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游戏复习重点
了解:
1、文化事业中的游戏:游戏优于文化、超越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文化繁荣
的程度。
2、游戏先于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制约着游戏的行为。
3、游戏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不论是何种文化、种族、社会经济背景的儿
童,都有游戏行为,游戏行为在形态上可能呈现不同但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差异的。
4、儿童游戏的特质:游戏是儿童的(需要)、(工作)、(权利)
单选、多选、判断改错:
1、美国社会学家(米德)第一个指出:儿童社会化过程有两个步骤。一是(模仿阶段),
二是(游戏阶段)。游戏是儿童学习社会生活的关键步骤。
2、(社会学家)认为:游戏是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一种表现。他们主要从“游戏”与“工
作”的根本差别来认识游戏的本质。他们认为:游戏与工作是对立的。
3、(社会学研究)还认为,游戏的魅力在于它处于人生的像与不像之间,像使游戏存
在,而不像则使游戏超越于现实。
4、(人类学家)认为:游戏是人来从生存需要发展到追求享受的需要,是人类从儿童
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儿童都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儿长大成人的。
5、(人类学家朗格威尔)认为:儿童的世界就是学习的世界。
6、人们一般用三种方法来界说游戏:1)按照心理学上的倾向和定势;2)按照可观察
的行为;3)按照情景
7、驱使儿童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及(社会交往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基本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是儿童游戏的前提。
8、(《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
和娱乐活动,每个儿童均有权享有足以促进其生理、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地为儿童游戏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鼓励提供从事游戏活动的适当的均等的机会。
9、(《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应因地制宜地为儿童创设游戏的时间、空间和材料等条
件,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10、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
11、布鲁纳认为儿童最复杂的语法和言语符号往往最先在游戏情景中使用,游戏活动
中语言掌握的最快。
12、加维指出儿童之间的语言交往最初是围绕游戏进行的。
13、斯米兰斯基的观点,想象性游戏中运用语言代替现实一般有四种方式:(改变人
的身份)、(改变物体的性质)、(替代动作)、(描述情景)
14、集中性游戏受条条框框限制,容易使幼儿产生固定化的倾向;而扩散性游戏未受
条条框框限制,使幼儿有可能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15、扩散性游戏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16、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7、从出生到2岁。儿童的游戏是以亲子游戏及孤独游戏为主,逐渐过渡到平行游戏,
并逐渐结成稳固的游戏伙伴关系。随着游戏类型的发展,儿童的同伴关系也随之发展起来了。
18、表演游戏可以提高日后儿童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
19、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
20、游戏能帮助孩子消除愤怒的心情。
21、游戏可以宣泄儿童的焦虑、害怕、气愤和紧张等情绪,从而减轻或克服不良心理。
22、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此时出现
的理论成为“经典的游戏理论”
23、经典的游戏理论包括:(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娱乐论/松弛说)、(复演论/
种族复演说)、(生活预备说)
24、精力过剩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其
主要观点是: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
25、娱乐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其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发
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26、复演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
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
27、生活预备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格罗斯,其主要观点是:儿童
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
28、20世纪40年代开始,到五六十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段。
29、费洛伊德的游戏思想:(游戏的“发泄”、“补偿”说)、(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游
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30、费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而游戏。
31、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从积极的方面发展了费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游戏是自我
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身体的过程与社会性的过程同步的企图,游戏可以降低焦虑,使愿望得到补偿性的满足。
32、佩勒认为,儿童对于角色的选择,基于他对于某个角色的感情,游戏的背后隐藏
着深刻的情绪原因,对角色的选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33、门宁格发展了费洛伊德的思想,强调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降低焦虑。游戏最重
要的价值就是为释放被抑制的攻击性提供了机会。
34、20世纪40年代开始,托幼机构里重视开展想象性游戏,主要就是精神分析学派
思想的影响,对人们重视早期教育有促进作用。
35、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练习性游戏0-2岁)、(象征性游戏2-7
岁)、(规则游戏7-12岁)
36、皮亚杰指出,早期的假装游戏主要是用一个物品来代替另一个物品。
37、皮亚杰从认知角度研究儿童游戏,对于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点,是一个
巨大的冲击。要注重想象性游戏活动,促进儿童在智力、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8、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也称维列鲁学派,主要成员有(维果茨基)、(列昂杰夫)、(鲁
宾斯坦)、(艾里康宁)等。
39、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就把它模仿迁
移到游戏中,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情感诱因。
40、《学前儿童游戏的心理学基础》作者是列昂杰夫,他认为游戏的特点是游戏行为
的动机不在于行为的结果而在于行为过程本身。
41、艾里康宁是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
典型游戏,研究儿童游戏应当以角色游戏为主要对象。
42、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把象征性游戏的象征的发展看做是在成人的教育
与影响支配下的过程,是儿童与成人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肯定了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43、游戏的觉醒理论:柏莱恩的理论模式----过高或过低的刺激水平是反向的;艾利
斯的理论模式----游戏是寻求刺激的行为;赫特的理论模式----提出激发水平短暂起伏说;舒尔茨的理论模式----提出了游戏调节激发论
44、贝特森运用人类学、逻辑学、数学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