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玉米生长的昆虫,是玉米田间常见的病虫害之一。
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螟的发生会给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就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发生特点1. 发生期玉米螟主要发生于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在幼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幼穗期和籽粒填充期都有可能发生。
在不同的生长期,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方式也有所不同。
2. 危害方式玉米螟主要以幼虫为害,通过咬食玉米植株内部来获取养分,造成玉米受损、生长缓慢,甚至导致叶片干枯、穗部被蛀等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适宜环境玉米螟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适宜活动温度在20℃至30℃之间,相对湿度在50%至70%之间,这样的环境条件对玉米螟的繁殖和危害最为有利。
玉米螟往往呈现一年多世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对玉米田的危害程度会逐渐加重,因此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 改良玉米品种通过选育具有抗病虫性能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自身抵抗力,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2. 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氮肥,尤其要避免过量施用,过量的氮肥会增加玉米螟的寄主选择感性,对玉米螟的发生和危害更加有利。
3. 轮作栽培避免单一作物连作,通过轮作栽培减少害虫对玉米的危害,特别是针对玉米螟这类特定害虫。
4. 生物防治引入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天敌昆虫,如蜂类、天敌蝇等,通过天敌昆虫的捕食和寄生作用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5. 化学防治在发现玉米螟危害的初期,可以选用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及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玉米的损害。
6. 蓄虫板监测在播种后,及时设置蓄虫板,进行玉米螟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及时发现玉米螟的发生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生期、危害方式、适宜环境和发生规律,而对于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改良玉米品种、合理施肥、轮作栽培、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蓄虫板监测等多种途径。
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建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建昌县是辽西地区主要的玉米产区,玉米生产面积占全县土地播种面积的80%以上。
但由于耕作制度及管理的粗放,虫害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玉米螟的危害。
一般年份玉米螟发生减产可达到6%-9%,严重发生年份减产可达15%以上,玉米种植广泛发生,给农民造成很大困扰。
下面就玉米螟的发生及防治作以阐述,以供参考。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1、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一般不同的玉米品种,其发生数量也有明显不同。
玉米螟的发生除与越冬基数直接有关外,还与气象条件、天敌数量、种植制度、品种等关系密切。
玉米螟在辽西地区一年可发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被害部位及根茬内越冬。
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玉米或高粱上产卵。
玉米螟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
长期干旱,会使螟蛾卵量减少。
大风大雨能使卵及初孵幼虫大量死亡,减轻其为害。
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
1~3龄幼虫群集在心叶喇叭口及雄穗中危害。
幼虫发育到4~5龄,开始向下转移,蛀入雌穗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
幼虫老熟后,即在玉米茎秆、苞叶、雌穗和叶鞘内化蛹,蛹期6~10天。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也较多,在适宜条件下赤眼蜂的卵寄生率可达80%以上。
1.2 玉米螟危害症状玉米螟为杂食性害虫,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等。
玉米螟在玉米的各个生育时期都可以危害玉米植株的地上部分,取食叶片、果穗、雄穗。
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出现花叶和排粪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则茎秆易断。
若未抽出的雄穗被害,则穗轴易断。
雌穗被害状为咬断花丝,蛀食穗端和子粒,会造成缺粒和秕粒,籽粒产量下降。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2.1 农业防治选择抗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螟措施。
除此之外,处理玉米秸秆也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越冬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田间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玉米叶片为食,会给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
研究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季节规律玉米螟的发生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
通常来说,它们在5月下旬至6月初开始大量出现,这是因为此时气温升高,酷热的天气有利于玉米螟的孳生和繁殖。
