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资料讲解
思维的解决问题解决与思维策略的分析
![思维的解决问题解决与思维策略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077b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8.png)
思维的解决问题解决与思维策略的分析思维的解决问题与思维策略的分析思维是人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之一。
而思维策略则是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以解释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线,分析常用的思维策略,并探讨其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
第一部分:思维的解决问题过程思维是人脑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包含了观察、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判断等多个环节。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人们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和范围。
明确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和资源,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 收集信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特点。
信息的收集可以通过阅读文献、采访专家、进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3. 分析和比较: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
通过分析和比较,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关键因素和规律,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4. 生成解决方案: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后,我们可以开始生成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基于经验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
关键是要确保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5. 实施和评估:在选择了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后,我们需要将其实施到实际行动中。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进行持续的评估和反馈,以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思维策略的分析思维策略是我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策略:1.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总结事实、现象,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规律,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归纳法适用于探索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2. 演绎法:通过已知条件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演绎法适用于从已知信息中推导出新的结论或方案。
3. 逆向思维:从问题的逆向出发,即设想已实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再逐步分析回来,找到实现这个解决方案的路径。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e577a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41.png)
思维旳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一、思维旳基本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旳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旳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结合为一种有机整体。
分析可以使人理解事物旳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综合可以使人理解事物旳整体和构成事物整体旳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之间旳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旳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旳两个方面。
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故意义;分析基础上旳综合,综合者更加完备。
人与人之间存有分析与综合旳能力旳差别,同一种人存有不同年龄旳分析与综合旳差别。
例如,有旳人善于分析;有旳人善于综合;小学生旳分析综合能力偏于对具体事物旳分析综合旳感性水平,中学生则提高到对事物旳本质因素和内在联系旳分析综合旳理性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窗生旳这些特点,加以积极地引导,以增进他们一般思维能力旳提高。
2、比较比较是指在思考中拟定多种事物旳相似点和差别点旳过程。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旳基础上进行旳。
为了比较某些事物,一方面就要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它们旳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再把它们相应旳部分相应旳属性和相应旳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这其实就是综合。
最后,找出拟定事物旳共同点和差别点。
因此比较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又是比较旳构成部分。
教学工作中,常常使用旳比较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同类事物间旳比较,又我为纵向比较,或称顺序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旳本质特性和非本质特性辨别开来。
另一种是不同类事物间旳比较,又称为横向比较,或称交错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旳本质特性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还可以使事物间旳区别与联系更加明确,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知识旳混淆与分裂。
比较旳原则是比较对象旳相应部分或特点,根据同一种原则进行比较。
否则,凤马牛不相及旳事物或根据不同旳原则,是无法比较旳。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指在思考中抽出多种事物旳共同属性,并舍弃其他属性。
思维基本过程
![思维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a251f7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5.png)
思维基本过程
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思维基本过程是指人类在进行思维活动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基本步骤,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和推理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基本过程。
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思维活动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思维活动。
感知的质量和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思维活动至关重要。
注意是指人类在感知到信息后,有意识地选择并集中精力关注某一方面的过程。
注意是思维活动的第二步,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信息。
记忆是指人类在感知和注意到信息后,将其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
记忆是思维活动的第三步,它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为后续的思维活动提供支持。
想象是指人类在脑海中创造出新的图像、声音或其他感觉的过程。
想象是思维活动的第四步,它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
思维是指人类在感知、注意、记忆和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的过程。
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步骤,它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判断是指人类在思维的基础上,根据事实和逻辑进行评估和决策的过程。
判断是思维活动的第六步,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推理是指人类在思维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是思维活动的最后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解决问题。
思维基本过程是人类进行思维活动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基本步骤,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过程,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ea611abb14e852458fb57f6.png)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思维产生于问题。
“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
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 发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
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
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
