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就业突出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0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200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

2008年我国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作者:张本波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20期1—6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40万人,达到全年目标(1000万人)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2万人,为全年目标的56%。

截至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1个百分点。

一、当前我国就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投资快速增长和消费需求增加、以及积极的就业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等因素,是拉动就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因素。

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

上半年GDP增速虽然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但仍达到10.4%,预计全年可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

投资快速增长和国内消费需求增加。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比去年同期加快1个百分点,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动力。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旺盛,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4%,同比加快4.6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创12年以来的新高。

在净出口拉动作用由正转负的情况下,经济依然能够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原因在于国内需求的拉动,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退步实施。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要求;《就业促进法》也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2月3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5号),提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

财政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2761.61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4.2%。

二、2008年我国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2008年,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形势基本不变。

新增劳动力资源仍在1000万人以上;下岗失业并轨工作基本完成,但失业人员规模超过800万,就业工作仍面临诸多突出问题。

一是高校毕业生将这新高。

对08届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对08届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鱼与熊掌,最好兼得 不可兼得时,以自己最看重的为标准 一般情况是:事业发展了,待遇低不了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

按要求完成学校、学院部署的各项学习任务与工作: 求职同时别忘了做好毕业论文 懂得寻求帮助、学会舒解压力


希望大家在学习、论文撰写与就业求职中遇到困难
和问题(包括工作选择与求职技巧)时,多与老师、

2007届研究生就业情况
2006届:总人数83人,就业率96.39%;
2007届:总人数82人,就业率100%
08年的就业形势(三)

利好的消息: 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更加从容: 就业指导课更完善;简历啄木鸟计划;模 拟面试;就业指导工作坊;专业课教师对就业 工作更加关注;来我院招聘的单位增多;环境 气象类专场招聘会;
想的工作。但如果你需要时,服务西部、山区、 贫困地区也是一种选择。 递减边缘价值论。 任大事先破成败之见——有付出必有回报。 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都有相关政策、制度支 持及奖励。

关于“先就业后择业”

这并非仅仅是一个出自政府与学校利益的功利
思想。 当你需要就业而较长时期未能找到理想职业时, “先就低再爬高”是一种明智抉择。 先就业之利
学院作沟通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二)

团结友爱、机会均等、资源共享

讲求诚信:慎重签约,减少就业中的违
约、按时清偿欠费及贷款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三)

好好享受大学四年的最后时光(母校情、师生
情、同学情) 党员,班、团干部: 如何在文明离校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如何牵头为同学们做点有纪念意义的事 带领班级同学为母校做点什么,留下些什么
08年的就业形势(三)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随即演变成的国际金融危机,这对中中的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就业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

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

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使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首先分析金融危机爆发对我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再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影响;对策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爆发,这场罕见的危机随即波及到全球并愈演愈烈,特别是2009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谓是深刻的·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用人数量急剧减少,甚至出现裁员的情况。

这场百年罕见的危机冲击着大学生就业市场。

使原本毕业生供需矛盾问题愈加恶化。

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造成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给社会、家庭及学生自身带来了很大影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金融危机爆发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1.1金融危机导致裁员风潮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裁员风暴开始蔓延于美国,并从金融业向其他行业扩散,企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将大大减少,金融危机状况下企业的出口大量减少将造成在企业业绩锐减,为了更好地度过这次全球性的危机,不少知名企业出现了裁员的情况。

据统计,2008年以来,华尔街已经减少了12万个工作岗位,2009年还将进一步裁员24万人。

美国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银行、美国银行都宣布裁员。

金融业中的裁员风暴,很快冲击到全球的实体经济。

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实体经济中受波及最严重的。

在美国以外的汽车业,欧洲汽车巨头德国大众、沃尔沃都宣布裁员。

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日本丰田宣布裁减3000人。

其他国家也没有独善其身,英国德国等一些知名企业也相继作出裁员。

摩托罗拉、英特尔、爱立信、微软都作出相应的裁员。

200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0634feng/blog/item/0825d7df8e326d156327988b.html200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2008-10-18 19:10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这篇文章放到我博客里面不到一个月就突破3000人访问了,远远超过其他文章--从建立博客到现在其他文章都没有超过1000浏览的文章,从这里就可以看出2008年就业形式非常严峻!上次10万大学生专程跑到深圳来应聘,本科生底薪是1500起价,而这个工资在深圳都不够生活费(房租(这种收入水平只能租农民房)+吃饭+车费+通信费基本都超过那个数了)----------------------------------------------------------------------------------------------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几个比较突出问题。

