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3. 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4.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浓度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及特点;2. 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 计算浓度的方法;4. 实际应用举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示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启发学生对溶液的认识和理解。

二、讲解浓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5分钟)1. 解释浓度的概念和定义;2. 列举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3.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计算浓度。

三、示范计算浓度的方法(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几个浓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一起参与,通过实例学习浓度计算。

四、学生练习(15分钟)学生自行完成几道浓度计算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五、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如调制果汁饮料、配制药物等,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总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教学实施方式: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引导学生理解;2. 学生和教师互动,共同探讨解决问题;3. 学生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教师引导学生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方式:1. 阶段测验;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计算浓度的方法;3.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化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

溶液的浓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3)了解溶液的稀释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通过实例演算,培养学生计算溶液浓度的能力;(3)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定义和组成;2.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溶液稀释法的操作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杯盐水和一杯纯水,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两杯水的差异,并划分出盐水、纯水、溶质、溶剂四个部分,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定义和组成。

2.理论探究(1)溶解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有些物质即使放入水中也不能完全溶解。

同学们可以进行实验观察,如将盐、糖放入热水中搅拌,观察其是否完全溶解。

(2)浓度的定义教师解释浓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的体积比值。

(3)常用浓度表示方法教师介绍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等,并分别解释其计算公式和应用场景。

(4)计算实例教师通过实例演算,让学生掌握浓度计算的方法。

例如: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g的水中,请计算溶液的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3.拓展应用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制备淡盐水、糖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计算浓度,如何制备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4.实验操作(1)准备工作教师将一定浓度的盐水提前制好,准备一套容量瓶和一套刻度瓶。

(2)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盐水加入容量瓶中,注满溶液,倒入刻度瓶中得到相应体积的溶液,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再通过称量得到质量和体积,并计算浓度。

5.撤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浓度计算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并告诉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我们可以制备出所需浓度的溶液,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珍惜使用的化学试剂和制备出的溶液。

初中化学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浓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溶液浓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溶液浓度计算公式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饮料、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溶液浓度的概念:溶液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2. 教师讲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准备两个烧杯,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盐。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盐在水中溶解得更快,而在酒精中溶解得更慢。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关系?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给出案例:一瓶饮料的标签上写着“含糖量20%”,问这瓶饮料中糖的质量是多少?2. 学生运用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糖的质量。

3.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液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计算一瓶500ml的0.1mol/L的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自制溶液、测定溶液浓度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在班级或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实验成果,开展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答疑解惑: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荐阅读材料、指导实验操作等。
其次,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清晰、准确地讲解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溶液浓度的测定过程。但我也发现,在讲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运用更多生动的实验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再次,在互动探究环节,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溶液浓度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显得被动,没有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溶液浓度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溶液浓度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浓度,如食盐水、糖水、消毒液等,记录其浓度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溶液浓度的用途和作用。
难点: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稀释和浓缩的过程,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案(新版)人教版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定义及其浓度的概念。

2.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能够解决简单的浓度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溶液的定义。

2.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浓度。

2.如何应用浓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回想一下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并与其相关联,引出今天的主题。

2. 概念解释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稳定体系。

并举例说明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3. 学法指导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式,然后解释如何应用浓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示范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示范,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不需要详细描述,只需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和大致步骤。

5. 讲解浓度计算方法详细讲解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解法。

6. 练习布置浓度计算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计算能力。

7. 拓展提供一些浓度计算的扩展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归纳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与前几节课内容进行连接,形成知识体系。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溶液的定义和浓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示范和练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八、板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9.3《溶液的浓度》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定义及其浓度的概念。

2. 掌握浓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简单的浓度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1. 溶液的定义。

2. 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计算浓度。

2. 如何应用浓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溶液的定义和浓度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浓度的计算方法。

《溶液的浓度》教案

《溶液的浓度》教案

课题3溶液的浓度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找准各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刎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杳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0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l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g )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 5 g 、1g 、1. 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是什么?[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 .填充上表结果(略)。