而在秋季,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玉米螟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在季节变化的这一规律下,农户需特别警惕玉米螟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2.生物规律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也受到生物规律的影响。
它们的卵期一般为5-7天,幼虫期为15-20天,成虫期为5-7天。
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玉米螟的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
其适宜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潮湿的环境,而干燥和寒冷的天气会抑制玉米螟的繁殖和生长。
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时候,农户可以适当通过增加灌溉和喷灌等方式来调节环境,减少玉米螟的生长繁殖。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防治方式,适合于有机玉米生产。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如天敌蛾类、蚁类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还可以引入一些捕食型昆虫如寄生蜂等来控制玉米螟。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调节,促进天敌昆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可以利用灯光诱捕来吸引玉米螟成虫,然后进行人工捕捉。
还可以利用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技术来驱除玉米螟。
这些方法不仅无毒无害,而且对于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因此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防治方式,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对于玉米螟的防治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对于幼虫期的玉米螟可以选择使用杀虫剂,但要注意控制用药量,以免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害虫。
它的发生规律与气候、环境、玉米生长期等因素有关。
下面我们来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速度较快。
当气温达到25-30℃时,玉米螟的卵会迅速孵化,幼虫出现在玉米叶片上。
玉米螟的发生可分为初孵期、迁飞期、高峰期和尾期。
初孵期一般出现在6月份,此时天气较热,玉米叶片上出现大量的幼虫。
玉米螟的幼虫主要以各个年龄段的玉米叶片为食,初孵期的幼虫对玉米影响较小,但也需要及时控制。
迁飞期通常出现在7月份,这时玉米螟的幼虫开始从低龄叶片迁移到高龄叶片。
此时应重点关注高龄叶片上的幼虫,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高峰期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
这时幼虫数量较多,对玉米的危害也最为严重。
幼虫会大量产生并侵蚀玉米叶片,导致玉米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在高峰期要加强防治工作,及时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尾期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此时玉米螟幼虫的数量开始减少。
尾期的幼虫主要在玉米叶片上进行吞食繁殖,此时可以采取适时的防治措施,有效地减少玉米螟的数量。
针对玉米螟的防治措施可以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化学防治主要是使用农药喷洒到叶片上,通过杀死幼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化学防治的时间选择在玉米螟发生的高峰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说明进行使用,注意保护环境和自身安全。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和病毒等,利用它们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来减少幼虫的数量。
生物防治要注意天敌的引入和适应性,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
还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措施来防治玉米螟,如安装黏虫板、设置灯光陷阱等,吸引并捕捉玉米螟成虫,减少害虫的数量。
总结一下,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气候、环境以及作物生长期有关。
在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控制和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对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作一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季节:玉米螟主要在夏季发生,其幼虫、蛹期持续时间一般为30-40天,而成虫寿命较短,大约只有1-2周,因此夏季是玉米螟的高发季节。
2. 发生地域:玉米螟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以适应性强、分布广为其特点。
尤其在玉米种植较为集中的地区,如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份,玉米螟发生较为严重。
3. 发生规律:玉米螟多发生在玉米生长期间,尤其以拔节期和抽雄期为害最严重。
其次是玉米苗期和孕穗期。
在这些时期,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造成严重的玉米产量损失。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农业措施是玉米螟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
可通过人工投放天敌,如三星脲菌、细蜂等来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也对玉米螟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如深松土壤、旋作种植等。
2. 化学防治:在玉米螟的发生高峰期,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药剂包括有机磷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烟酰胺类等。
