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现状、成因及对策
对上述原 因采取相应对 策 , 识智 结合 , 转识成智 ; 史论 结合 , 以史带论 ; 论坛 与讲 坛相 结合 ; 有理讲理相结合 , 学 科
研 究 与 艺 术 创作 相 统 一 。
关键词 : 马克 思主义哲学教 学; 现状 ; 因; 策 成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 目 前高等院校普遍设置的一 门思想理论课 , 从高校哲学课 的培养 目标看 , 教学的直 接 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 值观 ,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 理论思考能力和创新能 力。从更深层面上理解 , 哲学在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人文 素质和哲学思维, 充实人的精神生活 , 提升思想境界、 协
调 人 与社 会 关 系 , 进 人 的全 面 发展 等 方面 起着 重 要作 促 用。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 、 素质提高的关键时期 , 学习 哲学可以提高其文化修养 , 提供价值标准和理想模式, 训 练观察和处理 问题的正确方法 , 对其为人处事具有深远 的意 义 。而 马克 思哲学 的教 育 和传播 则离 不开教 学 这一 关键 环节 。 当前马克 思主 义哲 学教学 的现状 从 目前 的教 学 现状 来 看 , 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在 大 学生 心 目中 的地 位并 不 令 人乐 观 , 生普 遍认 为 哲学 的教学 学 内容 空洞 、 燥无 味 , 学教 学 变成 了原理 加 实例 , 师 枯 哲 教 照本宣 科 , 生死 记硬 背 , 富 的哲 学 内容变 成 了现成 的 学 丰 结论 、 枯燥 的条 文 和 空洞 的说 教 。学生 学哲 学 主要 是 为 了应付考试 , 老师教哲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 本应 充满 生 机 的课 堂 弥 漫着 沉 闷的气 氛 , 而 丧失 了马 克思 从 主 义哲 学 作 为人 类 “ 明 的活 的灵 魂 ” 文 的指 导作 用 , 无法 实 现其 价 值 和功 能 。造成 这 种状 况 的原 因是 多方 面 的 , 既 有历 史 形 成 的把 哲 学等 同于政 治 的偏 见 制 约 , 有现 又 代社会 环境变迁和实用主义思潮 的影响 , 但更值得我们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观研究综述
[ 收稿 日 ]2 1 — 2 2 期 0 1 1— 3 [ 作者简介 ]梁丽( 9 8 , , 1 8一)女 西南大学政 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 2 1 0 0级马克思主义哲 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
・
4 5・
《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0 2 2 1 年第 2 期
的辩 证 法 , 把 它 运 用 于真 理 观 中 , 为 真 理是 绝 对 并 认 性 与 相 对 性 的 统 一 , 验 真 理 的 实 践 标 准 是 确 定 性 与 检 不 确定 性 的统 一 。但 是本 人认 为 , 然 马克 思 主义符 虽 合 论 真 理 观 对 传 统 的 、 典 的 、 代 的 、 国古 典 的 符 古 近 德
真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认 识 主 体 的 能 动 性 来 源 于 实 践 , 真
见 , 传 统 的马 克 思 主义 哲 学 教科 书 中 , 把 真理 表 在 它
述 为 是 主 观 与 客 观 相 符 合 , 体 对 客 体 本 性 和 规 律 的 主
理 是 在 能 动 反 映 论 基 础 上 的 主 观 与 客 观 、 主 体 与 客 体 、 想 与 事 物 的 符 合 。 它 同 时 继 承 和 发 展 了黑 格 尔 思
近年 来国内 马克思主义哲 理观研究综述 学真
木 g 梁 丽l l l  ̄
(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重庆 40 1 ) 0 75 摘 要 :近年来围绕着真理标 准问题的大讨论,学界提 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问题的新的 理 解、 阐释 与 构建 : 从新 的 角度 构建 马 克思 的符合 论 真理 观 ; 不 同的 实践 角度 构建 马 克 思的 实践 真 从
放 。 相 应 地 ,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研 究 学 界 开 始 了关 于 马 马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的重要思想传统和理论来源,它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不仅为中国领域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同时也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应用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传承,对于推进中国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方法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与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是由内部矛盾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人类的意识和社会发展也同样是由物质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辩证法则是一种能够揭示和解释各种存在内部的矛盾和转化的方法论和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批判现代性”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力求对于社会现实和主要矛盾做出深入的分析、思考和评估。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社会实践的探索,认为美好的社会未来是通过人类共同的努力、实践和充分的发展而来的。
二、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建设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这些挑战和变化,中国的哲学和理论建设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和哲学家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应用,试图探索中国哲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首先,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建设强调宏观的分析和整合,梳理和理清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脉络和哲学思想传承。
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研究注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尝试将哲学观点与化学、物理、生物、社会科学等多种类型的学科体系进行对接和融合。
最后,当代中国的哲学理论建设还注重将“就事论事”与“大局考虑”两者相结合,深入剖析和分析中国当下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哲学思考和分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待改进的方面。
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综合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比较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
同时,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研究,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注意探寻从理论内容和理论形式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历史发展;生长点近些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作为其二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受到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成果显著。
本文仅就这一研究成果作一概括性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问题,做些尝试性探讨。
一、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概况这些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主要是围绕下述问题展开的。
1、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国内学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许多富于启迪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理论表达)。
在这些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得具体一点,世界观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他们持此说,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
