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公共关系
第5讲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第三道德约束。对政府内部公众的纪律限制是外 在的,而道德约束则是内在的,道德约束是要求政府 官员恪守政治道德准则。 第四经济处罚。经济处罚是指政府工作人员违法 违规,除了给予政治上、纪律上的处罚外,还应该给 予经济上的处罚,以惩戒内部公众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五心理调节。在对政府官员进行适当的心理调 节,是处理好政府内部公众关系,引导控制政府官员 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第六舆论监督。政府官员是公众人物,不但享有 一定的权力和公职待遇,而且其言行举止、风范形象 对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必须置于舆论监督之下,才 能确保公权力不被滥用。
(3)政府领导人员 政府领导人员是指各级政府组织的管理决策者, 他们在政府组织内部处于独特的领导地位,发挥着 特殊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表明,在卓有成 效的政府管理中,工作人员心情舒畅,士气高涨, 工作积极主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政府领 导者具有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实行民主管理,努 力提高管理决策的透明度,着力创建优秀的政府组 织精神,从而使政府组织内部形成一种融洽良好环 境气氛,调动各类政府内部团体和工作人员个人的 积极性,使政府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得到 最广大人民的爱戴和拥护。
(1)政府工作人员 政府工作人员是指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 家公务,在各级政府机关从事政治和公共事务管 理的工作人员。其中是最主要的被称为国家公务 员。2005年4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 工作人员。在政府内部公共关系工作中,政府工 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方面,包括三种 基本关系:一是政府中管理人员关系;二是政府 中技术人员关系;三是政府中一般办事人员关系。
内部公共关系
第五章内部公共关系内部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开展外部公共关系活动的根底,外部公共关系是内部公共关系的延伸。
只有“内求团结〞,才能“外求开展〞,因此,社会组织应首先搞好内部公共关系工作。
这就要掌握内部公共关系的类型、特点、目的与艺术。
第一节内部公共关系的类型与特点一个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包括多种类型,在具体的公关活动中也具有与外部公关活动所不同的特点。
一、内部公共关系的类型内部公共关系是对社会组织内部横向、纵向关系的总称。
由于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即内部公众主要是由员工与股东构成,因此,内部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
1.员工关系组织内部的员工包括该组织所拥有的全体成员。
员工关系是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内在人事关系,其中包括组织机构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各个职能部门、科室、班组之间的关系;内部员工相互之间的个体与群体关系。
通过协调员工关系,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
员工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形象的设计师和塑造者。
只有充分调动广阔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员工的真诚理解和精诚合作,才能为树立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奠定根底。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享得利·拉尔特曾经明确指出: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10%才靠宣传。
在欧美各国,专家们曾给公共关系下了这样通俗的定义:“PR=do good〔做好〕+tell them〔告诉人们〕。
〞由此可见,现代公共关系首先是要求组织把自身的工作做好,然后才是对外进行传播沟通。
20世纪90年代,美国饭店管理业的六大明星之一袁传明的经营哲学是“员工第一〞。
他认为:优质效劳和产品是饭店成功的要素,而效劳和产品是由员工提供的,因此,员工才是饭店最珍贵的财富。
只有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尊严,使他们处处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价值,认识到饭店的荣辱与他们的工作业绩息息相关,这样的饭店才能成为成功的饭店。
公共关系教案——组织内部公共关系
第九章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与沟通的方法; 凝聚力是组织内部形象的基础,凝聚力的两大要素是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节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一、内部公共关系的内容所谓内部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内部纵向的公众关系与横向的公众关系的总称。
组织内部纵向的公众关系包括一个组织机构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组织内部横向的公众关系包括一个组织机构中各个职能部门、科室、班组之间和内部员工之间的关系。
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组织开展各类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
(一) 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员工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起点和基础。
组织的一切方针、政策、计划、措施,首先必须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就是要考察不同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结构,有针对性地引导员工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所有员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并不完全等同于组织中的人事、劳工关系。
在一个组织中,人事关系和劳工关系主要是以行政管理的物质手段来协调处理组织与员工的关系。
组织内部的员工关系主要是采用信息传播的手段来协调处理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其目的是要实现一种介于组织管理当局与员工之间的双方的思想沟通,促使组织的各项政策既能代表组织又能代表员工的利益,同时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争取组织与员工公众间的相互信任与和谐的合作。
由于人事关系和劳工关系都与员工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直接影响着员工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工作。
