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获得与维持_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安全问题的思索
浅析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
浅析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摘要: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主流理论,它们代表着西方学界对国际关系截然不同的三种看法,对这三种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际政治的了解和对国际现象的认识。
分析这三种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及核心概念,可以看出这三种理论范式是在相互争论中形成的,它们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思想渊源;主要观点国际关系理论是国际关系学者通过对国际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从不同的出发点开始,努力从中寻找一般规律,以对国际社会现象进行解释,并对未来的国际局势进行预测。
一、现实主义权力是现实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故现实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权力这一核心建构起来的。
现实主义流派的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古希腊时期的修昔底德、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启蒙运动中的霍布斯等等都曾对权力政治做过经典的论述,而他们的思想和论述都深深地影响了现实主义学者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有的则直接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者所借鉴,如霍布斯对人类社会早期恐怖的自然状态和无政府状态的描述,就成为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假设。
现实主义是在对理想主义的批判之中发展起来的。
一战结束后,理想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他在对一战的反思中提出了实现人类和平的十四点计划。
概括起来,就是强调普世的道德原则,重视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舆论的作用,主张自由贸易、民主体制和民族自决,由此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卡尔于1939年出版了其代表作《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在书中卡尔针对理想主义,明确指出理想主义思潮和活动掩盖了国际关系的本质,从一战到二战之间是危机四伏的二十年,在一种近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很难界定普世的道德原则,而权力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国家权力,国际组织就软弱无力,理想主义提出的只是国际社会的“应然”状态,而现实的国际社会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各国为保证自身的生存而展开的激烈的权力争夺。
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几点思考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决定着世界和平发展和稳定。
近年来,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如经济技术、安全防务等,这增加了双边关系的紧张性。
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商,进一步磨合分歧,加强双边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2. 俄美关系:
俄美关系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大国关系,也是世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由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和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叙利亚问题上的军事行动,俄美关系出现分歧,加剧了双边关系的紧张性。
双方应尊重彼此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建立对话机制,实现双边合作和共同发展,为世界发展与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3.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近年,中俄关系不断加深,双边经贸合作和军事交往取得了积极进展。
双方应继续加强此方面合作,增进互信,共同推动世界稳定和发展。
通过双边关系的发展,两国可以实现共同利益,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筑新型国际关系体系。
- 1 -。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下的国家安全研究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下的国家安全研究王学军2012-12-28 16:59:52 来源:《当代亚太》(京)2007年9期作者简介:王学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自冷战催生了现代安全研究以来,安全研究深受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辩论的影响。
随着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转变,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历程。
本文试图对这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国家安全研究进行描述,并指出建构主义视角转换的进步性意义。
关键词:理性主义建构主义安全困境安全共同体没有人会否认,无论对个人、国家还是全人类而言,安全都是人类所面临的首要问题①。
在主权国家体系下,无论安全关注的领域和层次如何扩展,国家都是主要的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提供者,国家安全都将是最重要的研究和关注对象②。
与之相应,国家安全研究也成了国际政治学科诞生以来最根本、最重要的研究主题。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某种意义上,国际政治研究就是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
因为国家间政治,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方面而言,都是指国家在其他国家的存在所造成的可能威胁下的生存③。
自冷战催生了现代安全研究以来,安全研究深受国际关系理论范式辩论的影响。
从传统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到建构主义,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历程。
本文将对安全研究的视角转换进行初步的描述与分析,并指出这一转换的进步性意义。
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两种本体论视角的概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日益受到社会建构主义的挑战。
随着一系列建构主义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的出现,国际关系学科史上日益形成了第四次论战的态势。
1998年,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和史蒂芬•克拉斯纳明确指出,90年代国际关系领域争论的焦点是围绕理性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对立而展开的④。
这一最新的理论论争往往被学者们称为“本体论”之争,因为建构主义在这场争论中将哲学和社会学理论引入了国际关系研究议程,对国际政治进行了本体性思考,并对理性主义的根本假定无政府状态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
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流派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转自:庄周梦蝶)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安全。
安全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概念之一。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的保证在于所获权力的多寡。
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制度理论,以此来淡化权力的影响,认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可以确保安全。
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中借鉴新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存在和追求,离不开观念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三大主流国关学派的国际安全观简介国际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
