理和保护方案。

此外,企业可以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应对数据篡改或者丢失的情况。

3. 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针对系统漏洞和安全风险,信息技术审计可以推荐企业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

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自动化工具来识别系统中的潜在漏洞,提供漏洞修复建议。

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

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信息系统审计实施方案一、审计目标和范围本次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是对公司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性的审核和评估,确认其合规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风险水平。

审计范围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开发的各类应用系统和第三方提供的系统及接口,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

二、审计流程1.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在与相关部门和人员沟通的基础上,明确审计目标和范围,确定重点审计对象。

2. 收集资料和信息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系统架构图、程序代码、数据库设计、操作手册、授权许可证等。

3. 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系统的调查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并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审计重点。

4. 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5. 进行实地检查和测试按照审计计划,对系统进行实地检查和测试,包括对系统的配置和权限进行验证,对系统的漏洞和错误进行扫描和测试。

6. 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通过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异常情况,并评估其对系统的影响和风险程度。

7. 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审计结果,编写详细的审计报告,包括对系统风险和问题的描述、诊断和建议等内容。

8.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审计报告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包括对系统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的改进建议。

三、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1. 加强系统的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可以访问系统和数据。

2. 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并及时修复和更新系统。

3. 对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和灾备,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 建立健全的监控和报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系统的异常情况。

5. 培训和教育员工,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四、审计效果评估对本次审计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的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审计的方法和流程。

以上是本次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方案,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全面评估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为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运转的核心支撑。

然而,伴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作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审查的过程。

就好比对一个房子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看看门窗是否牢固、有没有可能的入侵途径、内部的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对于信息系统而言,审计人员要检查系统的硬件、软件、网络、数据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等方面,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信息资产。

为什么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如此重要呢?首先,它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即使是设计精良的信息系统,也可能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安全薄弱环节。

通过定期的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能够保障合规性。

许多行业都有严格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如金融、医疗等领域。

进行安全审计可以确保企业或组织的信息系统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因违规而面临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再者,增强信任度。

当客户、合作伙伴知道一个企业对其信息系统进行了严格的安全审计,会对其更有信心,从而促进业务的开展。

那么,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具体都做些什么呢?审计人员通常会从多个方面入手。

他们会审查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比如谁能够访问哪些数据和功能,密码的强度和更新频率等。

还会检查网络安全设置,包括防火墙的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的运行情况等。

对于数据的保护也是重点之一,要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这意味着要检查数据的加密措施、备份和恢复策略是否有效。

此外,审计人员还会评估系统的软件和硬件是否及时更新补丁,以防止已知的漏洞被利用。

同时,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审查也必不可少,比如人员的安全培训是否到位、应急响应计划是否完善等。

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2篇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上篇)信息系统是现代组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系统审计则扮演了保障信息系统运行和数据安全的重要角色。

信息系统审计是对信息系统的合规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策略性审计、管理性审计和技术性审计三个方面。

策略性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第一个主要内容。

它主要关注的是信息系统的规划、发展和运营方面的问题。

策略性审计着重评估组织是否制定了明确的信息系统策略和规划,并且是否能够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此外,策略性审计还会检查信息系统是否具备适当的资源分配、团队组织和管理能力,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支持组织的业务需求。

管理性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第二个主要内容。

它专注于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问题,包括系统开发、运维、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等方面。

管理性审计会评估组织是否建立了适当的信息系统管理框架和流程,并且是否严格执行了这些框架和流程。

此外,管理性审计还会关注信息系统的运维是否规范,风险管理是否有效,以及合规性是否得到充分的确保。

技术性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的第三个主要内容。

它关注信息系统的技术实施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技术性审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网络安全、系统配置、访问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各个方面。

技术性审计旨在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漏洞,并提供建议和措施来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技术性审计,组织可以了解其信息系统存在的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信息系统审计的上述三个主要内容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框架。

策略性审计主要关注信息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层面,管理性审计关注信息系统的管理层面,而技术性审计关注信息系统的技术层面。

通过综合开展这三个方面的审计,组织可以全面了解其信息系统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系统审计主要内容(下篇)除了上篇文章中所提到的策略性审计、管理性审计和技术性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还包括其他重要内容,如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及重点、步骤和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及重点、步骤和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及重点、步骤和方法一、审计内容(一)信息系统一般控制情况1.信息系统总体控制情况;2.信息安全技术控制情况;3.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情况。

(二)信息系统应用控制情况1.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控制情况;2.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情况;3.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情况。

二、审计重点及审计步骤和方法(一)一般控制审计1.总体控制审计审计思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总体控制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内部监督等,分析信息系统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方面的有效性及其风险,形成信息系统总体控制的审计评价和结论。

