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
《繁星》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2
《繁星》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2。
一、教学环节1.启发式提问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起他们对文章主题的兴趣,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喜欢看星星吗?它们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它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2.独立阅读让学生在教室里独立阅读文章,根据课文指导,学生可以用笔记记录下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以便后面的课堂讨论。
3.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阅读笔记和印象。
老师可以根据小组的阅读笔记,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对于小女孩想要的“繁星”,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想法?请在组内分享你们的故事。
4.整堂课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为全班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环境。
例如,“作者为什么用“繁星”这个词来表达小女孩的愿望?这个故事中的小女孩和你们有什么相同之处?”5.阅读表现老师在整堂课讨论中,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词汇积累、表达能力、文法运用等方面。
6.个人写作学生在阅读之后,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写出优秀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1.词语学习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基础词汇的学习。
《繁星》这个故事中有一些古词汇,如“童郎”、“划一”等,需要老师进行解释。
同时,基础的词汇积累也是必要的,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一些表达想法和情感的词汇。
2.文学修养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学好语言表达,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文学知识,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提问文章主旨、阅读理解题、写作反思等。
三、教学难点《繁星》这篇文章中有一些较为抽象的意象,例如繁星的意象和小女孩的愿望。
学生对于这些意象的理解和感受有一定的差异性。
新课标语文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新课标语文实践教学案例。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案例实施1. 案例一:阅读教学(1)教学内容:鲁迅的《阿Q正传》(2)教学目标:1)理解阿Q的形象特点,把握作品的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阿Q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阅读,完成阅读笔记。
3)合作交流:各小组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主题。
4)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观看与《阿Q正传》相关的电影、纪录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 案例二:写作教学(1)教学内容:写一篇以“家乡变化”为题的作文(2)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指导: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立意、选材、结构等。
3)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指导,完成作文。
4)互评:学生分组互评,互相学习、提高。
5)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6)修改完善:学生根据教师和同伴的建议,修改作文。
3. 案例三:口语教学(1)教学内容:辩论赛(2)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一组我爱阅读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魅力。例如,在教授“我爱阅读”单元时,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文章,让学生分析其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3.创设互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教授“我爱阅读”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
Hale Waihona Puke (二)问题导向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时,可以提问:“作者为何用‘风吹草低现牛羊’来形容草原?”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3.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教授“我爱阅读”单元时,可以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喜欢阅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后,可以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例如,在教授“我爱阅读”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推荐,并说明推荐的理由。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例如,在教授《草原》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反思:“我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自我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
一、单元概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由于诗歌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流传面广。
本单元利用诗歌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诵、编、画,引导学生学习、收集、创编诗歌,让孩子们在诗歌中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自主阅读,以编带写”为重点,在学、诵、编、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4组:《雅韵流香(诗词曲一组)》《与诗同行》《捕捉童真(儿童诗一组)》《诗无国界》。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3篇:《钟鼓(节选)》《橘颂(节选)》《古诗十九首(节选)》《悲歌》《短歌行(节选一》《短歌行(节选二)》《木兰诗(节选之一)》《《木兰诗(节选之二)》》《登幽州台歌》《虞美人》《天净沙秋》《送别(节选)》《黄河颂》四、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赏析,并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4组,《主题式经典诵读》13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以读代讲、自主阅读”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勾勾手做朋友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勾勾手做朋友本组概述:本组围绕“勾勾手,做朋友”这一主题,安排了20篇文章。
其中课文5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7篇。
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学会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谅解别人,养成豁达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受大家欢迎的人。
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单元主题”为线,以批注式阅读为重点,通过读、想、说等方法,完成20篇文章的阅读。