冷战的结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引起了国际安全局势的剧变,国际社会对国际安全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大辩论。
[1]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论战的局面。
[2](一)、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的思考。
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国际安全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国际安全问题只可以缓解,却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获得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权力。
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围绕权力斗争的关系。
无政府状态成为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则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3]现实主义学派主要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以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和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汉斯摩根索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经历使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他认为存在于人自身罪恶的本性不可能根本改变,因此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国际社会。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岌岌可危,为了能够安全,人们必须自保,要自保就必须获得权力。
而国家权力就是这种个人权力的延伸和扩大。
三大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国际安全观之比较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安全。
安全是塑造国际行为的核心变量,也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概念之一。
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的保证在于所获权力的多寡。
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制度理论,以此来淡化权力的影响,认为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可以确保安全。
建构主义则另辟蹊径,从社会学中借鉴新的概念,认为国家安全的存在和追求,离不开观念和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因素。
一、三大主流国关学派的国际安全观简介国际安全问题历来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
冷战的结束,特别是“911”事件以后,引起了国际安全局势的剧变,国际社会对国际安全问题、尤其是非传统安全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大辩论。
[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大理论流派论战的局面。
[2](一)、现实主义学派的国际安全观基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现实主义对于国际政治的本质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的思考。
在现实主义学派看来,国际安全在本质上是稀缺的,国际安全问题只可以缓解,却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获得安全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拥有强大的权力。
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是围绕权力斗争的关系。
无政府状态成为认识国际政治的基本起点,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则是每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现实。
[3]现实主义学派主要有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古典现实主义、以肯尼思沃尔兹和罗伯特吉尔平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和以约翰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汉斯摩根索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经历使他一直坚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他认为存在于人自身罪恶的本性不可能根本改变,因此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安全的国际社会。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经常会感到岌岌可危,为了能够安全,人们必须自保,要自保就必须获得权力。
而国家权力就是这种个人权力的延伸和扩大。
在他看来,权力,主要是军事权力,是国家行为的目标。
[4]在国际社会里,国家对外行为的动因就是出于对权力的追逐。
国际关系与安全问题分析
国际关系与安全问题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关系和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安全问题的解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国际关系和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加,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这种联系和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
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如贸易争端、金融风险和资源竞争等。
因此,国际关系需要在促进经济合作的同时,解决各种经济问题,以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交流与国际关系文化交流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多样性对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然而,文化冲突和文化霸权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挑战。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需要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文化差异引发的问题,以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和发展。
三、恐怖主义与国际安全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安全领域的一大威胁。
恐怖主义活动的频发给世界各国的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恐怖组织的跨国网络和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得打击恐怖主义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应对恐怖主义,各国需要加强情报共享和合作,采取综合性的反恐措施。
此外,通过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提升,可以减少恐怖主义的滋生土壤,从根本上解决恐怖主义问题。
四、环境问题与国际关系环境问题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各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应加强国际法律和机制的建设,确保各国共同承担环境责任,实现全球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五、军备竞赛与国际安全军备竞赛是国际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不断加大军事力量的投入和发展。
然而,军备竞赛也容易引发紧张局势和冲突。
[国际关系,途径,主流]三大主流国际关系流派对安全的认知与实践途径
三大主流国际关系流派对安全的认知与实践途径摘要:安全是国家的目标与利益。
本文从需求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理论中三种主要流派对安全概念的认知,以及寻求安全的可能途径。
本文发现:国家安全仍是三大流派所认知的主要的指涉对象,但安全的解释范畴已超越国家的层次;获致安全的途径可以通过权力平衡、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人类安全等途径来达成。
适切认知安全的内涵,并运用合宜的安全战略,才能维持并促使国家间的安全与合作。
关键词:安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自20世纪初成为一门学科以来,多数的学者认为其间经历了三次理论的大论战:第一次是1930-40年代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论战;第二次是1950-60年代科学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的论战;第三次是1980-90年代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论战。