审计方法: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文件等。

审计步骤:(1)战略规划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信息系统战略发展规划,是否明确了战略目标、整体规划、实现指标和相应的实施机制。

(2)组织架构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与信息系统战略发展规划相匹配的决策与管理层领导机构、项目实施层工作机构,以及行业内各层级的信息化工作机构,是否建立了各类机构的权力责任和制约机制。

(3)制度体系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相匹配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建设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等。

4)岗位职责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维等方面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岗位职责。

(5)内部监督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全过程的内部监督机构和监督机制,是否形成了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交互等方面的有效控制和监督。

2.信息安全技术控制审计审计思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其控制的整体方案,检查安全计算环境、区域边界、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策略和技术设计,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配置和防护措施,发现并揭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控制的缺失,分析并评价风险程度,形成信息安全技术控制的审计结论。

审计方法:实地观察法、审阅法、系统测试法和利用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工具的安全工具检测法,以及利用网络分析检测、系统配置检测、日志分析检测等工具的测评工具检测法。

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安全审计重点是什么

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安全审计重点是什么

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安全审计重点是什么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

信息安全审计作为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日益凸显。

那么,在面对网络安全事件时,信息安全审计的重点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信息安全审计的定义。

信息安全审计是指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审查和评估,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

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信息安全审计能够帮助我们追溯事件的源头,了解事件的影响范围,评估损失,并为后续的防范和应对提供依据。

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后,审计的第一个重点是事件的起因和触发因素。

这需要深入调查事件是由外部攻击、内部人员失误、系统漏洞,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

例如,如果是外部攻击,那么攻击者使用了何种手段,是通过网络钓鱼、恶意软件植入,还是利用了系统的已知或未知漏洞?如果是内部人员的失误,是因为操作不当、缺乏安全意识,还是受到了某种误导或胁迫?对于系统漏洞,是由于软件更新不及时、配置错误,还是系统设计本身存在缺陷?通过对这些起因和触发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其次,对事件的影响范围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确定受到影响的系统、数据、用户以及业务流程。

比如,哪些服务器被入侵,哪些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哪些用户的账户信息受到威胁,哪些业务流程因此中断或受到严重影响。

准确评估影响范围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恢复计划,优先恢复关键业务和重要数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是信息安全审计的又一重点。

在网络安全事件中,数据往往是攻击者的主要目标。

审计人员需要检查被攻击的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数据丢失、损坏或被篡改的情况。

同时,还要关注敏感数据的保密性,比如客户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商业机密等是否被泄露。

如果数据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恢复和修复,同时通知相关方,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

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问题与实施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问题与实施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问题与实施方法信息系统审计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有效和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关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实施方法:一、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数据的保护和防止信息泄露的风险。

在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中,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法:1. 审计访问控制:审查系统的用户账号、权限管理和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敏感信息。

2. 审计系统日志:分析系统日志,检测异常事件和潜在安全威胁。

同时,建立系统日志的合理保留机制,以备审计追溯。

3. 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运用专业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隐患。

二、信息系统合规性审计信息系统合规性审计关注企业信息系统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定的要求。

在进行信息系统合规性审计时,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法:1. 审计合规性政策和流程:审查企业制定的合规性政策和流程,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定的要求。

2. 文件管理和备份:审计企业文件管理和备份策略,确保合规性要求下的文件管理和备份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3. 数据隐私保护:审计企业数据收集、使用和处理的合规性,确保对个人隐私信息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三、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审计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审计旨在保证企业在面对灾难和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并保障业务连续运行。

在进行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审计时,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法:1. 审计灾难恢复计划:审计企业的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策略、容灾方案等,确保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审计故障处理流程:审查企业的故障处理流程,确保对故障的及时响应和处理,以减少业务中断时间。

3 审计备份恢复测试:定期对信息系统的备份恢复进行测试,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恢复过程的有效性。

四、信息系统数据完整性审计信息系统数据完整性审计主要关注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进行信息系统数据完整性审计时,可以采取以下实施方法:1. 数据验证和校验:审计数据输入、输出和处理的准确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

浅谈IT审计风险构成及防范措施【摘要】IT审计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T 审计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对企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重点探讨IT审计的风险构成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分析了IT审计中常见的风险来源,包括数据泄露、系统漏洞、内部作弊等。

介绍了如何通过加强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等措施来预防和降低IT审计风险。

本文总结了对企业进行IT审计的重要性,强调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更好地了解IT审计的风险构成和防范措施,提高IT 审计的效果和价值。

【关键词】IT审计,风险构成,防范措施,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IT审计是指对信息技术系统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合规性进行评估和审查,以识别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IT审计风险也日益增加,对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IT审计风险的构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信息系统的合规性和规范性、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等。