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勾勾手,做朋友”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识字5》、《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
《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雨花花》、《一朵不结果的花》、《公鸡的脸红了》、《友谊》、《猴子和牛》、《征友启事》、《小白兔奇遇记》、《好事情》。
《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友谊》、《增广贤文<知己>》、《增广贤文<相处>》、《增广贤文<情谊>》、《永远在一起》、《小星星》、《怎么办》。
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读写“容易、千斤、折断、清晨、但是、采果子、傍晚、背着、椅子、消除、美术课、风景、消除、吞吞吐吐、铅笔、注意、拿起、松鼠、乐坏了、抓住、扎风筝、祝你幸福、一句话、现在、宣布、万兽之王、下令、第一、星期、轮流、走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画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两翼目标1、《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7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在批注式阅读中学习通过圈画人物的言行,想象人物的心理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主题阅读案例
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下,我们的“一主两翼”的校本课程体系应运而生。
“一主”,即以教材为主体;“两翼”:一翼是我们开发的与教材配套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另一翼是与阅读读本配套的《主题式经典诵读》。
在教学中,我们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教学。
就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一个教学,为一个单位教,它不再是一课书一课书地教,而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教,在这一个单元变成了一个小系统,那么这个主题就是单元的魂,它就是用这个藤,把所有课文串起来,单元的主题好比藤,一篇篇课文好比瓜,就是用这个藤把一个个瓜串起来。
课堂的学习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闲敲碎打,而是一个主题式问题的纠结,是学生发散的思维最终集中于单元主题这一点上。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种精神;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
首先我们应该坚持“得法于课内”的原则,把阅读方法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获得寄希望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分析比较,并抽象概括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读书模式。
这种阅读,看似简单,实则是让儿童在自主实践中自能理解文本内容,自觉检验读书方法;是让学生在涵泳精思后做最有价值的判断,最发有意义的筛选,最有个性的赏评。
正如清陆世仪所说:“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新语文主题阅读》这本书中收录的都是难得的美文,且不乏名家名篇,如果学生读了仅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不能“津津乐道”,情感美化、深化。
王老师从“读正确、读明白、读出感情、读出色彩”这四个一一递进的层次入手,让学生运用以气带声、以声传情、心领神会、寓情于声的技法把苏轼的《水调歌头》演绎得淋漓尽致。
课已毕、情未了,我们无法淡忘课堂上那直面心灵的诵读、刻骨铭心的想象和充满生命意义的追问,我们更无法淡忘在师生心间升起的那轮诗情画意的“明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亘古不变的情怀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永远珍藏,与其说这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情感的回荡,倒不如说这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生命的涅槃。
语文主题丛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背景介绍:简 要介绍作品的 背景、作者生 平及创作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作品。
初步感知:让 学生快速浏览 全文,对文章 内容有个大致 了解,为后续 深入阅读做好 铺垫。
阅读指导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 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推荐相关主题的读物,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利用多媒体技 术,展示与主 题相关的图片、 视频等资料, 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通过朗读、角 色扮演等形式, 引导学生进入 文本情境,增 强阅读体验。
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设计 相关的问题或 任务,让学生 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深入理 解文本。
创设与主题相 关的游戏、竞 赛等互动环节, 让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氛围中 提高阅读效果。
方法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语文主题丛03书阅读教学
内容设计
确定阅读教学目标
确定阅读教学 目标的意义: 为教学提供明 确的方向和目 标,提高教学
效率。
确定阅读教学 目标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结合语文课程 标准和教材要 求,考虑学生 的实际需求和
水平。
确定阅读教学 目标的方法: 分析教材内容 和学生情况, 确定具体、可 操作的教学目
语文主题丛书阅 读教学设计是指 根据语文课程目 标和教科书内容, 针对不同年龄段 的学生,设计有 针对性的阅读教 学活动,以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语文素养。
添加标题
它强调以主题为 核心,将阅读材 料、教学活动和 教学方法有机整 合,通过多种形 式的阅读活动, 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习惯,提 高阅读能力和阅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之《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是一本著名的少年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家庭与爱情、生活与理想、困难与成就的故事。
这本小说深受初中生喜爱,特别是中学生。
本文将以这部小说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感受小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质。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以下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情感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表达等方面得到提高;2、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染,增强自信心和人文素养,通过小说感受生命的价值和追求等;3、发展学生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初步了解小说让学生先自己了解这本小说的作者、创作背景、内容等,对于学生初步了解这本小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样学生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更加深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小说对当时社会和文学的深刻反思,向学生展示生命的真谛和人生追求。