就业率呈下降的趋势。

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取消统一分配派遣,实行自主择业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就业渠道不畅。

据对调查,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对就业的信息不了解或了解很少。

他们呼吁学校、政府人事和教育主管部门多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多提供就业信息。

另外,信息网站缺乏全面、具体的信息,很多就业信息迟缓,影响毕业生就业。

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

大学毕业生反映,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有动手的能力。

但是,现在的一些高等院校,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际工作技能的锻炼和提高。

这里说下个人观点:很多毕业生都不理解,没有工作那里来的工作经验呢?但只有工作后才能真正理解,工作经验对工作真的非常重要,对主管来说有工作经验的真的省事省心不少(有工作经验的人交待的事情只需说明想要的结果就行了,但没有经验的人却要说很多次才能明白),如果我是主管招聘手下我也会会优先考虑有工作经验或项目经验的人。

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预测及其对策建议(五篇)

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预测及其对策建议(五篇)

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预测及其对策建议(五篇)第一篇: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预测及其对策建议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预测及其对策建议一,2007年就业工作总结2007年年初中央政府确定的全年就业工作的目标是“95146“,具体含义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万,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强劲,预计达到11.4%;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就业形势虽然没有根本好转,但是就业和职业培训发展平稳。

预计200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实际达到1220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35%。

预计2007年全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实际达到550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10%。

预计2007年全国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实际达到140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40%。

预计2007年12月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控制在计划目标4.6%以内,与去年年底持平。

预计2007年全国新增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实际达到33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03%。

连续几年就业计划明显超额完成,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央和地方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很大,真正体现了就业是民生之本;二是就业计划指标过于稳妥,还可以与时俱进。

二,2008年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难点1,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一五”期间,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

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

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

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

2008年就业突出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

2008年就业突出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

2008年就业:突出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张车伟)一、当前的就业形势随着我国经济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不断好转。

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最好水平,达到12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近年来最高。

2007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

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稳中有降。

200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2006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当前劳动供求基本平衡,劳动供给略大于需求。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分析,2007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412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22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98。

去年第四季度相同的82个城市中,本季度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2.5万人和16万人,各增长了11.2%和5.1%。

79.1%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0%、16.2%、11.8%、9.1%、7.5%和4.5%。

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约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93.1%;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约占第三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73.1%。

与上季度相比,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增长了1和1.1个百分点,其他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均有所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增长了5.8和0.4个百分点,其他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均有所下降。

总的来看,中国目前的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劳动供给压力正在减弱。

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每年增加量正在减少。

15-59岁年龄段劳动人口预计会增长到2011年,15-64岁年龄段劳动人口增长会持续到2014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规模会逐渐缩小。

2008年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2008年就业数据分析报告

2008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一、2008年本科毕业生数据分析北京外国语大学2008届本科毕业生共1012人,截至2008年9月2日,有151人升学,141人出国,682名学生就业,一次性就业率为96.25%(如图所示)。

其中本科就业率达100%的有12个专业,95%-99%的有8个专业,仅有1个专业的就业率不足90%。

(一)就业形式多元化在已就业的682名毕业生中,签署就业协议460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67.4%,签署劳动合同148人,自由职业47人,北京村官1人,整体签约率较高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与07届同期相比,我校毕业生签署三方协议的比例下降,而自由职业的比例呈上升态势,主要原因还是语言类学生就业比较灵活。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大型企业等单位招收数量有所减少,各大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招收也越发严格,而一些私人企业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鼓励和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到合适的岗位很有必要。

08届毕业生情况如图(三)地域分布:今年我校毕业生工作地点仍然集中于北京地区,由于京外沿海地区企业蓬勃发展,并不断加大人才吸引力度,扩大宣传,在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强的情况下,部分毕业生开始选择京外沿海发达地区,南方发达城市尤为突出。