①各次论战的结果,虽未产生胜败优劣的结果,但却促进了理论的省思;然而这样的论战从未偃息,二十世纪初,具有浓厚社会学色彩的建构主义崛起,直接挑战了主导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成为国际关系当前的三大主流流派。
安全,是国家存在的目的与追求的目标,也是国家利益之所在,从国际关系三大流派的理论角度出发,比较各流派对安全的认知,及其可能获致最大安全的方法,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性安全、人类安全等途径,可以有助于理解国际现象的发展系络。
一、国际安全的界定(一)安全在需求的定位在国际关系理论中,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如果没有大的战争则是考虑冲突与合作问题。
无论涉及到哪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都会重视安全问题的地位。
其内涵与目的皆在探求安全,以便在安全的基础上,能求得更高层次的满足。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求;第二层次是安全需求;第三层次是爱与隶属需求;第四层次是尊重需求;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
当某一层次于实质上获得满足后,下一个层次需求即成为主要支配力量。
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
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关系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国际组织的作用、全球问题的解决等,都在影响着国际关系和世界的发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家安全也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
国际关系中的斗争与合作、安全合作与威胁、全球问题的解决,都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
首先,在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
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的安全感。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经济领域,各国争夺市场和资源,为此可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对其他国家实施贸易壁垒,对本国企业进行补贴等。
在政治领域,各国之间也普遍存在着互相对抗的情况,可能通过武力、间谍、网络攻击等手段进行攻击和防御。
这些竞争行为都可能对国家的安全造成威胁。
其次,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在国际问题上发挥媒介、协调和调解作用。
例如,联合国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国家通过参与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协调,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顺利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
然而,国际组织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国际冲突的解决和处理中,国际组织通常需要得到各成员国的认可和配合,如果某些国家的利益与国际组织的工作不一致,或者国际组织的作用受到一些大国的阻挠,那么国际组织的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此外,国际组织本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如权力过于集中、行动不力等,都可能影响国际组织的作用。
最后,全球问题的解决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难民问题等,都对国际安全和发展带来了威胁,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解决。
在全球问题的解决中,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处理全球性问题,提高全球治理水平和能力,避免因全球问题的演化而导致的国际安全风险。
西方国家安全理论演进及启示
02
西方国家安全理论的历史演进
古典国家安全理论
代表人物
马基雅维利、霍布斯
理论主张
认为国家安全是政治、军事、经 济等实力的综合体现,强调国家 权力与安全秩序的维护。
实践特点
重视领土完整、军事力量和权力均 衡,强调民族认同和民族利益。
现代国家安全理论
代表人物
罗斯、华尔兹、基辛格
理论主张
将国家安全置于全球背景中,强调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安全,关注国家制 度与民主化程度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研究展望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西方国家安全理论的演 进历程和具体实践,加强对新出现的国家安全问题的 研究,以期为未来的国家安全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 启示。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西方国家安全理论与其他 国家的国家安全理论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不同国家 在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异同点,为国际合作和 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平台。
实践特点
重视国际合作、民主制度和外交手段的作用,关注核威慑和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后现代国家安全理论
代表人物
福柯、德里达、哈贝马斯
理论主张
关注国家认同、社会稳定与民主制度等方面,强调国家安全与文 化、社会、环境等多元化因素的联系。
实践特点
重视社会治理、文化交流和环境可持续性对国家安全的作用,关 注网络空间、生物科技等新兴领域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结论
基于对西方国家安全理论演进历程的考察,本研究认为西方国家安全理论在历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国家安全理论,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 化。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 处。例如,对于某些细节和具体实践的探讨不够深入 ,对于某些新出现的国家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 研究等。
西方大国是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的
西方大国是怎样维护国家安全的作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23期“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发展、大变革、大动荡、大调整大势所趋;中国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质量、高效能、高标准、高水平高视阔步。
如何于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之中“乱云飞渡仍从容”,如何于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危机变化之中顺势而为、逆势而上,“知己知彼”四字切中要害,而西方大国正是“彼”中重点。
任何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均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维护和保障国家安全是各国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基本、永恒议题,也是终极目标。
总体而言,西方大国维护国家安全普遍从认识国家安全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消除威胁与实现安全的对策。
同时,随着国际环境、国内情势和国家安全认知的变化,西方大国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持续演变;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制度、技术不断完善;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特点益发鲜明。
自1943年美国政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提出“国家安全”概念以来,西方大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拓展。
从武力、权力到国际体系再到文化、观念、国家影响力,国家安全的决定要素日益多元;从军备竞赛、军事威胁、战争到经济制裁、经济封锁、金融危机再到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网络攻击、气候变化、能源短缺、跨国犯罪、疾病蔓延等,国家安全的威胁与挑战日渐复杂;从主权国家到个人、组织、集团,国家安全的行为主体不断增加;从威胁、遏制到对话、协作,从运用军事力量到通过政治、外交、经济、法律、科技等途径,维护安全的方法与手段逐渐丰富且综合;从现实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国家安全的理论范式日趋深化;从“什么是国家安全”“什么是国家安全威胁”到“如何谋划国家安全”“靠何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的实践体系益发完善。
