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论文

合集下载

课题研究论文:拉弦乐器二胡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课题研究论文:拉弦乐器二胡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

64359 艺术理论论文拉弦乐器二胡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技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二胡则是音乐文化之林的一朵奇葩。

二胡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音色动听,为大众所喜爱和广泛使用。

继承和发展二胡这门音乐艺术,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因此,探讨二胡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也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一、二胡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就出现了“胡琴”一词。

然而目前为止,我们能查阅到的关于二胡的文字资料,是出现于宋代陈阳的《乐书》。

宋代学者沈括曾写到“徐衍奏嵇琴”,并从其描写中看到在北宋时代,二胡演奏已达到较高水平。

到了元代,二胡被更广泛地传播,这促进了其发展。

元朝《元史》中就已经对胡琴的制作原理和材料选择做出了十分清晰的说明。

胡琴艺术经过明清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了近代,发展得较为成熟,并被更名为二胡。

在刘天华先生,将二胡定为五个把位之后,二胡也成为了一门独奏乐器,而不仅仅担当伴奏的角色。

二、二胡的艺术特色别具一格(一)二胡具有纯净的音质,圆润的音色二胡的音色圆润淳厚,最为接近人的嗓音,因此,被人们称作“腔”味十足。

而中国乐器演奏讲究发挥乐器的人声韵味,因此,二胡极具特色的乐音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此外,二胡的音色多变,用二胡所演奏的作品可以具有细腻、柔美、婉转的特色,也可兼备热烈奔放的风格。

正因如此,二胡可以通过音色的变化,来表现作品的丰富的感情,更加能够感染听者,使他们完全沉浸于曲目里,享受听觉盛宴。

(二)二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二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受地理位置及当地的风俗人情的熏陶,西北地区的二胡作品一般较为粗犷奔放;而南方地区的作品则与其截然不同,秀丽山水也孕育出了细腻婉转的二胡作品。

由南北的对比,可以看出,地理位置和民风民俗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胡作品的风格和抒情方式。

由此,也影响着两南北二胡的演奏方法。

研究二胡的地域特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当地人文环境孕育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如在二胡艺术界闻名和积聚影响力,风格却迥然不同的“秦派”和“长安乐派”。

音乐专业论文 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

音乐专业论文 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

毕业设计(论文)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学院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姓名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202 年月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On the theme of the musical imag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总计:毕业设计(论文)12页表格:0个插图:9幅探究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及艺术表现音乐学专业[摘要]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是一部叙述我们民族奋勇不息前仆后继走向光明的二胡作品,它融合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厚的民族韵味。

本文在简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分别探讨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等四个乐章所表达的主题音乐形象,进而结合个人演奏体会,从演奏技巧、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对该作品的艺术表现作出重点阐述。

希望使演奏者对该作品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增强演奏该作品时的细节处理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二胡;长城随想;音乐;形象;演奏On the theme of the musical image and artistic expressionof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Music majorAbstract: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 is a description of our national interest not fought courageously towards the light of the erhu works, it is the fusion of the distinct flavor of the times and strong national flavor.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Erhu Concerto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 creative background, discusses the row, war exercises, etc. Here offering four movements of the theme music image,and then combined with the personal playing experience, from playing skills, music style, emotional expression, make emphases on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works. Hope the performer of the work have a more in-depth,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enhance the details of the deal and the artistic expressive force to perform the work of the.Keywords: erhu; the Great Wall Capriccio; image; artistic expression目录前言 (1)1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简介 (1)1.1曲作者简介 (1)1.2创作背景 (1)2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主题音乐形象 (2)2.1 关山行 (2)2.2 烽火操 (3)2.3 忠魂祭 (4)2.4 遥望篇 (4)3 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的艺术表现 (5)3.1《长城随想》的演奏技巧 (5)3.1.1慢长弓的运用 (5)3.1.2快弓的运用 (6)3.1.3颤弓的运用 (7)3.1.4抛弓的运用 (8)3.1.5砍弓的运用 (8)3.1.6滑音的运用 (8)3.1.7半音阶的演奏 (9)3.2《长城随想》的音乐风格 (9)3.3《长城随想》的情感表达 (10)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前言刘文金先生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是现代题材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之一,全曲共分“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和“遥望篇”四个乐章,蕴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民族音乐二胡社团文化传承活动-民族音乐论文-文体论文

