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亲仁篇
弟子规第37课_能亲仁_无限好_德日进_过日少_不亲仁_无限害_小人进_百事坏(1)
![弟子规第37课_能亲仁_无限好_德日进_过日少_不亲仁_无限害_小人进_百事坏(1)](https://img.taocdn.com/s3/m/7a8eab3d5a8102d276a22ff3.png)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 [译文]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对自 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 劣的小人接近你,不管什么事 都会办坏。
【解】 亲近仁者,亲近我们的良师 益友;
必定使我们得到很多的好处。 道德学问一天天的进步; 自已的过失越来越少。
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一定是“富贵”的生活.
苏文春和蔡金行是老同学中处境最差的两个,苏文春直 到45岁才成家,几个孩子都年幼,除了一亩田外没有其他收 入,住房已成危房;蔡金行本来就身体有残疾,至今还是孤 身一人。 柯运武老师了解到苏文春、蔡金行等人的现状后, 马上找到老吴等学生商量,把聚会没用完的六千元分别送给 这8个学生,他还自己拿出五百多元为牙齿已经掉光的苏文春 定制了假牙,还准备出次五千元帮苏文春翻建住房。
于是就跟他讲说,我有一个大法传给你,五天以后咱们在 这桥上等候,天亮的时候你一定得到。五天以后,张良天刚亮 就来到桥边,发现老人已经在那等候,老人很生气的对张良说, 你怎么跟老人家约会都迟到,今天不能传给你,五天以后咱们 在这个桥边再见面。于是五天以后,这时候张良天没亮就来了, 来了以后一看,老人家已经在那里等了,结果老人家又要把他 撵回去,说五天以后你再来。结果五天以后,张良干脆晚上就 不睡觉,半夜就到桥边在那儿等,结果等了一段时间,天没有 亮老人就来了。这时候老人家点头说,好,我现在就传一部 《太公兵法》给你,姜太公的兵法,你读了这本书以后,你将 来可以推翻秦朝,定国安邦都没问题。张良接受了这部宝书以 后回去就认真的学习,后来辅佐刘邦推翻了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建立了汉朝大一统的天下,也为自己的国家、人民雪耻。
老吴说,柯老师得知蔡金行左眼已经失明时,专门带他 到玉山人民医院治疗,感动得医生们不停念叨:“只看到学 生陪年迈的老师来看病的,年迈的老师带学生来看病还是头 一回看到!”
《弟子规之亲仁》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弟子规之亲仁》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ad4e93f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65.png)
《亲仁》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译文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
普通的俗人最多,仁慈博爱的人少。
如果是有仁德的人,人们对他都心怀敬畏,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又不讨好他人。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是再好不过了,这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
如果不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带给我们不好的影响,往往坏很多事。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逐字翻译注音](https://img.taocdn.com/s3/m/30498b8ae53a580216fcfe65.png)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泛f àn 爱ài 众zh òng >广泛地关怀爱护 大众凡f án 是sh ì人r én , 皆ji ē 须x ū 爱ài ,只要 是 人, 都 应当 相亲相爱,天ti ān 同t óng 覆f ù, 地d ì 同t óng 载z ài 。
因为天空下,我们一起 被覆盖,大地上,我们一起 被承载,我们彼此利害相关 ,应当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共生共荣。
————————————————————————行x íng 高g āo 者zh ě,名m íng 自z ì 高g āo ,品行 高尚的人,名声 自然 显赫, 人r én 所su ǒ重zh òng , 非f ēi 貌m ào 高g āo 。
人们 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 外表 比常人好。
才c ái 大d à 者zh ě,望w àng 自z ì 大d à,才能 突出的人,声望 自然 突出,人r én 所su ǒ服f ú, 非f ēi 言y án 大d à。
人们 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 说话 比常人漂亮(说大话)。
————————————————————————己j ǐ 有y ǒu 能n éng , 勿w ù 自z ì 私s ī;自己 有 能力可以服务众人时,不要 自己 私藏,舍不得付出;人r én 所su ǒ能n éng , 勿w ù 轻q īng 訾z ǐ。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cdb68558e9951e79b8927ce.png)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原文】: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原文】: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
弟子规亲仁篇心得体会
![弟子规亲仁篇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9cfcb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c.png)
弟子规亲仁篇心得体会"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教育经典之一,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儿童的行为修养和道德礼仪进行教导。
其中的亲仁篇,强调了"亲仁"的重要性。
在读完亲仁篇后,我不禁思考自己与亲仁的关系,以及亲仁对我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弟子规"亲仁篇的心得体会。
亲仁,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从小我们就听过"亲仁者必其言"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亲仁之心,才能发出慈悲的声音,用温和的口吻与他人相处。
读完亲仁篇后,我深刻认识到亲仁并非止于道德规范,而是一种内心感悟。
亲仁的第一步,是要先从自我出发。
作为一个学生,我要做到自律自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这样,我才能拥有良好的气质,与他人相处时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同时,我也要尽力去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困难和痛苦。
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做到以德化人,与人为善。
亲仁的第二步,是要关心他人的生活和情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就像亲仁篇中所提到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应该主动了解朋友们的状况,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关怀和帮助。
只有在与他人真诚的交流中,我们才能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从而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完善。