2 .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 .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 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 成呢?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溶液浓度概念、计算方法、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等。
2.教学过程
(1)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溶液浓度知识。
(2)教师进行点评,补充遗漏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溶液浓度的定义,引入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表示方法,并进行计算示例。
(3)分析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改变溶液浓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如何计算溶液的浓度?
(2)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溶液浓度的影响是什么?
(3)在生活中,有哪些改变溶液浓度的实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溶液浓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浓度计算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进行溶液配制和浓度测定。
3.掌握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理解浓度与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通过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难点。同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溶液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能力。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2.能够识别并计算不同溶液浓度之间的转换。

3.了解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环境监测等领域。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提高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浓度理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增强集体荣誉感。

3.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1.溶液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质量百分比浓度和摩尔浓度)。

2.溶液浓度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3.不同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难点内容:1.摩尔浓度的理解和计算,特别是涉及物质的量和体积的关系。

2.实际应用中复杂溶液浓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教学进度和深度安排:本节课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简单例题进行练习;第二课时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浓度计算的理解,并探讨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2.讨论法:小组讨论浓度计算的实际问题,促进思维碰撞。

3.实验法:通过实验测量溶液的浓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溶液浓度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浓度计算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资源1.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及相关教辅材料。

2.教具:投影仪、PPT课件、黑板、白板笔。

3.实验器材: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试剂(如NaCl、水)。

4.多媒体资源:浓度计算和教学视频的PPT、网络教学资源。

溶液浓度实验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浓度实验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浓度实验初中化学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习使用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溶液浓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2. 实验试剂:醋酸、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组成。

2. 提问:溶液中有哪些成分?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2. 介绍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3. 讲解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用具和试剂。

2.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颜色的变化,记录数据。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不同浓度溶液的特性。

五、数据处理与结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浓度。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溶液浓度实验的重点知识和操作技巧。

2. 提问:如何控制溶液浓度?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引导学生思考溶液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溶液浓度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溶液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学习了不同方法测定溶液浓度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数据处理和溶液浓度计算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初中 溶液的浓度 教案

初中 溶液的浓度 教案

初中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液的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学会计算溶液的浓度,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溶液的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酒精、盐水、糖水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饮料、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浓度是什么意思。

2.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解释溶液的浓度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溶液的浓度的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 讲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如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溶液的浓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指出错误并及时纠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溶液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浓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溶液的浓度及其表示方法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实验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课堂练习环节,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错误进行纠正。

最后,通过总结与拓展环节,使学生对溶液浓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不足之处:1.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解答问题时,部分学生对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仪器的使用不够熟悉,需要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和指导。

改进措施:1.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溶液浓度计算方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浓度的表示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2.使学生掌握不同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如稀释、浓缩等,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运用浓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实验室配制特定浓度的溶液、分析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等。
c.如何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
2.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目: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目,涵盖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等知识点。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与反馈: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找出正确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溶液浓度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具备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实例,如饮料、药水等,引出溶液浓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家务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如洗涤剂、消毒液等,并将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7.作业评价: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作业,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优秀表现,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
2.基本概念:讲解溶液浓度的定义,介绍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溶液配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浓度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

中学化学九年级《溶液的浓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质量百分比浓度和体积比浓度的计算方法。

o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不同浓度表示方法的实际应用场景。

o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溶液配制,根据给定浓度要求准确称量溶质和溶剂。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包括精确测量、溶液配制及数据记录与分析。

o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解决与溶液浓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o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过程的规范性。

o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o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重点:溶液浓度的定义,质量百分比浓度和体积比浓度的计算方法,溶液配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难点:理解浓度概念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掌握浓度计算中的单位换算,以及实验操作中误差的控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溶液浓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浓度计算方法的深入理解。

-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配制过程,加深理解。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学化学九年级》及相关教辅材料。

-教具:电子秤、量筒、烧杯、玻璃棒、移液管等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纯净水、食盐、蔗糖、酒精等。

-多媒体资源:课件、浓度计算示例视频、在线互动平台。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鼓励积极发言,同时设立小组长负责协调。

-课堂纪律:明确实验室规则,强调安全操作,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

-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每节课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下册溶液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溶液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下册溶液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溶解度、溶液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运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注重实验操作细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溶解度、溶液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难点:运用实验数据来计算溶解度和浓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出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2. 实验操作:设置不同溶质质量的溶液,观察其溶解度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溶质质量下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

4. 实验分析:让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总结规律。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其他溶质质量下的溶解度和溶液浓度。