3. 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发生,比如三星脲菌、突脊烟蛾等。
这些天敌在自然界中都有一定的天敌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用于玉米螟的生物防治。
4. 老虎钳:老虎钳是一种物理防治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机械捕捉的方式将玉米螟幼虫等有害虫捕杀。
老虎钳的使用相对简便、环保,并且不会对环境及作物产生污染。
5. 科学种植:在玉米种植中,合理的密植、旋作、轮作等农业措施都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比如通过适当增加种植面积,避免连作和套作等,都是可以减少玉米螟发生的办法。
三、总结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造成重要危害的害虫,其发生特点复杂多变。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发生,需要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老虎钳以及科学种植等,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玉米的危害。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Scientific name: 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地区。
其幼虫以玉米为食,给玉米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损失。
了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下面将重点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季节性发生:玉米螟主要在玉米生长季节发生,尤其是在玉米抽雄期和雌雄花期之间的这个时间段。
这是因为玉米螟的幼虫主要以玉米雄穗为食,而玉米雄穗在这个时间段发育最为迅速。
2. 区域性发生:玉米螟的分布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较为集中地出现在玉米种植较多的地区。
3. 适应性发生:玉米螟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尤其是对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玉米螟容易大规模发生。
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虫对玉米螟进行控制。
可以引入天敌蜂类、蜘蛛、寄生性蜂等进行防治。
2. 农艺防治:采取合理的种植措施,如适时轮作、深翻土壤等,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数量。
3.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由于玉米螟对某些农药产生抗性,因此应选择具有高效低毒、不易产生抗性的农药进行喷洒。
4. 诱虫防治:利用性信息素或食物诱捕剂诱导玉米螟集聚,并在一定区域内设置陷阱进行捕捉,达到控制玉米螟发生的目的。
5. 机械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采取人工摘除玉米受害部位(如受虫害的玉米穗)的方法进行控制。
玉米螟的发生规律是季节性、区域性和适应性的,对其采取的防治措施可以包括生物防治、农艺防治、化学防治、诱虫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保护玉米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玉米螟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5 . 提高植株抗病力。 多 施厩 肥、 堆肥或种植绿肥 , 增 加 土 壤
1 . 压低越冬基数 、 减 少 虫 源 。秋 收 之后 至翌 年 化 蛹 前 , 对 玉米 螟 寄 主秸 秆 、 根茬 、 穗轴 、 苞 的腐殖质 。 保 证 土壤 疏 松 , 促 进 谷 等 采 取 烧 、 铡、 沤、 封等办法 , 最 大 限 度 地 加 以处 理 , 对减 轻 来 年第 一 代 发 生 程 度 有 明 显 的 植株 生 长 。 延 长 老 叶 寿命 。增施 作 用 。对 于 秸 秆还 田 , 要从减少越冬虫源考虑 , 最好是粉碎 , 或 采 取 喷 施 白僵 菌 、 B t 杀 虫 剂 等
Z
干 热 处 理 。 即 将 充 分 干燥 的 种 子在 7 0  ̄ C 恒 温箱 中处理 7 2小
时; ( 2 ) 温 水 浸 种 。即 用 5 0 ~ 5 2 ℃
的温水处理 2 0 — 3 O分 钟 .能 杀 死 大 部 分 真 菌 和 细 菌 。处 理 过
玉米螟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子 在 甜 菜 病 残 体 、块 根 根 头 和 种子上越冬 , 甜菜采 收后 , 及 时 清除 田间的病残体 , 将茎叶 、 青 头 收 集 青 贮 ,促 使 病 残 体 分 解
通 过 几 年植 保 部 门 的调 查 , 2 0世 纪 9 o年 代后 期 玉 米螟 为 害 有 4个 明 显 的 特 点 : 一 是 为 害穗部重于为害茎秆 , 由于 幼 虫 具 有 趋 糖 性 , 而近年来种植品种雌穗含糖量较高 , 致 使 大 部 分 二 代 玉 米螟 蛀 人 雌 花 花丝 及 穗 部 。 二是 越冬 幼虫 的 主要 场 所 从 玉 米秆 转 移 到 玉 米 轴 上 。 三
是 二 代 玉 米螟 发 生 明显 重 于一 代 。 近 年 来一 代幼虫被害株率一 般为 1 5 %~ 3 5 %。 而 二 代 幼 虫被 而 使 病 菌 失 去 活 力 .也 可 实 行 害株 率却 在 6 0 %一 9 0 %之 间 , 比一 代 严 重 3 ~ 4倍 。四是 甜 玉 米 、 糯玉 米 。 一 代 被 害 率 明显 重 于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幼苗和穗部,给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将就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季节玉米螟主要在夏季发生,一般在5月至9月间为主要发生期。
而在南方地区,由于气候适宜,玉米螟的发生时间会更早,发生期更长。
2. 发生区域玉米螟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但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为主要发生区域。
以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生最为严重。
3. 卵期玉米螟的卵期一般为5-7天,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卵期可缩短至3-4天。
在这段时间里,卵在玉米叶片的背面或穗部附近产卵,卵量较大。
4. 幼虫期玉米螟的幼虫期长约20-30天。
幼虫孵化后,会穿入玉米叶片或穗部进行食害,导致叶片黄化、干枯,甚至导致玉米穗不育。