民族音乐二胡社团文化传承活动-民族音乐论文-文体论文

民族音乐二胡社团文化传承活动-民族音乐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二胡是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拉弦乐器,它在独奏、领奏中独具民族特色。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日益丰富,对于民乐的了解和学习需求增加,各中小学都设置了相应社团。

本文旨在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大视角下,对完善、提升农村小学二胡社团活动进行探讨,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践调查法,针对农村小学的具体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农村小学;二胡;社团活动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一)承载民族的历史进程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音乐。

在漫长的历史沉淀过程中,民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文字发挥记载功能之前,人类的历史已经走了很远,那么史前我们祖先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古籍中并没有明确记录,然而在口耳相传的民族器乐中我们能窥得一二。

民族音乐反映出当时民众的主要思绪,是某一段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

民族音乐生生不息、代代传颂,将它们如沧海遗珠般串联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民族较为完整的发展轨迹。

当浸透着历史温度的民族音乐在我们的耳边环绕,不仅散发出绝妙的音乐的魅力,更能让我们深刻体味到先民的历史变迁。

它折射出的社会性文化,它承载的民族历史进程,是我们研究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之一。

(二)葆有民族精神的内核民族音乐蕴藏着真善美的元素。

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据说是从人们劳动的节拍发源的,也许是为了劳动时更便于协调和配合,也许是为了带走疲倦之意,音乐诞生了。

民族音乐从情感方面看,它能宣泄内心的幸福、对现实的失望、对爱情的忠贞、对自然的赞美等。

它反映的生活和情感如此真实,可以说真实是民族音乐的灵魂。

民族音乐由大众所创,人类的朴质性格中有善良的本性,而音乐成为表达和歌颂人性中的美好的绝佳载体。

而历史长河中偶然出现的靡靡之音,却因为没能经过历史的检验而被冲刷殆尽。

二、开展小学二胡社团的重要性(一)二胡的民族性二胡是源于华夏大地的民族乐器,它的音色、制作材料以及构造特点都具有民族性特征。

二胡伴奏形式渊源发展论文

二胡伴奏形式渊源发展论文

浅析二胡伴奏形式的渊源与发展摘要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是民族弓弦类乐器中使用最普遍,最具有中国民乐气质和特点的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主要用于独奏、伴奏和小合奏,也是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声部。

现代人看到二胡丰富的演奏形式,殊不知它自诞生以来随着改朝换代经历了无数的嬗变与变革。

笔者正是基于这个基础对二胡伴奏形式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关键词:嬗变百花齐放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一古代二胡根源及嬗变具史料记载,二胡的前身本是“奚琴”或“稽琴”,发源于唐代的北方奚族,是唐代奚族的传统乐器,它的原理是依靠马尾摩擦弦产生声音。

最早关于二胡文字的记载始于宋朝,称二胡为“南胡”或“胡琴”。

沈括在《梦溪笔谈》记载描述了人们坐在马车上拉琴的生动场面,这也是关于胡琴的最早文字记载。

宋代音乐理论书籍《乐书》中也有关于奚琴的记载,它指出奚琴原本是胡乐,采用弓弦拉奏,在民间广泛流传。

当时主要的拉弦乐器是在北宋出现的用马尾弓拉弦的胡琴,据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的记载,胡琴的形状像长柄,用两根弦拉奏,琴头上镶有龙头,音色充满了哀怨。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广泛使用了马尾做弓弦拉奏的胡琴于北部边疆军队中。

到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之际,胡琴已广泛流行,那时全国大量制造丝弦,故丝弦也称“杭弦”。