在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种员工关系:1.组织与管理人员的关系2.组织与技术人员的关系3.组织与操作人员的关系(二) 组织内部团体关系组织内部团体包括各职能处、科室、车间、工段、班组、工会等正式团体,也包括如兴趣小组、业余爱好者聚会、群众结社等非正式团体,这些团体成员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目标。
简述组织内部设置公共关系部门的基本模式
简述组织内部设置公共关系部门的基本模式组织内部设置公共关系部门的基本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1. 部门隶属型:公共关系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直接隶属于组织高层领导或者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协调和组织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活动。
2. 部门并列型:公共关系部门与其他部门并列存在,负责管理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活动,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3. 高层领导直属型:公共关系部门由组织高层领导直接管理,负责制定、实施和组织内外的公共关系活动,旨在提高组织声誉和形象。
4. 公共关系委员会型:公共关系部门作为组织内部的一个重要部门,纳入到组织委员会之中,由组织高层领导、其他部门代表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制定和组织委员会内部的公共关系工作计划。
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组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同时,公共关系部门作为一个专门的部门,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确保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得到有效管理和协调。
内部公共关系的协调
(三)可控性
对于外部公众而言,组织内部公众的态度和行 为比较容易控制和调整。这是因为:一方面,组 织可以利用行政管理关系来控制和调节内部各类 公众往来活动,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组织的各种管 理措施和沟通渠道,约束、教育组织内部的公众; 另一方面,员工对组织的上下级服从关系,是内 部员工的义务,服从组织的领导指挥,参与组织 的各项活动,对自身也是有利的。
• 上述三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内部公 众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决定了内部公众的可控性, 内部公众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内部公众的稳定性。 在从事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时,应当充分利用 和全面考察这三个特征。
二、员工关系协调
任何组织因其性质不同,其所面临的公 众对象也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每个组织 都有自己的员工。因为员工是组织的细胞,组 织的目标只有通过他们的合理分工并各尽其责 才能实现,所谓“内求团结”方能“外求发展”的 道理就在这里。另外,每个员工对外都直接代 表着组织的形象,不论是从事外部事务工作的, 还是承担内部分工任务的,皆如此。员工关系 是一个组织“全员公关”的基础,是组织开展其 他方面的公共关系必须具有的保证。
2)参与民主管理。员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是员工 的权利。 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①吸收或扩大员工在本企业的投资,成为企业的股东, 使企业的兴衰与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以增强其主人 翁意识,关心企业的经营活动。 ②完善合理化建议制度和奖惩制度。 ③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二)协调组织与员工关系的措施 1.重视职工的物质利益 重视职工的物质利益,是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 基础,也是维持职工工作热情的基本前提。如 果撇开职工的物质利益奢谈其他,显然是不符 合客观实际的。因此,公共关系部门在开展公 共关系活动时对物质利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员工的物质利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收入。员工工资水平不仅取决于本 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决于整个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组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 任务就是做到公平合理地分配报酬,减少因报 酬问题所引起的内部矛盾。
内部公共关系分类
内部部门 横向
利益关系
个体 个体 个体
整体
平衡
个体 个体 个体 个体 个体 个体 个体
返回
民主
• 权利在高层 • 沟通、公平、积极、竞争
返回
分权
• 层层负责(决策与经营权分离) • 灵活、自主、积极、能动
返回
信息关系
通过信息传播
• 交流平台 • 凝聚力 • 企业文化、精神
返回
竞争关系
• 健康积极:热情、创造力、斗志 • 紧张消极:效率低、涣散
返回
纵 向
利益关系
国家
集体
个人
群体
内部公共关系分类
• • • • • 人际关系 权力关系 信息关系 竞争关系 利益关系
人际关系
• 领导 • 员工 • 生产部门
情感纽带
被领导 员工 行政部门
人际关系
排斥
中性
融洽
物以类聚 合理搭配
团结、互助、荣辱与共文化氛围
返回
权力关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专制 • 民主 • 分权
专制
• 权利在高层 • 集权、约束、被动、呆板、低效
浅谈我校的内外部公共关系
浅谈我校的内外部公共关系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内部纵向公共关系和内部横向公共关系的总称。
根据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和协调内部人员的物质利益、重视和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以及协助和贯彻其思想教育,我们以团结内部公众、维护组织利益、激励进取、不断创造效益,凝聚内部公众为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
而学校公共关系是指以学校为主题,有计划的运用传播手段,使学校和公众之间相互了解和支持,创造最佳教育环境,达成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提高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一中社会活动。
