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_组文阅读课名师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精品
理解感悟
补充事例、名言
再次理解课文内容 积累更多资料
作
业
设
计
1.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2.学完本文你的思想肯定有所感悟,写一篇读后感.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七.拓展延伸
针对 作者谈到的敬业与乐业的问题,试着补充你积累的事例或者名言.
3. 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要点:
(1).作者先摆 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与其“皱着眉头 ,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思索探讨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然后小组探究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
确三者的关系
学生小组辩论
踊跃做答
畅谈感受
发表见解
总结艺术特点
学生肯定有疑惑,适时质疑解惑,是学生课堂学习实际情况的需要,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问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辨证的理解人生问题。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
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
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
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
四、字词积累娉婷()鲜妍()冠冕()呢喃()1、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2、鲜妍:鲜艳美丽。
3、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五、课文欣赏(一)读.美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
2.轻重缓急适当,读出情感。
(二)赏.美请圈画出诗歌中的意象,概括意象及“你”的特点批注(第一节)示例:四月天:温暖 笑响:愉悦四面风:温暖柔和 光艳:轻灵、明媚、欢快、富有变化按相同的方法赏读余下内容,完成表格。
章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意象云烟、风、星子、细雨、花百花、冠冕、月圆绿芽、白莲花、燕意象特点朦胧、柔软鲜艳、高贵、圆满生机勃勃、纯洁艳丽“你"的特点美丽、活泼、清新、可爱、充满活力、新生天真、庄严(三)寻.美 你认为这首诗美在哪里?1、画面美:选取大量四月天的景物,这些美的意象色彩柔和,动静相宜,构成优美的意境。
如:四月里轻风拂面、湖面夕阳、云烟笼纱、雨润万物、生命喜悦等构成了一系列美好画面。
2、音乐美:本诗韵脚工整(押ang 韵),格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且以短句为主,自主调整节奏,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
九年级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写作中运用意象。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意象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情感把握:针对“我心中的涟漪”这样的表达,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心中的涟漪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自身情感出发,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艾青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意象的基本概念。意象是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物象或情景。它是诗歌的灵魂,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我看》这首诗中的意象。通过分析诗中的“大地的葱茏”等具体例子,了解意象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
-诗歌意象的理解:课文中“我看”一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大地的葱茏”、“天空的宁静”,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并理解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本节课需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诗歌节奏与韵律的感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理解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文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五课,题目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课是一篇诗歌,诗人海子以“四月天”为主题,刻画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文的结构、内容和意义;(2)理解诗人借描述四月天来寄托对生命的憧憬,为我们生命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3)学会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欣赏诗歌的美。
2.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其对美的感受、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感恩之情和对美的热爱之情;(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启发其探索世界、发现生命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文学价值;(2)学会运用诗歌赏析的方法,欣赏诗歌的美。
2.教学难点诗歌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知识和鉴赏技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性、理性相统一,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次到深层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让学生深入了解本课文的结构、内容和意义。
(2)学生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本文,发掘文本的内涵。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
(4)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声音等,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演示: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图片、声音等,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课堂互动:运用投票器、抢答器等互动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外延伸:通过参观、作文、练习等方式,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1.启发思考(5分钟)教师用图片和音乐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尝试去想象春天的美好,让学生谈谈对于“春天”这个话题的感受。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新部编本 新人教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诗歌结构分析:理解并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章节的划分、韵律的运用等,为创作和欣赏诗歌打下基础。
-举例:探讨诗歌的章节划分,如何通过结构的安排强化主题的传达。
2.教学难点
-诗歌意象的深层理解:学生往往难以从表面意象深入到诗歌的深层情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讨论来突破。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诗歌的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仿写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仿写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举例: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仿写主题,如“以‘五月的风’为题,仿写一首表达对母亲感激之情的诗”,帮助学生找到创作灵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某种美好的事物,让你感到仿佛置身于诗中?”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歌描绘美好的奥秘。
-举例:解释“你是夜夜的月圆”中的意象,引导学生从字面意义拓展到象征意义,理解其背后代表的圆满和美好。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能过于生硬,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实践来提高。
-举例:通过改写诗句,让学生尝试自己运用修辞手法,体会如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上)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一单元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难点名称体会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思想感情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要通过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将具体的物转化为抽象的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词中,词人的感情蕴藏在是诗歌中,抽象而又升华的情感学生较难感受,九年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感知迁移能力有所欠缺。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自由诵读,以旧知识带入新知识,感知意象特点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通过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听读后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意象有哪些?(云烟、黄昏、风、细雨、百花、月圆、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意象特点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意象。
说一说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吗?(1)“人间的四月天。
"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联系今年的疫情实际,更能加深对四月天这一意象的理解我们送走严寒,尤其是今年,呆在家里这么长时间,走出家门,感受到的早春四月,是希望,新生,温暖(2)“云烟,黄昏,风,细雨”①云烟,轻,薄,氤氲着春的气息,若隐若现,似乎万事万物,“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 ②黄昏后边紧跟着风的软。
(以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意象。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对春风的描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软的风,从触觉角度,在黄昏,在一天中归家的时间中,给人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③细雨点洒在花前点和洒可以读出细雨小,轻,柔。
我们学过哪些和春雨有关的诗句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写出了春雨的滋润,“春雨贵如油"啊,宝贵。
(3)“百花,月圆”这两个意象,让我们想到“花好月圆”,这是对新婚的最美好的祝福。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诗歌意象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四月天”、“柔波”等,并把握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难点解析:意象是诗歌的核心元素,学生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理解和感受。
(2)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指导学生识别并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难点解析:修辞手法是诗歌表达情感和美的重要手段,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识别和应用。
(2)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举例:“柔波”、“细雨”、“呢喃”等词语在诗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举例:“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为什么?