2、理解小说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如小说中的家庭生活、生存环境、少年成长、求学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展现个人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小说的与生俱来的人性特点和矛盾,为学生着迷的成长谱写课堂中的一道亮色。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在形象塑造方面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技巧和手法,使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小说中的情感表现,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官和审美体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4、感悟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小说的生命真谛、人性刻画、情感表达等方面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对生命和理想进行思考和探索,促使学生在思想上还有情感上深入体悟“少男闰土”所代表的阳光和勇气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自信而充实地成长。
三、教学过程一、预习环节让学生提前阅读小说,自己根据小说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和认识,小组内相互讨论,将自己的感受述给全班。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诗意童年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诗意童年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诗意童年”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3篇文章,其中课文5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
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
学习本组文章,可通过批注式阅读、有感情朗读,让孩子们感受童年的五彩缤纷和难忘。
二、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在分享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诗意童年的美好和难忘。
三、教学内容: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8篇:《绝交》《陀螺》《童年》《剃头大师》《吹柳笛放风筝》《捅马蜂窝》《追“屁”》《微尘》。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风景》《蚕变之歌》《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口哨》《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班长的苦恼》《谁在我童年时代从我的窗户经过》。
四、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能正确认识22个生字,会书30个生字。
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积累好词佳句,体会词句、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10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以读代讲”“自主阅读”“以文带文”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教学重点、难点: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单元主题,创造师生分享阅读感受的氛围,帮助学生梳理批注的方法,积累优美语段,诵读古诗词,升华主题情感。
【教学过程】一、朗读单元导语,明主题之“意”1.导语:孩子们,看着你们纯真的笑脸,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仿佛回到了童年,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第二单元“诗意童年”的分享展示。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设计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背景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和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案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拓宽阅读视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包括理解文本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文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的文本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设计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岳阳楼记》为例,设计如下内容:1.探究背景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岳阳楼记》这篇古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阅读指导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岳阳楼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结构,并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和句子。
3.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叙事结构,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理解能力。
4.阅读理解教师设计多样化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文本的理解,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推理的能力。
5.阅读策略引导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归纳和概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6.思辨与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观点、主题和价值,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7.写作任务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岳阳楼记》为素材,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到岳阳楼的经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阅读理解: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完成并互相讨论答案。
3.文本分析:教师讲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文本。
4.阅读策略引导:教师介绍和示范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5.思辨与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文本中的问题。
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案例1. 引言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中,阅读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能力。
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设计一个主题式阅读教学案例,来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 目标确定本教学案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主题式阅读的技能。
通过主题式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信息,提取关键词,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并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教学活动设计3.1 活动1:主题提取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从中提取出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和重要段落,分析文章的内容,确定文章的主题。
同时,学生需要解释他们是如何确定主题的。
3.2 活动2:关键词提取要求学生在已选定的文章中,提取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
学生可以通过标注或者划线的方式,将他们认为重要的词语圈出来,并解释这些词语与文章主题之间的关系。