学校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目的就是要建立、维持和发展学校与内部公众之间关系的总体协调,确保学校的方针政策能够顺利贯彻,并通过完成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任务,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显然学校公共的这种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是完全相契合的。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对于调动学校内部的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致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共同风度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内部公共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学人员、学生等,首先必须树立和强化每个人的公关意识。
首当其冲的就是学校领导,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另外学校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是加强和改善学校公关的基本前提,他们不仅自觉地向内部工作宣传学校的政策,而且切实地以自己的行为来实践全心全意服务师生的宗旨。
除此之外,坚持以人为本,为师生多办实事。
学校要像企业公关一样牢固树立“公众至上,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满腔热情,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和谐校园永恒的主题。
对于教师,由于我校地处郊区,因此为外地老师解决住房问题,为住在市区的老师提供班车接送,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对于学生,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不断改善条件,虽然硬件设施还存在诸多不足。
最后,注重公共关系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
学校公关传播要围绕“平衡理论”进行,在沟通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公众的心理因素,采取多种沟通方式,将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结合起来,将正式沟通同非正式沟通结合起来,做到能够综合运用。
公共关系之沟通与协调
.发放调查问卷或意见征集表。专门就某些问题,设计调 查问卷或意见征集表,收集股东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 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
为了尽量满足组织内部员工的精神需求,公共关系部门 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在组织内部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渠道,让员 工分享足够的组织信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 要任务,就是畅通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做到“上情下 达”和“下情上达”。所谓“上情下达”,是指组织领 导决策层通过情祝简报、信息发布、传达文件、内部刊 物、广播、布告栏等方式,把企业内部的重要信息告诉 广大员工。所谓“下情上达”,是指员工通过建议箱、 上访会、黑板报、民意测验和意见征询表等方式,把他 们的建议、意见等告诉组织管理决策者与领导层。
第一节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
二、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
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 门要面对的重要关系之一,它往往受到组织内部成员的 地位或角色的影响。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根据其地位与角 色,对所接收的信息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由于组织 中下级工作成绩的认可与发展前途往往受上级所左右, 这使得下属在与上级接触的时候,会怀着一份特别的心 理,从而影响他与上级间的正常关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
一般说来,员工对自己的物质利益是否满足,不仅取决 于其已得的利益,还取决于各种参照模式。这种参照模 式通常有共种类型:一是他们原有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二是 组织内部其他人员现有的工资福利;三是社会上其他同类 组织或同种类型员工享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员工会通 过各种参照模式的比较,产生他们对自身工资收人和福 利待遇的期望值。因此,公共关系人员应设法弄清员工 的期望值有多大,对于能够满足的就应设法给予满足, 对那些不能满足的过高要求,须利用协调沟通手法使其 降低期望值,尽量使员工对工资福利的期望值保持在合 理的水平上,让他们对组织的扩大再生产、拓宽市场、 新产品开发等予以理解和支持。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课件
目录
• 公共关系概述 •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建设 •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管理策略 •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危机应对 •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展
望
01
公共关系概述
公共关系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旨在建立、维护和增进组织 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03 协调组织内外关系
公共关系能够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同时能够协调组织与外部 公众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与冲突。
公共关系的原则
真实原则
公共关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地 传递信息,不夸大、不歪曲事实,维
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互利原则
公共关系必须兼顾组织与公众的利益 ,实现互利共赢,既满足公众需求,
02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设立意见箱、定期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 时了解教职工的需求和想法,为学校决策提供参 考。
03 促进跨部门沟通
鼓励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信息壁垒 ,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内部凝聚力
01
02
03
关注教职工福利
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工作 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提高教职工的满意 度和忠诚度。
注重学校的形象塑造,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 好的学习氛围。
提升品牌价值
通过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服 务,提高学校的品牌价值 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优 秀学生和师资力量。
03
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管理策略