元代的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当时胡琴在原来的基础上吸收了蒙古族弹弦乐器的特征,其形制上与今天流行的龙头二胡更为接近。

甘肃榆林石窟元代壁画中描绘了一个乐手拉奏胡琴的情景,胡琴龙头弯曲,有两根弦,用弓拉奏。

元代的胡琴在宴乐中多用来独奏或者合奏,也广泛用于军队的礼仪表演和演奏活动中。

元朝开始,“胡琴”的名字则成为诸多拉弦乐器的总称。

明清时代的胡琴流传更为广泛,多运用在民间乐器合奏和戏曲伴奏中。

明朝末年,拉弦乐器崛起,成为戏曲活动的领队乐器,演奏的技巧非常高超,各种炫技手法层出不穷,展示出其独特的演奏魅力。

以二胡为线索的作文

以二胡为线索的作文

以二胡为线索的作文英文回答:The erhu,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violi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a history of over a thousand years. It is a two-stringed instrument played with a bow. The sound produced by the erhu is often described as soulful and haunting, capable of conveying a wide range of emotions.One of the reasons why I find the erhu fascinating is its unique construction. Unlike the Western violin, the erhu does not have a fingerboard. Instead, the strings are pressed against the bamboo neck with the fingertips. This allows for a greater degree of express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pitch and tone. The absence of frets also means that the player can produce microtonal variations, giving the music a distinct and captivating sound.Another aspect that captivates me about the erhu is itsversatility. It can be played as a solo instrument, as part of an ensemble, or even in orchestras. The erhu's ability to blend well with other instruments allows for a rich and harmonious musical experience. It is often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but it can also be found in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s and even in cross-cultural collaborations.Furthermore, the erhu has a deep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China.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folk music and is deeply root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traditions. The erhu's soulful sound has the power to evoke nostalgia and a sense of longing, making it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al expression.中文回答:二胡,也被称为中国小提琴,是一种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国乐器。

刘天华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论文

刘天华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论文

刘天华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论文刘天华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论文他拥有一颗美妙的心灵,并且这美妙的心灵时刻受着苦闷的摧残。

然而,就像贝多芬要在苦痛与忍受里寻找生活的“欢乐”一样,他将这苦闷化作了艺术的甘醇。

他发泄着、彷徨着,寻找着一种“大爱”的欢愉。

从来都是“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忧国忧民,从来都是“退那么修身,进那么治世”的大爱豪情。

他一个心系苍生的、忧郁的文人音乐家:刘天华。

在艺术里,悲剧〔或者说关于悲的题材〕总是多于喜剧。

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里说的,文艺是“不安于现状”的,而世界总有无数的规那么与羁绊,人们活在这些乏味的规那么与羁绊里,生活毫无意趣。

而艺术就是要与这乏味作对抗的。

当这乏味的毫无生气的规那么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时,追求意趣的艺术就必将是苦闷的,是抑郁的。

而悲剧就是在这两者的碰撞中产生的。

今天,笔者将以刘天华先生为例谈谈他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

说到二胡就不能不说刘天华,不能不说他创作的二胡音乐。

刘天华先生在他短暂的人生里共为我们留下了十首二胡曲,其中大局部都已成为经典。

如我们熟悉的《病中吟》、《空山鸟语》、《月夜》、《良宵》、《光明行》等等。

关于这十首二胡曲,陈振铎先生把它分成六类,有的书上分成三类。

互相对照之后,笔者觉得其实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是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苦闷、彷徨及由此引发对抗情绪的作品,如《病中吟》、《悲歌》、《苦闷之讴》、《独弦操》;二是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月白风清,诗情画意,充满着美妙的想望,如《月夜》、《良宵》、《烛影摇红》、《光明行》。