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战略
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关系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方面。
其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安全战略,以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威胁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一些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
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战略密切相关。
国际关系中发生的一切事件都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战略来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关系成为了重要的因素,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国际关系的了解,制定相应的安全战略。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国际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国际关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
比如,国际社会上出现的恐怖主义现象、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都给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带来了危害。
因此,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各国需要共同关注和应对的重要议题。
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看,国际关系也是安全战略制定的重要基础。
国家需要根据不同国际关系中的安全威胁和挑战,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的安全战略。
同时,国际关系也为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安全思路和合作空间,各国可以通过多边机制和国际组织开展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国际安全挑战。
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当前国际关系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问题,给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带来挑战。
本文将聚焦一些现实中的安全问题,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恐怖主义问题。
恐怖主义是当前国际社会上的重要安全威胁。
恐怖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发动恐怖袭击,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
为了防范恐怖袭击,各国需要加强情报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温床、加强国际反恐组织等多种措施。
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网络攻击、恶意软件、信息泄露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开展跨国网络安全合作,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研究
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研究一、介绍安全问题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层面,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等多个方面。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全球安全也日益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因此,深入研究安全问题,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际关系中的安全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分析安全问题的现状与包含的多个方面,其次,探讨主权和非主权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和利益冲突,最后,探究各国合作与竞争对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作用。
二、安全问题的多个方面安全问题普遍表现为人类面临的挑战。
有政治、经济、军事、环境等多个方面。
政治安全是保障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政治权威的能力。
经济安全是指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能力。
军事安全是指保障国家军事战略、军事实力、加强国家安全防范的能力。
环境安全是指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水质等自然环境的安全。
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人们对全球安全的认知。
三、主权和非主权国家在安全问题上的表现主权国家和非主权国家在安全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主权国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利益,他们往往使用武力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但是此举往往使其陷入军事竞争,从而损害自身利益。
相反,非主权国家成为安全问题的容易受害者。
当大国对小国停止援助,进行贸易封锁时,非主权国家通常无法维持自己的武器装备、人员培训等运作正常。
2008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争端成为国际新闻的焦点,其实质是这两个国家在地缘政治上需要争夺,并且乌克兰的经济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乌克兰是一个非主权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体系。
而俄罗斯却具有足够的实力来影响乌克兰的利益。
尽管乌克兰曾将这个争端上升到国际层面,但随着地缘政治发生严重分歧,国家的经济和武器供应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良好。
四、各国合作与竞争对解决全球安全问题的影响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对解决全球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际合作是解决世界性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统一行动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如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问题。
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关系的研究
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关系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关系越发紧密,而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亦日益复杂多变。
因此,深入研究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关系的关系,以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关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国家安全战略制定是在国际环境的背景下进行的,在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国际形势,以及其他国家的安全政策。
同时,不同国家制定的安全战略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关系,进而反过来影响各国的安全。
例如,在当前全球恐怖主义蔓延的背景下,许多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界限的完整,采取各种手段,其中一些行为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安全威胁,进而引发国际关系的紧张。
其次,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关系密切关联也是因为国家安全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国家安全与外部安全环境、国家整体实力、政治制度等因素都密切相关。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安全不仅受到其他国家的安全挑战,还受到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挑战。
