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量1. 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离子化合物1. 学习离子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离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计算。

3.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酸碱盐1. 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反应。

3. 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2. 掌握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

3. 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判断标志和计算。

3. 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九章:电化学1. 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组成和应用。

2. 掌握电镀和电冶金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探究2.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了解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绪言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学反应的平衡、配平等。

详细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以及实验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处理化学试剂、实验室火灾的预防等。

2. 第二章:物质的量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如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4年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五篇) 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人教版一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利用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关注环境和参与社会的意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体课标要求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2、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教材分析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极为普遍的一类物质。

教材把金属知识安排在酸碱盐等化合物之后,让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物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比较全面的认识金属的相关知识,既有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元素化合物体系、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本节从金属的存在形式、分类、物理性质、合金组成与性能以及应用角度,勾画出认识化学物质的基本框架,即从物质存在、分类、组成结构、性质等视角对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获知: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金属制品的性能反推其具有的物理性质,如铜用作导线,推知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是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锡片和焊锡熔点的高低;三是通过“在线测试”让学生分析数据信息,获取金属物理性质及相应的用途。

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途径和方法,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推理,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建立三个基本观点:第一个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金属既有物理通性,又有各自特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第二个基本观点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决定物质的用途;第三个基本观点是通过混合能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

教材先从学生身边的金属制品入手,最后又介绍了广泛使用的合金,凸显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药品。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2. 讲解实验室基本操作方法,如取用药品、使用试管、加热等。

3. 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2 实验安全与防护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安全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1. 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2. 介绍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防护设备等。

3.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讲解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实验事故的能力。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重点: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1.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如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等。

3. 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如电子排布图、电子排布式等。

4. 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2 化学键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键的类型,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难点: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化学键的模型和实例。

教学过程:1.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化学键的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 XX省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导致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历年考试试题评价:几乎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都体现了乙醇的知识,重点考察乙醇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与金属钠、与羧酸的酯化反应、醇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消去反应、催化氧化。

具体体现:(1)学业水平考试试题:20XX(XX省省)4.若从溴水中把溴萃取出来,可选用的萃取剂是A.水B.无水酒精C.四氯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分析:B选项考察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第⼋单元⾦属和⾦属材料课题1 ⾦属材料教学⽬标了解⾦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属和⾮⾦属,认识⾦属材料在⽣产、⽣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了解常见⾦属的特征及其应⽤,认识加⼊其他元素可以改良⾦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铁和钢等重要的合⾦。

通过⽐较学习,帮助学⽣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并构建出与⾦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属物理性质与⽤途关系的学习,使学⽣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属物质的⽤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纯铜⽚、纯锡、硫磺等。

学⽣:易拉罐(铝镁合⾦)、带封⼝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不锈钢制品以及⾃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单元⾦属和⾦属材料课题2 ⾦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属与氧⽓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简单的判断,并能⽤⾦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常⽣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属与氧⽓反应;⾦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锌⽚、铁⽚、铜⽚、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镊⼦、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柴、酒精灯、⼩⽊条。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①学⽣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物质本⾊观察到的颜⾊是否变⾊原因(猜想)②猜想镁条、镰⼑变⾊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不怕⽕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讨论、⼩结:有的⾦属能与氧⽓发⽣反应,有的不能。

如(化学⽅程式):3Fe+2O2Fe3O4。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教学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教学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教学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展示溶解度曲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解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化学基础知识课时一:化学的定义与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

2. 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并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应用相结合。

4. 小结与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练题,巩固和复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化学的作文。

课时二:纯物质和混合物- 课时目标:了解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分辨不同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教学重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辨纯物质和混合物。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纯物质和混合物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并要求学生写一份纯物质和混合物的鉴别报告。

课时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目标: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研究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实验鉴别。

-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实验鉴别物质。

-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 概念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方面。

3. 实验演示:进行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4. 练与讨论:通过练题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物质分类和性质的观察报告。

...*教案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内容请根据课程教材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空气与生命1.1 气体的组成与性质学习气体的组成,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性质。

实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

1.2 空气的重要性了解空气对生命的作用,包括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讨论空气污染问题,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水的世界2.1 水的组成与性质学习水的组成,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实验:水的沸腾和凝固实验。

2.2 水的净化与保护学习水的净化方法,了解过滤、沉淀、吸附等净水原理。

讨论水资源的保护,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3.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实验:有机化合物的燃烧实验。

3.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有机化合物的环保问题,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环境影响。

第四章:碳与碳化合物4.1 碳的性质与循环学习碳的性质,了解碳的循环过程。

实验:碳的燃烧实验。

4.2 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学习碳化合物的性质,了解碳化合物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碳化合物的环保问题,了解碳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酸碱与盐5.1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学习酸碱的定义,了解酸碱的性质和分类。

实验:酸碱指示剂实验。

5.2 盐的性质与用途学习盐的性质,了解盐的分类和用途。

讨论盐的环保问题,了解盐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金属与非金属6.1 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和应用。

实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实验。

6.2 非金属的性质与用途学习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非金属的材料和应用。

讨论非金属的环保问题,了解非金属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

实验: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

7.2 常见能源的分类与利用学习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特点和利用。

讨论能源的环保问题,了解能源对环境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示范并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练习题:1. 简述化学科学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列举三个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章:氧气的制备与性质教学目标:1. 学会制备氧气的方法。

2. 掌握氧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制备氧气的方法。

2. 氧气的性质。

1. 介绍制备氧气的方法。

2. 演示氧气的制备实验。

3. 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

练习题:1. 简述制备氧气的方法。

2. 列举氧气的两个性质。

第三章: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教学目标:1. 学会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内容:1. 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1. 介绍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