现以《病中吟》及《良宵》二曲对刘天华先生二胡音乐的忧郁气质略发拙论。

一、此“病”非彼“病”刘天华的《病中吟》并非是在病中所作,他的病并不是指生病在床的意思,而是“表示了作者当年胸怀苦闷如病,不知何适何从的意思”[1]。

在那个苦闷的时代里,刘先生像许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一样,胸怀大志,希望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

然而,命运多舛,现实的无奈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感到苦闷。

二胡论文

二胡论文

中国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历史久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胡,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民族拉弦乐器。

在古代中原的汉族人民把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统称为胡,对他们所用的乐器、音乐以及服饰等等都冠以胡字,诸如胡箜篌、胡笛、胡舞、胡服等。

胡琴也是如此。

它在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是由古老的拉弦乐器奚琴(裕琴)、马尾胡琴(胡琴)不断演变、发展并派生出来的一件发音柔和优美、音乐表现力强、民族民间音乐风格浓郁的拉弦乐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二胡演奏艺术,蜚声国际乐坛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刘德波先生认为:“奚琴—稽琴—胡琴(马尾胡琴)—南胡—二胡,是中国二胡源流及发展的重要线索,二胡的鼻祖乃是一千年前的奚琴”沿着这样的思路再次输理二胡发展的脉络。

一、二胡历史的发展演变1、唐代时期按《现代汉语词典》:胡,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如胡琴。

因此,古称胡琴实际上应是泛指少数民族或外来的弹拨乐器。

二胡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胡琴古以嵇琴称之,亦称奚琴,乃由紫檀木为筒、以赤链蛇为琴皮、弓弦乃由马尾所制、其琴杆、琴头、琴轴、琴马均也以木制之,是中国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前身。

据宋代音乐理论家陈旸考证,唐代出现的奚琴就是我国东北地区的西拉木伦河流域,别称为西奚族人所用的一种乐器。

蒙古汗国早期,在许多隆琴亦称“滩琴”,系胡琴的一种。

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曾写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胡琴铮纵指拨刺,吴桂美丽眉眼长”。

另据宋代音乐理论家陈旸的《乐书》记载:“唐玄宗朝,女伶郑中丞善弹胡琴,昭宗末,石善胡琴。

即琴一也,而又善扬。

然胡汉之异,特其制度珠耳。

”(陈旸系11世纪的人,《乐书》于1099年编成、是时,奚琴尚在,故他的记载比较可信)奚琴(稽琴)这件古老的拉弦乐器依然保留下来,并且广为流传。

二胡的作文

二胡的作文

二胡的作文•相关推荐关于二胡的作文(通用58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二胡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胡的作文篇1前天是我们二胡考级的日子,我呢考四级,曲目是《良宵》和《赛马》我背着二胡满怀信心地走到了教室里,同学们都在教室里准备就绪,从大家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他们都很紧张,可我心里很平静,我在想: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一场考试吗,老师过来定弦的时候,发现我没好好练习,对我说:“你真是头顶着火炭不觉着热乎呀!”我一听抓紧开始了练习。

不一会考级的人们来了,老师把我们领到了椅子上准备考级,考完古筝后,轮到了二胡,我是第二位,第一位上去之后考级领导发现他的弦不准就让老师调去了,就这样我开始拉,可不知怎么我现在到紧张了起来,手也不听使唤了,开始打哆嗦,良宵拉了一半的时候,少拉了一小句,我心想:坏了,怎么办呀!我努力保持着平静的心态,拉完后,我开始后悔了,我想:唉!考不上怎么办,一百多元白花了呀都因为平时练习的还不太多,唉、唉、唉……到了今天考级的成绩也没有通知,我那悬着的心还是没有放下,我真后悔呀!二胡的作文篇2今天中午十二点多,我迫不及待地催妈妈,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学二胡。

我心里痒痒的,真希望早点见到马老师。

我们来到学二胡的音乐教室,马老师拿出二胡,给弦插上松香,笑眯眯地对我说:“今天我们要学二胡的基本功。

”她让我左手把二胡握好,右手扶好弓,把手腕摆动起来。

握按照老师说的,手腕就跳起了舞,二胡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老师又教我拉二拍和四拍。