在京就业的学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朝阳、海淀、西城、东城如图:● 公务员情况分析在82名公务员中,75人考取了中央国家机关,7人考取地方省市公务员,从工作性质上看,大部分毕业生在外事部委及地方外事部门就业。

●考取研究生情况分析2008届本科毕业生一共1012人,考上研究生的本科生共151人,其中考取本校的120人,占79.5%,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我校在外语类院校的优势地位,对于想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拥有巨大的吸引力。

(四)就业网的开通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统计数据显示,70%的学生落实工作渠道来自学校就业指导网。

2008年就业格局之变

2008年就业格局之变

2008年就业格局之变作者:孟馨馨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8年第05期新劳动法的实施、外贸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等等,正在通过市场传导机制,悄然改变着2008年的中国就业市场。

有专家认为,2008年劳动力需求可能比上年相对萎缩,就业压力可能比2007年大,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节后劳动市场的“恐慌”新年刚过,各地就传来招工用工告急的消息。

记者在北京市劳动市场大厅看到,发布的职位多集中在商业服务业或者体力劳动者,月薪基本上在1000元左右。

据了解,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收集到1600多家招聘单位的空岗信息近28000个,其中商业服务业用工缺口最大,大约占到整个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一半左右。

同样的情况也在发生在深圳以及珠三角地区,尽管“用工荒”已经存在多年,但在今年对于众多招工企业而言这种局面格外严峻。

尤其是各种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电子制造、家具、纺织服装、玩具以及餐饮服务等表现十分突出。

在深圳市人才市场上,节后的首个招工招聘会,吸引了来自各地的6000多人的应聘大军,而在当天的招聘现场前来招工的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效果并不理想。

深圳理光发展有限公司原定招聘50多名员工,但一上午收到的求职意向却只有11份,远远低于招聘目标。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尽管是一家世界500强的电子企业,但并未吸引招工者的目光。

有分析认为,缺工严重的多为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部分合资企业和中心型私营企业问题最为突出。

而工资长期低水平徘徊、劳工权益缺乏保障,经济模式缺乏改善等是局部地区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为了补充招工缺口,部分企业纷纷打起了“加薪牌”以确保吸引劳务工。

以中部的武汉为例,在最近举办的招聘会上,今年的普通工种月工资较去年提高100-150元左右,增幅10%,技术性工种月工资较去年提高200-300元左右,增幅15%以上。

而在制造业聚集的广州,抽样数据显示,企业给新入职的员工开出的平均月薪达1160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36元,增幅超10%。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

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及政策建议前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不景气的时期。

很多企业关门大吉,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特别是对于青年来说,就业难度更大了。

本文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问题与分析就业压力增大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下滑和企业倒闭,这自然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许多企业不再招聘,而且还有一些企业在裁员。

青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市场比以前更加严峻。

低薪、短期合同另一个问题是,即使找到了工作,年轻人也可能面临低薪和短期合同的问题。

低薪让他们难以维持生活,并且短期合同使他们无法拥有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

职业技能不适应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青年人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技能可能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这使他们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背景相匹配的工作。

传统行业失去优势最后,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传统行业面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向了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这也导致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政策建议提高培训机会政府可以提高青年职业培训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机会,加强青年职业发展引导和咨询服务,提高青年的职业技能和能力。

鼓励創业政府可以通过贷款、减税等方式来鼓励年轻人创业。

此外,对于非企业法人社会组织(如独立设计师和媒体创作者)等青年创业形式,可以建立一种适应的创业支持政策,提供专业服务和监管等措施。

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政府可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就业信息发布和社会化招聘服务水平。

针对普遍存在的用工风险,可建立就业风险补偿机制,提高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

鼓励传统职业的转型与发展传统行业可能失去劳动力,但在转型时也将带来新的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等措施引导传统行业转型发展,为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

结语总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青年就业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个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创新与创业,并为青年人提供更好的培训、就业服务和保障。

