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目标模式分析
旅游管理与景区开发
旅游管理与景区开发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与景区开发。
旅游是一个大型的全球行业,每年有数十亿的人次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旅游,这也意味着大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
景区开发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景区开发计划对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别从旅游管理、景区规划、旅游市场和旅游产业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旅游管理与景区开发。
1. 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旅游管理就是围绕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来进行管理。
旅游管理包括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
而在这里我们需要详细讨论的就是旅游管理的规划和合理布局。
旅游管理领域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这样才能够使旅游业持续的健康发展。
旅游管理的规划与布局首先需要根据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自然美景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整个旅游管理过程的基础。
在规划和布局方面,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旅游管理需要定期对进行评估和调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支持旅游经济的发展。
2. 景区规划景区规划指的是对于一个或者多个景区进行详细审核后的规划,计划包括了景区的开发,维护,编辑和更新等。
在规划景区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景区的内部安全,景区的资源保护和景区的长期发展。
为有效保护景区资源和整体环境,尽可能地利用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使景区内部尽可能地美观,实现了旅游业向资源经济、绿色生态经济、社会转型经济的转变。
景区规划包括了旅游文化保护、景区建设和旅游资源利用等方面。
在景区规划中,重视环境保护、旅游质量、旅游产业结构、旅游营销和经济收益并行的多元目标。
景区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社会发展。
3. 旅游市场旅游市场是旅游业最关键的一个领域,市场模式从以单一的旅游产品为核心转变成以旅游服务为核心。
旅游服务的出现需要具备供需双方持续的经营模式,垄断地位已经不再被市场所允许。
进一步说,旅游市场的开拓还要结合市场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把握市场的需求变化和变形性,畅远旅游经济持久健康的发展环境。
乌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分析
乌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分析1. 引言乌镇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著名古镇,也是一个知名的旅游景区。
乌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乌镇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对于保持景区形象、提升游客体验以及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乌镇旅游景区运营管理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其管理模式、特色项目和市场推广。
2. 管理模式分析乌镇旅游景区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2.1 自营模式乌镇旅游景区采用自营模式,即景区自己负责所有经营管理工作。
景区拥有自己的运营团队,负责景区的开发、维护和运营。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保持景区的整体形象和统一风格,但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2.2 合作模式乌镇旅游景区也采取合作模式,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开展经营活动。
比如,景区可以与酒店、餐饮企业合作,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也可以与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和演出。
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但需要处理好合作伙伴关系和权益分配。
3. 特色项目分析乌镇旅游景区的特色项目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下面列举了一些乌镇的特色项目:3.1 古建筑游览乌镇拥有大量的古建筑,如古民居、古桥、古街等。
游客可以欣赏这些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并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景区需要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和维护工作,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
3.2 传统手工艺体验乌镇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乡,游客可以参观制作丝绸、木雕、剪纸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工作室,亲自动手体验制作过程。
景区可以组织相关的工艺展示和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3.3 水上游览乌镇被河流环绕,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水乡风光。
景区需要提供船只租赁和导航服务,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4. 市场推广分析乌镇旅游景区的市场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下面介绍一些乌镇的市场推广策略:4.1 线上推广乌镇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线上推广。
比如,利用社交媒体开设官方账号,发布景区的介绍、活动信息等;与旅行社、OTA等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增加曝光和销售渠道。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旅游景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实现旅游景区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景区的运营效率和游客的体验质量。
目前,常见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合作型。
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通常在一些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或自然生态保护意义的景区中较为常见。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规划景区发展方向、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对景区进行全面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保障景区的公共利益,有利于景区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例如,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文化遗产地,政府的主导作用能够确保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则多见于一些商业开发程度较高的景区。
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它们在景区的营销推广、服务提升和项目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动力和灵活性。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导致景区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政企合作型管理模式结合了政府和企业的优势。
政府在规划、监管和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则负责景区的日常运营和市场开发。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目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的平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管理模式。