如,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
”恩格斯还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及发展趋势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及发展趋势研究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已经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
在这个过程中,其理论不断地得以创新和发展,一些全新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出现。
本篇文章将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向,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科学哲学、价值观念等方面。
然而,对于现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反思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哲学新问题,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出现重构。
这一重构包括面向未来的创新和批判性传统,并将新的课题和概念纳入研究范围,如生态学、全球化、民族问题、文化多元性、认知科学等。
三、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生态学是近年发展最快的跨学科领域之一,其方法和理论通常被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采纳和奉为圭臬。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注重实践与理论、人类与自然、正义与公平等,而生态学是具有时代性的新领域。
两者的结合为对抗环境危机、改善生态条件,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四、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国家间互动与文化多元性、跨国公司、国际金融体系沟通的深入,带来了新的哲学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假设是世界历史的客观性和阶级斗争。
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重新审视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需要探索的新问题。
五、文化多元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文化始终是其中一项重点研究。
在21世纪,全球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加剧,文化多元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如何将文化多元性纳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并通过哲学思考加以应对,是当前的研究课题之一。
六、认知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接认知科学是建立在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之上的一种新兴学科,从认知和知识的角度,探讨人类在思维和知觉上的能力和效率。
这一研究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也存在着共性,例如对人的理解、解释大量人类实践和如何改变环境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解释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工具,更是引领人们思想、行为和政治变革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是关于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阶级斗争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本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哲学体系,它的核心观点是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哲学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和新视角。
它试图揭示出现实世界中的真正矛盾和问题,并从理论上提出对现状的批判和变革。
这些理论不仅在哲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更直接地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2. 政治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理论为现代社会的政治运动和制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
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代表的政治思想不仅在政治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在社会制度建设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3. 经济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问题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不仅为社会经济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更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经济改革提出了有力建议。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深刻的价值。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支持在现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社会变革的思想基础。
它向人们提供了对社会不平等、剥削和不公正的批判,并为人们研究和分析现实问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在当前世界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很多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研究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理论或学说,而是成为了我们认识、理解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思想武器。
尤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指导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当代社会是一个极为复杂和多元化的社会,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一个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探索人类自由解放之路的宏大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科学方法论,为我们认识、理解和阐释客观现实提供了科学方法。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基本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提供了理论支持。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改变现实提供了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类解放思想,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变现实的道路。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提供了一个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向。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型国家和社会建设的路线和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这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经济现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理论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等,也为我们探索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问题所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我们秉持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消费、投资、出口的协同、加强国有企业的改革、深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等,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动向
、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研 究 者 主