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及研究

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及研究

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及研究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1.1经济形势的恶化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就业问题来讲再次提出考验。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尹中立表示,这次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出现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在短期内难以提振,这必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降低,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从另一方面讲,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原本许多有出国深造打算的学子们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这从客观来讲,进一步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1.2政府缺乏宏观调控现如今解决就业问题主要依仗市场内部调节,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个也就是加速发展新兴行业(婴幼儿养护、特色营养师、医疗美容等都是近几年来兴起的)、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大学生创业等,收效甚微。

试想,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仅仅是几个人的时候,我们还能单将责任归咎到学生的头上吗?因此,国内良性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建立。

1.3用人单位理念不当一些用人单位总是以自己错误的观点来用人,因而就导致走入了误区,过分看重文凭、外语类证书、计算机类证书、参赛证书等,根本不考虑这些证书到底对本单位有什么用途,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其次,有些招聘单位只有自己短浅的人力资源眼光,只是考虑尽可能降低员工的培养成本,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这就使得刚刚从学校出来的高校毕业生倍受打击。

此外,严重的性别歧视对于已经十分优秀的女性求职者来说实属六月飘雪。

1.4高校教育体制与模式落后在我国,教育体制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职业及岗位发生变化,而我国缺乏科学的人才规划机制,高等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有很大盲目性,热门专业趋同现象十分普遍。

近几年高校扩招的学生,并没有按照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培养,而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也按照本科压缩型来培养学生,进一步加重了就业压力,致使原本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2008中国就业形势解析

2008中国就业形势解析

2008中国就业形势解析2008-09-24 22:52:23 文章录入:来源:中华英才浏览次数:76 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就业形势如何,主要决定于劳动力需求的情况。

我认为2 ...关键字:解析就业形势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就业形势如何,主要决定于劳动力需求的情况。

我认为2007年劳动力需求可能比上年相对萎缩,就业压力可能比2007年大,就业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2008年,新的劳动合同法包括即将出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条例等等的实施,加上收入分配改革使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都会使企业用人慎重,用机器替代劳动力,一部分企业可能从中国转移出去,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减弱。

新的劳动合同法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用工合同订立、加班工资、社保交费、工作解聘等等方面作了对劳动者有利的规定,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但是,任何法律法规的出台,客观地讲,都有其两面性。

新劳动合同法以及即将出台的农民工社保条例,会使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成本上升20%甚至更高,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建筑业企业的成本也会程度不同地上升。

劳动力成本昂贵,资本相对便宜,企业或者就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或者会转移企业到其他劳动力便宜的国家。

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之年,调控的手段是用各种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控制土地供应,关紧土地闸门;加大项目审批和环评力度,控制投资规模。

这三个方面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对劳动力的需求。

2008年是一个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之年。

创新意味着技术进步,意味着新技术的不断产业化,意味着在第二产业领域中技术和资本更多地替代劳动力;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结构升级,一定会使第一产业挤出更多的劳动力,第二产业由于产业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包括产业集中度的提高,相应数量的资本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也会越来越少。

特别是对一些资源、土地、环境等使用密集,技术工艺落后但又有大量劳动力的中小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需要关停并转,其就业需求的强度自然会大大下降。

08年大学生就业形式

08年大学生就业形式

对2008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发表于:2007-12-24 11:11:49 文章来源:广西人才网点击数:289文字大小:大中小【关闭窗口】据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要转变就业观念,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先就业后择业。

要认真做好个人就业推荐材料的准备。

(一)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地区去。

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到基层工作,充实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农技、扶贫、公、检、法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奉献!(二)毕业生就业要面向中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及服务行业,这些行业人才需要量很大。

(三)毕业生要充实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到国外就学,就业,参加“专升本”继续学习,鼓励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

(四)毕业生就业找工作方法:1、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供需现场招聘会”2、参加网上企业招聘会活动3、毕业实习与就业结合,争取实习结束后为单位所聘用。

4、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理性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不想出国,不想考研,很早就和一些师兄师姐们聊起有关找工作的话题,回味着他们千奇百怪的回答,泰然处之的,无可奈何的,或者是那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