在旅游景区的管理中,科学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明确景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是打造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还是以人文历史为特色的景区?目标游客群体是家庭出游、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群体?明确的定位和目标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其次,要合理规划景区的功能分区。
包括游览区、休息区、餐饮区、购物区等,使游客在景区内能够有序地进行活动。
同时,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停车场、厕所、标识系统等,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重点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重点二、简答、论述、案例分析1、遗产型景区与剧场型景区管理模式的差别P9/表1-3 内容遗产型细分理论指导资源特征利益主题主要功能核心目标管理原则产品开发导向措施管理主题政府规制扶持方法资金运作典型案例可持续发展理论垄断性资源地方居民保护第一、科教第二、休闲第三资源的维系与变迁多向性;完整性真实性知识性与文化性的挖掘生态补偿;自然恢复边界隔离;分区管理容量管理;社区参与政府和遗产地规划、拨款、监管、宣传资金、赞助、运营收入、特许经营体验经济理论完全竞争性资源投资商休闲娱乐第一畅爽体验的塑造差异性;互动性挑战性文化移植与创新移植创新企业投资、指导、服务运营收入分类管理剧场型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公园一般风景区 5、景区生命周期理论是什么探查阶段:旅游景区只有探险型游客且数量有限、分布零散,他们与当地居民接触频繁。
参与阶段:旅游者的人数逐渐增多,吸引当地居民开始专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易设施。
旅游者依旧频繁与当地居民交往。
旅游季节逐渐形成,广告也开始出现,旅游市场范围也已界定出来。
发展阶段:一个庞大而又完善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旅游者人数继续上涨,在高峰时期超过长住居民人数。
交通条件、当地设施等都得到了改善,广告促销力度也大大增强,外来公司提供的大规模、现代化设施已经改变了旅游景区的形象。
旅游业发展之迅速是其部分依赖与外来到动力和辅助设施。
巩固阶段:旅游景区经济发展与旅游业息息相关。
游客增长率已经下降,但总游客量将继续增加并超过长住居民数量。
为了扩大市场范围,延长旅游季节,吸引更多的远距离游客,广告促销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到来已产生反感。
以前的设施现在降为二级设施,已不再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停滞阶段:旅游环境容量已达到或超过最大限度,导致许多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旅客数量达到最大,使得旅游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重游旅客、会议旅客等。
景区运营管理实施方案
景区运营管理实施方案石林景区运营管理方案提档升级,实现战略目标一、目前现状及问题石林景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旅游资源和经营项目需要整合重组。
目前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和项目单一,缺乏关联性,难以促成二次消费。
主要经济收入仍依靠门票支撑。
需要实现由传统观光、旅游的门票经济产业向集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研学、培训、康养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业转变。
2.天然优势资源需要更深层次的开发。
华蓥山石林风景区不仅是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地质公园,更享有“川东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美丽雪山”等多项美誉。
目前,仅在一定基础上展示了其“国家AAAA级地质公园”的天然优势。
需要更深层次的将“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美丽雪山”有效的开发、推广,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3.各项管理体系、管理系统需要完善健全。
虽然旅投集团对原有资源进行了全面接管,但仍需破旧出新。
在运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符合企业规划发展的、行之有效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及配套的管理系统。
二、总体定位及发展目标一)总体定位以展现华蓥山游击队抗战传奇及弘扬红岩文化精神为主题,以秀石奇林、森林公园、特色树屋、拓展培训、文化演艺为核心产品体系,成为集休闲体验、文化演艺、餐饮娱乐、旅游观光、度假住宿、运动康养、研学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投资与开发集团企业。
二)发展目标1.做响三大品牌:1)红色旅游圣地;2)国内知名研学基地;3)国际夏令营基地。
三)经济指标1.2019年实现年旅游人次60万人次/年,完成年收入7100万。
其中:景区管理部完成经营目标任务3000万,冲刺目标任务3300万;酒店餐饮部完成经营目标任务2300万,冲刺目标任务2500万;拓展培训部完成经营目标任务1700万,冲刺目标任务1900万。
2.2020年实现年旅游100万人次,完成年收入1亿元。
其中:景区管理部完成经营目标任务4000万,冲刺目标任务4500万,实现利润收入1300万——1500万;酒店餐饮部完成经营目标任务4000万,冲刺目标任务4500万,实现利润收入1500万——1700万;拓展培训部完成经营目标任务2000万,冲刺目标任务2200万,实现利润收入600万——800万。
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模式
• 特许经营对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景区经 营需要专营,否则就会出现混乱而无法管理。政府通过有偿出让专营 权,既可以保证国家收入,又可以通过专营权的收回或出让来约束经 营者的行为,保证政府对景区的绝对控制。
• 下面我们以武夷山为例
一 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趋 增长,旅游正在悄然兴起并迅猛发展。同时,也应该清醒 地认识到在蓬勃红火的旅游背后,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 1、多头管理,多重目标 • 2、机制落后,观念保守 • 3、秩序混乱,服务较差 • 4、资源破坏,环境污染 • 4、资源破坏,环境污染 • 5、条块分割,名实不符 • 6、财政困难,举步艰难 • 7、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 1 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
•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 实行财政统收统支。
• 这种模式可能产生的弊病是:
• (1)政府可能将景区作为摇钱树。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地 区,景区是政府的吃饭财政来源,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用来 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 ( 2)经营管理上,由于所有者缺位,没有人对景区的经 营效益负责。导致人浮于事,效益低下,或内部人吃光, 或成为接待景区。
• 2 租赁、承包或卖断的模式
•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租赁或承包模式,政府可能不 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 卖断模式则可以一次性收到比较多的钱用予解决政府的财 政困难。
• 但这种模式将带来以下问题: • (1)可能导致国有资源价格低估。风景区的价值是通过
经营者的努力来实现的,经营好了可以价值无限,经营不 善可能贬值甚至导致经营者亏损。
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目标与功能
二、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而运营管理的更高目标,就是在完成运营任 务的同时,进行运营系统机能的建设,使运 营系统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作出反应,
并保持运营过程的平稳过渡和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每一个景区都应该对自己 运营的目标作出明确的规定,通过揭 供相关的旅游产品及服务来满足市场 需求,从而获得相应的旅游市场份额
这些矛盾表明了运营经 理处于两难困境,他们 必须在组织资源与游客 需要和欲望之间进行折
中
二、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从组织与顾客两个角度看运营管理 除此之外,根据运营管理的内涵与外延,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合理组织运营
