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单元与课时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于除法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学生对于除法运算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道具,如分水果、分零食等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其他人,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除法的算式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并讲解除法的基本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除法运算的顺序和规则,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除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除法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共9课时)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础知识,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并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除法知识,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提前复习乘法知识,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除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如除法接力、除法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分配物品等,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02表内除法(一)-01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09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02表内除法(一)-01除法的初步认识-课件09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编写意图: (1)让学生说一说糖和橘是子怎
么分的,糖每份几块,橘子每 份是同样多吗,引导学生说出 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2)看一看主题图中其他
两种食品是怎样分的。 由上,引出“平均分”。
做一做(P13)
内容: 呈现10个面包实物图, 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
编写意图: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
例5
内容: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 20个竹笋,分了5盘。 编写意图: 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 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 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 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
除 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本课时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编写意图:引导学生用 “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做一做 P15
内容:用平均分帮助小熊解 决分筷子的问题。
编写意图: 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法。 加法:1位2根,2位4 根,……6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10 根;再给1位分2根,剩8 根……。 乘法:1位2根,6位几根。
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4.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5.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的多样化。 6.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表内除法一》评价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

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应用分析
学生对于表内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

对于看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困难,要么抓不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看图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明确此类题的解答步骤:先找出题中有哪些数字,再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提出乘法或者除法的问题。

关于这种能力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充分给予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空间。

2、对手赛激趣
继续加强对手赛激趣,激发学生对于考试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6课时)一、教材分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在体会和理解了除法运算的含义之后,自主探索出求商的方法。

这部分知识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知识的基础。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沟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而提出和分析问题对于突破重点提供了直观支持,对于理解“想除数的乘法口诀”提供表象支持。

因此,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求商的方法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蒸包子情境内容设置: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师傅蒸包子的情境。

探究设置: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找出数学信息: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

思考设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2.提出和分析问题内容设置: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出算式。

探究设置: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列式想法。

思考设置: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呢?3.解决问题内容设置:理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探究设置: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之后生生互动,共同探讨出用求商的方法。

思考设置: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做一做内容设置: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并通过游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设置:教材第21页第5题、第21页的第6和7题、游戏完成教材第21页的第8题。

二、重难点突破(一)重难点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2.掌握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图,并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找数学信息,并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学习除法算式: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环节二:自主探究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糖果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1。

教师活动:1、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颗糖果,分成3份,自己动手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

2、师:如果将6颗糖分给3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师:想到了用乘法的知识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你真聪明!3、初步感知平均分,抓住重点。

师:观察三种分法,如果让你选择合适的方法把这些糖果分给三位小朋友,你会选哪一种?4、师:说一说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分的方法,大家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在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4.再探新知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5.发散思维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环节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课件出示教科书P13例4。

怎么办呢?师:在数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一种表示方法——除法。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一、教材分析“认识除法”是学生在认识了“平均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除法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结合平均分的包含情况进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教学,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除法。

例5的编排层次与例4基本相同,可以分四个部分。

首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熊猫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提示“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引导学生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活动;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加深平均分活动在头脑中的相应表象,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活动,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的编排,使学生经历了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做一做”第2题“分一分,填一填”,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同时为后面分析数量关系提供了方便。

第2题让学生说出每个算等号右边,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手势动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

3.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突破建议:(1)学生列出的算式可能会出现20÷5=4,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说清各算式的含义,为后面分析数量关系做铺垫。

