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绪言1. 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书写规则。
3.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量1. 学习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和计算。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的计算。
3. 了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三章:离子化合物1. 学习离子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离子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和计算。
3.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1.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3. 了解有机化合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六章:酸碱盐1. 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掌握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和反应。
3. 了解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第七章:金属与非金属元素1. 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特点、分类和用途。
2. 掌握金属活动性序列及其应用。
3. 了解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
第八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
2. 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判断标志和计算。
3. 了解化学平衡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九章:电化学1. 学习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组成和应用。
2. 掌握电镀和电冶金的基本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十章:化学实验探究2. 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3. 了解化学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绪言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学反应的平衡、配平等。
详细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仪器的使用、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以及实验安全知识,如如何正确处理化学试剂、实验室火灾的预防等。
2. 第二章:物质的量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解释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应用,如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等。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8.1金属材料8.2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用品:铁丝、铜丝、镁条、锌片、稀盐酸、稀硫酸、试管问(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2)比较三种金属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列。
Mg〉Zn〉Fe〉Cu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实验】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3、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观察、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金属+金属化合物→新金属+新金属化合物此性质常也常用于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 Sn Pb (H) CuHgAgPt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练习运用】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鉴别吗?学习、运用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学以致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并感受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课时)9.1溶液的形成学校:授课教师: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乳化与溶解的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案设计理念1.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注重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梳理化学知识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注重过程方法,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2 物质的分类1.3 化学方程式2.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2.1 生活中的有机物2.2 生活中的无机物3.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3.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3.2 吸热与放热反应4. 第四章:金属与金属材料4.1 金属的性质4.2 金属的冶炼与用途5. 第五章:溶液与化学反应5.1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5.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
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一、空气的组成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演示实验)①展示如图装置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3.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常识和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
2. 教学讲解:讲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3. 教学演示: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和仪器设备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溶解度曲线。
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介绍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过程。
2. 教学讲解: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溶解度的测定方法。
3. 教学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展示溶解度曲线。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溶解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整套教案(共80多页)新版
李盛飞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资料课题 1 金属材料教课目的认识金属的物理特色,能划分常有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资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常有金属的特色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余元素能够改进金属特征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经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守信息和办理信息的能力,并建立出与金属资料有关系的知识系统。
经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加意识;经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要点和难点要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像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余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课方案教课过程评论第一课时采撷短创建情境小、雅致的历1912 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严寒,但是用于取暖史故事,点燃的煤油却漏光了,致使探险队员所有冻死在南极冰原。
本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学生的学习热锡却无缘无故地化为了尘埃。
1867 年冬季,俄国彼得堡海军库房的大量锡砖,一夜之间不翼情!而飞,留下了泥土同样的灰色粉末。
生活中处听了上边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惹祸故的原由吗?处有化学!在平时生活中,你碰到过近似因为不适合使用金属而致使的难堪事吗?说出来听听。
实时整此刻,你最想知道哪些对于金属资料的知识?理。