可我的手腕总是动得不灵活。

我暗暗对自己说:“慢慢练,总会练好的。

”在老师的知道下,握的手渐渐灵活起来。

马老师表扬握说:“就这样,很好!”此时的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马老师又让我回家每天练习二十分钟。

我点了点头,心想:回家后,我一定要刻苦练习,争取拉得更加熟练。

描写二胡的作文700字

描写二胡的作文700字

描写二胡的作文700字英文回答:Erhu,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violin, is a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widely loved by people in China. The erhu has a unique sound that can express various emotions and feelings.The erhu consists of two strings that are played with a bow. It is made of a wooden sound box covered with python skin. The strings are usually made of silk or nylon. When playing the erhu, the musician uses the bow to create different tones by adjusting the pressure and speed of the bow on the strings.The sound of the erhu is often described as "soulful" or "haunting." It can convey a sense of sadness, joy, or longing. In Chinese music, the erhu is often used to play folk songs or traditional melodies. It is also used inorchestras and ensembles to add a unique sound to the music.Playing the erhu requires skill and practice. The musician needs to have a good sense of pitch and rhythm. They also need to be able to control the bow and produce a clear and resonant sound. Many famous erhu players have dedicated their lives to mastering this instrument.The erhu is not only popular in China but also gaining recognition worldwide. It has been featured in many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s and performances. Itsbeautiful sound and expressive capabilities have captivated audiences around the world.中文回答:二胡,又称为中国小提琴,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

二胡演奏论文

二胡演奏论文

浅谈二胡演奏音乐内容是二胡演奏的目的,乐曲是要通过演奏者对乐曲作者的乐思,音乐意境进行再创造.并公开演奏,引起听众共鸣,并被所接受和理解,演奏的任务才算完成。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品格。

演奏者要经过长期辛勤劳动,对作品要有千锤百炼的功夫才能取得成果。

音乐演奏的功能,是要鼓舞人们向往美好的境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给人以教育,启发娱乐和美的享受,从而陶冶人们高尚思想情操和起到美育的效果。

“以少胜多”是我国民族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大特点,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几千年文化优秀传统,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人民生活习尚和风俗的不同,对文艺生活喜爱是多方面的,艺术家和表演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艺术创作高度概括个性化的创作方法,形成我国民族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是其他国家所少有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谈到“在艺术中越是简单越是困难”他认为简单的东西如果要把它表现的突出,就要求演员有真正的才能,完美的技术,丰富的幻想。

他在《演员的自我修养》还谈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高度的观察力和极其集中的注意力,来帮助我们发觉几乎是不可捉摸的特征和暗示”。

画家齐白石的写意画,用极其简练的笔法,描绘的实物生动形象和意境,又如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字数并不多,篇幅不大,但同样能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并被国内外作家公认为佳作。

象我国盆景艺术用几块小石头和树枝,经过艺术家“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创作出大自然景色美。

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同样能创造出为大家最喜爱的艺术上品,这些都体现了我国艺术家的才智。

二胡也是比较简单的乐器,更应用以少胜多的手法,发挥二胡特有的优越性,为发展二胡演奏艺术做出新贡献。

外国音乐家们访华时听了二胡演奏,认为两根弦演奏“二泉映月”,“江河水”感情深刻,音色优美,表情丰富,都评论中国民族乐器是美极了,为之倾慕不已,可见艺术价值高低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多与少。

当然,大能反映内容广度和深度也是有其优越性的。

科技小论文——二胡的秘密

科技小论文——二胡的秘密

二胡的秘密我学二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天晚饭过后都是我的练习时间。

一天吃过晚饭,我又像往常一样,拿起二胡开始练习:“1—2—3……”悠扬的琴声飘得很远。

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疑问:二胡是怎么发出这么美妙的声音的呢?我一边拉一边思考,想了好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去请教妈妈。