新 世 纪 以来 .学 界 围绕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如 何 开
展 “ 、西 、 马 ” 哲 学 对 话 以 建 构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中
主 义哲学 新 形态 .马克 思 主义哲 学 的 当代理 解和
体 性 精 神 的 新 觉 醒
一
理 解 和 重 新 建 构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体 系 。其 突 出 特
点 ,是 以 实 践 为 核 心 范 畴 ,重 新 理 解 人 与 世 界 、
思 维 与 存 在 、 主 体 与 客 体 、主 观 性 与 客 观 性 、 历
史规律 与人 的历史 活动 、 自由与必 然 等哲学 所探 索 的 重 大 关 系 问 题 .并 以 这 些 重 新 理 解 的 研 究 成
入 研 究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理 论 成 果 , 从 哲 学 高 度 提 升 “中 国 经 验 ”. 形 成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理 论 话 语 ,探 讨 建 构 当代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新 形 态 。 当 前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研 究 的 发 展 趋 势 主 要 表 现 为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研 究 者 主 体 性 精 神 的 觉 醒 与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义 哲学研 究的世 界视 野和 历 史视 野 的新 变化 。 关 键 词 : 中 国 化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 主 体 性 精 神 ;世 界 视 野 ; 历 史 视 野 中 图 分 类 号 :A8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0 — 5 X( 0 0) 5 0 — 4 0 3 84 2 1 0 — 01 0 1 发 展 的理论 方 向和 未来 理论 形 态 的选择 。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扫描论文摘要:本文描述了近5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包括基本原理的内容与拓展、中国化、经典文本的研究、学科建设、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方面。
这些方面代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向和最新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文本研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其面临的挑战1、关于马克思主义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学者认为,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首先要承认哲学是一门学科,哲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应当有许多经过实践检验而成立的原理且构成了一个前后一贯的完整严密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宇宙、人类社会、精神活动。
而有的学者希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能够消除以往教科书的“板块结构”,有意识地涉及自然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美学、辩证逻辑以及中外哲学史研究等分支领域的基础理论问题,从而建构一个以实践观点贯穿始终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
还有学者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区分为“内核”和“外围”两个部分。
一方面,适当放宽和调整对理论之外围的理解;另一方面,坚守对理论之核心内容的信念。
2、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虽然这不算一个新话题,但依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
有的认为应急需纠正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某些简单化、绝对化倾向,需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性观点,把握其基本精神,吸纳研究的新成果,搞清其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
有的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特性,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前提。
另外,学者们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模式、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其理论特质
作者简介: 孙道 进( 9 5 . . 1 6 ~) 男 江苏如皋人 , 南京大 学哲学博 士、 博士后 。 西南 大学哲 学 系特聘 教授 . 主要社 会兼 职 : 国家社科 项 目同行评议 专家 、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 究会常 务理事 、 中国环境哲 学专 业委员 会委 员 。 主要 从 事环 境哲学 研究 , 电子邮箱 :d s一
过 以布 克钦 为代 表的 “ 社会 生 态学 ” 以奥 康 纳 为 、
代表 的“ 会 主义 生 态 学 ” 以福 斯 特 为 代 表 的 社 、
自然 究竟有 没 有 价 值 以及 有 什 么 样 的 价 值 等 为
主要研 究 对象 。
一
“ 马克思 的环 境思 想” 以麦茜 特 为代 表 的“ 进 和 激 的环 境思 想 ” ; 等[ 日本 也 先 后 出现 过 岛崎 隆 对
是 对 “ 态文 明 ” 造 的 时代 回应 。 生 塑
关键词 : 克 思 主 义 ; 马 环境 哲 学 ; 特 个 性 独
中 图 分 类 号 : 3 N0 l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1 6 ( 0 8 0 l7 1 5 2 0 ) 3—0 4 0 7 内外 环 境哲 学 的研 究 现状
基 本上 可 以用“ 乱 ” 对 抗 ” 以概括 。 纷 和“ 予
说它 “ 乱 ” 是 因 为 , 2 纷 , 自 0世 纪 中期 以来 , 与“ 环境 ” “ 态” 关 的哲学 名 词如 雨 后 春笋 , 或 生 有 层 出不 穷 , 以致 到 了 令 人 眼 花 缭 乱 的地 步 。如 “ 生态政 治学 ” “ 态 社会 主义 ” “ 、生 、 生态 学 马 克思
主义” “ 、生态 自由主 义” “ 态无政 府 主 义” “ 、生 、生 态 女权 主义 ” “ 态法 西斯 主义 ” “ 态社 会 学 ” 、生 、生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思想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包含了一系列关于世界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理论和观点。
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市场经济的崛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而市场经济则强调经济的私有化和市场的竞争。
在中国的现实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有制的扩大,社会主义的特征渐渐淡化,引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现实之间的冲突。
中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平等理念之间存在着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应该通过消除阶级和财富差距,实现人民的平等发展。
在中国的现实中,由于社会阶层的存在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平等理念相矛盾。
中国现实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理念之间存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然结果,它强调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避免官僚主义和腐败的问题。
在中国的现实中,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依然存在,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无产阶级专政理念相矛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这些问题和矛盾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和核心观点,同时也需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和适应新的发展路径。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综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研究综述模块一:研究概况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位,作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仅直接牵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命运,同时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总体来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讨论主要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