过程,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完成以下具体任务Fra bibliotek组织顾客
产量与游客消费机会的最大化
第二,不断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开发周期,压缩在开发产品时所占用的生产资金,提高景 区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完成上述第一个目标只是完成了运营管理最基本的任务,若两个运营经理以不同的投人完成同样的运
1
营计划,显然投入少的相比投入多的更好地完成了运营计划,也就是说前者取得了更高的生产率。运 营管理的目标,不仅追求完成运营计划,还要追求完成运营计划的质量,这就要求运营管理者不断提
保证游客与员工的安全
最小化运营成本
关心有"特殊需求"游客群体的需要, 例如残疾人
在资源范围内保证尽可能高的质量水 准
尽可能减少耽搁、拥挤和排队现象 保证游客的安全 优化服务质量和最大化顾客愉悦程度 把每一位游客都看做是唯一的、独特的 不计成本地优化质量 尽可能避免问题的出现,一旦出现问题,景区应该不计成
旅游景区管理按职能分工,其中 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 务会计、项目产品研发、运营、 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 项职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依赖 的,正是这种相互依赖和配合才 能实现旅游景区的经营目标。旅 游景区的经营活动是这五大职能 有机联系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旅游景区为了达到自身的经营目 的,上述五大职能缺一不可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
旅游景区开发模式一、引言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是指在特定地域内,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开发为旅游景区,以满足人们对旅游休闲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旅游景区开发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二、资源调查与评估在旅游景区开发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估。
这包括对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特点、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研,以了解潜在的旅游资源。
同时,还需要对旅游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确定景区开发的方向和目标群体。
三、规划设计与开发在资源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规划设计与开发。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和发展方向。
同时,还需要进行场地选址、景区布局和建筑设计等工作。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环境和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
四、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景区正常运营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道路、桥梁、停车场、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还需考虑游客接待中心、导览系统、安全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文化传承与展示旅游景区开发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也是对人文历史的传承与展示。
因此,景区开发过程中要重视文化传承与展示。
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展览、表演等方式,向游客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增加游客对景区的兴趣和认同感。
六、营销与推广旅游景区的开发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与推广。
可以通过组织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宣传推广、与旅行社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管理与服务景区的管理与服务是保证景区运营的关键。
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票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导游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等,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八、创新与发展旅游景区开发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五大连池风景区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式研究
1562014年12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一、基本理论阐述(一)生态旅游概述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 - Lascurain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生态旅游”(Eco -tourism )这一概念。
他认为:生态旅游是带着研究、欣赏和品味自然风光、野生生物及当地文化特征的目的,去往相对没有污染或破坏的自然区域的旅行活动。
结合国内外研究论述,总结其含义:生态旅游是以提升自然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原始自然资源为基础,既能给旅游者带来身心愉悦,又能起到科普宣传作用的旅游活动。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都是为了旅游业的发展而进行的活动。
旅游开发是指为了挖掘潜在市场、扩大已开发市场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发掘、整合、完善的过程,其包括了旅游规划这一环节。
旅游规划是一套法定的规范程序,是对目的地或旅游景区长期发展而进行的综合平衡、战略指引与保护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方针。
通常情况下,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下,旅游企业和景区制定旅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根据可行性报告进行旅游策划方案,然后在收集资料和不断考察过程中实现“规范化的策划”,即旅游规划方案。
因此,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应该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不能“为了保护而开发”,也不能“为了开发而保护”。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符合五大连池风景区的规划开发模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五大连池风景区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 条件(一)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独特五大连池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接壤的岗阜状丘陵地区。
区内最高海拔标高600m ,最低海拔标高248m ,比高40-160m ,东、北、西地势相对较高,中南部地势相对较低。
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0′—126°26′、北纬48°30′—48°48′,距省城哈尔滨市384公里,距中俄边境名城黑河市238公里。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一、关于旅游景区的界定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
为了规范旅游景区服务,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指导力度。
2000年11~12月期间,国家旅游局按照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要求,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215家景区中的199家进行了现场评定,根据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并参考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产生了首批187家国家4A级旅游区(点)。