5. 蛹期玉米螟的蛹期大约为10-15天,蛹在土壤中或玉米叶片中蛹室中完成发育。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采取定期喷雾杀虫剂的方法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百菌清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喷施农药的时间要选择在玉米螟发生的早期,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天敌、捕食者、寄生者等生物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有机农业较为适用。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使用生物农药等。
3. 化学预防化学预防主要是在玉米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玉米螟卵的数量。
一般采用有机磷类杀虫剂或氯化砜等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螟的发生。
4. 生态法防制生态法防制是利用玉米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的优势,通过植物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玉米螟的数量。
例如在玉米田中栽种一些芳香植物,可以释放出一些芳香物质,使玉米螟的触角和嗅觉受到刺激而避开。
玉米螟发生特点是什么,玉米螟的防治方法.doc
玉米螟发生特点是什么,玉米螟的防治方法从字面意思来看,玉米螟就是玉米虫害的一种,玉米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严重的话,甚至绝产,那玉米种植户应该怎样防治玉米螟呢?接下来本文详细介绍玉米螟发生特点,以及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地理位置不同,地势和气温不同,都会影响玉米螟发生代数不同。
一般而言,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
第1代幼虫在6月中旬盛发,为害春玉米的心叶;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盛发,为害夏玉米心叶、春玉米穗;第3代在8月中旬~9月上旬,为害夏玉米穗。
最后玉米螟均以末代老熟幼虫在寄主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次年生长季节开始化蛹、羽化。
玉米螟的天敌较多,有相当的控制作用。
国内已发现的玉米螟天敌有70余种,其中主要有寄生卵的赤眼蜂、黑卵蜂,取食卵块的瓢虫,寄生幼虫及蛹的黄金小蜂、茧蜂、寄生蝇和白僵菌等。
我国许多地区在玉米后期尤其是进入雨季后,对卵块的寄生率往往可高达90~100%。
在山东、河北等地赤眼蜂发生早、寄生率高的年份,第三代玉米螟往往可以不治。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穗期是玉米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治虫保产的关键,结合田间调查,当虫穗率达到10%、每百株有幼虫50只时,在抽丝盛期防1次,若虫穗率达到30%时,过6—8天再防治1次。
由于害虫多在雌穗上及雄穗上下的茎节上危害,故以局部施药为宜。
玉米螟常用防治方法:1.插药棍。
将麦秆剪成3—4厘米长,放在50%敌敌畏50—100倍液中充分浸泡,然后在每个雌穗顶端插1个药棍即可。
2.药液滴穗。
可用50%敌敌畏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久效磷1500倍液滴注雌穗顶端,每穗滴2ml。
3.一顶四腋撒颗粒剂。
一顶为雌穗顶端,四腋为穗上2个叶腋,穗下1个叶腋和雌穗着生叶腋。
农业防治技术:推广秸秆还田,或用作沤肥、饲料、燃料等,以减少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
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白僵菌等生物防治技术。
白僵菌生物防治,可采用白僵菌封垛技术(注意,此项技术需统防统治),或制成白僵菌颗粒剂在大喇叭口期投放,这两种方法均需要掌握好投放的时间,以达到最佳效果。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玉米螟是一种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和玉米穗,给玉米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威胁。
在玉米生长期间,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成为玉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玉米螟是一种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期完全变态的鳞翅目昆虫。
幼虫期是该害虫为害玉米的主要阶段,玉米螟主要以玉米叶为食,在叶片内做网状的蛹室,成虫期内主要以野外糊涂、搜索食物、交配产卵等活动。
玉米螟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比较苛刻,一般在20-30℃的温度下,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发育速度最快。
玉米螟以雌蛾产卵为主,雌蛾寿命约7-10天,产卵量比较大,一只雌蛾一生可以产卵200-300枚。
玉米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速度非常快,对玉米的危害也非常严重。
二、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 清理田间杂草田间的杂草是玉米螟比较喜欢滋生和繁衍的地方,田间如果有大量的杂草不仅会给玉米的生长带来影响,还会为玉米螟提供滋生的场所。
玉米生长期间要经常清理田间的杂草,不仅可以保持玉米的生长,还可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数量。
2. 合理施肥玉米螟的发生和繁殖与玉米植株的健康和生长状况有关,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含量及抗逆性,降低玉米受害的概率。
合理施肥还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种植是指在同一地块内种植多种农作物,防治玉米螟,可以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减少单一种植降低害虫危害的几率。
多样化种植还可以有效的控制害虫的滋生。
4.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不断被育成。
种植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受害的概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动植物来控制害虫的滋生。
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植物,或者引入一些对玉米螟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滋生。