(4)诗人背景:了解林徽因及其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
-举例:林徽因的创作背景如何影响了她的诗歌创作?
3.诗句赏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如“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诗人背景:介绍诗人林徽因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新诗发展史,提高文学素养。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诗歌的主题、情感、修辞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创作实践进行得如火如荼。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这让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太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都有所提高。但我也意识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参与进来,是一个需要我继续探索的问题。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 教案精选
5 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2、学会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引用材料)。
3、明确文章中心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合作研讨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教学重难点】1.通过范读、跟读、自由读、表演读等方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2.学习恰当运用事例或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文教学拟设一系列紧扣文本又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质疑探究、朗读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人生是短暂的,如同一颗闪烁即逝的流星。
在你有限的生命里,你最向往的、最能体现你人生价值的职业是……人各有志,那你的志向是什么?如果让你选择下面的职业你会选择什么?(展示图片)利用证俨法师的话“真正的光明在我们的心里,该点燃的是我们的心灯。
”导入。
二、析题、明确目标、了解作者及背景。
1、考考你:题目中哪两个字是题眼?(敬、乐)敬业——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发愤忘食”)乐业——把学习工作当作一件乐事(“乐以忘忧”)2、应该怎样理解“业”的含义?业,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即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3、展示目标①对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②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促进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4、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教读引领课名师教案》
第5课时教读引领课
——《创造宣言》+《友邦惊诧论》整合教学设计
【课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创造宣言》《友邦惊诧论》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其作用。
3.领悟创造精神对个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
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学生纷纷回答)
那么生活在上个世纪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对于“创造”,他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话语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陶行知和他的创作。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文章如何划分层次?划分依据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课文中第5~11段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三、本文运用里哪些修辞手法?请找出一两处进行分析。
四、阅读九年级上册主题图书5的第二页《友邦惊诧论》
找出文中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有何作用?
【作业布置】搜集阅读陶行知的相关故事,积累素材。
【板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你有一个原本志向高远、成绩优异的好朋友,最近因不堪忍受寒窗苦读的学习生活,开始产生了厌学情绪。
你很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导他重新迸发学习的激情,但却感觉心有余而才不足,不能用中肯的观点说服他。
学完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你会获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预习与交流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骈进不二法门断章取义敬业乐群安居乐业2.文体链接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二)深层探究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5.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总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乐业。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本课作者海子的生平及写作特色;(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从中领悟人生的意义;(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1)能运用课本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较好地理解和感受本课诗歌;(2)能在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学鉴赏意识和文艺素养。
3. 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诗歌艺术的美感,增强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2)通过对人生意义的探讨和领悟,发现并感悟生活的真谛,懂得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本课诗歌的表达情感,领悟其中的人生意义;(2)运用课本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2)人生意义的领悟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1. 预习交流通过讲解和调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下面几个问题:(1)你对海子有什么了解?(2)你对他的诗歌作品有怎样的认识?(3)你喜欢哪首海子的诗,为什么?2. 教学展示让学生自觉朗读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气息。
教师简要介绍海子在文学界的地位及他的创作特色。
3.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天时的情感和体验,鼓励学生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学生们对于春天的热爱和美好多样的情感体验。
4. 课堂探究(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筹多挂”、“ 思维突破”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2)对于诗歌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进行剖析,体验和感受诗歌中的美感。
5. 小结反馈通过表格、图片等形式,展现同学们学习的成果。
同时,让学生回答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本课诗歌中所阐述的人生意义的?”六、作业安排1. 请学生背诵本课所学的一篇诗歌,并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和理解这篇诗歌。
2. 以“四月天,生活意义”为主题,写一篇随笔,表达自己的触动和感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敬业与乐业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_组文阅读课名师教案》