(2)练习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可结合做一做第1题中三种分法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为什么都是12?”“除数表示的是什么?”“商表示的是什么?”以加深对除法算式各部分含义的认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 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 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12 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3)除法 (3)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3、整理和复习 (1)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7〜9 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课时左右课时左右课时左右课时左右1〜4 小题3、引导学生感受" 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食物图片若干、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情境导入教学例1(1)、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丰富的食物老师要把6 个糖果分给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请你动手帮他们分一分(2)、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3)、汇报情况教师板书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分法三:2 2 22、观察、对比分的结果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学生观察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把每一份分得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同学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像刚才的分法三我们可以说把6 个糖果平均分成了3 份每2 个是一份(2)、同学们再说说上面的分法中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吗?(4)、学生交流、汇报4、及时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学生独立判断交流时说说为什么是平均分或为什么不是平均分?(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并采用多种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会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2:把18 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1)、讨论平均分的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分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 个再每盘放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 个地分即每盘放3 个1 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3 )个(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5)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案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几个几个地分比较快2、找一找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3、分一分把8 根小棒平均分成4 份每份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4、完成教材第9 页下的"做一做"把10 盒酸奶平均分成2 份每份()盒请学生先动手分一分再连一连或圈一圈最后说出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完成教材第9 页练习二第1 小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 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完成教材第9 页完成练习二第2 小题把9 个笑脸平均贴在3 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个(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3、完成教材第9 页练习二第3 小题把12 个风车平均分成3 份每份()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完成教材第9 页练习二第4 小题有24 根香蕉平均分给3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平均分给8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根(1)、理解题意(2)、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交流、评价(4)你发现了什么?5、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练习理解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而且知道了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还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结果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五、板书设计平均分例1 :二(一)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老师要把6 个糖果分给3 个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可以怎样分呢?分法一:1 1 4 分法二:1 2 3分法三:2 2 2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就叫作平均分例 2 :把18 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几个?分一分分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即1次1个一次放到6个盘子里直到分完分法二:可以每盘先放2 个再每盘放1 个直到把橘子分完分法三:可以3个3 个地分即每盘放3 个1 次把橘子分完操作结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 份每份(3 )个六、教学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10 页例3 及"做一做" 的第1、2 小题和练习二的第5、6 小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 平均分"的概念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3、初步感受" 平均分" 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地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判断下面分圆的方法是平均分吗?o oo ooo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2、分一分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1、情境引入昨天我们帮二(一)班的同学分了糖果今天我们再帮他们分分果冻出示例3】例3: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请学生认真读题同桌相互说说意思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一份分2 个果冻有8 个果冻能分成几份?)2、合作探索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1)2个2个地分分了4 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4 份3、教师小结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1、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1小题摆一摆填一填(1)把12 根小棒每2 根一份能分成()份(2)把12 根小棒每6 根一份能分成()份请学生先跟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2、完成第10页下面" 做一做"的第2小题圈一圈、填一填每2 个装一盒可以装()盒1 6 个杯子每4 个装一盒可以装()盒每8 个装一盒可以装()盒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数一数后再汇报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得的最后结果是什么3、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5、6 小题第5 小题16罐蜂蜜每4 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第6 小题14个玉米每2 个装一袋可以装()袋18个玉米可以装()袋请学生自己思考想想该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独立完成后再由学生汇报结果并进行评价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平均分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是的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可以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也可以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五、板书设计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例3: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1)2个2个地分分了4 组正好分完;(2)想乘法口诀二几得八;操作结果:8 个果冻每2 个一份能分成(4 )份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六、课后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平均分"综合练习课教材第12页练习二的第7〜9小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较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平均分先给同位说说再说给大家听听要求说说把几个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二、分层练习:1、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7 小题(1)有15 个木块每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请学生用学具表示木块先想一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均分的哪一种分法再动手分一分汇报时说说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最后填空(1)有15 个木块每3 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5 )个长方体(2)用这些木块摆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3 )个木块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8 小题上面一共有()张风筝画片如果每6 张画片做一个风筝可以做()个(1)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让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有6 组风筝画片每组有4 张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 一共有()张风筝画片?"第二个问题其实是把24 张风筝画片每6 张分成一份做成一个风筝问一共可以做多少个风筝?(2)请学生自己圈一圈填一填集体订正、评价3、完成第12 页练习二的第9 小题把18 个平均分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分法此题是一道开放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动手分一分最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板书出孩子们的不同分法并引导学生对比各种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对平均分的进一步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平均分就是要把每一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判断是按指定的份数来平均分还是按每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课后反思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课时建议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课时建议

打印版
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教材课时建议
1.单元学习目标
①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平均分和除法运算的含义,能正确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在交流除法算式计算的过程中,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③结合问题情境,会用画图、用语言说一说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能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单元学习时间约7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平均分…………………………………………………………………2课时
除法的含义……………………………………………………………1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整数的除法及应用。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拓展及应用打下基础。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除法算式、除数、被除数、商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会计算表内除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乘三种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认为除法就是“分”,而忽视了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此外,学生在计算除法时,可能会受到乘法的影响,对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牢固。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除法计算,提高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图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5.练习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除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探索除法意义: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理解除法作为一种运算的特点。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引导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表内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

让学生从平均分的概念开始,逐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编排教材编排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讨等研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活动,既为学生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又促使学生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成两段。

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即所用的乘法口诀中积不超过12.先教学被除数小的除法计算,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平均分”物品的实践经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不同的求商的方法。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又有利于为进一步研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好基础。

第二段讲述了如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突出了用乘法口诀求积的逆思考。

例题中特意借助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画面情境,先出现乘法算式再出现除法算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材中设计有相关联的一乘两除一组的计算,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创造条件。

第三段讲解了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编排,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教材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的资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内容:
1. 除法的含义;
2. 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3. 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的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9课时。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时主要讲解表内除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可能会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除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分水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水果。

让学生认识到除法可以解决分配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除法的含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用具体实例解释除法的概念,如“6除以2等于3”,让学生理解除法的作用。

表内除法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活动中,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并能说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根据具体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

4、在摆学具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一些有关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5、会运用所学习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了解除法与实际的联系,体会表内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除法的意义(特别是其中的平均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除法的意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本单元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实现数学知识的理解。

根据教科书的这一编写意图,一定要落实学生的操作活动,按照“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组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不但重视语言直观、实物直观和模型直观,更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历操作活动,帮助认识除法、认识倍,理解除法和倍的含义,并且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做数学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除法的意义是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将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来体现的,倍的认识也是通过摆实物几个几来建立的。