亲仁的第三步,是要在行动上诠释这种美德。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称道亲仁,更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实践。
亲仁不仅限于家庭和朋友关系,也包括与社会的互动。
我们可以参加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只有当我们用实际行动积极投入社会事务时,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亲仁之道的深刻和意义。
亲仁的最高境界是以仁之心看待世界。
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我们应该用宽容、理解和尊重的眼光看待他人,不批评、不嘲笑。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我们要秉持"广学,厚古,慎罚,明理"的原则,保持虚心,不断进取。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711bbeaf1ffc4fff47ac1b.png)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
《弟子规》就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得教诲而编成得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得六门课与辅修得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与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得人,向她学习,这些都就是很重要非做不可得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得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得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得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您得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您做事得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得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得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她们温暖,夏天要让她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她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原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得地方要固定,选定得职业或立定得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得道理了、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凡就是父母所喜欢得东西,一定要尽力替她们准备好;凡就是父母所讨厌得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原文】: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
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就是难能可贵得!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
弟子规第六篇亲仁
![弟子规第六篇亲仁](https://img.taocdn.com/s3/m/4c7944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f.png)
弟子规第六篇亲仁亲仁一篇共分为七个小节,每小节都围绕着亲人之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在亲仁的道路上,必须首先从对父母敬孝开始。
作为一个弟子,要以敬爱的心态对待父母,时刻尊敬他们,尽孝道之责。
父母养育了我们,是一种天然的亲缘,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缘分,并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亲仁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尊重长辈。
长辈是我们生活中的智慧源泉,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我们要虚心向长辈请教,学习他们的长处,遵从他们的教诲。
与长辈相处,要以礼貌为先,不可失礼,更不能有不敬之态。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家庭和睦、和谐。
此外,在亲仁的道路上,还要关心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兄弟姊妹是共同生长的伙伴,是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的亲人,我们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遇到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包容对方的过错,拉近彼此的关系。
亲仁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内部,还包括对亲戚朋友的关爱。
在亲戚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助互助。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要学会感恩,记得自己所受到的帮助和关爱,用心回报他人的恩情。
在人际关系中,尤其要注意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出对不起亲人的事情。
要做一个守信用、守承诺的人,言行一致,让人信赖。
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亲仁之道得以弘扬。
亲仁之道是弟子修身养性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言行举止,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弟子们要时刻铭记在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亲仁之道,以此来塑造品格,提升修养,成为真正的有德之人。
通过对《弟子规》第六篇亲仁内容的解读,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亲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亲仁之道。
只有将亲仁之道融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能实践道德,提升修养,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亲仁之道为指引,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f04e3bb25c52cc58ad6be4e.png)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出处】本句出自《弟子规》第七章亲仁【原文】能亲①仁②,无限好。
德③日④进⑤,过日少。
【注释】①亲:亲近。
②仁:有仁德的人。
③德:品德。
④日:一天天。
⑤进:提高,进步。
【翻译】如果我们能够亲近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向他们学习,真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我们的德行才能不断地进步,我们的错误也会相应地减少。
【解释】我们学业的成功、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所以我们要亲近道德高尚的人,要听他们所说的话,要观察他们的行为,并且像他们那样做人做事,我们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榜样,不断地和他们学习。