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
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
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
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
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a3ade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6.png)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
⼀、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躯体;把⼏何图形分解成点、线、⾯、⾓、体;分析⼀个句⼦由哪些语⾔成分构成等,都属于分析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考虑的思维过程。
例如,把单词组成句⼦;把⽂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把⼀个学⽣的思想品德、智⼒⽔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论等都属于综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在⼈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
通过分析,⼈可以进⼀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可以分出事物的表⾯特性和本质特性,使认识深化;可以分出问题的情境、条件、任务,便于解决思维问题。
通过综合,⼈可以完整、全⾯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的关系,提⾼解题的技巧。
分析与综合是同⼀思维过程中彼此相反⽽有紧密联系的过程,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
分析是以事物综合体为前提的,没有事物综合体,就⽆从分析。
综合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础的,分析越细致,综合越全⾯;分析越准确,综合越完善。
例如,学⽣读⼀篇课⽂,既要分析,也要综合。
经过分析,理解了词义和段落⼤意;经过综合,掌握了⽂章的中⼼思想,便获得了对⽂章的整体认识。
对事物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只能形成⽚⾯的、⽀离破碎的认识;只有综合没有分析,只能形成表⾯的认识。
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起,才能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分析与综合可以在不同的⽔平上进⾏。
⼈可以在直接摆弄物体的情况下进⾏分析与综合,例如,⼩学⽣⽤散装的零件⾃⼰组装成舰模或航模的过程;也可以在直观形象的⽔平上进⾏分析与综合,例如指挥员在军事图上分析敌情,服装师设计服装,建筑师设计建筑物等;还可以在思想上对抽象的事物进⾏分析与综合,例如,公安⼈员分析案情,学⽣解题等,这是分析与综合的⽔平。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cea2d77ccbff121dd3683a5.png)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导向问题目标与结果的过程。
因此,问题解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提出问题就是发现矛盾的存在,并存在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之中。
2.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
问题解决的方案常常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并得到逐步完善。
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和设想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假设的提出依赖于许多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创造力、想象力、直观的感性形象、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言语表达和创造性构想等对其都有重要的影响。
3.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明确问题依赖于以下两个条件:(1)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感性材料。
问题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只有当具体事实的感性材料十分丰富且符合实际时,人才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使矛盾充分暴露并找出主要矛盾,这是明确问题的关键。
(2)已有的知识经验。
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分析问题并抓住主要矛盾,越容易对问题进行归类,使思考具有指向性,便于有选择地应用原有知识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是对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它是问题解决的最后步骤。
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以下两种:(1)直接检验。
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检验,这是检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
例如,列车空调坏了,人们查找到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实际维修,检验提出的维修方案能否解决问题。
(2)间接检验。
间接检验即在头脑中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等,利用思维对假设进行论证。
思维基本过程
![思维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11916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2.png)
思维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创造新知的基本活动之一。
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基本的步骤和操作。
本文将对思维基本过程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一、观察和感知思维的起点是观察和感知。
人类通过感官对外界世界进行观察,收集和接收各种信息和刺激。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能够获得到世界的真实面貌和现象的本质。
观察需要细致入微,不偏不倚地记录和感知外界的一切。
二、记忆和回忆在观察的基础上,人类将所获得的信息和刺激存储在记忆中。
记忆是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能够回想起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的问题和情境中。
回忆是思维的一种形式,通过回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指导。
三、分类和归纳在思维的过程中,人类会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
分类是将不同的事物和现象按照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进行分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它们。
归纳是从个别的观察和案例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原则,以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四、分析和推理分析和推理是思维的关键环节。
通过分析和推理,人类可以从已知的信息中得出新的结论和判断。
分析是将复杂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拆解和解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关系。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规则,从中推断出新的结论和结论。
五、创造和解决问题创造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最高形式。
通过创造和解决问题,人类能够创造出新的知识和观念,并找到解决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方法。
创造是思维的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它驱动着人类不断探索和创新。
六、评价和决策在思维的过程中,人类会对已有的信息和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
评价是对已有的观点和论证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其可信度和有效性。
决策是在多个选择和方案之间做出抉择和决策,以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
七、反思和修正思维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循环和反复的过程。
在思维的过程中,人类会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以适应新的信息和情境。
反思和修正是思维的关键环节,它使得我们能够不断进步和改善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思维与问题的解决
![思维与问题的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5d7030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0.png)
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人 们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批判性思 维的意识和能力。
自我反思
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发现自 己在问题解决中的不足之处, 并寻求改进方案,提升批判性
思维水平。
Part
06
问题解决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问题解决的实际应用场景
教育领域
教师运用问题解决的方法 1
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 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问题是指需要找到解决方案的情境或状态,通常表现为某种困境或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 距。