制定明确的公关目标与计划
确定公关目标
明确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的目标,如提 高学校知名度、增强师生凝聚力、提 升教育质量等。
启示
处理好员工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
处理好员工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
员工关系是社会组织与其内部员工公众之间的关系。
员工公众亦称职工公众,是一个社会组织在人事上全部构成人员。
员工是组织赖以生存的细胞.组织的方针、计划和措施都要通过员工才能实现。
员工又是组织与外部公众接触的触角,不仅代表组织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外部公众。
员工是公共关系的第一公众。
公共关系的首要任务,是处理好员工关系,从而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
同时,员工既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客体,又是开展外部公共关系的主体,具有主客体二重性,因此,处理好员工关系是搞好公共关系的关键。
要搞好员工关系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理顺内部关系。
这是搞好内部公共关系的中心。
只有理顺内部关系,才能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尽其职,和谐协调,实施有效的管理。
理顺内部关系必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消除内耗,增强团结。
(2)掌握用人之道。
领导者、管理者要善于掌握用人之道,通过科学管理去挖掘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智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人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做到劳有所得,有功必奖。
用人之道一般是:知人善任;信任、尊重;关心、激励。
(3)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的需求。
领导者必须十分注意满足员工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
员工的物质生活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最突出的是工资和福利。
必须妥善处理贡献突出、表现一般与表现后进三者的关系,使大家感到公平合理,起到激励先进,促进后进赶先进的作用。
还要重视员工在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满足员工精神生活的需要,培养员工崇高的理想和服务精神,使他们从自己的工作成绩中认识自我价值,并以企业精神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
4.如何正确处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P128答:外部公众是企业公共关系的重点,而顾客又是外部公众中的重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去顾客,企业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第六章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的管理
第一节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其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政府需要通过公职人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政府存在的价值 和整体形象在取得社会认可之前,首先要得到自己成员的认可;政府工作目 标和任务在赢得社会支持之前,首先要得到自己成员的配合和支持。否则, 政府的价值和目标将会落空,将无法作为一个整体面对外部社会公众。每一 个政府公职人员都是政府组织的细胞,他们对政府组织的价值认同和依附, 是政府这个组织是否具有生机活力的基础。因此,政府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 工作首先要增强内聚力,使政府公职人员能够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战斗集体, 与政府组织凝聚在一起。 第二,政府需要通过全员公共关系来增强政府的外张力。政府开展公共关系 对外树立组织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工作,有赖于政府全体公职人员的努力 和配合。由于政府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时刻都要与外部公众接触,而政府形 象则要通过对外公共关系第一线的政府公职人员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电话 总机的接线员、服务台、询问处、接待室,政府公职人员的一言一行都是政 府形象的浓缩。可见,政府公职人员在对外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公共关系主 体,这种主体性能否充分调动和发挥,就看他们对政府组织有多大程度的认 同感和归属感,有多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一节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二)政府上下级关系 现代管理学认为,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又是合 作、互助、平等的关系。认识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重要性,遵循科学的原则 与方法,建立健康、密切的上下级关系,是政府公共关系部门和公关人员要 协助领导层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称协调与上级的 关系为“管理自己的上司”。对上司进行管理,虽提法新颖,但这种“管理” 确实存在。作为下级,协调好与上级的关系,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个人的 成长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政府组织中,如何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 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艺术,需要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导学案-公共关系基础》
《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导学案《组织内部的公共干系》导学案一、导入在摩登社会中,组织内部的公共干系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内部公共干系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增进组织内部的和谐发展。
因此,了解和掌握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了解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观点和作用;2. 掌握管理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管理能力。