6. 合理使用农药在玉米生长期间,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对玉米螟有防治作用的农药,如杀虫剂等。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农业防治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玉米螟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同时,通过轮作、间作等措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抑 制玉米螟的发生。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1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中的主要虫害之一,对玉米产 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2
玉米螟的发生与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肥力 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气候条件是影响其发生的 重要因素之一。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使用化学药剂拌种,使玉米种子具有 防治玉米螟的效果。
喷雾防治
在玉米螟发生严重时,使用化学药剂 进行喷雾防治。
04
综合防治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网络
构建全面的玉米螟监测网络,确保对发生动态的实时监测。
预警系统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布玉米螟发生动态及趋势预警,为农民提 供防治建议。
玉米螟会对玉米的顶部花序进行啃食 ,导致玉米的顶部没有籽粒,形成秃 尖,降低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玉米螟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降低玉米的品质
由于玉米螟的啃食,会导致玉米果穗 出现缺粒、秃尖、倒伏等问题,使玉 米的品质下降,影响了其市场价值。
增加玉米的毒素含量
玉米螟的啃食会导致玉米果穗中的霉 菌滋生,进而增加玉米中的毒素含量 ,对人体健康不利。
3
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对于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具有 重要意义,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等措施的结合使用。
研究展望
进一步加强玉米螟发生规律的研究,深入探讨其生态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 加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继续开展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防治效果和 效率,降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常见的玉米害虫,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备受农民关注。
玉米螟是一种昆虫,分为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个种类。
它们是以幼虫形态为害的,主要侵害玉米植株的幼苗、叶片、茎和果穗。
玉米螟在发育过程中经历蛋、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其幼虫主要以叶片为食,造成叶片的腐烂和破裂,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另外,玉米螟的幼虫还可以钻入茎和果穗内部,从而导致植株倒伏和减产。
玉米螟的发生主要受气候、病害、生态环境和玉米品种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高温、高湿和多雨的气候对其发生有利,而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则不利于其繁殖。
针对玉米螟的防治,农民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选择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种植,提高植株的抵抗力。
其次,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玉米螟的滋生源。
同时,及时采取田间翻耕、灌溉和肥料施用等农事措施,为玉米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农民还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其他天敌和寄生虫控制玉米螟的数量,如瓢虫、蜘蛛和寄生蜂等。
化学防治则是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死玉米螟,但要注意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总之,了解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并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是保护玉米作物的关键。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农民可以降低玉米螟的危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需要了解其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帮助农民朋友有效管理玉米虫害。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发生季节:玉米螟是一种以玉米为主要寄主的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的玉米种植区。
玉米螟的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期间,其中6月至7月是其发生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温度和湿度较适宜,有利于玉米螟的生长繁殖。
2. 发生地点:玉米螟主要分布在玉米田里,特别是在玉米茎部或穗部附近活动频繁。
由于其卵在植株上产卵,幼虫在植株内取食,因此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
3. 发生规模:玉米螟的发生规模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条件、玉米种植品种、周围环境等。