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基本包括了国内最主要的旅游景区,在开发、管理、营销、服务方面,这些景区都具有最典型的意义,因而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主体部分和突出代表。
为有助于对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情况的基本了解,本报告根据各景区提供的资料,对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1999年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形成关于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经营概况的认识。
本报告所称旅游景区,与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旅游区(点)的含义等同,即指“经县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
”之所以称之为旅游景区,一是为了尊重约定成俗,方便理解;二是这些旅游景区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服务,与那些主要为所在地居民服务的景点相区别,在国际上,前者称为旅游景区,后者则称为景区或景点。
为了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景区的经营特征,对比同类景区的经营差异,本报告把旅游景区分自然类、文物类、主题类三大类别进行研究。
其中,自然类景区主要是以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部分旅游度假区;文物类景区主要指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资源特色的旅游景区,包括文博院、馆、寺等;主题类景区系指主题鲜明的人造景区,包括主题公园、主题类动植物园和其他主题类人造景点。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及运营管理模式设计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及运营管理模式设计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1.1 旅游度假区的市场背景 (3)1.2 项目选址与区域优势 (3)1.3 项目定位与发展目标 (3)第2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规划 (4)2.1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2.1.1 自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2.1.2 人文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2.1.3 社会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4)2.2 旅游产品规划与设计 (5)2.2.1 旅游产品定位 (5)2.2.2 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5)2.2.3 旅游产品设计 (5)2.3 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5)2.3.1 市场规模 (5)2.3.2 市场结构 (5)2.3.3 市场竞争 (6)2.3.4 市场机会与挑战 (6)第3章开发战略与投资估算 (6)3.1 开发战略制定 (6)3.1.1 市场定位 (6)3.1.2 开发模式 (6)3.1.3 产品策略 (6)3.1.4 市场营销策略 (7)3.2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3.2.1 投资估算 (7)3.2.2 资金筹措 (7)3.3 经济效益分析 (8)3.3.1 财务效益分析 (8)3.3.2 社会效益分析 (8)3.3.3 环境效益分析 (8)第4章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 (8)4.1 交通设施规划 (8)4.1.1 道路系统规划 (8)4.1.2 公共交通规划 (9)4.1.3 交通设施设计 (9)4.2 水电供应与排水设施 (9)4.2.1 水源及给水设施规划 (9)4.2.2 电力设施规划 (9)4.2.3 排水设施规划 (9)4.3 环境保护与绿化景观 (9)4.3.2 绿化景观规划 (9)4.3.3 景观设计 (10)第5章旅游度假区核心功能区规划 (10)5.1 住宿设施规划与设计 (10)5.1.1 住宿设施类型 (10)5.1.2 住宿设施布局 (10)5.1.3 住宿设施设计 (10)5.2 餐饮设施规划与布局 (10)5.2.1 餐饮设施类型 (10)5.2.2 餐饮设施布局 (10)5.2.3 餐饮设施设计 (11)5.3 娱乐设施规划与创意 (11)5.3.1 娱乐设施类型 (11)5.3.2 娱乐设施布局 (11)5.3.3 娱乐设施创意 (11)第6章智慧旅游系统建设 (11)6.1 智慧旅游概述 (11)6.2 旅游信息平台搭建 (11)6.2.1 平台架构设计 (11)6.2.2 数据资源整合 (12)6.2.3 平台功能设计 (12)6.3 智慧旅游服务与管理 (12)6.3.1 智慧旅游服务 (12)6.3.2 智慧旅游管理 (12)第7章运营管理模式设计 (13)7.1 运营管理组织架构 (13)7.1.1 高级管理层 (13)7.1.2 中层管理部门 (13)7.1.3 基层服务部门 (13)7.2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3)7.2.1 招聘与选拔 (13)7.2.2 培训与发展 (14)7.2.3 考核与激励 (14)7.3 营销与推广策略 (14)7.3.1 市场定位 (14)7.3.2 品牌建设 (14)7.3.3 营销渠道 (14)7.3.4 促销活动 (14)第8章服务质量管理与提升 (15)8.1 服务质量标准制定 (15)8.2 服务质量监控与评估 (15)8.3 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5)第9章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 (16)9.1.1 风险识别 (16)9.1.2 风险评估 (16)9.2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 (16)9.2.1 政策风险防范 (16)9.2.2 市场风险防范 (16)9.2.3 投资风险防范 (17)9.2.4 技术风险防范 (17)9.2.5 管理风险防范 (17)9.2.6 法律风险防范 (17)9.2.7 安全风险防范 (17)9.3 紧急事件处理与应急预案 (17)9.3.1 紧急事件处理 (17)9.3.2 应急预案 (17)第10章项目总结与展望 (18)10.1 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18)10.2 成功经验与启示 (18)10.3 旅游度假区未来发展展望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1.1 旅游度假区的市场背景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首选。
旅游景区规划与旅游项目开发实务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与旅游项目开发实务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景区规划和旅游项目开发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总结旅游景区规划和旅游项目开发方面的实务经验,并通过案例分析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一、景区规划的重要性旅游景区规划是确保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游客需求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规划能够提高景区的效益,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二、旅游项目开发的关键要素1. 目标市场研究:在开发旅游项目之前,必须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研究。
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有助于确定合适的项目类型和开发方向。
2. 土地资源评估:对于任何旅游项目开发,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土地资源的可用性和适宜性会对项目的可行性产生直接影响。
3. 项目策划与设计:在确定开发项目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策划与设计工作。
这包括具体规划方案、项目内部设置、景观设计等,强调项目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4. 资金筹措与投资者合作:旅游项目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这涉及到与投资者的洽谈、资金筹措和协商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5. 项目建设与管理:项目建设是旅游项目开发的核心环节。
管理团队需要协调各项资源,确保项目按计划完工,并进行有效管理和运营以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三、案例分析:丽江古城的规划与开发丽江古城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其规划与开发过程中凸显了一些实用经验。