三、内容1. 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观点和作用- 什么是组织内部公共干系?为什么重要?- 内部公共干系对组织的影响有哪些?2. 管理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方法和技巧-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培养团队合作认识- 处理内部矛盾和冲突3. 提高对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管理能力- 实践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演练- 小组讨论和分享四、实践1. 组织内部公共干系调研- 选择一个组织或企业,调研其内部公共干系管理情况,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分享。
2. 内部公共干系管理方案设计- 设计一份针对某个组织内部公共干系问题的管理方案,并进行讨论和改进。
3. 内部公共干系管理案例分析- 分析一个真实的内部公共干系管理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的观点、作用、管理方法和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将提升自己在组织内部公共干系管理方面的能力。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宁能力,为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关系协调PPT课件
.
17
思考题:
• 1.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 2.内部公共关系的运行方式包括哪些方面? • 3.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障碍包括哪些方面? • 如何消除? • 4.各部门应怎样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公共关系工作?
关系,
协调组织内部各个部门科室之间、各类员工之间的合作
使组织内部上下左右各方共同为组织的目标而奋斗出力。
PR=do good + tell them
组织形象是通过内在精神和外. 显事物显现出来的。 3
第一节 内部公共关系 一、内部公共关系分析
(二)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 1.建立员工基本的价值观念
.
18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3.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
(二)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网络
1.链式沟通网络
2.圈式沟通网络
3.Y式沟通网络
4.星式沟通网络
5.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
11
1
2
5 3
4
内部公共关. 系的沟通网络
12
第一节 内部公共关系
三、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与障碍
(三)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障碍与消除对策 1.内部公共关系沟通障碍(主观障碍、 客观障碍、 沟通方式障碍)
.
14
第六章 内部公共关系与部门公共关系
第二节 部门公共关系
一、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
(二)商业服务业的公共关系
处理好员工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
处理好员工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
是的,处理好员工关系是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之一。
一个良好的员工关系环
境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
1. 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和忠诚度,减少员工的离职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2. 促进团队合作和效率: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增强员工之间的合作意愿和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协作能力。
3. 提高工作氛围和减少冲突: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可以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减少内部冲突和摩擦,改善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4. 保护组织声誉和形象:通过处理员工关系问题,组织可以避免与员工相关的负面事
件和纠纷,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为了处理好员工关系,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和表达意见,及时回应员工的反馈和需求。
2. 提供员工发展机会:组织应该给予员工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和
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
3. 公平公正的待遇:组织应该保证员工受到公平和公正的对待,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和福利政策,避免出现员工不满和不公平的情况。
4. 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组织应该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支持,建立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鼓励员工互相帮助和合作。
总之,处理好员工关系对于组织的成功和发展非常重要,它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团队合作和效率,并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组织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协调
组织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协调第一节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一般包括内部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两类,其中内部员工关系是社会组织的首要公众关系,是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的起点,也是其他公众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相比较而言,股东关系是介于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之间,而且他们不直接参与组织具体运作过程,对组织的影响力主要是在资金供应上,因此可以说组织内部公众关系实质上还是内部员工关系。
一、员工关系及其特征、功能(一)、员工关系的含义员工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与其员工之间通过双向沟通方式,在互惠互利原则下寻求并达成和谐、一致、互动的一种内部管理职能,简单的讲就是通过良好的信息沟通,是组织与员工消除内耗,齐心协力达成共同奋斗目标。
员工关系不同于组织内部的一般人事关系。