例如,一些先进的科技发展及其滥用可能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国内的经济发展也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从国际关系的综合角度来考虑国家安全问题,探寻制定可行的综合国家安全战略,以达到有效应对各种威胁的目的。
第三,随着国际关系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国家安全战略也需要向网络空间和信息安全等领域进行扩展。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攻击是一个突出的安全问题,尤其在政府、军事、关键基础设施和战略产业等方面,网络攻击的威胁性更为显著。
同时,信息安全也是一个重要话题,包含着新兴科技革命,对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国家安全战略与国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认真研究、认真思考。
在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快速变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在国际关系领域不断探索、研究,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仔细分析其他国家的安全战略,并制定合理的国家安全战略,以确保国家安全与国际和平与发展的统一。
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
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引言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国际社会中的各种交往和相互影响。
而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社会关系的基础。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对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影响。
第一章: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的互动国际关系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国际关系是国家利益的彼此作用和相互冲突的过程。
”这说明了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和关切是决定其行为的主要动因。
同时,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实体,保护本国安全利益是其首要任务,于是国家安全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着明显的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
积极的作用体现在,国家的相互合作和互惠互利,为各自的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做出努力,同时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美誉度。
而消极的作用就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权力角逐和军备竞赛,为国际和平与稳定带来威胁。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所面临的各种潜在和现实的国际和内部安全威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对国家利益的全面保障。
由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此可见,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功不可没。
第二章:国际关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国际关系中的因素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国家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争夺,各国的军事合作和军事力量都在不断提升。
在军事上,利用军事力量从对手那里获取利益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此外,国际关系中的政治争端、战争、危机等因素也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政治因素是对国家安全影响最为显著和直接的因素。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推动涉外安全和国际关系发展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推动涉外安全和国际关系发展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推动涉外安全和国际关系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演进,越来越受到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
在新时代,国家安全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土、军事和政治安全,而是涵盖了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和网络等多个方面,成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的概念。
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涉外安全和国际关系的发展。
涉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外交、国际贸易、海洋、边境和国际反恐等领域。
维护涉外安全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如构建合理的外交政策,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加强国际通讯和交流,完善海洋和边境管理体系等。
特别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它涵盖了欧亚大陆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民交往等方面。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区域经济和安全环境,促进共同繁荣和稳定。
国际关系是涉外安全的基础,它对全球经济和政治生态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国际关系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
如当前疫情的影响已经超出了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范围,需要各国共同协作,作出更好的应对策略。
面对此类问题,我们需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多边机制和自由贸易体系,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推进人类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反恐和人权等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尊重彼此的权利和利益,共同应对各种挑战,为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是为推动涉外安全和国际关系发展而建立的,它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和方法,探究人类安全的本质和内在逻辑,为国家安全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新时代国家安全学需要关注国际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采取多种手段和技术,应对各种外部挑战和风险。
政治学中的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
政治学中的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在政治学中,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威胁,而国际关系则是指各国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交往。
这两个话题在当今世界格外重要,因为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全球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保障国家安全是其最基本的任务。
国家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彼此之间提供安全和保障,这是每个国家都需要承担的责任。
在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政治关系越来越紧密,国家之间的利益交融也越来越密集。
因此,国家安全就不能仅仅以军事力量为基础来维护,而需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经济、文化、外交等,来保证国家安全。
其次,在国际关系中,相互理解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合作,才能够构建起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全球化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国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协商,才能有效减少互相之间的误解、猜疑和冲突。