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

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失业"毕业生,很多时候不能把原因推卸在沉寂的经济和人才过剩上。

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

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

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

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

零八年就业总结

零八年就业总结

零九年就业期就业工作分析2009年就业工作现已开始,10月9日-14日送5名学生到昆山好孩子集团就业,到上海、苏州两市7个工业园区进行调查,了解本就业期(08年9月-09年4月)的就业情况,现就业情况汇报如下:一、今年就业工作分析(一)、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对就业不利1、对外(出口)型企业: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2007年11月间接开始影响我国出口经济,直到2008年3月全面直接开始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其他国家经济,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新课题和提出了新挑战,也给企业致命的打击。

第一出口美国的企业,从3月份开始面临倒闭关门的危机和转销转产的问题,到6月份企业转变快的还有希望,没有转变的开始关门,托到现在就破产。

30%的企业关门和倒闭,70%的企业只有选择裁员,企业裁员大部在50%-80%之间。

第二出口其他国家的企业,从7月份开始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经济下滑,到9月份也有个别企业面临关门和倒闭的命运,几乎全部裁员高达80%。

同时所有出口企业的在职员工收入同比去年大幅下降。

2、对内(内需)型企业: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影响也大,部分(20%的)企业不裁员也不招聘,部分(35%的)企业裁员,部分(45%的)企业不裁员反而大量招聘技术和工作人员,职工收入同比去年明显下降。

企业经济效益不佳,造成企业失业和辞职人员增加,在整个就业岗位竞争优势(工作经验、个人素质、就业心理等方面)中倾向二次就业者,给明年毕业学生就业和学校就业工作带来从未有过的压力。

(二)、近几年我校学生综合素质下降对就业不利2009年我校毕业生(高职、技校总和)达新高,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但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在文化、技术、道德、行为等方面)根据摸底了解逐年下降,企业招聘各种工作(技术)人员,我校学生应聘就业不理想;同时我校学生自主就业的人数特别少,给就业工作提出新的问题,也给学校声誉带来不利影响,就业工作任务继续增加。

(三)、我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实习操作、实践活动等应以就业为目的;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学校教育教学和实习操作是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习工作技能和就业方法;学生管理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为社会服务,并在现代社会中占有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自-2008年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自-2008年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008年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引言:2008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8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7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

第一部分:2007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总结2007年7月16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公布,该调查涉及的样本包括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ﻫ[签约]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5月底,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而北京高校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达到了60.37%。

ﻫ[专业]调查结果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

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薪酬]调查结果显示,在薪酬预期上,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元-2000元,甚至还有1.58%的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

而在调查中,77.3%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

ﻫ[方式]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对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

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某县2008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共6页】

某县2008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共6页】

某县2008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某县xx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内容摘要】一、xx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一)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经济协调发展,xx年末,**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7070人,其中,(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稳步增长,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8、59%,xx年,**县经济稳步发展,地方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县职工工资水平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增长18、42%,xx年年末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4369万元,同比增长18、42%,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稳步增长,xx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364元,同比增长17、22%,(三)行业间人均劳动报酬差距大,二、单位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增长的主要原因。

xx年,**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就业工作,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及新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政策的共同推动下,xx年全县城镇就业规模扩大,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一、xx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特点(一)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xx年末,**县城镇单位就业人员7070人,其中:第一产业678人,第二产业1176人,第三产业5216人,分别占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9、6%、16、6%、73、8%。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资料显示:xx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4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5人,特殊困难群体就业207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26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其中:县外转移就业300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县内就近转移就业42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国际转移就业6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6%。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期,培训180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期,培训31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9%;开展创业培训2期,培训13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8%。

谈谈金融危机后 大学生就业问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谈谈金融危机后 大学生就业问题 Microsoft Word 文档

谈谈金融危机后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经济危机引发雷曼兄弟倒闭,层层蔓延,这场经济界的海啸在世界掀起了震荡。

