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教学ppt课件
《美学原理》美感ppt课件
❖ 美感也称为审美经验、审美感受、审美意 识、审美情感、审美愉悦、感性等。
4
5
(一)美感不是认识 ❖ 审美活动不是要把握外物“是什么”,把
握其本质和规律,求得逻辑的真,而是要 把握“生活世界”的整体,达到人与世界 的交融。
❖ 思考: ❖ 举例说明,那些举措能够把审美活动变成
第一编 审美活动
第二章 美感的分析
1
一、美感是体验 二、审美态度 三、美感与移情 四、美感与快感 五、美感与高峰体验
2
❖ 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 ❖ 七、意识与无意识 ❖ 八、美感与宗教感 ❖ 九、美感的综合描述
3
一、美是体验 ❖ 美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 ❖ 审美意象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 移情是“双向”交流的模式,一方面移情是审美主体把情感 转移到对象,另一方面审美主体吸收物的姿态和精神与自身。
推己及物
由物及我
比如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高风亮节的联 想···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高风亮节的气概移植到古 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 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 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所以古松俨然变成一个人,人也俨 然变成一棵古松。
❖ 王夫之引用因明学中“现量”的概念来说明美感的 性质。
❖ “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 有“显现真实”义。
❖ “现在”,不缘过去作影;
❖ “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
❖ “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本自如此,显现无疑,
不参虚妄。
8
9
❖ 卡西尔:“在科学中,我们力图把各种现象 追溯到它们的终极因,追溯到它们的一般规 律和原理。在艺术中,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 接外观,并且最充分地欣赏着这种外观的全 部丰富性和多样性。”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等各个领域的美,以及审美 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等问题。
美学发展历程及流派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时期的美学理论,再到19世纪以来的现代美学流派。
中国美学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 期的美学理论,再到近现代以来的中西美学交流与融合。
03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 艺术
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风 格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 义。
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角色定位
01
观众审美体验的主观 性
探讨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观感 受和情感共鸣,以及这些主观因素对 审美体验的影响。
02
艺术作品的社会文化 背景
分析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 观众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影响,以及观 众如何通过这些背景因素来解读作品 。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应用
建筑领域
运用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统一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如对称布局、 黄金分割等。
设计领域
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使作品具有美感、易读性和文化内涵,如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等。
形式美法则在当代艺术创新中价值
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形式美法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 间,有助于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
3
不同艺术门类差异
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例如,绘画注重色彩、构图和造型的 表现,而音乐则注重旋律、节奏和声音 的美感。
03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01
探讨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
美学原理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四、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和意义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在于,它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学科。
第一,美学由于研究人的基本的感性特质,因而可以为各门人文学科提供人的研究的综合基础; 第二,美学由于悉心追究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价值,因而对各门人文学科具有一种基础和沟通 作用。当然,与此同时,美学也往往从其他人文学科中吸取自身的资源和养分。
“认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是指 17世纪欧洲哲学中出现的以人的理性觉醒取代 神学统治的潮流,它相信人的知识不再是来源 于上帝,而是来自人凭借理性对世界的观察和 分析。法国哲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这 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首次突出了理性思考的重 要意义,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 基础。
(五)阐释法
阐释法,是指美学研究过程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20世纪后期西方美学与文论家往往采用这 种方式,如伽达默尔(Hans Georg Gadamer,1900—2002)、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赛义德(Edward Said,1935—2003)和伊 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等。阐释法的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的文本分析,关注文本 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柏拉图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本质论美学有两个突出特征: 一是认定美的本质问题在美学中具有优先地位; 二是主张本质问题存在于一切美学问题中,是美学的基础问题。
第一节 美学的历史
(二)中世纪神学美学 进入中世纪,随着基督教的主导,美的本质论被引导到唯一的上帝基点上。 中世纪美学是西方美学被神学主宰而发生偏航的结果。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的美被归结为
美学原理教学 ppt课件
• 2 视觉中心会在物理中 心的偏上方