我们如果找到了令人佩服、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就要真诚地去敬重他们,去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地方。
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保持谦卑的心态,拥有一颗恭敬的心,才可以更好地跟老师学习。
我们接近我们的老师,自然能够接受他们的感染,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们才能更快地取得成功。
“德日进,过日少”,我们的缺点、毛病,也会因为老师对我们的教诲而逐渐减少,就连我们的形象和气质也会不断变好。
所以,想要成功,首要就是要亲仁,亲近那些仁德的人,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亲近那些对我们有所帮助的人。
【解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接近品德优秀的人,会对我们的未来人生有很大的帮助,而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老师,则会成为我们未来的人生路上至关重要之人。
一位好的老师,不仅可以教会我们知识,更能教会我们人生的道理,他们是我们未来人生的向导。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在面对自己的老师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应该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不可做出忤逆之事。
据说,有一年宣化府曾经摆下一个擂台,吸引了周边很多个州县的武功高手前来打擂台。
这场擂台一连摆了21天,每天都有很多人上场、下场,有些人是自己认输,而有些人则当场被打死。
这样的恶性循环让很多人都惨死在擂台之上,直到最后那天,一个和尚的出现,终于终止了这场擂台,他将所有的对手全部击败,最后夺得了头奖,而他就是当时人称“生铁佛”的武林高手。
弟子规亲仁篇读后感
![弟子规亲仁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91c3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e.png)
弟子规亲仁篇读后感《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经典教育著作,其中的亲仁篇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是教育子女的经典之作。
亲仁篇主要讲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等亲情和友情的道理。
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使我对亲情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弟子规》亲仁篇中,作者告诫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
父母养育我们,教导我们,给予我们无私的爱和关怀,我们应该用心去感恩、孝敬和尊重父母。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很多人忽略了对父母的孝敬,甚至出现了不敬父母的现象。
读了亲仁篇,我更加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和爱护父母。
另外,在亲仁篇中,作者还告诫我们要尊重师长。
师长教导我们知识,指导我们成长,他们是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听从他们的教导。
在学校里,我们要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这是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做的。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长辈和长者,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此外,亲仁篇还强调了友爱兄弟的重要性。
作者告诉我们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不要争吵和打架。
兄弟之间要彼此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够和睦相处,共同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矛盾和争执,但是读了亲仁篇,我明白了友爱兄弟的重要性,也更加珍惜和维护和睦的家庭和睦的友情。
通过阅读《弟子规》亲仁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亲情和友情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亲情和友情的关系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但是亲情和友情却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和友情,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兄弟,这样我们才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会牢记亲仁篇的教诲,努力去做一个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的好孩子。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翻译
![(完整)弟子规全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cb70fe5866fb84ae55c8db0.png)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弟子规亲仁篇
![弟子规亲仁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1b643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7.png)
弟子规亲仁篇
一、仁者爱真
1. 仁者必爱真,行仁者必以真为先。
仁者考虑利他,慈悲为怀,无私无畏,以真信为本。
2. 真理是无限的,仁者以真理为基础,善行不断,坚持真谛不离;不要偏心,敌视谬误,勇往直前,切实做出好的实践。
3. 仁者深爱真,自觉心中充满真理,以真丈夫之山水万山万水,无所不及,全心献身仁德,为世界带来美好。
二、规者明行
1. 规者必明行,规行严谨,遵守规范,不违背仁义,严谨端正。
行规为性,明定合理,以规矩兴则,使行事更有条理、更加协调。
2. 规者以明理为先,理性遵守规约,严明六艺,每一项规则都有其合理之处,虽有小阙,也定都有大义。
3. 规者行于有序,不作乱为,用规范驱动行为,树立一种良好的实践模式,是仁者秉持的中心思想。
三、亲者谦虚
1. 亲者必谦虚,慎重近谦,德行平和,心态谦虚,滴水不漏,以谦虚隐藏自己,做到低调谨慎,令人畏敬。
2. 亲者可推崇,不自夸耀,做事勤勉尽责,行善不私,怀有关。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cce48f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75.png)
"弟子规"原文及翻译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标准。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标准,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慎重,言语要讲信用。
和群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译文】: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容许,不能缓慢;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承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