首先,在丽江古城的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也确保了景区的游客容量。
通过规定游客进入古城的数量和时间,有效控制了游客流量,提高了游客的体验并减少了环境破坏。
其次,丽江古城的旅游项目开发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
例如,古城内有多家以传统手工艺为主题的工作室,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过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丽江古城注重景区运营和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构。
通过培训工作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并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确保了景区运营的顺利进行。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旅游景区的开发运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众多方面和环节。
不同的景区因其资源特色、地理位置、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差异,往往会采用不同的开发运营模式。
以下将对常见的几种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进行总结。
一、自主开发模式自主开发模式是指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归属于当地政府或相关国有企业,由其自主进行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景区的资源保护和公共利益保障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
政府可以从长远角度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能够有效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例如,一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或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景区,往往采用自主开发模式。
以杭州西湖为例,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杭州市政府在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通过免费开放西湖景区,带动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对西湖水质、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然而,自主开发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政府部门在经营管理方面可能缺乏专业的市场经验和高效的运营机制,容易导致景区的经营效益不高,市场反应不够灵敏。
此外,政府的财政投入压力较大,如果资金不足,可能会影响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
二、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企业主导开发模式是指由一家或多家企业通过租赁、承包或买断等方式获得景区的经营权,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度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做出决策和调整,提高景区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通常会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加大市场营销推广力度,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推动景区的不断发展和升级。
比如,国内一些知名的主题公园,如深圳的欢乐谷、广州的长隆旅游度假区等,都是由企业主导开发运营的成功案例。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
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总结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运营模式对于景区的发展和经营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开发运营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对旅游景区开发运营模式进行总结,以帮助景区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景区。
一、市场调研和定位在开发旅游景区之前,进行市场调研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从而确定景区的定位和特色。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开发策略和运营模式,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并提升景区的竞争力。
二、合理规划景区布局景区的规划布局对于游客体验和景区运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规划景区的主题区域、景点分布、交通路线等,可以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和景区的运营效率。
同时,要考虑到游客的安全和便利性,合理设置停车场、公共设施和服务中心等。
三、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除了景点观光,还可以开发一些特色项目,如文化体验、主题活动、游乐设施等。
同时,要注重产品的创新和更新,以保持游客的兴趣和吸引力。
四、加强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是旅游景区开发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营销推广策略,可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开展促销活动和优惠政策等。
五、提升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是吸引游客和提升景区口碑的关键因素。
景区管理者应加强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同时,要注重游客反馈和投诉处理,及时解决问题,改进服务。
建立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六、多元化盈利模式除了门票收入,旅游景区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增加收入。
可以开发和经营周边的商业设施,如餐饮、购物、住宿等。
可以开展特色产品和纪念品的销售,合作开展旅游包装和定制服务等。
通过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可以提升景区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加强合作与协调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运营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协调。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策略
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策略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载体,其管理模式和发展策略对于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一)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是指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旅游景区的规划、开发、管理和监督。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公共资源,保障景区的公共服务属性,有利于对景区的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
例如,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通常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然而,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行政效率低下、市场反应迟缓、缺乏创新动力等。
(二)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是指将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经营权交由企业来负责。
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景区的经济效益。
例如,一些大型的主题公园和度假村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但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也可能导致过度商业化,忽视景区的文化和生态价值。