人事关系一般包括人员雇佣、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与轮训、工作分配、人事制度与纪律的制定、执行、检查,它更多的是从规范上约束组织内部员工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员工关系也不同于组织内部的一般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一般包括就业稳定性、工资奖金制度、员工福利及劳动合同的制定与执行,它更倾向于从法律、规章上明确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关系。
而员工关系最主要的责任是要实现一种介于组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双方的良好沟通,促使组织的决策及行为能充分体现组织与员工双方的共同利益,能同时反映双方的愿望和要求,同时说服员工将个体利益目标追求寓于组织整体利益目标之中,达成双方的相互信任与合作关系。
(二)、员工关系的特性1.密切性。
2.可控性。
3.日常性。
整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就是从良好的员工关系开始的,理由是:其一,员工是组织最重要、关系最密切的公众,他们是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组织的一切决策、计划、行动都必须通过他们才能付诸实施。
只有组织的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努力奋斗,才能在“内求团结”的基础上做到“外求发展”。
其二,员工与外公众接触最频繁,也最为了解外公众的各种心理。
同样,外公众对组织的印象也往往是通过与组织内员工的接触形成的,员工的言行举止很可能会决定组织在外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好恶,公共关系强调“全员PR”的理由也基于此。
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
内部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
内部公共关系是组织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组织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组织凝聚力: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可以促进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可以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 促进组织文化建设:内部公共关系有助于形成和传播积极的组织文化,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组织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从而促进组织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4. 提升组织形象:内部公共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组织在外部公众中的形象。
一个具有良好内部公共关系的组织,往往能够给外部公众留下积极、健康的印象。
5. 优化管理决策:通过内部公共关系,组织可以及时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从而优化管理决策,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6. 防范和解决内部危机:内部公共关系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矛盾和危机,避免其对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内部公共关系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内部公共关系,组织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凝聚力、促进组织文化建设、提升组织形象、优化管理决策以及防范和解决内部危机,从而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关系)第六章内部公共关系与部门公共关系
第六章内部公共关系与部门公共关系【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塑造美好的组织形象,是时代的要求,良好的组织形象是组织的巨大财富和竞争力,内部公共关系是各类组织有效开展全方位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
全面系统地掌握组织文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开展是从创建优秀的组织文化开始的,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协调,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基础工作,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良好与否,对组织的正常运转十分重要,内部公共关系工作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点】1.掌握内部公共关系是塑造组织形象的起点。
2.了解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及构成。
3.了解掌握内部公共关系的运行方式。
4.了解内部公共关系的沟通渠道与障碍。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学时在3~5学时之间【核心内容讲述】第一节内部公共关系良好的组织形象,卓越的组织成就,来自于组织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的奋斗,只有求得组织内部的团结,才能求得组织的发展,因此,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协调,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基础工作。
内部公共关系是各类组织有效开展全方位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内部公共关系状态的良好,对组织的正常运转十分有利。
一、内部公共关系分析内部公共关系是对一个社会组织内部横向的公众关系和纵向的公众关系的总称。
一个组织的公共关系目标是要获得各界公众的信任、支持与合作,树立美好的组织形象,这就需要取得组织内部公众的真诚理解和鼎力支持,内部公共关系工作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内部公共关系是塑造组织形象的起点。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成为独立于社会关系网络之外的一个封闭系统,因此,协调组织与各界公众的关系,减少各类矛盾摩擦,进而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目标,是每一个社会组织必然面临的公共关系问题。
在欧美各国,专家们曾给公共关系下了一个非常通俗的定义即“PR=do good(做好)=tell them(告诉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公共关系第五章内部公共关系内部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开展外部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外部公共关系是内部公共关系的延伸。
只有“内求团结”,才能“外求发展”,因此,社会组织应首先搞好内部公共关系工作。
这就要掌握内部公共关系的类型、特点、目的与艺术。
第一节内部公共关系的类型与特点一个组织的内部公共关系包括多种类型,在具体的公关活动中也具有与外部公关活动所不同的特点。
一、内部公共关系的类型内部公共关系是对社会组织内部横向、纵向关系的总称。