2020/11/24
14
2 美学分割
• 美学分割又称黄 金割,长短比例 正好符合人的视 觉习惯,因此,
使人感到悦目 。
2020/11/24
15
黄 金 比 例 的 应 用
2020/11/24
16
2020/11/24
17
3 视错觉
形状
平衡
对称
线条
形式美
比例
声音
色彩
节奏
7
第二部分:形式美法则
• 对称与平衡 • 变化与统一 • 对比与调和 • 节奏与韵律
2020/11/24
8
对称:指将 中心两侧或多侧 的形态,在位置、 方向上作互为相 对形式的构成。 这种形式带来的 视觉感受趋于安 定和端庄,显示 出规范、严谨有 序、安静、平和 的形式特征。
• 1.矮中见高 • • 2.虚中见实 • • 3.冷调降温
• 4.粗中见细 • • 5.曲中见直
2020/11/24
18
视错觉的运动感
2020/11/24
19
4 矛盾空间
• 矛盾空间的形成通常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的平面 上表现了三维的立体形态,但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显现出模棱两 可的视觉效果,造成空间的混乱,形成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 间。矛盾空间具有表现多视点的特性. 他多数是应用在艺术\设计 上,商业化程度是蛮高的 ,可以算是数学也可以算是美学。
2020/11/24
对称与平衡
平衡:形 式的美感特征 在于画面多个 重心相互作用, 对整体的和谐 完美起效应, 使作品看上去 舒适,各组成 部分穿插得当。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217P)
意识
1)人类
实践
2)实践
从物质到精神 追求 自觉有意识的 创造性是人所 特有
精神性需求
3)发现
4)创造
西 安 半 坡 出 土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马 家 窑 文 化 漩 涡 纹 瓶
现展阴 和现阳 谐,双 。象方 征彼 着此 宇依 宙存 万、 象制 遵约 循、 对消 立长 统、 一转 法化 则的 ,动 实态
2)人从事劳动(实践)
动物:本能活动
人
:自觉的、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附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的图片
3)人有精神性追求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 墨子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恩格斯
2、总结
美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并创造出来的。
2)黑格尔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 义之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哲学史上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他对当时的各门学科多有精通,并且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哲学 之中,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体系。 美学方面的著作《美学》,共三卷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艺术 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 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黑格尔
二、美学的产生
1、美的产生因人有精神性需求
理性:哲学、各种理论学科
1)精神性需求
感性:美的现象
感性
需要上升
理性
结 果
美学的产生
2)结论
当人们用理性干涉感性现象,试图研究所有能够 引起人美感的具体现象中所具有的共同点,也即研究这些 现象到底因哪些共同的特征、因素、条件等,使人们感觉 它们是美的,这时便产生了美学。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我希望我们能生几个孩子,但是我们未能达成愿望。 我很像圣经中的撒拉,只是上帝并未赏赐我以奇迹。 也许上帝想我有了爱维莱特已经够了。 唉!爱维在两年前的四月中故去。安静地,含着微 笑,就和他生前一样。苹果树的花仍在盛开,大地 仍然充满了甜蜜的气息。而我则悄然若失,欲哭无 泪。当我弟弟来帮助我料理爱维的后事时,我发觉 他是那么体贴关心我,就和他往常的所作所为一样。 在银行中并没有给我存有很多钱,但有一张照顾我 余生全部生活费用的保险单。 就一个女人所诚心相爱的男人过世之后而论,我实 在是和别的女人一样的心满意足了。
2018/5/25
(四)积极性 审美最终能带来愉悦的情感享受,向上提升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 例子:(1)化丑为美。 绘画中的丑。“事物本身原来使我们看到就起痛感 的,在经过忠实描绘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我 们看到就起快感,例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和死尸的形 象。原因就在于学习能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感,这不 仅对于哲学家是如此。”——亚里斯多德 现实中的悲剧与舞台上的悲剧。
——乔治•葛里宾为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创作的广告文案
2018/5/25
第二章 美的哲学 第一节 美的起源
一、“美”的字源学起源 (一)羊大为美 依据:汉·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 从羊 从大 。 羊在 六 畜主 给 膳也 , 美与善同 意。” 意义:( 1 )美来源于实用,美善同源。( 2 ) 美感的起源包含了快感,美感离不开快感。
2018/5/25
例子(二):西方早期美学思想 1.美等于真。 (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美的本体。 “整个的 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黄金分割律 2.和谐为美。 ( 1 )毕达哥拉斯。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 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2)赫拉克利特。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 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 样造成和谐的。”——希腊人体艺术
美学原理PPT课件:美的本质及特征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天长 地 久 不 分 开
22
23
24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2
2、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对象形象变化不定、内涵丰富、意义 多解、朦胧、含混。又称丰富性。
• 模糊性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对象形式的复杂多变和含混。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 二来自于对象内在含义的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蓄、朦胧、多 解。
13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 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多样,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 起人的美感。
• 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一)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
14
《美学原理分析》课件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 密切的联系,这些学科都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的历史发展