3.3 活动3:思维导图绘制要求学生根据提取的主题和关键词,绘制出思维导图。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清晰地展示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信息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4 活动4:问题回答和观点表达要求学生根据已经阅读的文章,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既可提问有关文章细节的问题,也可提问与主题相关的观点类问题。
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回答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教学评估4.1 课堂表现评估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问题回答的质量,来评估学生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的表现。
4.2 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提取主题并绘制思维导图。
然后将作业收集起来,逐一评估学生的主题提取和思维导图的质量。
5. 教学拓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主题式阅读训练。
主题阅读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年级第四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夜莺的歌声》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写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地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
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这两篇课文将带我们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去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回顾本单元课文的主题。
主题:维护和平、制止战争2、小组讨论含义深刻的句子a、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尽头唱起来。
从表面上看,这两句话在描写夜莺的歌声,但联系上下文,便可发觉其中还有其他的意义,“停了一会儿”“新的劲头唱起来”,机警的小夜莺已发觉了敌人,经过思考,他决定去接触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b、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她。
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c、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小夜莺的答话是文章第一部分作者叙述的重点,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相间,颇有童位,加上小夜莺一系列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
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在这些言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d、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从血染的征衣及浸满血的手表这两处细节描写,看出爸爸以身殉职,牺牲壮烈,同时也表达了我痛失爸爸后极其悲痛的心情。
主题阅读对比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读中课教学案例
主题阅读,对比阅读——《中国民间故事》之“机智对话类”故事读中课教学整本书:《中国民间故事》简介民间故事时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文学作品,它时民间叙述散文作品的一种。
亦称“古经” “说古”“学古”“瞎话”。
根据内容,民间故事可分为四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和笑话。
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不局限于现实生活,它们往往包含者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然后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流传,许多民间故事带着自己独有的元素演变成更多的民间故事。
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民间故事还成为了很多艺术创作的原材料。
主要特征: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经久不衰。
2、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的形式,内容既具有现实性,又充满幻想的色彩。
其中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
它的现实性很强,常常赞美正直、勤劳、善良的人,批评懒惰、自私、愚蠢的人,也讽刺剥削者和压迫者。
许多生活故事反映了雇农对地主、工匠对作坊老板、人民对官府的巧妙斗争。
生活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人物性格单纯,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风格较为朴实、明快。
背景:“民间故事”主题阅读在中国故事学界,通常以美国学者汤普森在《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中对母题的论述为基本参照:“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绝大多数母题分为3 类。
一是一个故事中的角色———众神,或非凡的动物,或巫婆、妖魔、神仙之类的精灵,要么甚至是传统的人物角色,如像受人怜爱的最年幼的孩子,或残忍的后母。
第二类母题涉及情节的某种背景——魔术器物,不寻常的习俗,奇特的信仰,民俗文化与主题学如此等等。
第三类母题是那些单一的事件———它们囊括了绝大多数母题。
” [ 1]陈建宪沿袭了汤普森的观点,指出“作为民间叙事文学作品内容的最小元素,母题既可以是一个物体(如魔笛),也可以是一种观念(如禁忌),既可以是一种行为(如偷窥),也可以是一个角色(如巨人、魔鬼),它或是一种奇异的动、植物(如会飞的马、会说话的树),或是一种人物类型(如傻瓜、骗子),或是一种结构特点(如三叠式),或是一个情节单位(如难题求婚)。
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
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教案主题:语文阅读课教案——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析目标:通过解读和评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语文水平。
一、导入(200字左右)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一幅画作或者播放一段音乐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个人情感和社会价值。
二、解读文学作品(400字左右)1.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解读文学作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年级特点选择一篇适合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
同时,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文学作品,并思考作品中的核心主题和情感。
2.背景介绍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及创作动机,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析作品。
3.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和艺术手法,如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和描写、抒情、叙事等文学形式。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和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4.主题与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寻找主题和情感,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及社会价值观。
三、评析文学作品(600字左右)1.思考与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与讨论,例如: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否真实可信、作品中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自然、作品中的价值观是否积极向上等。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2.提供多元视角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以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来评析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多元文化意识。
