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语文周练 3--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在今日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慰藉(jiè)强人所难(qiǎng)B.嫉妒( jí )寥廓(liáo)胆怯(qiè)叱咤风云(zhà)C.炮制(pào)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íng)谥号(yì)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伴侣慷慨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来源:学科网]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最新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迁峰会业已闭幕,中国作为主动参与制订客观标准的创建者,其在峰会上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B.2012年4月10日晚,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

洛阳国花园工作人员表示,盛花期在14日以后,届时人们将能看到浩如烟海、千姿百态的牡丹.C.园内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 067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树有198棵,一棵棵古树老态龙钟,如白衣苍狗,在风雨中飘摇。

D.热播电视剧《蜗居》针砭时弊,描述了当今都市持续攀升的房价下各阶层的生活情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但瑕不掩瑜,剧情过多讲述了社会的不良现象,有炒作的嫌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天色已晚,我只得依依不舍地走出了“红旗渠精神”展览大厅,抬眼望去,只见长安街两旁华灯初上,犹如千万朵含苞待放的白玉兰,映照着中南海的绿树红墙。

B.此次布克文学大奖,希拉里·曼特尔不仅拔得头筹,将5万英镑收入囊中,而且她的这本小说也有望可能获得世界关注,进一步热销。

C.众所周知,电线、电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用电的安全。

许多火灾的起因就是由于使用了质量低劣的电线、电缆造成的。

D.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第一项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第十二届中国全国冬季运动会1月3日晚上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了开幕式。

3.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____ ____________,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B.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C.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高一年级语文周考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周考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周考题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

(学生直接在试题上作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树北平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有几棵相当大的树。

前院一棵大槐树是很平常的。

槐荫满庭,槐影临窗,到了六七月间槐黄满树,使得家像一个家。

槐树寿命很长,有人说唐槐到现在还有生存在世上的。

这种树的树干就有一种纠绕蟠屈的姿态,自有一股老丑而并不自谦的神气。

后院照例应该有一棵榆树,榆与余同音,示有余之意。

至于边旁跨院里,则只有枣树的份,枣实只合做枣泥馅子。

院子中央的四盆石榴树,那是给天棚鱼缸做陪衬的。

我家里还有些别的树。

东院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结一二百个高庄柿子,还有一棵黑枣。

垂花门前有四棵西府海棠,艳丽到极点。

西院里有四棵紫丁香,占了半个院子。

后院有一棵香椿和一棵胡椒,椿芽、椒芽成了烧黄鱼和拌豆腐的最好的佐料。

在从前的一处家园里,还有更多的树,桃、李、胡桃、杏、梨、藤萝、松、柳,无不俱备。

因此,我从小就对于树存有偏爱。

我尝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

树的姿态各个不同。

亭亭玉立者有之,矮墩墩的有之,有张牙舞爪者,有佝偻其背者,有戟剑森森者,有摇曳生姿者,各极其致。

我想树沐浴在熏风之中,抽芽放蕊,它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

等到花簇簇、锦簇簇,满枝头红红绿绿的时候,招蜂引蝶,自又有一番得意。

落英缤纷的时候可能有一点伤感,结实累累的时候又会有一点迟暮之思。

我又揣想,蚂蚁在树干上爬,可能会觉得痒痒出溜的;蝉在枝叶间高歌,也可能会觉得聒噪不堪。

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小时候听“名人演讲”,有一次是一位什么“都督”之类的角色讲演“人生哲学”,我只记得其中一点点,他说:“植物的根是向下伸,兽畜的头是和身躯平的,人是立起来的,他的头是在最上端。

”我当时觉得这是一大发现,也许是生物进化论的又一崭新的说法。

高一必修1语文周练三

高一必修1语文周练三

高一年级语文周练三(教师版)2016.10.22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市委市政府不仅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媒体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宽容和真诚。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错,数字减少、缩小,只能用分数、百分数,不能用倍数。

搭配不当。

B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移到“市委市政府”前面D.“质疑”,提出疑问,重复。

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周练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周练试题三 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1.下列一段文字,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原来修练邪派内功的人,功力愈增,危机愈大,到了某一关头,a、成了废人b、重则毙命c、轻则半身不遂d、便要遭逢“走火入魔”之劫。

不过,若能冲破此关,武功便可以有登峰造极的希望。

(梁羽生《冰河洗剑录》第52回)(A)cabd (B)cbda (C)dbca (D)dcba2.《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句中画底线处描述、解说“三省吾身”的内容。

