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疾病诊疗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
第一节颈椎病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症候诊断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病理分型
1.颈型:枕颈部同,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段改变。
2.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
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实验、压头实验阳性。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3.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援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
CT、MRI检查示: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4.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
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5.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6.其他型: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二、治疗方案
(一)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如患为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
5%葡萄糖250ml iv drip qd
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20 %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
地塞米松5mg(递减)iv drip qd
五---七天为一疗程。
2、口服药物:
(1)VB1、VB6等神经营养药物。
(2)、扶他林片每次25mg,每日3次。
痛点明显者:常用药物有1%利多卡因加强的松龙、维生素B1、B12、5%葡萄糖、丹参注射液,作痛点封闭。
慢性期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5--7天,进行上述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以入慢性期(缓解期)。
1、静脉注射:
①、以颈部疼痛为主
5%葡萄糖250ml iv drip qd
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20%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
②、以眩晕为主
5%葡萄糖500ml iv drip qd
天麻素注射液0.6g iv drip qd
十天为一疗程。
2、口服药物:
(1)、独一味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
(2)、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
1、风寒湿型:
治法:治以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川桂枝、羌活、威灵仙、秦艽、川芎、当归尾各10g、葛根20g、天麻、炮甲珠各9g、炒神曲12g。
2、气滞血瘀:
治法:治以疏肝理气,和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川芎、枳实、香附、陈皮、厚朴各10g、白芍、半夏各6g、甘草5g。丹参15g、地龙12g、夜交藤20g。
3、痰湿阻络:
治法:治以理气化痰,祛湿通络。
方药:温胆汤加减。
枳实10g、竹茹10g、陈皮6g、法半夏6g、茯神10g、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山药15g黄芪15g、胆南星6g、威灵仙15g、甘草10g
4、肝肾不足型:
治法:治以滋肾养肝,养阴通络。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牡丹皮9g,白茯苓9g,泽泻9g,枸杞子9g,菊花9g。木瓜20g,天麻12g
5、气血亏虚型:
治法: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八珍汤加减。
天麻10g、炙黄芪20、炙甘草12g、潞党参15g、炒白术15g、熟地20g、当归15g、白芍15g、鸡血藤25g。
(三)手法治疗
1.患者俯卧位,医者位其旁。
(1)在颈部两侧施揉法、拨法或拿法3~5遍,点按风池、百劳穴。
(2)拨、揉项韧带3~5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和压痛点。
(3)在两侧斜方肌施拿法、揉法或扌衮法3~5遍,点按肩井穴。
(4)沿脊柱两侧(胸1~胸7)施揉法、拨法3~5遍,点按肩中俞、肩外俞穴。(5)在肩胛冈下部施揉法、扌衮法3~5遍,点按天宗穴、冈下酸痛点。
2.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
(1)揉锁骨下缘3~5遍,点按气户穴。
(2)拿、揉患侧上肢3~5遍,点按曲池、合谷穴。
(四)针灸治疗
以颈夹脊及手足太阳、足少阳经为主。
取穴: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
(五)拔罐、刮痧治疗
1、肩背部拔罐或走罐,每周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