妈妈听了,笑着对我说:“这是发生振动的共振现象,也叫共鸣。

雯雯,你注意过吗,二胡的下端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就是那个蒙上蛇皮的竹筒。

每当你兴致勃勃地拉起二胡时,琴弦的振动通过蛇皮会引起“肚子”中空气的共鸣,使发出来的琴声不仅响亮,而且音乐丰满,悠扬动听。

人们把这种“肚子”叫做共鸣箱。

你瞧,扬琴、琵琶、提琴、钢琴等乐器,不都有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共鸣箱吗?”我点点头,接着问:“那么,还有哪里也有共鸣的现象呢?”“除了共鸣箱之外,人们利用共振现象来做的好事还不少呢,”妈妈接着说,“你想知道就去请教你不说话的老师吧!”我立刻跑进自己的小房间,拿出许多相关的书籍仔细查找,终于在一本《少儿百科全书》中找到了我想要的内容:除了妈妈告诉我的知识以外,建筑工人在造房子的时候,不论是浇灌混凝土的墙壁或地板,为了提高质量,总是一面灌混凝土,一面用振荡器进行震荡,使混凝土由于振荡更紧密、结实。

大街上的行人,车辆的喧闹声,机器的隆隆声——这些连绵不断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还会损害人的听力。

有一种共振性的消声器,是由开有许多小孔的孔板和空腔所构成。

当传来的噪声频率与共振器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跟小孔内空气柱产生剧烈共振。

这样,声音能在共振时转变为热能,使相当一部分噪声被“吞吃”掉。

此外,粉碎机,测振仪,电振泵等,也都是利用共振现象进行工作的。

但在某些情况下,共振现象也可能造成危害。

例如:当军队过桥的时候,整齐的步伐能产生振动。

如果它的频率接近于桥梁的固有频率,就可能使桥梁共振,以致到了断裂的程度。

因此,部队过桥要用便步。

在我国西北一带,山头终年积雪。

传承作文600字二胡

传承作文600字二胡

传承作文600字二胡英文回答:The erhu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that has a history of over a thousand years. It is a two-stringed instrument played with a bow, and its unique sound is often described as soulful and haunting. The erhu isoften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s well as in contemporary music and even in Western orchestras.The erhu is known for its ability to express a wide range of emotions. Its sound can be both melancholic and joyful, and it is often used to convey the feelings of love, longing, and nostalgia. The instrument is also capable of producing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slides, vibrato, and harmonics, which add to its expressive capabilities.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erhu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Many non-Chinese musicians have started learning to playthe instrument, and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in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scene. This cross-cultural exchange not only helps to promote the erhu and Chinese music but also enriches the diversity of musical expressions.The erhu is not only a musical instrument but also a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and heritage. It represents the spirit of resilience and adaptability, as it has survived and evolved throughout history. The instrument's popularity and influence continue to grow, and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identity.中文回答:二胡是一种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

传承二胡的作文600字

传承二胡的作文600字

传承二胡的作文600字英文回答:The erhu, also known as the Chinese violi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that has a history of over a thousand years. It is a two-stringed instrument played with a bow, and its unique sound is often described as soulful and haunting.The erhu has a significant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importance in China. It is believed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huqin family of instruments, which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Over the centuries, the erhu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and is often featured in orchestras and solo performances.Learning to play the erhu requires dedication and patience. The instrument is held vertically on the player's lap, and the strings are pressed against the neck with the fingers. The bow is then drawn across the strings toproduce sound. It takes time to develop the right technique and to master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used to create various tones and expressions.The erhu has a rich repertoire of music, rang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songs to contemporary compositions. It is often used to evoke emotions and tell stories through music. The instrument's versatility allows it to be playedin various genres, including classical, folk, and even jazz.中文回答:二胡,又称为中国小提琴,是一种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中国乐器。