活动研究金属资料和非金属资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磋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资料,自己确立研究方案,从光彩、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 1比较。
此刻,你知道金属资料拥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变讲台为在平时生活中,你常常用到哪些金属资料?你能设计出更新奇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师生共同拥有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出色的演说!此刻,你知道金属资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的活动舞台。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教案1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二、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
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2、通过小组“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掌握根据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分析醇的结构,知道其化学反应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并能分析出发生反应类型与对应化学键的断裂关系。
3、根据醇的结构特点,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回忆以前学习的醇的相关性质,整理归类反应类型。
4、结合前面的学习,认识醇与烯烃、卤代烃、醛、酯等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5、结合甲醇、乙醇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了解醇对环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体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课标评价: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出5个教学任务,但5个任务不是均等的,从课标可以看出本节课的重点是醇的化学性质,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侧重醇的化学性质的探讨,设计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理解醇反应的断键规律,并加强对应练习,充分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对于其他几个教学目标要求知道的层次,能够说出常见几种醇的结构、物理性质、用的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1一、学情分析:这一级九年级学生基础很差,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很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概括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复习时常以以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2.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3.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4.第二单元课题2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5.第三单元课题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6.第三单元课题2酸碱中和的反应7.第四单元课题1生活中的盐8.第四单元课题2食品中的有机物质9.第五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0.第五单元课题2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一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学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2.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教学难点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
(3)讲解灭火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灭火器的工作原理。
(4)示范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5.作业布置(2)绘制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课题2燃料及其利用】1.教学目标(1)了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2)学会燃料的合理利用。
2.教学重点燃料的分类和性质。
3.教学难点燃料的合理利用。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分类的思考。
(2)讲解燃料的分类和性质,如: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等。
(3)分析燃料的合理利用,如: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等。
(4)讨论如何减少燃料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5.作业布置【第二单元课题1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2)学会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3.教学难点金属与酸、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金属在空气中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思考。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掌握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室基本规则与安全常识(2)实验操作技巧与仪器使用2. 第二章:空气与氧气(1)空气的组成与性质(2)氧气的制备与性质3. 第三章:水的净化与软化(1)水的净化方法与原理(2)硬水与软水的性质与转化4. 第四章:碳及其化合物(1)碳的单质与化合物(2)碳的氧化物及其性质5. 第五章:金属与金属材料(1)金属的性质与分类(2)金属的冶炼与用途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验操作技能: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进行评价。
4.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
2. 实验仪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化学教学网站、视频等。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特点(2)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3)有机反应及其类型7. 第七章:酸碱盐及其溶液(1)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溶液的浓度与稀释(3)酸碱反应与中和反应8. 第八章: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2)化学反应的类型与特点(3)化学反应速率与条件9. 第九章:生活中的化学(1)食物中的营养素与化学(2)日用品中的化学成分与作用(3)环保与化学: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 第十章:化学实验技巧与探究(1)实验设计与方案的评价(2)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3)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步骤七、教学方法6.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设计三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预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流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示交流】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阅读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许多,不仅仅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51“探究”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展示交流】实验完成后请各组同学展示你们的实验成果。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内容:一、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 学习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学会使用简单的化学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实验。
2. 教学重点: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化学科学的起源、发展及其研究对象。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掌握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学会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2. 教学重点: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3. 教学难点:化合价的确定;化学式的书写与计算。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组成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的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化合价、离子符号等基本概念。