分类
问题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如封闭式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和开放式问题 (多个解决方案);简单问题(单一因素)和复杂问题(多个因素);明确问题和隐含
问题等。
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方法
问题解决的方法包括分析法、归 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根据 问题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 法。
策略
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目标分解、 逆向思维、排除法、尝试错误法 等,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 合适的策略。
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个人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是个人发展中的重 要能力之一,能够帮助个体克服 困难、实现目标,提升自我价值 和成就感。
解决问题与创造价值
解决问题是创造价值的重要途径, 通过解决问题,能够满足人们的 需求,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
创造性思维
通过联想、想象和灵感激 发,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和创意。
思维与问题解决的互动发展
思维方式的改进有助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01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更加高效和创新的思
维方式。
问题解决有助于提升思维能力
02 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方式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思维的基本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6ebb2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4.png)
思维的基本过程一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基本过程:1、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
2、综合则是将事物的各个成份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3、比较是将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抽象是抽出同类事物的一部分共同主要特征,摈弃该类事物的其他特征。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
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
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二思维的基思维基本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基本过程,它们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作用的,并且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起来使用的。
思维过程(英文名:Thinking process)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
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综合是将事物的各个成份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较是将几种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抽象是抽出同类事物的一部分共同主要特征,摈弃该类事物的其他特征。
概括是事物的某类共同特征在脑中的结合。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借助于词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称为判断。
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过程,称为推理。
通过推理,获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理解。
三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等。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思维基本过程
![思维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7ed4e6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6.png)
思维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它是人类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认知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和推理等。
下面将对这些基本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
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思维的第一步,它是认知过程的基础。
感知的过程包括接受、选择、组织和解释等。
感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思维过程的质量。
注意是指人们对某些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关注和选择的过程。
注意是思维的第二步,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注意的过程包括选择、集中、分配和维持等。
注意的质量决定了人们对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记忆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存储和保持的过程。
记忆是思维的第三步,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记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应用。
想象是指人们在脑海中构建出新的信息或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思维的第四步,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想象的过程包括构建、操纵和转换等。
想象的质量决定了人们对信息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思维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思维是思维的第五步,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和评价等。
思维的质量决定了人们对信息的深度和广度。
判断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过程。
判断是思维的第六步,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判断的过程包括分类、归纳、演绎和归纳等。
判断的质量决定了人们对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推理是指人们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是思维的最后一步,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推理的过程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等。
推理的质量决定了人们对信息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综上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和推理等。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们的认知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运用这些基本过程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6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的解决
![6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的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1ba5dfda700abb68a982fbcb.png)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一)问题情境 (二)动机水平
(三)定势的影响
(四)原型启发
(五)功能固着的影响
(六)个性特点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发生问题所处的客观情 境(刺激模式)。
(二)动机水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
题的动机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密
切的关系显示出倒“U”字曲线型。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 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 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 心理活动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问题
(二)明确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检验假设
(一)发现问题
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 现和提出问题。
(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3 .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 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 联系;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 的关系,二者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内在联系。 4.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不同。思维的基本因素 是概念,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词。思维中的概念 与语言中的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可以 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思想又可以用不同 的词来表达。