下列画底线的文句,不是是对其前面的文句(未画底线者)进行“描述、解说”的选项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B)复越峻坂五六,值大溪。

溪广四五丈,水潺潺巉石间,与石皆作蓝靛色(C)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A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在香山途中,发现杏子口山沟南北两崖上的三座小小佛龛,几块青石板经历了七百多年风霜,石雕的南宋风神依稀可辨,说是“虽然很小,却顶着一种超然的庄严,镶在碧澄澄的天空里,给辛苦的行人一种神秘的快感和美感。

”建筑家有这样的领会,梁思成名之为“建筑意”。

“意”,不太容易言传,等于品味、癖好之微妙,总是孕含一点“趣”的神韵,属于纯主观的爱恶,玄虚不可方物,如声色之醉人,几乎不能理喻。

袁宏道所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

这是对的。

但是,袁中郎笑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俗以为远,说这些都是趣之皮毛,未免犯了知识势利的弊病。

高一语文周练三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三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三答案1.C2.A3.B4.C5.B6.C7.④8.D 9.D 10.C11.解析:B A项,表意不明,“他们”可以理解为“原有科技骨干”,也可理解为“引进人才”,还可理解为两者全包括;C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解决一考定终身”后加“弊端”;D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电子商务”放到“不仅”前。

12. 解析:D A项,成分残缺,缺主语;B项,搭配不当,去掉“人次”;C项,句式杂糅,改为“被广大沿海地区采用”;语序不当,“虽然”放在“海水淡化”后。

13. 解析:D A项,表意不明,“部分中学的选手”可以理解成“部分中学生选手”或“部分中学校的选手”。

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根据《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或“《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

C项,成分残缺。

“激发了大家学习成语的兴趣”一句没有主语,可去掉“随着”。

14. 解析:A B项,句式杂糅,搭配不当,“重要原因是……”与“由……导致的”杂糅。

“安全法规……的养成”不搭配。

C项,语序不当,应为“地方政府的沉默观望和路桥公司的持续抵制”。

D项,成分残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规律认识的片面”前应加介词“对”。

15. A(B.多项状语排列次序不当。

当动词前的附加语(状语)较复杂时,排列的次序大致为: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序的(副词)。

另外,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在中心语前。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C.没有认清附加语的隶属关系,张冠李戴。

禁不住的是人,而不是风,“不禁”移到“打”的前面。

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前。

“如果”移到“他”的前面。

)16.点拨:B这里用来表达因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17.用符号法标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1)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

2) 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高一语文上册第三次周练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三次周练参考答案

第三次周练参考答案:1.D(攒cuán射)2.A(尤)3.D(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4.D(“倾注”侧重注入,“倾泻”侧重自上而下急速流泻;“引见”是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是推荐;此句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5.B(A句中的“屡试不爽”本是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而不是经过多次试验都不成功的意思;C句中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借外力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而不能用于买卖商品;D句中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多是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无所畏惧,一般不能用在年纪大的人的身上)6.C(A句语序不当,句中“我国首部”应置于“全景式反映…”之前;B句搭配不当,“胃溃疡”不是人感到的;D句中“不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有歧义)7.六件事:①与客人争着吃头锅饺子;②找老伴回家;③洗脸没洗干净;④卖破烂;⑤女儿给钱买板肉夹烧饼,很高兴;⑥等女儿回家。

8.(1)“认认真真”写出了父亲像小孩那样的憨态。

(2)“委屈”写出了父亲被老伴批评后不满的可爱样子。

9.(1)子女们在父母的养育下,身体强壮了,知识丰富了,而父母由于只顾奉献,不顾索取,并且痴爱着子女,所以在子女眼里变“小”了。

对比反差表达作者对父母无私奉献的理解和深深的爱。

(2)写出了晚年的父亲像夕阳那样美,此句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10.文中细节描写甚多,姑举两例。

学生答题,只要言之有理便可。

①走路腿抬不起来,脚蹭着地,嚓嚓地响。

写出了父亲走路“返老还童”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

②他像一个等到大人回家的孩子,咧着嘴笑,说是在等我,怕我找不到家。

这个细节写出了父亲又痴又憨又可敬的神态。

11、24365112、恶意软件是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未经用户许可情况下,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强行安装运行的一种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

1。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2.30)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2.30)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2.30)语文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外,还称之为“神器”。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

C.“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将其称为“四子书”,即其内容或作者分别对应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曾参、子思。