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原文】: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译文】: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
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
假设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符合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
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但凡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但凡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原文】: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译文】: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国学第5课《弟子规》之亲仁
![国学第5课《弟子规》之亲仁](https://img.taocdn.com/s3/m/547ed0d9195f312b3169a574.png)
《弟子规》之“亲仁”学习目标:1、通过对“亲仁”的学习,能够分辨仁者和不仁者。
2、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能够说出亲仁的好处。
一、整体感知:诵读“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二、解题:仁: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愿意并肩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否则就不会走在一起。
因此本义是两个人亲近友爱。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
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关爱。
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包括孝、悌、忠、恕、礼、知等内容。
“亲仁”中的“仁”指的是有仁德的人。
但亲仁不仅是包括亲近仁德的人,也包括亲近圣贤教育,这个仁也代表仁道。
名句积累:仁道,还包括了善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三、分类理解: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译文:同样都是人,品行却是良莠不齐。
普通的俗人很多,真正有仁德的人却很少。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肃的朋友。
——爱因斯坦故事理解: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家有个家臣叫阳虎,野心很大。
他三番两次去孔家送礼拜访,想拉拢孔子。
孔子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欺君犯上的人,怎么会为了受重用而丧失做人的原则呢?因此,他每次都借故回避不见。
有一次阳虎来访,门人照例说:“不在。
”但等到阳虎上车要走时,孔子却故意抚琴作乐,好让阳虎知道其实自己是不想见他。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译文: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人人都会心怀敬畏。
因为他说话直言不讳,又不会刻意去讨好他人。
故事理解: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
陈寔心知有人,于是咳嗽一声,小偷马上躲藏在屋梁上面。
陈寔看见衣襟一角,知道人在梁上,却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
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篇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bf4d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6.png)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篇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和家庭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泛爱众、亲仁”这一篇。
“泛爱众”,意指要对所有的人都心怀关怀和爱意。
它告诉了我们要关注身边的每个人,不要只为自己着想,要将自己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让身边的人在我们的关怀下感到温暖和安心。
同时,这也是一种涵养自己的方式,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在成长中不断完善自己,树立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感和承诺。
“亲仁”,则是要亲近那些具有仁德之心的人。
所谓“仁”,是一种温暖人心、关怀他人的品质。
亲近这些有仁心的人,我们可以得到他们的教诲和启发,从而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也应该积极地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和品德,让自己更加接近“仁”的境界。
泛爱众、亲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大城市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生活的紧张和疏离感。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保持与身边人的联系,如何关爱他人,成为了我们必须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泛爱众、亲仁的精神,可以帮助我们打破这种疏离感,让我们更加敏锐地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不仅仅关注自己。
同样,泛爱众、亲仁的精神也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家庭中,往往因为忙碌和疏离感,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紧张和隔阂。
这时,父母可以运用泛爱众、亲仁的精神,共同营造一个关爱、相互尊重、感恩的家庭氛围,让子女更加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向上向善的品格。
综上所述,泛爱众、亲仁是一种宝贵的人生品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可以让我们在成长中具备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践行这种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弟子规》全篇
![《弟子规》全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20aa6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5.png)
《弟子规》清李毓秀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篇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fb709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61.png)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篇
1.敬父母,爱兄弟,敬长者,爱幼者,此谓人之众亲。
2. 谦让有礼,宽厚待人,此谓人之众仁。
3. 泛爱众,而亲其亲,此谓泛爱众亲仁。
4. 人生而孝弟,其余孝悌之行,此谓众孝。
5. 朋友之交,言而有信,行而有义,此谓众信。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谓众智。