(三)社区主导型管理模式社区主导型管理模式强调当地社区居民在景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让居民参与到景区的规划、开发和管理中来。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和增收,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
例如,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旅游景区采用了这种管理模式。
不过,社区主导型管理模式可能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资金短缺等问题。
(四)混合型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是指政府、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旅游景区的管理。
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例如,政府负责景区的规划和监管,企业负责景区的开发和运营,社区居民参与景区的服务和文化传承。
混合型管理模式在实践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以避免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旅游景区的发展策略(一)品牌建设品牌是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个具有独特品牌形象的旅游景区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旅游景区是指供消费者进行旅游、休闲、观赏、娱乐等活动的场所。
景区管理是指对景区资源进行规划、设计、营销、经营管理等活动,以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针对旅游景区管理进行探讨,从景区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服务质量等方面分析景区管理的重要性。
一、景区资源开发景区资源开发是景区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一方面,景区资源开发需要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开发新资源的工作。
以中国的黄山为例,其资源丰富多样,如景色优美的山林、独特的云海、怪石嶙峋的峰岩等,但如果单纯依赖传统的旅游模式,对景区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益就会减少。
故景区管理者需要深入挖掘资源的内涵和外延,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二、旅游产品设计旅游产品的设计及其质量也是景区管理的当务之急。
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过程中给游客带来美好体验的一切服务,包括景区的门票、周边游玩项目、住宿、餐饮等各方面。
景区管理者需要加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设计能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鼓励旅游企业进行探索、创新,为游客营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例如,景区可以开发度假酒店、旅游包车、夜游等产品,扩大产品线,丰富游客的出游体验。
三、服务质量完善的服务质量是景区管理的目标之一。
景区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和口碑。
一般认为,服务质量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流程、服务措施等方面。
景区管理者需要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机制,强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通过提供周到、贴心的服务,赢得游客的好评和长久的支持。
四、旅游文化营销旅游文化是景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景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可以在多种形式下进行展示和宣传。
例如,某些景区可以通过规划文化活动吸引游客,例如演出、庙会等;另一些景区可以通过推广地方美食和特色产品,促进游客旅游消费。
通过发布具有特色的宣传资料,博客、微博等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推广等,都可以有效提升景区的知名度,扩大景区影响力。
旅游景区运营策划书3篇
旅游景区运营策划书3篇篇一旅游景区运营策划书一、前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的运营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策划书旨在为[旅游景区名称]提供一个全面的运营方案,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二、景区概述[旅游景区名称]位于[地理位置],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
景区面积[占地面积],主要景点包括[列举主要景点]等。
三、市场分析1. 目标市场:根据景区的定位和特色,确定目标市场为[目标市场类型],如国内游客、国际游客、学生、家庭等。
2. 市场需求:分析目标市场的需求,包括对自然景观、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3. 竞争对手分析:研究周边旅游景区的竞争情况,找出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运营策略1. 产品策略:丰富景区的旅游产品,推出特色线路和项目。
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不断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2. 价格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
推出优惠政策,如淡季折扣、套票等。
积极与旅行社等合作伙伴合作,争取更有利的价格。
3. 渠道策略:加强与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提高线上曝光率。
与旅行社、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线下渠道。
举办旅游推广活动,提高景区知名度。
4. 促销策略:制定全年促销计划,包括节假日促销、主题活动等。
利用社交媒体、广告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提供会员制度、积分兑换等优惠措施,增加游客粘性。
五、景区管理1. 人员管理:招聘和培训专业的景区管理人员、导游、服务人员等。
2. 设施管理:定期维护和更新景区的设施和设备,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3. 环境保护:加强景区的环境保护,推行绿色旅游理念。
4.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
六、营销计划1. 品牌建设:通过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等手段,打造独特的景区品牌形象。
2. 宣传推广: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包括广告、公关、活动等。
3. 游客服务:提供优质的游客服务,包括咨询、投诉处理等,提高游客满意度。
景区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
景区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1. 景区经营模式的定义景区经营模式是指旅游景区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满足游客需求而采取的管理策略和运营方式。
一个成功的景区经营模式能够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景区经营模式的要素a. 产品开发和改进景区经营模式的核心是设计和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这需要景区管理者和业务团队对目标市场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
简单的服务和传统的景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期望,因此景区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提供独特和个性化的体验,以吸引更多游客。
b. 营销和推广有效的营销策略对景区经营模式的成功至关重要。
景区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并增加知名度。
这可以包括线上渠道如社交媒体、网站和在线旅游平台,以及线下渠道如旅行社合作和参加旅游展览会。
此外,景区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市场调研来精确定位目标市场,并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推广。
c. 管理和运营良好的管理和运营能够确保景区的高效运行和游客的满意度。
