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一、思维的基本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分析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综合可以使人了解事物的整体和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之间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有意义;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者更加完备。

人与人之间存有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的差异,同一个人存有不同年龄的分析与综合的差异。例如,有的人善于分析;有的人善于综合;小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偏于对具体事物的分析综合的感性水平,中学生则提高到对事物的本质因素和内在联系的分析综合的理性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积极地引导,以促进他们一般思维能力的提高。

2、比较

比较是指在思考中确定各种事物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过程。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比较某些事物,首先就要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它们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各个方面。其次,再把它们相应的部分相应的属性和相应的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这其实就是综合。最后,找出确定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所以比较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又是比较的组成部分。

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比较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我为纵向比较,或称顺序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另一种是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又称为横向比较,或称交错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还可以使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明确,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知识的混淆与分裂。

比较的原则是比较对象的相应部分或特点,根据同一个标准进行比较。否则,凤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或根据不同的标准,是无法比较的。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指在思考中抽出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并舍弃其它属性。概括是指地思考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联系起来。

分析、比较是抽象的基础,抽象又是概括的基础。没有分析和比较就不能抽象,没有抽象就不能概括。抽象、概括使我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特殊上升到一般,把思想引向深化,更正确、更全面、更本质地反映事物。

4、具体化

具体化是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推广运用到同类其它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一般认识不断扩大、丰富、深入和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对在学习中获得的一般理论加以具体说明和阐释。同时也应培养学生有独立地运用一般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具体化是真正掌握科学知识,避免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重要保证。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说来发为四个环节或四个阶段:发现和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1、发现问题

思维自问题开始,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时时处处都有,问题也就无时无在。但若真正引起人们的积极思维,大多是“为什么”和“怎么样”一类的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问题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和提出有重要价值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依赖于下列条件:

(1)社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是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催化剂的和催生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它是人们思维的压力和动力。原始社会中,人类狭小的生活空间尚无可靠保证的情况下,不会提出和明确发明宇宙飞船征服太空的问题;在人们钻木取火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不会有人提出制造电灯、电视等电器的问题和设想。有一位各人说过,社会的需要会比一百所大学更能造就人才。

(2)个体活动的积极性。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之后,一说来,个体活动的态度越积极,活动量越大,范围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高度的活动热情及主动的态度,才能发现常人不注意的问题。

(3)个体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动因。求知欲望强烈的人总是能在别人不认为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总是能在被公认的解释中提出疑问,总是能要求有更深奥的和更亲异的说明。他们往往“异想天开”或产生一些常人看来荒诞不经的想法,寻根问底,究追不舍,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

(4)个体的知识水平。知识贫乏可以使人对一切感到新鲜,并刺激提出一些不了解的问题,但往往缺乏深度,让人感到肤浅可笑。一般而言,知识越是丰富,钻研越是深刻,提出问题就会越多,越重要。我国著名桥梁力学专家茅以升考试研究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让

学生对读过的书籍提问题,根据所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给每个人评定成绩,对我们是一个启发。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主要是指弄清问题的特点和条件,其依赖的基础是搜集与占有与问题有关的大量材料。问题总是在具体事实上表现出来的,因此,没有大量的与问题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要顺利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中国古代诗人李贺“诗袋”的故事,“韦编三绝”的故事有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研读了1500本以上的著作,均说明占有大量有关信息的重要性。

3、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方法。但这经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刻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所为假设,是指关于引起一定结果的原因的推测。提出的假设越合理,问题解决的就越快合理假设的提出,取决于两因素,一是对问题的明确程度,二是主体已有的知识检验。对问题越明确,知识经验越丰富,提出假设就越有针对性和广阔性。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实际行动,即按照假设去具体解决问题;二是智力活动,即进行推论。这种方法用在检验不能用实际行动检验的假设上。如军事行动的方案,重大工程的方案等。但检验假设最终仍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四个环节并非截然分分,有时交错进行。目前心理学界对解决问题的环节尚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三、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因素分析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知觉情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往往会受知觉情境的影响。一般情况,知觉情境越简洁明显,有关的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就容易解决;复杂的隐匿的知觉情境,问题就不易解决。例如,在解决以已知圆半径为条件,求圆的外接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中,图形画法不同,解题的难度就不一样,显然A图的解决要比B图的解决难度要大。又如,在解决如何连续画出四条线段一次通过所有九个点子的问题中,由于九个点子的整齐排列,极容易使人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正方形的整体,于是思维活动被局限在九个点子组成的图形之内,问题始终不能解决。然而,思维活动一旦突破了知觉的束缚,就会立刻转向从九点之外下笔,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2、动机与情绪的影响

每个人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总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动机与情绪。动机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没有动力,问题自然不会顺利解决;但动机过强,同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强度只有保持在一个恰当适中的水平上,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研究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