一般来说,发生规模较大的年份往往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农业措施: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选用抗病虫害的品种是预防玉米螟发生的重要措施。
适当的施肥、灌溉和植株间距的管理,也可以降低玉米螟的发生规模。
2. 农药防治:在玉米螟发生期,农民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有效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氟氨酰胺、噻虫胺等。
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利影响。
3. 生物防治:除了化学药剂外,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可以利用天敌昆虫和寄生性线虫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适时采用昆虫性病毒和微生物杀灭剂进行喷洒,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发生。
4. 防控技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可以采取一些防控技术来减少玉米螟的发生规模。
比如在播种前适当进行耕作,清除旧茬和秸秆等残留物,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地点。
在玉米螟成虫出现时,可以设置光源和黄色板等诱杀装置,以减少其数量。
5. 预警监测:定期进行玉米螟的预警监测工作,可以帮助农民及时掌握玉米螟的发生情况。
一旦发现玉米螟数量超过阈值,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重要的玉米害虫,幼虫以玉米花粉和果实为食,直接危害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玉米螟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发生规律,因此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1. 玉米生长前期在玉米的生长前期,主要是通过对土壤的处理来降低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适当的翻耕、清除杂草、深翻土壤以及合理的施肥可以降低玉米螟的发生率。
此外,早期播种种植的玉米,生长初期矮小,玉米螟的飞翔和产卵量也比较少,因此选用早熟品种,早期播种,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在玉米的生长中期,要增加玉米螟能量消耗,加速其生长发育,从而降低玉米螟的危害。
在玉米螟的幼虫期,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喷雾,如氯氰菊酯、敌敌畏等杀虫剂。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剂型和药剂浓度,控制药物使用量,以免出现过量的药物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
此外,利用生物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玉米螟的捕食天敌有大蜘蛛、蚂蚁和寄生性天敌等,可以利用这些生物来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例如,在玉米田间树立黄板或白板,吸引天敌并追踪玉米螟的生长规律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状况,有助于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在玉米的生长后期,玉米螟的危害程度更为严重。
此时,可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轮作、保墒等手段来加强玉米的生长力,对玉米田进行旋喷、气溶胶杀虫处理,定期清除田间的秸秆垃圾等。
此外,经常巡视田间,发现玉米螟的危害进行及时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在选用杀虫剂时应注意选用相对安全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并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规定施用,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和农作物的品质,保证农作物的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除了农药喷洒之外,生物防治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和消费。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玉米螟的生态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生态习性玉米螟是以玉米为寄主的一种昆虫,成虫体长约1厘米,翅展约2厘米,前翅灰色或褐色,点斑不规则;后翅灰色,仅有两脉。
幼虫体白色,头小,胸部有3对足,腹部10节,尾部有2根丝状长毛。
玉米螟的寿命约为30天,寿命中成虫期为7-14天左右,寄主以玉米为主,同时还可寄主于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玉米螟能够在一年中发生数代,繁殖力强。
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玉米螟的数量极易增加。
二、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季节规律玉米螟的季节发生规律与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玉米螟的数量容易增加。
一般来说,玉米螟在春季末夏初开始大量孳生,成虫开始飞翔,寻找新的寄主进行产卵。
随着气温升高,玉米螟的数量也会迅速增加,对玉米造成更大的危害。
2. 区域规律玉米螟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玉米螟的数量更为庞大。
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玉米螟的数量并不会太多。
在南方地区需要更加重视对玉米螟的防治工作。
3. 寄主规律玉米螟以玉米为主要寄主,但也可以寄主于小麦、水稻等禾本科植物。
在玉米的生长期内,玉米螟会选择玉米作为产卵和取食的主要对象。
玉米螟的寄主规律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发生规律。
三、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或天敌对玉米螟进行防治。
目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释放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
利用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等)寄生于玉米螟幼虫体内,使其死亡,从而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灭玉米螟。