裁员、减薪还有倒闭的命运随之而来。

世界各地经济逐渐开始慢慢的瘫痪或者停滞,具体到中国市场,珠三角、长三角众多企业关门倒闭,金融机构宣布裁员,一般性公司不再投放或者缩减招聘计划。

农民工、大学生纷纷卷起行囊,开始了漫长的归家之旅。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就业一、引言经过将近两年的金融危机,各行各业的经济也开始有所好转,就像春天里的小草,慢慢的开始复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正如黑夜中的一盏明亮的指示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二、金融危机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不少问题,金融危机已经慢慢过去,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特别是正在上大学且将要毕业的我们!应该怎么样看待以后我们的就业问题呢?我们要有一个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它,始终要抱有坚定的信心!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问题。

就像许多人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的新闻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找工作难那点事,没有什么新意,但是又不能不写,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招聘会一窝蜂,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其中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因素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很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艰难,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2.学校因素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机制,此项就业制度的改革对大学生就业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求招生规模的扩大,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和了解,有关学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指导等等很多问题也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

2008就业形势分析

2008就业形势分析

试题要求:在“2008年就业形势分析”文章中查询相关资料,形成一篇关于“增加就业的四种手段”的ppt文档,文档标题自定,具体要求如下:①用PowerPoint建立文件,幻灯片至少5张,文件名不限。

②标题页定义:第一张幻灯片为标题:标题格式用“自选图形”上加文字完成,副标题自定。

③正文每页都要求有标题,标题格式自定。

正文文字效果可自设置。

④幻灯片正文控制在500字左右,幻灯片中可插入2幅以上图片(图片在相应文件夹中找),并要求插入一段声音文件;使用幻灯片切换,动画,背景设计以渲染、美化作品。

⑤利用资料,在Excel中建立并填写“新增就业绝对人数超过10万人的省份”表,并求出这些省份“新增就业绝对人数”的合计人数;然后用“新增就业绝对人数”制作柱形分析图(可任意选择一种柱形图),注意图例显示靠右、数据标志显示值。

然后,将图表结果反映在同一张幻灯片上。

且要求通过图表能进入到Excel环境。

注意:同一张幻灯片上的对象动画用自动播放完成,幻灯片之间的切换用单击鼠标形式。

文件大小在2MB以内。

新增就业绝对人数超过10万人的省份文章素材:2008年就业形势分析2008年,在国内经济调整的大环境下,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采取了多种措施,使我国的就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10月新增城镇就业1020万人,已超过全年任务目标人数。

从全国劳动力市场反馈的信息看,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正在让位给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普通劳动者和高学历者相对过剩的结构矛盾。

从动态看,世界经济危机已通过出口减少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利影响,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增加就业与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一起并称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

我国当前面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化、推进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融入全球化的多重任务,使就业问题十分严峻。

其中,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有需求问题,也有供给问题,需要认真予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

08申论热点:如何看待当前的再就业形势

08申论热点:如何看待当前的再就业形势

就业是民⽣之本。

这⼏年,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的⼀件⼤事。

经过艰苦的努⼒,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就业⼈员700万⼈,500万下岗失业⼈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出现了下降趋势,就业再就业⼯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在⼀些⼈的感受中,就业的压⼒仍很⼤,还有⼀些困惑: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们就业还很难?为什么失业⼈员中青年⼈增多了?搞市场经济是不是就解不开就业难这个结? ⼀、就业难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都在8%以上,世界少见。

但是,就业再就业的形势却依然严峻。

经济⾼增长为何没带来⼈们预期中的⾼就业? 第⼀,⼈⼝⾃然增长率过⾼,是就业难的基本原因。

我国有13亿⼈⼝,基数很⼤,对就业是⼀个长期的压⼒。

从1980年到1999年,全国就业⼈数净增2.90亿⼈,相当于世界新增劳动⼒的33.7%。

从1998年开始,⼜迎来了因往年的⽣育⾼峰带来的新⼀轮就业⾼峰,“⼗五”期间新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290万⼈。

经济⾼速增长创造的⼤量就业岗位,⼤多被⼈⼝增长所抵消。

今后两到三年,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达2400万⼈,⽽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每年缺⼝1400万,加上1.5亿农村富余劳动⼒需要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失业者增多是必然的。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增长速度⼤约还需要⼀代⼈的时间才能放缓,所以劳动⼒供⼤于求的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第⼆,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般来说,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最多的部门。