这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的前提性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观点各异,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完成的革命。
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当代价值的原因。
虽然学者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当代价值这一点上观点一致,但对这一价值存在的依据却有不同的认识。
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体现。
学者们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的历史,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现实,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批判力。
许多学者强调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具有的批判精神。
四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途径和原则。
五是关于今后应如何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同时,学者们一致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需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来实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创新是马克思哲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
模块二:论点摘要一、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有学者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是以“前康德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一重要理论问题没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只是注意了其中一些局部的、个别性的关系,这就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及其基本观点的正确理解,也影响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是否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相符?马克思
主义哲学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对现实社会进行
批判和改良,以引导社会向更加公正、平等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当前中国社会中,一些基本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方面,却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与马克思主义
的分析不尽相符,也引发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疑和批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能够适应和引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变革?中国在经济和社会
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同时也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结构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注重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但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中,是否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是否需
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进行现代化更新和适应性调整,以更好地引导中国社会向着更
加科学、民主和人文的方向发展,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在当前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能够应对数字化、网络化和
全球化等新的社会现象和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如何进行,也
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
讨和研究,并通过实践来逐步解决。
只有在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社会参与和讨论中,马克思
主义哲学才能够更好地与当代中国现实相结合,更好地实现转型和现代化的目标。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现状与前景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现状与前景展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前景,不能不先看一看它的现状。
有一种看法认为,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亦称讲坛哲学或教科书哲学,或曰层面的哲学或官方哲学,也叫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种哲学是党的文件规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部规定的大学必修课程,大学教师讲授它但并不相信它,大学生它是为了取得文凭论文。
二是论坛哲学,即在报纸、杂志、专著、学术会议中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哲学花样繁多,观点各异,其中占优势的是实践唯物主义。
三是实践中的哲学,这种哲学既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体系,它可能是实用主义或实践哲学,也可能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其他哲学。
在我看来这种看法基本上不符合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
这种看法过分低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哲学界、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的地位。
我本人在大学中学习的专业是西方哲学,后来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诚然与全国解放有关,但我信奉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主要还是由于我认为它是,或者退一步说,它总比各式各样西方哲学更科学。
我不相信广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师们在讲坛上是在违心地宣讲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学工作有问题,有缺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由于种种原因有所降低,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但我不相信广大的大学生们根本不相信辩证唯物主义。
我这里说了两个“不相信”是因为我没有作过调查而只是根据我的真实思想作的推测,这个真实思想就是坚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的,而科学的观点总是可以得到多数人的认可的,不相信甚至反对科学的人毕竟是少数。
那么,应该怎样估计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状呢?我认为承认哲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业,有一批以哲学工作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他们叫做哲学工作者或哲学家。
但是,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哲学那样意见分歧,学派林立,甚至一个哲学家就有一个哲学体系。
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像哲学那样得不到多数专业工作者的认同。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张亮,江苏徐州人,1973年生于江苏南京。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政治系高级访问研究员(2009-2010),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学者(2014)。
