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测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螟测报方法
我国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和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ubner)]两种,属鳞翅目,螟蛾科。亚洲玉米螟分布广泛,以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发生最为严重,西南山地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次之。欧洲玉米螟则分布在宁夏、新疆等地。
玉米螟食性很杂,国内现确认的寄主植物约25种,主要为害玉米、高梁、粟及棉花、大麻等,也能取食大麦、小麦、马铃薯、豆类、向日葵、甘蔗、甜菜、番茄、茄子等。玉米螟在国内一年发生一至六代,自北向南代数渐多。各地都以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高梁秆内及玉米穗轴、棉花枯铃、落叶中越冬。第一代螟卵发生盛期在一、二、三代区大致为6月中旬,常以玉米心叶期受害重,幼虫蛀茎期为雌穗抽丝始期。在春玉米播种少的地方为害棉花,造成断头和折叶;第二代螟卵及幼虫发生盛期在二、三代区大体为春玉米穗期和夏玉米心叶期,时间约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螟卵及幼虫发生期在8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夏玉米穗茎,夏玉米种植面积小的地区,玉米螟常从春玉米上转移至棉田为害棉花青铃。
1 主要影响因子
1.1 越冬基数
各地玉米螟均以当地虫源为主,越冬基数与来年第一代发生程度关系密切。一般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第一代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
1.2 气候
亚洲玉米螟的发生消长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以温度、湿度和雨量的影响为最大,光照周期的作用也比较明显。
玉米螟各虫态的适宜发生温度为20~30℃,旬平均相对湿度60%以上。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湿度的关系更密切。如越冬幼虫在化蛹、羽化期间,雨量、湿度适宜,则有利于第一代玉米螟的发生。相反,冬、春雨雪比常年少,对成虫羽化、产卵和卵的孵化不利,从而会抑制第一代玉米螟的发生数量。低温和短光照引起玉米螟滞育。
1.3 天敌
国内发现亚洲玉米螟天敌有70余种,其中赤眼蜂的寄生作用最为明显。在我国许多地区,赤眼蜂在玉米螟发生后期(进入雨季后)对卵块的自然寄生率可高达90%~100%,对夏玉米穗期的第三代螟虫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赤眼蜂发生越早,数量越大,对玉米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多种寄生蜂对玉米螟幼虫和蛹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1.4 寄主
不同寄主植物及其不同品种或生育期对亚洲玉米螟的生存繁衍有不同的影响。同时,亚洲玉米螟对不同寄主植物也表现明显的选择性,造成发生量和为害程度的差异。
1.4.1 种类在多寄主作物同时存在的地区,玉米螟成虫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因而玉米受害比其他寄主作物严重。此外,寄主营养条件的差异也影响幼虫滞育的比例。取食玉米茎秆的幼虫滞育比例高,取食棉花青铃的幼虫滞育比例低。
1.4.2 长势玉米螟雌蛾产卵量对播期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植株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同一地区、同样发蛾量的情况下,长势好的玉米上的着卵量往往超过一般玉米。此外,雌蛾产卵对玉米植株高度也有选择性,一般在株高不足35cm的植株上较少产卵。
1.4.3 生育期幼虫的成活率与寄主的生育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在玉米心叶期,玉米苗越幼小,初孵幼虫侵入后的成活率越低。随着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从玉米心叶期至穗期,玉米螟幼虫的成活率逐渐增高,至穗期的抽丝授粉期成活率最高;其后,随着花丝干枯,玉米进入乳熟期,幼虫成活率又趋下降。夏玉米上幼虫的成活率高于春玉米。
1.4.4 品种寄主品种抗虫性的强弱与遭受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在相同的卵量和虫口密度下,感虫品种受害重,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高;抗虫品种受害轻,幼虫存活率低,在心叶期表现尤为明显。
1.4.5 作物布局和播种期寄主作物的布局对玉米螟发生量的为害轻重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在三代区,玉米春播改夏播,并压缩其他春播寄主作物的种植面积,同时在这些小面积春播寄主作物上进行化学防治,可有效地抑制螟害。
2 调查项目和方法
2.1 冬后幼虫存活率和秸秆残存量调查
了解越冬期间死亡情况,估计当地残虫数量,以分析预报第一代发生趋势。在春季化蛹前(一代区从5月下旬,二代区从5月中旬,三代区从4月下旬,四代区从3月中旬,五、六代区从3月上旬开始)调查越冬幼虫存活率一次。选不同环境条件下贮存的玉米、高粱、麻类等寄主作物秸秆,随机取样,每点剥查100~200秆,检查的总头数不少于50头,区别幼虫死亡原因,将真菌、细菌、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及其他死亡原因分别记载,并根据当地寄主秸秆存量估计玉米螟残存量(折成百秆数),将调查结果填入玉米螟冬后残虫量调查表(表1)。
表1 玉米螟冬后残虫量调查表
单位:年度:调查人:
调查日期(月/日)调
查
地
点
寄
主
种
类
调
查
株
数
玉
米
螟
高
粱
条
螟
两螟死亡原因百秆活虫存活率
估计玉
米螟残
虫量(头
/百秆)
备
注虫
数
(
头
)
虫
数
(
头
)
真
菌
寄
生
率
(
%
)
细菌
寄生
率
(%
)
寄生
蜂寄
生率
(%)
寄生蝇
寄生率
(%)
其
他
(
%
)
玉
米
螟
(
头
)
高
粱
条
螟
(
头)
玉
米
螟
(
%)
高
粱
头
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