2000年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就业的⽐重平均为68.2%。

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为49.5%,印尼为38.9%,泰国为32.2%,⽽我国还不到30%。

近⼏年来,我国进⼊了以重⼯业化为特征的⼯业化加速发展期,第⼆产业的⽐重还会上升,⽽吸纳劳动⼒最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第三,企业⼤量富余⼈员的释放,加剧了就业难的局⾯。

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佚名
【期刊名称】《广西经济》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一五”期间,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

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

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

【总页数】2页(P62-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9.214
【相关文献】
1.宁夏就业形势分析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J], 李广东
2.2008年中国钛白粉颜料行业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J], 姚恒平
3.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J], 杨宜勇; 池振合
4.疫情之下镇江稳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J],
5.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称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影响为近年罕见2008年中国就业形势仍保持基本平稳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就业:突出矛盾与热点问题分析(中国社科院人口所张车伟)一、当前的就业形势随着我国经济连续5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就业形势不断好转。

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最好水平,达到120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4%。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近年来最高。

2007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

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稳中有降。

200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2006年底下降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当前劳动供求基本平衡,劳动供给略大于需求。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统计分析,2007年第四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412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22万人,求人倍率约为0.98。

去年第四季度相同的82个城市中,本季度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32.5万人和16万人,各增长了11.2%和5.1%。

79.1%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0%、16.2%、11.8%、9.1%、7.5%和4.5%。

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约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93.1%;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约占第三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73.1%。

与上季度相比,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增长了1和1.1个百分点,其他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均有所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增长了5.8和0.4个百分点,其他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均有所下降。

总的来看,中国目前的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劳动供给压力正在减弱。

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每年增加量正在减少。

15-59岁年龄段劳动人口预计会增长到2011年,15-64岁年龄段劳动人口增长会持续到2014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规模会逐渐缩小。

与劳动供给变化不同的是,劳动需求增长强劲。

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的增强,经济结构已经向着更加有利于利用劳动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逐渐增强,就业需求增长迅速,部分地区和行业甚至已经受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扰。

上述变化意味着我国的劳动供求形势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劳动的供求矛盾正在减弱,但结构性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突出矛盾:“短缺”与“过剩”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人口与劳动力过剩的国家,劳动力短缺似乎只能是“神话”。

但过去几年中,从来不愁招不到工人的企业开始被“招工难”问题所困扰。

(一)企业“招工难”:劳动力短缺了吗?自2004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开始出现“招工难”以来,这一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还呈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如中部的一些省份,也陆续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

调查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缺工最为严重的地区,目前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比率约为10%(蔡昉、王美艳,2005)。

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的企业调查1数据,在2006年春季的用工需求1劳动保障部,“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006年就业情况和企业2007年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中,仅有31.7%的企业全部招满,32.2%企业招到所需工人的75%,20.9%的企业招到50—75%的工人,15.1%的企业的用工需求有一半没有得到满足。

中国真的已经进入了劳动力短缺时代吗?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劳动力数量不足的问题会很快到来。

但中国的情况和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得中国大多数人口仍然居住在农村。

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后,农村人口仍然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城镇提供劳动供给的来源。

事实上,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世界上最为迅速的城镇化过程。

1990-2002年间,中国平均城镇化速度为1%左右,而1995至今这一速度增加到1.4%左右。

1%的城镇化速度意味着2007年城镇会新增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1300万左右,而1.4%城镇化意味着这一数字超过1700万。

假设中国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时大多数人口如70%的人口会选择居住在城镇,那么,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似乎还能持续20年以上时间。

因此,从总量上来看,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拥有充足的劳动供给。

在总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劳动力短缺的发生更多地来自于结构性的原因,也就是说当前的劳动力短缺更多地是一种结构性的矛盾。

所谓结构性矛盾,简单说来就是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的不匹配现象,这种既可以来自于地区、行业之间的不匹配,也可以表现为劳动者素质技能与岗位技能需求之间不匹配。

由于无法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配合,劳动力市场上既会出现有人无岗的现象(“过剩”),也会出现有岗无人(“短缺”)的现象。