(4)练习书写:指导学生书写化学式、方程式。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课题:第三单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掌握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学会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3. 教学难点: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判断;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课堂讲解:讲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本质。
(4)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实验装置进行物质的性质实验。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含相应的达标检测)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本文档为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
本教学设计包含了全册的内容安排以及相应的达标检测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系统地掌握九年级下册化学的知识点;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热量的性质和转化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及其测定3.燃烧反应的热效应4.理解燃烧反应的热效应对环境的影响1.2 化学反应的速度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3.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实验2. 第二章金属和非金属2.1 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上的规律2.常见的金属物质及其性质3.金属元素的应用2.2 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材料1.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上的规律2.常见的非金属物质及其性质3.非金属元素的应用3. 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3.1 有机物和无机物1.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2.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3.有机物的应用和环境问题3.2 物质的组成1.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2.化学式和结构式的表示方法3.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4. 第四章化学电和化学电源4.1 化学电和电流1.电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电流通过导体的传导过程3.电的守恒和焦耳定律4.2 化学电源1.化学电源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3.化学电源的优缺点和环境问题5. 第五章物质与能量的转化5.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1.热与其他能量的转化2.光与其他能量的转化3.力与其他能量的转化5.2 能量的利用与保护1.能源与能源转化2.能源的利用与保护四、教学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感受和发现化学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含反思)课程目录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学设计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
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冶炼时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本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社会和生活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本单元比较集中地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它们的性质、用途和资源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以往的初中教材相比,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2.本单元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切身感受纯金属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与氧气、盐酸等反应的不同,以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系的了解,认识到不同的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3.本单元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注意对一些重点内容(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腐蚀的条件等)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4.本单元注重对学生进行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教育,通过介绍一些新科技成果,如形状记忆合金等,以事实来说明化学学习的价值。
本单元教学重点: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本单元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计算。
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本课题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讲日常生活用品很多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入手,说明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两类,并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学设计全套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 金属材料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关于金属材料的学习,在认知领域的教学属于知道和了解水平,且学生已有关于金属和合金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
为维护课标的严肃性,教学忌拔高知识难度,但在教学中,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考虑加强一些。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巨大使用价值。
从方法和情感层面获得加强和熏陶,不失为一种教学创新。
这样做对知识学习而言,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对过程与方法而言,可以获得实验探究、调查研究、归纳分析等训练;还可透过关于中国冶金发展史的学习对爱国情感的熏陶等等。
同时,本课题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常识较多。
为扩大学习成果,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力求安排一些学生活动,以激发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及升华科学情结。
因此,本课题的教学,以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为出发点及归宿而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探究导电、导热性等)。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查阅合金的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调查考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开发新材料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方面的重大意义和贡献。
【教学重点】1、引导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常见的合金并了解其广泛的用途。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指导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仪器、药品及其它】1、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金属材料。
2、学生查阅有关金属材料发展前景资料。
3、酒精灯、火柴、干电池、导线、小灯泡、砂纸、铜丝、铁丝、铝丝、铁架台、黄铜、铜、焊锡、锡、铁片、铅、铝片、铝合金。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点评第一课时创设情境1912年,英国斯科特探险队的船只,在去南极的途中,因天气十分寒冷,可是用于取暖的煤油却漏光了,以致探险队员全部冻死在南极冰原。
原来装煤油的铁桶是用锡焊接的,而锡却莫名其妙地化为了灰尘。
1867年冬天,俄国彼得堡海军仓库的大批锡砖,一夜之间不翼而飞,留下了泥土一样的灰色粉末。