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合著、编著、译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研究论文、评论和译文260余篇,其中CSS-CI 期刊论文150余篇。
主持建设了《理解马克思》(2017)《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等2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张亮教授访谈张亮,赵立■■名家语丝WORDS FROM THE CELEBRITY聆听时代的声音,做有感染力、生命力的学问。
赵立(以下简称赵):张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这次学术访谈。
您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多年,建树颇多,但是回看您的学术起点,却并非这一领域。
首先想请问您是在什么机缘之下选定这一领域作为收稿日期:2019-11-21作者简介:张亮(1973-),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赵立(1993-),河南永城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70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史前史”(1949-1978年)、兴起(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大繁荣(21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现状与改革
Ke r s: h ls p y e c i g pe e tsta in;r fr y wo d p i o h ;ta hn r s n i t o u o eo因
拉底给哲学取名爱智 慧 , 黑格尔称 哲学是照亮文化 殿堂和
马克思哲学作 为世 界观 , 作为 意识 形态 的组 成部 分 , 精神家 园的灵光 。恩格斯 则把 思维 、 精神 比做 自 界最美 然
了现成 的结论 、 的条文和空洞 的说教。学生学 哲学 主 我们 在 日常生活 中常常会不 自然地 以哲学 的理论 为指导 、 枯燥
要 是为了应 付 考试 , 老师 教哲学 主要 是为 了完 成 教 学 任 采用哲 学的方法来 看问题 、 究问题 、 研 解决问题。 务, 本应充满生机的课堂弥漫着沉 闷的气氛 。就考 试成绩 第二, 大多数现行 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 教材都存 在着 以
ZHU n Li
( h zo t dWokr C l g ,Z uhu 4 20 ,C ia Z uh uSa a res ol e hzo , 10 8 hn ) f n e
Ab ta t sr c :Atp e e t h r i h l s p yt a h n p e m et n e c h c h c l ai n i n te p ii , h e c — r s n ,te Max s p i o h c i ga p a t e d n y w ih t e l ai t o x l t t et a h t o e h o z o s 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新的理解,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下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面临挑战,当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展开研究,使其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对人们科学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结合时代发展的特色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将从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传承现状和价值展开写作,并提出有效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发展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结合实践性与辩证法的统一,发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导等先进思想指导了各个时代的人们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对时代发展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由于历史的变迁要重新肃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思想理念,实现继承和创新实践的结合,使其继续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优秀的理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推行现状1.教育方面对于哲学专业的弱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一些快餐式、追捧性的新型行业出现,导致了教育机构对于专业的调整也是注重这些受关注的专业,而对于当下不能直接性带来快速经济效益的哲学教育专业就逐渐弱化,这就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不到有效的传承。
很多年轻人选择专业的时候都会以自己未来的发展为参照选择一些热门的受市场欢迎的专业,而马克思主义政治作为一项传统的哲学思想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2.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浅薄在大众的意识里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层面,对于普通人来说感觉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距离遥远,一般情况下除过受升学等影响大家会在书本上有目的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知识,其他时候是不会主动地将自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起来,这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来说非常不利,因为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价值没能很好的理解导致了对于优秀的思想本身产生了不重视感。
3.教育改革使得马哲灌输式传承模式受影响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自主学习,这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是一次挑战,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的思想教育失去了教育方的主体地位,仅凭学生的自觉、自发很难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效传承,就更不可能实现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建设。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研究现状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研究现状郑召利杨建伟*【内容提要】人工智能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哲学及其他社会人文学科讨论和研究的热门主题。
众多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前瞻性的话题。
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状况加以综述,着重从哲学视域内人工智能引发的挑战等方面勾勒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于人工智能问题的基本研究成果,最后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研究人工智能问题的启迪。
【关键词】人工智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劳动人的主体性异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继而引领新一代的科学技术革命。
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已不再是非自主性的机器,通过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将实现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和自主组织。
未来人工智能将在诸多领域企及甚至超越人类,因而人们随之产生人工智能赶超人类和统治人类的担忧,关注并思考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国内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人工智能的讨论,就问题的研究角度而言,*郑召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建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1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劳动、生产,认识,主体性和存在论,以及未来社会等方面。