同时,也需要注意,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与文化制度,各国之间的差异性不可避免。
因此,各国之间的相互交往也应该是平等的,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制度,避免干涉别国内政。
最后,针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这两个话题,政治学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要保持冷静以及平衡。
冷静是指避免情绪化的行为和言辞。
在国际关系中,每个国家之间都需要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所期待的权益,但是在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冷静。
冷静可以有效减轻各国之间的矛盾和误解,为解决问题提供平和的氛围。
同时,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平衡是指权衡各种不同的力量,根据不同国家的利益,尽量保持公平,尽量避免过于偏颇的态度。
平衡可以有效减少冲突,让各国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关系。
在总结中,政治学中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两个话题都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保持平和、稳定和合作的态度非常重要。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学的建议是保持冷静和平衡,这是建立全球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关键。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两难”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两难”摘要“安全两难”用以解释善意国家间的竞争和冲突,自从上世纪 50年代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翰?赫兹提出以来,一直是国际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概念。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在导言部分,首先承认这一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界的核心地位,也是文章选题的意义所在,然后提出了学界围绕这一概念的三个长期的争论点。
第一章梳理了“安全两难”的思想渊源。
虽然这一概念直到上世纪中期由于赫兹和巴特菲尔德的作品才被正式提出和广泛运用,但它的理论雏形可以在修昔底德,霍布斯和卢梭的作品中找到。
之后,又由沃尔兹和杰维斯等学者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第二章总结了文献中不同学者从多个侧面对“安全两难”概念的界定,并且提出了验证“安全两难”的三个定义性标准。
第三章分三个部分,首先讨论了“传统型安全两难”的生成机理,然后引入了威慑模式和螺旋升级模式,探讨其与“安全两难”情势的关系,最后引出这一概念的新的应用,即“国家引导型安全两难”。
第四章集中讨论“安全两难”是否能够缓解和逃逸。
首先从体系层面,互动层面分析了“安全两难”的生成机理,然后分别提出了“攻防平衡”和“共同安全”两种缓解“安全两难”的方式,以及二者的综合运用。
最后还提及了单位层面缓解“安全两难”的途径??“民主和平论”。
在结论部分,提出了这一概念存在的逻辑缺陷,以及作为一种解释模型的局限性。
关键词:安全两难;国际无政府;国家关系理论1AbstractThe security dilemma, first coined by John Herz in 1950, has come to explainwhy state that do not seek to harm one another can still end up in competition andwar. The security dilemma is a quintessential concept. It goes right to the heart of the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notes thesignificance of this concept and three controversies exist among authors. The firstchapter concentrates upon the origins of the concept. The actual term“securitydilemma” did not gain widespread usage until the 1950s, with the writings ofHerbert Butterfield and John Herz. But this intellectual concept originated withThucydides, Hobbs and Rousseau, and further developed by Waltz, Jevis. Thesecond chapter is a review of how the security dilemma has been defined fromdifferent aspects in the literature, and make a summary of its three definingcharacteristics?benign; unresolvable uncertainty; self-defeating politics, used as thecriterion to judge a scenario is the security dilemma. The third chapter, divided intothree parts, focus on how the security dilemma can operate between states. It isconcerned with the deterrence and spiral models of conflict and the relationship thatexist between them and the security dilemma. Then, it examines a new type ofsecurity dilemma, classified as “state-induced”. The fourthchapter examineswhether states can mitigate or even escape the security dilemma. Firstly, it isconcerning the dynamics of the security dilemma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analysisapproach, the system level, the interaction level and the unit level. And then itentails an examination of both military options and broader cooperative approaches2to realizing security. The former determines if mitigation is possible by stateprocuring discernibly defensive weapons and adopting defensive force postures. Thelatter elucidates the idea of common security and whether the creation of securityregimes and a minimum deterrence strategy provides a compatible method ofmitigation. Also, it criticizes the idea that liberal-democratic states do not fight eachother. In the conclusion part, it notes that: the concept of the security dilemma is acontested one. It is more complex than it appears at first sight; thereare problems ofusage as a explaining model of conflicts; and a range of philosophical standpointsexist on its significance and possible overcomingKey words: the security dilemma; international anarch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theory;3目录导言 10.1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10.2学界的争论点 2第1 章思想渊源和概念界定..61.1思想渊源. 61.2 概念界定 10第2 章“安全两难”的生成机理.132.1体系引导型“安全两难”. 132.2威慑模式(DETERRENCE MODEL)和螺旋升级模式SPIRAL MODEL 152.3国家引导型“安全两难”. 17第3章“安全两难”的缓解和逃逸.193.1“安全两难”产生的动因193.2“攻防平衡” 203.3“共同安全” 263.4“民主和平论”. 31结语33参考文献37致谢41 4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两难”导言0.1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安全两难”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用以解释国际紧张、对立乃至冲突形1成机理的一个基本概念,由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赫兹首先提出。
国际安全的基本哲理范式