选择适宜的药剂和喷洒时间是关键,一般建议在成虫飞翔期使用药剂进行喷洒,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但化学防治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一种重要的玉米害虫,其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介绍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玉米螟是一年发生多代的害虫,其幼虫以玉米的茎、叶和果穗为食,从而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产量下降。
1. 每年春季随着气温升高,玉米螟开始孵化。
它们在玉米田中越冬并隐藏在秸秆或土壤中,等待温度适宜时开始繁殖。
2. 成虫繁殖期一般为4月到5月,当温度达到20摄氏度左右时,成虫开始产卵。
3. 卵期一般为5到10天,卵孵化后产生幼虫。
4. 幼虫期一般为20到30天,幼虫通过啃食玉米的叶片和茎部进行生长。
5. 幼虫经历5到6龄后,开始进入蛹化期。
6. 蛹化期一般为7到10天,蛹在土壤中发生,成虫在土壤中羽化。
7. 成虫龙化后开始交配,重复上述繁殖过程。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针对玉米螟的危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有效防治。
1. 预防为主种植抗虫品种是预防玉米螟的关键措施之一。
选择具有玉米螟能力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2. 合理播种合理的播种密度和行距有助于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过高或过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生长不良,为玉米螟提供了更好的繁殖条件。
3. 清除玉米田间杂草玉米田中的杂草为玉米螟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应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滋生。
4. 采用适时的化学防治当玉米螟发生较严重时,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控制。
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注意剂量和喷洒时机,以避免对环境和玉米植株造成伤害。
5. 建立虫害监测系统建立虫害监测系统有助于及时发现玉米螟的发生情况。
利用黄板和发光板等工具,定期检查和监测害虫数量,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6. 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防治方法,可通过放飞寄生性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方式进行。
可以利用杆菌灵对玉米螟进行有效控制。
总结: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玉米主要害虫之一,成虫是小型蛾类,幼虫直接危害玉米穗,严重时可造成玉米收成损失。
因此,掌握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玉米种植至关重要。
玉米螟一般在玉米生长季节内发生,这个季节主要是夏菜、米秋两作。
玉米螟发生规律按时间可分别为初孵、大发生和后期;按地区可分别为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地区。
1.初孵期初孵期是指该虫在4月至5月间,大量孵化,幼虫破壳后采食玉米苗,令玉米上部多余的叶片消失,间接导致地下部分子粒发育不良,严重时可导致玉米减产和嫁bs。
虫态过程是由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幼虫从蛋孵化后进入幼虫期,幼虫期为其发生数量最多的期间。
2.大发生期夏季气温上升,玉米进入高温季节,是玉米螟大量孵化和繁殖的季节。
幼虫长期在玉米地内活动,破坏植株,令玉米饲料不足,内部缺乏重要营养物质,干裂腐败,容易继发多种疾病和水分不足,导致癔d。
3.后期夏末秋初气温下降,玉米螟陆续进入成虫、蛹变态和越冬期。
此时应及时清理虫体,使幼虫不能度过冬天繁殖。
同时,在下一年春天来临之前要对虫害进行全面预防,避免虫害复发。
1.物理方法物理防治是通过物理措施来消灭、控制和预防该虫害,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害虫。
物理方法可以采取其制宜的方式,如在玉米地内合适的设置路栏、虫桶、沟桥等防虫器具,引导虫害自然在陷阱中死亡或掉入药杂接鼻下控制。
同时,在雨季或湿度较大时还应注意药害争置和腐化,避免虫害的再次发生。
2.化学方法农药防治是农村经常采取的虫害防治方法之一。
然而,由于化学物质的长期使用,玉米螟的抗性发生率及种类不断增加,令使用效果降低,还会造成田间环境污染,给大自然带来后患。
因此,应合理使用农药,根据其生物、地理和环境特点及使用方法进行修改,在防治虫害的同时也能减少其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
生物防治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引入天敌和预防控制虫害入侵而实现。
引入天敌是指将天敌引入虫害较多的玉米地内,帮助防治虫害。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8篇第1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生长发育的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玉米的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我们首先要了解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科学防治方法。
玉米螟主要发生特点:1.季节特点:玉米螟主要在春季和夏季繁殖生长,冬季则处于休眠期。
2.取食特点:玉米螟主要取食玉米的叶片和茎部,同时也会侵袭玉米果实,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
3.生殖特点:玉米螟以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完成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取食对象都有所不同。
4.气候适应性强:玉米螟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强,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而且对光照和温度的变化也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例如利用天敌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2.化学防治: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使用相应的杀虫剂对玉米螟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生物技术防治:通过遗传改良和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对玉米螟具有抗性的玉米品种,从而在基因层面上解决玉米螟的危害问题。