D.《张衡传》“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不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静燥不同虎视眈眈追溯须臾B.萎靡不振洗盏更酌拾辍嫠妇C.横槊赋诗前倨后恭恪守幽壑D.舳舻千里怨声载道滥殇伶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孤儿刘斌立①秦浩又查看了一下打包的行李,确定无误了才去厨房。

②他妻子4 点就起来煮了红薯粥,他看了看那半锅粥,舀了一碗,又倒进锅里一小半。

妻子并没有注意到,但仍旧习惯性地提醒他“早饭要吃饱”。

③秦浩进屋子只看了一眼孩子,没敢亲她。

小家伙睡得浅,弄醒了,知道爸爸要走,必然哭天喊地。

一个大背包上了肩,手里还有一个灰突突的大尼龙面料的行李包,秦浩看着妻子,没有再说话,只是下巴抬了抬。

妻子知道其中的含义“我走了,家里靠你了!”④这是秦浩每年里都要经历的分离,可能大家都已经习惯了。

走下楼,秦浩就看见路灯底下已经有两个同伴在那儿抽烟等他了。

他们手里也都有一个大大的尼龙面料的行李包,在路灯下,包上“锡山矿务局”的印字特别显眼。

⑤那几个字也印入了秦浩的眼睛,他手里也有一个。

“锡山矿务局”那几个字在他心里狠狠地戳了一下。

⑥曾经锡山矿务局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单位,不管工资、福利,甚至秦浩背后的那片家属楼,都曾经是这个城市最让人羡慕的。

他们手里这个大行李包,就是某年单位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时,每个员工发的福利。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3周周练试题(2021学年)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3周周练试题(2021学年)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3周周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贵州省贵阳市清镇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3周周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贵州省贵阳市清镇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3周周练试题的全部内容。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3周周练试题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chù) 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 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泥(nì)古2.下列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上阙慷慨追溯星辉斑斓B.廖廓荆棘漂泊波光艳影C。

火钵凄苦淩侮激浊扬清D.苍茫挥斥星辰风华正茂3.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漫(满)江碧透②漫(不受约束)谈③浪遏(停止)飞舟④百舸(小船)争流⑤鹰击(搏击)长空⑥怅寥廓(指宇宙的广阔)⑦问苍茫(旷远迷茫)大地⑧峥嵘(不平凡,不平常)岁月稠⑨挥斥(奔放)方遒⑩激扬(激动)文字A.①②④⑤⑥⑦⑨ B.①②⑤⑥⑦⑧⑨ C.③④⑤⑦⑧⑨⑩D.③④⑥⑧⑨⑩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江西省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三

江西省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三

江西省信丰中学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意境——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诗歌与绘画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的两岸。

人们常说“诗画同源”“诗画一家”“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足见诗歌与绘画的亲密关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历史源远流长。

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美的诗篇,从最老的《诗经》,到两晋的山水田园诗,再至唐诗宋词,数不胜数。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第一句便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既可以为诗又可以为画,既可以为山水、为人物,亦可以为花鸟,这可以说是诗中有画的最早的实据。

但从接受的艺术感官和心理功能来说,绘画是视觉艺术,通过眼睛就可以直接掌握,给予的想象空间较少;而诗歌则是听觉艺术,不是仅凭感官就能一下子掌握的,它需要由记忆和想象来共同完成。

诗有诗的语言,画有画的语言。

诗歌有音韵美,而绘画有笔墨美。

诗用文字来表达社会和人类的活动,画用笔墨来再现或者升华物象给予艺术家的感受。

诗人与读者的交流是在一个意象的空间里完成的。

诗人描绘的是一个设计的世界,但是读者感受到的分明是一次似曾相识的心灵律动。

作为诗歌与绘画的连接点,意境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意境,是我国诗词与绘画中重要美学范畴之一。

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意境”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与物境、情境并提:“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

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将“境界”(即意境)分为“有境界”与“无境界”,“造境界”与“写境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高一第三次周练语文答案