国际安全的基本哲理范式国际安全的基本哲理范式导言在冷战时期各国、尤其是各大国的国际政治考虑和规划方面,国家安全是运用得最频繁、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观念;而在冷战后世界的国际政治讨论中,另一个观念――国际安全取得了近乎同样显要的地位。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国际安全受到普遍的关注,并被作为理论研究、实际观察和努力追求的对象,这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仍然有理由认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基本还是处于国际无政府状态,较多地通行以国家利益为至高原则,国际安全尚未得到更多国家政府和民众应有的足够重视,对其认知也由于大多偏于时政论述和过度倚重社会科学方法而尚待深入和哲理化。
在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乃至一般考察中,哲理化有助于发现和理解国际事态的最深层要素和本质联系,使人比较容易避免“在眼前的不断变动中追随时髦”。
关于国际政治(乃至所有政治)的哲理化思考,必须会直接或间接地归结为对于权势和权利、道德和利益、正义和秩序、和平与冲突等人类“永恒问题”的审视,而这些构成了差不多所有集中体现人类主要政治理论成就的经典政治思想家们在学理意义上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有赖于他们而得以形成的各大政治思想传统作为后人从事有关哲理化思考的参照,藉以构设哲理性的定义、范畴、视角乃至范式和“模型”,形成一种构建理论的基本途径。
诸如此类的原因使辨析、探究和借鉴国际关系思想诸种传统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经典方法内的头等问题”,当代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经典方法研究泰斗、英国学者马丁?怀特关于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三大类型国际关系思想传统的著名辨析。
这一辨析如果经过恰当的阐发和扩展,不仅适用于认识当代繁杂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最基本分野,把握其意识形态倾向、思想方法和精神风貌,而且也可用于对国际安全的哲理化思考。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革命主义这一国际关系思想传统划分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论说际关系的范式,即“一种概念图谱(conceptualmap),一种总框架,用来组建知识结构和分某些关系模式”。
国际社会与国家安全
国际社会与国家安全摘要:英国学派因国际社会之核心概念与独特三重分析视角确立了自身的话语影响,该学派学者以分析视角及研究重心等差异可分为传统派与新生代。
目前学术界对英国学派安全思想的关注不足,认为传统派对安全缺乏论述本文认为,从安全理论视角来看,传统派拥有丰富且连贯的安全思想。
结合国际社会理论,安全的实质是一种秩序,以国家为中心,始终强调传统安全,逐渐兼顾非传统安全传统派安全思想理论通融的特点使其既保持与当时主要国际安全理论的同步发展又成就自身的和而不同,并对部分欧洲非传统安全理论产生了实际影响关键词:英国学派国际安全国际社会多元主义国家安全引言安全作为一种思想由来已久,它先于国际关系而存在,并非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专属物。
同时,在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安全观念与安全战略的变化中,安全文化源远流长。
注重文化与价值分析的英国学派曾因突破国际关系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提出独树一帜的理性主义国际社会之核心概念,并兼收并蓄地从国际体系、国际社会和世界社会三重视角考察国际关系,而获得了国际关系理论界的英国学派话语权。
20纪90年代,英国学派在回应批判中重塑、新生,表现为:涌现并吸纳了一批新成员,思想理论化以及理论多元化。
此间,新生代英国学派学者在建立新的身份认知的同时,将以往坚持理性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学者称为经典或传统主义者。
新生代区别于传统派的关键在于前者的思想中开始引入其他范式的方法论,并在社会连带主义国际社会观的基础上,以世界社会为重点,向革命主义靠近,承认非国家行为体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合法性,并以多元主义与社会连带主义间的论争为基线形成了三大阵营——以杰克逊为代表的坚持布尔多元主义派、以惠勒为代表的坚持社会连带主义派、以布赞为代表的中间调和派。
从而逐渐在分析视角与研究重点上区别于传统派,形成了传统派单体封闭而新生代开放多元,传统派重国际秩序及其维持而新生代重国际正义并关注世界秩序等一系列特点差异。
此外,重塑也带来了新生代对传统派核心成员认定的分歧,主要是蒂姆·邓恩(TimDunne)、菅波英美(HidemiSuganami)、罗伯特·杰克逊(RobertJackson)等人对卡尔与曼宁是否为传统派核心成员的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尔兹认为,国际体系是自在的、独立的,国际体系结构决定了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行为,决定了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因而也决定了体系自
身的稳定与否;国际体系结构是自变量、是原因,国家行为则是因变量、是结果。例如,在论述关于均势生成的机理时,沃尔兹指出,均势是一种自然和自发的现象。如果一国增强其权势,他国也必效法之,这是体系结构自动调节而非人为的结果。政治行为体是选择彼此制衡还是追随强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
总之,根据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安全观念,以军事力量为基础的国家权力始终处于国际关系的核心地位。在无政府状态下,由于国家间总是存在着权力与利益的竞争和冲突,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对别国来说都是一种本质上的不安全。国家为寻求自我保护、巩固和促进安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最大限度地扩大本国的军事力量,以对付潜在的和外来的军事威胁。
安全困境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翰赫茨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他认为,安全困境是一种社会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当权力单元(国家或民族国家)共存时会发现不存在凌驾于它们之上、能规范其行为和保护其免受攻击的权威。在这样的条件下,从相互怀疑和相互恐惧而来的不安全感迫使这些单元为寻找更多的安全而进行权力竞争,由于完全的(绝对的)安全始终无法最终求得,所以只能导致自我失败。作为一种结构性观念,英国历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将之称为霍布斯式的恐惧,认为安全困境的核心问题就是国家间的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对于如何缓解和摆脱安全困境,古典现实主义者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安全困境被认为是无政府国际体系的根本特征,国际社会只能对其加以改良,而无法从根本上予以消除。
由于国家是权力或最大安全的追求者,而整个国际体系具有一种自助性质,即国际社会没有一个权威的政府,国家彼此皆为潜在的敌人,必须通过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削弱对手而获得安全,从而使每个国家都处于戒备状态。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一国为确保自身安全所做的努力,到何种程度会被别国视为安全威胁?一国的安全感必须以另一国的被威胁感为代价吗?由于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度很低,一国无法确定他国以防御为目的的军备建设会不会转化成进攻的能力。因此,国家会加强军备以寻求安全优势。这种国家之间的相互猜疑将导致军备竞赛,形成国际体系的特征安全困境。
(二)新现实主义
在古典现实主义的分析框架中,安全是一个很难确切界定的概念,从未有过清晰一贯的定义,对安全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和单一。20世纪70年代,沃尔兹以自己的体系结构来对峙摩根索的权力-利益结构,用严谨、简约、演绎性的科学理论体系发展了古典现实主义,提出了以国际体系结构为研究中心的结构现实主义,即新现实主义。沃尔兹把国家利益与狭义的国家安全等同起来认知,并以此来突出军事实力在维护国家利益中的首要作用。他指出:在无政府状态下,安全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只有在生存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国家才能去追求诸如安宁、福利和权力这些目标。
正如大卫鲍德温在探讨安全的理念时所评价的: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最重视安全研究的就是新现实主义,它始终将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动机和目标。新现实主义继承并超越了古典现实主义的安全观念,强调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变量,但权力本身是手段而非目的,国家的安全才是最高目标。沃尔兹曾说:在重要关头,国家最终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这是新现实主义对现实主义的重要修正。此外,新现实主义对古典现实主义的另一个修正是其国际合作观的转变,它认为合作可以避免高代价的冲突并有利于保持和平和解决经济问题。在国际体系中,国家之间既强调国际政治斗争,也强调国际经济竞争;既注重国际冲突,也注重国际合作。按照新现实主义者的观点,在合作安排中,权力关系仍然起作用,比较强大的国家在合作所得中会占较大份额。虽然这种关于合作的论述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对于现实主义来说却是一个大修正。这种修正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了国际关系的现实。