7. 言必信,行必果,此谓众勇。
8. 不惜身命,报国家之急,此谓众忠。
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谓众知。
10.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谓众富。
以上十句,为弟子规泛爱众亲仁篇。
它告诉我们,要敬爱亲人,待人宽厚,泛爱众人,而亲近自己的亲人,要孝顺,友谊要言出必行,要聪明有智,勇敢果断,忠诚报国,尊重贤人,爱惜财物。
这些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和品质。
- 1 -。
弟子规亲仁心得体会
![弟子规亲仁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6322e9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f.png)
弟子规亲仁心得体会《弟子规》亲仁心得体会。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内容包括了行为规范、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诲。
其中有一条关于亲仁的规定,即“亲仁,善邻,仁至义尽”,意思是要亲近仁德的人,善待邻里,以仁心待人,尽到义务。
这一条规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并践行亲仁的道德规范呢?下面是我对亲仁心得的体会。
首先,亲仁意味着要善待身边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可能性格讨厌,有的人可能处境困难,但是作为一个有亲仁之心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包容、理解和善待他人。
无论是在家庭中、学校里还是社会上,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亲仁。
其次,亲仁还意味着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在现代社会,公益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亲仁之心正是这些活动的重要支撑。
参与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还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比如,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或者贫困家庭,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只有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我们才能真正践行亲仁之心。
再次,亲仁还意味着要尊重他人的感受。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意见。
不要随意伤害他人,不要随意批评他人,而是要用善意和宽容去对待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亲仁。
最后,亲仁还意味着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爱心是亲仁之心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有爱心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亲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爱心去温暖他人的心灵。
只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才能真正践行亲仁之心。
总之,亲仁之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它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亲仁规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亲仁之道,更好地践行亲仁之心。
只有在亲仁之心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亲仁之心,让这种美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弟子规之亲仁的意思
![弟子规之亲仁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cc8d3fc6c85ec3a86c2c5ee.png)
弟子规之亲仁的意思篇一:解读弟子规20亲仁解读弟子规20亲仁同期声:解读《弟子规》第二十集“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
而《弟子规》作为儒家启蒙教育读本,更是将这一思想贯穿其中,把“亲仁”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进行编排。
从今天开始钱文忠老师将为我们讲述《弟子规亲仁》篇。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们从小就要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敬请收看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第二十集“亲仁”。
钱文忠:最一般通行的划分是把《弟子规》划成八个大部分,那么从今天开始《弟子规》就进入了第七个部分叫“亲仁”,要亲近仁义道德、要亲近讲仁义的人。
这个第七部分非常有意思,从篇幅上看,这一部分非常简短,简短到什么地步呢?一共只有16句,48个字。
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亲仁”这个部分就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个部分尽管简短,但是非常重要。
为什么?因为我们都知道“仁”是儒家传统一个核心的观念,或者我们说是最核心的价值。
不过通常认为《弟子规》在“亲仁”的部分讲的这个“仁”字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指非常具体的人。
什么样的人呢?有仁德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在品德方面具备了“仁”这样一个核心价值的人物。
《弟子规》认为,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人,特别要为孩子从小有意识地营造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
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孩子从小的交朋友的情况,小朋友从小跟哪些长辈玩、和哪些同辈交往、游戏,这是非常重要的。
《弟子规》认为应该和那些有人的人来交往。
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亲仁篇》
2010-05-25 17:16:56| 分类:儒家|字号订阅
“亲”,是亲近。
“仁”,是指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以师事之。
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
译文: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
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少。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
译文: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
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
译文: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
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
译文: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
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