大学二胡毕业论文

大学二胡毕业论文

大学二胡毕业论文(论人文精神对二胡曲创作的影响)一、人文精神的流变人文精神是自文艺复兴以来产生的文化思潮,它是以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为起始,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把人从宗教神权和天国中拉回现实,提高人类自身的地位,启发人类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在人文精神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不断突破宗教束缚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了西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重新认识。

“以人为本”是这个时期人文精神的重要特征。

在突破了宗教束缚之后,人类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认识与膨胀,这个时期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特征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时虽然显得过于极端,但同时也把人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了极致。

当资本主义的破坏性明显表现之后,后现代的精英充分认识了人本主义的急剧膨胀所带来的弊端,随后他们提倡以东方的边缘性化解人本主义的膨胀,尤其受中国禅道哲学的影响,试图把“人性”拉回到良性发展的范畴中,人文精神在当代显现了它适合时代发展的特性,在和谐中把握人性的合理性。

人文精神在中国的发展有其天然的文化土壤。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禅道哲学的理念中,包含着对人的充分尊重与理解、对人性充分自由的理性自然把握,禅宗中的“自性”概念与人文精神的实质有不约而同的相似性。

受禅道哲学的影响,人文精神在中国的发展如鱼得水,更没有西方社会探寻“人性”发展的弯路,并且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二、人文精神对传统二胡艺术的影响人文精神归根结底是实现人自身的突破,人文精神在二胡创作与表演中,从草根走向舞台成长的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20年代,二胡走上舞台由伴奏地位提升至独立地位成为了独立的艺术门类,实现了自身的突破。

在这之前它作为民间艺术形式,游离于自我表现与伴奏之间。

并没有像今天二胡在社会上的地位,作为艺术表演的人即艺术家的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正是阿炳、刘天华等老一辈艺术家经过不懈的努力将二胡这门民间艺术推向了舞台,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二胡艺术家才获得了独立的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二胡的运弓
物电学院09物本王志明090800032
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因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极富表现力和民族特色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广受青睐。

近年来,随着二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演奏技法也日趋丰富和多样。

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谓“三分指法,七分弓力”,”“运弓”“始终是二胡演练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环节,也是衡量二胡演奏水平功力的关键。

如何发挥右臂和右手的潜能,以弓子为载体,注入恰到好处的力量,善于变换运弓的速度和力度,把握好音准,控制好音色,是二胡初学者最大的难点,也是教学研究中的热点。

运弓是一整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和过程的综合——从神经、心理到手指的极微小的动作以及擦弦的角度和位置等等。

它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很多很广,我们在分析研究时,只能取其主要之点。

同时,即使从物理、生理角度上讲,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但为了分析和表述,又不能不有目的地把它们加以分割。

概括起来说,运弓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运弓时的杠杆作用
运弓体现了一种杠杆作用,正确认识这种杠杆作用的支点、重点(亦称阻力点)和力点的位置,对掌握良好的运弓具有重要意义。

二胡运弓时支点是在拇指和食指的持弓处,重点是弓毛的擦弦点。

至于力点,在奏里弦时是不在同一点上的。

奏里弦时,力点在手指操弓毛处(因持弓法而有所差异。

如有人是用中指和无名指操弓毛,有人却单用无名指操弓毛。

因此力点只能定在手指操弓毛处)。

奏外弦时,力点是手指(一般是中指)背靠弓杆处和拇指外推弓杆处的合力点(因各人的持弓法和用力方法不同而差异更大,不过,我们总的可以把它定为“手指向外施力的作用点”。

)拇指接触弓杆的右侧同食指的合力点是支点,拇指接触弓杆的左侧同中指背靠弓杆处的合力点是力点。

我认为,正是由于力点在奏里外弦时的不同位置这个主要原因,使许多人(初学者几乎无一例外)演奏时,不由自主地不能一视同仁对待里外弦。

正确认识运弓时的杠杆作用中支、力、重三点的位置,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奏里外弦时用力不均,致使运弓不协调统一的弊病。