课后练习
二、选择题:
4、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叫 做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方法的现象称为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定势 D、迁移 6、在过去解决问题经验的影响下,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 态,它影响着后继解决问题的态势。这被称为 。 A、原型启发 B、迁移 C、定势 D、原型 7、在人脑中,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关系的突然接通,产生豁然开 朗的感觉,这种心理活动称为 。 A、直觉 B、灵感 C、知觉 D、感觉
简述思维的一般过程
![简述思维的一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cb118a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a.png)
简述思维的一般过程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是人类与世界进行交互和思考的方式。
它涉及到知觉、理解、判断、推理、想象等多种认知能力。
本文将从感知、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简述思维的一般过程。
一、感知感知是思维的起点,通过感知我们能够获取外界的信息。
感知可以通过五官来实现,例如通过眼睛看到物体、通过耳朵听到声音等。
感知过程中,我们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特征进行感知,并将其转化为脑内的感知形象。
二、思考思考是指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以产生新的认知。
在思考过程中,我们会将感知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思考可以分为直觉性思考和理性思考两种方式。
直觉性思考是指在没有经过明确推理过程的情况下,凭借直觉和经验进行思考。
它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和直觉判断,常常用于处理简单的问题或做出快速决策。
理性思考是指在经过推理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它强调的是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常常用于处理复杂的问题或进行深入的分析。
理性思考需要依靠逻辑、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基本思维方式。
三、判断判断是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在思考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评价和选择的过程。
判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事实性判断和价值性判断。
事实性判断是对客观事实进行评价和选择,例如判断某个陈述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事实性判断需要依靠对事实的准确认知和逻辑推理能力。
价值性判断是对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进行评价和选择,例如判断某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价值性判断需要依靠对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思维的终点,是将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解决问题需要依靠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方法的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对比、类比与隐喻等。
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方法需要依靠对问题的准确把握和对解决问题方法的熟悉程度。
思维基本过程
![思维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e753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f.png)
思维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类认识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
思维基本过程是指人类在进行思考和推理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
本文将从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思维的基本过程。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它通过感觉器官的感受和神经系统的处理来获取外界的信息。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感官输入的刺激进行接收、选择、组织和加工,人们能够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
感知的过程是快速而直观的,它为后续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二、注意注意是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注意是指人类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精力在某一对象或某一范围内,而忽略其他无关的刺激。
注意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续注意等。
通过注意的调控,人们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从而进一步进行思考和推理。
三、记忆记忆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人类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事物和事件进行储存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
感性记忆是指对外界刺激的短暂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短时间的保持和加工,而长时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长期的存储和提取。
记忆的过程是复杂而多样的,它为人们的思维过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四、思维思维是人类思考和推理的核心过程,它是人类对已有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整合、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思维包括概念形成、联想、想象、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多个方面。
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灵活的应用和创造,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目的。
五、判断判断是思维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对事物进行评价和决策的心理过程。
判断包括逻辑判断、实证判断和价值判断等多个方面。
逻辑判断是指根据逻辑规律和推理法则进行推理和判断,实证判断是指根据实证证据进行判断和评价,而价值判断是指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进行判断和决策。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b402e95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6.png)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1. 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还是生活中小事的烦恼,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脑袋里一片混乱,心里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么,如何把这些问题一一击破,找到解决的办法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1 确定问题首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脑海里翻腾着各种想法,却没能抓住重点。
就像考试前的复习,先得知道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
所以,试着把问题具体化,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我烦恼?”这样一来,心里就能有个清晰的方向。
1.2 收集信息接下来,就是要收集相关的信息。
这一步就像是侦探破案,得多看、多问,甚至多想。
想象一下,你要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题,那些公式和定理就是你需要的信息。
而在生活中,你可以咨询朋友、查资料,甚至在网上找找灵感。
信息多了,思路也就开阔了。
2. 思考解决方案2.1 头脑风暴好,收集完信息之后,就该思考解决方案了。
这时候可以来个头脑风暴,别害羞,尽情发散思维!你可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哪怕是那些听起来很疯狂的主意。
就像《疯狂的石头》里的角色,搞笑的方式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生活嘛,不能太严肃!2.2 比较优缺点然后,就得对这些想法进行筛选。
每个方案都有它的优缺点,像选对象一样,得好好比较。
考虑一下实施的难度、成本、时间等,挑出最合适的那一个。
记住,选择的过程可能有点艰难,但只要用心去做,总能找到那个“最靠谱”的方案。
3. 实施方案3.1 付诸实践方案确定后,就可以开始付诸实践了!这一阶段,大家一定要有耐心。
就像做菜,先准备好食材,再慢慢煮制,切忌急于求成。
可能刚开始时会有些波折,别气馁,解决问题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3.2 评估结果最后,实施完后,别忘了评估结果。
看看这个方案到底行不行,能不能解决最初的问题。
如果效果不错,那就大功告成;如果还不太理想,也没关系,可以再调整、再尝试。
教育心理学:思维与问题解决
![教育心理学:思维与问题解决](https://img.taocdn.com/s3/m/16ce9449fc4ffe473368abfe.png)
仇人
凶手职 业身份
雇凶
初犯
分析 凶手
一时性气
精心设计
惯犯
职业杀手
路人
究竟是哪 一类人??