6. 总结归纳:对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四、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仪器: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 化学试剂:不同溶质、溶剂及指示剂。

3. 实验数据记录表。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2. 学生表现:根据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评价学生表现。

3. 知识掌握:通过学生对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来评估其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相关知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和仪器使用方法,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9.3溶液的浓度(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理解溶液的浓度的概念;•掌握计算溶液的浓度的方法;•能够应用浓度计算相关问题。

2. 教学重点•溶液的浓度概念的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

3. 教学难点•复杂情况下的溶液浓度计算;•计算中的单位换算。

4. 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对于溶液的浓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浓度概念,例如:什么是溶液的浓度?浓溶液与稀溶液有何区别?4.2 提出问题(10分钟)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将10克食盐溶解在100毫升水中,求溶液的浓度。

4.3 计算方法(15分钟)•引导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根据问题中的数据,计算出溶质的质量为10克,溶液的体积为100毫升;•将溶质质量和溶液体积的比值带入浓度的计算公式:浓度 = 溶质质量 / 溶液体积;•按照计算公式计算出溶液的浓度为10克/100毫升。

4.4 单位换算(10分钟)•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1克 = 1000毫克;•将溶质质量换算成毫克:10克 = 10 * 1000毫克 = 10000毫克;•将体积单位换算成升:100毫升 = 100 / 1000升 = 0.1升;•根据换算后的数据,重新计算溶液的浓度:浓度 = 10000毫克 / 0.1升 = 100000毫克/升。

4.5 实际应用(10分钟)提出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如果需要制备0.05克/毫升的盐酸溶液,需要多少克的盐酸溶解在100毫升水中?通过引导学生按照题目中的需求,使用溶液浓度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所需溶质质量。

4.6 拓展应用(15分钟)提供更复杂的溶液浓度计算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7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于溶液浓度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下列溶液的浓度:–将5克NaOH溶解在200毫升水中;–将20克蔗糖溶解在400毫升水中。

九年级《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溶液的浓度》教案、教学设计
8.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饮料、药品等,让学生认识到溶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问:“这些溶液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溶液的浓度。
-以此为契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溶液的浓度》。
4.借助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溶液浓度的影响因素,形成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实验数据的重要性,遵循实验操作规范。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关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污染问题。
作业评价:
1.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实验方案设计,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2.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1.学生对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认识浓度,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的能力,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使他们在计算溶液浓度时能够得心应手。
3.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团队合作,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提高,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精品】 《溶液的浓度》精品教案

【精品】 《溶液的浓度》精品教案

《溶液的浓度》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3)进一步分辨溶液、溶质、溶剂2.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3)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果珍溶液,根据颜色认识溶液的浓、稀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2)了解溶液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市场调查、实验、设计标签、讨论等多种学习活动,体会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价值。

【教学重点】(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难点】(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2)多种溶液组成表示方法所代表的含义,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1勺糖和2勺糖时,完全溶解后两杯糖水的甜度是不同的。

“这是两杯白糖水,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哪杯白糖水溶解的白糖多?”分别尝一尝,感觉哪杯甜,表达感觉。

[很甜的应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高,不太甜的应是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低。

]通俗的说就是这两杯糖水的浓稀有同,那么,在化学中如何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呢? 二、新课学习视频: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你能判断溶液的浓稀吗?你认为在这三种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含量是否相同?[颜色越深表示越浓]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

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这种分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

初中化学溶液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浓度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浓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溶液的浓度。

二、教学重点:
1. 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溶液浓度的概念和分类。

2.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方法。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引入溶液浓度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溶液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重点讲解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3. 练习: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思维。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仪器(如天平、量筒等)。

2. 课件或实验视频。

3. 练习题和解答。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回答问题。

2. 练习题答题情况。

3. 实际问题解决情况。

七、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在讲解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9.3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掌握浓度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能够运用基本的计算公式进行溶液浓度的计算,并掌握浓度的换算关系。
3.了解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理解其影响机制。
4.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通过操作实验仪器,测定溶液的浓度。
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常见有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体积分数等。
3.计算公式:以质量分数为例,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
同时,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和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掌握了溶液浓度的基本知识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4.针对课堂讲解的影响溶液浓度的因素,请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讨论如何控制这些因素以提高溶液的浓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5.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溶液浓度的科普海报,内容包括溶液浓度的定义、表示方法、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等,要求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可以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一下溶液的相关知识,如溶液的定义、组成等,为学生学习溶液浓度打下基础。然后,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溶液的浓度,并解释溶液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1.溶液浓度的概念:溶液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
(二)教学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溶液的浓度【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和简单计算。