3.对比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的文学作品或者同一作家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体会作品中的风格和主题的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四、总结与延伸(200字左右)在本节课的总结与延伸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结概括,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语文课的阅读教案
语文课的阅读教案主题:语文课的阅读教案引言:语文课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通过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
本教案将以阅读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阅读策略的能力。
一、认识阅读(200字左右)在本节课中,我们将从认识阅读的概念开始,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对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积极的阅读态度。
二、阅读策略的训练(500字左右)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所读的文章。
我们将介绍预测、推理、总结等不同的阅读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策略。
三、拓展阅读素材(500字左右)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提供一些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涵盖不同的主题和文体,帮助学生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同时也对不同文体和写作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阅读评价与反思(400字左右)在本节课的最后阶段,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评价和反思。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将对所读的文章进行评价,分析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总结出有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阅读策略的能力,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并通过评价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优秀的阅读者。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小学语文《童年之趣——“童年”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童年之趣——“童年”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通过多文本的阅读和分享,提升整体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在阅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童年时光的珍贵。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同步阅读的方法,奠定有效同步阅读的基础,提高阅读速度,尽快适应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孩子们,在你们的记忆中,你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事?(学生谈)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一个人,一个玩具,一件事,甚至一座房子,都能见证我们童年的乐趣,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童年趣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作家的文字里,看看那里住着怎样的童年?二、我选择我喜欢出示三篇文章题目和作者这三篇文章,我们课下已经预习过了,我想问一下,你最喜欢哪篇?(学生谈)喜欢一篇文章的理由可以是多样的,或许喜欢作者,或许题目吸引人,或许内容与你的生活经验有关。
三、文章大意好书不厌百回读,一篇我们喜欢的文章,值得我们反复读,现在就请大家重读你喜欢的文章,读的时候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把你觉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划下来并作简要批注。
出示小贴士: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把最有意思的地方划下来并做简单的批注。
(学生静静默读)你能够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正在重读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跟祖父学诗》主要写作者跟祖父学诗,祖父教我念诗,我大声的喊,祖父也不会骂我。
《月迹》主要写作者童年时期和伙伴寻找月亮的事情。
《冬阳童年骆驼队》主要写作者童年时期学骆驼咀嚼、议驼铃的来历、想剪驼毛、问骆驼的行踪的事。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嗯,概括的很好,把握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把主要的人物、事情简要地讲清楚。
四、说来听听,分享快乐这三篇文章中肯定有你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吧!让我们“说来听听,分享快乐”。
出示:说来听听,分享快乐聊聊最有意思的地方(一)分享《跟祖父学诗》让我们从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文章《跟祖父学诗》开始研究。
主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圆明园的毁灭》为案例分析
主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山西省万荣县实验小学044200一、案例描述:《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
二、背景分析本篇课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流程一、单元整体感知,感悟单元内涵1.谈话导入,走进单元2.诵读导读,感知主题设计意图:部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总起领悟,继而以读代讲进行单元导读的诵读。
犹如乐团里的指挥,总起整个单元,让学生迅速了解单元的学习任务,接着就把课文引出,水到渠成。
二、批注阅读,感知课文整体师: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以及文中评价圆明和圆明园的毁灭的句子。
生: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整体感知圆明园的价值,引导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好地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以读代讲,领略昔日辉煌(一)自主阅读,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1.为什么圆明园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呢?圆明园里到底有什么呢?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已经为你们打开了大门。
快速自读二至四自然段。
(学生活动)2.四人小组交流、汇报,理解众星拱月的布局。
4.由圆明园的布局图引出学生的感慨——学生高兴、骄傲、自豪地读:圆明园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三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案例
三年级语文主题阅读案例一、教材分析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分别是《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