其中,人工智能与劳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异化现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一问题已出现在当今社会中,对该问题研究的急迫性也已凸显;另一方面,劳动之于人们的生存及其意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取代人类劳动,以及如何去应对可能引发的失业危机等相关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一人工智能与劳动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在《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中指出:“那些高度重复、结构化以及可预测的工作看起来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机器自动化。
”①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正在消灭许多类似的工作,大多数的工作都将自动化,因而需要的人数也将减少。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状研究
On the Philosophic Situation of Marxism 作者: 郭志聪;石龙虎;王必胜
作者机构: 长治医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出版物刊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20-21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模式;理念;现状
摘要: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体上没有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经过20多年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省,我们在哲学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革,挣脱了'苏联教科书'框架的束缚,进而又进一步走出了传统哲学模式的限制,新的研究理念开始建立,新的研究范式已经开始,传统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正在被补充、丰富和发展.然而,由于意见不一,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迟迟未能建构起来,因此,在此之前传统教科书并不会逸出我们的视野,依然会雄霸着各大学的哲学'公共课'的讲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走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
这20多年的研究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属于思想解放后提出问题的阶段,主要是围绕真理标准、人道主义与异化等问题进行的,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找到了突破口,扩展了视野,确定了基本的问题域。
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属于问题走向凝练,逐渐形成鲜明的理论增长点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人学、社会发展哲学等都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个阶段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
本文旨在对第三阶段即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做一个宏观的描述,并试图揭明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预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文革时期全民学哲学、全民研究哲学的狂热使得哲学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矫枉过正式地倍受冷落。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与品位;一些棘手的现实问题也呼唤着哲学的出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敏锐地注意到这一动向,多次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因此,在世纪之初的中国,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哲学研究并非一如既往的贫困,而是进入了初步繁荣的阶段。
我们可以从研究格局、研究路径、研究视野、研究内容等方面来描述当前初步繁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
从研究格局来看。
现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形成了多元、分散的格局。
以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少数几个重点大学,论题也比较集中,往往形成全国一起讨论某个问题的态势。
目前这种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群体来看,出现了高等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专科性院校、军队院校) 、各级社会科学院、党校,甚至还有民间学术组织的多层次体系。
高等学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导力量,其目前格局可以成为全国研究格局的说明和缩影。
就高校而言,一是从地理格局上比以往更趋分散。
全国不同高校已经拥有7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学科、19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成为各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心,很多大学之间的水平已在伯仲之间,以往一两所大学号令天下的时代结束了。
二是理工科院校异军突起。
在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话语权主要把握在综合性大学或文科型院校手中,理工科院校更多是上好哲学公共课。
现在许多理工科院校已经成长为足以与老牌院校抗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例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三是许多大学都形成了自己比较集中的兴趣点和相对稳定的学术共同体,围绕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
例如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的研究、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的价值与文化的研究、复旦大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南京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的生存哲学研究、黑龙江大学的日常生活哲学研究,等等。
而且很多高校还按照自己学术共同体的理解出版了系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著和教科书(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甚至自学、学历考生的教科书)。
可见,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真正打破了天下一统的局面,全方位地进入百花争艳、“诸侯割据”的时代。
从研究路径上看,目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修补。
所谓原理的修补就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和哲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业已归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补充和修订。
具体说来包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说过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忽略的补充出来,例如价值论和人学的一些观点;根据现实的发展把原来原理中提到的思想强调、突显出来,例如实践、世界历史等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近似思想中强调更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思想,例如,逐渐强调人类发展的三大形态说,而淡化社会五大形态说;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中有所蕴涵,但没有明确指出,而其他学科发展已取得成果的思想提炼出来,例如系统论的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进行修补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不断更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
这种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年轻一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印象与理解,这是一个决定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后继有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的意义在于,这种工作使得多元、分散的研究相对具有“形散神不散”的保证,能够较有组织地把零散的研究成果凝练成为一块“整钢”。