由于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即内部公众主要是由员工与股东构成,因此,内部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员工关系和股东关系。
1.员工关系组织内部的员工包括该组织所拥有的全体成员。
员工关系是社会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内在人事关系,其中包括组织机构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各个职能部门、科室、班组之间的关系;内部员工相互之间的个体与群体关系。
通过协调员工关系,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内部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
员工是组织的主体,是组织形象的设计师和塑造者。
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员工的真诚理解和精诚合作,才能为树立和维护组织的良好形象奠定基础。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享得利·拉尔特曾经明确指出: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10%才靠宣传。
在欧美各国,专家们曾给公共关系下了这样通俗的定义:“PR=do good(做好)+tell them(告诉人们)。
”由此可见,现代公共关系首先是要求组织把自身的工作做好,然后才是对外进行传播沟通。
20世纪90年代,美国饭店管理业的六大明星之一袁传明的经营哲学是“员工第一”。
他认为:优质服务和产品是饭店成功的要素,而服务和产品是由员工提供的,因此,员工才是饭店最宝贵的财富。
只有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尊严,使他们处处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价值,认识到饭店的荣辱与他们的工作业绩息息相关,这样的饭店才能成为成功的饭店。
根据这一思想,他们制定出一系列协调员工关系,激励员工士气的措施。
如,每月固定一天为员工日,届时高层管理人员一起下厨为员工炒几道拿手菜;饭店公关部定期召开“饭店与员工家属亲善会”,征询员工家属的意见,争取“后院”的理解和支持;哪位员工工作有成绩,总经理会亲自签发嘉奖信;每个员工生日那天,会收到总经理赠送的生日贺卡;饭店设立意见奖,最高管理层对有建设性的意见保证在三天内作答,并给予奖励等等。
这位精通公共关系技巧的总经理走马上任刚刚半年,就使他主管的饭店的形象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股东关系股东关系是一个组织与投资者的关系。
在现代企业中,尤其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持有股票的人数在急剧增加,许多企业鼓励员工购买本企业股票,以此作为增加员工责任心与合作精神的激励手段。
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股份制这种新的经济合作方式被纷纷采用。
不少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了增强活力,开辟新的财源,扩大再生产资金,纷纷采取联营或向社会集资的方式,办起了众多的股份制企业。
股东关系随之成为股份制企业内部的重要关系。
处理好股东关系的基本目的是争取股东和潜在投资者了解和信任企业的可靠性和发展能力,树立企业在股东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和气氛,稳定已有的股东队伍,吸引新的投资者,拓展资金来源。
二、内部公共关系的特点与外部公共关系相比,内部公共关系具有稳定性、全员性和层次性。
1.稳定性社会组织的外部公共关系对象要随外界事物不断变化而变更,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内部公共关系对象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如果组织关心、尊重员工,能够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内部公众就会基本稳定。
2.全员性组织内部的成员,既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同时又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作为客体,他们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每一个员工都是组织与外部公众接触的触角,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社会公众产生影响,代表着组织的形象。
同时,员工的行为,也会影响到组织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组织内的成员都是公共关系人员。
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地位和职责,认识到内部公共关系开展的好坏,全体员工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树立全员公关的思想。
3.层次性由于组织内部实行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需要,一个组织的全体员工按照工作分工可以分为上层领导者、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者等层次。
内部公共关系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开展工作;既要处理好基层员工之间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又要处理好领导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内部环境。
三、内部公共关系的目的通过有效的内部公共关系工作,可以达到以下四方面目的。
1.促进组织内部的协调与合作现代组织规模庞大,机构庞杂,员工人数较多。
要顺利发展,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统一组织与个人的目标,协调全体员工的步调,消除内耗,形成团结和谐的人群关系和协作关系。
如果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存在着种种的误解、矛盾、冲突与敌对,就必然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办事效率及组织目标的实现,还会影响内部各类公众的身心健康。
因此,促进组织内部的协调与合作,是内部公共关系的首要目的。
在许多典型的日本企业中,“和”是人们向往并努力争取达到的一种共同目标。
企业上下左右一致,培养和维系和谐亲密的家庭式气氛,反对个人主义和内部互相排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内耗,把企业造就成彼此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
儒家的“和为贵”精神在今天的日本企业中已经扩展成为和睦相处、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在互助互惠的基础上,员工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强调互相帮助、互相仁爱,彼此亲如一家,休戚相关,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日本成功的内部公关经验对我们大有裨益。
2.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员工的归属感通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使每一员工都从心里真正把自己归属于某一群体和组织,处处为组织的荣誉、利益着想,感到与组织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并为是组织的一员而自豪。