高一第三次周练语文答案

字音参考答案1. A解析:B剖—pōu析;C应—yìng运而生;D惩创—chu āng,手拎—līn。

2.D解析:乘:动作义,念chéng;A请帖tiě字帖tiè;牲畜chù;C创伤ch uāng。

3. C(A.和hè寡,其余读hé;B.诱哄hǒng,一哄hòng而散;其余读hōng;D.提dī防,其余读tí;C.都读ē。

4. A解析:均读xiāo;B模mú,余读mó;C祀sì,余读shì;D砌qì,趄qie,余读qiè。

5. C解析:A项中“竦”、“悚”均读sǒng,“喇”读lǎ,“辣”读là,“速”读sù;B项中“郸”、“殚”、“箪”均读dān,“禅”读chán,“惮”读dàn;C项全不相同,分别读jiǎn、zhuó、zhé、zhú、shí;D项中“瞳”、“潼”均读tóng,“憧”读chōng,“撞”读zhuàng,“幢”读chuáng。

6 B7. B解析:A.“横”读hènɡ;C.“ 褒”读bāo;D.“鲜”读xiān。

8 B解析:A靓妆jìng C渐染jiān D趑趄zī。

9. C解析:A.jùn/qūn/suō/jùn/quān B.xiá/jiá/xiá/xiá/jiā/C.gōng/hōng/hǒng/hóng/gǒng D.làng/láng/niàng/láng/lǎng。

10. A解析:霎shà。

11. C解析:A.“惬xiá意”的“惬”字的读音应为“qiè”。

B.“恪gè守”的“恪”字的读音应为“kè”。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测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测测试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周测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

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删与不删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

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

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

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

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受。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

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

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

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

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邓小平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高一上期语文周考试卷

高一上期语文周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篇幅沉湎悲愤填膺B. 纤巧蔓延稳如磐石C. 炽热沮丧拔苗助长D. 憔悴素描漫不经心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刻苦钻研,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B. 在我国,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的环境却越来越差。

D. 他的发言深刻、生动、富有哲理,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都深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原形毕露呆若木鸡雕虫小技B. 风马牛不相及井井有条鸡飞蛋打C. 雕梁画栋倾国倾城沦落风尘D. 倾盆大雨铁马冰河漫天飞舞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终于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B.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艺术价值的作品。

C.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梦想。

”这是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D. 我喜欢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它总能让我感受到美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甲】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享誉世界。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人性、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命运的坚韧不拔。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小说。

小说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一条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

在这次搏斗中,圣地亚哥不仅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更表现出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命运的坦然。

小说中,海明威运用象征手法,将大马林鱼比作人生的挑战,将大海比作人生的舞台。

圣地亚哥在搏斗过程中,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种精神正是海明威所倡导的“硬汉精神”。

【乙】“硬汉精神”是海明威作品中的重要主题。

这种精神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硬汉们从不退缩,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1.27)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1.27)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周练(11.27)语文试题含答案1、基础知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瞋目(zhēn)寂寥(liáo)残羹冷炙(zhì)B.孱头(càn) 戮没(lù)殒身不恤(yùn)C.桀骜(jié)然(àn)挥斥方遒(qiú)D.喋血(dié)创伤(chuàng)长歌当哭(d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妄自菲薄弄巧成绌步履稳健博闻强致B.风华正茂激浊扬青慷楷激昂短小精悍C.叱炸风云世人瞩目追本素源缒城而出D.不假思索迥乎不同泪下沾襟屏息以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好人去世了,大家都很悲痛。

晚上,好几支乐队秦起了哀乐,乡村歌手唱起了挽歌,真是“四面楚歌....”B.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C.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D. 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谦逊的品质,做到“兼听则明,从谏如流....”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河南粮食产量在1100亿斤的高起点上站稳并连年创造新纪录,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保证了全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B. 整改落实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解决问题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让制度不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真正变成大家实实在在的准则和行动。

C.专家指出,绕月成功后,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是否合适、远近距离是否准确、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都是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D.xx年9月6日早上,创新工场的CEO李开复发微博确认自己患恶性淋巴瘤,对此,医学专家分析其淋巴瘤发病的诱因可能跟长期的电脑辐射有关。

高一语文周练3答案

高一语文周练3答案

2015-2016高一语文第三次周练试题(9.26)范围:《沁园春长沙》《劝学》《师说》《论孟》选读《想北平》分值:60分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空旷(kuàng)粗犷(guǎng)什刹海(chà)深山古刹(shà)B.戕害(qiāng)符箓(lù)菜圃(pǔ)胸脯(pǔ)C. 黏合(nián)癖好(pì)稗官野史(bài)纵横捭阖(bǎi)D.锲而不舍(qiè)褐色(hè)辜负( gū)匀调(tiáo)二.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B )一位哲人说过,自然是伟大的一部书:“你__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贫困时便不贫困,苦恼时有__,挫折时有__,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__。