第5课时求知善读思辨实践【课型】组文阅读课【学习内容】图书:《读书使人优美》《读书》《读书的三种姿势》《换个角度看问题》《弯路比捷径好走》《安于平淡》【学习目标】1.找出论点,理清论证思路。
2.学会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学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组文章,巩固议论文的知识点。
二、学习环节活动一:读组文,找出论点,理清论证思路论证思路方法指导:1.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示例:《谈创造性思维》论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论证思路:本文首先从“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然后论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接着点明了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关键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活动二:读组文,归纳论据,学会补充论据补充材料紧扣论点(论据要有针对性、典型性)1.事实论据一般格式:人物+ 事例+ 评价2.道理论据:直接引用名言警句补充材料(事实论据)的几种错误类型:1.材料错误,胡编乱造。
2.与论点的关系不够紧密。
3.论据不典型,不能证明论点,没有说服力示例:《贵在独创》论点:要善于思索,善于创新,善于想出不同于众人的新点子。
概括论据:人物:北京的刘超事例:集邮以邮票上的帽子为视角。
评价:举办的“新中国邮票上的帽子”专题邮展,引起参观者莫大的兴趣。
请选一篇文章概括其事实论据,或者补充一个论据。
活动三:读组文,选话题,学会选取论据予以反驳发言示例:请以“有捷径为什么非要走弯路”为话题,学习如何选取充分的论据予以反驳。
三、小结通过读这一组文章,我们学会了如何找论点、理清论证思路,以及归纳论据、补充论据。
四、作业尝试用学到的方法阅读其他的文章。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四月天”的意象,及其所代表的生活美好和希望。
-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语言美感的感知:通过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象的构建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意象相关的主题,如“春天”、“希望”等。
2.创作实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创作一首小诗,运用所学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熟读并背诵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作者林徽因通过诗歌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增强文化素养,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提高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的认识;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个性化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熟读、背诵和创作练习,增强学生对诗歌韵律和语言美的感知,提升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组织课堂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们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尝试着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虽然有些作品还不够成熟,但这个过程无疑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我觉得在这个环节,我可以进一步提供更多指导,比如给出一些创作框架,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启发和参考。
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体会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新的、富有情意的意象,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3.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学习重难点:重点: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难点: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作者奇特的艺术手法,感受语言魅力。
三、课前导入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
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建筑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作者。
林徽因(1904-1955),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
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的《学文》上,具体的写作时间不详。
这首诗是为儿子粱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五、积累词语1.重点字娉婷( pīng) 鲜妍(yán) 冠冕(miǎn) 呢喃(ní nán)柔嫩(nèn)2.重点词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_组文阅读课名师教案》
第5课时记忆里的调色盘【课型】教读引领课【学习内容】教材:《故乡》《孤独之旅》图书:《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
2.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学习过程】导入:投影展示一些童年常见景象的图片,唤醒儿时的记忆。
(可找些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图片)你能否谈谈自己对哪张童年旧照最有共鸣?活动一:记忆中的老照片1.寻找最美画面:有的作者一写到童年,身份就不仅是文人了,他们更像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大肆挥洒自己的画笔,用缤纷的色彩将童年的梦幻美好变成一幅幅靓丽的图画。
带着欣赏美的眼睛快速阅读《故乡》和《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按照以下格式说话。
格式:我认为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也有,还有,构成了一幅的图画。
示例:(1)我认为鲁迅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也有海边鬼见怕、观音手等五色的贝壳,还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等各种颜色的鸟类,构成了一幅神异的图画。
(2)我认为雷抒雁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红红的苇芽、绿汪汪的池塘、日渐变黄的麦子,也有白白嫩嫩的菅草根、好吃的红根根、乳白色的羊奶果,还有秋天由绿至黄继而变白的苇穗子,构成了一幅自由烂漫的图画。
2.从“景语”悟“情语”。
然而这些神异、自由、美好、梦幻最终都成为了不可复返的回忆。
鲁迅笔下曾经充满生机的故乡变成了萧索、衰败的小村落;雷抒雁笔下故乡的苇塘已经消失在高高低低的房子里。
要想寻找昔日景象,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了。
思考:两位作者对于这些消失的绚丽景象进行一番描写有何作用?(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PPT出示)活动二:跟随颜色去“旅行”1.曹文轩先生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里少不了色彩各异的景物描写,我们不妨跟随他笔下的色彩展开一段独特的“孤独之旅”。
请同学们找出并反复朗读《孤独之旅》中关于景物色彩的描写,感受小男孩杜小康的成长经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第5课时_组文阅读课_名师课件》
《论教养》 《精神的三间小屋》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组文阅读课
【学习目标】
1.结合批注,理解文章观点和论证思路。 2.学习体会用具体事例论述事理本质的方法 和效果。 3.学习用大比喻套小比喻的说理方法。 4.对话名家,提升自身修养。
活动一:阅读《论教养》
1.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借助旁批的提示,读出自己的收获。
活动一:阅读《论教养》
3.结合旁批,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 4.体会用具体事例论述抽象事物的方法和效 果。
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二:阅读《精神的三间小屋》
1.这三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 描述的?