而把握整个运弓时的杠杆作用对于我们的演奏就更具重要意义:它指示着我们:在重臂较长时,增大压力;在重臂较短时,减小压力;在用短弓奏较弱音符时,用弓靠向弓尖;用短弓奏较强音符时,用弓靠向弓根(均应视力度要求和可能情况而定)。

(二)关于压力
从物理学的观点看,运弓时作用于弦上的力是压力和拉力的合力,通过摩擦产生声响。

拉力主要是由手臂的运动负担的,而压力则主要是由手臂各部(从与手臂直接相连的胸、肩、背到上臂、前臂及手部等等)产生通过手指(持弓处的力点)施加的。

如果运弓时我们不用手指控制好弓对弦的压力,那我们再好的运弓动作也都等于白搭。

未能使用和控制好弓对弦的压力的关键性原因,首先可能是观念上的错误。

即错误地以为压力只是手指本身所产生的力量,因而,往往在需要加大压力时,就单用手指孤立地、僵硬地使劲,结果,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发音死板、浑浊、紧张很暗且杂音多。

同时由于这样使劲,致使手部手腕的肌肉过分紧张,以至僵硬,严重影响了手臂各部动作的灵活自如(使其笨拙不灵)。

手臂上部的力量也由于受阻而不能直达持弓处的力点。

发音虚浮轻飘,则主要是由于片面地只注意到运弓动作(而忽视了压力),以及手腕手指僵硬(阻碍了力的传导)所致。

因此,树立正确的压力的力源观念,是解决好正确合理地使用和控制压力的根本前提。

压力的力源究竟来自何处呢?系来自手臂从上到下的各部分,也就是说:地位最高的臀部肌肉把力量输送到上臂,上臂再输送到下臂,再传
到手指。

而手指,则主要起着代理人和执行人的作用。

我认为,有些关于运弓如何用力的含混的说法,如:孤立地说什么腕的力量、手指的力量等等,也是造成不能正确地树立压力的力源观念的原因之一。

运弓时对压力的使用一定要同所表现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随力度和音色的要求而变化)。

(三)关于“支持”(或“支持力”)
《运动生物力学》告诉我们:当身体某些部分运动时,另外有许多部分都处于相对不动状态,以便为身体运动的各部分建立支点。

许多肌肉以其支撑性(静力性)紧张使身体的某一部分固定不动,从而保证身体其它部分能够迅速、有力、准确地运动。

由此可见,我们的动作是同“支撑”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没有为身体运动的各部分建立支点的肌肉工作的支持,就保证不了我们迅速、有力、准确地运动。

支持是由处于相对不动状态部分的肌肉以其支撑性紧张来担负的。

支持是肌肉的“静力性紧张”因此有时也称“静力”或“静力支撑” )的作用(“动作”则是肌肉的“动力性紧张”的作用)。

如前所述,支持对于运动,对于我们的演奏动作作用重大,而且正如《运动生物力学》上所述,”“运动机制是靠动力性和静力性肌肉工作的配合来实现的。

所以我们要完成动作的机制,要作到运弓动作的协调统一都必须有明确牢固的支持观念。

通过以上关于基本原理的阐述,我们知道,掌握良好的运弓,关键在于动作和用力。

动作和用力是不可分割的,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和协调统一的。

演奏时,应灵活加以使用,切不可机械地生搬硬套。

综上所述,可以把纷繁复杂的因素和原理归结如下:运弓时,整个右臂同二胡弓是一个统一的杠杆系统,动作、用力及弓对弦的作用力均被统一到这个杠杆系统的杠杆作用中。

在这个杠杆系统中,重点仍是弓毛的擦弦点。

总支点即手臂运动时的主要转动轴(肩或轴或腕),而总的力点则就在主动动作的部位(上臂或前臂或手腕)在这个杠杆系统中,手部的持弓处不过是力点(用力)的媒介和(动作的)代理人。

而力点(无论在何部位)到持弓处则是这个杠杆臂的自然延长。

无疑它们是不断变化的,也是互为作用的。

其变化的总规律是随内容随动作和用力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