3. 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练习题:1. 简述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 列举二氧化碳的两个性质。

第四章:水的性质与净化1. 掌握水的性质。

2. 学会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

2. 水的净化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性质。

2. 介绍水的净化方法。

3. 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实验。

练习题:1. 简述水的两个性质。

2. 列举两种水的净化方法。

第五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教学目标:1. 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学会溶液的稀释方法。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溶液的稀释方法。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学习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讲解溶液的稀释方法。

3. 学生进行溶液的浓度计算与稀释实验。

练习题:1. 简述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简述溶液的稀释方法。

第六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教学目标:1. 学会制备碳的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整册最新适用教案课题1金属材料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二、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讨论教学。

五、实验准备药品:铁片、铜片、铝片、黄铜、铜仪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内容1、【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2、【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一、金属材料1、金属材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2(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阅读P3相关内容,讨论】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基本性质1.1 分子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分子的定义、特点及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分子的性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教学目标: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类型及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分子间作用力。

第二章:原子和元素2.1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及电子的排布。

教学内容:原子核的结构、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2 元素的概念与周期表教学目标: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周期表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

第三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3.1 化合反应教学目标:了解化合反应的特点及常见化合反应类型。

教学内容:化合反应的特点、化合反应的类型及化合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2 分解反应教学目标:掌握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常见分解反应类型。

教学内容:分解反应的特点、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溶液与浊液4.1 溶液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了解溶液的定义、特点及溶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特点、溶液的性质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2 浊液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掌握浊液的定义、特点及浊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浊液的定义、浊液的特点、浊液的性质及浊液的制备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浊液的概念与性质。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全册)

2023年秋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全册)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1 化学的定义与分类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定义以及常见的化学分类。

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有初步了解。

1.2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物质的基本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化学中的作用以及化学反应时物质的变化。

第二章化学的实验基础
2.1 实验室安全及实验基本操作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2.2 常规性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让学生逐渐掌握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第三章空气与氧气
3.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3.2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和主要性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运用。

第四章碱、酸与盐
4.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本节主要介绍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和区分酸、碱和盐。

4.2 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
本节主要介绍酸、碱和盐的常见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酸、碱和盐的特性和区别。

第五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5.1 金属的基本性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特性和用途。

5.2 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
本节主要介绍金属在化合物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作用。

总结
本书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掌握,让学生在化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最新-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板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一、物理性质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57页).doc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册57页).doc

8.1金属材料
8.2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
8.3金属资;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时)
9.1溶液的形成
水水酒精
讨论、归纳、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提
当然在教学设计
9.2溶解度(第一课时)
9.2溶解度(第二课时)
9.3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10.1常见的酸和碱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两课时完成)
溶洞大多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体中,石灰岩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3课时:复分解反应)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于10月5日授予了三位
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性及常见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认识合金,了解合金与纯金属在组成和性能上的区别,知道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材料。

过程和方法---1.学习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

2.学习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性质,物质性质体现其用途”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教学难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课型:新课教法:练习;讲解;实验;归纳。

教具:电脑;铁、铝、铜片、保险丝、生铁、钢。

教学过程:[引入] 1.展示各种金属材料的图片。

2.提问:你对金属的了解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归纳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一、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物理通性(1)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2)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固体(汞常温下呈液态)(3)大多数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5)大多数金属熔点较高。

[讲解] 金属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但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到多种因素。

[讨论](1)为什么镰刀、菜刀、锤子等到用铁制面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是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用来铸造金属硬币的材料应具有什么性质?[提问] 为什么目前金属只有90余种,由它们制得的合金却有几千种?[板书]二、合金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实验]实验8—1,比较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光泽、颜色、硬度,填写教材中的实验表格。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

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

[全课总结]由学生分组总结,最后教师订正。

[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一、物理性质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二、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作业设计]1.关于铁和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在空气中能形成氧化物保护膜B.钛合金可用于制造船舶C.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D.钛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2.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永不锈C.铝制品一般不用防锈,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致密的保护膜D.黄金广泛用于饰品,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3.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合金中都是金属单质C.合金属于纯净物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5.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A.青铜B.玻璃钢C.陶瓷D.工程塑料6.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经历了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铝合金大量使用的过程,这一事实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B.金属的活泼性C.金属熔点的高低D.金属冶炼水平的高低[课后记]课题: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

课型:新课。

教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教具:多媒体、学生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酸银溶液、钉、砂纸、火柴、、稀盐酸、稀硫酸、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引言] 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提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实验] 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提问] 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提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什么不同?“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Fe>Cu>Au[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

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Zn>Fe>Cu[小结]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过渡]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小结———————————————————→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投影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投影练习]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与稀盐酸(2)锌与硫酸铜溶液(3)铜与硫酸锌溶液(4)铝与硝酸银溶液[思考题]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思考回答]1、“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2、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3、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4、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小结]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

根据金属与酸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

我们也了解几种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板书设计]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Mg+O2=2MgO 2Al+3O2=2Al2O32Cu+O2=2CuO 3Fe+2O2= Fe3O4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活动性:Mg>Al>Fe,Cu>Au2、金属与酸的反应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金属的活动性:Mg>Zn>Fe>Cu置换反应:A+BC→AC+B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化合物+新金属2Al+3CuSO4=Al2(SO4)3+3Cu Cu+2AgNO3=Cu(NO3)2+2Ag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作业设计]1.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顺序为A.X>Y>(H)>Z B.Y>X>(H)>Z C.X>Z>(H)>Y D.Y>(H)>X> Z2.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可以达到目的的是A. ①或④B. ①或②C. ②或③D. ③或④3.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

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选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4.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并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