当前的“农民工短缺”就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具体反映。

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劳动供求在地域间存在着不匹配。

农民工的供给主要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而需求则发生在城镇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为了实现劳动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农民工需要不断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向城镇和东部地区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大约1.32亿,其中从中西部流出的劳动力中绝大多数都流入了东部地区。

但是,农民工要实现向城镇的转移,不仅要克服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而且还面临着城镇社会的排斥,农村转移劳动力不得不更多地选择像“候鸟”一样在输入地和输出地流动,难以实现在输入地的稳定居住和就业。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农村对农民的推力开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农民工在流入地的待遇难以改善,必然导致流入地的拉力降低,企业陷入招工难也就不可避免。

造成当前“农民工短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工素质技能与需求的不匹配。

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大约16%的人只有小学以下教育程度,大约83%的人只受过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比例仅有15%左右。

教育程度不足和缺乏技能使得很多企业出即使出高价也难以招到合格的工人。

(二)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过剩了吗?与农民工相比,昔日天之骄子的大学们的就业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自1999年中央政府做出扩招决策后,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已经发展到1792所,在校本、专科学生数量达到1562万人,研究生97.9万人。

从1998到2006 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从108万增至54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8 %上升到2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与1993年相比,本、专科学生增加了5倍,研究生增加了8倍。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迅速扩大,就业难度日益增加。

1996—200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3.7 %、97.1 %、76.8 %、79.3 %、82.0 %、90.0 %、80.0 %、70 %和73 %(赖德胜、田永坡,2005)。

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后果是工资难以增长。

依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2005 年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毕业生起薪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仅比2003年的1551元增加37元,其中专科毕业生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

与此相对照,农民工工资水平迅速上升,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的调查,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226元/月,比2005年增加181元,增长17.3%。

农民工和大学生工资水平差距快速缩小并开始趋同。

我国大学生数量真过剩了吗?我国目前拥有大学适龄青年1.2亿之多,虽然从毛入学率看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大多数的适龄青年仍然被拒之在高等院校大门之外,大学生招生数量远远并不能满足需要。

从每万人拥有的大学生数量来看,我国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差距就更令人汗颜。

每万人大学生数量美国为520人,加拿大为580人,韩国为571人,而我国目前仅120多人,甚至落后于南美的巴西。

即使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来看,我国22%的比率同样远远低于日本的48%和美国的52%。

很显然,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相比,中国大学生数量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生就业难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一种结构性矛盾。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严重脱节。

自1990年代中期时候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经过10年多的发展,市场已经在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但大学生供给体系改革严重滞后,大学教育的计划经济特征明显,高等教育层次2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2005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2005 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

单一,课程内容和设置僵化,与市场多样化的需求相比,高等学校提供的毕业生同质性强、就业能力差,反映在就业市场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流大学、二流大学甚者三流大学的毕业生,都在争抢同样乃至同一个就业岗位。

最近几年的公务员招考人满为患,有些岗位经常是一个就业机会被数千人争抢;相反,一些跨国公司需求大量经营管理和技能人才,因中国本土难以招募到合格人才而不得不花更高的代价从海外雇佣。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确实给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并没有带来同样多的就业机会,高等教育需要发展,但更需要健康发展。

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长期高速增长必然导致劳动供给不足。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2005至2007年GDP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0%,2008年GDP增长预计还将超过10%,目前出现的“招工难”似乎是在重复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就显得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相称。

虽然现在很多国家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这些国家大多都是发达国家。

从人均GDP来看,我国刚刚跨过2000美元门槛,仅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就出现“大学生就业难”未免太早。

三、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分析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随着劳动供求关系的改变,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总量矛盾似乎正在减弱,但结构性矛盾却变得越来越突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集中地体现为两个“难”。

虽然都是“难”,但两个“难”的含义并不完全不同。

“招工难”更多地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不足或者短缺,而“就业难”则说明劳动力供给存在着“多余”或者说“过剩”。

那么,如何解释当面劳动力市场上“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呢?理论上来说,解释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需要从供求两个方面寻找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