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1.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质量分数的计算,引导学生查看标签,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2、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练习、对比、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试管、天平、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药品:硫酸铜、水、氯化钠。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情境]展示三种不同颜色的CuSO4溶液。

[介绍]以上试管中的液体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溶液。

[设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发言]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

2.它们可能是不同物质的水溶液。

3.它们可能是溶质含量不同的同种溶质的水溶液。

[活动探究](投影展示)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 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 g 、1 g 、1.5 g 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CuSO 4溶液的颜色。

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学生活动] [交流活动结果]1.填充上表结果(略)。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

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

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

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学生活动]学生领悟、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及定义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0105.0+×100%≈4.8%。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1101+×100%≈9.1%。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gg g5.1105.1+×100%≈13%。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水-3 [学生活动] [交流实验结果] (1)gg g901010+×100%=10%。

(2)gg g802020+×100%=20%。

[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学生发言]1.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

2.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请同学们总结上述活动中涉及了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哪类计算。

[学生思考总结]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150 kg 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讨论]1.溶质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的关系。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的关系。

[小结板书]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学生活动](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

教师最后强调做题格式)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50 kg×16%=24 k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50 kg-24 kg=126 kg答:需24 kg氯化钠和126 kg水。

[设问]如何将上述计算类型作以归纳?[讨论]:略[小结板书]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呢。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讨论回答]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投影]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 g 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 g水,并用玻璃棒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剂的质量是多少?2.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3.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学生活动](请三名学生分别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并提出异议) 解析:1.溶液的质量=90克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90克×10%=9克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90克-9克=81克2.(1)增加10克硝酸钾后:溶质质量=9克+10克=19克溶剂质量=81克(不变)溶液质量=19克+81克=100克(增加10克)即90克+10克=100克 (2)加入10克水后: 溶质质量=9克(不变)溶剂质量=81克+10克=91克(增加) 溶液质量=9克+91克=100克(增加10克) 即90克+10克=100克 3.(1)增加10克溶质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克克克克1090109++×100%=19%注:若新增的10克溶质未完全溶解,则上述计算错误。

(2)增加10克水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克克克10909+×100%=9%[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课堂练习]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32%,12%[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并能进行两种简单的计算,理解了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增加溶剂时溶液组成的改变情况并会计算。

[作业]习题1、2 板书设计课题3 溶液的浓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第二课时)[复习]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投影]将1 g食盐放入烧杯中,再加入9 mL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再向上述烧杯中加入10 mL水,搅拌。

(水的密度1 g·cm-3)[提问]1.试分别写出稀释前后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分析各量的变化情况。

[回答]1.稀释前溶质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9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是1 g,溶液质量是20 g,溶质质量分数是5%。

2.稀释后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质质量不变。

[讨论]溶液稀释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板书]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投影]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

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学生讨论][提示]若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请同学们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50 g+x)×20%解析:(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本上练习,教师强调做题格式)解法1: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50 g×98%=(50 g+x)×20%x=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提示]若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请同学列出方程式。

[学生活动]50g×98%=x×20%解析:(同上方法)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50 g×98%=x×20%x=245 g245 g-50 g=195 g答: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195 g。

[课堂练习]1.把200g 20%的食盐水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2.把3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g。

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答案:1.200 g 2.6%[投影]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 g·cm-3)多少毫升? [提问]此题与上述练习有何异同?能否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回答]1.相同点都是溶液稀释问题。

不同点是上述练习中已知和求都指质量,而此题已知质量求体积。

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

[提问]已知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质量分数,你能否写出求溶质质量的计算公式。

[回答并板书]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设问]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相等,你能否列出方程式?解:设需38%的盐酸体积为x。

5000 g×20%=1.19 g·cm-3×x×38%,x≈2211 mL。

答:需38%的盐酸221l mL。

[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

[板书]4. 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投影)100 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 g锌完全反应。

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