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复习:文言文翻译
2021北京高考文言文
2021北京高考文言文
2021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以下是部分原文和翻译:
原文: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
翻译: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心,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而使鲍叔更加困顿不堪,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怕死,他知道我有老母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因小节失信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感到耻辱。
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
如需2021年北京高考文言文全文内容,可以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查阅。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D、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ψ鞯闹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I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七节文言文翻译三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富 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 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1)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 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 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即日引军分行, 未至城三十里,止营。郅支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汤因让 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 何单于失客主之礼也!(2)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且尽, 恐无以自还,愿与大臣审计策。”郅支单于怒,引兵攻,战 不利,遁入城。汉兵围之。
【参考译文】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从小喜欢 读书,博学通达,擅长写文章。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好,认 为他才能高超。初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举荐茂材, 张勃举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司隶 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 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 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陈汤下狱论罪。很 久以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一同出兵 西域。当天就带领军队分道前进,离城不到三十里,停下扎 营。郅支单于派使者责问汉军为何而来,陈汤于是责备单 于道:“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而到现在还没有有名的王 侯大臣来见将军接受命令,为什么单于失去主人对待客人 的礼仪呢!(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 计也将用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 慎考虑策划。”郅支单于大怒,率领军队攻打汉军,作战不 利,退入城中。汉兵包围了他们。
州事。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坐擅借官库银造器,
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
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考总复习《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题考试题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
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三卷文言文翻译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三卷文言文翻译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值得收藏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第三卷文言文翻译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为秘书省正字,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今处深文之后,若益以猛,是以火济火也。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为秘书省正字,签书河南府判官,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复习:文言文翻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 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 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 弱他们的势力。
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
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
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
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
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
家谱记 (明)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 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 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 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2021年高考总复习《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题考试题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调、补、变)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 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文言语句翻译
课时作业4 文言语句翻译题组一重点实词的翻译1.[2021·全国乙卷]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2.[2021·全国乙卷]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3.[2021·新高考Ⅰ卷]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译文:4.[2021·新高考Ⅰ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译文:5.[2021·新高考Ⅱ卷]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镇合肥。
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
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九月,卒于雍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译文:6.[2023·湖北恩施模拟](刘)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养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译文:7.[2023·湖北名校联考]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
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小者数十合。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十八):文言文的句式和翻译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十八):文言文的句式和翻译 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八:文言文的句式和翻译[感受脉搏]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此考点一般不会单独命制试题进行考查,通常放在文言文的翻译中考查。
2.“理解和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还包括对段落内容的理解。
考试形式有:一是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二是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2022之前,它被翻译成多项选择题,然后变成主观问题,这增加了难度。
自2002年以来,中国古典翻译赋的分数逐年上升。
现在一般是6-10分,翻译2-3个单词和句子。
材料可以是文言文段落中的句子,也可以是短段落中带下划线的句子。
材料可以单独翻译。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
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考试准备策略]在《2021年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列出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五类。
这部分知识我们仍需化些功夫,因为在具体阅读文言语段的时候肯定会遇上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准备,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必然会有难度;内容不能准确理解,后面的题目也就无从下手。
另外,在做文言句子翻译题时,也会经常直接遭遇含有特殊句式和用法的句子。
如2002年高考翻译题“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的“其??之谓”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固定句式,另一个句子“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也涉及到省略句的知识,翻译时需补充必要的成分。
2021年高考翻译题中的“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一句则涉及到词类活用知识,“廷”和“面”都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时应体现出来。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19 文言翻译题
课时作业19文言翻译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题。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
父安石晚有子,及为并州司马,始生陟及斌,俱少聪敏,颇异常童.神龙二年,陟始十岁,拜温王府东阁,书有楷.法,辞人、秀士已祭酒,累迁秘书太堂丞,有文彩,善隶书..游其门矣.开元初,丁父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
亲友更往敦晓注,乃强调为洛阳令。
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俱有盛名。
张九龄一代辞宗,在是矣。
”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典坟..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尤鉴于文,虽辞人后生,靡不谙练。
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
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美声盈路。
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成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
可坐阶三公..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
十二年入考,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
"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
会禄山反,陷洛阳,弟斌为贼所得。
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应,潜令吏卒伺其所居。
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动。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
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
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实鉴无以成功。
”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斯言。
”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大肃宗怒,令陟讯之.陟因入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体。
”上由此疏之。
时朝臣立班多不整肃,至有班头相吊哭者,乃罢陟御史大夫,授吏部尚书。
因宗人伐墓柏,坐不能禁,出为绛州刺史。
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 5.补: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 6.对:严格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同时还要保留它的语气。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④ 注意用典。“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四、意译原则
2.文言文中的委婉说法要意译 如:“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固定结构要意译:
直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 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在难以直译 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 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
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何以……?(凭什么……?)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何所……?(所……是什么?)
直……耳!(只不过……罢了!)
奈何……?(……怎么办?为什
惟…耳!(只……罢了!)
么……?)
一何……(多么……啊!)
如……何;奈……何?(把……怎 亦……哉!(也真是……啊!)
样呢?) 孰与……?(与……比,哪个更…?)
•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句句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直译六法:留、删、换、调、补、对
• 1.留: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通 用词语,皆保留不动。
• 2.删:译文时可删减部分词语。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倒装句的标志、句中停顿 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三、常见固定结构
【4、表揣度】 无乃……乎(欤)(恐怕……吧?); 得无(微)……乎?(该不……吧?)) 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庶几……欤?(或许……吧?)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1、留:
帝号、年号 人名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2、删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删去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语助,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删去
偏义复词,删去息
2.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四、意译原则
1.古文中用修辞的地方往往需要意译 • ① 互文不可直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② 比喻有时不能直译: 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 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 ③ 借代大多不能直译。如“庙堂”常代指朝廷,“布衣”代未做官之 人,“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三、常见固定结构
【4、表揣度】 无乃……乎(欤)(恐怕……吧?); 得无(微)……乎?(该不……吧?)) 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庶几……欤?(或许……吧?)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三、常见固定结构
【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乃尔:竟然如此,这样 然而:这样却;但是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独……耶?(难道……吗?)
三、常见固定结构
【3、表示反问】 何……哉(也)?(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安……哉(乎)?(哪里……呢?) 不亦……乎?(不是……吗?) ……非……欤?(……不是……吗?) 宁……耶?(哪里……呢?) 顾……哉?(难道……吗?) 独……哉?(难道……吗?)
译:主意未能定下来,想找一个可以 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5、补
省略主语:你 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省略宾语:之,他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6、对
借喻:喻指边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三、常见固定结构
• 【1、表示疑问】
【2、表示感叹】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复习
文言文翻译
评分标准
• 重点字词: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假借 • 特殊用法: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
通假现象 古今意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偏义或同义复词现象
文言虚词 18个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文学文化常识
一、注意事项
• 一、字词得分点意识,不能笼统翻译 • 二、文言重点词语掌握 • 三、文言句式特点 • 四、专有名词可直译 • 五、意译要通顺
3、换
词类活用,名作动
1.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一词多义,横渡
通“欢效死于前。
4、调
⒈夫晋,何厌之有?
主谓倒装(谓语在主语前面) 宾语前置(宾语在动词前面) 定语后置(定语在中心语后面) 状语后置(状语在中心语后面)
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⒉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