精品课件
发散思维
No Image
沿着产生问题的不同方向去思维,是一种追求 多样性的思维。发散思维中常常韵孕育着创新。 案件侦查中的寻找线索、寻找作案者等常使用 的思维。
案发
精品课件
No Image
凶手职
精品课件
(五) 根据思维的内容
经验思维:通过经验的积累、分类与组织,来决断问题 理论思维: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判断、推理。
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精品课件
三、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 综合 比较 抽象 概括 系统化 具体化 ……
精品课件
移动3根火柴,变成4个正方形
精品课件
熊对能说:穷成这样啦,四个熊掌全卖了; 兵对丘说:兄弟,踩上地雷了吧,两腿咋都没了 王对皇说:当皇上有什么好处,你看,头发都白了; 口对回说:亲爱的,都怀孕这么久了,也 说一声; 果对裸说:哥们儿,你穿上衣服还 如 穿! 比对北说:夫妻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戴上博士帽就身价百倍了; 臣对巨说:一样的面积,但我是三室两厅。
2、概括性
一是人可以找到一类事物的共性,一是把具有共性的事物推 广到具体事物身上。
精品课件
思
维
感觉
个别属性
和 感
知觉
直接性 整体属性
知
觉
的
间接性
本质属性
同
思维
和
概括性
内部规律
异
精品课件
(三)思维同感知觉的关系总结
思维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但又有根本的区别。表现为以下几点: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b77a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d.png)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本文将通过详细描述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使读者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第一步:理解问题任何数学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确切理解问题陈述和要求。
这包括明确问题中给定的条件,标识出需要求解的未知数或变量,并理解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关系。
例如,如果问题是要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我们需要确定各个方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求解未知数的特定方法。
第二步:分析问题在理解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确定问题与之前学过的概念和技巧之间的联系,以及找出问题中隐藏的模式或规律。
通常,这一步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分析问题后,应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
不同的数学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在这一步中,需要运用先前学到的数学知识,选择最合适的公式、定理或规则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考虑应用一些数学推理和逻辑,以加速求解过程。
第四步:解决问题在选择了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后,可以开始解决问题。
这包括将已知的信息和条件代入选择的公式或规则,计算未知的变量或数值,并根据问题的要求给出最终的答案。
在这一步中,需要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以避免错误的结果。
一些问题可能需要多次迭代计算或逐步试错,以获得最佳解决方案。
第五步:验证答案解决数学问题后,应该对得到的答案进行验证。
这是确保求解过程的正确性和答案的可信度的重要步骤。
验证答案可以通过重新计算、检查各个步骤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或者通过与其他可靠来源比较来完成。
如果答案与预期的一致,那么可以确定求解过程是正确的。
最后,对于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问题,在找到解决方案之后,需要花时间回顾整个过程,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思维基本过程
![思维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537d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8.png)
思维基本过程思维是人类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认知活动之一。
通过思维,人们能够感知、理解、分析和判断世界,进行推理、创造和解决问题。
思维可以被分为几个基本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过程,并探讨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感知是思维的第一个基本过程,它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知能帮助我们感知到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对其进行理解和判断。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我们通过眼睛感知到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从而认识到它是一只猫。
注意是思维的第二个基本过程,它是指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和集中注意力在某个对象或任务上。
注意能够帮助我们过滤掉无关的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物上。
例如,当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读书时,我们需要通过注意力来屏蔽噪音,集中精力阅读。
记忆是思维的第三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知识的保持和回忆。
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形式。
短时记忆能帮助我们暂时地存储和处理信息,而长时记忆可以帮助我们长期地保持和回忆知识和经验。
例如,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我们需要通过记忆来记住单词和语法规则。
思考是思维的第四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思考能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思考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解决问题是思维的最后一个基本过程,它是指人们通过思维活动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感知、注意、记忆和思考等基本过程,并结合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道数学题时,我们需要通过思维活动来找到解题方法并得出答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思维的这些基本过程贯穿始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感知能帮助我们对世界进行观察和理解,注意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并过滤信息,记忆能帮助我们保持和回忆知识和经验,思考能帮助我们分析和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方案。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9ea4f6a5312b3169a551a468.png)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而综合则是将事物的各个成份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较是将几种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抽象是抽出同类事物的一部分共同主要特征,摈弃该类事物的其他特征。