让学生主动参与具体“分”的过程,会“平均分”的意义,实现学生的认识由“感性—理性”的逐步抽象、逐步发展。

教科书已经在内容设计上为加强操作、动手实验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大量的例题和习题都需要进行操作活动,课堂活动中的习题几乎都需要进行操作,练习中也有相当部分习题要求学生进行操作。

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每位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其次,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让手、脑、口并用;第三,及时强化、及时概括,开展操作活动仅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目的。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最新学习文档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最新学习文档

《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表内乘法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探究的,它是平均分的另一方法——包含分,是学生感知数量关系,建立除法表象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借助情境图的对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义。

而平均分的活动则为突破此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并借助图及文字两方面表征,突出平均分的含义,为今后理解除法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1.分果冻的情景。

此部分是呈现在现实生活中平均分的另外一种情况———包含分(连续的减法)。

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一情景融入故事或生活的片段等等,赋予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体现数学的价值。

2.包含分的操作活动。

此部分注重揭示平均分的方法:两个两个地分。

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实际操作,建议设计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一是情境图的操作,8个果冻,每2个一份;二是一堆学具,每2个一份,使学生既明确分的方法,又在头脑中搜寻前面学习的“等分”,初步感知新旧知识的冲突,便于更深入地探究除法的含义及数量关系。

3.情景图的对比。

左图是分的方法,右图是分的结果,两幅图的呈现,便于学生的回顾、比较明确此种分法得到的结果:每份也是同样多,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实际教学中,建议再设计一次更深层次的对比:即等分与包含的对比。

充分明确两种情况的不同点是分的方法不同:“等分”的方法不唯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而包含的分法是唯一的,只能按要求每几个一份来分,看一看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

相同点是最后呈现的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每份同样多。

充分体会数量关系的变化,达到更深层次的探究。

4.练习做一做。

借助摆一摆、圈一圈、填一填,既有动手操作的动态表征、又有填写语句的文字表征,充分体会包含分的实际意义所在: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重难点突破(一)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包含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也就是总数里面包含几个要分的数,从而充分体会此种情况的数量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做பைடு நூலகம்P15
内容:用平均分帮助小熊 解 决分筷子的问题。 编写意图: 让学生明确每位分几根。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分 法。 加法:1位2根,2位4 根,……6位12根。 减法:1位分2根,还剩 10
例4
内容及编写意图: 通过熊猫把12个竹笋平 均分成4份,每份3个, 说明除法的含义(平均 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 式表示),由此引出除 法算式的读、写。
做一做 P14
内容: 呈现12瓶矿泉水的实物 图,要求学生把它们平 均分成3份,说说是怎样 分的。 编写意图: 让学生再次经历平均分 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 方法。
12
例 3
内容: (1)呈现了一幅学生准 备租船的情境,要算 租几条船,要用平均 分来解决。 (2)可用直观方法,每 4人站在一起,数有几 个4。 编写意图:引导学生用 “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1.本单元结构图
除法的初步认识
被除数不超过1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一) 问题解决
被除数不超过36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乘法和 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2.各部分内容安排结 构表
平均分 除法的初步认识 引出“平均分”(主题图 “平均分”的分法 例 1) ) (例 3) ( 例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谢谢观赏
表内除法(一) 单元及课时教材分析
一、单元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习表内乘法 的基础上第一次 接触除法,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 的实例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 念。在建立“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 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为以后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主要有:除 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实际问题。
四、本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的含义。 2. 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分析
1.各部分内容及编写意图 主题图
内容: 呈现了二(1)班学生分
食品的情境,其中包含了四 个“每份同样多”的例子: 矿泉水每份2瓶,面包每份2个, 橘子每份3个,糖每份6块。 编写意图: 使学生知道每份分 得同样多在生活中到处存在, 为 引入“平均分”做准备。
做一做 P18
编写内容及意图: 通过多次平均分18块饼 干,进一步体会除法的 含义,熟悉除法算式的 写法。 每次写出算式后,说一 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例5
内容: 通过熊猫每4个一盘地分 20个竹笋,分了5盘。 编写意图: 使学生看到分的结果仍 然是每份同样多,也是 平均分,仍然可以用除
法算式表示,由此介绍 除 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
除法的含义
( 例 4)
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例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
被除数不超过12
被除数不超过36
(例 1)
(例 2) (例 3) (例 4)
问题解决
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 • 部分的名称。 •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 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 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本课时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 法。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3.本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 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 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5.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 问题策的多样化。 19 6.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
例1
内容:由学生分糖和橘 子的 情景图引入。
编写意图: (1)让学生说一说糖和 橘是子怎么分的,糖 每份几块,橘子每份 是同样多吗,引导学 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 同样多。
做一做(P13)
内容: 呈现10个面包实物图, 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
编写意图: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
例2
• 内容及编写意图: • (1)由主题图分橘子 引出:把15个橘子平 均分成5份,怎样分? • (2)探讨分的方法: 可能有的每次每盘放1 个,有的每次每盘放2 个,也可能两种方法 同时并用,教材提出 “还可以怎样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