《翠鸟》形象生动的介绍少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课文主要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燕子专列》讲述了瑞士人民帮助燕子度过难关的故事,体会人们对燕子的爱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开始小村庄很美丽,因为人们乱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最后在暴雨中消失了,揭示了生活在小村庄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引起的严重后果,让学生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路旁的橡树》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人们为了保护橡树,改变公路计划,表达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认识本单元中各个形象的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领会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引导学生爱护树木、爱护动物,无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阅读《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并交流(1)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朗读(重点是朗读,在读中感受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本单元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从中你学到了什么?2、主题:保护环境(1)我们生活的环境是什么样的?(2)生活中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事情?(3)你觉得应该怎样保护环境?(4)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保护环境计划。
(5)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小组交流:学习了第二单元,谈谈自己如何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4、教师小结: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人人有责。
保护一棵小树、爱护一颗小草……因为有你的付出,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草会更绿,我们的家乡会更加美丽。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第四组珍爱家园人教新课标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以更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五、案例亮点
1.主题贴近生活:本节课以“珍爱家园”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家园的美好与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教学策略丰富多样: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教材中关于“珍爱家园”的相关文章,包括诗歌、散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了解家园的美好与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4.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家园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家园的关注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回顾前置知识: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发布学习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二)讲授新知
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以杜甫诗为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初中语文以杜甫诗为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案例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着浓厚的政治性和社会性抒发的气质,阐释了杜甫的英雄主义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习杜甫诗歌既要理解精神内涵又要把握文学特点,可以让学生丰富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本文将介绍一篇以杜甫诗作为主题的语文文群阅读教学案例,供初中语文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讨论《杜甫诗》,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杜甫诗歌的背景知识,让他们了解杜甫诗歌的特点,然后通过分析与讨论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文学特点阅读和解读能力,能够看到其中深刻的文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1.步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传统,学会概括他的一生社会背景。
2.过对杜甫诗歌的阅读分析,把握其中的文学思想和抒发的思想,深刻理解其中的人生感悟。
3.够根据不同的抒情形式,掌握其诗歌的文学特点,学会欣赏作者的文学情怀。
4.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完杜甫诗歌后,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进行自我反省,把握人生价值。
三、教学步骤1.旗仪式:让学生认识杜甫,领会他的文学背景,引导他们对杜甫的英雄主义思想的理解。
2.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不同杜甫诗歌,并通过讨论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文学特点。
3.组讨论:让学生就杜甫诗歌中的文学思想进行讨论,让他们得出对作者精神内涵的理解。
4.体合作:将学生小组分享讨论结果,使学生在合作中更深刻地了解杜甫诗歌。
5. 互动分享:让学生讨论杜甫诗歌中的主题,写出自己的理解,形成互动分享。
6.维小组:让学生通过思考,连接个人的学习经历与文学知识,把握人生价值。
四、教学反思本节杜甫诗歌课非常成功,学生们对杜甫的文学感觉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从不同角度诠释作者的文学思想,在合作中感受到他们的文学情怀。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去认识更多的中国古典文学,让他们更全面的掌握中国的古典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案例
——浓浓的乡情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 课《古诗词三首》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情归故乡》第三单元《诗意故乡》【设计理
念】
根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学策略、语文学科课程性质及特点,在《浓浓思乡情》的主题学习一课中,努力丰富主题学习的内涵,着重体现人文主题、文体主题、能力与方法主题这三方面的特点。
1. 人文主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无论是教材中的《古诗词三首》还是丛书中《望月怀远》、《乡愁四韵》等诗词,都具有“思乡”这一统一的人文性主题。
2. 文体主题:在主题学习内容的选取上,根据教科书文体的特点(诗、词),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情归故乡》中第三单元《诗意故乡》来进行主题学习。
因此,本节课的主题学习不仅人文主题是一致的,文体主题也是一致的。
3. 能力方法主题:在学习中,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本课以学习表达方法为核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三首诗词的表达方法,然后发挥丛书资源优势,借助第三单元经典诗歌在自学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
同时,巧妙引领,尝试练笔,学习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使学习扎实而富有实效。
【教学目标】
1. 学会四步读诗法。
2. 体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3. 感情诵读诗词,积累诗词名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体
会诗词表达的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诵读入情境
1. (课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听着这缠绵的歌曲,你感受到
了什么?