面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本文将围绕IT审计风险的构成和防范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IT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的时代,IT审计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保证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可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IT审计风险的构成1. 系统安全风险:系统安全是IT审计的核心内容之一,系统遭受黑客攻击、病毒侵入、数据泄露等问题都属于系统安全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2. 数据安全风险: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数据泄漏、篡改、丢失等问题都是IT审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与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与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与方法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的日常运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支持组织的运作和决策,还承载着大量敏感和关键信息。

然而,随着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和风险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和重大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种关键的控制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审计方法。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1. 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审计是评估和确认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系统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例如,审计可以检查系统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存在未授权的访问行为,以及是否存在不合规的操作。

通过审计,可以防止潜在的数据泄露和黑客入侵,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2. 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是组织决策和运营的重要基础。

如果信息系统存在问题或不可靠,将直接影响组织的正常运作和决策效果。

信息系统审计可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保系统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运行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进行修复和优化,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组织必须遵守这些要求,否则将面临处罚和法律责任。

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帮助组织评估自身的合规程度,并确保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通过审计,可以检查系统是否符合隐私保护、数据安全和访问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组织合规运营。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1. 审计计划的制定在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前,首先需要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安排等内容。

通过制定明确的审计计划,可以确保审计的有序进行,以达到审计目标。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评估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可以确定关键的审计重点和范围,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论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

论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

论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与运营的核心支撑。

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种专业的监督与评估手段,在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提升信息系统运行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企业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种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客观性、独立性的检查与评估活动。

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可以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漏洞及不合规操作,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信息系统审计已成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信息系统审计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专业性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储备相对不足,制约了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部分企业对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不足,导致信息系统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保障企业信息安全和提升信息系统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 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与重要性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审计已经成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挑战与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信息系统审计,简称IS审计,是对组织的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独立的检查与评价,以评估其安全性、可靠性、效率性和合规性的一种活动。

它涵盖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建设实施、运营维护以及废弃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

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

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审计信息化作为现代审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提高审计效率、质量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出发,探讨了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同时强调了加强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审计信息化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审计领域的发展趋势,更是推动审计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重要性、现状、挑战、发展历程、信息技术、问题、对策、信息系统审计、发展趋势、总结1. 引言1.1 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审计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机构、组织等进行审计活动的过程。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工具。

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信息化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审计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减少人为的错误和遗漏,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审计信息化可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估,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

审计信息化可以促进审计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审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采用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审计,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和价值。

审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推动审计方法的创新和发展。

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水平,对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审计信息化的现状一、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信息系统审计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但是,信息系统审计管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列出信息系统审计管理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审计资料不完整在审计管理中,资料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完整的数据资料。

这会导致审计人员无法正确地评估企业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解决方法:要保证审计资料的完整性,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存储和管理机制。

同时,企业也需要完善信息化系统,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自动收集、更新和保存。

二、审计范围不清很多企业在进行审计时,缺乏一个明确的审计范围。

这会导致审计人员无法清晰地了解审计的对象和内容,从而可能错过重要的审计信息。

解决方法:在进行审计前,企业需要对审计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

在规定审计范围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审计对象和范围。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规法律标准,确保审计的合法性和高效性。

三、审计方法不合理有些企业在进行审计时,对审计方法的选择比较随意,甚至会选用过时的审计方法。

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审计的效率,还会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

解决方法: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审计方法,以使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达到最优化。

四、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就可能无法正确地发现问题和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企业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培养。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五、信息化安全管理不到位信息化安全管理是信息系统审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对信息化安全管理缺乏重视,这会导致信息系统被黑客攻击和盗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

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

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

“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

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

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

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审计人员执行信息系统审计时,主要以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条例和法规、ISO9000、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等为主要依据。

目前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套成形的专业规范,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可遵照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执行信息系统审计业务。

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原则:一是应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进行试点和探索。

二是应坚持“先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因为越往上,人才技术具备,且信息系统往往是自上而是下部署运用的,通过上级审计,就可以减少重复审计,降低审计成本,使审计成果利用最大化;三是应坚持财务与信息系统结合型审计和信息系统独立型审计相结合的原则。

在年度审计计划确立上,要逐步安排结合型或者独立型的项目;在审计的组织方式上,要使传统的审计项目与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结合起来,保证信息系统审计的结果能够应用于整个审计工作中,做好信息系统审计与整个审计工作的衔接。

4、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和方法对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既包括一般方法即手工方法,也包括应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方法主要用于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和描述,包括:面谈法、系统文档审阅法、观察法、计算机系统文字描述法、表格描述法、图形描述法等。