”A.只有鼓励方向安慰B.只要安慰鼓励方向C.只要方向鼓励安慰D.只有鼓励安慰方向三.填空。

(每空1分,共12分)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3.《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过渡的一句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初中时,学过他的《卜算子咏梅》,词中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四.给下列加点的词解释:20分臂非加长也(更)孰能无惑(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取独)犹且从师而问焉(连词,表承接)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以至千里(没有用来…的办法)无贵无贱(无论)师之所存也(存在的地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反而)于其身也,则耻师也(以..为耻)不耻相师(以..为耻)(相互)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禀性)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耰而不辍(停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是鲁孔丘之徒与(学生,徒弟)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经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过错)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人的从师之道)五.名句默写11分1.高山仰止,______。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

新疆石河子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

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

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

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

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

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

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

高一语文周测三及答案

高一语文周测三及答案

2018 级高一上学期语文周测三(共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现代诗的“有”与“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

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

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

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

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

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

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

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

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

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

”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

“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

诗人注重“隐”。

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

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

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美体验是“忘言”的。

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

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

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

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3 人教 新目标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3 人教 新目标 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3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写出下列汉字在《师说》中的读音(共10空,每空0.5分,共5分)读()不()苌()蟠()郯()聃()欤()遗()襄()谀()二、句子翻译(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三、理解性默写(共11空,每空1分,共11分)1.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3.韩愈在《师说》中通过“,,”三句将“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进行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错误的学习态度。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5.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

四、文学常识(共6题,68分)1.填空。

(每空1分,共11分)韩愈(768-824),字,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

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

死后谥“文”,故又称“”。

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著《》四十卷。

苏轼称他“”,明人列他为“”之首,其余七大家为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

2.解释下列句中实词的含义。

(3题,共9分)(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道: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相似也()(3)惑:惑之不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而不从师()3.解释下列句中虚词的含义。

(3题,共12分)(1)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于: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3)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士大夫之族()六艺经传皆通习之()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期语文周练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崇尚自然、平淡、朴素、简约,本来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髓,但在先秦时期,其他派别的许多思想家也加入了对华丽之美的尖锐批判,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

墨家从下层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非乐”的主张,曰:“为乐非也。

”法家对华丽之美的批判态度更加尖锐,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同老子、庄子、墨子一样,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而且,儒家美学思想中本来就包含着“节用”的观念和“辞达而已矣”的主张。

这样,不但是儒与道,而且又加上了墨与法,这四家的美学思想在朴素、自然、平淡、简约、实用这诸多方面形成了合流,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华丽之美也就成为众矢之的了。

(节选自《华夏文明》,有删节)1.下面有关“朴素为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B.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们大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C.朴素为美不仅在中国美学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艺术创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是老子的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这一美学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B.《尚书·五子之歌》中旗帜鲜明地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的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C.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美学思想,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强调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D.法家认为文饰的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丑的本质,不但把绚烂华丽作为“丑”的外表装饰,而且还把追求华丽之美同国运、民心联系起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在美与真的关系问题上,他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主张。

B.庄子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时,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之美,但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的,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不同。

C.如果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D.在先秦时期,儒道墨法等思想家在美学思想上达成的共识很容易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美学思想传统,更强化了朴素为美在中国美学传统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8分)(一)文言文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焉?”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上贡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贵拯命制砚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召权②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清于湛湛青天。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青天”。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③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务敦厚,性峭直,与人不苟合,虽为小人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y íng )中。

不从吾志者,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注释】①第:只管②权:暂且③关节:疏通关系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杀而鬻.之鬻:卖 B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C .以遗.权贵 遗:遗留 D .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5、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词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焉.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敢以.烦执事 清于.黄河虽为.恶吏嫉恶 以其无礼于.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6、下列是文中的第二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上贡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贵/拯命制砚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B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上贡/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贵/拯命制砚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C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上贡/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贵/拯命制/砚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D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上贡/率取十倍贡数以遗/权贵拯命制/砚者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包拯不畏权势,一改前太守每年贡砚的做法,当政满一年,权贵没能拿走一方砚台回家。

C.包拯担任开封知府的时候,权贵们虽然忌惮他,但仍然称赞他为“包待制”。

D.包拯虽然地位显贵了,但是穿的衣服还是粗布衣裳。

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25分)(1)拯曰:“第①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焉?”盗惊服。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赏析(11分)绝句两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此诗为杜甫晚年入蜀后所作。

) 9、“燃”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名句默写(8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舸争流。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