80%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 期,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和现代等不同时期,形 成了不同的美学思想和理论。
审美心理原理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主要探讨的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和感受,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 等方面。
总结词
审美心理原理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具 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审美心理原理关注的是人们在面对艺术品或自然 美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反应和体验。例如,人 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会感知画作的色彩、线条 和构图等元素,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想象和情感反 应。
分析画家通过画面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和象 征意义,以及这些主题和象征意义对观众 的启示和影响。
音乐作品的美学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和节奏
研究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以及它们在音乐中 的作用和表现力。
音乐作品中的乐器运用
分析不同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和特点,以及它 们对音乐情感的传达和塑造。
ABCD
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运用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与美学的融合成为当代美学发展的新趋势。
技术在艺术创作、展示和传播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可能性,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观众 体验。
技术与美学的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上,还涉及到设计、建筑、影视等领域,为美学带 来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空间。
环境美学的发展趋势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象征
美学原理(全套课件192P)
结论: 美由审美主体来决定,审美主体以为 美的东西,就是美的东西,它不由审 美客体来决定。
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 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 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 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 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 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 术统一的象征。 科隆大教 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 它始建于1248年左右,高 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 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 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全部 由磨光的石块砌成。科隆大 教堂的建造前后整整持续了 632年,是欧洲建筑史上建 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 它还具有早期基督教时代的 朴素风格。
第二节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 上探索美的本质
一、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的哲学探讨 1.亚氏认为脱离美的具体事物的的“理念”或“美本身” 是不存在的。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 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 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2.亚氏观点的合理内核——抓住了美所必需的特定感性 形式,而且努力在客观事物中去发现美
四、博克(1727—1797;英) 1.他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 “我们所谓的美,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 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 2.事物的美的性质具有以下几种:“第 一,比较小;第二,光滑;第三,各 部分见出变化;但是,第四,这些部 分(变化的部分)不露棱角,彼此像 融成一片;
“判断某一对象美或不美,我们不是把(它 的)表象凭借悟性联系客体以求得知识, 而是凭借想象力(或者想象力和悟性相结 合)联系于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 c.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审美情感) 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因为我认为美的不是从我的利害计较得出 来的,而是引起我的认识功能的和谐的自 由的运动,这是人人都有、人人相同的共 同感。
第十一章--美育--(《美学原理》PPT课件)
第二节 二、陶冶性情
• 美育由于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是让人进入审美活动之中, 在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与体验中获得愉快的感受,才能对人 的性情起作用。
• 美育对人的情感的培育与陶养,不仅要使人的情感趋于 丰富与纯洁,还要使人获得对事业的巨大激情与动力,这 也是美育的特殊目标之一。
• 党的16大、17大、18大、19大报告中都有要“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提法,对美育的内容、作用、地位进行 了明确的界定。从根本上解决了要不要美育、要什么样的 美育的问题,这说明美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针。
第一节 一、美育溯源 我国近现代的美育理论已经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人们 不仅认识到了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而 且更加重视对美育的特殊性质与特殊使命的探索。可以说,人 们已经把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了。 从美育的历史看,美育是指一种以审美活动(包括艺术活 动)为主要方式与手段的教育活动,但同时又是教育形态的审 美活动。
• 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和苏霍 姆林斯基。
马卡连柯提倡使美育寄寓于德育、 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他认 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和美学联系起 来的那种生活”。