景区经营模式应该包括规范的运营流程和管理体系,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
此外,景区还应该注重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d. 合作与合作伙伴关系景区经营模式需要与各种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包括政府部门、旅行社、酒店、交通等。
这可以帮助景区获得各项资源支持,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景区可以合作开展联合营销活动,互相推荐游客,提高互利共赢的合作效果。
3. 景区经营理念的重要性景区经营理念是指景区管理者对景区经营目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基本信念和理念。
一个明确的经营理念能够指导景区经营模式的实施,提供决策的方向和依据。
a. 创新与发展创新是景区经营理念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景区必须不断寻求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
只有不断创新,景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并满足游客对新鲜、独特和个性化体验的需求。
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
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概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去旅游景区进行休闲和娱乐。
在成功经营一个旅游景区的同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是每个景区经营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展开讨论。
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景区运营和管理模式,分析其特点和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景区经营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一、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指景区经营者自主经营和管理景区的模式。
他们直接负责景区的运营,包括景区的规划、开发、营销和服务。
自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特点:•直接管理:景区经营者可以直接掌控景区运营的各个环节,能够更好地把握景区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一体化运营:景区经营者可以将景区运营与其他业务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优势:•灵活性:景区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及时调整景区的运营策略和服务模式,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利润回收:景区经营者直接从门票、餐饮、住宿等收入中获得利润,而不需要向第三方支付费用。
建议:对于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景区经营者来说,自营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自主经营和管理,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控景区的运营,并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二、合作模式合作模式是指景区经营者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合作,共同承担景区的开发和运营任务。
合作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特点:•分工协作:景区经营者与合作伙伴共同协作,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和运营模式。
•专业化管理:景区经营者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
优势:•分担风险:合作模式可以分担经营风险和资金压力,避免单一经营者的风险集中。
•扩大影响力:合作模式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和渠道,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建议:对于资源有限或经验不足的景区经营者来说,合作模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和共同承担风险,他们可以共同开发和运营景区,实现双赢。
三、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模式是指景区经营者将景区的经营权授予特许经营者,由特许经营者负责景区的运营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
旅游度假区热、主题公园热、AAAA景区热、世界遗产热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起了重要带动作用,但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景区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亏损倒闭等。
第一节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
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
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
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1.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旅游体验。
主题公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快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
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
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
为拍摄《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国府”就是其代表。
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盈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
进入1989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城为代表的参与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
华侨城采取全资、参股、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用了典型的企业管理模式。
2.旅游度假区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度假场所。
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在行政上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
比如,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是北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北海市政府对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管理,属机关事业单位(正处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经营则采取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往往是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景区资源的社会文化与环境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
由于这类景区资源的公共性,因此在经营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与垄断性,政府对这类景区的干预程度较高。
1.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是经政府审定命名的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的地域。
其功能是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发展旅游事业,丰富文化生活;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现已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风景名胜区相结合的体系。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相对应。
从1985年到今年4月建设部审批了4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有151处。