(指生说感受)
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距今800 多年前的苏轼就曾这样写道——(生共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距今1200 年前的王建这样书写着自己的思乡情——(生共读)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距今1300 年前的宋之问在归乡途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生共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距今1600 年前的沈约站在这高台上,这样写道——(生共读)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这些优美的诗句中,都充满了浓浓的思乡情,上节课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课件出示):(1)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初步学习了
三首古诗词(课件出示三首古诗词),体会了诗人浓浓思乡情,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
2. 创设情境,师引读,生诵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师酌情指导朗读)
二、精讲点拨悟方法
1. 师: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浓浓思乡情,那作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的呢? 生自主学习:用横线标出引发作者思乡的事物,并想一想作者分别用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 同桌交流收获与困惑。
3. 班级交流:引发作者思乡情的事物分别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4. 小结写法:《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借事抒情;《长相思》景事融情。
5.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作者通过不同方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方法,这是读诗的第4 步——思写法。
在以后读诗词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课件出示):⑴解诗题,⑵想画面,⑶悟情读,⑷思写法。
三、拓展诵读学方法
1. 《情归故乡》这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就收录了许多思乡、念乡的名诗名篇(课件出示《诗意故乡》单元目录),并区分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
2. 现代诗歌部分。
A. 《乡愁四韵》师:时至今日,有多少漂泊他乡的游子在诉说着对家
乡的思念。
接下来,我们走进《乡愁四韵》,来探寻一下他们表达思乡情的方法。
(1) 生自读《乡愁四韵》,找出寄托作者思乡情的具体事物。
(2) 总结写法:作者通过四种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浓浓的乡愁。
(3) 师:你们了解这首诗的作者余光中吗?(师介绍余光中生平)
(4) 一道浅浅的海峡挡住了余光中的归乡路,却没有阻挡他的思乡情,他把自己缕缕乡愁融进了一首首小诗中,我们把这种感受放进诗中,再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乡愁四韵》)
(5) 尝试练笔:你能试着仿照《乡愁四韵》的句式,书写一下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吗?
(生练笔,并交流练笔,课后可继续完善练笔)
B. 现代诗歌拓展阅读
(1) 试着用刚刚学过的读诗四步法,选择一首现代诗歌进行小组共学。
结合本课的学习,我们重点来交流后两个步骤:悟情读和思写法。
(2) 小组内合作共学一首诗歌。
(3)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以自己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所选诗
歌,并小结诗歌写法。
(4) 师配乐与学生共读现代诗歌中精彩小节。
师: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挡住了多少海外游子的归乡路,同样远在海峡彼岸的洛夫在远望家乡时这样写道——
(男生)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节选自洛夫《边界望乡》师:诗人舒婷是这样借秋天表达对家乡的
思念之情(女生)从这边走
从那边走最终我们都会相遇秋天令我们饱满结局便是自行爆裂像那些熟豆荚
——节选自舒婷《秋思》师:诗人余光中更是这样直抒对家乡的热爱——(齐)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节选自余光中《乡愁》
3. 古典诗词部分
(1)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而在我们丛书的古典诗词中,诗人几乎用到了同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乡情,在读诗时你发现了吗?
(生:月亮)
(2)再次默读这几首古体诗,用横线画出用月亮寄托思乡情的诗句。
(指生读)
(3)出示诗句,引读。
当张九龄站在清幽的夜色中,披衣凝望拖曳的月光,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生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而温庭筠在清晨的丝丝月光赶路,不由得想起了远去的家乡,于是写道——(生齐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宋代诗人秦观身处孤寂的驿馆中,望着迷朦的月光,更激起了浓浓的思乡情——(生齐读)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身处安史之乱中的杜甫颠沛流离,倍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于是写下了千古名句——(生齐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 淡淡的月光,凝聚的却是远方游子那浓浓的思乡情啊!这样美的诗句,你能试着背下来吗?
(5) 生自主背诵积累。
(6) 生配乐诵读积累。
海上( ),天涯(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鸡声( ),人迹( )。
——温庭筠《商山早行》
雾失( ),( )津渡,桃源望断( )。
――秦观《踏莎行・郴(ch en)州旅舍》
露从( ),月是(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课堂延伸促发展
1. 生谈本堂课的收获。
2. 在《乡愁四韵》的歌声中小结:希望在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一颗思乡的种子一一月是故乡明,孩子们,无论今后走到哪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生你养你的故乡啊!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一一(生齐)浓浓思乡情。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