• 苏霍姆林斯基既是一位杰出的美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成 绩卓著的美育实践家。他指出,统一的完整的教育过程, 应当体现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相互渗透、 相互交织。美育对于人的个性培养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形 成具有重要意义。没有美育,就谈不上完整的教育,就不 可能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 具有促进作用。而美育的直接效果是陶冶人的情感。
导论 (《美学原理》PPT课件)
• 3.[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版。
• 4.[德]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 民出版社2002年版。
思考题
• 1.试对一件艺术品作艺术学与美学不同的分析。 • 2.描述自己的一例审美体验。结合上述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
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 学的研究对象。
二、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1)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构成 (2)审美意识
(1)社会美
(2)自然美
审美活动存在领域 (3)艺术美
(4)美育
(1)崇高
(2)悲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 但他们之后的另一个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在其对 “诗”(广义的文学艺术)的研究中,重新认识了人类的感性。他 在1735年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中力求阐明,“哲学 和如何构思一首诗的知识是联接在一个最和谐的整体之中,却往 往被视为完全相反的东西。”他认为,逻辑引导我们达到的完善 是概念、命题及互相联系的内在一致,而感性所展示的完善是感 性表象的明晰、生动、丰满与主题的和谐。
• 审美与艺术作为一种浪漫的社会生活方式设计同时构成 空想社会主义美学。在空想社会主义蓝图中,审美与艺术 不再与社会分离对立,反而成为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甚至就是生产与生活自身的特性。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及其当代演变
3.现当代西方美学 (1)心理学经验美学
关注生理与心理的经验实证,以代替哲学美学形而上思辨。 (2)分析美学
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文化遗址
山顶洞人把石珠、贝类等穿孔串 联成项链,说明其已有了审美意识
第一课美学原理
幻灯片1美学原理主讲:马双幻灯片2第一课:美感、美、美学幻灯片3对自然的美感幻灯片4建筑之美幻灯片5艺术雕塑的美感(唐莫高窟菩萨塑像和三彩俑)幻灯片6艺术绘画之美感(拉斐尔:圣母子和提香:抹大拉)幻灯片7幻灯片8幻灯片9一、美感的定义●是指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是在各审美阶段获得的心理效果,也就是审美愉快,或审美经验。
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着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
幻灯片10审美心理特征●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主动性幻灯片11二、美感的社会根源●西方历史上对美感的探讨●柏拉图:理念论、灵感说●普洛丁:理式美、心灵●夏夫兹博里:内在感官、内在眼睛●哈奇生:内在感官●休谟:只存在于欣赏者心里●康德:主体和它的快感和不快感●费尔巴哈:美在对象上显示出来的人的本质●车尔尼雪夫斯基:感性认识包含着理性认识幻灯片12美感的社会根源●我们的观点● 1、实践是美感产生的必要条件。
● 2、美感源于动物性的本能,又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
● 3、从开始制造工具中分化出来,对自己的生产和活动采取观赏性的态度,而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幻灯片13人的本能工具实践美感幻灯片14人的感官从自然走向社会美从实用中脱离,从实践中独立美是情感与认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幻灯片15三、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感性与理性● 1、美感认识永远不离开美的对象的感知与表象的感性因素。
● 2、美感认识中的理性认识因素在于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之中,是感性形式中的理性内容。
幻灯片16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情感体验● 1、美感与一般生理快感有本质的不同。
● 2、美感包含着快感。
● 3、认识促进情感体验,美感是思想和感情的统一。
幻灯片17美感反映形式的特征●美感中的想象作用●联想:接近联想: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相似联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第四章 技术美 (《美学原理》PPT课件)
一、技术范畴
《庄子•达生》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 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 也,必斋以静心。斋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斋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斋 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枝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然后入 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 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图11 .现代生活中的休闲座椅
二、功能美
技术美也可以称为功能美。就是说这种对象具有合目的性的形式。 罗兰·巴特指出:“功能美不存在于对一种功能的良好结果的感受之 中,而存在于产生结果之前的某一时刻被我们所领会的功能本身的 表现之中”。
单个沙发的功能美,不是通过人坐在上面很舒适所产生的快感, 而是沙发的形式在直观中使人感到坐在上面很惬意所形成的美感。
技术是生产物质产品的手段,技术的美学视域实际上是从人的整体性角度反 映了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联性。
水晶宫建成于1851年,位于伦敦市。它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 诞生,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十九世纪的 英国建筑奇观之一。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图 5.水晶宫外观效果图
蓬皮杜中心的形象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建筑师认为建筑应该设计得能让人在其中自 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性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他们说:“这座建筑是一个图示, 我们要大家立即了解它,把它的内脏放到外面,是为了大家看得清楚,自动扶梯装在 透明管子里,让大家能看清其中的人怎样上上下下,来来往往。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座建筑是一种新的美学的宣言。
二、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在空间和时间上遵循形式美的规律。例如建
筑物的外观装饰,既要适合建筑材料、结构功能的性质,又要注重整齐、
对称、节奏等形式美规律,二者统一为形式的美。我们所说的感性的美
的形式主要是指这种外形式的美。
;.