2.通篇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述? 3.本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 和抒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活动三:讨论交流,对照感悟
1.结合批注和阅读提示进行交流,自行得出答 案,老师适时点拨提升。
2.对照自己的生活和认识,同学谈感悟。注 意观点要明确,言之要成理。
谢谢观赏
(原创)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精品实用教案
5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教学目标1.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经典咏流传李宇春演唱《人间四月天》视频。
二、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林徽因,福建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写作背景选自《林徽因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这首诗是林徽因的代表作,发表在1934年的《学文》杂志上。
一说是为悼念曾经的挚友徐志摩而作,表达自己深切的怀念;一说是为其子梁从诫出生而作,表达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希望。
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3.新月派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
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4.字词积累:PPT三、初读感知1.听读、跟读、诵读长句的停顿要得当;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注意重读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记忆里的调色盘
【课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内容】
教材:《故乡》《孤独之旅》
图书:《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
【学习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对情节、人物、主题的作用。
2.加深对人生的理解。
【学习过程】
导入:
投影展示一些童年常见景象的图片,唤醒儿时的记忆。
(可找些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的图片)你能否谈谈自己对哪张童年旧照最有共鸣?
活动一:记忆中的老照片
1.寻找最美画面:
有的作者一写到童年,身份就不仅是文人了,他们更像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大肆挥洒自己的画笔,用缤纷的色彩将童年的梦幻美好变成一幅幅靓丽的图画。
带着欣赏美的眼睛快速阅读《故乡》和《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按照以下格式说话。
格式:我认为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也有,还有,构成了一幅的图画。
示例:(1)我认为鲁迅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也有海边鬼见怕、观音手等五色的贝壳,还有稻鸡、角鸡、鹧鸪、蓝背等各种颜色的鸟类,构成了一幅神异的图画。
(2)我认为雷抒雁是我心目中的色彩搭配大师,因为他描绘的儿时家乡既有红红的苇芽、绿汪汪的池塘、日渐变黄的麦子,也有白白嫩嫩的菅草根、好吃的红根根、
乳白色的羊奶果,还有秋天由绿至黄继而变白的苇穗子,构成了一幅自由烂漫的图画。
2.从“景语”悟“情语”。
然而这些神异、自由、美好、梦幻最终都成为了不可复返的回忆。
鲁迅笔下曾经充满生机的故乡变成了萧索、衰败的小村落;雷抒雁笔下故乡的苇塘已经消失在高高低低的房子里。
要想寻找昔日景象,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了。
思考:两位作者对于这些消失的绚丽景象进行一番描写有何作用?(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PPT出示)
活动二:跟随颜色去“旅行”
1.曹文轩先生作为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里少不了色彩各异的景物描写,我们不妨跟随他笔下的色彩展开一段独特的“孤独之旅”。
请同学们找出并反复朗读《孤独之旅》中关于景物色彩的描写,感受小男孩杜小康的成长经历。
(1)“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
提示:“茫茫”,是一片白色,给人一种空而远的感觉。
此时杜小康的眼前“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四周只是草滩或者洼地,已无一户人家”,他对前方充满了茫然与恐惧——“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少年心中离开麻油地之初的心情正如眼前的这一片茫茫的水色,迷茫与害怕暴露无疑。
(2)“这才是真正的芦荡。
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
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
当社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了的感觉。
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
提示:当到达目的地芦苇荡时,眼前的“如绿色的浪潮”瞬间就惊住了杜小康。
他从来没有尝试过在如此孤独的心境下、在如此对前方迷茫的情况下,看到过这给人强大压迫感的绿潮般的芦荡。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这正反映了杜小康内心的巨大恐惧感,也正是强烈的孤独感几乎压垮幼小心灵世界的生动写照。
(3)“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遇到的最恶劣的一个天气。
一大早,天就阴沉下来。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临近中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