概括是事物的某类共同特征在脑中的结合.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通过分布、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借助于词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称为判断。
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过程,称为推理。
通过推理,获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理解。
由上述可见,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具有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的特性。
第四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一般说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
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
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1.依赖于主体的活动积极性。
一般而言,主体活动量越大,接触面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发掘平常人所不注意的问题总是属于从事研究、经常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研究者.2·依赖于主体的求知欲。
求知欲在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原因。
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不发现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
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一、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分析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综合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整体和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有意义;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者更加完备。
人与人之间存有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的差异,同一个人存有不同年龄的分析与综合的差异。
例如,有的人善于分析;有的人善于综合;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偏于对具体事物的分析综合的感性水平,中学生则提高到对事物的本质因素和内在联系的分析综合的理性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积极地引导,以促进他们一般思维能力的提高。
2、比较比较是指在思考中确定各种事物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过程。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比较某些事物,首先就要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它们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各个方面。
其次,再把它们相应的部分相应的属性和相应的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这其实就是综合。
最后,找出确定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所以比较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又是比较的组成部分。
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比较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我为纵向比较,或称顺序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
另一种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称为横向比较,或称交错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还可以使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明确,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知识的混淆与分裂。
比较的原则是比较对象的相应部分或特点,根据同一个标准进行比较。
否则,凤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或根据不同的标准,是无法比较的。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指在思考中抽出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并舍弃其它属性。
概括是指地思考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联系起来。
分析、比较是抽象的基础,抽象又是概括的基础。
没有分析和比较就不能抽象,没有抽象就不能概括。
抽象、概括使我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特殊上升到一般,把思想引向深化,更正确、更全面、更本质地反映事物。
4、具体化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推广运用到同类其它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一般认识不断扩大、丰富、深入和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对在学习中获得的一般理论加以具体说明和阐释。
同时也应培养学生有独立地运用一般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具体化是真正掌握科学知识,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重要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发为四个环节或四个阶段: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发现问题思维自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时时处处都有,问题也就无时无在。
但若真正引起人们的积极思维,大多是“为什么”和“怎么样”一类的问题。
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问题的核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和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依赖于下列条件:(1)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是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催化剂的和催生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人们思维的压力和动力。
原始社会中,人类狭小的生活空间尚无可靠保证的情况下,不会提出和明确发明宇宙飞船征服太空的问题;在人们钻木取火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不会有人提出制造电灯、电视等电器的问题和设想。
有一位各人说过,社会的需要会比一百所大学更能造就人才。
(2)个体活动的积极性。
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之后,一说来,个体活动的态度越积极,活动量越大,范围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高度的活动热情及主动的态度,才能发现常人不注意的问题。