当然,正如有学者批评指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患有某种程度的“原理病”,系统与严密往往以牺牲灵性为代价,而尾随于实践仅仅做黄昏的猫头鹰也有削弱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超越与预见功能的危险。
二是走向分支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运用。
所谓运用研究,其实是包含着这样一种假设的,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是清晰的,相对稳定的,问题只在于如何把这一普遍的原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从而得出启示。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错,国内有相当一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在从事这一工作。
无论是现实中出现的新事物,还是理论上出现的新热点,我们都可以见到诸如“关于……的哲学思考”之类的触角不速而至。
全球化、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市场经济、WTO、素质教育、政治文明等等时髦的话题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研究的对象。
与整个哲学出现应用分支相伴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研究目前最为理论化的成果就体现在各门分支哲学中,如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科技哲学、教育哲学、艺术哲学,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领域化和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引向深入与关注现实的必要途径。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文本解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不少学者不满意于目前源于前苏联的教科书体系,认为在很大程度上,目前人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误读,进而对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都是以讹传讹,从错误走向错误。
所以当务之急是正本清源。
在“重读马克思” 、“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走进马克思”、“亲近马克思”口号下,一批学者以现象学还原的方式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种研究路径其实也具有一种道德的震慑力量,因为它包含着对当前浮躁的学术气氛的不信任和不屑。
不过,他们令人肃然起敬的努力背后也树立一种霸权,因为它假定了自己对马克思文本的唯一真实解读。
另一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的解读就显得更为机敏,那就是以当下的热点哲学(主要是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进行重新的理解。
在这里,正如后现代哲学家德里达所揭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尤其是马克思的哲学文本的歧义性成为其生命力的源泉。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总之,有什么哲学流行,就有这种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他们都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找到依据。
四是进行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个哲学流派是与其他哲学流派比较而存在的,这是历史的真实,这一真实在理论上的反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自觉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进行比较研究。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中各流派的比较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谱系内部也有比较研究,例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自身思想发展的纵向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具体的如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一些哲学观点的比较研究,等等。
从研究视野上看。
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历史与世界的视野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研究的态势。
具体来说,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的哲学思想,还有一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如普列汉诺夫、李大钊、李达的哲学思想都有人进行研究。
但研究的重点还是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史的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启蒙哲学、历史哲学等也一直受到重视。
但重点还是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研究。
从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关注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阿多诺、霍克海默、萨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哲学著作在中国被广泛译介,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参照和养分。
在现阶段,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学界影响最大。
所谓后现代马克思主义者,如詹姆逊、德里达的思想在中国也有广泛的影响。
一些受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影响的西方著名学者如吉登斯、华勒斯坦等人关于社会结构、现代性、全球性的观点与研究方法也正日益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视野。
从哲学研究的自身内容上看,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形成了诸多热点:(1)关于本体论研究。
很多学者指出马克思所拒斥的只是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自己的本体论,有论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理论,而目前更多的学者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角度认为,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并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实践的生成性、历史性和作为人的类存在特征。
(2)认识论的研究。
相对而言,认识论的研究在当代没有了以往的热度,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社会认识、文本的理解与诠释、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等方面的研究。
从中可以看出,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已经超越了纯粹认识论的范围,而与解释学、语言哲学、价值学融汇在一起了。
(3) 价值学研究。
价值学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目前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学研究一方面是继续深化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价值学作为一种视野和方法,对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4)人学研究。
2002年中国人学学会正式成立及其连续出版的论文集《人学与现代化》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共识性、组织性、系统性。
不少学者认为人学是哲学的当代形态或哲学的当代热点。
应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进展是近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绩。
(5)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倍受关注,尤其是其关于世界交往、东方道路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等内容最为引人注目。
(6)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依据、内涵的研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走过了冬天,在危机中得以逐渐重建,就其内部来说是相当繁荣的,也取得了很多成绩。
但是,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