20
;.
6
对称:指将中心 两侧或多侧的形态, 在位置、方向上作互 为相对形式的构成。 这种形式带来的视觉 感受趋于安定和端庄, 显示出规范、严谨有 序、安静、平和的形 式特征。
对称与平衡
平衡:形式的 美感特征在于画面 多个重心相互作用, 对整体的和谐完美 起效应,使作品看 上去舒适,各组成 部分穿插得当。
一、和谐,被赋予了秩序的状态。
;.
9
节奏 与韵 律
节奏:是一种 条理性、重复性、 连续性的律动形式, 反映了条理美、秩
序美。
;.
韵律:以在节奏为前 提,有规律的重复,有组 织的变化,倾注情调于节 奏之中,使节奏强弱起伏、 悠扬、缓急。
10
第三部分:形式美的延伸
• 1 视觉中心 • 2 美学分割 • 3 矛盾空间 • 4 视错觉
美学原理之 形式美
2010年华源轩第一期先锐 肖锡文 2010年11月14日
;.
1
纲要
• 第一部分:形式美的定义 • 第二部分:形式美法则 • 第三部分:形式美的延伸
;.
2
第一部分:形式美的定义
序言: 文学作品形式的美主要通过语言表现,音乐作品形式的美借助于音色、
旋律、节奏;大自然中的山水美则凭借山水的形状、色彩来表现。即便是同 一类美的事物(如诗歌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其形式的美也大不相同。拿线条 美来说,直线意味着坚挺有力,曲线意味着柔和优美。
;.
7
• 变化: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具 有丰富多彩的不同差性,即为变化。
变 化 与 统 一
• 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面整体美感进行 调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
;.
8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 比较。
调合:适合,即构成美的对象在部分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而是统
;.
3
形式美的类别
• 1 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 物质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 2 美的事物表现于外部形态的审美特征,或者说是事物形式方面所呈现 出来的美。
;.
4
构 成 形 式 美 的 部 分 要 素
;.
5
第二部分:形式美法则
• 对称与平衡 • 变化与统一 • 对比与调和 • 节奏与韵律
• 4.粗中见细 • • 5.曲中见直
;.
16
视错觉的运动感
;.
17
4 矛盾空间
•
矛盾空间的形成通常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的平面上表
现了三维的立体形态,但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
果,造成空间的混乱,形成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间。矛盾空间具有
表现多视点的特性. 他多数是应用在艺术\设计上,商业化程度是蛮高的 ,
;.
11
1 视觉中心
• 1 平面艺术(如绘画)中 的主体
• 2 视觉中心会在物理中心 的偏上方
;.
12
2 美学分割
• 美学分割又称黄金割, 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 的视觉习惯,因此, 使人感到悦目 。
;.
13
黄金 比例 的应 用
;.
14
;.
15
3 视错觉
• 1.矮中见高 • • 2.虚中见实 • • 3.冷调降温
可以算是数学也可以算是美学。
;.
18
矛 盾 空 间 在 平 面 中 的 应 用
;.
19
小结
•
形式美由内形式与外形式构成。内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
态势、组织联系,例如艺术作品的结构,“艺术语言”的组合方式、建
筑材料的构架等 。外形式是指内形式的感性外观形态,它是以一定物质
材料组成的具体形象的物化形态。外形式一方面要服从传达内容(内形