应用计算机的方法一般用于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包括: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在线连续审计技术(通过嵌入审计模块实现)、综合测试法、受控处理法和受控再处理法等。

5、信息系统审计的流程和步骤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研判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有效以及提供真实、完整的系统信息的动态循环流程。

在审计的计划阶段,要对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了解,初步确定在后续的审计步骤中是否打算领带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并针对了解的内容制定实施阶段的审计步骤中是否打算领带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并针对了解的内容制定实施阶段的审计计划;在实施阶段,按照制定的测试计划,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进行测试。

信息系统审计的步骤:(1)审计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状况,拟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定审计范围、确立审计重点、分析审计风险、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必须提前进入被审单位,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与单位的有关人员面谈,查阅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资料。

了解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情况、计算机设备软硬件情况、业务量大小以及数据完整程度,判断在被审单位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风险有多大。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作出初步及深入审查之后,审计人员应获取被审单位有关会计数据。

详细调查计算机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业务处理流程、所采用的数据库类型及数据结构。

确定数据采集、转换、定义以及分析中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硬件设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编制审计计划。

(2)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重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

实施阶段是计算机审计工作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首先要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执行符合性测试。

然后,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计划水平,对被审单位业务数据的实质性进行审查。

(3)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阶段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致性发表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并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分类归纳核实材料、编写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等。

这一步骤借助于审计软件的帮助,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

(4)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做出复审结论和决定。

特别是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对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的详细过程直接进行审查。

6、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环节和内容(1)内部控制环节。

在计算机系统中,应检查以下方面来证明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一是控制系统资源的存取。

二是控制系统资源的使用。

三是建立按用户职能分配资源的制度。

四是记录系统的使用情况。

五是确认处理过程的准确性。

六是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系统的修改。

七是保护财务信息系统免遭计算机病毒的袭击。

(2)数据环节。

在审计中,审计人员选择一些交易对其进行详细检查,确认交易记录是否符合一般的审计目标。

一是检查会计事项信息,要检查它的完整性、时效性、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检查内容包括与本会计年度有关的交易是否全部记录在册;所有记录的交易是否都是合理发生的并与本会计年度有关;记录的交易是否数据准确,计算无误;记录的交易是否符合基本的和辅助的法律规定,符合特定权威机构的要求;对记录的交易是否进行正确的分类,并符合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等。

二是检查财务报表信息,要检查完整性、存在性、会计计量、所有权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检查内容包括是否记录了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所有记录的资产和负债是否都是存在的;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是否精确,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按合理性、一致的标准制定的会计政策的要求;确认资产是被审主体所有的、负债是被审主体应该承担的,并且资产和负债是否由合法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负债、资本和存货是否都得到正确的披露。

同时对信息系统提供的业务信息也要进行分析,并一直追踪到信息源。

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按照特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汇总、分类、排序、比较和选择,并进行各种运算。

(3)数据传输转移环节。

在信息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在两个财务信息系统或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相互转移,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需要手工重新录入时。

因此在审计时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在转移过程中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新的科目代码表与老的可能不一样,需要在两个财务信息系统之间建立复杂的对应关系;中心数据库可能被一些地理上分散的服务器取代;当前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不佳;当用一个总的信息系统取代一个预定财务信息系统时,需要补充许多新的数据。

在检查这一环节时,一定要保证输出的消息是经过批准、完整和精确的,保证输出的消息在约定时间内准确地发送给指定的接收者,保证流入的消息是完整、准确和真实可靠的。

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对策措施1、要大力增强全体审计人员信息系统审计的意识。

“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这一观点基本得到了全体审计人员的认同。

因此,为保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真实完整,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重大的审计项目,只要被审计单位应用的是信息系统,我们就必须审计信息系统,检查系统内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假账真审。

2、要加快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除了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审计技能外,还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

对此,一是审计机关在配备人员时就要将计算机技能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培养其审计技能;二是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并要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后续教育,以增强其信息技术审计能力。

三是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实务和理论研究,大力推进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实践中不断提炼总结,加强信息系统审计方法体系研究。

3、要加快制订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保障信息系统审计快速健康发展。

审计准则是规范化的管理框架,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署应尽早出台适合我国国家审计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以解决当前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明,内容不清的现状,以便于审计人员统一规范操作。

4、要上下联动重点攻关搞好实践。

在当前基层审计机关难以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审计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采取省市县三级或者市县二级联手,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联合审计,这样既可以让基层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增长信息系统审计技能;又可以有步骤、有重点地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计,扩大审计成果,节约审计成本,减少重复劳动。

另一方面,各级基层审计机关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不等不靠,抽调计算机专业人员和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的业务骨干组成的课题组,选择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