4.农艺措施:采取合理的玉米种植密度、施肥和灌溉管理方法,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减少玉米螟的发生。
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生物技术防治以及农艺措施来综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在实际防治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进行科学施策,充分发挥各种防治手段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我们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数量,保障玉米的稳定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第2篇示例:玉米螟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作物的害虫,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备受农户关注。
下面将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友有所帮助。
一、玉米螟的发生特点1. 发生特点玉米螟是一种以幼虫为害的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叶和果实。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等作物危害较大的害虫,其发生规律对农作物的种植和防治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螟的发生规律1. 发生季节:玉米螟主要在玉米生长期内发生,其主要活动期在玉米苗期至玉米抽雄期,这段时间是玉米螟危害最严重的时期。
2. 发生地点:玉米螟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湿度较高的地区,且喜欢在植物茎、叶和果实内寄生和危害,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3. 发生规律:玉米螟主要以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形式存在,其中以幼虫对玉米的危害最为严重。
在玉米生长季节内,玉米螟的卵会在玉米叶片上产卵并孵化,幼虫则通过啃食叶片内部,导致玉米生长受损,从而降低玉米产量。
二、玉米螟的防治措施1. 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如蜂类)和天敌昆虫来进行生物防治,以降低玉米螟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
还可以通过施用一定的生物制剂来控制玉米螟,例如使用昆虫病毒、细菌等,对玉米螟进行有效防治。
2. 农艺防治:采用合理的农艺措施来减少玉米螟的危害,如在玉米间套种花生或大豆等,以减少玉米螟的寄主,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
3. 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大量繁殖、危害严重时,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对玉米螟进行有效防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应该在害虫密度较高时使用,并且需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4. 栽培抗性品种:选择抗玉米螟的玉米品种种植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式,可以减少玉米螟对玉米的危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5. 合理施肥:适当施用有机肥、化肥等,保持玉米生长健康,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和抗虫性。
玉米螟是玉米等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的了解是农作物种植和防治的关键。
只有深入研究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障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希望通过对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介绍,能够提高人们对该害虫的认知,有效预防和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农业害虫,它主要寄生于玉米植株茎、花穗和果实,
损失严重。
下面介绍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发生特点:
1.玉米螟成虫:玉米螟成虫是灰色或棕色的蛾,翅膀展开时约3-4厘米长。
成虫寿命
一般为1-2周,雌蛾产卵期一般8-10天,寿命长短取决于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
2.玉米螟幼虫:玉米螟的幼虫为小毛虫,身体呈长条形,头部扁平,头胸部分为棕褐色。
种类较多,从出壳后开始以至完全成熟,需经历5-6个龄期,一般每个龄期耗时约
5-7天。
3.玉米螟蛹:玉米螟蛹是呈土黄色的棒状小虫,体长约1.2-1.5厘米,稍微拱形。
在
干燥的条件下,玉米螟蛹可以存活数周甚至数月。
防治方法:
1.合理布局玉米地:要合理进行玉米的旋作,尽量避免单一玉米地连作多年,以免产
生土壤病虫害。
2.清理田间杂草:玉米地不能有杂草,应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玉米螟的滋生
和繁殖。
3.机械控制和防治:玉米螟成虫有一定的嗜光性,可以通过夜间灯光诱捕、地面爆发、鸡尾酒诱杀、声音诱杀等方法减少成虫数量。
可以利用气流控制的效果,配合监测器与杀
虫灯共同使用。
4.化学控制和防治:可以采用喷施杀虫剂、烟雾熏蒸、沟壑洒药等化学手段对玉米螟
能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生物控制和防治:可以利用玉米螟的天敌,如蜘蛛、蜈蚣、寄生蜂和天敌昆虫等,
进行生物控制和防治。
同时,可以利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增强农业生产的
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针对玉米螟的发生特点和危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其
数目和损失,保障玉米生产的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