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把资源的保护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实行统一管理,不允许在风景名胜区各景区范围内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允许出让土地,严禁出卖转让风景名胜资源。
各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划组织实施,并遵照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负责规划实施与监督、土地和生态保护、景区特许经营许可、景区游人数量的调控、景区骨干路网的监控、风景名胜资源监测和科研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在科学界定授权经营的前提条件、建立监管标准的基础上,对景区内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设施维护保养,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交通服务,通过招标择优授权经营。
2.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是森林公园管理的主要依据。
林业部主管全国森林公园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工作,属事业单位。
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负责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
森林公园分为三级: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可以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单独进行;由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合资、合作等方式联合进行的,不允许改变森林公园经营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
森林公园的设施和景点建设,必须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
在珍贵景物、重要景点和核心景区,除必要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和其他工程设施。
禁止在森林公园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森林公园管理目标是:保护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维持历史、文化遗迹的风貌;维持现有自然资源、生物群落及物种的自然状态;提供游憩、科普教育的机会。
森林公园管理方式是: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对公众开放。
森林公园保护对象为具有基础性、普通性,美学价值高的动植物。
森林公园经营目的是:游憩或旅游,自然、文化知识的教育与普及。
3.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目标是: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生态系统和使动植物种群尽可能小地受到外界的侵扰;保持遗传资源的进化演替;保持现有的生态进化过程。
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是:严格控制,不对公众开放。
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价值为具有典型性、珍惜性和代表性的动植物。
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目的是科学研究、科学试验、驯化、繁殖野生动植物。
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和分部门管理相结合以及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类管理并存的管理体制。
国家环保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林业、农业、地矿、水利、海洋等部门在各自的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环保部门为了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和建立示范的目的也建立和管理一批自然保护区;另外农业、海洋、地矿等部门也根据各自职责管理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体系一般可分为四大管理系统。
(1)行政管理系统:负责政策、法令宣传业务,监督计划、规划的实施等。
(2)科研管理系统:组织综合考察与综合评价,安排科研课题。
布设定位观测站和确定观测数目,有条件的可建立基本资料数据库,种植试验与养殖试验,组织编制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奠定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利用方案,提供建立标本室、展览馆、信息资料室等需要的科技资料内容。
(3)生态与景观管理系统:保护站与巡逻队,公安局或派出所、农民护林员(或保护员)处理自然保护区内所反映的违法事件和破坏性事件等。
(4)经营管理系统:合理研发利用自然资源方案的落实,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工业和旅游业、商业和妥善安排群众的生活等1。
分区管理是自然保护区普遍采用的管理办法。
一般把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4.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并不是景区概念,但绝大多数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都是旅游景区。
国家把不可移动文物分为三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四十万处左右,已公布为保护单位的不足七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269处,省级七千多处,市县级六万多处。
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依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进行管理。
第二节旅游景区开发经营遭遇的挑战总体而言,中国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经营是非常成功的,1999年第一批AAAA景区平均收入利润率达24.39%,大大高于同期的旅行社和饭店的利润率,平均职工人数也大大超过了同期全国旅游涉外饭店、全国星级饭店的平均职工人数2。
但它也在实践上与理论上面临诸多挑战。
一、经济开发型景区:忽视游客体验、产品供需错位忽视游客体验、产品供需错位是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旅游主题公园重大投资失误的项目屡见不鲜,其中的代表是投资十多亿元的科幻公园福禄贝尔乐园于1998年1月宣布破产清资,投资上亿的通什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开业不到8个月就倒闭。
(一)产品雷同中国先后出现了“西游记宫”热、“影视城”热、“民族民俗园”热、“野生动物园”热、“拓展训练”热等。
主题公园的主题无特色,低水平的盲目性的重复建设是导致当前国内的主题公园产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直接原因。
深圳世界之窗成功后,人们认为主题公园是个高盈利的行业,纷纷仿效。
大量主题公园的主题相互抄袭模仿,造成旅游产品严重雷同。
比如,中国已建成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影视城。
北京共有39家主题公园起名为“宫、馆、洞、祠”,而以“看泥人、听故事、走小路”为主要内容的就有16家之多。
近年外资也纷纷进入主题公园行业,美国环球片场与北京首都旅游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将在北京建“环球片厂”,在上海也有投资意向,而迪斯尼已经在香港投资建乐园,2005年就开园。
模仿必然使产品的稀缺性消失,使产品高度替代。
由于产品趋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必然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导致行业的高失败率。
模仿不但自己不会成功,而且使那些已经成功的主题公园陷入恶性竞争之中。
(二)忽视游客体验游客追求的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彼得·古特曼的《逃避现实者集锦簿》为潜在的旅行者们描述了可以亲身尝试的28种历险方式:水上居住、水陆联运、山地骑车、骑牛、乘雪橇、远航、飓风追逐、峡12谷漂流、护送车队、观察海豹、冰山旅行、捕捉海雀、驾驶赛车、热气球飞行、攀岩、探洞、乘筏冲浪、驾独木舟、弯道旅行、扎营远足、亲吻鲸鱼、美洲驼驮运、特技飞行表演、划旱船、重演历史战役、乘破冰船、极地耐寒和乘坐狗拉雪橇等。
Pine II和Gilmore将体验分成了四个部分: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现实(escape)和审美(estheticism)。
它们互相兼容,形成独特的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