(3)个体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动因。
求知欲望强烈的人总是能在别人不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总是能在被公认的解释中提出疑问,总是能要求有更深奥的和更亲异的说明。
他们往往“异想天开”或产生一些常人看来荒诞不经的想法,寻根问底,究追不舍,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
(4)个体的知识水平。
知识贫乏可以使人对一切感到新鲜,并刺激提出一些不了解的问题,但往往缺乏深度,让人感到肤浅可笑。
一般而言,知识越是丰富,钻研越是深刻,提出问题就会越多,越重要。
我国著名桥梁力学专家茅以升考试研究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让学生对读过的书籍提问题,根据所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每个人评定成绩,对我们是一个启发。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主要是指弄清问题的特点和条件,其依赖的基础是搜集与占有与问题有关的大量材料。
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没有大量的与问题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要顺利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中国古代诗人李贺“诗袋”的故事,“韦编三绝”的故事有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研读了1500本以上的著作,均说明占有大量有关信息的重要性。
3、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
但这经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刻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
所为假设,是指关于引起一定结果的原因的推测。
提出的假设越合理,问题解决的就越快合理假设的提出,取决于两因素,一是对问题的明确程度,二是主体已有的知识检验。
对问题越明确,知识经验越丰富,提出假设就越有针对性和广阔性。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际行动,即按照假设去具体解决问题;二是智力活动,即进行推论。
这种方法用在检验不能用实际行动检验的假设上。
如军事行动的方案,重大工程的方案等。
但检验假设最终仍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四个环节并非截然分分,有时交错进行。
目前心理学界对解决问题的环节尚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三、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1、知觉情境的影响解决问题往往会受知觉情境的影响。
一般情况,知觉情境越简洁明显,有关的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就容易解决;复杂的隐匿的知觉情境,问题就不易解决。
例如,在解决以已知圆半径为条件,求圆的外接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中,图形画法不同,解题的难度就不一样,显然A图的解决要比B图的解决难度要大。
又如,在解决如何连续画出四条线段一次通过所有九个点子的问题中,由于九个点子的整齐排列,极容易使人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正方形的整体,于是思维活动被局限在九个点子组成的图形之内,问题始终不能解决。
然而,思维活动一旦突破了知觉的束缚,就会立刻转向从九点之外下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2、动机与情绪的影响每个人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总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动机与情绪。
动机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
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没有动力,问题自然不会顺利解决;但动机过强,同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强度只有保持在一个恰当适中的水平上,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可以描绘成一条“倒转的U型曲线”。
一般地,积极情绪会使问题顺利解决,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但有特殊情况,过度兴奋和过度消极有时反而会阻碍或促进问题的解决。
3、思维定势的影响定势指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准备状态。
也就是说,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同一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以后仍然用习惯了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问题。
思维定势对那些简单的只需靠记忆或熟练操作即可解决的问题。
它能有积极作用;对解决那些复杂的、创新的问题则起干扰作用和阻碍作用。
专栏2:反思维定势著名动物病理学家贝费里奇谈到思路问题时曾举过一个例子:为了发现引起羊腐蹄病的微生物,他研究了数年但一无所得。
原因是他每一次研究失败之后,又仍然采用同样的方法(他认为是最合理的方法)重新开头,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后来,他采用另外一种根本说明,思维定势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为了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中,人们应当自觉采用“反思维定势”的措施─进持反向思维。
“田熊锅炉”的发明就是反思维定势的产物。
过去的锅炉均安装着许多水管,它是用加热水管的办法使热水上升产生蒸汽。
但这种结构的锅炉热效率不高。
日本的田熊常吉想改革锅炉,但由于他的思考只局限在如何加热锅炉来提高热效应这一点上,结果屡遭失败。
后来,他从相反的角度─锅炉吸热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便茅塞顿开。
他想,管子里加热的水只能上升,这对冷热水交替极为不利,严重影响锅炉的势效率。
于是,他把其中一根的热水管加粗,在粗管子中加入一根细的降水管。
这一改,外管里的热水上升,内管里的冷水下降,水流和蒸汽得以循环,锅炉的热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百分之十。
田熊从“加热”的反面“吸热”来考虑问题,从而成功地发明了田熊锅炉。
田熊常吉因此而成了日本的十大发明家之一。
为了克服固定思路的消极面,应当时常问一问自己:“从逆向去思考怎么样?”比如,圆珠笔漏油问题,一般人是从分析圆珠笔生漏油的原因入手去寻找解决办法,得出的结论是要增强笔珠的耐磨性,但漏油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而日本的中田则从逆向去思考,他采用减少笔芯容量的办法解决了原珠笔漏油的问题。
对有些问题还可以大胆地问一问自己:“颠倒一下不行吗?”日本一位叫滨里的人,经常被人邀去练习高尔夫球,可是,在家里练习时,由于没有草坪,就要用带毛的地毯,而地毯价钱十分昂贵。
能不能想法使练习少花点钱呢?滨里想:“把地毯上的毛安在球上行不行呢?这样不照样可以产生磨擦力吗?”就这样,长满毛的高尔夫球诞生了,这种球的楼道里练习也就象在草坪上练习一样了。
反面可以出真理。
美国伯纳姆在现代科学管理制度─泰罗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问,就是反向思路的产物。
他认为,对任何事情,都要向自己提出三个基本问题:一、能不能取消?二、能不能合并?三、能不能用更简单的东西来取代?这三个问题对人颇有启发,它不仅曾经一度使美国的工业生产剧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对人们在各个领域的创造,起了开拓思路的作用。
不利的思路将使你迷入岐途。
“发明大王”爱迪生思路开阔,善于创造。
他搞科学研究的擅长采用“系统研究法”。
他认为电灯只不过是整个一系列发明中的一个,其他还有一系列的东西,如发电机、仪表、开关以及许多零件都应属于电灯这一系统之中。
这种“系统思想”曾使爱迪生迸发了持久的创造激情,并获得举世瞩目的一系列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