在探讨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安全观时,我们还应提及的是,个别的现实主义者对国际安全、国际合作持较为乐观的态度,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许就是给自己的理论贴上非必然现实主义标签的查尔斯格拉泽。他认为,处于自助体系中的国家完全有可能以合作方式来解决安全困境。在无政府状态下寻求自身安全的国家,在选择是采取竞争战略还是合作战略时面临着两个根本问题:(1)哪种战略能够提供必要的军事力量以威慑对手,或在威慑失败后提供防御能力?(2)何种程度和类型的实力可以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又不对其他国家的防御能力构成威胁?以获得进攻力量的成本和获得防御能力的成本之比率为依据,格拉泽强调所谓的进攻一防御平衡。他认为。越强调防御,军备控制的必要性就越少,因为要获得明显的军事优势,需要大规模增强进攻的力量,形成进攻力量的失衡,因此把军备控制作为制约军备竞赛的一种方式是必需的。
安全的获得与维持:西方国际关]人类对安全的关注是国际关系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动力。可以说,什么是安全、安全怎样获得及如何保持的问题,是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都无法回避的领域。现实主义强调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认为国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权力和安全。自由主义认为制度可以帮助国家确定利益和规范国家行为,从而有助于克服国际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则确立了以行为体行为的文化内容为主的社会实践在建构国际安全结构中的地位,实现了文化和认同对安全理论的回归。比较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时安全问题的认知,最大的意义事实上是为我们区分了安全作为一个学术议题存在其应有的外延和领域。
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沃尔兹通过系统层次来解释国家的行为和国家之间的互动,其理论的核心要义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的根本区别在于体系内各个单位之间关系的不同。国内政治系统各部分之间是从属关系,是集权制、等级制的;而国际系统内各部分的关系在形式上是平等的,是分权的、无政府的。两个系统的排列原则截然不同,而且事实上完全背道而驰。国际政治系统就像经济市场一样,是由关注自我的单元的共同行为形成的,是一个自助性系统。只要彼此竞争的单元无法将无政府的国际舞台转变为类似国内社会的等级制,国际政治的本质就始终没有变化。在沃尔兹看来,由于国际系统内各个单位即民族国家之间是等同关系,每个单位的功能又是相似的,没有凌驾于其上的世界政府,而国际组织往往沦为大国的工具,所以各个单位之间的冲突只能自行解决。组成系统的单位国家只能依靠自我保护以求生存。 #p#分页标题#e#
(一)古典现实主义
古典现实主义的几个核心假设是:第一,国际体系以国家为基础,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体;第二,国际体系的本质是冲突,即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争夺权力的斗争;第三,各国拥有合法主权,但因实力的大小不同而有强国和弱国之分;第四,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体,对外政策独立于国内政治;第五,国家是根据国家利益进行决策的理性行为体;第六,权力是解释和预测国家行为的最重要概念。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非必然现实主义还强调国际制度在缓解国际竞争冲突中的作用,认为国际制度可以减少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影响。国际制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安全困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总之,非必然现实主义在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整合了博弈理论、合作理论、军备控制和威慑理论,看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所出现的一体化和相互依赖趋势,拓展、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安全观。 #p#分页标题#e#
(三)新古典现实主义
20世纪90年代,新古典现实主义进一步完善了新现实主义理论。它重新界定了权力的概念,对决定国家优先选择合作而非竞争的那些国际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继承了古典现实主义的权力利益扩展论和沃尔兹的结构理论,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结构论。他主要从军事角度来定义权力,因为进攻性现实主义把这种力量看成国际政治的最后手段。这一理论强调国际体系中充满着竞争和冲突,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各国采取自助方法来维护本国的安全,从而使安全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为了获取安全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迫使各国采取进攻性战略,这样就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
一、现实主义安全观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关于安全的认识可谓源远流长,其安全思想极其广阔和多样,构成了安全研究中最为广泛的分析视角。作为安全研究中长期占据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无论是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还是新古典现实主义,都把安全问题作为其关注的中心问题,认为国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权力或安全。
第二,影响国家行为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国际体系结构它是指国际体系中物质性权力的分配格局,亦即体系单位(国家)依其相对国力在体系中的相应位置的排列。国际体系结构的基础是国家实力,即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这种权力分配首先是大国之间的权力分配,并且权力首先是指国家的军事实力。一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是单极,两个大国统治国际体系的结构称为两极,若干个大国对国际体系有着大致相同影响的结构则称为多极。国际体系结构不能根据单元的功能来定义,但是可以根据单位能力的大小来定义。互动单元的能力变化,会导致系统的变化。
按照这一逻辑,米尔斯海默的理论体系得出的最终结论只能是:只有霸权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因为只有世界性的霸权国基本上不用担心其他国家的安全威胁。进攻性现实主义在国家需要多少权力的问题上与防御性现实主义分道扬镳了。对防御性现实主义者而言,国际结构几乎不为国家提供任何寻求权力增生的诱因,相反它促使国家维持现有的均势,守住权力而不是增加它才是国家的主要目标。而在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政治中几乎看不到维持现状的国家,原因是国际体系为国家牺牲对手以获得权力创造了巨大的诱导因子,当利益超过成本时,他们就会抓住这一机会。一国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体系中的霸权。可见,从本质上说,进攻性现实主义就是国家通过获得比对手更强大的实力来寻求安全。
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古典现实主义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对权力的追求是一种自然倾向,国家在国际上以追求权力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它主张通过均势与结盟等战略来寻求安全,通过增强自身的军事经济实力,削弱对手而获得安全。在摩根索看来,利益是政治的实质,而以权力定义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国家的所有动机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即获得、维持并增加权力。
在国家为什么要追求权力这个问题上,米尔斯海默和沃尔兹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反对摩根索关于追求权力根源于人性的说法,认为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是导致国家追求权力的根本原因。米尔斯海默指出,在一个没有合法权威机构来保护国家相互安全的世界里,大国主要考虑如何生存,它们很快就意识到,权力是其生存的关键。但是,在随后的分析中,两者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沃尔兹运用传统的均势理论来证明,霸权国家的权力过大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依照均势理论,各个国家一定会联手抑制霸权国家。而米尔斯海默则反对这种对权力追求的消极防御思想,对沃尔兹的均势遏制理论进行了重大修正。他通过引证推卸责任(buck-passing)、坐观血腥撕杀(bloodletting)、绥靖(appeasement)和追随强者(bandwagoning)等一系列外交行为,证明了在面对危险对手时,各国倾向于推卸责任而不是结盟遏制。因此,他认为只有最大的力量才能确保最大程度的安全,只有实现了最大化的权力才能真正地保证自己的生存。在他看来,国家对于权力的追求是无限的,只有权力最大化才能使其生存的可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