企业通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员工“爱厂、爱产品、爱本职”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
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99年12月,我国已有9067家国有企业较好地培养和形成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形成了企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活力。
例如,云南省昆明市第三化工厂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了员工“爱企业、爱产品、爱本职工作”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
到1999年12月底为止,该厂连续12年没有一位员工调离,而且由于生产发展、规模扩大,福利完善、效益提高,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调入的具有本科学历人员912人,研究生学历人员119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促进信息沟通,推动民主管理社会组织通过内部公共关系活动,建立和疏通各种内部的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合理化建议,促进领导与员工沟通,建立领导信箱和领导接待日,同时定期向员工通报组织的发展状况,增加组织的透明度,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及时沟通、民主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美国依纳公司总裁麦克布逊十分重视让员工参与管理,他上任后的头一件事就是设置奖励基金,奖励出谋献策者。
他要求管理人员每个月都要和其直接下属做一次面谈,就经营管理的某一内容与员工进行讨论;他反对管理神秘化,让每个员工参与企业战略信息的交流,不惜冒被对手得知的危险;他号召员工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怕与上司顶牛;每年两次,他召集“口水大会”,就经营成果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问题自由发言,时间为五天。
他奉具体操作者为专家,十分注意调动其积极性,他说,“在大范围内你听我的,可在你的25英尺工作台上我听你的”。
经过一年的经营,麦克布逊领导的依纳公司年产销额达30亿美元。
4.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一个社会组织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员工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公共关系人员通过培养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有针对性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创设适合工作的环境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员工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是内部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标。
在内部公共关系活动中,日本松下公司制定的“松下精神”,被众多的企业视为典范。
即: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力争向上精神、礼节谦让精神、顺应同在精神、感恩报德精神。
他们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给予员工两种训练,一是基本的生产技术训练;另一种就是独特的“松下精神”的学习教育。
每隔一个月,员工们至少要在他们所属的团队中进行十分钟的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价值观念,以及公司与社会、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松下公司的价值观念成为松下公司成功的保障和内在源动力。
第二节处理员工关系的艺术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人员只有认真研究和掌握好处理员工关系的艺术,才能实现内部公共关系的目标。
一、激励员工积极性的艺术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心理活动过程。
简单地说,激励也就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日本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山田阪二郎1998年对日本7000多名高成就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单纯依靠自身的高素质而缺乏外界给予激励的人员,成功的仅占 4.35%,自身具有高素质而又及时地得到社会组织给予重视和激励的人,成功的占84.77%。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人的作用的发挥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社会组织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人的需要,满足员工的正当需求要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须首先了解员工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又有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且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生活背景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其需要也就各异。
因此,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有针对性地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
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使员工多方面的精神需要、发展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充分挖掘人的潜能。
2。
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通过设置目标来激发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动,使员工的需要与组织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运用目标激励时,要进一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考虑到目标效价和实现目标的概率。
目标效价是指实现目标能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实现目标概率是指个人估计经过努力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一个人的激励力用公式表示如下:激励力=效价×期望概率。
该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励力量就越大。
因此,要引导员工正确认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奖励与需要的关系,提高目标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