采撷短小、精致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听了上面两个小故事,你能猜出产生事故的原因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因为不恰当使用金属而导致的尴尬事吗?说出来听听。
现在,你最想知道哪些关于金属材料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及时整理。
活动探究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具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吗?【知识共享】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用到哪些金属材料?你能设计出更别致的用途吗?有兴趣的同学,请你走上讲台,为我们做一次精彩的演说!现在,你知道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有哪些关系了吗?变讲台为师生的活动舞台。
【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第二课时【师生交流】要把“神舟”5号飞船(如图)送入太空,就需要推力很大的宇宙火箭,并且要求火箭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8公里以上才行。
在这样快的速度下,火箭外壳与大气摩擦将会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与此同时,当火箭发动机工作时,还要喷出几千度的高温气流,这样一来,火箭尾部就得承受摄氏四千度以上的高温。
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
结合教材表8-1,谈谈你的想法: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
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自然过渡。
【活动探究】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了吗?【拓展探究】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①设计出制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②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
在应用中领会知识。
【归纳整合】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点评】上面两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金属材料的课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故事化的教学情境入手,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和方案,并用交流、实验、设计、辩论等方式,得出如何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以及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由学生熟悉的“神舟”5号飞船上天事件,自然过渡到探究合金的相关知识,进而迁移到设计火箭外壳材料的物理指标。
这样创设的教学环节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两节课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由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充分,参与面广、参与程度深;三是教师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下,于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四是多次、适时应用STS渗透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价值和乐趣。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氧化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3.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通过“置换”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注:“置换反应”概念的更深刻理解,于第二课时进行)过程与方法:1.体验和学习利用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筛选、对比、归纳、分析、进行信息处理,获取科学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学生敢于置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3.体验合作学习和共同竞争的愉悦。
【学习重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2. 认识部分金属重要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
【学习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基本策略】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合作与自主相结合进行科学探究实施知识的建构。
基本流程:猜想与探究――→观察与检验――→分析与归纳――→解释与结论【教学准备】1.据全班人数分为八个实验组:各组备:镁、铝、锌、铁、铜等金属(粗丝或条,有条件老师备银丝)2.老师预先制作好的铜树,银树,教师准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3.写好Mg、Al、Zn、Fe、Cu、Ag、Au的卡片,(每组一套,预先准备好粘贴,展示)。
4.多媒体课件及探究记录,评价记录表。
5.与学生协商,确定好评价标准,等级(评价后的统计,表扬具时间的多少可放课后)。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导读:提出思考问题。
读引言思考:铝为何具抗腐蚀性,其它金属如何?化学性质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怎样?明确目的,关注重点。
情景创设演示:外观相似的四片金属片(Mg、Al、Zn、Fe,编号)置于铁三角架上灼烧,由学生根据现象猜出金进行“猜金属”游戏,观察现象,猜测金属据学生展示猜出的结果进行互动评价――学生很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励探究激情,并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规律和问题。
属名称。
难完全猜准,多数根据“燃烧”仅猜出“Mg”。
以存在“问题”为探究留下悬念。
规律建构1 导思:1.同学们在猜金属的游戏中,发现了它们化学性质的共性和差异性吗?2.通过发现,我们能粗略确定这些金属的活动性吗?为了寻找差异性和规律性,我们是否还可以根据以前的学习、生活经验来寻找规律呢?讨论金属的共性与差异性 Mg、Al、Zn、Fe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剧烈程度不同,初步归纳活动性:Mg>Al、Zn、Fe讨论与发现:学生从教材及生活中经验:“真金不怕火炼”,铜制品(如铜锁)裸露保持光泽,铁制品裸露易生锈等事例归纳规律并互动评价。
活动性:Mg、Al>Fe、Cu>Au或:Mg>Al、Zn、Fe>Cu>Au发现:仅凭上述探究,还很难更广泛找出金属的活动性规律。
这一过程,学生仅能从最基本的认知层次初步归纳少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的问题,继续为后续的探究留下悬念问题链接引导联想:上述探究初步找出了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和活动性规律,但要更广泛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须另辟蹊径进行探究。
多媒体引导:(在第七单元探究酸雨的模拟实验时已经留下伏笔)讨论:1、这一现象能否反映出镁、锌的活动性顺序?2、能否类似用这一方法探究镁、锌、铁、铜等金属的活动性?将不同的探究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搭建联结的桥梁,同时发展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在事物间建立联系,进行组合、移植等创新思维略。
规律建构2 引导学生对新的探究进行猜想、设计、结果预测讨论:探究目的;哪些金属可与酸反应?剧烈程度;原因如何?猜想并预测:镁、锌、铁、铜在酸(盐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严酸、稀硫酸)中的可能化学行为?设计:①用酸性的二氧化硫溶液探究不便,选择盐酸、稀硫酸;②控制的条件——酸足量,浓度同;③为观察较准确,金属质量大致等;④注意观察反应剧烈程度,可对反应时间作记录或估计。
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为规律的建构向更深层次发展示范:操作的规范以及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组内合作探究并填写探究记录表(打印)表一:金属与稀盐酸反应:金属现象及反应时间生成物方程式MgZnFeCu表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表略)通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自己的猜想,发展合作精神,体验探究乐趣。
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各组交流获取的信息:1.能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及不能反应的金属。
2.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速率(差异大的讨论)分组:活泼金属(可与盐酸等反应):Mg ZnFe不活泼金属(不与盐酸等反应):Cu活动性: Mg>Zn>Fe>Cu展示结论并互动评价:使学生享受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更深层次对知识进行建构导思:同学们,你们观看动画,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创设轻松和谐的的观察真实可靠吗?多媒体Flash动画:“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探究氛围,发展学生想象力,将真实事物以“图景“形式与学生的认知特点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